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课程名词解释

小学数学课程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21-02-05 10:24:33

1. 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生活化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以学生从体验的和容易理解的现实问题为素材,并注意与学生已经了解和学生过的教学知识相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体情境中,通过自主活动理解教学知识,建构数学知识结构。

2、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形成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己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就是“再创造”。必须让学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3、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主动和具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是此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4、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

5、评价的根本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评价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教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重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2. 小学数学研究名词解释什么是课程

指教师上课的过程,又指上课的科目。

3. 请简述小学数学课程

第一学段(~3年级)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
【1】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 ,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关于除法: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参见例6]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7]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参见例8]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2]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3]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参见例4]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5]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4. 名词解释小学数学教学中什么叫算理

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式,是解专决为什么这样算属的问题。如计算214+35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演算的:214是由2个百、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所以先把4个一与5个一相加9个一,再把1个十与3个十相加得4个十,最后把2个百、4个十和9个一合并得249,这就是算理。

5. 名词解释数学教学活动

顾名思义,算理就是计算过程中的道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思维方版式,是解决为什么这权样算的问题。如计算214+35时,就是根据数的组成进行演算的:214是由2个百、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35是由3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所以先把4个一与5个一相加9个一,再把1个十与3个十相加得4个十,最后把2个百、4个十和9个一合并得249,这就是算理。

6. 小学数学课程的含义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7. 简述小学数学课程

第一学段(1~3年级)
一、数与代数
1.数的认识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参见例1]
(3)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4)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2和例3]
(5)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和简单的分数。
(6)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参见例4]
2.数的运算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1】
【1】关于乘法:3个5,可以写作3×5,也可以写作5×3。3×5读作3乘5 ,3和5都是乘数(也可以叫因数)。关于除法:不给出"第一种分法""第二种分法"等名称。
(2)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
(3)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
(4)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5)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参见例5]
(6)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7)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参见例6]
3.常见的量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认识钟表,了解24时记时法;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参见例7]
(3)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克、千克、吨,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5)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常见的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4.探索规律
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参见例8]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学习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参见例1]
(3)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4)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5)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6)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7)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2.测量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千米、米、厘米的含义,知道分米、毫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参见例2]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参见例3]
(5)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参见例4]
(6)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图形与变换
(1)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参见例5]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4.图形与位置
(1)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东、南、西、北和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课程名词解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