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课题中期报告

发布时间:2021-02-21 05:53:21

A. 如何提高语文学科课前预习效果开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研究》课题编号《135YWX-1227》,经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批准立项,现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现状分析
当前,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是学生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二是有预习但效果不够好,学生仅仅是把字词一写,课文一读就算预习了。教学中发现有的学生存在词语不理解,也查了工具书,但不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有的是借助教辅等参考资料抄写了对文本的理解,放下参考资料又不会了;也有的只是摘抄了一些优美的句段,至于好在哪里没有进行深入地思考等等,这些预习只是为预习而预习,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学生根本不知道课前预习的方法和为何要进行课前预习。
预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我把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课题来研究,同时也让这一内容真正的为教学所服务,能在课堂上发挥有效作用。
二、课题研究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预习原本通行,但要收到实效,方法必须切实,考查必须认真。这个“必须切实”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是简易、实用、有趣、有效的方法。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自学能力。
2.通过研究,使教师在预习方法、预习内容、预习作业的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特别是在学法指导方面的能力,并不断总结,不断实践,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通过研究,努力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学生主动预习的动机,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提高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四、研究范围及对象
宝塔区冯庄学校3-4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调查教师对学生课前预习的认识及学生课前预习存在的问题,包括学生对课前预习的态度、兴趣、预习的方法、效果等,以便及时全面发现问题,更好地进行研究。
2.文献资料法。学习有关预习的相关理论和有关预习的研究情况,了解预习的意义,并对有关研究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争取在现有的研究水平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提高。
3.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实践,针对性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再实践、反思。
4.经验总结法。结合相关理论和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案例,总结课前预习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分析,形成具体的资料。
(二)研究思路
通过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调查和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实践经验,分析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现状,把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前预习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六、研究内容
1.小学生语文课前预习情况调查。
2.小学语文教师课前预习指导情况的调查。
3.研究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
4.结合语文课文教学案例,让学生真正掌握预习的方法。
七、研究过程和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6年4月15日——2016年5月底)
1.确定研究班级,调查学生目前预习状况,了解学生预习水平。
2.调查了解教师目前对学生预习指导情况。
3.收集相关资料,理论学习。
4.撰写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底)
1.制定课题研究月活动安排。
2.开展学生预习状况和教师对学生预习指导的调查,并形成初步调查分析报告。
3.开展学生自主预习和有教师指导预习后课堂教学现状的观察研究,结合调查报告,梳理出学生课前预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根据课堂教学实践,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底)
1.制定学生课前预习后期调查问卷并形成调查分析报告。
2.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总结学生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和方法。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准备结题。
八、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研究报告。
2.小学语文课前预习前期、后期调查分析报告。
3.学生习得了有效的预习方法,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B. 怎样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小课题中期报告

