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以学定教小学语文

以学定教小学语文

发布时间:2021-02-07 03:59:53

❶ 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如何定位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
我们知道,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制约因素;它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明确教学方向、确定教学重点、选择教学方法、安排教学过程等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那么在小学语文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怎样的合理设计,语文三维目标应遵循什么原则?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本人试着从以下内容进行论述。 一、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合理设计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它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和归宿;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了实现一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因而它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所以,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依据和原则及实施,也必须充分考虑课堂教学实际,一切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 二、制订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遵循以下四条基本原则: 第一, 教学目标设定要全面。 第二, 教学目标设定要合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定位应恰到好处、不偏不倚,植根于文 本,不拔高、不牵强。 第三,教学目标设定要灵活。一方面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能把教学目标定得太窄、太死,要具有灵活性;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也要随机调整,甚至让学生参与到确定教学目标中来,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基础和学习过程中实际需要的变化,注意教学目标的生成性。 第四,教学目标设定要适当。即教学目标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合学生实际,还要考虑学生的差别,设层次性目标。 三、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哪些问题,采取什么行动策略? 语文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定的,这是一种新理念的体现。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入教学目标并放在突出的地位,这是过去教学大纲从来没有的。这既可以说是对过去语文教学弊端反思的结果,也可以说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然而,在深入课堂之后,就明显感觉到,在具体的新课标新教材实施中,对三维目标的表述却存在着共同的问题。语文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语文课程标准》对目标的要求是: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统一。如何针对具体课文按照三维目标来确定和表述教学目标,直接关系着新课标理念的落实问题。我们必须看到问题,找准对策。为此,下面从表述的角度,就三维教学目标表述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表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表述三维目标,直接反映出教学设计者的观念问题、方法问题。从教学实施中,最普遍的问题是下面两种。 1.表述的传统化,忽略方法与过程。 先看案例: 《孙权劝学》教学目标: (1)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 (2)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使学生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在这里,我们从教学目标的表述上,只看到让学生从课文中了解什么、把握什么、积累什么,突出的是知识与能力上的要求,而没有过程和方法的注入。目标中,“要求了解文意, 理解文章内容”, 通过什么途径、什么方法达到这一的目标,不清楚;“把握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如何达到“把握”?通过什么途径?是通过揣摩语气,还是分析语言,或者是通过与其他文章的比较?都不清楚。这些最关键的东西都未能在教学目标中表述出来。这与传统的教学目标的表述没有任何区别。这是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表述,与传统教学目标表述中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将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融入其中。而传统注重的是知识的掌握, 知识的学习是孤立的,未同能力的提升联系起来,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这种教学目标设计的定位表述,可以看出往往只重视的是结果,而忽略实现结果的过程,这必然造成教学上的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 2.表述上的繁杂与分割 请看案例: 《秋天》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诗歌的朗读能力。 (3)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加强诗歌的朗读技巧训练。 (2) 重视对诗歌的语言进行揣摩、品味。 (3) 通过音乐、图片与文字的结合提高效果。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对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3)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从上面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上来看,虽然全面,但是问题仍然存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将三维目标分割开来,没能将三者有机渗透、融合。事实上,在教学中三者是无法分开的;二是多而杂,一篇文章共确定了11个目标,一般说来,在课堂上是难以达到的,不够符合教学实际;同时,表述中其内容还有重复之嫌。在很多学校中,这样的确定和表述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目标比较普遍,值得探讨。

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求

1、上课前必须认真、充分备课,至少超前三课时备课。

2、教案书写一般内容:

(1)教学目标(全面、准确、可操作、可检测);

(2)教学重点、难点(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两方面确定);

(3)教学准备(教具、学具、搜集资料等等);

(4)教学过程(锁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注重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5)板书设计(简明准确,富有创意);

(6)课堂或课后练习(有针对性、层次性、典型性);

(7)教学反思(每单元至少一篇)。

3、备课类型包括识字课(低年级)、阅读课、习作(写话)课、口语交际课、语文综合性学习等。教案应分单元按课文、按课时撰写,课时数以教学参考用书相关规定为参照。教案设计以个人钻研为主,提倡集体超前备课,提倡按单元整体备课。

4、认真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通读教材,熟悉任教年级、上下衔接年级的教材以及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教材编排特点,理解教材编排意图,准确地把握每单元教材的特点。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定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5、要做到六备、六结合。

