㈠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怎样对待学困生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包括学习成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加上他们的思想情绪反复无常,要转变他们,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一个较长的时间,这就需要教师的耐心教育。当“学困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作为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要循循善诱,耐心帮助;当“学困生”做错题时,不能急燥,不要挖苦,要静下心来,耐心地辅导,直到他们学会。在思想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不稳定,变化无常,更需要我们教师耐心地教育。
如我班上的吴礼贤同学,就是典型的变化无常的例子。他性格倔强,好胜,学习缺少耐心,思想表现差,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动辄就发脾气。我经常耐心地找他谈心。利用课余时间(如早读,课间时间)辅导他,让他做一些比较容易做的练习,一点点地教,一次不懂,教二遍,教三遍,直至弄懂为止。注重教他学习的方法,纠正他错误的学习态度,上课让他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常在班上表扬他,还让他负责管理班级午休纪律,使他不断进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工作也做得比较出色。
四、对学困生要有爱心
苏霍姆林斯基说:“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因此,我们作为教师,在热爱全体学生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要倾注更多的爱,对“学困生”有一颗真诚的“爱心”,这对转化“学困生”有极大的作用。在学习上爱“学困生”,在生活上也要关心“学困生”。让“学困生”体会到:教师这样爱自己,我要用功读书,我要用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对我的受。多关心学生,多为学生想想,多向学生献出点爱心,多沟通与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拉近与学生心灵的距离。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便没有教育。这种爱不是无目的地“偏爱”,而是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时时刻刻地在关心自己。
如我班有个“学困生”彭乐儿,开学初,纪律比较散慢,学习成绩不好。我就经常利用中午时间辅导她做作业,上课时常让她上黑板演练比较容易做的题目,为她创设成功的机会,在班上表扬他,并且让她担任学校值日生,她觉得自己是一名干部,做什么事情应该要有模范带头作用。因此、在学习上开始用功了,作业也按时完成了,并且比较认真完成。在几次水平测试中,她一次比一次进步,被评为进步奖,在颁奖的那刻,她高兴得热泪盈眶。现在,她的成绩一直处于中等偏上的稳定状态。
此外,对待“学困生”还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要专心听讲,作业要认真书写,学习时要集中精神。同时,教给他们学习方法,让他们感到学有所得,学有进步。我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都能够抓住一个契机来重点关心学困生,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塑造学困生良好的个性、排除学困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用心引导他们走向健康成长的道路,所有这些,我们教师将责无旁贷。
㈡ 浅谈如何帮助小学数学学困生走出学习困境
数学是一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该学科在初中各学科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学好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基础.数学学困生是让我们老师的感到头痛、揪心的一个群体,面对这部分学生,我门仍要耐下心来想方设法帮助这些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几年来,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对学困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学困生在学习形成因素上主要与基础知识、学习时间、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教师教学方法等有关.
一、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意志薄弱
学困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意志薄弱,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定理的学习,更是难上加难.有些学困生,一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
二、知识迁移过程中造成的断链与破网
学生基础知识对现有学业成绩影响最为显著,相比小学数学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表现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前面所学的知识往往是后边学习的基础;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学困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掌握不好,更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形成学生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学数学,长此以往,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网络,造成基础知识的破网,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例如:在学习代数式时,许多学困生对一次方程的解法不是非常熟练,导致二次方程运算时常出错.
三、 学习方法、策略运用不当
初中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完成作业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方法.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他们尚未从小学手把手教的机械识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中解脱出来,无法适应初中数学的学习,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逐步形成了学困生学业发展相滞后的状况.
