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有大量的写景记叙文,想要让学生真正领略自然之美,唯有“身临其境”。当然,我们在课堂上无法真正做到身临其境,只能通过语言描绘,让同学闭上眼睛想象。这样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再辅以提问,让学生来说一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这里有两点需要各位老师注意:一是情感的渲染,教师在给学生图景的时候,语言和语调都要尽量生动。切记出现对着书本如白开水一般念出来,那样就失去了意义。小学语文在试讲中的范读一定要绘声绘色,不读则已,读就要读好。二是朗读材料的选择,可以直接念教材中的一段话,也可以自己在备课时编一段话,或者在教材文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使之更有画面感。
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中第一段:
早晨,从山坡山,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通,来到学校,都成为了好朋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彩。
对于这样的教学,我们可以如下设计: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个画面。待会儿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好,眼睛都闭上了啊。
美丽的早晨,太阳出来,高低起伏的山坡上开满了各式各样的花,有绒球花,有太阳花,有杜鹃花,还有野菊花,当然还有那青青的小草。在小路上,走来了一些小学生,他们今天穿的真艳丽啊,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蓝色,有黑色的,同学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向我们走来。他们说着笑着,走进了学校,你看,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彩了。
❷ 2016年6月4日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业)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6长沙雨花区教招小学语文真题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丝缕(lǔ) 骄气 强聒不舍(guō) 黎民百姓
B.襁褓(qiǎng) 灵柩 弥留之际(mí) 廓然无累
C.羡慕(xuàn) 殒落 重蹈覆辙(fù) 媚上欺下
D.亵渎(xiè) 愚昧 恪尽职守(gè) 惟妙惟肖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拍雪人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声鼎沸,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B.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落第开放。
C.何大学问也不是不疼爱孙子。他每趟赶马回来,一心盼家,最大的盼头就是享受天伦之乐。
D.因谣传吃碘可以防核辐射,普通的加碘盐在有些地方竟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的大门。
B.随着河南公安机关侦破“瘦肉精”案件,销售、生产、研制“瘦肉精”的主要嫌疑人陆续归案,一条完整的“瘦肉精”地下产业链条浮出水面。
C.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和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D.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
4.下列句式变换不符合要求的一项是( )(2分)
A.将“汽车一阵疾驶,溅了他一身泥水。”变换成被字句。(他被疾驶的汽车溅了一身泥水。)
B.将“她不能确定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变换成强调“不能确定”的句子。(这件事是不是他干的,她不能确定。)
C.将“这辈子,我们就是父母的影子。”一句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我们永远是爸爸妈妈的负担。)
D.将“这堂课他完全没听懂。”变为肯定句。(这堂课他一片空白,云山雾罩的。)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因此,发展低碳农业,保护鄱阳湖流域的水质,就应坚持禁止水产养殖使用鱼用化肥,继续对网箱养殖进行清查并严格控制,根据不同水域采用精养和粗养等养殖方式。
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重要的养殖区,养殖区内的进贤县和鄱阳县都是水产大县。
③鄱阳湖流域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粮仓,也是我国重要的水产之乡。
④然而,水产养殖在增加渔民收入、增加就业、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⑤我省每年水产养殖产量达到200万吨,占到全国淡水养殖的10%。
A.②④③①⑤ B. 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②④① D.④⑤①②③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最准确的一项是( )
15日至16日,省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复赛在汇东春华广场进行。200名佳丽在复赛中各展所长,最终,60名佳丽获得参加决赛的资格。决赛将挑选20人参加总决赛。
A. 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复赛在汇东春华广场进行。
B. 省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60名佳丽晋级决赛。
C. “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复赛60名佳丽晋级决赛。
D. 十一届运动会“圣火天使”、礼仪小姐选拔大赛将挑选20人参加总决赛。
参考答案:原试卷网址:www.jszg.com
1、B 2、C 3、D 4、C 5、C 6、B
古诗鉴赏: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①,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两个选择题
根据“晴天雨”的注释和相关诗句提示,说说“夏夜霜”是什么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10分)王安石传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安石未贵时,名震京师,性不好华腴,自奉至俭,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称其贤。蜀人苏洵独曰:“是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作《辩奸论》以刺之,谓王衍、卢杞合为一人。【注释】俾:使。华腴:指美好的生活享受。慝:奸邪。王衍:晋惠帝时居宰辅之位,周旋诸王之间,唯求自全之计。卢杞:专权自恣,搜刮无度,怨声满天下。
17、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
18、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好( ) 浣( ) 刺( )
19、列宁曾称“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其实,他在鄞县任职期间就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这种改革和实践,请用自己的话说说。(2分)
20、读完选文,你认为王安石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请简要谈谈。(3分)
现代文阅读
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
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长大吧!(选自2010年第19期《读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2分)
3.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4.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3分)
5.文章说,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可走。你赞成走哪条路?说说你的理由。(3分)参考答案:
1.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2分。如果答成了题目,只能得1分。)2.“父母框架”是指他们的人生经验(或父母自己内心的标准)。(2分)
3.对比论证(1分) 作用:将父母标准下的二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2分。意近即可。)
4.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3分)
5.例:我赞成走第二条独立之路。因为只有你独立了,能自食其力了,父母看到了你的成熟和强大才会放心,这样你就为父母提供了安全感。(3分。开放题,其中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胡杨之地
人类赋予自己的最为自负的词叫灵魂。
人用灵魂这个词把自己跟动物拉开了距离。因有灵魂,人才有喜悦和悲伤,有良知与禁忌。人在灵魂的引导下,会哭泣和欢笑。人并没有把“灵魂”这个词送给动物,更不觉得植物有灵魂。一株草,由青到黄,从春到秋,怎么会有灵魂呢?