一备《语文课程标准》;二备教材(教师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编者对话);三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结构、学习需要、学习方法和习惯等);四备教学资源(教材背景资料,生活体验等与实现教学目标相关的所有信息);五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教法和学法;六备作业设计、学具、教具(要体现个人特色及课型特点)。

六结合是指课程标准与教材相结合;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主导和主体相结合;教法与学法相结合;预设与生成相结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

6、提倡电子备课、多媒体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激发兴趣,变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益。

(2)以学定教小学语文扩展阅读:

教学基本功:

1、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

2、教态亲切、自然。

3、能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

教师应培养学生逐步做到:

1、上课铃响,保持安静。坐姿端正,注意力集中。

2、积极思考,主动交流,认真倾听他人意见。

3、大胆质疑、勇于求异、敢于创新。

4、讲普通话,吐词清楚,声音宏亮。

5、能就不理解的内容向人请教。

网络-小学教师

❸ 如何教好小学语文

❹ 怎样教好小学语文

本人虽然不是教师,但是自认为上学的时候语文学的不错。语言雷的知识,最主要版的是语言权以及对语言兴趣的培养。要想培养孩子的这两个方面的特长,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他们阅读的习惯,让他们爱上阅读。我从刚开始识字就看儿童读物、卡通漫画、那种图文并茂的小的画册……从三年级开始就看武侠小说,那是家长不让看,就偷着看,先不说看武侠对其他科目成绩有没有影响,但是对语文是大有裨益的。我读过的杂七杂八的书摞起来估计是我身高的五六倍还要多。自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些作文,我的作文成绩一直是班上最好的,这完全要归功于阅读。
一直到大学毕业,我最喜欢的科目都是语文,语文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
供你参考。

❺ 小学语文中如何做到以学定教,先学后教

语文学习的十大抄习惯: 1、熟读、背诵课袭文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读物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的习惯; 4、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5、记日记的习惯; 6、规范书写的习惯; 7、专注地听人说话的习惯; 8、说普通话、说话文明得体的习惯; 9、勤思考、爱质疑的习惯;

❻ 如何教小学语文古诗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❼ 小学语文怎样实施"以生为本,以学定教

(1)以学定教,先学后导。
自主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通过课前先学、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大概的认识,引导学生在“正常教学”中,展示“课前先学”的成果。由于有了预习,学生的学习起点就不可能是“0”。我们的的教学内容要有所深入,有所提高,有所扩展。老师要以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关注他们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个性的问题,相机指导,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学有所得,一般的做法是:在课前先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及时梳理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如通过自己读书、思考、同桌互助、小组讨论)加以解决。把少量的重点、难点问题纳入教学设计中,通过师生对话、交流,逐一解决。
(2)顺学而导,精彩生成。
不论我们的计划考虑得多么周密,都只是预设,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吗。在明确的目标导向下,教师顺学而教,重视学生在自主学习,交流讨论中的生成点。教学时不能死抱教案不放,应该根据“先学”情况和变化的学情,随时调整教学过程。通过启发,引导和点拨等与学生平等对话、互动交流、激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最大限度地给学生以独立学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参与训练,自己读书,自己思考,自由表达,自我表现。让语文课堂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先学后导”,实现教师轻松教、学生快乐学。

