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文献资料
关于高效课堂的16个问答
关于高效课堂,近日接受了中国教师报马朝红记者的书面采访,共16个问题,简答如下,一孔之见,识者教正。——卢志文
马:您所理解的“高效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
卢:高效的“效”,首先是“效果”,其次是“效率”,根本上指的是“效益”。
高效课堂要关注两个度:精力流失度和目标达成度。精力流失度考察效率,目标达成度考察方向和程度,即效度。
课堂的高效,始于教师,源于学生。高效课堂是一场“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在于学生、通过学生、为了学生”的改革。
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高效只是理想课堂的价值取向之一。高效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但,理想课堂一定是高效课堂。
马:高效课堂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师生关系,高效课堂应该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
卢: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高效课堂中,知识源变得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
传统课堂中,教师依“教案”组织教学;高效课堂中,没有“教案”,只有“学案”,师生围绕“学案”共同探究问题。最好的“教案”就是“学案”。
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或者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中,教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背桶人”,学生是“敞口杯”;高效课堂中,师生都是“挖井人”。
传统课堂中,信息传递的方式,是“一对多”;高效课堂中,信息传递方式多元,既有“一对多”,也有“多对一”,更有“一对一”、“多对多”。
马:高效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定位(这一点对改革中的教师树立信念非常重要),这种角色定位和教师专业化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
卢: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
教师是导游不是领导,要引导学生作自助旅游,不是领着学生沿固定线路参观;教师是导演不是演员,要在幕后策划、指导学生去展示,将学生置于聚光灯下,不是自己霸占讲台说长篇评书;教师是朋友,既是精神的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教师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师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将心胸放大,教师不是挂在墙上的圣人像,等着学子门来膜拜。
这种角色转变更有利于课堂形成这样的特点:由官教兵,到兵教兵、兵练兵;到兵带兵、兵管兵;再到兵促兵、兵强兵;最终走向兵教官,官教官。这就让我们寻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模式:实践—反思模式;最简捷的方法:开放课堂;最有效途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
马:您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卢:好课应当有如下特征:
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
《学记》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我以为此乃好课的不二标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好课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开与达的统一,是严与爱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
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课堂六度——参与度、亲合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可以作为好课的具体指标。
马:好教师的标准又是什么?
卢:“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好教师就是那些给学生满分、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的教师。
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
课堂上的好教师,就是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具体而言:在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在时间上,机会把握精明;在位置上,结构安排精巧;在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在感受上,配合对位精确。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好教师的能耐体现在“抓住麻筋”,“捏得要害”,“恰到好处”。既有准度,又有速度、力度。
好教师应能够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惟其如此,学生才能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由“痛苦学”,变成“快乐学”;由“孤独学”,变成“合作学”;由“单一学”,变成“全面学”。
惟其如此,教师才能真正由主演变导演,由经验变科研,由现成变生成,由师长变学长,由教者变学者。
马:教育、教学、课堂等学校教育中的许多概念,在高效课堂背景下,可能还需要重新澄清和“命名”,能否谈谈您的看法。
卢:前已述及,传统课堂的“教案”已经历了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此外,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也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思考:教室,将从“讲堂”变为“学堂”;教学,将从“教师教,学生学”,变成“教师教会学生学”;教材,不再是“教的材料”,而是“学的素材”。
重命名的背后是理念的更新、师生关系的调整。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发展人、解放人。教育即解放,教师即开发。
我是化学教师,我一般不说“我是教化学的”,我总说:“我是用化学教学生的”。
马:您认为,一校之长,在学校课改中起怎样的作用,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卢:中国教育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凡重大改革,往往发生、源起于经济落后、地域偏远,生死悬于一线的薄弱学校。
穷则思变。其实,不光是教育改革,其他几乎所有的重大社会变革,也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
其实,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唯有一个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本身。因此,主动变革,应该是校长的常规课题,而不是应急措施。
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
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无疑应该勇敢地担当起改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的角色。
问题的关键在于:校长如何把自己改革意愿的变为团队的意愿,把自己的担当变为团队的担当?