但如果你见到胡杨林,这种看法也许会发生转变。我在四子王旗的速亥看到的,与其说是胡杨林,不如说是一个又一个悲泣的灵魂。
胡杨是树。但它跟其他树最不一样的地方是姿态如人。A它们似互相搀扶、涉江而来的妇孺,像仰天太息的壮士,像为自己包扎伤口的士兵。
我来到速亥的时候,夕阳正好,落日把一腔英雄的块垒吐在这片寸草不生的荒沙上。胡杨树虬曲纠结,坐地视天,身子骨披一层滚烫的金红,让我想起罗丹的那尊雕塑《拉奥孔》一个壮硕的男子,与身上缠绕的蟒蛇搏斗,其痛莫可名状。我想到了一个词——灵魂。胡杨树一定因为有灵魂,或者说因有记忆而痛苦过,方有此态。
速亥,蒙古语意为“红柳”,如今是白茫茫的沙地,谁也想不出它60年前的样子。这里的人告诉我,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速亥人的主要工作是打黄羊。上级给牧民们发冲锋枪,让人们用冲锋枪扫射黄羊;给县里和公社干部没人定指标,打不到规定数目的黄羊就扣工资。
速亥当年是怎样的植被?风吹草摆,不见牛羊,植被太茂密了。当年打过黄羊的老人说,速亥这地方黄羊多,它们集群飞跑,不少于几百只。不光有黄羊,还有蒙古野驴,有藏羚羊。这个地方鸟啊、花啊多的是。当年这里是湿地。
这个老牧人指着白茫茫的沙砾说“当年这里是湿地”时,真的像是在痴人说梦。如今除了天上的云朵和地上的胡杨属于有形状的东西,其他皆为空荡荡的虚无。
“打死的黄羊呢?”我问老师。
“都让上级拉走了,”老人说,“我们自己养牛养羊,从来不打黄羊。打黄羊变成了政治任务,肉和皮子都出口换汇了。我们整整打了20年黄羊,现在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了。那些年,每天都有枪声。枪声停了,黄羊、鹤、野鸭子、兔子、狐狸……什么都没了。”
我抬眼四望,速亥这地方在一个盆地里,是二连盆地的一部分,依靠的山叫大红山。可是,打光了黄羊,植物也不能都灭绝啊。
老人说,从80年代开始,我们这儿又遭一劫——采发菜。“你想象不到有多少人到我们这里采发菜,可以叫成千上万。从宁夏来的人,整列火车上全是采发菜的。有人采,有人收,有人运。运到东南亚一带。发菜这东西怪,这片地上午采没了,落点雨,下午又长出来了。采的人越来越多,最后这里变成了这个样子。”
老人说“这个样子”的时候,特别不情愿,声音迅速被脚下的沙子吸收了。如果土地和天空也会死亡的话,就会是“这个样子”。这里的天空虽然高远,却毫无生气,与绿洲之上湿润的天空绝不一样。没有飞鸟,没有层层叠叠的雨云,这是一片失去了肌肤的天空。土地上只有沙子,连蜥蜴爬过的痕迹都看不到。见不到土,地已经死去很多年。今天的速亥,不要以为它默默无闻,它名声大得很,早就传到了北京和天津等地,出现在专家们的文案里。速亥,现在成了京津风沙最主要的源头。这片土地,每年不知向北京输送了多少沙尘。可谁还记得当年它堪比肯尼亚野生动物园的情景?谁还相信此前这里竟然是一块湿地呢?
假如黄羊、灰羽鹤有灵魂,野兔、芦苇有灵魂的话,如今它们一定一起附体在胡杨树上。胡杨死去后为什么不倒?倒了为什么不烂?它实在是有话要说,是无数野生动物与植物的灵魂请它们保持痛苦控诉的姿态而留在人间。有胡杨的地方,都是动植物们的受难地。可令人欣慰的是,速亥至今还保持着一“怪”——下点雨,马上就长出绿茸茸的草。B人们盼着这里多长草、快长草,一直长出黄羊来。
1.联系全文内容,简要说说文中加点词语“60年前的样子”和“这个样子”分别是指什么样子?造成前后变化的原因有哪些?(6分)
60年前的样子:
这个样子:
造成变化的原因:
2.“自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自许;自以为了不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人类“自负”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3.文中说胡杨“它实在是有话要说”,请联系以下链接内容,试用第一人称把胡杨要说的话拟写出来。(不少于30字)(3分)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4.文中不少语言生动并饱含情感,从文中A、B处任选一句进行赏析。(4分)
参考答案:
1.60年前的样子:湿地,风吹草摆,植被茂密,动物繁多。这个样子:寸草不生的荒沙,空荡荡的虚无,什么野生动物都没有,土地和天空已经死亡,是京津风沙最主要的源头。造成变化的原因:①打黄羊;②采发菜。
2.①人并没有把“灵魂”这个词送给动物,更不觉得植物有灵魂。②人类大肆“征服”、破坏大自然,掠夺大自然有限的资源。3.示例:人类啊,我用哭泣的语言向你们控诉:我们大自然的每一个生命都是有灵魂的,请你们尊重我们,也请你们保护好我们,毁灭了我们也就毁灭了你们生存所必需的环境啊!
4.示例:A,此句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胡杨悲泣死亡的姿态,表达出作者对胡杨无奈枯死的无比心痛的情感。B,句中连续用三个“长”字,尤其是“长出黄羊来”中的“长”字,这一动词运用得生动贴切,充分表达出作者希望改变速亥环境现状,逐步恢复速亥环境原貌的情怀。
古诗默写:
1、八百里分麾下炙, 。
2、 ,只有香如故
3、了却君王天下事, 。
4、 ,背灼炎天光。
5、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中表达自己和征人们想家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的诗句是: , 。
李清照词中: , 。化具体为抽象。
参考答案:
1、五十弦翻塞外声 2、零落成泥碾作尘 3、赢得生前身后名
4、足蒸暑土气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作文是“面对______,我_______”写一篇记叙文
❸ 哪位老师有《小学语文教师》这几年以来的合订本。我很想收藏~~
周一贯
我应当是《小学语文教师》最早的读者之一了。
1978年,我就读到了《小学语文教师》(那时叫《语文学习·小学版》)。在教育杂志少得可怜的岁月里,《小学语文教师》自然成了我的最爱,便长年订阅迄今。
30年在历史的时空中,也许只是弹指之间,但是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追随一本刊物的历程,却留下了难以忘怀的生命成长的长长身影和跫跫足音,片片思羽和瓣瓣心居……
曾经有一种想念叫“企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读者,当时,我又多么企盼能成为她的作者。
尽管从1981年开始我已陆续在全国多家刊物上发表教学研究文章,而且风头颇劲,但两次投寄《小学语文教师》,却都没有被录用。这使我很懊丧。说实话,一方面我有对刊物是否门槛太高的埋怨,另一方面也有觉得自己火候未到的隐痛。两次挫折,我几乎断了再投稿《小学语文教师》的念想。好在其他刊物对我已比较熟悉,约稿不断,也就没有再为《小学语文教师》投稿了。
1996年,转机来了。当时《小学语文教师》要编特级教师王燕骅的专题,王老师便托我为她写篇文章。我欣然应命,草就《“有境界便自成高格”———王燕骅的言语教学艺术》寄去,竟得到编辑部的好评,并让王老师转告希望我多为《小学语文教师》撰稿。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约略算来我在《小学语文教师》上发表的大小文章迄今已有36篇之多,不仅是地道的“老读者”,也算是地道的“老作者”了。
曾经有一种深情叫“守望”
能高频率地在《小学语文教师》上亮出文章可不是一件易事。关键在于你是否对全国小语教改态势有全局性的把握,前瞻化的审视和前卫式的表达。迄今我在全国教育报刊发表的一千多篇教学研究文章中,自认为较有创新意义和前沿价值的不少撰述,首先是在《小学语文教师》上问世的。如发于1999年第3期的《破译黑箱:“课堂实录”研究和优课创作》,体现了把研究走势开始指向教学实践智慧的叙事探讨,这对于盛行于本世纪初的案例写作、叙事研究无疑具有前卫意蕴。2000年第1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硬设计”和“软设计”》,率先提出了“软设计”的概念,比较深刻地反思了传统预设的繁琐和僵化,对课堂教学实践的负面影响。2001年第7、8合刊的《“超文本”理念和大阅读策略》一文,较早地感悟于应当“用教材教”,而不是“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呆板式地去“教教材”……
这些文稿的创生,无疑得益于《小学语文教师》的引领。当时的执行主编谈鸿声,便是我最好的朋友,常常与我切磋刊物的编辑思路,组稿的重点专题。应当说,这些文稿的孕育是和他对我的影响不可分割的。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一本好的期刊又何尝不是一盏尘世明灯,它不仅可以照亮人们的心灵,而且可以引领人们前行的路程。《小学语文教师》给我带来的正是心灵的开启和精神的奋飞。
曾经有一种理由叫“感动”
到上世纪末,我在各家出版社出版的著作已近百本,但遗憾的是没有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过书。上海教育出版社在国内外是享有盛誉的,我当然也想在这里有我的著作问世。
2001年,机会终于来了,谈鸿声主编邀请我为“名师精品设计”专栏组稿,并撰写“点评”。于是,从第9期开始连发,直至2003年末,共刊发了42位著名特级教师的100篇经典教学设计。
在此基础上,编辑部又要我主编,结集为《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经典设计》(33万字)一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杨文华老师任责任编辑。正是在《小学语文教师》编辑部的扶掖下,梦想之光照进现实,我终于有了第一本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书。
在2002年第9期上,《小学语文教师》还把我这个一辈子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普通教师,列入了“走近名师”专栏,发表了我的以《开发生命》为题的专栏文章和王崧舟同志撰写的《试论周一贯先生的学术创新品格》和鲍国潮同志撰写的《细微之处见精神———记周一贯先生琐事》,这无疑是我的殊荣!世事如烟过白驹,坐看夕阳如画图。对于当时已退休的我,真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鞭策,又怎能不让我一直铭感五内。
曾经有一种行走叫“奋进”