❽ 教小学语文教材和用小学语文教材教有什么根本性的区别

我想这里的“语文教材”是指学生每学期一本的语文课本吧!
个人认为:回
教教材——照搬教材,只答局限于教材内容,教材上有的就教,教材上没的就不管;
用教材——教学语文的教材有很多,语文课本只是其一,还要从其它渠道入手,例如:由某一句话、某一习题、某一情境引开来……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实现“以学定教”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新一轮深入实施新课改的工作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学工作者的重心。经过第一轮“实验稿”的实践,大家对新教材已基本熟悉,但在“学与教”方式的转变方面成效并不明显。许多教师还是用旧方法教新教材,特别是“以生为本”的新课改核心理念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主要表现在“以教定学”上,与新课改的精神相背离。因此加强对“以学定教”有效策略的研究并付诸实践是当前数学教师的重中之重,也是数学新课改能否有效深入实施的关键。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以学定教”呢?笔者认为,“以学定教”要贯穿于数学教学的主要环节,具体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课前摸准学生“已有基础”:找准起点,顺学定标
“以学定教”是“以生为本”理念的具体化,其教学表现为:找准起点并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因此,找准起点是“以学定教”的第一步,它能防止以教师为中心的盲目性所带来的教学的低效性。找准起点包括找准学生“学”的起点和教师“教”的起点,只有找准了“学”的起点,才能有的放矢地确定“教”的起点和目标。找准学生“学”的起点又包括知识的起点和学生的现实基础。知识起点可以通过分析教材来确定。对学生现实基础的了解可以在课前通过对学生的作业分析、与部分学生交谈等方式来进行。为了深入捕捉起点,可以对学生做个课前测试,通过测试摸准学生的“已有经验”,为确定“教”的起点奠定基础。
例如,教学一年级退位减法“十几减9”一课时,教师课前做了个小测试,目的是要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这一新知识,如果已经掌握了,掌握的人数有多少?掌握的程度如何?算法会了,算理是否能搞清楚?会算的同学能用几种方法来算?不会的同学困难在哪里?经过测试后反馈,有百分之六十几的学生已经会口算这一退位减法了,有少数同学会用两种方法来算,但多数同学对算理还不是很清楚。教师了解到这一现状后,找到了新知教学的“着力点”,把重心放在对算理的剖析上。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借助图片摆一摆、说一说,弄清为什么这样算。对很快就能算出来的同学,让他们用语言表述算理,并寻找简便计算的规律:“十几减9”就是“几加1”,进而可以类推到“十几减八”、“十几减七”。总之,通过对学生起点的准确把握,才能使教师教学时“定准目标”、“抓住重点”、“直击要害”、“提高效率”,实现“以学定教”。
二、课始鼓励学生“自主提问”:优选问题,顺势展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正式稿中提出了“四能”要求,即在原来重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了“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是否能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也是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进行有目的的选择,根据本节课的目标要求,将学生的问题作为本节课要探索的方向。这种学习材料取之于学生并顺着他们的思路来展开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感到很亲切,教学的展开也很自然,学生会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这种顺势展开教学的做法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思想,也是“以生为本”理念在教学伊始环节的具体实践。
如何在新课环节中让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呢?具体做法有:让学生顺着课题进行联想,并通过对课题的剖析与思考,让学生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当然,最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些零散、琐碎,甚至不着边际,这时教师可以把自己当成学生中平等的一员,进行示范,经过几次训练后,学生提问的数量和质量都会逐步提升,会逐渐掌握提问的技巧。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根据课前预设,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出本节课所需要的题材,然后顺着这些问题展开本节课的学习。例如,学习“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开门见山揭示课题,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有选择地进行板书:(1)什么是百分数?(2)百分数有什么用处?(3)百分数怎么读写?(4)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等等。然后教师宣布这节课就来研究上述这些问题。
三、课中捕捉学生“生成资源”:顺水推舟,因势利导
当新知学习的序幕拉开后,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多种手段促进学生认知的发生与形成,这一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师要用心捕捉课堂上发生的动态信息,判断这些信息对后续教学的利用价值,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推进措施,进而在教学推进过程中实现“以学定教”。课堂上动态生成的信息有些是预设内的,有些是预设之外的。不管是哪一种资源,只要是有利于目标达成的,教师都要采取顺水推舟的策略进行因势利导,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从而体现“顺着学生的思路来组织教学”的思想。
例如,一位教师教学“小数、分数四则运算”一课时,学生完成了“4.6×2.7+5.4×2.7”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乘法分配律进行了回顾。接着练习中有另一道题:15÷+25÷,学生很快地运用“分配律”的迁移进行了简算:(25+15)÷。这时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发现除法里也有分配律。当教师捕捉到这一动态生成的信息后,进行了价值判断,觉得这是一个深化认识“分配律”的契机,于是放慢教学节奏,做到“以学定教”,腾出时间让学生深入探索,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计算:18÷6+18÷3。学生通过计算,很快发现了“18÷(6+3)”的结果是不对的。此时,教师顺水推舟,趁热打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举例讨论:除法里有没有分配律?如果有应该具备什么条件才可以“分配”?学生经过积极探索,举出了大量例子,最终发现了乘法里无论怎样换位置都可以“分配”,而除法里只有像“a÷c+b÷c”这种类型才可以改写为“(a+b)÷c”,而“a÷b+a÷c”这种类型是不能改写成“a÷(b+c)”形式的,从而使学生对乘法和除法里运用“分配律”进行简算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课尾注重学生“自我反思”:顺着学路,提炼升华
“以学定教”要贯穿于整个教学流程,其中包括课尾阶段的总结反思,因为“以学定教”的目的一方面要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通过教师的有效的“教”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在前面几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提问、探索等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顾与总结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提炼获取新知的学习策略与思想方法,并能迁移应用到后续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习能力。因此,在课尾总结阶段,教师同样要做好“以学定教”的工作。“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如果不重视收尾工作,学生认知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将会大打折扣,“以学定教”也是不完整的。为此,在该阶段,要让学生展开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自我反思,教师则顺着学生总结的思路进行提炼升华,从而使“以学定教”善始善终。
例如,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课尾教师先让学生对整节课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展开回顾反思。学生经过梳理纷纷发言,生1说: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三角形的面积是底乘高除以2。生2说:因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一定不能忘记除以2。生3说:我们在推导公式的时候,先提出猜想,然后动手去验证猜想,发现可以将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公式。生4说:我觉得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在学生充分反思后,教师顺着他们总结的思路进行提炼升华,追问道:推导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到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学生再次展开了反思,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整理归纳得出:每新学一个图形的面积公式,通常运用割补法或拼图法,把它转化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然后找出新旧图形之间的联系,利用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新学图形的面积公式,这是一种化新为旧的学习方法。最后教师还进行了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课后运用这种策略自己去探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下节课上大家来展示汇报。
以上几点主要从教学流程视角谈了实施“以学定教”的一些策略,当然现实教学中绝不止这些。数学教师如果能够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并积极地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探索顺学而导的有效做法,就一定能较好地完成新课改的任务,实现学与教方式的有效转变。