四、考试产生心理障碍
数学学困生基础差、能力弱,往往在数学考试中无法得到正常发挥,这种心理障碍大体在考试中表现为:①惧怕心理,考试时速度慢而来不及完卷 .②心理焦急造成审题马虎,发生各种审题错误,甚至漏做题目.③由于前一个题目不会做,手在做下一个题目,脑子里还在想前一个题目,因而造成简单计算失误.④处理不好“不全会”与“全不会”关系,因而对于某个题目,部分理解掌握的也不做,造成全题失分.考试障碍严重影响学困生正常数学水平的发挥,使学困生得不到满意的数学成绩,久而久之,就会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 初中数学义务教育新课程(大纲)标准明确写到“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可见转化学困生的工作刻不容缓,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是以情动人,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都表现出数学成绩差,对学数学信心不足,兴趣不浓,存在自卑心理.作为老师,首先不要歧视他们,而要更多关心他们,多帮助他们,也不要更多的责备他们,而应与他们交朋友,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与他们一起寻找弥补的办法和途径.如基础差的同学要补相应的知识;
二是以理服人,培养学困生的非智力因素,克服学数学的畏难情绪 对学困生的关心帮助会唤起他们的一时的学习热情,但当他们学习一段时间后,感到收获不大,可能又会泄气了.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往往意志力薄弱,很难克服学习上的“高原”现象.这时老师要及时鼓励他们,强调“学贵有恒”.
三是利用课堂信息反馈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水平 教师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由于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差异,会使他们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异很大.教师要特别重视中差学生的信息反馈,根据他们上课的面部表情和回答问题的表现,及时调整堂课的节奏,知识的广度、深度等.控制在他们能接受的程度上.以免他们又带“新账”.
㈢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其实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当你一旦爱上了它,我相信你会永恒不变的爱着它。我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是多么的希望我教的孩子们都能和我一样爱上数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总是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导致成为学习数学的学困生。我也一直希望将在学习数学中存在困难的“学困生”变成“中等生”,甚至是“优等生”。当然,我的教学经验远远不够,但是我在用我的方式正努力着让这些孩子们得到进步。我觉得他们之所以会成为数学学困生,很大的因数应该是对数学这门学科不感兴趣。确实我以前读书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对某门学科不感兴趣的话,这一门的成绩就不太好。所以我觉得现在要用各种方法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让这些学困生成为数学“中等生”甚至数学“优等生”。接着,我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方法。
首先 ,我们教师应该要时刻充实着自己。
孩子是否对这门学科感兴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门学科的教师。如果一位优秀的教师,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上得津津有味,试问这样的老师谁会不喜欢?所以作为教师是应该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这样可以让孩子们爱上自己,爱上数学。我也想谈谈我是怎样充实自己的。
1、 多读书。当然对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教材都要做到熟读,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后续学习的内容;读教育教学名家的专业书籍,这是教师专业化的必然要求。教师只有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把握教育的规律和真谛,熟悉本学科的知识体系,才能较好的架起教与学饿桥梁,创造有生命力的课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多读书能后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是教学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2、 关注时事,关注生活。不仅关注国内外发生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大事,更要关注发生在学生周围的热门事件,为课堂教学创设有趣情境,丰富教学内容,将生活现象引入到教学中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生视野,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当然在关注的时间,要善于捕捉与自己教学内容联系密切的事件。
3、 积极参加各种教育培训学习。这包括学校和省市理论讲座、教研讨论、观摩习等。通过这些培训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
再者,教师多和学困生沟通交流,培养感情。
这些学困生因为自己的数学成绩不好,所以和我们是有距离的,他们会害怕我们,不敢接近我们。新时代的教师是应该和孩子们拉近距离,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的。师生关系会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教学的效果。我也简单的说说我的一些想法。
1、 理解学生。教师要善于理解学生,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要记住自己曾经也是孩子。这样,就不会以盛气凌人的姿态出现在学困生面前。否则的话,就不能真正理解他们。学困生都还是会有成功上进的愿望。理解了他们,为他们着想,他们也就能尊敬、信任老师,与我们交知心朋友,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
2、 热爱学生。教师不仅要热爱成绩好的孩子,更应该关爱学困生。同时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一位教育家曾这样说过,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怀殷切期望。真诚和微笑会大大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3、 尊重学生。在教学时,努力营造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数学,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为是学困生,就总是责骂他。即使是这些学困生在课堂上违规,也要课后进行善意的批评。切忌有侮辱他们人格和伤害他们自尊心的言语。尽力地去找学生的闪光处,让他们有充分的成就感。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信任老师,自然感情就加深了。