在我退休不久,谈鸿声同志也面临退休。记得有一次他告诉我,准备引进《山东教育》副主编李振村来主持《小学语文教师》。我大喜过望,不禁为上海人“海派”的气度胸怀和李振村勇闯天下的奋进姿态所感动。我与李振村同志虽未谋面,但文交已久。可以说《山东教育》是我教学写作的起步之地,李振村是《山东教育》的当家编辑,写得一手好文章,《山东教育》年年给我赠刊,其中我最爱读的便是李振村写的一些有关山东教育改革的特写,其文势纵横捭阖,而文脉又开合有度,令我赞叹不绝。这次他来《小学语文教师》必然会使刊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果然,2008年《小学语文教师》改版成功,以全新的姿态与全国小学语文教师见面了。
其实,我一直是改版的拥护者。早在本世纪初我就建议谈鸿声同志改版,他也早有此意,但不知什么原因,可能因为有些同志对32开本的传统版式情有独钟而不忍割爱,改版一直未能进行。当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精短、实用,在小语界确是有口皆碑,这大概与32的小开本也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但应当说,这并非就是本质的联系,非小开本的杂志一样可以精短、实用。另一方面,我们还应当看到,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队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他们年轻了,学历提升了,视界开阔了,思想丰富了。他们已不满足于只看简略的“教学设计”,作模仿搬用,只浏览“豆腐干”式的短文,他们也喜欢读长篇论文,去从中感受哲理的撞击和诗韵的流动。他们更希望与刊物的交流是全方位的,既有动情的文字可读,也有悦目的图象、照片可看,还有美轮美奂的版式可赏。事实已经证明,这些方面在改版之后是可以更有作为的。就我和周围的老师交谈所知,改版后的杂志受到了热烈欢迎!
作为国内同类杂志中创办时间最早、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自费订阅率最高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小学语文教师》,就这样始终行走在教改前沿,“奋进”正是她一贯的生命特征和精神状态。
倡简 务本 求实 有度——深化语文课程改革之我见
文/张庆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
有人把目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比作“似雾,似风,似雨”,可见还有不少困惑或疑虑。语文课程改革应怎样进一步深化呢? 课改以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多了,合作学习多了,使用多媒体多了,让学生收集资料多了,鼓励学生多元解读多了……然而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毕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大家还缺乏经验,难免会处置不当,乃至出现一些偏差: ——语文课堂是比过去活跃了,但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淹没了语文的本体。 ——有的语文课还是老路子,课文掰得比较碎,仍有“牵” 的痕迹。 ——有的地区学生负担仍比较重。老师普遍对考试比较担心。 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习惯势力使然,二是语文课程评价改革工作滞后,三是对“课标”的理解不够全面。 一、 倡简 要提倡简简单单教语文。 有人说,语文并不简单,语文是复杂的呀!诚然,从语文学习的生理、心理机制看,确实是复杂的,但怎么学好语文却并不复杂,就是“课标”上所说的“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是什么?最主要的不就是多读多写吗?“课标”里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课标”里还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这不啻是说--写多了,就会写了。所以我们不要人为地把语文教育搞得那么复杂,那么高深。 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将语文分解成一个个“知识点”“能力点”,逐一进行训练,试图用这样的教法提高语文教学效率,那完全是一厢情愿。语文学习是熏陶,是习染,是点滴积累,是日有寸进。 这就好比是新买的钢精锅,铮亮铮亮的。放在灶上煮饭,经过三五个月的烟熏火燎就变黄了。再过个一年两年,又进而变成褐色。几年后,锅底甚至变成黑色的了。学习语文就跟“熏锅底”的情形差不多。大家经常说“某人的语文修养如何如何”,这“修养”二字恰好道出了语文学习的规律。 《庄子》里有个寓言,讲的是“儵”和“忽”要在“混沌”的头上给他凿“七窍”。他们每天在他的头上凿一个“窍”。到了第七天,“七窍”凿好了,可是“混沌”也一命呜呼了。毫无疑问,“儵” 和“忽”的用心是好的,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混沌”就是自然的状态,是不该有“七窍”的。硬是给他凿出“七窍”,反而害了他。语文的学习本来就是综合的,你硬是要像数理化那样,进行线性的训练,这不啻是在“混沌”的头上凿七窍。 有些老师备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一、知识能力,二、方法过程,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将语文学习的目标复杂化了。 须知:“课标”里面提出的是“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外。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 举例来说,教学生写字,好像是纯知识技能问题。其实不然,在写字的时候,要让他们感受到汉字的结构美,从内心里喜欢汉字。这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还要教给孩子怎么把一个字写好,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写的时候相接的部位要收敛,要避让;学生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得不好到写得好,自己动脑筋,自己体会怎么才能把字写得漂亮。这就是方法与过程。 认识了“三维”本是“一体”,就从本质上把握住了语文教育的特点,有助于我们简化头绪,简简单单地上好语文。 简简单单地上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二、 务本 这里的“本”有两层意思:一是语文的本体;二是文本。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叶老早就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的指听说,书面的指读写。讲得具体点,就是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从而使人文性突显出来。 我们讲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有人说,不能过于看重文本,毕竟文本不能解决学生发展的所有问题。但现实情况是,不是把文本看得太重了,而是对文本的重视与钻研远远不够。 超越文本的提法固然不错,但要超越文本,首先必须研读文本。如果对文本一知半解,何谈超越?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举一反三,如果“一”都没有举好,怎么能够反出“三”来呢? 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教师必先钻研文本。如果教师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有的教研组备课,一人备一个单元,然后互相交换,还美其名曰“资源共享”。钻研文本是自己与作者(其中还应包括编者)对话,怎么可以由别人来代劳呢? 现在大家谈预设与生成很多。“生成”看似带有偶然性,其实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堂的学习氛围,离不开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好比烧开水,只有到达了沸点,才有气泡冒出来。如果预设就不怎么充分,课上得像温吞水,哪里会有“气泡”冒出来?所以我以为,老师吃透了文本,有了合乎学情的预设,在课堂上才能引导得法,左右逢源,营造出一个能够使智慧火花迸射出来的学习“场”。 语文课上,要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能以老师的讲解或学生的集体讨论来取代学生个人的阅读。 要强化初读,要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要力求读进去,读得正确、流利。提倡课文不读熟不“开讲”。 怎么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呢?我觉得有两点要引起注意:一是对课文的感悟要扣着读书进行,即所谓“扣读导悟,读中见悟”。应让学生触摸语言,感受其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再通过自己的诵读把这种感情读出来。二是阅读感悟要忌琐碎。要提倡整体感悟,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关键词语来切入。比如孙双金老师教《三顾茅庐》,就抓住“诚心诚意”这个带有纲领性的词语来切入,使学生领悟到刘备求贤若渴的心情。纲举起来了,目(网眼)就张开了。 还要鼓励多读,熟读成诵,以形成积累,并通过适当的迁移,引导运用。 三、 求实 上课、教学研究都要倡导“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现在的语文课,形式主义的东西不少。如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明明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读很好,却偏要让录音机代劳。为什么不可以让学生读自己的课本呢?为什么不可以老师自己范读呢?又如将合作学习与四人小组讨论等同起来,动不动就让四人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上两句,又立刻叫停。这样的合作学习又有什么实效呢?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又有何收获呢?