一、 以学案为依托,明确预习方向。
以学案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明确的预习目的,通过预习这一课前准备环节来激发学习的学习动机,在没有进入课堂教学的学习前,而自己去摸索,学会预习,做记号,划重点,记要点,多思索,提疑问,使学生达到学得活,记得牢,初步尝到阅读教材的甜头,激发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关注预习过程,掌握预习方法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循序渐进,分几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课堂指导(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
一开始,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预习材料、制定出学习方案,从而让学生明确预习要求。一开始预习宜安排在课内,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安排10分钟作为预习时间,教师提出要求,一步一步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这样,为学生搭好学习的阶梯,让他们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做好课文预习,从而掌握一些方法。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有计划地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教会学生多渠道积累资料,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主动积累课文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优美片断。
比如我的导学案中,首先尝试让学生做到以下步骤:
A.读: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工具书或请教他人,如果读得不通顺,那就反复多读几遍,直到把课文读熟为止。
B.划:划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给课文标好自然段。先用“O”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接着用( )划出词语,并想办法理解,最后给课文标好自然段。
C.记:认认记记划出的生字、新词,不懂的多读几遍,熟能生巧。
说实话,一开始用学案,进度肯定比没用学案慢。但是,带着学生预习了两课以后,学生的生字过关率大大地提高了。可以想象,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就可以把字词的预习提到课前,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在导学案中增加
D.想: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做一下课后的练习。
E.问:质疑。看看有没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用“?”标出。
F.摘:即摘抄,就是把自己认为文中重要的优美的词语、含义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抄下来,试着体会。这是积累语言材料的一种重要方法。
第二阶段:学案提示(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千万不能忽视教师在预习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这一阶段预习在课外进行,通常都是在上课前一天晚上把第二天要上的课程根据导学提纲预习一遍。坚持每天用2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预习,把学案内容详细看一遍,对照课文认真阅读勾画,遇到疑难问题时,力求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难,对于无法弄懂的地方,就用笔画上记号,提醒自己在上课时注意听老师在这一点上的讲解。预习时的思考是预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预习时要把精力投入在对知识的思考上而非仅仅对书上知识的浏览、记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在预习的时候,把所有不太懂的地方全部找到,在上课或课下的时候,把还不太懂的地方赶紧找老师或同学询问,消灭这些学习上的障碍。
第三阶段:个性化预习(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是指除了常规预习的要求完成后,学生还可以就某一课文或某一学习内容自主设计预习作业,创造性地完成一些预习作业。例如,摘录本课好词佳句,可给文章配画,可查阅资料,建立资料库,进行探究性学习等。
三、贵在坚持,有效预习评价
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自主学习品质的培养,是较为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加强指导与监督才能使其达成效果。预习完成情况的检查与反馈,就成了品质培养之关键。所以,我们要坚持多鼓励学生的进步,特别是后进学生的进步,肯定他们的读书感受,让他们相互交换预习收获,学会分享甚至分工,借机教会他们写旁注、作注解,形成习惯。检查预习一般放在早读时或早读后进行,可以暗查书上的笔记,可以通过课前3分钟书面检测,也可以课堂上进行诸如“文章主要内容;生字词理解运用;问题质疑”等问题的提问。尤其是对于自觉性相对较差的同学,要定期检查并给予肯定,满足学生乐受表扬的心理,维持预习的动力和兴趣。同时,我们还应该找到更多的可利用的检查人,如学生及家长。A、学生互评。是指发挥组长的作用,要求以浏览形式检查组内成员预习情况,及时作出评价并向老师汇报。比如,互评的主要内容是检查生字查字典情况、内容概括、句段点评等。B、家长监督。口头预习作业的完成,如朗读多少遍,可以借助家长的力量,即要求学生将课文朗读在家长处过关。选择有关内容请家长共同参与,比如资料的搜集等。

C.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微型课题 中 期 报 告

在教学中,只有在最佳时机提问效果才最好.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D. 如何写课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期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评改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这是学生由对文题的理解、筹备、起草、成文等过程的信息反馈的过程。文章只有在不断的修改中才能得以完善,学生作文水平也应在不断的修改中得以提高。
传统的作文评改是以老师为主,老师批改能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思想状态,便于教师选择恰当的作文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因此,学生的参与应是必然的。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置于事外,单凭教师的批改去代替学生的自批自改,错失了学生自我修正的大好机会,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每次写完作文,老师对于每本作文要精批细改,要有眉批、夹批、总批,写评语更是绞尽脑汁,既要指出学生文章不足,又要照顾学生面子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写出鼓励性话语。而高年级学生对于老师的劳动总是表现出不在乎,要么匆匆看一眼了事,要么置之不理,甚至有逆反不服气心理。这样,教师作文批改的效用就很难显示出来。这样看来,学生参与批改作文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教学实际的需要。