最后,就是要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通常学困生不爱上数学课,不喜欢做数学作业,达到厌学数学的地步。学困生与优等生在智力因素上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特殊情况除外),大多数学困生的智商并不低,可能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原因,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自信心。所以我认为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也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也说说我的一些做法。
1、 善于发现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再优秀的学生也会有缺点,再差的学困生身上也一定有他的闪光点。所以说,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能歧视他们,应该多鼓励他们,多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亮点,并要及时表扬,这样可有效地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2、 关注学困生,多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个体间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我们不能只顾着中等以上的学生,这样下去,学困生将永远成为差生。我们要学会赏识孩子,相信学生的潜力。根据每个班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在备课时,将课前复习和当堂反馈中的一些较简单的问题留给这些学困生来回答,这样既检测了他们课后的复习情况和当堂知识的理解情况,也通过简单问题的回答,增强了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让他们感觉到“我
㈣ 简析如何转变小学数学学困生
不同的学生智力发展快慢有所不同,正如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其在三岁之前连话都不会说,表现出弱智儿的症状,但其母亲并没有放弃,令人惊喜的是,爱因斯坦在九岁的时候不仅智力恢复,还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水平,在同龄人尚且在解析几何的浅海中扑腾时,爱因斯坦已经在微积分的大海里畅游了。因此,对于小学阶段的学困生,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对学生的智力状况过早的下定论。面对学困生,应该理解他们的苦衷,主动走进他们。
一、教师面对学困生的态度
多关怀,少指责,多鼓励,少批评,让学困生对自己充满自信,他们才有可能努力走出学困的阴霾。教学,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正所谓教学相长,正因为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态度。想让学生端正态度,投入学习的激情,教师首先就要表现出相信学生,鼓励学生,热爱教学的态度。小学数学虽然只是数学的启蒙教学,但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数学学科仍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因此,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本身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当然,小学数学学困生问题的出现,也会对课堂效率造成一定影响。但是老师面临学困生,首先不能心急,不能用言辞激烈的语言指责他们,刺激他们,而是要用爱去温暖和关怀他们,要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不能加强他们自卑的感觉。
二、有效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当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那就是学得越好的孩子,学习劲头越足,而学习遇到困难的孩子,往往不能坚持努力。笔者曾经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小女孩儿,数学成绩不好,原以为小女孩会因为自己成绩稍欠而更加努力,但在一次又一次收发作业的时候发现作业完成情况最糟糕的学生之中就有小女孩儿。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学生学习效率较低其根本原因也许是因为学生对这门学科并没有形成浓厚的兴趣,因此不具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恶性循环,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因此,不管老师如何努力,学生自身没有对学科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通常也只是徒劳。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果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但是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正确的学习方向,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习也就会如无头苍蝇一般,没有方向,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形成至少需要21天,因此,每天帮助学生坚持一个小习惯就可以让学生形成长期的良好习惯。在数学学习当中,有许许多多的习惯是需要学生们培养的,比如在进行计算能力培养时,需要学生仔细,要求每一个步骤准确,并且在计算之后要进行验算。同时还有听课习惯的养成,作业习惯的养成等等,诸多方面都需要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起良好的习惯。
四、亲和态度减缓学生心理压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们而言,教师和他们之间不仅有身份上的差距,更有较大年龄的跨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放低身段,主动和学生做朋友,主动走进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亲切,从而喜欢上这门课的老师,进而增强对这门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最终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许多学困生不仅对于学习的科目有畏难情绪,对于教授这门课的老师通常也有畏惧的情绪,想要转化学困生,教师就要让学生们放宽心,能接受自己,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时机多鼓励学生们,让学生对自己充满信心,放下畏难情绪,努力前行。
