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1-02-20 19:39:22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

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及策略有哪几种
所谓教学策略,就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理论支撑。因此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探索教学的有效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实质上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主动地活动于其中的环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特强,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刺激而激动、兴奋。因此,合理传设学习环境,可以引起儿童对学习的兴趣。

1、故事导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

成功地导课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入渴望学习的训练状态,为整节课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课堂兴趣,关键是教师课要上得“有趣”,因此我们要把愉快的有效的东西跟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好奇,才有探索,也才有创造,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可设计引入一些于内容密切相关故事,笑话等等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师:“今天我们班可真热闹!你们看,老师还把谁带来了”。课件出示蓝猫。蓝猫:“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蓝猫,今天我想带你们一起去冒险岛寻宝,想去吗?”一看到熟悉的蓝猫要带自己去寻宝,学生的兴趣马上就被激发起来了。接着我又安排他们在与蓝猫出发的路上,碰到了啄木鸟大哥分饼引起大家的不满的情节,创设了这一问题:要怎么分才能两人一样多,才公平。你有什么办法?有学生回答:平均分,一人一半。师: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吗?学生被问住的同时,他的学习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求知欲望也增强了。

2、创设操作性情节,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

我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认识分数(分一分)时,我安排了两个的操作情境。一是涂出教具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树叶、衣服、六边形纸片的二分之一。二是用圆、长方形、正方形纸片,通过折一折、涂一涂创造出其他的分数来。

儿童往往是在操作中进行思考的,学生提高操作亲身经历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认识和掌握了探索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望,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3、营造“竞争”情境,激趣乐学。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以及小学生好动、好新、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我经常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引入竞争机制,面向大多数学生,恰当地开展一些游戏竞赛的活动,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把新知识寓于游戏竞赛活动中,通过游戏竞赛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状态,在游戏中得到知识,发展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中做到多鼓励,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促进所有学生比、学、赶、超。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了北师大版第四册的混合运算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游戏环节:四人一组,每人出一张扑克牌,看谁先凑出24,谁算出来牌就归谁,最后谁的牌最多谁就获胜。这不仅让学生复习了表内乘除法和运算顺序,而且极大满足了学生的好胜心,让他们领略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 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以往我们的数学教学忽略了这一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到、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从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学校忽然停电了,闹铃不响了,大家不知道下课了没有,于是我就说道:我们使9时25分上课的,一节课40分,现在使10时7分,你们算算看下课了没有?不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而且又在应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取得了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这一方法。

例如在教学《旅游中的数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开展活动,学生马上进行了合理的分工,有的学生当导游,告诉大家离目的地还要多长时间,有的学生负责租房子,有的学生负责景点的门票,有的学生负责中午的午餐搭配。

采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优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得到了帮助的提高,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知识,而且口头表达能力、自学、思维、合作能力都有提高。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互相交流、公平竞争,促进了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的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因为“个人创造的数学必须取决于数学共同体的‘裁决’,只有为数学共同体所一致接受的数学概念、方法、问题等,才能真正成为数学的成分。”因此,个体的经验需要与同伴和教师交流,才能顺利地共同建构。

四、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靠语言,教师语言情感的流露,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影响特别大,学生们会随着你富有激情的语言进入到兴趣中去,随着你鼓励的语言投入到认知中去,随着你赞扬的语言沉浸到成功之中去,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除了要准确、清晰、精炼,更重要的是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低年级学生心灵比较脆弱,教师过多地指责和过高的要求会刺伤他们的自尊心,降低其自信心,削弱他们的创造兴趣。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的选择、学生的个性,关心每一个学生。在学生有错时,不过分批评指责而是给他们改过的时间好机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在期待着我”,从而自觉地投入到积极学习之中。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你真棒!”“再想想”“谁有更好的办法?”“你能当一名合格的邮递员吗?”等等富有激情的语言。

五、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有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例如在教学《分一分》一课时,我不是局限于让学生只会折1/2,而是给他圆、正方形等图片,让他们自己探究,自己创造,使他们对分数的印象深刻,在自我探索中掌握了分数的知识。

六、注重教与学的反思,保证数学教学更有成效。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这就要求教师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生学生状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等方面认真进行总结,找出带有规律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总之,教师在数学学习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保证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善于创造条件,让教学准备的预设更加全深多元、富有弹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益,使学生能习;改进数学教学方法,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使学生会学。

