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

发布时间:2021-02-19 15:21:43

小学数学方法的研究

教学方法研究的思考

(一)更新教学观念

正确先进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必须确立以下四个基本教学观念:第一,让学生"学会求知"比教学生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第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发展学主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第三,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第四,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自身素质

现在的小学教师大多数是中师毕业,在广大农村以及贫困山区,初、高中毕业生代课教师也占相当大的比例,学历补偿教育形势相当严峻,即使是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许多教师中师毕业以后再也没有进入高师院校接受继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这种靠一次充电.终身发光的教育模式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师范类院校尤其要走在改革的前面。国务院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里的第二项"跨世纪园丁工程"已给改革指明了方向。除学历补偿教育外,学校和教研部门要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和管理,引导、鼓励、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并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通过71:展教研、科研活动,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课题,使广大教师在实践探索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另外,为人师表,教师更应该比重自我内省和自我学习,要关注社会经济的发展,注意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在教学中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在工作中向|14事学习,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

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必须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体系、知识结构,准确把握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特点。小学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主要有1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通常,只要求达到知道、了解层次的,可选用讲授、介绍、阅读等教学方法;要求达到理解、领会层次的可选用尝试、探究等教教学方法。要求达到应用层次的可以选用练习、讲评、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值得注意的是,教材的单元及课题的编排都是按知识规律划分的,与学生的认识规律可能不一致,如对数学规律的认识,按学生的认识过程应该是先有数学活动,通过数学活动产生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经验,经过经验积累上升为数学理论。但按教材的呈现方式是先理论学习,返回来再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在考虑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特点时,一定要将其与学生的心理基础结合起来,使学习的新材料的关键内容能够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建立实质和非随意的联系,这种联系即为知识的逻辑意义向心理意义转化的条件,其转化程度取决于新材料与认知结构的联系程度。

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呢?笔者认为教学方法的优化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突破把教学过程的任务看成是向学生传授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技能这一传统观念的束缚.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应该充满内在活力,表现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觉需求,对学习进程的高度负责和对学习活动的充分自主上。学习从属于主体的发展水平,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必须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结合起来,使学生自身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但教学必须越过学生现实的发展水平,走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前面,让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果子的学习状态,从而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享受学习数学的欢乐。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变教师"要我学"为"我要学"。尝试教学法、引导——发现法、探究法在这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如教学“十几减9”是,首先由一个实际问题引人,"小明家来了一批客人,为了招待客人,小明洗了11个苹果,客人吃了9个,还剩几个苹果?"由问题引出题图,当学生直观数出还剩两个苹果后,教师进行目标激励:不看图,谁能想出怎样计算?学生就会主动搜索自己原有的、与新问题最接近的认知图式9+( )=11,11-10=1,9+1=10等。教师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创造。学生有多种思维方式:(1)想加算减;(2)先减去10,再加l ;(3)9和11都先加1再相减;(4)先算10-9,再算11-10,再把两个差和起来;(5)11先减去1得10,10再减去8;(6)11可以分为9和2,所以11-9=2;等等。教师安排学生互相交流想法,用"13-9=?"来验证自己的发现,互相出题,寻找十几减9的规律等一系列自主探索活动,使教学过程得到了明显优化。

2.使教学目标能够完整

落实现代教学理论表明,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是走向教学最优化的重要一步。反过来,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能否得到完整落实是教学方法是否得到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的教学目标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去实现,但绝不是各种方法的叠加,巴班斯基指出:"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它们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但妨碍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考虑将教学目标完整实施时,就必须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其最佳功效。仍以"十几减9"一节为例,该节的认知目标是会用"想加算减"等方法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可以选择讲授、探究、尝试等教学方法;情意目标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态度、价值观念和意志力等,教师由生活例子引人,学生非常感兴趣,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技能目标是让学生熟练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可以采用练习法;发展目标是激活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发展需求的程度和层次,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超越教材的多种思维方式),采用探究、常识、实证等教学方法;自我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自我监督和自我调节能力,采用独立作业、独立思考、独立检查等教学方法。可见.在这一节课中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整合为"自己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互相出题,自我检验"的自主探索教学法。

