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

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17 13:34:45

㈠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正确使用多媒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由此可见,学生要发展,就必须体验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体验的最好方法就是亲身参与。获得体验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积极的意义在于这是一种生命的历程,是生活的体验。课堂教学正是实现这一体验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学生体验知识形成过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获得成功体验从而和谐发展的过程,而这一系列目标的实现都与教师传统地位的转变、指导职能的发挥密不可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以精练实效的“导”为指引,将参与体验、探究、操作、思考的权力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让学生去参与、去体验。
那么什么是体验呢?“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 “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所谓“体验学习”,即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真实的生活情境、模拟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去感受、去考察、去经历,最终达到认识和掌握。
下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学习。
一、创设“表现情境”,让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体验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过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成功”情境,让每位学生在顺境中体验快乐,在逆境中探究。那么学习就会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感情经历,使学生拥有通过主动参与而获得的丰富情感体验。以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为例,为了使学生体验到自我创造的成功感,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组合作用不同形状的实物搭一搭,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献上一份礼物。对学生的每一幅作品我都给予肯定与赞赏,学生们看见自己的作品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赞许,一股成功感油然而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又如教学“认识人民币”,课前我以争当“小博士”为活动情境,请学生调查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让他们先去生活中获取新知识的素材。教学时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对人民币的认识,因为学生们课前做了精心准备,课上都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我先让每个学生在四人小组里说,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同学上台说,介绍时他们兴致勃勃,有的从颜色、图案、大小等特点上介绍人民币,有的介绍有关识别假币的知识,还有的说起外国货币的名称和钱币发行的历史。听了学生丰富多彩的介绍,我都给予肯定的评价,其他学生也发出了赞叹的声音,学生在这样一种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了知识,更积极的意义在于,通过参与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情感进而转化为更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情感基础。
二、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体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新异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简短小故事,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比一比”时,我设置童话故事情境引入学习内容: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先后对着大哥、二哥的房子使劲一吹,结果大哥和二哥的房子都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跑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牢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兔子的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随着画面的出示,学生在一种充满童话色彩的氛围中学习、探究。
三、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
低年级的学生通常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系统化,并在其间得到经验,通过已有经验去感知新事物。正是通过已有“经验”,学生才能经历知识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获取知识,得到新的经验。一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就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过程,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生的“数学现实”。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头脑中的“数学”往往和成人的理解有不同的含义,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他们对生活中的数学现实的解读。因此,教学要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数学现实”出发,通过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将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现象的经验进行类比、分析、归纳,加以总结与升华,丰富与发展学生的数学事实材料,逐步建构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时,我通过谈话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同学们,你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后,及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从而引导学生亲手分一分,通过学生操作,初步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立体图形的概念。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就是要在学生熟悉的经验基础上进行,将学生混乱的、粗糙的认识加以整理,帮助学生把几何形体从他们熟悉的实物中分离出来.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去操作,再通过操作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学生体验到的是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也正是新知形成的过程。
四、创设“交流情境”,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体验
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观念不同,因此不同的学生对事物理解也不可能完全相同,他们站在不同思维角度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反映面,可利用这些反映面来引发学生交流,使学生互相促进。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合作探索的情境中体验,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感知和更新的认识,更是同学之间情感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经常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认识、自我反省与自我提升,而新教材所提供的很多现实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都为学生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例如,教学“长短”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察学具袋中的物品,把观察到的情况在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物体有长有短,然后通过操作探究比较长短的一般方法。通过分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比较物体长短的方法,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又如,教学“9加几”时,我先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出有关计算的问题,把计算问题和情境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交流,然后让学生在全班说说自己的算法和想法,针对学生的发言情况,教师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并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性”。这样的过程,将原来由教师讲解的计算过程交给了学习小组去讨论,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索,形成了算法的雏形,也让学生再次体验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老师一样或是更为简便时,他们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小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这不仅仅是在接受知识,更是通过自己的经验在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是一种设身处地的移情,进而达到对大自然奥秘、事物固有秩序的尊重,甚至对整个物质世界的关注。因此, “体验学习”不仅是用“脑”去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心灵去体会,用整个身心去感受、理解。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和学习机会,同时给予适时的指导与激励的评价,让学生在情境中求知,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自然和谐地发展。