五、营造轻松课堂氛围吸引学生
数学被称之为思维的体操,在课堂上以推算和证明为主,对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考验。因此,数学课堂往往显得节奏紧密而内容稍显枯燥。对于学困生而言,由于其本身就对新知识的接受速度较缓慢,如果一时走神,就很难再跟上课堂的脚步。而过于严肃的课堂氛围又会使他们望而却步,因此想要转化学困生也要从改善课堂氛围开始努力。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而言,如果仅仅是考虑教学大纲,其知识本身并不会有多么大的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妨加入生活中的小例子,进行一些趣味的小游戏,鼓励学生们站起来交流沟通,通过努力活跃课堂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积极的参与进来,用这一个轻松的氛围,吸引学困生,提高学困生们的学习热情,并最终转化学困生。
六、设置有效目标激励学生
学生在学校进行学习,当然要抱有一定的目标。我们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目标,作为数学老师,在给学困生进行目标设置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首先,布置目标的时候,要有针对性,针对学生的个人特点和接受程度进行不同的目标设计。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内在潜力为学生们设置目标,目标不宜设置的太过遥远,最好是学生努力一把就可以达成的目标,让学生及时的感受到学习中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满怀斗志,继续前行,转化自己学困生的身份。
七、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万世先师的孔子,尚且能够做到每日三省,作为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应该不断地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反思。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水平也在发生着变化,作为教师,不应该用固定的眼光去评判自己的工作和学生,尤其是对于学校教育事业而言,我们所教育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都应该是教师所必须负责的。因此,教师应该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思考,在过去的教学当中有怎样的经验值得总结,有怎样的教训需要避免,只有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意识淡薄,导致知识巩固复习不及时,从而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不够深刻。第二是知识接受速度缓慢,这也许跟学生的智力发育水平有关。但无论是哪一种学生,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灵非常脆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耐心、爱心,宽容心,尊重和理解学困生,万不可以责备,嫌弃为主。只有让学困生充满信心,他们才能迎来有希望的明天。
㈤ 浅谈如何关注小学数学学困生
面对这些同学,我们应该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用诚心去打动他们,用道理去教育他 们,用智慧去启迪他们,实现“亲其师,信其道”,让他们喜欢上数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我们教师必须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来对待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不能让任何学生因老师的态度终身受损。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追求进步的愿望,都有可能获得成功。我们应视学生的潜能为教育的资源,给予每一位学生尊重、信任和期待。
总之,作为教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学生有着发展的潜力,要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期望学生。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更应侧重学困生,研究学困生,转化学困生。
二、知己知彼,方能百教不殆
学困生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强和作业完成得较差,怕受批评又学会了撒谎,上课发言也不积极等。要想让学困生改变,我们必须对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把准脉,制定有效的学困生帮扶方案。
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思维品质不同。学生思维品质结构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造成学生成绩的差异。如,思维品质好的学生感到数学学习轻松,而思维品质一般的学生则感到数学学习困难。
2.消极的情感、态度。“态度决定成败,生命可以价值极高,也可以一无是处,随你怎么去选择”(吉格斯)。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决定着其学习的成败,学习心理研究和大量的教学实践都证明,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认知与情感总是同时发生的,任何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都带有情绪的色彩。
3.家长因素。学困生主要是一些经商家庭的孩子或是一些留守儿童,经商家庭经济富足却时间不够,他们对孩子们放之任之,一个“钱”字了得,使孩子疏于家庭教育;留守儿童更是如此,家长长年打工在外,子女难以接受来自自己父母的教育,都是爷爷奶奶的隔代教育,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三、学困生转化建议
1.一视同仁,关注每一个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眼里不能只有优生,学困生甚至要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他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可以发挥80%~90%。我记得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让学生举生活中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多数学生首先都回答的是书本上的例子及教室里可以看到的事物,可就是举的手最低的李可涵同学的回答却出乎了我的意料,我微笑地看着他,并请他回答问题,答案是他们家的双灶煤气灶。这是一位平时成绩不在前列的孩子,但他却回答出其他“好”学生没有回答出的答案。我当场让其他同学送给可涵同学以热烈的掌声。他在后来的学习中成绩逐步提高。
2.重组教材,让学生有所作为