在改革的过程中,校长要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要有胸怀——权力下放;要有担当——责任上移。
马:教育教学离不开管理,教育改革更需要管理作保障,请您结合学校实际,谈谈与课堂改革相对应的保障体制。
卢:高效课堂的背后是高效管理,没有高效管理的支撑,就不可能有理想课堂的产生。
高效管理,是简单管理,不会折腾人;高效管理是制度管理,不是人管人;高效管理是文化管理,是激励人、开发人、成就人,不是压抑人、惩罚人、淘汰人。
高效管理的保障体制应该是建立起校长、干部为首的服务体系、考评体系和研究体系。特别要警惕的是,要始终防止干部由课堂改革的推动者变为阻碍者,干部如果坐下来,教师就会躺下来。牢记:所有的问题都是干部的问题。依靠干部去解决问题,但首先应该解决干部的问题。
马:评价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请您着重介绍一下贵校的评价制度。
卢:翔宇有自己的教师评价体系——“五维评价制度”。我们从“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信任、同行佩服、自我认同”五个维度,对教师进行“间接的”“定性的”“动态的”“过程的”“基于发展的”评价。
具体到课堂层面,我们在“五维评价”的基础上,建立一套与新的高效课堂相适应的“监测”指标,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精力投放度这些标杆,而不是老师自身表演的精彩度,流程设计的严谨度。
马:作为一校之长,您为什么要寻求改变,改革的动力何在?
卢:其实几年来我们也经历了一个“做量、做质、做品牌”的阶段,从追求“又快又好”走向崇尚“又好又快”。
我们不甘心教育就是如此、就该如此。我们挣脱着走出旧有体制,向社会争得翔宇这样一个教育实验园地本身,就是坚信教育应该有所不同。翔宇课堂的“二次革命”,其实在大家心头萦绕多年了,我们有理想,但不理想化;我们有升学率,但不唯升学率。教育,是担负着无限责任的社会原点。任何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可以追溯到教育。而所有教育的问题都能够从课堂中找到原因,也都可以经由课堂来解决。因此,所有教育改革,最终都要回归课堂。
一个学校无论多伟大,如果缺少具备核心竞争力的课堂,将仍然行走在教育之外。抛弃浮华的“眼球效益”,我们正视的是:如何“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发展充分”,,如何把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中实现。我们深知课堂变革对学校教育将是“一树百获”和“纲举目张”的,我们一直在寻找着突破的工具与拓展的途径。
马:杜郎口对您的最大启发是什么?您怎样理解和提炼杜郎口课改的精髓?对于贵校而言,杜郎口课改最大的借鉴意义在哪里?
卢:国家的新课改从课程开发角度切入,朱永新的新教育实验从“六大行动”入手,每项改革都给我们启迪。杜郎口从改革课堂结构入手,给我们的启发更深。“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抓结构就是抓根本。把教育的“底线”和“理想”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在课堂中实现。那些来自学校的、学科的、教师的、班级的、同伴的,乃至家庭的“不确定的偶然因素”,有了“确定的必然的”归属。杜郎口至少让我们懂得:最伟大的真理往往是最简朴的,教育也是如此。
马:“引进”杜郎口模式,老师们、家长们能否理解和支持?
卢翔宇的教育改革探索一直在进行着,向理想的目标,我们跋涉着前行,杜郎口提供给我们一个现实的成功案例,让我们的改革变得更有信心。
改革,必须赢得学生、老师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这需要我们去做过细的工作。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是学生、老师和家长们早就期盼的,我们一定不要低估他们的境界。至于改革的路径和方法,则需要我们的精心谋划。改革,一般不会败在目标和方向上,大多失在过程和途径上。
马:改变教师观念,最大的困难在哪里?
卢:最大的困难,不是改变教师的观念,而是改变领导干部的观念。
马:据我们了解,不少学校改革都会受到家长的反对,因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升学问题。您是否也面临同样问题?又是如何争取家长的支持?