㈡ 小学数学创设问题情境有哪些有效策略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教学环境。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那么,在新课程下,教师该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要为教学服务,要具有有效性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先想想整个活动是不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还是仅仅为了追求课堂气氛的一时热闹,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趣味化。情境的有效性体现在明确的目的性,参与的全体性等方面。
二、创设情境要联系实际生活,要具有真实性联系实际生活,营造一种现实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动机。例如在《厘米与米》的单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并完善知识的建构,我呈现了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校园里的教室到底有多高?围绕这个问题情境,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了许多方法:与一米相比,看看是几个一米,与自己相比,是自己的几倍。用米尺量、用直尺量、用步子进行测量……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选择可行的方案,进行实地测量,解决了情境所提供的问题。而这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正是知识建构的经历。生活到处都有数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有利于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发展,要具有探索性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所以有效的教学情境强调学生个体的能动性,突现学生的个体地位与作用,使得教学更具有效性。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和探索者。然而,学生毕竟还是孩子,由于受到年龄因素和知识经验的局限,不可能自发地去探索。如果没有教师提供的情境、材料,乃至目标,学生的探索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四、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要具有针对性一是情境的内容和形式要根据不同的年级有所变化。对于低年级学生, 颜色、声音、动作有很大的吸引力, 要多创设表现活泼、内容生动、形式丰富的情境, 如运用编儿歌、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 对于高年级学生, 则要多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 用数学本身内在的、隐性的美去吸引学生, 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对情境的满足, 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二是创设情境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研究表明, 认识兴趣与学生的知识基础有密切关系。因此, 课堂教学应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做到: 一要熟悉教材, 掌握知识的结构, 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
五、创设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要具有适度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不是越多越好,一节课创设几个或十几个情境,学生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关注的只是活动的本身,不是学习的内容,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较为主动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中来,所以,我认为是否要创设情境、是否要用教材上的情境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来考虑,来设计教学过程。综上所述,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好的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㈢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基本方法与途径是什么

一、单刀直入,即直接导入新课
二、联系实际,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
三、利用课本的插图
四、讲数学故事
五、做数学游戏

㈣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情境教学法

小学数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启迪智慧,激发学习动机,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的思维和方法,从而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在“奇”中“问”。
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秘的问题意识。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不管是几位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是不是可以被3整除,这样几个回合,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马上判断出来呢?老师又有什么绝招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追求知识的渴望和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2、创设冲突式情境,使学生在“悱”中“问”。
“思维是以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知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失衡——再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计算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系列矛盾冲突:要求圆柱体容器里的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会回答把水倒入长方体容器中再测量。教师接着问:要求圆柱体橡皮泥的体积呢?学生会说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再求。如果要求圆柱体铁块的体积呢?要求商场门口的圆柱体柱子的体积呢?这样学生就被推入更深的疑问中。这种由浅入深不断施问的情境,把学生带入主动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强烈愿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趣”中“思”。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正是数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金字塔,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情境:有两个人合伙做生意,一个人开始拿出3万元,一个人拿出2万元办公司,一年后,公司获利10万元,请同学们帮帮他们,怎么分他们才能觉得公平合理呢?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联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进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使他们非常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思考中。

㈤ 数学如何进行情境教学设计

摘要:构建教学情境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智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数学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 构建 情境教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获得高效,必须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用有效教学情境构建高效课堂也是新课改推进中人们的一大发现。因为它不仅能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使新授知识以更合理方式呈现给学生,达到启迪学生思维、促其质疑问难、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但近年来,有些教师对情境认识出现偏激,课堂追求“花哨”,学生活动之后虽“娱乐四起”,但实效甚微,达不到应有效果。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主要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构建有效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构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
构建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这应是教学初衷。因为情境创设目的之一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氛围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有求知若渴的感觉与冲动。为达到如此目的,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新知巧妙融入一定情境中,让情境具有趣味性,在成为知识载体的同时,本身也具有教育性、启发性,能促其学生思考。
二、构建富有生活味的教学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高度概括,数学的产生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途径。新课标也要求数学教学回归本原,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数学、做数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我们必须创设具有“生活味”的教学情境,让数学知识在生活的外衣下回归到学生生活经验中,使学生在“似曾相识”中增强学习兴趣,增强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交流,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我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有角的实物,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实物,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实物有什么共同点,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角的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的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对角的认识有形象感知过渡到建立表象的层面,学完这节课后,又组织学生探索生活中角的运用。
三、构建具有问题性教学情境
在教学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和谐”,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在他们思想上造成一种悬念,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有效而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态度的培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教学《循环小数》一课时,我通过一个简短诙谐的小故事创设情境,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上课开始,我让学生听一段配乐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他对小和尚说,从前……”学生听着故事,不由自主地笑了,我笑着关闭录音,说:“哪位同学能接着往下讲?”全班学生人人举手,都要求讲,我请一位学生来讲,学生讲了一会儿停了,我问他:“怎么不讲了?”生说:“这个故事讲不完。”我对着全班学生说:“这个故事讲不完吗?”学生齐答:“讲不完!”“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故事总是不断地重复说这几句话。”“说得好!在数学王国里,就有一种小数,小数部分的数字也会像这个故事里几句话一样,不断地重复出现。同学们想认识它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循环小数”。通过设置情境,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氛围中,初步感知了“无限”、“不断”、“重复”等概念中重点词的含义,起到了分散教学难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
四、构建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
探究性教学是新课标极其推崇的,它作为传统接受式教学“对立面”而发展起来的。创设具有“探究性”的教学情境,就是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通过自学、发现、探究、总结等环节,体验知识探索的快乐。这个过程能使学生思维更为敏捷,迸发创新火花。推行探究性学习,教师根据需要创设探究情境,拓展探究空间,不拘泥于教材,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教学“9+2”时,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进位加法的起始阶段。首先指导学生用凑十法,然后用语言描述使用凑十法的过程,最后同桌交流探讨“9+2”的计算方法——凑十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8+3”、“7+4”、“6+5”等同类题目。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创新思维得到开拓。
总之,情境构建的方法很多,其有效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这需要我们教师创新设计,基于教材实际、学生实际、自身实际,合理预设教学情境,让课堂在趣味性、生活性、问题性、发展性的情境中得以升华,学生得到惠及,数学素养得以提升发展。