㈡ 如何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完美融合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将会带来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数学学习是抽象和枯燥乏味的,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在这里想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1、 善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因年龄小天生好动,尤其在学习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情感因素,即: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有参与的可能,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呢?兴趣,是指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情感状态。兴趣是兴奋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巨大内趋力。学生一旦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2、 动态演示,激发学习兴趣 。

动态的事物比静态的事物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为教学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演示比教师用其他手段演示更形象、逼真,把它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操作方法,形成操作技能,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米、分米、厘米的认识”时,测量线段的长度,先将尺放大显示在屏幕上,然后用闪亮、移动的方法介绍测量方法,再显示正确与错误的一些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最后指导学生进行测量。这样教学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克服了使用中的难点,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又如:在“图形的旋转”教学中,我制作了有运动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将许多个旋转的现象以直观的运动形象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不同的运动现象,根据运动的不同分类识别旋转的位置。

3、利用多媒体淡化教学重难点,增加信息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于人的视觉作用胜于听觉作用七倍,因此只有在多种现代教学媒体参与下的课堂教学才充满生命力,增大教学密度、优化教学过程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具有信息容量大、检索快、传播效率高的功能,它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如听觉、视觉)进行学习,加快教学速度,不断巩固、深化新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多媒体教学可以加深概念的理解 。

数学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引入概念,也是学生在教师下的“引入”,教师根据已有的教材和知识作出一系列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再认和推测性想象,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过程,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而猜测也是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强大动力,因此引入,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如:学习《分数的产生和意义》时,呈现一个苹果或蛋糕的实物,平均分给2人、3人、4人,现要学生来计算它们各分得多少个?学生利用多媒体操作很快完成概念的形成和理解。

5、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

今天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对课堂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师、学生对它都喜闻乐见。多媒体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课堂效率但这不等于是整堂课全用和天天都用,在利用多媒体之前,教师一定要清楚本节课的需求,设法找出多媒体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做不好的事,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所以要牢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该出手时才出手,灵活运用。

㈢ 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多媒体声像并茂,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会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呢?本人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要想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这一环是关键的一步。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掌握于自己的脑中。多媒体技术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工具,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等有机整合,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如下内容:明明小朋友的生日到了,妈妈给她买了一件精美的礼物,大家看看是什么?PPT显示一个精美的礼品盒, 打开后出现一块可爱的电子表。学生们被精美的电子表所吸引,提问:你们知道电子钟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对,电子钟表可以让我们及时知道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电子钟表。利用多媒体,通过新朋友明明的生日礼物,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运用电脑设计了动画片《小狗狗坐车》:小狗狗去停车场坐车,停车场里有三辆车,车轮分别是:A.正方形;B.车轴不在圆心的圆形;C.车轴在圆心的圆形。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选车员,你会为小狗狗选哪种车轮的车?有选A的,有选B的,有选C的,各抒己见,很有创意,非常热闹。接下来我播放动画,小狗狗坐在一辆车轮是A的车上很颠簸,小狗狗一脸不舒服的样子;小狗狗坐B车也颠簸,愁眉苦脸;小狗狗坐在C车上不颠簸,很开心。提问:为什么小狗狗坐在C车上开心呢?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也就是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圆心到圆边上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半径。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多媒体生动有趣的图像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
二、动态演示,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无法用粉笔描述的各种图像、动画等抽象的东西,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看,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教学《加减混合》时,学生往往弄不清计算过程,都要分两、三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我在教学上运用了多媒体,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时,屏幕上出现草坪里有8只羊在吃草,又走来5只,一会儿又走了4只的场面,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羊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8+5-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计算顺序,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再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常规式传统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辛勤耕耘,学生看到的是平面图像,听到的是单调的写字声音,教师板书慢,浪费了大量时间,描述起来还不一定规范。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些问题形象直观、动态演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事物发展的过程,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解答关于“火车过桥过隧道,计算桥长或隧道长”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或隧道长等同起来,如计算: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以每分7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5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大多数学生会这么计算:700×5=3500(米)。为了解决这一错误的计算,我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一座桥:一列火车在隆隆声中到达桥头,从火车头到达桥头开始,在桥的下面跟随火车头同步出示火车行的路线,直到火车尾离开大桥为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5分钟行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关系式了。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容易忽略公式“底×高÷2”中的“÷2”,是公式没有记清楚,还是粗心呢?不管哪个原因,究其底就是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够明白,记忆不够深刻,如果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肯定就不会出错。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先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通过移动,最后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底和高用红色闪动几次,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最后再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白这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再用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上述的结论,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再来说说整个推导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计算出来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讨论等多个环节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由来。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采用动态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应掌握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四、增强练习效果,提高知识巩固效率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巧妙设计练习,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及时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等反馈多媒体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不管如何发达、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量”和“度”,从而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