卢:其实,家长不仅希望孩子当前成绩好,也希望孩子未来发展好。只是,不愿意牺牲眼前利益去换取未来利益。这一点,我们应予充分理解。改革,不应该让家长去做两难选择,这是我们设计改革路径的时候,必须要考虑的。
高效课堂的变革,是让孩子走“当前成绩好、未来发展优”的“轻负高效”之路,只要宣传到位,家长都会支持。
教孩子三年,要为孩子想三十年,为民族想三百年。教育,不仅要眼前过关,还要终身过关,世代过关。
我们把家长请进课堂,让其体会新课堂彰显的魅力;除了让其感受到孩子学习方式的转变之外,更努力用过程好结果向他们证明:改革是“内外兼修”“远近同筹”的。
改革的主产品是孩子未来更优的发展,副产品是顺便提高考试成绩。事实上,一些课改先锋的出色业绩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马:很多学校也想改革,但生怕因为改革有什么闪失,尤其是那些升学率高的“好学校”,怕毁了“一世英名”。您有没有这种困扰或者说顾虑?
卢:并非好学校不需改革,让我们永远牢记:是不断改革才让学校越来越好。
并非差学校才需改革,让我们永远牢记:是不思改革才让学校越来越差。
我对改革的理解是:“小改革,大困难;大改革,小困难;不改革,更困难。”
当年万里曾经讲过一句话:“可以允许犯错误,但不允许不改革。”改革是需要一点闯劲的,“摸着石头过河”如果变成“摸到每一块石头再过河”,就变成笑谈了。但,改革者仅有胆识和勇气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改革就要“摸到每一块石头才能过河。”改革教育和做手术、修机器不同,必须在行进中进行。我们不能让学校先休克,让机器先熄火,然后在手术台上,在修理车间里从容地进行我们的改革。教育改革不能承受“试错”的代价。其他改革允许“试错”,教育不行。教育改革一旦失败,人们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因为,教育是个“不可逆过程”,失败了无法弥补。
因此,教育改革只能“周密地试,小心地闯”,不能“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马:课改,您已经迈出了一步,学校也因为课改而得到了发展,也许贵校已经在当地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课改明星,课改给您和学校带来了哪些变化,好的或坏的,您又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些?
卢:翔宇课堂改革的源头不在今天,它始终伴随着翔宇,并推动着翔宇。早期的“两项改革”:“基础教案”、“基础作业纸”,是翔宇支撑课堂行走的“两条腿”。在大规模高速扩张时,成为与时俱进突破质量瓶颈的核心手段,有力地保障了学校质量始终跟进着规模增长,并最终实现质量发展走在规模增长之前。但教育者的眼光更多的会落在考试成绩之外、落在教育的不足之中,尽管教育本身就是遗憾的事业,但责任和良知会让我们思考:努力没有极限,优秀没有止境!学习性质量、发展性质量、生命性质量,哪一个质量又是可以放弃的呢?
孩子、老师、家长们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就是我们的信心。我们的脚步不会停止,即便倒下,头,也会“向着明亮那方”!
