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样加强小学体育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怎样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达到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对小学体育老师而言,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进行有效教学,有很多途径,我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感悟到,不管施教者采取怎样的方法,最终都要归结到学生感兴趣上来,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浓厚,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首先,因为兴趣是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和源泉。如果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那么他只会被动地去学习,老师叫做什么他才会勉强去做,或者只是为了考试去学,这样的体育课堂老师教学会感到很累,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也很差。反之,如果学生对体育有浓厚的兴趣,则孩子们不仅在课堂上会努力地掌握体育知识、技能,课后也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取得很好的锻炼效果,甚至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从小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环境和人去引导。学生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不会产生特别的喜好、厌恶。小孩子对比较陌生的体育教学内容,他们一般不会主动地对它产生兴趣。因此,作为向小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老师,在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过程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再次,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业务水平,而且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才能真正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一、正确理解新课标,确定目标和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应认真学习体育课程标准,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所阐述
的学习内容、要求和组织方式,接受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念,细心研究、分析教材,正确处理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取舍,应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段的特点和能力基础,结合本校特色,确保最基本内容的落实,如低年级的走、跑、基本跳跃、掷轻物、滚动、爬行、悬垂、攀爬、跳绳和律动等,要有机融入其他基本内容的教学,体现确保基础、简中求精、贴近生活和增进健康的原则。优化组合教学内容,科学理顺教学过程。要改变单一的跑、跳、掷等练习内容,尝试将跑、跳、掷、攀爬、滚翻、民间体育、韵律活动、队列队形训练等内容,结合校本教材的地方特色,先进行科学拆分,再根据本校具体情况(场地、师资、学生等)进行合理组合,分别确定出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二、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最佳教法,精心设计教案。
教师备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课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教者课前要主动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运动能力、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以及遵守纪律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手段和良好的课堂环境,以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遵循教与学的规律设计教学流程。要注意研究分析从学生学习的起始能力,到达到终级目标应具有的过渡目标,再考虑目标达成应具备的条件及顺序,设计帮助学生达成目标的阶梯和思维路径,主动考虑“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和怎样教”等问题,最后拿出可行的教案,在教与学的交互中逐步达成目标.重视教学设计、教学机
智和教学灵活性的统一,有效备好每节课。 (一)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一样的教材,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利用一些新颖别致的手段,巧妙地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获得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并非是固定的或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和学校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同样都是小学某年级的学生,但这一届跟下一届的学生可能身体条件、接受能力就不一样,另外,同一届的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也是比较显著的。如果老师搞一刀切,那么肯定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例如,快速跑教材,有的学生跑得比较快,但姿势不对,老师对这部分学生就应着重纠正他们错误的跑步姿态,从而使他们获得更快的跑步速度;有的学生姿势很漂亮,就是跑不快,老师就应在着重提高他们的爆发力上方面多思考。 (二)教师优雅标准的动作示范
体育课上,动作示范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的动作示范,不仅包括老师的动作示范,也包括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甚至是学生的动作示范。潇洒、漂亮、标准的动作示范,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使学生能掌握正确的动作,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Ⅱ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体育的教学质量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我国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的战略重点和基础,为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力,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新的体育与课程标准下,为广大体育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能力的舞台,各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也看到和体会到了农村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是逐年下降,肥胖与患近视的儿童也是逐年增长。如果体育活动内容生动活泼,对小学生富有吸引力,能把广大学生引导到健康有益的活动中去,那么小学生就能在玩中锻炼到身体,能在锻炼身体过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体育课如此重要。我认为要提高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农村体育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要上好体育课,我们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教师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安排好体育课。避免体育课也只不过是“一堂课一个球,放手让学生去自由”,有的上体育课采取“放羊”式,学生喜欢怎么玩就怎么玩。学生只得玩石子、地上走走棋、跳跳自制的跳绳、橡皮筋等现象发生。教师应主动积极学习体育教学大纲,认真钻研大纲对各年级的要求,认真学习有关体育课的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二、农村体育教师还要研究体育的素质教育问题