在教学研究中,也存在着追求浮华、不讲实效的问题。上公开课,追求观赏性,可看性,花样多了,务实少了。 我认为,上公开课,应提倡以平常心上常态课。搞课题研究也要倡导一种实事求是的风气。在课改中遇到的问题即是研究的课题,自己的教学实践即是研究的过程,教学的效果即是研究的成果。提倡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做研究,或者写文章,才是实实在在、明明白白的,于人有用,于己有益。 对于“训练”,在“课标”中似乎有点淡化了。其实“课标”所反对的只是过去充斥课堂的繁琐、机械的训练,是只对考试有用,而对终生无用的那些“题海战术”。如疲劳轰炸式的抄抄写写,连篇累牍地做模拟试卷…… 我们还是看看“课标”上是怎么说的吧:“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感悟、积累与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可见,属于基本技能的东西,如写字、读书、习惯等,还是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的。 习惯,不仅是指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就连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能力,也必须达到技能乃至习惯的程度,也就是要形成张光鉴先生所说的“快速反应通道”,对学生才有实际的用处;离开了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达不到自动化的程度,就不能派上什么用场。这话吕叔湘先生早就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不能过分依赖教师的分析和讲解。因为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与实践。”国外有一个统计资料很能说明问题。人对任何一个词汇或句子,都须要300遍以上的听说读写实践,才有可能终身不忘。而要想运用自如,其实践必须在1000遍以上。当实践次数达到3000遍以上时,这些词汇或句子就会被认定为母语。 我们强调的训练是基本的训练、科学的训练、活化的训练。这从苏教版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设计以及“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语文与生活”等栏目的设计可以看出来。这些练习是为了打好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具有开放性的,是面向生活的,是鼓励探究的,是能够激发儿童兴趣的。 四、 有度 所谓有度,就是应当把着力点放在调整和深化我们的认识上,避免形而上学和片面性,从而在新基础上建立新平衡。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前进的。要实现重大变革,就得打破原有平衡,从而出现新的不平衡。随着变革的逐步深入和经过不断调整,又建立起新的平衡,事物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语文课程的改革也是如此。通过学习“课标”,认识提高了,理念更新了,便试图打破课堂旧模式,建立教学新秩序。当此破旧立新之时,难免会有一些失衡、失度乃至失控之处。这就需要我们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调整。 学习文本,适当地作一些拓展是必要的,但要防止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我们在听课中,经常可以看到过度拓展的情况。有个老师教《秦兵马俑》,让学生收集秦始皇的有关资料,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本来是无可非议的,可是老师却用了大半堂的时间让学生各自展示资料,并节外生枝地讨论“秦始皇的功与过”。这就远离了文本,拓展得有些过了头。比如多媒体、表演的使用,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主线,应以读为主,以表演、多媒体助读。有的老师上《蘑菇应该奖给谁》,还没有让学生读课文,就开始放多媒体——反映故事情节的连环画,然后说故事,提问题。这不啻是剥夺了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机会。什么是阅读能力?就是“还原”文字符号的能力。学生看多媒体虽然也弄懂了故事,但他是看多媒体“看懂”的,却不是读课文“读懂”的。我个人认为,在语文课上,多媒体一定要慎用。要用其当用,不可随便滥用。
读书,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主要方式,也是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式。在我从事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对我教育教学有帮助的书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是其中的一本。《小学语文教师》风格朴素,内容实在,里面的文章短小精粹,实用性很强,非常贴近教改前沿。它给我的心灵带来巨大的震撼:原来教学工作是可以这样多姿多彩的。读《小学语文教师》,就犹如与许多专家、优秀的同行娓娓谈心。在无声的环境中,我的思想在与他们碰撞,心灵在与他们交流,教学水平在交流中提高,工作热情在交流中高涨。不管教哪个年级,《小学语文教师》都给我出谋献策。《小学语文教师》让我如获至宝,捧着她就舍不得放下,细细品味,慢慢揣摩,其乐无穷。她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盏导航明灯,总在我迷茫、困惑时指点迷津,让我拨云见日。
现在,我的书架上又增加了许多书籍,这些书同样如一把把金色的钥匙,帮我打开阻塞前进的厚重之门。但我永远不会忘记是《小学语文教师》让我感受到读专业书的乐趣和好处,永远不会忘记是她把我领进了语文教学的另一个天地。这确实是一本对我专业成长有益的书 。
《小学语文教师》这本书,它对老师们提高教学水平有着直接、切实的帮助,可以说,这本杂志已经成为我的精神伴侣、亲密朋友,它引领我不断的成长、发展。
《小学语文教师》这个刊物的特点很鲜明,它特别关注基层一线老师的教学,注重呈现教师的实践智慧。刊物的广告这么说:哪里有小学语文教师,哪里就有《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发短小精悍的文章,发最贴近课改一线的文章,发信息含量大的文章,让老师们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我这可不是做广告(笑)。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师》这本刊物的用稿特点是非常强调实践性,操作性的文章。比如课堂实录、课例研究,案例反思,教材研读,再比如教学随笔,园丁故事等等。而有些刊物则不同,可能更关注理论研究,比如人教社的《课程、教材、教法》,那就是一本很强调教育前沿理论的刊物。老师首先了解了刊物的特点,才能有的放矢。
虽然我几年前工作有了变动,一名教师、一名教学管理干部到现在的专职科研人员,工作性质有了变化,但是我仍然坚持阅读《小学语文教师》,我感到在课题研究的过程当中,他仍然在给与我无穷无尽的帮助。
❹ 安定小学的师资力量
刘懿校长简介 1969年月11日出生,1987年7月毕业于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同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小学数学高级教师。
先后在如皋市如城镇新民小学、陆桥小学、健康小学、丰乐小学任教任职,现为安定小学副校长,党支部副书记。
任教以来,一直追求“教得清楚,学得轻松”的教学特色。多年任教毕业班,成绩突出;多次执教镇级以上公开课,获省“导航杯”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近几年有二十多篇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论文在省、市获奖发表;多次受市局嘉奖,2004年被市政府表彰为“教育先进个人”。
黄年忠校长简介黄年忠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南通市小学语文学会会员,小学语文高级教师。1989年毕业于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本科学历。先后获“如皋市首届十佳青年教师”称号,江苏省红杉树优秀园丁奖。在《小学语文教师》、《南通教育研究》等报刊杂志发表教学文章多篇。
纪国梅校长简介纪国梅,女,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如皋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如皋市第一、二批小语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小学语文学会会员。现任安定小学副校长。
从教二十多年来,始终爱岗敬业,勇于探索,锐意进取,不断调高目标定位,取得新成绩。担任班主任,坚持“爱”字当头,以人为本,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如皋市“模范班主任”。作为语文教师,具有科学精神和改革创新意识,积极参与教改实验,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多次开设县、市级教育教学公开课、研究课,得到一致好评。多次在镇、市级教师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专题讲座,收到良好效果。在市级语文、思品等课堂教学竞赛以及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中均获奖一、二等奖。曾获南通市“教坛新秀”,南通市信息技术科普先进工作者,如皋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❺ 小学语文教师编制考试考些什么内容越详细越好