2. 小学语文 论文
摘要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首要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巧设导入;善设问题;教学方法多元互补;营造课堂乐学情境;运用先进新颖教学手段等策略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习兴趣,培养方式 一、培养学习兴趣的意义及作用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活动)产生兴趣时,他总是以饱满的精神和情绪去对待。意志随兴趣的日益浓厚而更加坚强,虽面对千难万险,并不感觉是一种负担。反而觉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学习兴趣就象一根绳子一样,经常牵引着一个人的注意力,使之集中深入到事物的内核,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7]”。学习兴趣是内外因最自觉的沟通者,它是能够引导一个人循序渐进地不懈追求,加强记忆的重要因素。人的大脑对有兴趣的事物,最敏感信息也就是这样被接收者的兴趣所吸引,兴趣又被经常接收过来的信息而强化,在大脑里不断形成强兴奋中心,一个人对深感兴趣的事物很容易记忆,且能长时保持。学习兴趣是诞生灵感的催产剂,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是打开创造思维闸门的钥匙,可使创造性思维的闸门会突然打开,将潜在的智慧挖掘出来,为灵感的诞生催促助力。实践证明,少年儿童时候的兴趣和爱好,对他们未来的成才活动,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充分的准备作用。学习兴趣是人才成功的真正秘诀。 二、培养语文课堂学习兴趣的策略与方法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10]”。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画面等都能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激发是要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只要在语文教学中激发情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火花,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巧设导入激趣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是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热身活动。对课堂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的是导入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别出心裁地创设情境,巧妙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导入功能,激发学习语文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好的导入可有以下几种。 1.善用故事、图片、图画美术等艺术形式引起学生兴趣 第一故事导入。故事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强烈的探究心理,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处于积极学习状态,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深处,能更进一步地吸引学生进入角色,学生马上会提起精神来,这效果比说教更有效果。如学《三打白骨精》这课中,教师可以讲一讲有关孙悟空的故事,去掉学生以往那种枯燥、乏味的感觉。这样可以吸引学生更好的进入课文学习中来。 第二图片导入。图片是学生比较爱看的,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可在课前收集有关的图片,通过指导学生看图,突出要学内容。图片可以引人入胜,也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当中。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一课中,可以让学生看看有关海洋的图片,从中引导海洋的有关知识。一来激发学生看的兴趣,二来通过对比直观表达教学内容。 第三画画导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活动,以兴趣为主。若是以学习简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为前提,把美术图画运用到教学当中,能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知识通过图画能做到要求适度,易于被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一步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识字教学当中可以通过画简笔画图来表达生字的意思,然后再引出生字,这样也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善设问题引趣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每一位教师都要运用课堂提问,每一堂课都要“掌握课堂提问技巧[4]”。课堂提问要问得巧、问得妙,才能恰到好处,一般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 第一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在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艺术化地创设具体生动的问题情境,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课堂学习。如在“乌鸦喝水”一课时,我创设了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问题情境:乌鸦想喝瓶子里的水,可是它的嘴巴不够长,怎么也喝不到瓶子里的水,那乌鸦会怎么做呢?用此作为整节课的主线,赋予了课文语言的实际意义,学生无论是思考还是讨论都兴致盎然,感同身受,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直奔中心设问,抓住关键点。直奔课文中心设问(或关键处设问)能启迪思维,促进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如“庐山的云雾”中可以提出“云雾”有几种变化特点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学习,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讨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第三在内容关联点设问,真实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根据课文不同的体裁和内容,采用模拟对话或扮演角色、实物对比等多种形式突出问点。如在“春日偶成”的诗中可以先读诗句,然后指导学生看图,然后再问学生这句诗句的意思(主要描写那些春景)。最后教师直接引课文内容讲解,如“酒旗”等事物的描述。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也能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课堂教学方法多元激趣互补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教学内容、课型设计的变化,把各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一法为主,多法兼用”多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充满情趣[2]”。教学就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互补主要有几方面。 1.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当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其要求是,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同时,还应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去讲授某些新知识,并把新知识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如《圆明园的毁灭》和《再见了,亲人》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应指导学生准确地概括。