㈣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能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们喻为“思维的体操”,尤其是小学生对其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为一体的,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量引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于教学上的一些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演示,配合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的讲解,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手感,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突出教学上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突出重点。如教学“9加几”时,“凑十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先出示16个圆形的图(左边9个,右边7个),先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列出算式,再利用动画效果,将7个圆中1个圆移到9个圆这一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怎样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线索,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突破难点。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正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探究和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运用课件时,应考虑通过课件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情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学推导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长方形(长5cm,宽3cm),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在闪烁,长和宽也分别用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列出三种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一个教学环节,培养了探索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良好的交互性
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教师、学生、多媒体”交互性的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和动脑来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出示一些引导性的图文和动画,也可设置相关的游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会脱口而出:“圆形的。”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并趁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向前运动的情境。学生们连忙回答:“不行!因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开不动。”接着又出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费力地滚动的镜头,接着提问:“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行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汽车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不平稳,还是不行!”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汽车飞快地跑起来。这时学生“哇!圆的才行呀!”可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设计练习巩固中,教师也可以把预先拟好的题目运用多媒体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答对时,课件里的老师会表扬他“你答对了,真聪明!”当学生出错后,会耐心地劝他“请你再来一次吧!学生在多媒体的表扬和鼓励下,便会认真地思考。

㈤ 小学数学教学怎样选择多媒体

何为多媒体技术呢?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文本、图像、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有机进行结合的一种技术,它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够完成一系列的交互操作。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处理语言、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形象的、具体的信息,帮助同学们轻松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手段。
一、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的现状
1.学生动手思考的机会不断减少
现在的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课件一般都是教师提前准备好的,教学环节僵硬无创新,授课方式受多媒体影响灵活性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现在教师课堂上很少动用粉笔,涉及到数学方面的公式、计算题等都是经过多媒体简单的投放,学生们缺少了实际动手的机会,笔记越记越少,思考越来越少,只是简单的坐在那听讲。
2.教学内容的传授受到忽视
现在很多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教学课件的制作上,过分的看重多媒体教学,使数学教学流于形式。很多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课件做得内容翔实,色彩斑斓,但是在讲解是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没有进行详细的讲解,忽视了实质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他么刚接触数学知识,接触抽象的思维,这短时间急需要老师进行讲解、辅导和帮助,但老师忽视了关键的内容,对学生们的长期发展极为不利。
3.多媒体教学工具依赖过重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流行于教学,很多老师开始依赖上了多媒体工具。不管是教案的学习好、课前准备、课程进行、课后辅导所有的过程都需要多媒体工具。遇到突然断电或者硬盘损坏等情况,有的老师甚至会出现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况,不知如何进行下一步教学。归根结底是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过份依赖,这样极度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发展。
二、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丰富表象知识,形成抽象思维意识
多媒体技术具有信息量大,可以图文并茂的特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这一点,适时的进行巧妙的演示,利用多媒体的特性对小学生进行点拨和诱导,丰富学生们的感性知识,帮助他们突破思维的障碍,形成抽象思维意识。比如一题如下:“把一个边长为3cm的正方体,所有表面都涂成黄色,然后切割成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总共能有多少块呢?其中一面、两面、三面有黄色颜色的有几块?”解答本题就需要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思维能力,本题对于部分小学生来说就会感觉到棘手。这时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形象的“切割”、“提取”、“旋转”,这样就会帮助学生们解答和理解,突破思维的障碍,形成自己独有的抽象思维。
2.利用多媒体突破难点、重点内容
数学知识需要抽象的思维意识,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有一定难度。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图形、文字、声音等信息进行集合,全面的刺激小学生们的感官,使他们多纬度、多空间的接受信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解决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难点和重点。比如在讲解圆锥概念时,小学生们理解起来就有很大难度,我们利用多媒体先进行谷堆、圆锥形建筑物的投影,然后把具体的实物图像去掉几何图形,这样进行难点、重点的讲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做到因材施教,突出学生主体
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学方法也开始由传统“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开始突出学生为主题的地位。利用计算机的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分组辅导等功能可以将个别辅导和整体教学相结合,做到因材施教,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了解和掌握小学生们的学习进程,依此进行合理的教学任务安排,为学生们留有足够的自我学习时间。
4.运用多媒体教学,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在多媒体教学中,多媒体在为学生们提供不同学习素材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练习资源和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多媒体及时反馈练习的情况,可以让教师及时把握小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自己的教学成果,做好下一步教学。例如在“角的认识”章节,学生们最易犯的错误是“构成角的两边长短与角的大小”的概念性错误,这一错误可以很好的利用多媒体统计练习结果而反馈出来。这样我们小学数学老师在下一步教学中就有所目标、重点和侧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长期的如此教学,我们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不断提高,有利于做好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三、结束
多媒体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但是我们要想多媒体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就应该合理、科学、有效的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技术。