㈥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摘 要]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版的一种教学策略,目的是结合学权生已有的经验体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其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获得数学学习的经验。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突出趣味性、思考性、现实性。 [关键词]教学情境 问题情境 已有经验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剩余2233字)

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创设情境的几点思考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如何学好小学数学对于小学生版打好学习基础和养成良好的思权维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好的数学情境创设,可以带领学生很快融入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从小就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愿意学习,主动学习。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好的数学老师,而好的数学老师一定能够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教学情境。从创设小学数学情境的教学意义、方法来讨论小学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㈧ 小学数学怎样合理利用主题情景教学

学生成长的主要阶段属于小学阶段,同时也是获得知识和心灵成长的主要阶段。而在小学教学科目中,数学属于重点科目之一,也是展开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大多学习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然而在生活中,数学是具体的。将生活情境加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到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到达学以致用的效果,前提是老师必须依据教学内容建立生活情境。另外生活情境须具备广泛性,运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容易认可教师的讲解,同时可以制造好的教学气氛,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活情境;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数学和各类科目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属于主要的基本性科目,小学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成长中占据主要地位。并且数学源自于生活,教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在实际生活中起到重要影响。然而还有部分学生不能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为数学单调无味,所以须应用生活情境展开小学数学教学,推进目前小学教学模式的创新。本文针对怎样应用生活情境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展开深入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生活情境的意义和影响
1.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小学数学这门学科与实际生活的关联非常密切,并且实践性比较强,大多数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也都是源于实际生活中。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深入体会到数学与自身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进而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并且小学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弱,但数学大多是抽象的理论知识,内容也较为复杂,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因此就需要教师予以学生详细的指引与解答。通过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结合到实际的生活情境当中,使得抽象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具有趣味性,不仅能够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还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学生积极自主地探析问题和学习知识。
2.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当前教育体制革新的不断深入推动与进步,教育人员为了获取更加优质的教学效率,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从而对教学方法与学生学习方法进行着持续的探究和完善。过往口头说教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较大的约束,学习的主体地位丧失且被动听取教师的知识传授,教学效果十分低下。而把实际生活情境合理地结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依据相关的情境饰演着有关的角色,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感知数学在生活中存在的奥妙之处,做到探析数学难题的时候进而培育学生处理生活中相关的数学难题的技能,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探索能力,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建生活情境的策略
1.结合生活建立情景,激起兴趣
新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采用现实生活当中与数学有联系的事物来建立情景,使得学生学习更加有效,数学知识得到生活化。小学时期的学生对现实生活当中的种种情形有着十足的好奇心理,教师要合理有效地运用好这个特征,依据学生自身现实生活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为学生建立合理的情境,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比如在学习应用题解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具体题型代入实际生活中的事物,并且设立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应用题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题目,激起其兴趣和热情,自主地进行探索解答。在熟悉的情境当中探索知识,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可以提高数学知识的巧妙运用能力。
2.合理设计教学,突显其生活性
因为目前小学数学教材大多数都是笼统、难以理解的内容,所以教师在制定具体教学方式中,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能够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观察与解答,因此教师要细致地探究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当中寻找到课本知识的本来面目,直观性的体现抽象的数学问题。并且教师在改编教材的过程中,务必要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恰当地进行改编,依据教学的需求对课文中的知识实行昀优化的组织、结合在一起,突显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在实际生活当中找寻教学资源,指引学生积极观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数学知识,让其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与生活不可分割,由此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几何图形的认识”这门课程时,设计好情景:小乌龟买了一栋新房屋,可是在装修时为铺设怎样的地板与墙砖才更好看而犯愁,同学们可以帮它提下建议或者替其挑选吗?这种灵活的教材改编,生活情境的建立,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准确认识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在愉悦的课堂气氛当中,不但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提升对几何图形特征的了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率。
3.巧妙运用知识,提升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应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问题,并且注重提升学生的总体实践能力。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要积极指引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巧妙的实践应用。例如,在学习了图形面积计算方法之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计算教室的面积,教师指引学生进行研究,怎样去准确测量数据,怎样去进行计算?这种方式不但牢固了课本中的知识与解题手法,又可以锻炼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随处可见,数学和大众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为使得学生可以很好地学习数学,老师必须把生活情境和数学课堂教学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进而促使课堂成为布满生活乐趣的平台,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且了解数学知识。同时指导学生具备单独思考问题的能力,可以将理论知识利用在生活中,使得课堂教学获得预期效果。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情境教学的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