根据这两篇的特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特点,这两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还是采用连段意法比较好,中心思想的概括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关键词句及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提炼、概括。这样一来能更充分地围绕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2. 发挥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兴趣 语文兴趣教学还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的发展、这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和培养学生形象性思维的有效方法。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来设计问题,并加以恰当引导,让学生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鼓励他们去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从狭小的生活圈中走出来,去感知大自然中和社会生活中的事物所蕴含着的美。教师应抓住一切时机为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通过启发引导,展开联想,让学生认识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圆明园的宏伟壮观和它所收藏的大量的无价之宝;二是强盗所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通过联想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和仇恨侵略者的思想感情。这样一来教学工作皆能事半功倍,也进一步吸引学生注意力。 3. 精心设计练习,激发学生的兴趣 语文兴趣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精心设计练习,它是兴趣教学巩固知识的基本保证。知识要通过练习才能得到巩固。生字、词语和课文内容,通过练习才能加深印象和理解。采用灵活多样、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并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如在新课文教学中有关抄写句子的习题可以这样设计自动作业。先轻声朗读句子,理解意思,注意易错、易混的字词,再抄写句子;最后检查订正,轻声熟读句子使口头语言训练和书面语言训练有机结合,变单一为多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对于已经做完作业的学生,为避免发生枯坐现象。首先,让学生自编作业。教师课前教给方法,留一定的机动时间,让学生自己设计作业来做。其次,可让学生提早离开教室。课堂学习任务既完成,不妨让他们展开自由的翅膀,离开教室饱尝童年情趣。 4.用游戏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游戏能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并学会运用知识。同时也可使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留点时间发挥自己的特长,真正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但必须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创设语文知识游戏性情境[9]”。这样才能使游戏更贴近学生,也使他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的知识。如在教学生字的同时,可以展开丰富有趣的游戏活动,寓知识于游戏之中,让学生在听听说说、看看读读、唱唱玩玩中兴趣盎然地学习字、词、句。也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不断设计、翻新游戏,达到预想教学的目的。 (四)营造课堂乐学环境培养学习兴趣 环境培育人,好的环境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要重视课堂乐学环境的营造,大体方法如下。 首先要融洽师生关系。语文教学情趣化产生的学习动能是不可估量的。营造语文教学情趣化,教师必须和学生的关系是合作伙伴,绝非等级森严。需要沟通师生情感,协调师生关系,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和语言等特征,使学生享受友善温馨师生关系。教师要时刻让学生感受到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动作以及学习反馈,让学生感到教师无时不关心着他们。学生取得了进步,我们一个赞许的微笑,学生觉得自己被老师肯定,师生的感情就发生共鸣,从而会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构建课堂和谐氛围。课堂的和谐气氛至关重要,提倡“语文情趣化教学[6]”。就要坚持“学道不忘激之以情,增智不忘引之以趣”的原则,注重语文知识的情趣化教学绝不能平铺直叙,一定要常教常新,不断地给学生新鲜感,创造一定的环境气氛和一定的任务,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地学习。在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变换一些方式,在语言艺术上可以接近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不用费口舌就能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到知识。 教学再次要生活化,以学生为本。“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语文教学[5]”,增强教学情趣。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极诱导学生对于语文所表现的生活形象的感受,在此过程中用具体形象的语言加以详尽描述,把生活搬进课堂。生活化的情境教学,才具有真实性。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如临其境,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再现在学生面前,如“螳螂捕蝉”这一课中,可以模拟生活中的真实情况,通过课件展示动物生活,进一步来解释寓意。这样更能接近学生心理,增加学生的趣味性。不紧能活化课堂,教材、教法也能活化。 再其次要实施“语文情感教育[8]”。激发学生情感,要求教师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同时,教师要营构良好的师生人际氛围,给学生以自由舒展的心理空间,满足学生独立、自尊等情感需要。教师还要善于创设生动具体的课堂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深化学生的认知。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文本中的情感。使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得以外在的倾吐,并借助外物使情感得以拓展和深化。 (五)运用新颖先进教学手段,激发兴趣 单靠语文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很难将文学之美传达给学生,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此,必需打破单一的口授常规,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创设和谐良好的教学手段。大体有如下几点: 1. 运用电教手段 借助录音、录像、电脑、多媒体课件等电化教学手段,可以突出表现语文文质兼美的特点,化单纯的语言文字教学为丰富的声、像、图文教学,在更加生动、直观的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电教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选择。诗歌,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可用电脑制作课件精心设置相关画面,再现诗文的意境,同时配上文字,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更好把握诗歌的意蕴,科学性较强的说明文章,则可搜集大量图表、图片,配上解说文字,使教学生动、直观,易于理解。 