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

发布时间:2021-02-05 21:20:31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分为哪几个模块

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平面图形中基础的线、角,垂直与平行,
平面图形由基础内构成:三角形容、四边形、多边形。在四边形中又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主要是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立体图形主要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主要是这些图形的棱长和、表面积、体积

⑵ 如何提高空间与图形的高效教学设计报告

经过十多年的奋战,让我有更加深的感触:农村学校没有办法像城市学校那样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教学“空间与图形”这么一块抽象的教学内容,我们农村学校只能利用现有的实物进行展示、教学。我们都知道:空间与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领域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准》对传统的几何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设置了“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而儿童的几何(空间)思维水平的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而这个水平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儿童逐渐的心理成熟,更依赖于教师的教学组织。很多教师将某一级水平的学习降低到较低水平(如死记硬背)来组织,所以,了解儿童几何(空间)思维水平的发展对教师组织几何教学是非常有价值的。特别是农村的小孩,对于抽象的空间图形的理解特别困难。我们农村学校的老师如何去提高“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要掌握好小学阶段这一部分的标准,必须引起对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视:第一,重视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对几何概念的形成;第二,发挥几何图形本身的作用,以帮助学生正确形成和理解几何概念;第三,及时将所学概念纳入已有系统,促使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第四,设计新的解法,一方面要注意结果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其根据的条理性。所以在教学中应大量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图形与相应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直观体验,认识图形。在教学中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可以从现生活经验和观察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再现生活经验,建立空间观念,这就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学生熟悉的实物例子。如我在教学“物体分类”这一课时,我结合学生日常见到的球、积木块、文具盒和家里装豆腐乳的罐等,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观察、触摸、分类和讨论等活动,形成对一些常见的几何体的直观感受。该课为了直观地辨别物体的形状,除了分类活动外,还通过由实物或模型说出它的形状、由形状说出生活中这种形状的实物的练习活动,建立起四种几何体在头脑中的表象。所以如果在上这内容时,我觉得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该做好准备日常见到的球、积木块、文具盒和家里装豆腐乳的罐等的实物让学生在课堂上观察,在观察中获得有关空间观念。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方法。而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教育价值就是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联系的。数学源于实践,而又服务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生活实际去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求知的过程中,去感受成功的愉快。
如2010年我在教学六年级《圆锥的体积》时,出示了这样的一个简画面:在一个粮店里堆放着一大堆大米,工人想估算一下这堆大米的重量,你能帮助他们想一个最简洁的办法吗?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说称一称。这样一大堆粮食如果去称,既费时又费力。今天,我们如果学完这一课后,你们一定会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这样,通过联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这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回顾。同时,出示工人正在测量圆锥形粮食的底面周长和高的画面。这样,同学们既掌握了数学的基本知识,也体会到了数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逐渐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小学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应注重操作性
“空间观念的形成,只靠观察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活动,让他们自己比一比、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画一画。”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有很多的地方能运用图形的操作与实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增加学生思维的直观性。图形的操作与实验活动,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的过程,给学生带来了探索问题的平台,带来了成功的机会。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学生们经历了细致的观察、独立或合作性的操作、产生了直观或一般性推理、大胆想象等过程,是一种很好的过程教学。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圆的认识》时,出示一组实物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我让学生动手量一量:1.用自己已有的绳子围自己喜欢的平面图形。(引导:这根绳子的长度实际上就是你围成图形的什么?)(周长) 2.同桌互指,感知周长;交流已经学过的图形周长公式。学生通过动手量一量,从而感知圆的周长: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我就顺势地说:那么圆的周长该怎么测量?学生说有A.滚动法(在尺上、在地上……);B.绕绳法(用绳子、用纸条……);C.拉伸法(对于可拉伸的圆)……。学生说出了好几种测量方法。这样,同学们不只在操作中认识了什么是圆的周长,而且还想出了很多测量的方法。同时,还可以这样给每位学生准备了一个圆,让学生找出圆的圆心。有的学生发现通过把圆对折再对折,当中出现的交叉点就是圆心。还有的学生发现把圆对折后,用尺量出折痕的中点就是圆心。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景是生动直观的。同时,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再如在学习圆柱的认识时,我们给学生准备了圆柱的立体模型,让他们自己去感知圆柱的特征,可以通过看、摸、量、比的方式。在学生独立观察感知的过程中,学生都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感,并且在发现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果再深入研究,同学们把手中的圆柱沿侧面的一条直线剪开,看一看剪出了一个什么图形。在剪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长方形,而个别同学认为剪出了一个正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对此,都感到很疑惑。这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再进一步深化研究,最终得出了为什么能剪出不同图形的原因。这节课,我们对问题和概念的认识和深化,都是在学生的亲自感知的基础上来完成的。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不但提高了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注重各部分教学内容的互相渗透、有机结合
空间与图形教学的概念和解决问题都很抽象,要联系学生生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加强多感官参与。新教材“空间与图形”中的很多素材都取自生活中的原型,要把复杂、抽象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化处理。
比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时,可以把复杂的、抽象的圆柱体立体图形转换成同学学过的简单的长方形和两个圆形组成的平面图形。这样让学生清楚的知道,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的图形,可以转换成是个平面的长方形;圆柱的两个底面就是平面的两个圆;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就是圆柱的高。这样圆柱的侧面积就可以转换成求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推出圆柱的侧面积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那往日的填鸭式,让学生去死记硬背的教学,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枯燥无谓。现在利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知识,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灵活、轻松得多,学起来也快,感兴趣,也没有那么抽象,教师教起来也轻松。
总之,要提高“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我认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农村老师除了多自制一些教具,更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学数学,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学得扎实,学得有趣,课堂教学也因此富有感染力,这样教师教起来轻松,学生学起来就得心应手。