❿ 小学语文应该怎样教学

语文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是学习语文的关键。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重在启发学生思考,以平等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其主观能动性得以更充分的发挥,使其学习变为爱学乐学。学生上课积极主动回答问题,课堂效率高。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品质,它推动学生去探索新的知识、挖掘新的潜能。而现代教育技术有刺激感官的作用,运用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的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认知的透明度,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小学生天真、稚气,好奇心强, 喜爱艳丽、动态的景物。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适当课件,配以教师得当的体态、语言,激发学习兴趣。[2]
多读多练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以此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这必须靠生活点滴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孩子读书能力差,这就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读书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将重点训练朗读,希望家长配合。在家庭教育中,我恳请家长重视读说训练,并可以时刻注意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建议家长在用心倾听孩子读书的同时,给他一些掌声,一句鼓励,一份自信。假期中,您可以引导孩子预习新课,阅读儿童著作,或背诵古诗文时实践一下,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勤于练字
古人云:“字如其人,人如其字。”不同的字迹,亦能反映出不同的人的性格和精神面貌。所以拥有一手好字,是语文学习的一部分。我建议学生可以练习楷书,可以临摹,久而久之的楷书练习,其精神与风格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要给予扎实有恒的要求,让学生的意志受到了考验与磨炼。这也是这学期的教学重点。
留心观察
三年级教学就是教孩子如何写好作文。的确,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重视它,正视它。其实写好作文不难,但必须留心观察,把生活的点滴记录下来,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组织好语言,汇集成篇即可。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说总是很容易,做起来就难了。本学期我刚刚接班,对学生情况不是很了解,重点培养了学生的字词及基础知识。并将鼓励他们每天或每隔一天写一篇日记进行练笔。作文水平有待提高的学生就要多读书,积累好词佳句,拓展知识面,不断充实自己,争取有大的进步。希望学生在保证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多看课外书,在写作文时就会语言优美.生动.妙语连珠,这些都是因为阅读面广,知识渊博。希望家长可以重视阅读,假期中给您的孩子准备一俩本儿童读物,让他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平时也可把书带进班内,放在图书角里和同学共享.我相信您的孩子将受益终身。
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本能。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
3、多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
4、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
5、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想法、见解的习惯。
6、独立完成作业与自我评价的习惯。
7、课外阅读的习惯。
考试技巧
我们在答卷时,尽量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会相应地得到一些印象分。看题一定要仔细,做完后尽量留时间检查一遍,千万不要马虎!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学子的起步阶段,其知识基础与行为习惯往往要影响学生的一生,培养学生相对独立且又合作的思维方式与人格也就尤为重要。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同时,他们做事又易缺乏持久性,往往虎头蛇尾。家长必须帮助并指导孩子的学习,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语文学习注重平时的积累,要多读多写多记。其次,要抽时间多与老师交流。老师会帮助你一起发现你的不足之处,及时给一些适当的建议,以便自己更好的改正从而取得进步。

阅读全文

与以学定教小学语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