E. 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怎么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中期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课外阅读具有开放性、广泛性,不能强行对每一位学生统一要求、统一步调、统一内容,个体的独特性,使得对课题的研究与管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深入开展,是我们探究并需加以解决的研究课题。教师也不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等。基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提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是指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教给孩子阅读方法,让学生能够潜心读书,能够投入情感,并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创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构建有效课堂。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使阅读习惯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从实质上把握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的教学规律。
三、研究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探索出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形成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氛围,提升高年级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研究提升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
原则:遵循自主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和合作性原则。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一)研究对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将紧紧围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切实提高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的思路: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阅读教材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阅读教学效益为核心,以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为重点,探索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研究的方法: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的总课题的指导下开展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经验总结法、文献法等为辅。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把教育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研究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把研究的结果及时运用于实践。通过深入课堂,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以期达到最佳研究实效。通过对本课题研究过程中较有效的研究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提炼,形成成果,促进本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研究。收集有关文献资料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实施材料。
六、课题研究进展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阅读教学理念。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新课程改革在阅读教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我们很有必要进行思考与探索。自课题立项来,重新解读学习了新课标对习作教学的理念,正确解读、全面把握这些新理念的精神实质,是我们端正阅读教学指导思想、全面更新习作教学观念、探索科学的阅读教学策略方法的前提和基础。
(二)开展阅读教学研讨活动,阅读教学比赛活动。
遵循课题研究提出的“以读为本”的主旨,注重阅读线、生活线、情景线三线结合,加强实践自主性,制定有效策略,使活动有序进行。对实践活动进行记录,及时作出阶段性评价。
(三)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阅读方法。
以语文教学依托,加强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能够把文中的一些好词好句进行摘抄背诵。其次,利用班级各种活动,带领孩子亲身体验,以亲身感受为依托,指导学生阅读。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二)学生养成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并能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对阅读内容进行筛选。
(三)举行阅读小能手评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热情,班内涌现出一批阅读小能手。
(四)关注学生的需要,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体验,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困惑
课题实施以来,虽然关注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难以操作,能够有效的关注到每一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其次,如何检测学生的阅读效果,既关注学生阅读水平的差异,又兼顾到学生情感需求,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提高,这一点是我在教学及研究中遇到的困惑,也是下一步我努力研究的方向。
九、努力方向
我将在下阶段的研究中,继续遵循最初的课题研究思路,围绕前阶段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继续加强自身理论学习,通过指导与练习,结合学生的社会生活时间,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乐于阅读,并在此过程中享受阅读的快乐,增长见识,真正做到快乐阅读。

F.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结题报告

(一)预习使课堂笔记更能抓住重点
课程的提前预习使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板书缩写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记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师反复提示的关键内容。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事件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
(二)预习为我们节省了大量事件
经过预习扫清了知识的障碍,提高了课堂吸收率。对当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课似懂非懂,下课再重新学习而浪费时间。对新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降低了复习和作业时的难度,可以节省课后复习、作业的时间。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降低作业的错误率从而节省改错题的时间。可见,课前拿出少量的时间进行预习,不仅使我们的课堂听课轻松舒畅、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的无效劳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三)预习能理清听课思路
经过预习,我们对于上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了,容易跟上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有时预习得比较好,对所讲的知识比较熟悉,不妨想一想下一步老师会怎样讲,然后在继续听讲中加以对照。由于思路理清得好,提高了听课效率,老师布置的作业能顺利地完成,这样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增加了,学习就主动了。
(四)预习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在预习中,为了理解新知识就要积极地追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追忆不出来,再去翻阅旧教材。通过预习再把这些知识重新回忆起来,那么就有利于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

G. 如何培养小学生初读课文时的自学能力课题中期阶段总结

小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初读课文的能力方面,如果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能很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那么他在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时就会轻而易举,在完成课内外作业以及课外阅读时也会轻松很多。但从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学生
小学生自学语文能力的体现主要表现在初读课文的能力方面,如果学生初读课文时就能很好地掌握课文内容、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那么他在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时就会轻而易举,在完成课内外作业以及课外阅读时也会轻松很多。但从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来看,很多学生并不能轻松、自觉地完成初读课文时就能自学课文的任务。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生的知识少、能力低,他们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需要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才可能基本形成。

大体上要经历教给方法、训练辅导、独立运用和总结提高四个阶段。

一、教给学生初读课文的自学方法

培养小学生的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要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进地传授给他们一系列的学习方法,还要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浅显的语言,简明扼要的讲清要领,使小学生能够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

三年级学生的初读课文的要求主要是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不理解的词查查字典。四年级的预习要求,是在三年级的基础上,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说课文的叙述顺序;提出疑难问题;圈画重点内容。五年级的预习要求,除了四年级的要求外,主要是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标记精彩内容,写简单批注。