⑶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资料

课题 认识物体 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第二册64-67页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并能识别。
2.学生在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的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游戏,增强主动参与,乐于合作的意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 难点 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关键 在看一看、分一分、玩一玩、摸一摸的实践活动中,经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认识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媒体课件。
2、准备颜色、大小不一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模型若干,分成5组。
学生 准备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环节时间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复 案
一、兴趣导入:
1、 今天老师问你们一个最容易的问题:我是谁?你是怎么记住的?
2、 师小结:其实认识一个人或认识一个事物方法很简单——只要仔细观察知道他张的什么样子(即:了解他的特点),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就可以了。
3、 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认识物体好吗?板书课题

二、认识物体:
借助实物,感知形状。
1、 你们在课前收集了很多各种形状的物体,举起来给大家看看,谁愿意把你带来的物体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介绍)
2、 为帮助大家认识物体,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小礼物。请小组长领礼物。(教师按组发模型)
3、 你能将形状相同的物体放一起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再按照讨论得出的方法分一分。
4、 学生分类后,课件演示分类的方法。
动手实践,感受特征。
1、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物体,用手来摸一摸,数一数,然后在组内说一说它的特点,能给它起个名字吗?
2、 指名介绍,其他同学补充。
3、 区分长方体与正方体:他们那里不同?找出来说一说。
4、 师小结:像这样,六个面一模一样的是正方体,六个面不都一样的是长方体。
5、 我们知道了它们的名称,现在你把这些物体在桌面上滚一滚,比较一下,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边做边在组内说一说你的发现。
6、 引导:这类物体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球体呢?像弹力球、乒乓球这样的物体我们就叫做球体。
7、 游戏:你说我摆。
抽象图形,二次分类。
1、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或球。
2、 现在我们脱去它们的花外衣,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谁来给它们找找自己的家。(课件演示)
3、 闭上眼睛,想一想这四种形状。在我们的周围,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呢?看谁找得多、说得准?
4、 小结: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随处可见,用处可大了。