3.促进教学进程的有序发展

任何事物的发展和演变都遵循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按一定的顺序展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无论有何不同,但所选用的教学方法一定要保证课堂教学进程紧凑有序,这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提取材料信息、探索(猜测)方案、尝试实践、理解强化、内化运用等。在一节课里有时也可能是几个学习过程的循环提升。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有的教师首先让学生测量准备好的纸圆,找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绕线法、滚动法等)后,教师讲解,有的圆可以直接测量周长,但多数的圆不能直接测出周长,有没有别的办法呢?接着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让学生感知、猜测周长可能和直径(半径)有关系,再让学生测量手中的纸圆(重复前一阶段的工作,把学生的思维定向从圆周长的探索上转移到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回顾上,找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前后共用去了近30分钟,费时多,效果差,不如直接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学生寻求测量纸圆的方法中,随手记录测量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整理观察数据,猜测周长和直径(半径)是否有关系,是什么关系,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节约了16分钟。可见,教学进程是否紧凑有序,学生学习过程是否完整是教学方法优化与否的重要指标。要保证教学进程紧凑有序,学生学习过程完整流畅,就必须控制好教学节奏。如选用发现法教学,一定要注意对时间节奏的控制,选用讲授法,教师则要注意对自己语言节奏和学生情绪节奏的控制。另外,在教学节奏的安排上一定要考虑学生的思维活动规律,以一年级"10"的教学为例,知识的重点和难点都在10的组成与分解上,该知识点就要在t1~t2这一段时间安排完成,教师的指导语言必须清晰、明确,但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在前面耽误了时间,到第28分钟才开始安排学习10的组成与分解,于是不敢再放,只是让学生草草比划一下便开始了练习,没有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包括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设计的开放性和学习的开放性。通过开放性来解放学生的脑、手、口,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习惯,这个开放性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在这个开放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讲民主、讲平等,要避免把教学活动变成自己的教案剧。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路,要允许学生超前发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要组成一个开放性的整体。如在"十几减9"的教学中,学生出现了多种思维方式,教材上只有一种,有的方式还利用了运算定律,大大超越了教材的编排。这正说明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是积极的、主动的、创造性的,是教学方法得到优化的重要体现。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了一个不易测量周长的圆(画在黑板上的圆),目的是引导学生去寻找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内在联系,但是,有一个学生说他能测量黑板上的圆的周长,他用自己准备好的小纸圆(画有刻度)在大圆上滚动。滚动几周余几厘米,比较准确地测出了黑板上大圆的周长,同时也给出一种测量圆周长的一般方法,在实际的篮球场的测量中常用,属于创造性思维。但教师事先没有思想准备,且与自己设计的思路不一致,于是给否定了。

延伸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内向外延伸。数学是一种工具、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有助于向其他领域延伸、发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重耍的是让学生会学、会用,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如教学完百分数,学生就能应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去解决有关利息、利税、保险等的简单问题;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后,学生就能主动去收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图表,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二是内部要素之间的延伸。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讲究推理,知识之间都是有内在联系的,可以利用已有知识进行有效正迁移,如学好了整数才可以延伸到分数、小数。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有兴趣学习本节内容,还要给学生留有余念,如在教学2~4的乘法口诀时,就要诱导学生主动去想5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是什么,6、7、8、9的乘法口诀又各是什么,促使学生自己去探索。

(四)深入了解学生.

要了解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要从两个方面人手:一是要通过平时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二是通过课堂教学观察学生有意注意的持久性、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思维方式的延展性。对处于不同年龄特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低年级的教学要注意采用直观式的教学方法,中高年级的教学则要注意多用发现式教学法;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采用质疑式的教学方法,对推理能力强的学生采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等。

总之,任何教学方法都是由教师、学生、知识和知识的载体四个基本要素组成,各种教学方法都是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的优化一方面取决于这四个因素自身的优化,另一方面也有赖于这四个因素相互间静态结构与动态发展关系的和谐程度。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新的学习目标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结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设计,使教学方法得到真正的优化,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保证。