1.要使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
2.要让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提高。比如,教学生跳高,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去当运动员、参加比赛,而是要求全体学生都要参加活动,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才能达到锻炼好身体的目的。
3.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情况下,注重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有条件的可依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成立兴趣小组,实行分类指导和训练。如全体学生中,有打篮球的特长、打乒乓球的特长、田径的特长等。
三、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创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决定了他们好玩和对任何新生事物的好奇性,不喜欢墨守陈规。教师训兽式的程序教学不仅不会给学生带来轻松、快乐的氛围,而且还会使学生厌倦上体育课,反感体育锻炼。因此,体育课要让学生从快乐中体味到上体育课的乐趣,从而树立积极锻炼的信念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体育教师在课程标准的要求范围内自由地、随机地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授课内容,用简单,富有乐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注重游戏教学。
例如:对于体能的练习,我们可以采用进行搬运乒乓球比赛。比赛规则:1.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讨论选出一件最佳工具参赛。2.第一名学生用所选工具,从起点搬运一个乒乓球,放到离终点5米的盒子后绕回,将工具交给第二名学生,第二名才能出发。3.途中乒乓球落地,必须使用工具拾起。4.在规定时间里搬运乒乓球最多的小组获胜。
四、教师上体育课时,要有始有终,同时要注重学生放松活动
1.体育运动是不可避免出现意外伤害的一种活动,因此科学锻炼是非常重要的
我认为在进行体育课的过程中还应该将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也贯穿其中,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对自己有所了解。明确自己参与的体育锻炼对自己哪些部位有利,学生会有目标地参加锻炼。这样一来,他们会知道过量的运动带来伤害,所以在锻炼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懂得合理的运动负荷会使自己更加强健。从小建立一个科学锻炼的观念,减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恐惧感,并有利于“终身体育”的开展。
2.体育教师还应该注重授课结束后的放松活动,不能随意解散学生
我认为它是一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放松活动做得充分,不但可以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而且可以使学生真正体会“快乐体育”。体育教师在选择放松活动内容时,应将那些学生易学又有利于放松的游戏或韵律体操教给学生们,让你的体育课在快乐中开始,在轻松中结束。
五、农村体育教师要学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刚大学毕业时,来到农村小学工作,当时的教学器材虽然种类不少,但数量不足,并且很多器材损坏严重。上课时,学生人数多,体育教学器材不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就自制了很多体育器材,如废报纸可以制成变成五颜六色的彩球。学生可用来进行投远练习,把球吊在斜竿上,练习头顶球(根据自己的身高与弹跳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彩球),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自行车的内胎剪成长条,可以当作橡皮筋,代替跳高竿,当成跳远时的障碍物进行练习,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恐惧感,增加学生的练习次数,提高教学效果……这些体育器材丰富了我们的体育课,让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了。
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他们活泼爱动,很喜欢体育课,乐意参加体育活动。小学体育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通过体育课,不仅可以锻炼人的体力,而且可以开发智力,提高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优良品德,陶冶美的情操。因此,从事体育教育的我们应重视每一堂体育课,并且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Ⅲ 小学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什么
小学生在上体育课锻炼身体 增强身体素质的同时
因为年纪的原因 同时一定要注意好安全因素
作为一个小学体育老师在带来学生上体育课的时候一定要在旁边指导和防护
Ⅳ 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 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更广泛的活动空间和独特的教学方式。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把“教”与“ 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一、“教”与“玩”结合的依据来看
1.小学生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爱玩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小 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 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这样既能增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又能在娱乐游戏中体现体育教学内 容,达到体育教学目的。
2.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阶段,其 骨骼硬度小,韧性大,易弯曲变形;肌肉力量小,耐力差;心率快,肺活量小,负氧能力差,易疲劳。这些都 表明少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能过大,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否则,非但起不到通过上体育课来强身健体的作用, 反而会给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把“教”与“玩”有机结合,使少年学生在上体育课过程 中有张有弛,无疑是必要的。
3.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 ,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都比较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学生却似懂非懂的 情况,这就说明体育教学只强调“教”是不够的,还必须同“玩”结合起来,通过做游戏等趣味活动来启发学 生理解教学内容,做到潜移默化。
