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课题小学数学第二阶段计划怎么写
一、学生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实验,过半的学生从自己学习数学的经历得出学习数学有预习的必要,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预习的效果不是很好,还有一部分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他们虽然认为预习很重要,但是他们缺少正确的方法的指导,所以不知道怎样去预习,预习什么,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而且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也有比较强的依赖性,所以他们也有可能认为预习没有必要。
二、确立课题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思维进入数学课堂对于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当前,有很多教师认为数学课的课前预习没有必要,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的确,预习是分不同内容的,有些数学内容是需要进行预习的,而有些内容是不需要或者说是不适合进行预习的,但现在课堂40分钟,如果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有目的的预习了,就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有助于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自学是一生中最好的学习方法,它是一种以独立学习为主获取知识的活动。要实施这一活动并高效率、高质量地达到活动的目的,必须具备相应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各种智力的综合体现,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当前科技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当前,40分钟的课堂时间,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难题。而要提高课堂效率,抓好预习是至关重要的,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它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说明方法和策略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种种认识,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到课题实验中去实践与探索。
(一)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
马克思说:“没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人就无法完成重大的事情,儿童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幼芽,也必须在开放的学习活动时空中才能得以勃勃生长。因此,要想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预习的时空。让优良的种子有一个合适的土壤,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如同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就能独立地向新认识领域进军,也才有可能攀上知识的顶峰。所以,要想让学生具有自学的本领,作为教师就要重视方法的指导。我将分三个阶段来让学生逐步掌握预习的方法。
1、师生一起预习,摸索预习方法。
2、制定预习提纲,掌握预习方法。
3、学生自己预习,总结预习方法。
五、课题研究计划
1、根据上学期课题研究操作措施和做法,总结经验,完善导学案并继续使用。
2、按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检测活动。
3、精心设计,组织学生乐于接受的系列化的创新教育活动,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实现研究目标。
『贰』 小学数学1到6年级和中学阶段的数学7到9年级的区别是什么
小学数学一到六年级主要是老师讲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比较多。中学阶段的数学,七到九年级他的难度大幅度增加。需要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否则就会被落下。
『叁』 小学阶段学习小数分哪两个阶段
在每个人的人生过程中都会经历数十年的数学学习时光,孩子们也都要学习十多年的数学课程。但是在漫长的数学学习中,有的孩子感受到了乐趣,发现了奥秘、获得了自信、考出了好成绩,赢在起跑线上,而与此同时却也有孩子渐渐赶到枯燥、找不到方向,充满自卑、考不出满意的成绩甚至输在起跑线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呢?
小学数学学习的三个阶段
1-2年级:兴趣培养3-4年级:思维拓展5-6年级:能力训练
思维拓展三阶段
思维训练的黄金阶段第一阶段
三年级孩子人生进入人生的“第一次长大”阶段。许多家长会感觉到,一二年级的时候孩子还真的很小,但是进入到三年级,随着课程难度和课业难度的增大,家长难以想象自己一二年级的小宝贝竟然能肩负起那么巨大的责任,承担那么沉重的压力。原因其实在于孩子的思维在这个阶段正在进行转变,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简单举例来说,孩子小时候看到糖,自然而然就流口水了;而在经过这个阶段之后,孩子的思维有具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就会变成一想到糖果就会流口水!思维的转变会成为孩子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中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字母代数思想的基础根基。
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第二阶段
三年级是会对任何一个孩子在任何学科上都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一年,所以学校习惯成了孩子在这个时期成绩出现两极化的的“罪魁祸首”。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决定孩子的人生!所以在这个阶段,对孩子在一二年级养成的不好的学习习惯进行修正,对好的学习习惯进行深度发掘是重中之重。我们的数学课堂应该重点培养孩子的数学习得。
独立思考的过渡期第三阶段
好多家长反馈,一二年级孩子的功课还是可以辅导的,但是一到三年级许多孩子的功课家长也不一定能够讲清楚。原因在于,由于现在小学数学知识点以新颖为主,家长以一些比较陈旧的知识思路来辅助孩子的话,只会出现摩擦而不是提高。所以需要孩子独立思考并独立完成。简单举例说明何为独立思考:一二年级孩子说出的话通常比较直接,要吃什么会直截了当“妈妈,我想吃……”,而进入三年级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这样表达“妈妈,你看….好看吗?(实际是饿了)”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有了自己思考的意识,对表达自己的想法方面会有一些“小心思的设计”。这个时期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最佳。
『肆』 小学数学课标第一二学段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
『伍』 小学阶段的所有概念(数学)
代数知识:
整数:
质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不再有其它的约数(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质数也叫做素数)。
合数
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注意:1只有一个约数,就是它本身,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最小的质数是2,也是质数中唯一的一个偶数(偶数解释见下),其余的质数均为奇数(奇数解释见下)。
3、偶数
偶数就是可以被2整除的自然数(包括0)也叫做双数。偶数通常用“2k”表示。
4、奇数
奇数就是不能被2整除的自然数,也叫做单数。奇数通常用2k+1表示
注:偶数除了2以外都是合数。偶数:能被2整除的数。(也包括0)
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
自然数:表示物体的数量的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
自然数也是整数。0是正整数与负整数的分界线。
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约数的数。最小的合数“4”。
质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数。最小的质数是“2”。
“1”既不是合数也不是质数
互质数:只有公约数“1”的两个数。
公约数:两个数公有的约数。
公倍数:两个数公有的倍数。
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几个质数叫作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分解质因数:把一个合数分解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这个过程叫做分解质因数。
能被2整除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2,4,6,8
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
能被5整除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0,5
能被9整除数的特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是9的倍数.