小学语文教师公开招聘考试试题(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5分)
1.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手势、————、眼神、————等来表达。
2.努力建设————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4.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和————,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语文课程的性质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
2.1--2年级将“大纲”中偏于实践性要求的表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和常用的偏旁部首”)改为偏于学习过程的表述(“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
结构)。( )
3.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 )
4.“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
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讨论法和实践法。( )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以逸待劳 分庭抗理 信口雌黄 哄堂大笑
B.漫不经心 和颜悦色 见微知著 推心至腹
C.突如其来 接踵而至 精妙绝伦 浑然一体
D.张灯结彩 休戚与共 不知所终 估名钓誉
3.“答应了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 )。
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
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
4.下面的诗句中依次填入的花名是( )。
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出墙来。
②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无处寻。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④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A.桃花 红杏 菜花 梨花
B.红杏 菜花 梨花 桃花
C.桃花 梨花 红杏 菜花
D.菜花 桃花 梨花 红杏
5.一个秋雨连绵的日子,安尼想观察一下,晶莹透明酶雨水里有些什么,他看了一眼显微镜下的小水滴后禁不住惊叫起来,“————”俺件、为最恰当的一句应是( )。
A.别看小水滴那么清澈,原来里边有小虫子呀!
B.小虫子那么多,而且都在动!
C.小虫子!那么多小虫子都在动!
D.我真没想到,小水滴里是有虫子的。
二、科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科技文,完成问题。
①人一上年纪,就会觉得“记性越来越差”,真是这样吗?
②人的脑神经细胞在出生时数量最多,约有1000亿个。随着人的发育,脑细胞逐渐减少,每天要减少数万个,也就是说每秒钟都要减少一个。人们认为,随着脑神经细胞越来越少,记忆力就会降低。但是,在1000亿个神经细胞中,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而且在人控制记忆的中枢“海马”中,神经细胞在不断增殖。海马是—起脑的一部分,位于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直径1厘米左右,长10厘米左右,呈弯曲的黄瓜状。
③研究人员最初是在老鼠实验中确认海马神经细胞会增殖的。他们在两个老鼠饲养箱中一个放入了几个可以像水车那样滴溜溜转的玩具,另一个则什么都没放。结果表明,在有玩具,即存在很多刺激的环境中生,活的老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了15%。
④这并不是在老鼠身上才会发生的特异现象,人脑亦然。英国认知神经学家麦奎尔证实了这一点。
⑤他瞄准了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出租车司机的职业特长是只要乘客告诉他去哪儿,他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并在纵横交错的道路中找到驶抵目的地的ji6jing。在他
们的大脑中———了伦敦市g]2.4万条道路的基本情况,需要时可以从这些丰富的记忆中准确地提取出来并在脑海中———。麦奎尔对出租车司机的调查发现,他们的海马部分比一般人大,而且驾龄越长,海马越发达,干了30年的老司机的海马要比年轻时大出3%。也就是说,在脑的机能中,记忆力通过锻炼会提高,而且这与年龄无关。
⑥支配记忆力的是海马,但保管记忆的并不是海马,而是大脑的侧头叶。外界送来的信息通过大脑的侧头叶被送入海马,在这里停留一段时间,海马发挥根据重要性来筛选信息的“调度”作用,确认必须要记忆的就会被再次送到侧头叶作为记忆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shan chu。
⑦大脑中如果没有海马,那会是什么结果呢?在利用猴子进行的实验中,研究人员在猴子记住一些事情后,将其海马摘除,猴子就记不住这些东西了。但是,侧头叶仍在正常地发挥作
用,以前记住的东西还完好无缺地保存着。有趣的是,猴子并没有记住海马被切除前一个月的事情,因为这些信息在海马中正处于等待筛选的状态。我们从中得出的结论是,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的一个月内必须要复习一遍。
⑧年纪大,记忆力就会减退,这是一种错觉。记忆力减退并不是由于脑神经细胞减少造成的,而是由于对事物的热情减弱了,失去了对来知事物的求知欲。有求知欲的人即使上了年
纪,记忆力也不会衰退,而会更加wang sheng。
1. 根据文中的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2分)
jié jìng shān chú wàng shèng
( ) ( ) ( )
2.第①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
3.画线部分在文中说明了什么?(2分)
——————————————————————————————————
4.第⑤段的三个空内应选用的词语是( )。(1分)
A.选择 储量 放映 B.判断 储量 放映
C.选择 存储 回放 D.判断 存储 回放
5.下列说法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1分)
A.人的脑神经细胞有1000亿个,而与记忆有关的只占百分之几,但它会随着人的发育不断减少,从而导致记忆力减退
B.“海马”是人控制记忆的中枢,位于接收传送信息、并保管经过筛选后的记忆信息的大脑侧头叶的紧内侧
C.在一个月内侧头叶对外界送来的信息经过“调度”筛选之后,把重要的部分交回海马保管,而其余部分就被自动删除了。所以,重要的事情在记住后必须在一个月内复习一遍
D.“人老记性差”是…:…种错觉,根据“老鼠实验”和麦奎尔的调查,人越老“海马”越发达,所以记忆力越强
6.从全文看,海马具有哪些特征和功能?(4分)
特征:——————————————————————————————————
功能:——————————————————————————————————
7.用“║”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2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三、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李芾字叔章,其先广平人。芾生而聪警。初以荫补南安司户,辟祁阳尉,出振荒,即有声。摄祁阳县,县大治,辟湖南安抚司幕官。时盗起永州,招之,岁余不下。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禽贼魁蒋时选父子以归,余党遂平。摄湘潭县,县多大家,前令束手不敢犯,芾稽籍出赋,不避贵势,赋役大均。
咸淳元年,入知临安府。时贾似道当国,前尹事无巨细先关白始行。芾独无所问。福王府有迫人死者,似道力为营救,芾以书往复辩论,竟置诸法。尝出阅火具(火攻战具),民有不为具者,问之,曰:“似道家人也。”立杖之。似道大怒,使台臣黄万石诬以赃罪,罢之。
大军(元兵)取鄂州,始起为湖南提刑。时郡县盗扰,民多奔窜,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民始帖然。乃号召发兵,-择壮士三千人,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未几,似道兵溃芜湖,乃复芾官,知谭州兼湖南安抚使。时湖北州郡皆已归附,其友劝芾勿行,芾泣曰:“吾岂昧于谋身哉?第以世受国垦:今幸用我,我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德佑元年七月,至潭州,潭州兵调且尽,游骑已入湘阴、益阳诸县,仓卒召募不满三千人,命刘孝忠统诸军。十月兵攻西壁,孝忠辈奋战,芾亲冒矢石以督之。有中伤者,躬身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死伤相藉,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有来招降者,芾杀之以徇。
芾为人刚介,不畏强御,临事精敏,奸猾不能欺。且强力过人,自旦治事至暮无倦色,夜率至三鼓始休,。五鼓复起视事。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宋史·卷四百五十》,有改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摄祁阳县,县大治 摄:代理、管理
B.民始帖然 帖:安定
C.人犹饮血乘城殊死战 乘:趁机
D.芾杀之以徇 徇:示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其若是,孰能御之?