4.小学生的成才需求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育人,即为 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这就要求在体育教学中应体现出能够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体 质和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教师的精心教导和学生的自我锻炼,“教”,可以使学生明确 体育课的目的、原则、方法。“玩”,则可以促进学生消化理解教学内容,增强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有目的 的“玩”,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展其个性,增强其创造能力。
二、“教”与“玩”结合的主要方法来看
1.集分结合。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集中一段时间讲授理论知识和练习规范,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 组以体育游戏形式进行应用。如,在讲授身体平衡技能知识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单腿站立、单腿跳跃 、单腿跳接力等比赛,把“教”与“玩”结合起来。
2.课间穿插。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游戏,以活跃体育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 活跃。如,在教授体操课时,可滚兄在课间放一段欢快的乐曲,让学生们尝试按着音乐节拍以舞蹈形式做体操;在 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等。这些都能使枯燥、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 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3.命题发挥。就是在教授某种体育运动规范后,由教师统一命题,提出运动量和锻炼目的,然后由学生自 己设计体育活动项目,自己组织体育游戏活动。
4.内外联系。就是把校内体育教学与校外学生体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校外的“玩”按照一定的体育 规范要求进行,实现校外“玩”为校内“教”服务。
三、“教”与“玩”结合的原则要求来看
1.服务中心。即为教学教改这个中心服务,把改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作为体祥纯育 教学中谨备咐“教”与“玩”结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寓教于“玩”。“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要求无目的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 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则完全不同。在体育教学中,提 出“教”与“玩”相结合,是把“玩”作为教的辅导手段,以“玩”助学,以“玩”促练,也就是在“玩”的 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教的目的。
3.循序渐进。从引导、诱导的角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在渐进过程中使“教”与“玩”的形式、内容 在结合上日益紧密,使学生一步一步地按照体育教学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各种“玩”的活动,如在低年级学生 中练习躲闪能力可组织开展比较简单的“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到了高年级,则应组织带球躲人等难度大的 躲闪游戏活动。
4.活而不乱。“玩”是助“教”的一种手段。因此,体育教学中应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必须注意 分寸,把握尺度,要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实际需要组织必要的“玩”,防止“玩”偏问题的发生。
四、“教”与“玩”结合的实践效果来看
1.增强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教”与“玩”的结合,丰富了体育教学形式和体育教学内容,满足 了学生的情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实现了教者与学者在感情上的融合和在情趣上的共鸣。因此,在体育课堂上, 学生精神饱满,兴高采烈,自觉、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
2.强化了学生的体能锻炼。在体育教学中,由于穿插了一些体育游戏,吸引了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 学生的运动量增加,达到了运动负荷。通过“玩”达到了学生运动量,促进了体能的增强。
3.加快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与“玩”的结合,为体育教学营造了一个比较自由、民主的宽松环境, 赋予了学生一些独立自主的权力,使学生可以根据主观愿望,运用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择与个人爱好和体 能实际相适应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健康的情趣,锻炼坚强的意志,促进了学生个人性格、气质的发展。
4.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提高。“教”与“玩”的结合,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接触了更广阔的知识天地,促使 学生在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等方面全面发展,促进了思维、判断、记忆等方面能力的增强,为学生 智力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中采用“教”与“玩”结合的方法,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 小学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
Ⅳ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体质
一、合理安排运动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安排运动技能的时候,教师要将“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总体上来讲,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要按照人体生理技能活动能力的实际变化规律来确定。同时,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小学生的主观感受。通过询问学生的主观感受,教师可以了解到哪一部分学生可以承受该运动负荷,哪一部分学生不能承受该运动负荷,鉴于此,体育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限定不同的运动负荷,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体育课的乐趣。比如:当讲解《前滚翻》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负荷能力为其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本节课的教学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前滚翻的技能,增强学生身体的平衡能力,提高学生的弹跳力。但是由于有一部分女学生胆子较小,她们认为这些动作太难、太危险,她们根本就不敢这样做,此时体育教师不应强迫每一位女学生完成该动作的训练,而是应给她们安排不同的训练任务。如果体育教师一味地强迫学生完成某一个动作的训练,那么很多学生会对体育课产生畏惧的心理,并且也会让他们对体育课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体质