三、练习巩固:
1、 同学们找的多说的准,说明你们学的特别快,下面我们做一组练习,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
1、 说出下面物品的形状。(图略)
2、 数一数。
这道题是什么意思?现在同学们数一数,然后填上后再想一想你是怎么数的?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⑷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主要的教学内容以及对应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内容按“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和”图形与位置“四条线展开。
这四条线都以图形为载体,以培养几何直觉、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以及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们赖以生存的现实空间为目标。

人教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回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答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⑹ 浅谈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加强数形结合,深化思维
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了解和掌握各种理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思维手段加强联系。数形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过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研究和分析出理论知识的本质,最终完成解决问题的任务,这也能深化思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图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再者就是用数量关系转化图形,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生在学习正方形周长公式的时候,虽然有周长的计算公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只是让学生把公式死记硬背下来,这样就很难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灵活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正方形由于长和宽的长度是一致的,所以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时候,有四种方式:即①长+长+宽+宽;②宽×2+长×2;③长/宽×4;④(长+宽)×2。在介绍这些方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图形来讲解,这样,就在加快学生理解的同时,加大了思维深度,增加了对知识运用的灵活程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学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三)加强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所有的理论知识都来源于日常生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这样一方面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时候,妈妈有2个苹果,爸爸有3个苹果,那么爸爸妈妈一共有几个苹果呢?这样一来,就能将问题简单化、生活化,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和生活。

⑺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 空间与图形之圆柱、圆柱

自己动手做出来,一目了然,久而久之,对这类题就得心应手了,多锻炼空间思维能力.

⑻ 幼儿园空间与图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欣赏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了解生活中轴对称现象。
2.过程和方法:使学生理解对称、对称轴的含义,并能判断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生活事物及相应图形的欣赏,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认识这些平面图形吗?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你们记得可真清楚!)
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再认识一种新的平面图形。(板书:图形)认识新图形之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剪纸:课件(剪纸)
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士所喜爱。
看完了这组剪纸图案,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让我们一起为了不起的中国人鼓掌吧!
同学们喜欢剪纸吗?
那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用小剪子和自己喜欢的彩色纸剪一个自己喜欢的图案,看谁建得又快又好。
展示:(对折、随意、画好)
汇报: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剪的。
说明:这些剪纸图案有的是对折以后再剪的,有的是没对折就剪的,你们能给黑板上的图案分分类吗?
请同学们观察这组图案,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边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中间有一条折痕
老师任意拿一个图案演示再对折一次,能看到什么?(只能看到图案的一半)
那另一半呢?
借助手中的图片说明:只能看见图案的一半,这说明图案的边沿完全重合了。
我们再一起看一看。(老师演示对折、重合的过程)边沿完全重合了吗?
揭示课题
像这样左边和右边对折或者上边、下边对折以后边沿完全重合了的图形,我们叫它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和学习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中间这条折痕叫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
我们还可以沿着这条折痕画一条线来表示图形的对称轴。 演示
你能找到这些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老师辅助画出来
你们觉得对称轴有什么作用吗?
请这些同学(任意剪的、画好后剪的)检查一下自己剪的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
同学们真的了不起,剪出了这么多对称图形。
二、练习:
1.看图判断:
2.判断手中的图形是否对称
老师也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对称图形看看吗?
课件:
第一类:自然美(很多动物、植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
植物、动物
第二类:艺术美(对称也是艺术家们创造的重要准则)
剪纸、脸谱、建筑
第三类:均衡美:(对称不仅美观,还能使物体保持平衡)
汽车、飞机
设来说说你对对称图形的感受?
板书:美
三、小结
你能说一说周围有哪些物体是对称图形吗?
孩子们,能不能发挥你们的创造力,设计一个美丽的对称图形?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⑼ 如何进行《空间与图形》的有效教学

【摘要】如何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活动来实现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任务专。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和属基本技能,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的生存空间,发展形象思维,培养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关键词】 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有效教学探究直观图形、几何模型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准确描述现实世界空间关系,是解决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各种问题的必备工具。(剩余3165字)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