B.①至潭,潭兵调且尽 ②臣死早不避,卮酒安足辞?
C.①吾岂昧于谋身哉?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芾亲冒矢石以督之 ②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芾“临事精敏”的一组是( )。(2分)
①芾与参议邓炯提千三百人破其巢
②芾独无所间
③芾令所部发民兵自卫,县予一皂帜,令曰:“作乱者斩帜下。”
④使土豪尹奋忠将之勤王,别召民兵集衡阳为守备
⑤时其所爱女死,一恸而行
⑥平生居官廉,家无余赀
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面对湘潭县的豪门大户,他不像前任县令那样畏首畏尾,而是清查户籍摊派赋税
B.在处置福王府逼人致死的事件中,李芾用写信的方式向贾似道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依法处理此事
C.贾似道兵败芜湖后,朝廷只好恢复李芾官职,李芾在朋友的劝说下才出任潭州知州兼任湖南安抚使
D.李芾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并且晚上也大都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处理公务
5.将下列文言文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第以世受国恩,今幸用我,我以家许国矣。(2分)
(2)有中伤者,躬身自抚劳,日以忠义勉其将士。(2分)
四、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 平 乐
(宋)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按,读ru6,“揉搓”之意。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什么感受?(4分)
——————————————————————————————————
——————————————————————————————————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6分)
——————————————————————————————————
——————————————————————————————————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下列题目。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何明
①看过很多描写一个人应该怎样自信的,文章,它们说得非常有道理。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能拥查苤鱼堕塑蔓墨因为我们的心灵已经垫垄互:-它,否则,你永远只能是山脚一棵矮小的狗尾巴草。然而,一般的人很少想到适当的自卑有时也是一种生命的补液,偶尔使用它,我们的事业之花就会开放得更艳、更美,也更持久。
②或许你早巳听说过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故事。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非常专制,这使卡夫卡从小就形成了敏感多疑、忧郁孤独的性格,
他有时不免有点自卑。事业最不顺的时候,他甚至说过“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写着‘我粉碎了一切困难’,我的手杖上写着‘一切困难粉碎了我’”这样很绝对的话,不过,卡夫卡没有放任这种自卑,而是一直企图超越自己,终于写出了《变形记》、《城堡》这样的优秀小说,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③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爱迪生的学业成绩差得让老师想跳楼,为此,老师竞建议家长让他退学。爱迪生也曾自卑过,但他把这种自卑当成动力,最后成了伟大的发
明家。普希金当学生时,他的数学一塌糊涂,无论做什么题目,也不管运用哪种方法,最后他都会让答案等于零。为了自我鼓劲,他选择了写诗,结果成为一代文豪…¨
④自卑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一个人不难走向自信,人天性中就有一种自恋和唯我独尊的基因,这种基因使我们自以为是,听不进别人的好意见。我们真正难以做
到的是时刻认识到自己生命的不完善、不完美,从而保持一种谦和的心境。 自卑是这种谦和的母亲。
⑤自卑对人生还有一个重要价值:让你变得有所敬畏。人生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无所顾忌而起的:贪官之所以把手伸得很长,无非是因为觉得在他那个小圈子里,他可以搞掂一切;奸
商之所以泯灭天良牟取暴利,不过是由于他认为自己有足够的智慧对付国家的政策、法律……这些人的确没有自卑感,然而,没有道理的“自信”却毁了他们。
⑥人生自然不能过于自卑,过分的自卑会打倒一个人的毅力和勇气,使我们自己消灭自己;但也绝不可能盲目自信,一个人盲目自信容易变得狂妄,自己挡住前进的道路。最理想的
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用自卑探照自己性格、知识、才华的黑洞,用自信寻找走出迷途的道路。
(选自《时文选粹》第二辑)
1.选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是一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B.自卑的意义只有一个方面,即它能促使我们对自我作出一种冷静的剖析
C.贪官和奸商之所以无所顾忌,是因为他们觉得人要自卑不要自信
D.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告诉我们自信的重要性
3.第②段所列举的是正面论据还是反面论据?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它的内容。(3分)
——————————————————————————————————
——————————————————————————————————
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
——————————————————————————————————
5.请结合选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自卑的理解。(4分)
——————————————————————————————————
——————————————————————————————————
六、写作(30分)
、我们的生命经历完全是我们自己造就的,我们的一思一念都在创造我们的未来。生活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我欣喜地发现: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
请以“在我的世界里,一切都很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解析答案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体态、头语、嘉椿
2.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
3.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自信心、良好习惯、方法
二、判断题
1.对
2.错
3.错
4.对
5.错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C
二、科技文阅误
1.捷径 删除 旺盛
2.设问 提出质疑,统率全篇。
4.D
5.B
6.特征:在环境刺激和主体关注下其神经细胞会不断增殖。
功能:能支配记忆力,即把外界通过侧头叶送来的信息根据其重要性进行筛选“调度”再送回侧头叶保管起来,其余的则会自动删除。
7.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三、文言文阅读
1.C 2.D 3.B4.C
5.(1)只因(我)世代蒙受国恩,现在幸亏朝廷任用我.,我更应该把全家奉献给国家。
(2)对于受伤的将士,他都亲自去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之道勉励他的将士。
李芾字叔章,他的祖上是广平人。李芾从小就聪敏机警。早年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南安
司户,后被征召做了祁阳尉,出外救济灾荒,不久就在当地有了好名声。(随后)代理祁阳县知县,该县被治理得很好,(又)被征召做了湖南安抚司幕官。当时永州盗寇四起,(官府)招降他们,一年多都未成功。李芾跟参议邓炯领一千三百人攻破了盗寇的巢穴,活捉贼首蒋时选父子而回,他们余党也随之平息。后又做湘潭县知县,该县有不少豪门大户,前任县令像捆住手一不敢冒犯,李芾清查户籍摊派赋税,不躲避权势,(使得)赋税劳役极为公平。
咸淳元年,调回临安府做府尹。当时权相贾似道主持朝政,前任府尹事无巨细都事先禀告才去实行。唯独李芾不禀报什么。福王府有逼人致死的事,贾似道竭力营救,李芾用写信的方
式再三申明自己的观点,最终还是依法处置。李芾曾经外出视察火攻战具的生产情况,有不生产这种战具的人,问他为什么,回答道:“是贾似道的家人。”李芾立即用杖责打他。贾似道知道以后大怒,让谏官黄万石以贪赃罪诬告,(随之)罢免了他。
元军队攻取鄂州,朝廷才起用李芾做湖南提刑。当时湖南各县盗寇骚扰,百姓大多四散奔逃,李芾下令所属各部征调百姓武装自卫,县里授予他们一面黑旗,下令道:“作乱者斩于旗
下。”百姓这才开始安定下来。于是号召发兵,选取了三千名勇士,让当地豪绅尹奋率领去援助王朝,另召民兵聚集在衡阳一带做防守准备。不久,贾似道兵败芜湖,于是朝廷恢复李芾官职,让他掌握潭州兼任湖南安抚使。当时湖北州郡都已被元军占领,他的朋友劝他别去上任,李芾流泪道:“我怎能在考虑自身的问题上犯糊涂呢?只因(我)世代蒙受国恩,现在幸亏朝廷任用我,我更应该把全家奉献给国家。”当时他的爱女死了,他痛哭了一场就上任去了。
德祜元年七月,李芾到潭州,潭州的军队将被调尽,元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湘阴、益阳各县。仓促中李芾招募了不到三千人,命令刘孝忠统率各军。十月敌兵攻打西壁,孝忠等人奋力迎战,李芾亲自冒着流箭和滚石的危险亲自督战。对于受伤的将士,他都亲自去安抚慰劳,每天用忠义之道勉励他的将士。死伤的人多到堆叠在一起,人们还是登城拼死一战。元军方面有来招降的,李芾杀了他来示众。