能被4或25整除数的特征:末两位上的数是4或25的倍数.
能被8或125整除数的特征:末三位数是8或125的倍数.
小数:
小数的基本性质: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为数是无限的。` 无限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有规律的.
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部分没规律(又叫无理数)
纯循环小数: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循环`
混循环小数: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循环
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开是依次不断重复一个或几个数字.这些数字叫做循环节.
分数
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取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真分数<1. 假分数≥1
将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同时除以他们的最大公因数,这个过程叫约分.而得到的这个分数叫最简分数.
最简分数:分母与分子互质的时候.这个分数就叫最简分数.
将几个异分母的分数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将分母变成一样.这个过程叫通分.在分数大小的比较中会广泛遇到通分.
几何知识:
一个封闭式图形,将他的周围围上1圈,这个圈的长度是他的周长.
一个物体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
一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物体的体积.
一个物体所能容纳别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物体的容积
一个物体表面的面积叫表面积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N边形的内角和是(边长-2)×180度.
外角:1条边的反向延长线与相邻的一条边所夹的角叫做外角.三角形的外角是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任何封闭式的图形的外角和都是360度
线:
直线:没有端点,没有长度,无限延长
射线:有一个端点,没有长度,无限延长
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长度.
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这两条射线所夹的这个部分叫做角,而那个点叫做顶点.角分为几种角:锐角(大于0度小于90度),直角(等于90度),钝角(大于90度小于180度),平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
由1点做一条线段的垂线,这个点叫做垂足.
当两条直线永远不相交时,就说明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平面图形:
三角形:
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钝角的话这个三角形叫钝角三角形.
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直角的话这个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锐角的话这个三角形叫锐角三角形
从顶点做与他对边的垂线段.这个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三角形的高.1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当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相等时,这个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长度相等的两个边叫做腰,而剩下的叫底.当三角形3条边相等时,这个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他的3个角都是60度.
四边形:
一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且任意不相邻的两条边互相平行时,这个四边形叫长方形.当四条边都相等时,且每个角是90度时,这是个正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当四边形的任意两条边互相平行时,这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当4条边长度相等时.这个图形叫菱形(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时,这个图形叫梯形.梯形上面那条边叫上底.下面那条边叫下底.而梯形的左右两条边叫梯形的腰.
当左右两条边的长度相等时.这个梯形叫等腰梯形.
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始终是定植.人们把他叫做圆周率.圆周率一般用字母π表示.π≈3.14.
立体图形:
长方体与正方体有6个面,12条菱,8个顶点
另外还有圆柱圆锥圆台.这里我就不介绍了,毕竟是个很深奥的话题.以后中学就要重点学习立体几何了.
『陆』 小学数学第一、二、三学段是指哪些年级
一、二年级为低年级 三、四年级为中年级 五、六年级为高年级 三个学段
『柒』 小学阶段的数学都学什么,哪些数学能力应该在小学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
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捌』 1. 1.小学数学的学制、学段和内容是怎样划分的
小学数学分为三个阶段。一二年级为低段三四年级为中段五六年级为高段。数学知识是从几何与图形?数与代数。统计与概率三块内容来划分的。
『玖』 小学数学分几个学段
三个学段: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
『拾』 比较小学数学课程第一学段目标和第二学段目标的区别与联系
学段目标之第一学段(1-3年级)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了解估算。
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
3、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理解身边有关数字的信息,会用数(合适的量纲)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发展数感。
2、再讨论简单物体性质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对简单的调查数据归类。
4、会思考问题,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讨论问题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结论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初步学会整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务(现象)有好奇心,能够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体验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的过程。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询问“为什么”的习惯。
学段目标之第二学段(4-6年级)
知识技能
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3、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掌握简单的计算等可能性的方法。
数学思考
1、能够对生活中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合适的量纲)、字母和图表描述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形成数感,发展符号意识。
2、在探索简单图形的性质、运动现象的过程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与表示数据,归纳出有用的信息
4、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清楚地表达思考的过程与结果;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够进行简单的辩论。
问题解决
1、能从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探索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能借助于数字计算器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
4、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5、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
情感态度
1、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尝试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数学。
3、在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4、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实事求是、勇于质疑等良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