㈥ 如何利用多媒体促进小学数学教学

能把形象直观的教学引进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引申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一直在研讨的课题。在研讨中,越来越多的学校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持术的重要性,我校从多渠道筹措资金,建成了教师电脑备课室、多媒体教室等。
硬件上马后,在教学中如何利用这些有利的条件,改变现有的教育方式,使现在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育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呢?
在教学实践中,我有一些看法和做法,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一、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的,如果教师能够在引课的时候吸引学生,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当我们感觉单纯凭借语言的描述很难一下子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的时候,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手段,带领学生步入知识的海洋。为了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除了教师的行为、语言,教学的设计之外,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手段。
例如,在《8、7、6加几》一课中,我运用计算机设计出多媒体课(教学片断)师:小红和她的几个好朋友约好到人民公园去玩,正准备上车时,售票阿姨挡住了去路,她说必须答对车门上的题目才能给他们开门。同学们愿意帮助他们吗?生说愿意。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略)生口算出答案。学生全部答对了车门就开了。他们上了车后,司机大伯又笑眯眯的对他们讲,对上我的口令才能车才开的了。设置配音效果,生齐答。车子就开了。
在课的开始,复习了10、9加几的口算和8、7、6的凑十法,巩固旧知,为新课做好铺垫。在教学设计上,我并没有设计单纯的口算题,而是利用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 并根据一年级儿童的心理用他们喜爱的故事情节激发兴趣,引入新课,通过声情并茂的电教媒体对学生形成刺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要,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动画、声音、色彩等来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新知,往往是效果显著的。这样一来我们利用计算机教学,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真正体现了教与学融为一体。
二、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形象,易于学生接受。
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抽象的问题不易理解,而对一些具体形象的事物却记得特别牢固,例如,我发现他们在计算5-3时,不是对抽象数字的分析综合,而可能是用五个手指减去三个手指、五个苹果吃了三个等具体的事物形象形成的表象相加出来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问题,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由抽象到直观、文图并茂、声像毕具,形象生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联想。
例如,在讲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的填未知加数时。我考虑到教材内容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最早接触到的用括号代替不知道的加数的代数知识,是高年级求未知数x和解方程的初步铺垫,以适应高年级的代数知识的学习。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思维原则,通过让学生先看直观图来理解题意,再看图填算式中的未知数,帮助学生理解填未知加数的含义,有利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在设计课件时,我先设置用形象直观的实物,然后出示填空题。
三、利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事物的直觉形象思维只停留在表象阶段,抽象逻辑思维才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意思就是说人认识客观真理是从形象思维入手,再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程。形象思维虽然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但只是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所反映的只是事物的表象,只有从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才能使认知深化到事物本质及其规律性。
所谓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对具体的事物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概括与推理、判断等过程,从而抽象概括出事物的概念、法则、定律、性质和本质特征。小学数学知识内容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等特点,因此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阶段,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要与直接感性的经验相联系,所以仍然具有十分明显的具体形象性。
例如:《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目标:是1、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2、会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3、会解答有关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应用题。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的,首先从特殊的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着手,通过操作知道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即与它对应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在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中,应培养学生的剪拼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因此在学习时先操作计算机:用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三角形进行剪拼,先把其中的一个三角形,沿着它的高剪成两个小的直角三角形,把它们和另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其中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都是相应的小长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整个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对图形的想象力有一定的要求,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设计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智能化的交互功能,操作帮助键观察计算机中动态演示三角形如何拼成长方形的过程。
学生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过程中,领悟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如何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中推导出来的,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探究了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的来龙去脉,理解了本课知识的形成,注意力非常集中,思维十分活跃,了解了许多平面图形之间是有内在联系及其相互联系的,只要找到了这种联系就可以将要学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通过新旧联系求得所要求图形的面积,无论三角形面积计算或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都是如此。由于信息技术能形象地用动画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想象联想能力得到发挥,由此知识掌握很扎实,同时又学会了把问题转化为知识,也学会探究了学习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与分析、推导等思维能力。