由于学困生基础差,教师要在教材处理上做文章,在教法上要不拘一格,灵活多变。授课时要注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尽量降低学习梯度,分散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基本掌握所授知识。另外,特别应加强直观教学,凡能利用直观教具的应尽量利用。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再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凑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发现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联系。
小学数学教师同仁们,让我们一起善待学困生吧,他们没有优劣,只有差异,让我们伴随他们一起度过快乐的小学时光吧。
㈥ 如何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课题研究条件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1、教师要转变人才观念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八种智能在版任何人身上都以独特方式权组合 而存在着。 每个人都有一种或多种相对于别人或自身其他智能的优势 智能。只要发展自己的优势智能,任何人都有可能成才。 2、对学困生多加关心、爱护 人人都喜欢学优生,但只有像喜欢学优生那样喜欢学困生的老师 才是一位好老师。我们一般老师虽然对学困生达不到喜欢的程度,但 我们可以做到不歧视他们,对他们多加关心。学困生本来就因为成绩 差而自卑,如果老师、同学都嫌弃他们,他们会更加没有自信心。对 学困生我们要从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加以关心。让其他学生看到 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愿意和他们交朋友。 3、提高数学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活动都要依赖于兴趣。大部分学困生 对数学没有兴趣,上课无精打采,懒于动脑,下课不做作业。可见要 想提高学困生的数学成绩,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㈦ 如何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课题研究目标
对于小学生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现在的观点并不统一,一种观点认为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组织学生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另一种观点认为预习使学生提前知道了教学内容的结果,学生就不会“慢慢地与教师经历困惑、操作、比较、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品尝探索成功的满足和愉悦”,不利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还会影响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培养。甚至出现少数课前预习的学生在新课开始就报出答案,让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景遭遇尴尬的现象。对此,我想谈谈我的一些体会。一、预习,必不可少教学实践表明,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孩子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局面;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最有效途径。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一)预习,将教材变成“学材”学生是能动的人,教材也并非摆设。学生完全有可能预先翻阅教材。预习后,对简单的问题,学生能从容而顺利解决,增加了表现的机会;对复杂的问题,学生有前面节省下来的充裕时间来重点攻关,增加了成功的机会。如果只有一些学生有预习行为,那么他们的超前回答有时的确会“搞砸”课堂。其“糟糕”的原因在于其他学生没有预习教材,学生的学习起点和学习状态不同。教师难以兼顾和调控学生这种“有所知”与“未所知”并存的局面,可能导致预设的教学方案减效甚至失效。解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禁止全体学生预习,教材就是“教材”;另一种是倡导全体学生预习,教材变成“学材”。这里,我倾向后者,谱写好预习后的课堂教学篇章。这样,师生“步调一致”,教学秩序还会乱吗?!至此,预习就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转而成为学生“致富”门路和“追求”对象。(二)预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探究和创新从长远看,信息化社会知识日新月异、层出不穷,如果都由教师教给学生或者都由学生探究得到,这不现实,也没必要。终身教育更需要一个人具备良好的自学能力。限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预习后未必就已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预习过程或许是“囫囵吞枣”的不细致,或许是“蜻蜓点水”的不深入,所以他们更想在课堂中“反刍”,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细嚼”和“消化”那些预习时“吃不了兜着走”的知识。此时,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将更具深层性,他们不再“徘徊”于知识的直白处和局限于教材的坦露处,而会“缠绵”于知识的曲折处和创造于教材的潜隐处。例如:学生预习后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的探究点可在“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创新点可在“还有其他剪拼方法吗”。(三)将学困生“补在课前”学困生对预习的教学方式会感到困难。对此,我们把传统的“补在课后”改为“补在课前”,帮助学困生复习旧知并预习新知,缩短他们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便于他们适应预习后的课堂教学。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往往见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对学生说:“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但学生知道如何预习吗?许多学生把预习简单理解成看数学书,学习时走马观花,一目十行,难以深入教材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索新知,也有些学生把书后的习题做一遍便认为是大功告成了。学生的预习指导不到位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会造成学生依赖模仿的习惯,会缩小探究的空间,导致思路闭塞,难以实现创新,限制了学生个性化思维的出现,甚至造成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的减退。