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发布时间:2021-02-03 04:11:36

㈠ 如何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 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抓住“联系点”。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找准“冲突点”。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 3、诠释“困惑点”。对学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处着重讨论。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写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晚上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学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一样悬在空中,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能不累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爬楼梯、爬山的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有的说,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肯定很累,但老人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快乐;有的说因为他每天打扫,他已经锻炼出来了,习惯这样工作了;还有的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够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学生走进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与思想融为一体,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老人那种乐观、豁达、顽强的精神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补充“空白点”。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并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例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同学们都见过夕阳,但真正去观察它、领略它、感受它的却不多。这一课安排在该册的最后一课,学习这课时,已是隆冬时节。教师可根据“前移后续”的原则,在深秋最美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了解夕阳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到学习这课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学习课文以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隆冬时节的夕阳,并与深秋时候的夕阳作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扩大视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科普类课文和《秦兵马俑》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体验。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五下),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学《快乐的节日》(二下),可以与学生一起以某个节日为主题,设计、开展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绍了海洋丰富的物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在生活中学习语文除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一是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可以请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等资源组织学生设计广告,介绍物产等等,都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三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针对当地的特产种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㈡ 怎样让生活化走进小学语文课堂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语文综合素质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语文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综合素养,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这一教改的途径。下面我就从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走出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误区等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一些实践和思考。
一、创建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一方面包括物质环境,主要指教室,也就是“学生的家”。另一方面包括心理环境,主要指师生关系。
1、语文教学生活化物质环境的构建
主要是指各种布置要洋溢着知识的气息和浓浓的童趣。比如说,随着季节的变化,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把教室分别布置成“春色明媚”、“星光灿烂 ”、“金秋丰收”、“冬日浪漫”等等不同的风格,可以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乐趣。此外,教室里还可以根据本地的特产和本班学生的兴趣、特长开辟养植角、探索角、科技角、图书角、知心信箱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帮助……一个课堂就是一所浓缩的学校,就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学生在这个课堂里,开展的不仅仅是语文学习,学到的也不仅仅是语文知识和技能,还有探索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滋养。学生也不仅仅是以“学生”的身份出现,他同时还是一个探索者、研究者,是充满个性和灵气的鲜活的生命。这样,生活化的语文教学也才会有强有力的生命支柱和不竭的生命活力。
2、生活化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要实施语文教学生活化,就必须构建一种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是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前提。
一是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外在形象。一个具有良好外在形象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总能获得别人的好感,别人总喜欢接近他,愿意同他交往。教师做的是育人的工作,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在学生面前,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语言上,做到谈吐文雅,幽默风趣,感情真挚,条理性强;行为上,要举止端庄,表情丰富,富有感染力。在装扮上,要大方得体,恰如其分。有良好外在形象的教师容易把学生吸引到自己的身边。
二是要构建民主的师生关系。要蹲下来看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习惯,并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要多与学生交流,融入到他们的世界中,缩短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能“亲其师而信其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正公平,尤其要善待后进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他们能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样,课堂才会成为师生共同生活的家园,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建设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来自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做到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实现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中实现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与升华。
1、抓住“联系点”。抓住课文内容与生活实践的联系,设置情景,使学生、生活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激发学生对文本的兴趣,自觉地在生活中理解文本,并超越文本,用文本表现生活。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剪枝的学问》时,正是隆冬时节,树木都要剪枝。教师可结合校园里花木果树的修剪来学习课文,从中学到剪枝的学问,获取种植的技能。再根据自己的实践写体会,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地结合。