李芾为人刚直不阿,不畏强权,处事精明机敏,奸猾的人骗不了他。并且他还精力过人,常常是从早上办理公务直到晚上仍无疲倦之色,晚上常常工作到三更天才去休息,五更天就又起来处理公务。他平生为官清廉,家无余财。
四、古诗词鉴赏
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梅。
2.例如: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国之忧)
五、现代文阅读
1.自卑也是一种力量。
2.D
3.第②段所列举的是正面论据,卡夫卡不放任自卑,超越自己,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4.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爱迪生和普希金成功的事迹,有力论证了“拥有一点点自卑之心,对人生多有教益”这个观点。
5.适当的自卑,它能使我们看清自我,对我们走向成功很有帮助。在学习中不要因为成绩差而被自卑所压倒,要化自卑为动力,积极进取,不断进步。
六、写作
例文:略
❻ 小学语文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
A、基础知识类
一、 按要求填空。( 7分)
1、挨(āi ái)饿,这里的“挨”应读_____________,“饿”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________。
2、世人若被明月累,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团结 有____有_____ ____综____杂 不____不____
____然大____ ____气____人 海____山____ ________不动
4、用“究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香喷喷”这个样子写三个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7、写出十个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对的在 ( ) 中打“√”,错的在原句上修改。(4分)
1、朝鲜人民把富士山叫做“圣山”。( )
2、一年级的9月13日我就加入了少先队员。 ( )
3、中国、越南、美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首脑都参加了“上海峰会”( )
4、我校人人参加了“东西部红领巾手拉手,百万图书传真情。”( )
5、我国的钱学森爷爷被人们誉为“电报之父”。 ( )
6、6月22日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 ( )
7、“九大行星”指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金星、火星、水星、和冥王星。( )
8、随地丢纸屑是一种很不好的坏习惯。 (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再选择一个关联词语造句。(5分)
1、我们的国家( )能日益强大,(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 )不能丢弃用笔书写。
3、我的新居( )宽敞( )明亮( )
4、( )你不注意用眼卫生,( )视力下降了.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缩句练习 (3分)
1、小铭姥姥家的阳台上放着许多盆花。
2、电脑里有许许多多看不完学不厌的知识
3、说到曹操,曹操就出现在你的面前。
B、知识积累类
一、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5分)
同心( )力 日( )月累 五彩斑( ) 尺( )寸阴
浮想联( ) 画蛇( )足 棋( )对手 宾客( )门
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要( )保护地球 ——人类的家园。
2、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只有( ),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9分)
1、默写古诗《 示儿 》,并用自己的话填空。
从这首诗中,我们懂得了诗人一生的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对孩子的嘱咐是
。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他还写了《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诗篇,请你从中选择一首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雄儿女》这部电影(电视)你看过吗?面对敌众我寡,英雄王成在阵地上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手拿爆(破)筒,冲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将会怎样?请用你学过的诗句来表达你的决心或想法:
4、采茶姑娘个个( ),她们用灵巧的双手( )地从茶树上摘下(
)嫩芽。绿树映衬着( )的身影,构成一幅(
)的图画。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
5、“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句话是宋朝( )写的。
6、反映冬季特点的成语(4个):
C、综合运用类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这段话写了雨后哪些景物。请用打比方或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手法,把这些景物写生动、写形象。8分
雨过天晴。天边挂起了晚霞,柳叶、小花滴着晶莹的水珠,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小青蛙跳上岸"呱呱"地叫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雨过天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阅读短文,完成指定练习。19分
自己到 易考试教师招考中心 看看吧
❼ 2011年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统考回忆试题
(山香内部资料)
第一部分 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
一、单项选择题
1.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 )个模块。
A.“语文1”至“语文5”五 B.“语文2”至“语文6”五
C.“语文1”至“语文4” 四 D.“语文2”至“语文5”四
2.下列不属于识字教学的形式的是( )
A.集中识字 B.语境识字 C.注音识字 D.语义识字
3.目前我国的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 )三部分组成。
A.教学规律 B.教材 C.课程目标 D.课程原则
4.学生修满必修课的( )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最基本学业,达到高中毕业的最低要求。
A.10 B.9 C.9.5 D.8
5.记叙文一般有三大类:记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和( )的记叙文。
A.写景 B.抒情 C.表意 D.写物
二、填空题
1.初中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 ,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高中必修课程分为“阅读与鉴赏”“ ”两个方面的目标,组织五个模块实施教学。
3.在写作训练中, 开始最早,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4. 指学习者在学习某动作技能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创造新的动作技能的能力。
5.以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包括基础性学习目标和 。
6. 是课程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永恒主题。
7.校本课程开发追求的就是一种“ ”的课程理念。
8. 是评价的基础,要注意考察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文化视野。
9.汉语拼音能力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 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10.议论文的语言有其自身的特性,突出的特性是概括性、直白性和 。
第二部分 语文专业知识
一、基础知识
1.请把带点字正确的读音划出。
喷香(pēn pèn) 倔强(jiànɡ qiánɡ)
筛酒(shāi shā) 要道(yāo yào)
2.填上恰当的词。
( )的脸 ( )的小路 ( )地唱 ( )地站
( )的光 ( )的歌声 ( )地盯 ( )地笑
3.用下面14个字组成17个词语(可以重复用字)
坚 细 艰 辛 勤 苦 难 小 心 信 定 决 劳
。
4.照样子,改写下面的句子。
例1: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
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道德的。
(1)难道我不该指出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吗?