2.文艺一体、激情激趣 一是援引音乐、绘画到教学中。音乐可以以乐“衬”文,以乐“赏”文。若能恰到好处地配以情调一致的背景音乐,学生很快便会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从而也就对作品的主题、情感理解得更深一些。对于文学作品的内涵可能会理解得更深入细致。如在学诗歌时可以通过音乐衬托,给人以真实的感觉,身临其境般地教学更加适当地运用可以使僵化的教学模式变得生动,更进一步吸引学生兴趣。绘画给学生新刺激,给学生以新奇感受。“借助绘画激发学生兴趣[11]”。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联想和想象,诗情画意一体的课堂,倍受学生欢迎,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引用书法、电影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涉及多方面内容,写字、课文教学随时要新颖化,适当地在教学时把某些书法作品引入课堂,一则激发学生兴趣,二则又能透过书法作品本质地理解写字要求,吸收更容易;综合艺术的电影引入教学,边讨论分析,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韵味。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情操也得到艺术的熏陶,这样更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如写字教学中,生字的教学可以用书法有关的知识去吸引学生,能更形象地表达字理,结构使学生更通俗易懂。 兴趣教学在课堂当中使学习者对学习持有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能在适当的时间抓住学生的兴奋点,进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性,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中来,还可以创设一定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以乐学为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落实。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会得到好的效果。因此每位教师在教学中都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如需要其它的,请联系旺旺 文交天下友
3. 1、请结合本学科,谈谈如何理解2011版修订课标的变化,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落实
各学段的阅读目标均看分为四个部分:阅读方式、精读要求、文体阅读、其他。1.阅读方式2011课标大段增加了对朗读的论述,朗读教学,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教学的首要要求。朗读的意义,这里无须多加论述。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既是目的,又是手段。作为目的,要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作为手段,它是促进学生细读文本、深入理解、体验情感、揣摩语言、强化语感的有效策略。“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句话出现在小学到初中四个学段中,初中与小学的微妙区别在于:小学阶段要求的是“朗读课文”,初中阶段去掉了“课文”二字。这意味着,初中学生要在朗读能力上有所飞跃,而不只是朗读课文。朗读训练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比如内部技巧的“情景再现、逻辑层次、感情基调”,外部技巧的“重音、停连、语气、节奏”。有的老师只会一味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但究竟怎样读出感情、并且是恰如其分的感情,就缺少具体的指导。课标22页的“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29页的“评价建议”也指出:“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语音、语调、语气等方面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这是2011课标新增的大段内容,既对朗读的具体要求做出了阐释,又特别提醒“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种提醒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不少小学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养成了学生“夸张的、大起大落、拿腔捏调”的习惯,这种朗诵腔,需要初中教师有意识地加以矫正。2. 精读要求学段目标的第3、4条,表述的是“阅读基本能力”的要求,也可以说是精读的质量要求(因其指向课文)、理解性阅读的要求——理解,是阅读心智活动的中枢环节,此前的感受、此后的欣赏、评价,都要围绕着“理解”。第一学段的要求很简单,只有1条: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第二学段有2条: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第三学段的要求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从以上小学三个学段的规定来看,主要目标是“理解词句的意思”和“把握主要内容”两个要求,也就是读懂文章“写了什么”;第三学段才涉及到“辨别词语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了解表达顺序和表达方法”等“如何写”的问题。另外,第三学段也开始出现“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判断”的对话要求。第四学段的精读目标也是2条: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第3条的关键词,是“理清思路”、“分析内容(领会主旨)”和“体味词句”,这三点是阅读任何文本都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做不到这三点,就谈不上基本理解;这3点指向“读懂作者”,以把握作者的意图为基本准则;第4条的关键词,是“心得”与“质疑”,指向“读出自己”。——实际上,“读懂作者”与“读出自己”正是积极阅读的基本原则,也就是所谓的阅读对话:阅读,首先要尊重作者、读出作者原意;其次要调动读者自己的生活体验、思想观点与文本对话,对文章的内容或形式,有自己的看法,或者是心得、启示、共鸣,或者是质疑、问难、颠覆。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牢牢把握住“阅读对话”的基本原则,使学生的阅读理解实现规定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既训练他们依据文本准确理解的能力,又给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创造性的空间。3. 文体阅读第一学段:重视童话、故事、儿歌等儿童文学。低年级的学生多阅读想象性的作品,有助于思维的发展。第二学段:把叙事性作品的阅读目标进行单独表述,体现了对阅读内容的指向。根据这个学段学生的阅读心理特点,学生喜欢具有生动形象、故事性较强的作品。三、四学段:新增“非连续文本”、新闻和说明性文章。第四学段单独提出“文学作品”。小学阶段没有明确区分文学作品和一般性文章,但第一学段的“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二、三学段的“阅读叙事性作品”,都强调了“感受”这个关键词,而“感受”可以视为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要求。(三) 习作——写作最后,我们简单介绍2011课标对习作-写作的规定。1.总体目标第8条,提出了写作的基本要求8个字“明确具体、文从字顺”。也就是说,只要言之有物、文字顺畅,就达到了义务教育阶段书面表达的目标。这一点,启示我们:第一,写作教学的要求不要过高,造成学生的畏难情绪;第二,写作教学,必须从内容的充实入手,不要过多强调形式技巧,特别是不应让学生“背范文”、“学八股”。2.综观写作教学的各条论述,可以把教学原则概括为:真话、交际、自由、创意。即: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注重写作的交际功能;鼓励自由表达和创意的表达。3.在写作内容上,除了会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修订稿继续强调要鼓励写想象的内容,在各个学段目标的陈述中一以贯之:第一学段“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第四学段“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在想象世界中,儿童可以自由地探索,可以暂时摆脱来自外在或自我心理的压力,探索活动也没有固定的结果或答案,儿童可以使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世界。另外,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而言,学生对现实世界的体验、适应现实生活固然重要,但是学生在想象世界的体验也同样重要。