四、利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由于一年级的学要将他们日常生活的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及道德情操,有着重要的作用。
有段时间,我发现班里的一部分学生总是上学迟到,根据这一现象,我在教学《认识钟表》这一课时设计了小主人洋洋的新朋友钟表这样的情境:嘟嘟是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他有一个好朋友闹钟。这天早晨8时半了,洋洋才到校。
看到这里,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我让大家说一说,洋洋这样的行为对不对。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批评洋洋上学不应迟到。那我们上学应该怎么做呢? 紧接着我让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不学洋洋,要按时到校。这时,那些经常迟到的同学也认识到了错误,决心按时上学,再也不迟到了。
通过这节课,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有关的数学现象和学生的现实情况相联系设计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及彼。使学生认识到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样做往往比传统的说教学更让学生乐于接受。
五、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几何画板》软件是一个平面几何工具软件。该软件功能强大,可以动态地呈现几何关系。教师利用它既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编制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又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一工具在计算机上探索,制作各种几何图形、进行各种变换,从而可以发现和研究图形的内在关系,为学生提供一个十分理想的“做数学”的环境,帮助学生形象化地理解几何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人。这些都是传统的数学教学无法做到。
利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比较充足的探索与创造的空间,让学生尽量释放创造的潜能。这样一来,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行再创造,实现了真正的数学学习。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即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把教师从繁琐的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的宝贵空间和时间留给我们的孩子,使学生在图、文、声、像的情境中培养兴趣,开阔思维。
我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让我们瞄准未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㈦ 如何提高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提高,现代化教学媒体已经进入了教学课堂,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在数学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多种媒体,不仅能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而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以教为主,导致学生厌学。多媒体教学已改这些弊端,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例如,二年级“确定位置”一课教学中,创设了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课的伊始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小动物伴着音乐节奏排队做操这一富有情趣和童趣的动态画面吸引了学生,在情境中教师适时提出问题:“老师喜欢的一只小动物在第2排第4个,小朋友找找看是哪只小动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找出了不同的动物,设疑:“老师喜欢的是一只小动物,你们却找出好几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问题一出引发学生探讨,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在全班达成共识:“因为老师没说从哪边看,我们有的从前看,有的从后看……所以找的小动物不一样。可以定好从哪边看。”接着计算机“模仿”做操的小猴、小熊说话声:“我在第1排第1个。我在第2排第3个。”设计了“从小动物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以及“你在教室中的位置可以怎样说?”等有数学思考、探究价值的问题,学生在问题驱动导向下,对提供的各种信息,进行观察、分析、操作,展开了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并在充分的交流、相互的补充中完善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还学会了认真聆听、相互评价、赞赏,反思自己和别人看法、接纳正确的观点,提高了原有的认识。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时,开始我问:把8个分成2份,有几种摆法?我先让全体学生用小塑料棒动手摆,有的摆成1个和7个,有的摆成2个和6个,有的摆成3个和5个……我利用投影出示了4种不同的摆法,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分法得到的两份同样多?学生很容易从“同样多”过渡,理解“平均分“的实际含义,突破了教学难点。我上《三角形的认识》一课时,有许多知识并不是按照惯有的模式直接讲给学生听,然后再让学生去记。在认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一环节中,我先是让学生事先准备好小木条,并在两端打好一个孔,用来灵活固定,也有用塑料条来代替的。并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践、组合成可以活动的三角形和长方形。小组合作、互相帮助完成。这样一个动手制作的过程看起来好象是手工课,可同学们兴趣特别浓,这也让数学课堂变的轻松起来了。完成后,我请同学们用双手去拉伸这两个图形,并把得到的结果告诉给你的伙伴们,看看你们的结论是否相同?结果是什么?整个过程非常轻松愉快,老师只是适当的组织了一下教学,从制作到实践操作并且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的特性拉伸不易变形,而长方形则有相反的结论,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这样的课堂每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学效果特别好。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用智慧和灵感。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对本学科兴趣淡薄,加之学生的年龄特征(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单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造成学生数学创新素质能力难以提高。而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困难.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各种教具、学具、投影、录像、录音等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及时有效的反馈,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长期的注意力,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生学完“认识人民币”后,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巩固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软件设计制作了“虚拟商店”,让学生去实践购物。在购物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看商品上的标价,还学会了拿钱找钱,也学会了合理花钱,懂得了节约用钱。