(一)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预习确实,预习是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要根据具体内容具体处理,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指导预习。对于课堂上将要学习的内容,有时候需要预习,预习使课堂教学变得充实、丰满起来,使课堂上的交流充分、深刻起来;有时候则不需要预习,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种新鲜感,有一种探究的欲望和热情,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具体到教材中的某一个章节或某一篇课文,要不要预习,教师就要根据学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作出决策了。我个人认为,数学课预习的重点应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比如,《确定位置》一课,教室里的第6组第2个同学,就可以用数对(6,2)表示。也就是用数对的形式来表示位置。这么一课的内容如过让学生提前预习,学生就不可能出现在课堂上创造数学符号的灵性。即使学生在预习后对“数对”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但书上已有的模型会扼杀他的创造欲望。(二)开展丰富多彩的预习活动学生可以去阅读教材,也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去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进行调查、制作学具等等,都可以看作预习。进行预习时,可以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也可以是群体行为,如小组合作、请教家长和教师等等。预习不等于自学,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识,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经常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课前先与同学自行交流、自行解决,把不明确的问题或是有价值的问题简单地记录在黑板上。在课堂上,能更有针对性的开展探究活动。如“年、月、日”一课是课前预习的。因此,一开课我说:“通过课前预习,你对年、月、日有了哪些了解?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学生纷纷汇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三)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恰当改变教学策略预习很重要,但要能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促进学生的创造性。同时,给我们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驾驭课堂能力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灵活的选用教法,设计合理的科学的教学过程。在教材处理上做到以教材为依据但不拘泥于教材。1、学生:“说得清”的,教师:就作“点焊”。学生预习《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后的教学片段:师(板书“1/2”):看到1/2,你们想到了什么?生1:1/2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有这样的1份。生2:1/2=1÷2=0.5。生3:1/2就是“一半”的意思。生4:1/2=2/4=3/6=……。师:你是怎么知道它们相等的呢?生4:它们都表示“一半”呀。画图可以说明。(该生画图解释,又有学生受启发采用其他图例补充)师:对。还有其他观点吗?生5:它们都等于0.5。生6:它们符合分数的基本性质。师:哦,那你会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讲解吗?该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从以上教学片段可见,有些教材内容比较“简单”,是指新知识比较单一或与学生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教学内容,学生有能力自学会大部分新知识。教学这种教材的课堂上,教师可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素材或情景,让学生尽情“挥洒”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教师相机“点焊”学生参差不齐(先后顺序杂乱、深度广度不同、正解误解并存)的汇报,整理成“章”,沟通成“网”,从而把学生预习时比较零散和孤立的、按水平方式排列的知识点“焊接”成颇具条理和逻辑的、按层次有序排列的知识链。2、学生:“道不明”的,教师:就作“点拨”。学生预习《最小公倍数》一课后的教学片段:师:同学们,昨天大家预习了《最小公倍数》一课,你现在想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生1:16和18。生2:12和30。……师:我们就选12和30这两个数,请同学们用预习后的方法求出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巡视,学生汇报。方法一:12的倍数有12、24、36、48、60、72……30的倍数有30、60、90、120、150……12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60。方法二:师: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生:我不明白,为什么把2、3、2、5乘起来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师:谁会解释?学生陷入沉思,教师出示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学生凭籍旧知的学习和新知的预习,对一些浅显的知识学生能自学并理解,对一些深奥的知识学生能临摹但不解。教师就应在学生汇报中充分“暴露”他们的“已知”与“未知”,对学生已“漂白”的知识教师仅需“淡妆”与梳理,对学生尚“疑无路”的知识教师就需“浓抹”与点拨。3、学生:“看不到”的,教师:就作“点补”。学生预习《圆柱的认识》一课后的教学片段:师:圆柱的侧面后是一个什么图形呢?生:通过预习,我知道圆柱的侧面图是长方形。(学生示范,边剪边说剪的方法)师:你们还有其他想法吗?(学生摇头)师:圆柱的侧面图只是长方形吗?学生面面相嘘,随即有的讨论,有的操作。生1:我发现,如果斜着剪,圆柱侧面图是平行四边形。生2:我随便剪,圆柱侧面图是不规则图形。师:对啊。我们应不局限于书上说的剪法,还可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不过,严老师再有一个问题,圆柱的这些图形能不能归纳成长方形?学生又说的说,做的做。生1: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长方形。生2:不规则图形也可以转化成长方形。……学生毕竟“视力”有限,难以“钻”进教材,看不到其中所蕴涵的“敏感地带”,也难以“跳”出教材,看不到其中可发展的“动感地带”。教师就可于此“点补”,启发引导学生透过书本看到它的“根须”与“枝叶”,让学生有“又一村”的新发现、新思路,从而加深认识、扩大视野,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知识。总之,预习后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将更呈非线性、不定性、“随意”性和开放性。教学设计只能粗线条,不再是“精雕细刻”、“一帆风顺”,详细方案将地遵循学生的意愿、意想、意会、意志而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教师的组织将更具挑战性,必须炼就更强的“理”(梳理学生的已知)、“抓”(抓取学生的未知)、“挖”(挖掘学生的潜能)、“扩”(扩充学生的储备)等本领,来调控整个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在“随心”中学会诉说、倾听、质疑、辩论、钻研、抒情,使课堂教学不因学生的“所欲”而混乱和失重。