明确初读课文的要求,切实准确把握要求的内在含义,是提高预习效率的前提条件。

二、教师辅导,训练学生初读课文时自学课文

初读课文的自学方法,要在反复训练中才能掌握。因此,在给小学生介绍一种初读课文的自学方法后,就要及时结合语文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多层次多侧面地进行训练,使他们尽快掌握这种初读课文的方法。在训练中出现困难和问题,要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辅导时要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前,我们要对学生提出一些要求: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解决等。学生有了初读,扫清字音方面的“拦路虎”,对课文有初步的印象,学习课文才能一步步深入。在初读的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问读”,学生如果不生疑,迷信教材,老师说了算,这样发展下去,就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读课文,就是针对课文质疑问难,读到不懂或有矛盾的词语、句子就大胆提出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课文中有许多看似矛盾的地方,若能抓住这些时机引导学生问读,势必能培养学生不拘于教材、教师,批判地接受事物的创造个性。

三、学生独立运用所学方法初读课文

独立运用是培养小学生初读课文能力的关键环节,在学会了初读课文的方法以及教师的训练辅导之后,学生自身的独立运用才是其初读课文能力的真正体现。为此,教师要为学生的初读课文的创造良好的条件,创设优越的情境,设计分量适宜的练习,布置相关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要求。
总之,独立运用时教师要不失时机,要不拘一格,尽力调动小学生独立运用初读课文的方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独立运用中熟练掌握初读课文的方法。

四、学生总结初读课文的方法,提高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小学生总结初读课文的自学方法的过程是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总结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总结出初读课文的方法的规律性的东西来。这样,才会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初读课文的规律,牢牢把握初读课文的方法的要领,切实让小学生对初读课文的方法能学得懂,用得上,说得出。

那么,究竟该怎样培养小学生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呢?

小学生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不会自发形成,要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由小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培养小学生的初读课文的能力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第一、激发学生初读课文的兴趣,培养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我们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初读课文的活动,本身就包含有尝试、探索、创造的因素,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某一具体认识任务的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初读课文时中,可以有很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初读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发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上下功夫,学生设疑、释疑。

2.以境引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

3.以读生趣。课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的语文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在读书感悟,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形象,或是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的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并掌握初读课文的方法。例如,在讲《郑和远航》一课时,文章中提到的郑和在远航过程中战胜凶险,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危险,一是凶险的海浪,二是海盗的袭击。在讲到这个部分时,我联系了学生看过的动画片《海尔兄弟》,这部动画片中人物遇到的风险也可能就是郑和遇到的,学生在学习时就能主动去联想郑和可能遇到的凶险。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很快掌握课文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培养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会查字典是小学生形成初读课文的能力的基础,是初读课文的应该掌握的首要手段。只有掌握了查字典的方法,养成随时翻阅字典查字的良好习惯,才具备了初读课文的的条件。小学生主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小学生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并不难,难的是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因此要培养随手翻阅字典的良好习惯,就得严格要求,严格训练,细水长流,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为小学的初读课文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教会小学生读书方法,培养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应学会以下几种主要的读书方法。

1.精读与略读。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消化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基本原理,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

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略读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适当采用精读的方法,作点摘录,写点心得。只有把精读与略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最佳的读书效果。

2.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

3.要善于抓住重点。小学生所学的文章主要以写人、记事和写景为主。在阅读写人的文章时,学生就要学会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用什么事情来体现人物这个特点的;在阅读记事性的文章时,要善于找出记事文章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事情的经过、事情的结果,其中又以事情的经过为重点;在阅读写景的文章时,还要学会抓住景物的特点。只有学会抓住一篇文章的重点,学习时才能有的放矢。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使之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建立积极的交往关系,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将课堂教学形式由统一的全班教学转向全班交流学习、小组互动学习和个人独立初读课文的三种形式。尤其要重视小组内部与小组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学习,使学生在相互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第五、培养小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

学贵有疑。读书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于不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善疑,还要教给学生从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求解答的能力。

而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低。因此,在初读一篇课文时,要让学生学会质疑。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学生在接触到这个课题时就要能够提出一些疑问,“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司马迁是如何发愤写《史记》的?”等等问题。这样提问是因为文章的标题集中反映了课文的内容。弄清这些问题就明确了标题与文章内容的关系,就能使小学生充分认识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逐步学到一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使他们的初读课文的能力得到培养并充分的提高。

此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初读课文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学有成效。同时,培养学生初读课文的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教与学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读课文的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很多,相信只要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有意识地在课内外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那么,就一定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课前预习课题中期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