这一情景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近距离接触生活实际,感受数学知识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并满足了学生喜欢参加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用脑去想,而且学会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去表达,用手去操作,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开始上课就展示故事情境:八月十五,孙悟空,猪八戒分月饼,两种分法两个人都不干,为什么呢?学生对两个人物非常喜欢,感觉他们也在分月饼,觉得有意思,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看了一场动画片,注意力被吸引,因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互动平台,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的。与传统教学相比,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课件,可使学生在快慢适宜、因人施教的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完善的思维训练,更深刻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
在教学“连乘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一堂课以春游活动为主线,以录象形式和多媒体动画课件模拟现实,再现春游的的现实情景,将教学例题与习题作恰当改编融入其中。“你想知道什么?”“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面对着一幅幅真实生动的情景和呈现的各种信息材料,学生热情颇高主动性极强,自己提出了:“我想知道我们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春游?”“买饮料用了多少钱?”“乘坐两辆客车够不够?”“买门票需要多少钱?“包船游览共要多少钱”“饮料瓶回收了多少个?”等问题,并积极探索、交流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些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就在学生或独立或合作探讨的形式下一一得到解决,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两步连乘的解题思路。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果。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电教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在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这样大大丰富了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交流地渠道,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学完了“统计的知识”后,我布置了一道实践题,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对一周的温度进行记录,并根据调查的数据分别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反馈时,屏幕上展示收集的数据及制表和制图的过程,学生一下子明白了:最正确、合理的应该是折线统计图,制成条形统计图不妥。同时,再把学生自制的折线统计图在投影上反馈,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不足之处,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再如教学“圆柱体的体积计算”这一课时,为了推导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师需要演示操作:把圆柱体进行分割,拼插成长方体,由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 = 底面积 × 高,得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也是底面积× 高,再由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推导得: v=πr rh 。那么,在学生分小组操作完后,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弥补了用板书无法完成的遗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性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另一方面,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圆柱体和圆锥体的认识”中,对圆柱体是如何形成的,屏幕上出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沿着它的一边旋转,扫过的面形成阴影,旋转一周,屏幕上便出现一个圆柱体;圆锥体的形成则用同样的方法教学。这样,学生对知识容易理解,也乐于接受。
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及时的反馈、矫正 。
传统教学中,教学效果往往要通过批改作业或测验才能了解到。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学习效果的愿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在做下一步教学决策时更主动。如:“角的度量”中,直接把一个稍大的透明塑料量角器放在投影仪上量角,从屏幕上学生可以轻松地掌握度量角的方法;同样,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度量的方法,也只要让他们把自己操作的过程通过投影来展示、交流及反馈,就可以了解到。
七、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展个性,因材施教。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目标中,有一条是这样的: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打破了齐步前进,整齐划一,解决了因材施教的问题。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自由地发挥个性。这样的课堂能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介入而融为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如在一堂课的巩固练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设计要求不同的题目,让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优势,既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增大课堂信息容量和教师控制教学信息的灵活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及时的反馈与矫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不仅给学生创设了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而且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思索的心里状态,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融为了一体。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出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求知识发展自己,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集中解决了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实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㈧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形式较具体形象,在他们眼里,数学无疑是一门抽象、枯燥、复杂的学科。如何都能使抽象、枯燥、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趣味化、简单化呢?通过实践证明,合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投影、幻灯等电教媒体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情景进行课堂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阅读全文

与多媒体与小学数学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