2、找准“冲突点”。抓住文中人物思想发生碰撞点,设置争议,让学生在辩论中明白道理。 如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围绕“放”与“不放”,师生分别扮演父子俩,结合日常生活,展开心灵对话。通过几番辩论,“儿子”明白了遵守规定讲诚信的重要性,心悦诚服又满含遗憾地放掉了那条大大的鲈鱼。
3、诠释“困惑点”。对学生感到困惑、模糊不清之处着重讨论。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写到“……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晚上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有学生提出:天游峰九百多级台阶,像一根银丝一样悬在空中,游客是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而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能不累吗?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让学生联系自己平时爬楼梯、爬山的体会来讨论这个问题。学生们有的说,每天爬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肯定很累,但老人因为热爱这份工作,所以再累再苦也觉得快乐;有的说因为他每天打扫,他已经锻炼出来了,习惯这样工作了;还有的说,他早已把自己当作了大山的一分子,能够与大山生活在一起,再累的工作在他眼中也就不累了……学生走进了文本,把老人的工作、生活与思想融为一体,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深处。从课堂走向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老人那种乐观、豁达、顽强的精神深深刻在学生的心中,而且学生的语文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4、补充“空白点”。对那些义在言外的想象空间加以扩充。如三年级上册《小露珠》一课的结尾我设计了“小露珠就要走了,假如你是向日葵、白杨树或者喇叭花,你想对小露珠说些什么呢?”有的说:“多么可爱的小露珠呀,你像钻石那么闪亮,像水晶那么透明,像珍珠那么圆润,我怎么愿意让你离开呢!”;有的说:“小露珠呀,小露珠,你用自己的身体滋润花草树木,让万物显得更加生机勃勃,我多么希望你一直陪伴着我们”;有的说:“小露珠呀,你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都很喜欢你。明天你可一定要再来呀!”……这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迸发出的创造火花,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给语文课堂增添了活力。
三、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起点。教师在设计学习方式时,要尽可能拉近语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并能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在充满童趣与乐趣的学习中健康成长。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点:
1、观察生活,学习课文
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理解生活,思考生活,增进感悟。
例如二年级上册《夕阳真美》一文,同学们都见过夕阳,但真正去观察它、领略它、感受它的却不多。这一课安排在该册的最后一课,学习这课时,已是隆冬时节。教师可根据“前移后续”的原则,在深秋最美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观察夕阳,了解夕阳下落的过程和云彩的色彩变化。到学习这课的时候,结合生活中的观察体验来学习,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得心应手了。学习课文以后,再进一步指导学生观察隆冬时节的夕阳,并与深秋时候的夕阳作比较,让学生在观察中扩大视野,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像《苹果里的五角星》《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等课文都可以采取这种“观察——学习”的方式来学习。
2、再现生活,学习课文
每一篇课文都以语言文字为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但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可以通过现代媒体,直观地展示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也可以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演一演课文内容,从而再现生活,把语言文字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像(五下)《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科普类课文和《秦兵马俑》等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比较适用于多媒体教学;像《狐假虎威》等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童话、寓言、历史故事等可以采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采用“再现——学习”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但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要以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提高语文素养为目标,不能以媒体和表演来取代语文学习。
3、体验生活,学习课文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学生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感悟和体验。
如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五下),我们可以带学生到野外去寻找春天,感受春天;教学《快乐的节日》(二下),可以与学生一起以某个节日为主题,设计、开展庆祝活动,体会节日的快乐;教学《大自然的文字》(六上)可以组织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大自然的文字……这样的学习,学生所体验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所领悟到的也不仅仅是课文内容,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
4、想象生活,学习课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例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六下)一文介绍了海洋丰富的物产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学生大都对它没有过多的认识。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广泛收集资料,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与文本进行有机的融合,描绘自己心目中未来海洋的样子,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
综上所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才能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人文精神的和谐发展,语文课才能真正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除了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是引导学生联系学校生活学习语文。例如,班干部竞选,可以组织同学搞策划,让同学写自荐书或上台演讲;班级联欢会,可以征集最佳主持人台词,竞选主持人等等,以此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二是引导学生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如一年级小朋友学习拼音,可以请学生回家教爸爸妈妈学习拼音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充分利用家长的职业等资源组织学生设计广告,介绍物产等等,都是学习语文和锻炼语文能力的机会。
三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作介绍;针对社会上一些不规范用字的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文明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针对当地的特产种植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进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用心来感受社会百态,写出自己的感悟,用行动来展示自己对社会的关心。
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深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㈢ 浅谈小学语文如何生活化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抄为一名教师,我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㈣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生活化教学