4. 求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论文范文 十分感谢呀
求正太图
5.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几个原则和具体方法,小学语文论文
6. 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获一等奖教学论文
我从教小学语文20多年来,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更是一门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从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着、感动着、快乐着、收获着;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放飞思想、张扬个性、形成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融入智慧、生成智慧。如何构建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呢?下面就我执教的小学六年级《詹天佑》一课谈谈自己的做法。一、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对一个老师来说,不但要有又专又博的知识,还要有敏捷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语言素养。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是构建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为了弄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我鼓励学生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2、3自然段:可以默读,可以大声读,可以和小组同学一起读,读到让自己感动的地方还可以站起来读……学生读书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学生在读书的基础上很快弄清了清詹天佑是在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并且领悟到了詹天佑的爱国情怀。在交流汇报时,我又提问:谁想来说说?教师里举起了几十只小手,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课堂如此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学生又怎能不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中呢?二、重情境教学,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作为一名教师,你对于学生的关注,必然会有积极的回报。就我刚刚接手的这个班孩子而言,学生素质一般,每次考试成绩都在全乡末位。通过多方调查了解和我上课的留心观察,发现学生的语文基础极差,学习习惯也不好,大部分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决定走进学生集体。课下,我经常和学生一起活动,晚上注意经常询问寄宿学生冷暖,经常用赞美和鼓励的语言激发学生热情,避免说伤害孩子们的语言。课堂上,自己又总是首先进入角色,将无声的文字,通过丰富、激情,绘声绘色的语言和朗读,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幅幅绚丽多姿的画面,再现那动人的故事和场境,以此吸引学生,启发学生的想象,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引起他们感情上的共鸣,使他们获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睹其事的感受。例如我在上《詹天佑》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从两端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进法”,我引导学生采用绘图的方法,并用大屏幕呈现两种开凿方法,让学生不仅了解到隧道的开凿的方法,更加领悟到詹天佑超人的智慧;在让学生领悟“人”字形线路的设计方面,我采用大屏幕呈现火车走人字形路线的动画情境,既节约了时间,又让学生感受到了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超人的智慧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学生,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有效的投入,这正是高效课堂追求的体现。三、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如何设计提问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在教学《詹天佑》一课后,当我在问学生:如今,当你乘火车经过青龙桥附近,看到詹天佑的塑像是,你最想说点什么?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京张铁路的主持者,在当时帝国主义者的百般阻挠下,能提前量两年竣工,你真了不起!有的说:詹天佑,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你是民族的骄傲,我敬佩你!还有的说:詹天佑,你那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感染了我,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将来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言语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思维与思维产生了真实的碰撞,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四、注重朗读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朗读是阅读最基本的方式之一。学生通过这种阅读方式可以获得更丰富的感性经验,使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准确,得心应手的工具。他们可以用这些工具将自己的感受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与人交流,并通过不断的交流逐渐提高自己的水平。朗读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增进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我注重了学生的朗读训练,特别是詹天佑接受任务的背景这一部分,我在讲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了解到了当时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了解到了帝国主义者的张狂,更加体会到了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勇气和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理解更为深刻,达到了知识教育与情感教育同步的目的。以上几点是本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体会,也是努力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一点尝试。总之,高效课堂是语文课堂发展的必然,它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了学生的自主,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去探索,去实践,才能真正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7. 小学语文教研论文可以取哪些题目写一些小
