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名词解释
课程:是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的总和,既包括学科课程,又包括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又包括隐性课程。
2、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3、语文学科课程:主要由语言学和文学的基础知识按照教学理论的规范组成。它的研究对象既包括书面语言,也包括口头语言;既涵盖外部语言,又涵盖内部语言;既有现代汉语,又有古代汉语;既包含语音、文字,又包含语用、文章;既有语体文,又有文言文;既涉及文学语体,又涉及实用语体。
4、《学记》:是我国最早的教育理论专著,全文 1229 字,但内容十分丰富。它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总结,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启发诱导、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是教育思想方面
望采纳谢谢
『贰』 求小学语文五年级语文课文书中的名词解释
1大家一致地来对敌人抱着源无比的仇恨和愤怒
2遇到危险毫不畏惧
3勇敢地一直向前
4前边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怕牺牲,英勇奋战
5比喻用力控制住凶猛的恶势力,使局势转危为安
6形容人很坚强,不屈不挠,像砥柱在急流中屹立一样
7坚持正义,不顾敌人威逼利诱,始终保持不可违反的态度
8指有远大的情怀和志向
9形容在恶势力和困难面前意志十分坚强
10比喻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
11振作精神,努力奋斗,谋求强盛
12努力振奋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
13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14为正义事业牺牲生命
15担子很重,路途遥远
16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
你几年级的,我是5年级的学生
参考资料: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教材全解〉〉
『叁』 教材的名词解释
教材是供教复学用的资料,制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
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科书除学生用书外,几乎无一例外地配有教师用书,很多还配有练习册、活动册以及配套读物、音像带等等。
中文名
教材
范 围
教学用的资料
拼 音
jiào cái
注音符号
ㄐㄧㄠˋ ㄘㄞˊ
举 例
课本 讲义
分 类
文字教材 音像教材
使用对象
教师 学生
『肆』 《小学》的名词解释
小学释义:
[primary school;elementary school] 对儿童、少年实行初等教育的学校。
小学,是人们接受最初阶段正规教育的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发展,在其前又开设了幼儿园。一般6-12岁为小学适龄儿童,现阶段小学阶段教育的年限是6年,有些地区仍是5年。小学教育阶段后为中学教育阶段。
2015年,全国共有小学19.05万所,在校生9692.18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88%。
小学教育除了教育的特点外,还有独特的基本特征:一是全民性;二是义务性;三是全面性。
初等教育机构最早产生于十六世纪的德国,由城镇主办,教习实用知识和新教教义。十七世纪初,这种学校逐渐增多,成为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欧洲各国和日本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也相继成立。
教授学童识字的“小学”,古代也叫“蒙学”,包括教育阶段及教育场所两种含义。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和封建道德教育。教材一般为《蒙求》、《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没有固定年限。采用个别教学,注重背诵,练习。在学的学生也叫“蒙生”。
现代学堂和教育制度是西方传教士引入中国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引入西学(美式教育),创办新式学校将平民教育纳入满清朝庭的视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不得不对教育革新网开一面,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宣统元年(1909年),地方科举考试真正停止以后,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小学教育一般是六年制,分三个阶段:一年级、二年级叫低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叫中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叫高年级。1970年初,本着“教育要革命,学制要缩短”的理念,开始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1979年,又将五年制改回到六年制。
『伍』 名词解释:语文课程资料
当代语文课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语文学习活动的总和,它既包括语文回学科内容(学科答课程),也包括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活动课程);既包括显性课程,也包括隐性课程;既包括语文课程目标和课程计划,也包括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既包括教材因素,也包括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重因素的整合。 (希望可以帮助你)
『陆』 教材结构的名词解释是什么_
教材结构是指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生活逻辑为线索整合课程内容是教材编写的普适性方法。其编写的基本思路如下。
1.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我国公民政治生活内容组织教材内容
(1)“三贴近”的原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课程内容贴近生活是课改倡导的重要理念。
(2)教学内容要贴近生活,有其科学依据。
○ 人与世界的关系最基本的是生活关系。
○ 生活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价值。
○ 生活内容是学生各种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
○ 学生的生活往往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背景。
(3)《政治生活》依据“德育贴近生活”的理念,以当代中国人政治生活为基础来组织教材内容。政治生活是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它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共同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内容。政治生活的内容往往涉及社会公共管理和公共利益的问题。例如,政府权力行使是否规范,社会利益分配是否公平,公民权益保障制度是否健全等。
2.根据公民政治生活内容,提炼具有整合意义的若干主题,分单元进行编写
(1)教材内容是对现实政治生活内容的归纳和提炼。
以现实政治生活为基础安排教材内容,并不是在教材中简单、随意地列举学生的政治生活现象,而是要求对现实的政治生活内容作归纳和提炼,使之升华为具有一定意义的生活主题。
(2)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整合意义,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且能够体现课程性质的要求。
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包括: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管理(其中主要是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维护国家利益;等等。由此,教材把它整合为四个生活主题,即: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代国际社会,并据此分为四个单元进行编写。
提炼的生活主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整合意义,并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以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为例,这个单元阐述的是公民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与政府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内容非常丰富。例如,公民享受政府的服务、接受政府的管理、参与政府的决策、认识政府的性质、理解政府的职责、支持政府的工作、监督政府的行为、寻求政府的帮助等。本来,把它提炼为“公民与政府”也未尝不可,但从政治教育的角度,把它确定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则更具鲜明的政治教育性。因而,也更能体现课程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的要求。由此可见提炼生活主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它是整合课程内容的一个重要环节。
3.以政治学科知识为背景回答政治生活主题的有关问题,渗透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的教育
政治性是本模块教学内容的显著特点。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中国的国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必然要进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的安全、主权和国家利益等方面的教育。《政治生活》恰是讲述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我国的政府为人民服务,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等内容,这些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培养其政治素养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只有掌握这些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深刻理解政治生活主题的相关问题;也只有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柒』 名词解释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指小学语文的教学纲要。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专及讲授和实习属、实验、作业的时数分配等。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包括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