学校开设体育课程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证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增强小学生的体质,促使小学生向着德智体美的方向发展。同时,体育教师要明确体育教学目标,不能敷衍了事,随意让学生自由活动。此外,学校也可以适当增加体育课的次数,如由以前每一周上两节体育课改为每一周上三节体育课,通过增加体育课的次数来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另外,学校还可以借助定期体能测试的方式来锻炼每一位学生。比如:当讲解《韵律活动和各种姿势的走》这一教学内容时,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掌握韵律活动的方法以及走各种姿势的方法。接着,教师示范分解和完整动作,然后让学生分组练习。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每一个小组中去看这些学生的动作是否标准,如果发现个别学生的动作并不标准,那么教师要给予其一定的指导。当讲解“各种姿势的走”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要告诉学生该动作的重点:上下肢协调,放松,自然;该动作的难点:抬头,挺胸,自然大方,以便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能够按照动作要领来进行练习。
三、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效率
体育教师在设计每一堂课的时候,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进而让学生对体育课堂、体育教师都充满了信心,让学生在获取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完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体育课堂的效率。从生理学的角度上来讲,教师如果长期使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注意力就会慢慢降低。因此,体育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当讲解《做早操的好处》这一教学内容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做早操的好处,进而让学生慢慢养成做早操的好习惯。在讲课之前,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小游戏:抓手指。该游戏的规则是学生将手放平,食指尖必须顶着手掌心,听到教师口令之后,学生才能抓手指。当教师讲解完游戏规则之后,就让学生开始做游戏,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且也让小学生认识到做早操的好处。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此种教学方法既调动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又提高了体育课堂的效率。四、教师提升教学能力,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必须具备学生观。换句话来讲,体育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准确了解他们的体育知识基础、对体育课的态度、体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并且要差异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体育教师还要认真钻研教材,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分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顺利完成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在上完课之后,体育教师还要反思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比如:《立卧撑》这一课,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明确指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还要借助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锻炼学生奔跑的能力和下肢的能力,慢慢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课堂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自觉自愿练习体育动作。在本节课结束之后,体育教师要反思本节课所出现的问题,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避免在下节体育课中出现类似的问题。总之,在小学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体育教师通过传授学生相关的体育知识,教授学生相关的体育技能,从而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Ⅵ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Ⅶ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水平三)内容介绍(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本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自2003年9月进入全国各实验区进行实验以来,许多实验学校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使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工作更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综合了各实验区学校对新教材试行中的经验和建议,对新教材作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五、六年级教师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中对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创意。
水平(三)《教师用书》全书共有十一章,根据内容性质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第二方面,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常识学习内容;
第三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建议;
第四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导建议。
现将四方面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在水平(三)《教师用书》的十二章中占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构成。这一部分内容,是水平(三)《教师用书》的主体部分。请见下表:
以上七章学习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游戏性、活动性、选择性和范例性。为了体现这些特点,这部分内容较多地采用了生动、形象、活泼的练习动作、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教师用书提供的许多图例(包括活动场景图、动作过程示意图、技术原理图),也都带有学习和生活的趣味。选编的教材内容都是示例性的,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各章节教材内容中,还提供了相关教材内容的“教学案例”,这又为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组合教材内容拓宽了思路。这套新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仍然以“田径”、“体操”、“球类”冠名教材,体现出水平(三)《教师用书》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中,对体育文化属性的一种继承。
下面我们把这七章内容分别加以介绍。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