。
(2)面对急需帮助的人,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
。
例2:天空中挂着明月。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3)赤壁市是故乡。
。
(4)礼花绽放。
。
5.我会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不歪斜 ②东西的一头 ③项目方面 ④事情的开头 ⑤仔细地看
⑥用手平正地拿着
(1)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2)他端详着这幅画,陷入了沉思。( )
(3)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4)这次成功,对于他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一12题。
(一)阅读《石潭记》,完成6—10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代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近,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注:本语段文字以苏教版为准。
6.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不要求加标点符号)
从 小 丘 西 行 百 二 十 步 隔 篁 竹 闻 水 声 如 鸣 佩 环 心 乐 之。
7.解释加点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俶尔远近
(3)斗折蛇行 (4)以其境过清
8.用选文中的句、段回答下列问题。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感到 。
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蒋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段落是:第()段。
9.读了选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
。
10.根据对联的特点,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下联,使上下联对偶工整。
上联:小石潭上,凄神寒骨。
下联:在醉翁亭中畅饮,欧阳修倍感赏心说目。
下联: 。
(二)翻译下面划线的句子。
1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
1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3.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14.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
。
15.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
。
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16—20题。
天地狼心
郭耕
①荒野中,一只狼仰天长啸,嚎叫之声向高而低,在带着伤感的颤音中结束。我感觉到歌手齐的《狼》之语境非常贴切:“我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走在无垠的旷野中,凄厉的北风吹过,漫漫的黄沙掠过……”只要有狼出没的地方,谁也无法扼制这被大地伦理学家利奥波德称为“荒野之魂”的狼嚎。
②事实上,狼嚎叫的目的是为了相互联络:一个倍加冷落的长叫,也许意味着这是一只思乡的孤狼;一声底气十足的狂吼,也许是警告另一群狼,不要接近自己的领地。有时,狼通过嚎叫,聚众猎食;有时则是呼朋唤友,要举行生日宴会。当一只狼开始嚎叫后,其他成员便会随声附和,至少是夫唱妇随。
③狼是犬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物种,酷似我们熟悉的狗。我们总习惯把某某家伙称为狼,这些只是人们习俗上的一种情感转移。如把贪婪之人称为野心狼,把负心之人称为白眼狼。为什么呢?原来世界上没有什么动物像狼那样被人误解并被危言耸听地夸大、扭曲形象,让人无缘无故地害怕。
④无论是唬人的童话,还是恐怖的传说,甚至老奶奶的催眠曲,都无一例外地把狼渲染成凶神恶煞。幼儿园阿姨讲的戴着头巾的狼外婆形象,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作怪。只要想起动画片中狼的满口尖牙和毛乎乎的爪子,小孩子就有点儿毛骨悚然,这在东方和西方都是一样的。
⑤天地良心,连我都替狼喊冤叫屈。多年来,我们对狼的可怕渲染,多属无稽之谈。在许多情况下,如果不是被逼杀得走投无路或者饥饿、生病,狼是不会主动攻击人类的。相反,人却一直对狼大肆猎杀、荼毒、套捕。狼的桀骜不驯,智慧坚忍,又常常令人无奈。于是人们编出许多诬蔑之辞,什么披着羊皮的狼、狼子野心、狼心狗肺……试想,就凭着狼的强悍,狗的忠贞,人若能达到“狼心狗肺”的标准,岂不成了侠义之士?我们常把不良行为比喻为“禽兽不如”,我看,倒是我们该扪心自问:我们滥杀无辜的行为,是不是有点“不如禽兽”?
⑥狼是一种随遇而安的动物,从赤道到极地,从湿地到高山,从森林到荒漠,从草地到苔原,几乎没有不能生存的地方,也不拒绝任何可食之物:小型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甚至野果。但它们也敢问鼎大型动物,如野羊、驯鹿、马鹿、驼鹿等。对不同动物,狼的狩猎策略是不一样的。对大群驯鹿,它们可能要追踪很久,直至确认羸弱个体,方才下手,以节约体能;野羊经常向高高的悬崖逃跑,但聪明的狼会派出“奇兵”,出其不意地从山岩上方出现;麝牛遇狼,会列阵自保,狼攻击麝牛的惟一办法是对单个的掉队者下手;当捕食体型比自身大许多的动物时,它们就必须团体协作,前后夹击,毕竟“狼多力量大”。一群狼通常为 6只左右,均有血缘关系,有严格的等级行为,首领昂首翘尾,下级则伏首夹尾,序位分明。冲锋陷阵中,头狼总是身先士卒;享用猎物时,当然也是同样。
⑦狼群中的每只狼都会对小狼感兴趣,也都会在双亲不在时照顾小狼。每当大狼狩猎归来,小狼会蜂拥而上,嘀嘀咕咕,摆动小尾,热情地舔舐大狼的脸;而大狼会将已经咽到肚子里的肉再吐出来,喂给饥饿的小狼。秋天,半大的小狼便可以加入狼群外出漫游的队伍并参加捕猎了,但猎术不佳,总是由大狼来制服猎物。两年之后,小狼才趋群。天地可鉴,狼之于人,何其相似!
⑧刚才说到狼在捕食驯鹿时,为节约体能,先侦察猎物虚实,找到弱点再出手攻击。从动物个体上看,被吃掉的草食者是不幸的,但从整体看,却是捕食者对被捕食者的优胜劣汰,狼对鹿种群的择优遗传大有裨益。狼的生态意义便体现于此。人类的偏见往往违反天意。
⑨“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们终于明白,自然界的捕食者对调节生态系统的合理结构和正常功能,维持群落的稳定,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据报道说,美国曾因冤枉狼导致生态恶化,开始了“请回狼先生”的工程。
⑩但愿,狼恨恨的哀怨,多少能唤回我们的些许忏悔和自咎。
(选文有改动)
16.文章向我们介绍了“狼”的自然生态特点,请从文中提取相关信息,至少写出四条。
(1) 。
(2) 。
(3) 。
(4) 。
17.阅读第⑤段,回答问题。
(1)“无稽之谈”的意思是: 。
(2)请再写出两个关于狼的四字成语。(文中提到的除外)
。
18.第⑥段划线部分的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目的是 。
19.从全文看,我替狼“喊冤叫屈”的理由有哪些?
。
20.《读书人是幸福人》《天地狼心》这两篇文章中有不少发人深省的精彩语句,请摘录两句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并作简要的点评。(两个句子可摘自同一篇文章,也可分别摘自这两篇文章。)
(1) 。
(2) 。
点评:
(1) 。
(2) 。
五、作文
21.题目:爱心教育
要求:(1)不限文体(诗歌除外)(2)不少于800字(3)字体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