⑵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进行探究式学习

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其实质是要求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从中获取探求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自主探究性学习呢?现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创设一个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情境,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自主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策略去体验和理解知识,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习活动生动有效、事半功倍。如:在教学《掷一掷》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标有数字1、2、3、4、5、6的乒乓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几号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几号球?)生1:他摸到的是6号,生2: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2号,也可能摸到3号,生3: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4号或5号或6号。(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师: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几号球吗?生1:不能,1号到6号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6号,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6号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6号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6号,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6号,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6号。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于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等待知识的传递,主动建构了知识,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于老师而言,没有去填“鸭子”,只是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多种学习条件,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促进者。教学过程中老师带领学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为玩而玩,而是让学生在玩中生疑,让学生在玩中质疑,让学生在玩中释疑,获取知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操作时,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探索、猜测和发现的载体,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和运用新知识的活动中去,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为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摆一摆、量一量等,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过程,使他们的手、眼、脑、口、耳多种感官并用,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或验证结论,并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提高探究能力。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首先让学生们剪下一个圆,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动手操作)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生1: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生2: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生1:相等,都是2.3厘米。生2:相等,都是2.4厘米。生3:相等,都是2.5厘米。生4:相等,都是2.8厘米。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生:有,相等。师:相等说明了什么?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师: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它们都相等吗?生:有无数条,都相等。师:回答非常正确。…… 此小节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剪一剪、折一折、量一量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组讨论交流)学生1: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一根叫分针,短短的胖胖的一根叫时针)让学生指一指摸一摸学具的时针、分针。学生2:都有12个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接着让学生自己转一转,说一说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小组讨论交流)学生3:顺着时针转的。这样通过比一比、指一指、摸一摸、转一转、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必须要有一定的探究空间,而开放的课堂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有效保证。如:在教学《分类》时,我首先让学生拿出课前已准备的自己最喜爱的东西[玩具(汽车、火车、坦克、手枪……),图片(奥特曼、机器人、孙悟空、哪吒……),水果(苹果、梨子、香蕉、桔子……)],提问:“同学们都带来了这么多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应该怎样分类摆放呢?”学生兴趣盎然,各抒己见。生1:把这些东西都摆放在一起。生2:摆放整齐。生3:把好玩的摆放在一起,好看的摆放在一起,好吃的摆放在一起。生4:把同样的东西摆放在一起。教师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导入课题,开放课堂,探求新知。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把学生带来的东西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理由,总结分类的方法。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组整理玩具有:汽车、火车、手枪……生2:我们组整理图片有:奥特曼、机器人、哪吒……生3:我们组整理水果有:苹果、梨子、香蕉……(学生回答分类理由和方法时,教师适时引导,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评价。)师:各小组再按不同标准把东西分类细化。各小组动手操作完后,小组代表汇报结果,生1:我们把汽车摆放一起,把火车摆放一起……生2:我们把奥特曼摆放一起,把机器人摆放一起……生3:我们把梨子摆放一起,把苹果摆放一起……师:请大家想一想你们手中的东西,除了你现在这样分类以外,还可以怎么分类?(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生1:我们把玩具可以按有轮与没有轮来分。生2:我们把图片可以按画面来分。生3:我们把水果可以按颜色、味道来分。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把自己好玩、好看、好吃的东西通过摆一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理解掌握了分类的思想方法,获取了学习数学的经验,成为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探索者、发现者、创造者。

⑶ 小学数学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瓜傻式”教学法----将数学那种严密的逻辑演绎过程还原为生动活泼的知识生成过程。通过让学生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感知知识的的产生过程。掌握解决问题的思路,知道思路的形成过程,这种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创作欲。使枯燥干涩的数学概念演绎变得生动起来。
自主探索式学习----重点在于学生亲自体验学习过程 , 其价值与其说是学生发现 结论 , 不如说更看重学生的探索过程。自主探索式学习重视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 验 , 通过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等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去 “ 再创造 ” 有关数学问题口在这个过程中 , 学生不仅获得了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 还对数学 知识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 , 特别是体验和学习数学的思考方法和数学的价值。
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被采用的形式。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效益高的较少 , 有的只是流于形式。有的研究者认为 , 小组学习有独立型、竞争型、依赖型、依存 型等几种类型。目前我们用得较多的是学生独立学习后相互交流 , 真正意义上的合 作一一相互依存地来研究或者共同解决一个问题还太少。
“实践活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掘学生潜能,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知识。

⑷ 浅谈几种常见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也要做出适当的改变来适应新课标对'当前小学教学的要求。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知识层次基础的深化以及以后各个科目的学习效果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英国的贝尔纳说:“良好的方法能使我们更好地发挥运用天赋的才能,而拙劣的方法则可能阻碍才能的发挥”。 小学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抽象思维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改进一步推行的今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还有待于提高和改进。结合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总结出以下几个主要教学方法。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催化剂。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异于为学生打开了通往数学殿堂的大门。学生的兴趣越浓,求知的欲望就越强烈,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就会大大提高。那么,如何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1、给予学生真挚的爱。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条件。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心里真正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这种爱的力量会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爱、尊重、信任、期许和鼓励,学生会从心里想学数学,在想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数学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生活实际中,要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学好数学会让他们的生活更开心,这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更浓了。如让学生带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买一些小东西,看看买了多少件,谁买得多,买得好,元、角、分之间怎样换算。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设计一些教学情境,采用多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变枯燥的课堂为有趣的课堂,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学习数学知识。如:教师和学生亲手设计图片,在互动的过程中利用图片进行教学,还可以拿些具体的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等。
二、以探究方式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
知识来源于实践,深刻于体验。数学课程则以传递人类文化的积淀为主,脱离于学生生活,枯燥乏味在所难免。在教学中我加强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实际的结合,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激活“间接经验”,赋予生命活力,使“间接知识”具有现代意义。如学习最大公约数时,布置了“我为书房铺地砖”的学习任务,学生依据各自个性特点在设计、选材、画图的过程中不仅深化学习了最大公约数的概念,而且通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体验了知识的情趣,看到了知识的价值,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如小皮球、乒乓球、积木、牙膏盒等各种形状的物体,把它们放在一个袋子里。先让学生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是软的,有的说是硬的,有的说是圆的,还有的说是有角的……这样,让学生在看不到的情况下通过摸进行体验。然后,又让学生把它们倒出来,看一看,拍一拍,放一放,闻一闻,推一推,滚一滚,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之后,设计了一组游戏活动――用各种形状的物体搭东西。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组合,有的一个人搭,有的几个人一起搭,结果搭出了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物体。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又使学生迅速进入了最佳学习状态,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也让学生在操作中认识了物体和图形的特征,使情感体验在感悟中获得发展。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感到更加自然、亲切、真实,深刻体验到生活中数学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种体验,会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三、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发展
1、改变学生一般的思维模式
创新顾名思义就是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创造出了一个新的东西或者想法。而在思维上就是表现出不同与其他一般的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当自己内心有求异的心理存在时,就会有不同于其它思维方式。诸葛亮草船借箭就是抱着一颗不同与常人的心态去借到箭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拥有同其他人一样的思维模式,每一个人天生就是唯一,没有哪个人能和自己一样。当学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时,老师要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学生对创新思维就会有更大的兴趣,也会勇于去尝试各种新的思维。
2、逆向思维的培养
在数学中会遇到好多变减为加,变加为减,变乘为除,变除为乘的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而这种思维统称为逆向思维,逆向思维在很多时候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在古代有一个故事,其就是很好的体现出了逆向思维的运用,司马光砸缸救出自己的伙伴。该故事中,司马光没有像其他伙伴一样遇到事故立马跑开去找大人,或者站在原地哭泣,他是自己靠近伙伴出事的地方,然后将缸砸了将水放出来,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在平常的学习中,也可以运用到该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所遇到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处理好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观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的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在学习中不要畏难,踏踏实实地学习,一定会有好的成绩。