提供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题目,供参考.儿童课外文学阅读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地位及意义 某一位儿童作家或某一类儿童文学作品的研究 关于文学欣赏的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教师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改背景下的语文课程发展性教育评价研究 小学识字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拼音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地位研究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语文素质培养 家庭教育对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 小学拼音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识字教学的人文教育研究 词汇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 小学阅读教学中涉及的汉语语法知识及其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的逻辑知识与小学生思维发展研究 小学高年学生作文心理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 小学作文常见病句类型成因及对策 新中国成立以后小学生作文的发展脉络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多元现象研究 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研究 中外优秀小学作文教学模式之比较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训练途径的研究 小学作文训练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常见的拼音错误调查分析 小学生错别字情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使用状况的研究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生语文能力发展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小学生语文知识构成的研究 小学生语文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的研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改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的合作学习研究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作文评语的研究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鉴赏的研究 中国古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小说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散文鉴赏的研究 中国现代诗歌鉴赏的研究
8. 小学语文教育论文
相关资料,仅供参考
浅谈语文教学中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如何进行语文情境的创设就是一个焦点问题。最初,很多语文教师将语文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局限在课堂导入的范围之内,于是语文课出现了热热闹闹开场,匆匆忙忙结束的怪现象。幸好,现在这种错误倾向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扭转,人们对于语文教学情境创设问题的理解和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如,人们这样给语文情境创设下定义: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地发展,提高教学效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语文情境的创设可以包括以下2个方面:1. 利用导入引导学生快速进入课程学习;2.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呢,我主要谈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认识
摘要 情境教学具有情感性互动性等特点,能较好地带动学生投入课堂气氛中来。本论文主要从情境教学的特点、方法出发,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及点滴感悟,融入自己的分析总结,切实地提出有关情境教学的认识。
浅谈“情境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情境教学”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认为,“情境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学生无意识的心理特征,通过图片、音乐、文学语言等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再现教材情景、背景或环境,从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反应,给学生以强烈的真实感,以更好地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即情景、背景或环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以现代教学手段为媒介,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使学生自融其中,融情入境。“情境教学”具有以下的主要作用:
情境化教学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
一、语言描绘,带入情境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导语设计的好与不好,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课堂效果。可以说,好的导语是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语设计,把学生的感情引入到课文情境中来,那将会为这堂课的成功奠定基础。
语文情境教学初探
一、“情境教学法”的内涵
情境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需要,创设一定的场景或氛围或提供具体的活动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关于语文情境教学的几点经验
一、导入情境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课伊始,教师如果能通过巧妙的导入设计,调动学生,创造出学习、竞赛、思考、优美等等各种于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情境,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当一节课的开始学生们积极发言,那被调动不仅是学生,甚至还包括我们自己。可以说,好的导入,是打开学生兴趣之门的钥匙。可是万事开头难,以下是我参考众多名师结合个人教学实践后的一点感想。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设计
一、情境教学的界定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书先生灌输式的教授方式在中国延续了千年之久,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可否认同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思想有很大的联系。如今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制度的影响虽然已经减弱,但在教育领域内起的消极作用仍然不可忽视,现在的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师教是为了应考,学生学也是为了应考”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