㈧ 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久而久之,对于学习,他们先是厌倦,而后放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习上的学困生。正是由于学习缺乏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学困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学困生学习上的进步。因此注重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能说明概念的体系,概念与概念之间联系不起来。例如: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他们分不清哪个概念是探讨两个图形之间的位置、形状关系,哪个图形是探讨图形本身的特殊形状;同时他们也不懂图形的对称方式。 3、课堂缺少解题的积极性: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及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无所事事。解题没有过程步骤,或逻辑不清。他们对问题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总是漫不经心,避而不答。 5、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考试前不认真复习、马虎应付,对考试缺乏信心,考场上\\“临时发挥\\”。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经验,就差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困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转变学困生学习态度的前提条件。 1、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及抽象性的学科。 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造成了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学时,应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直观性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性质,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所学知识的数学模型。 2、应加强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随时观察全班学生的学习情绪,更要特别注意观察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学困生往往上课思想开小差、不集中,他们对教师用枯燥无味的语言讲课听不进耳,对数学知识也不感兴趣。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3、注重情感教育。 尽管是学困生,他们的情感都比较丰富,他们需要教师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更多的爱护,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予以表扬。只要学困生接受了教师,就会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的进行学习。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仅是注意自己的形象,为人师表是远远不够的,更要注意对学困生实行情感方面的教育。要充分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这是解决学困生学习上问题的关键。 1、大部分学困生学习被动,依赖性强。教师在解答问题时,要注意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应用,引导他们分析问题,逐步让他们自己动脑解答问题。要随时纠正他们在分析解答中出现的错误,逐步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2、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对待学困生,要放低要求,作业的难易程度要接近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注意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转化,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逐步诱导的方法,从起点开始,耐心地辅导他们一点一滴地补习功课,让他们逐步提高。对于布置的作业,要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差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3、对学困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和耐心细致地辅导,而且还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学困生之所以成为学困生,往往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的是因为学习意志不强,生活懒惰;有的时因为上课思想经常不集中、开小差,导致作业不能独立完成只好抄袭,本节课内容没有掌握,以后的内容听不懂,从而造成抄袭的恶性循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检查差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要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督促他们认真学习。 三、认真把好考试关,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力武器。 在考试中,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在考试前应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对学困生知识的薄弱点进行个别辅导,这样还可使有些学困生经过努力也有得较高分的机会,让他们有成就感,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在学习上的自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于个别的学困生,可以采取单独出试卷考试的方法。总之,教师要想办法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从而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