⑸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⑹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在小学数学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操作模式及具体操作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体会数学的价值;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通过实验,初步用生活化策略构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1.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2、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等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
3、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4、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⑺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和学习,学习数学的标准就是能够对该学籍范围内的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学数学重点要掌握的知识,下面这几个学习方法带你学好数学.

(同学们开讲)

学习小学数学重点就是注重学习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学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勤学多问不耻下问是学习的良好态度,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掌握好学习方法,你会对每一天的新知识充满兴趣.

⑻ 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和连续性的学科,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小学数学重点是基础知识的掌握基和学习,学习数学的标准就是能够对该学籍范围内的题目进行正确的解答.考察公式概念是小学数学重点要掌握的知识,下面这几个学习方法带你学好数学.

(同学们开讲)

学习小学数学重点就是注重学习的方法,但是也需要学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勤学多问不耻下问是学习的良好态度,他们会把你带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掌握好学习方法,你会对每一天的新知识充满兴趣.

⑼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探究式

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工作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课堂教学实验,总结经验,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教学环节方面加以重视。
一、激趣引题,自学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要求教师一堂课的开头就像一块无形的“磁铁”,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两分钟,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师简短的导入是为学生自学探究作铺垫,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进入自学探究阶段,挖掘自身潜力,发挥其自主性,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学生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生在自学探究中,能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就会给自学增添无限的乐趣和动力。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何和问题的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二、正确引导,独立探究
所谓独立探究,就是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探究、发现、再创造相关的数学知识。因为学生学习知识,应是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动手“做数学”,学生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例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在引出要探究的问题后,笔者不急于规范学生的解题行为,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题方法,最后学生得出了从不同思路出发的多种正确方法,充分体现了他们丰富的创造力。
三、学探结合,合作探究
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不必过早解释,只要综合大家的提问,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例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笔者让每位学生课前准备好2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上课时要求小组内成员每人用这24张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每人拼的都不相同,拼好后探究:这些图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这些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每个图形的长、宽和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合作交流,共同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面积都等于长和宽的乘积,于是得出了准确的计算公式。
四、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这一环节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所学知识的要点难点,画龙点睛,给学生以清楚明白的交待。之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重点强调,学生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地用现成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形成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和数学思维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不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有利于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培养。
五、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评价体验,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为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应重视以下两点:一是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二是要引导学生对探究学习的活动过程进行反思,重点是提炼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有效策略,使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学习策略有所体悟,并自觉地将思维指向这些方面,以提高解决问题、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
探究式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才能改变课堂教学机械、沉闷的现状,让课堂充满生机。所谓学生主动参与,即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预先设计好的一套去运行,而是每步探究先让学生尝试,把学生推到主动位置,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教学任务主要靠学生自己去完成。

⑽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哪些

1、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

现代教育家认为,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必须在民主、平等、友好合作的师生关系基础上,创设愉悦和谐的学习气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即使有时学生说得不准确、不完整,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作为教师只有善于协调好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方可让多数学生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

2、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人的思维过程始于视角器官。课本上的主题图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创设主题图,激发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热情,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让学生把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探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