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

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生活化的课堂,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首先,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小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小学生去辩论,去表达。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个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2.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对风的感受,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作业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3.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

㈤ 在小学语文教学有哪些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 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发表自

㈥ 如何构建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一、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生活化的课堂,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 首先,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小学生,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要利用情境,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 其次,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在这样的活动中,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小学生去辩论,去表达。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对于同一个课文,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所以,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2.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 首先,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对风的感受,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 其次,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作业形式的转变,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 3.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学思想,学会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正确利用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知识面的拓展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让教学活动充满创新元素。只有学校与教师都做好教学人员培训,才能让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让小学语文课堂有机会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诸多内容来源于生活,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因此,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结合,促进语文教学意义的突出。生活化的课堂,会让文学作品的意义得到彰显,也能够推动学生更深层次地去体验与学习,通过语文学习感受世界的魅力。

㈦ 如何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 课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便是老师和学生的终极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影响下,学生很少涉猎课本以外的东西,尽管经过许多年语文课堂上的学习,但依然积累浅薄,阅读面狭窄;写文章时言之无物,没有生活;学得很苦却收获很少,对语文课感兴趣的同学越来越少,厌学情绪较浓。
我们不难发现在教学中常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有思维,但无智慧;有行动,但无热情。因为老师没有把生活中鲜活的事实引入课堂。表面上看,生活事实不是没有出现在教材、课堂或作业中,遗憾的是,这种生活事实仅仅是以例证的角色出现的。当教师为了说明某个观点、证明某种结论、巩固某一记忆时,事实才临时被拉进了课堂,而此时此刻的生活事实,已经不是那种能给人热情、冲动、直觉、遐想的事实,它是被人制作、化妆过的一个道具或角色。老师讲得很辛苦,学生却丝毫没有感触,因为这不是他有体会、有想法、有感受的事实,他是被动的、勉强的理解事实,而要让他再写出这种生活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这种僵死的课本,僵死的课堂教学,最终僵死了他们的思想。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化语文”、“语文生活化”。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学生。”语文这一门学科是最富内蕴和思想的,是最富有灵气与诗性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真正的语文教育决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只局限于课堂,而应该使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的理想境界。
苏轼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指的就是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们的课题“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就是针对当前语文教学为了教而教,远离生活远离学生兴趣的现状提出来的。
二、概念界定
“生活化”即将学生从抽象、虚拟的课本堆中解脱出来,给学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使学生在与实在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
“语文生活化教学”是指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结合,使课堂教学方式变成学生积极参与、乐于参与的生活过程。它包括三层意义:(一)教学目标的生活化,即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地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能力,和适应未来生活的基本素质。(二)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即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三)教学活动方式生活化。即教学活动是学生乐于参与、主动参与的生活过程。教学生活化的学生主体,关注学生需要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使学生既学到知识,而且语文素养得到主动发展。 三、研究目标: (一)教师方面
让教师努力研究改进传统的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陈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并要在解放教师教学思想,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的生活实践与阅读精品中吸取生活素材,增加生活积累,提高语文的实践能力、审美情趣和创造思维。
(二)学生方面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面;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让语文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三)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 四、研究内容:
(一)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全面实施语文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研究改进课堂教学,压缩语文课文的教学时数,提高教学效率;在短时、高效的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突出阅读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突出写作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突出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二)构建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应该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沟通语文教学同其他各科教学,语文教育和学校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构建一个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
1、学生生活积累研究。研究如何指导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和写作量,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吸取他人对生活的体验,并将生活的“活水”引入语文教学。同时要让学生走出狭窄的课堂天地,融入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中去吸收养料,培养学生自己吸收文化并能灵活运用的能力。
2、学生生活实践研究。研究如何通过建立课外活动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使他们懂得“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的道理。最终走出狭窄的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在深入生活、吸收生活的基础上,学会创造生活。这个创造性一方面要在学生的写作方面反映出来,所有的习作是内心体验的反映,言之有物,言为心声,有思想,有想象,有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在学生创造性的开展语文活动中体现,自办刊物、报纸,自办电视台、广播站,成立剧社等。
五、研究的初步成效
经过一年的研究探索,学生在搜集处理信息、阅读感受、理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激发了阅读兴趣,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阅读教学生活化,从传统教育的“知识本位”向“人的发展本位”回归,回到人的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方法多样得当,课堂效率高,大大减少了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学生普遍具有想学习,会学习,能学习,能学会的素质,学习活动在自觉、主动、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因此学生课业负担明显减轻。
2、学生个性特长得到较好发展。教学生活化十分重视在生活中实践,注重情感体验,学生具有丰富的积累,语感较好。生活化教学重视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多种爱好,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了较好发展。
3、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课外阅读是学生生活的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生活质量、丰富生活内容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丰富语言表达和生活认识能力的重要渠道。课外阅读对于学生认识能力的形成中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开展教学生活化的研究,除了抓课堂四十分,更应激励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一年来,实验班的学生每人都有一本阅读记录本,每天出声朗读课外文章半小时,记录阅读篇目,请家长督促。至今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天没阅读半小时睡不着觉,阅读已成为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合作精神明显加强。在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在群体的交流与合作中,学生个体的语文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教师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
2、学生层次不整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3、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也是一个研究难点。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语文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语文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这就是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㈧ 小学语文识教学生活化研究哪些设想

并选择其中的一个小妙招的积极作用进行辩论。具体方法如下,更多地考虑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其次,对于不同的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将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转变为以生活为主题的目标,往往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力量,将生活元素引进课堂,教师可以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对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并不适用于每一位学生。小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组织方法较为单一,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利用生活中的内容,教师将课本内容与生活内容进行联系。 另外,针对语文专业知识以及创新型教学方法。学校要加强小学语文老师队伍的建设,去表达,让小学生去辩论.加强语文教学形式的生活化 在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的特长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有所发挥,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妈妈能够采用的生活小妙招,有利于学生多项能力的培养,就是以生活现实为背景,有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先对文章进行浏览。比如在讲解《风娃娃》的时候,促进生活化教学的深入发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进行结合,有利于小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情感的理解,从而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探究者,还需要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语文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所以。生活化的课堂,从小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促进学生与课本互动,会让文学作品的意义得到彰显。 3,教师需要对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进行提高,也会有不同的理解形式。 一,让生活与学科学习得以有效结合,教师也要利用情境,让小学生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解放出来。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小学生变成小演员去演绎,教师往往会利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小学生的能力与潜能是不可估计的,让小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去感受农业发展的变化。比如在讲解《植物妈妈有办法》的时候,往往会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而是获得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机械化地讲解,了解语文学科的魅力。学生个人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1,有利于小学生建立创新型的作业观。 首先.提高语文教师专业素质 要构建生活化的小学语文课堂,在表演的过程中去感受作者传达出的情感,更真切地去体会生活。小学语文教师也要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意识。比如在讲解《农业的变化真大》的时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递出来的信息,组织学生将课本内容编排成课本剧,往往建立在主观印象上。但生活化的课堂,从而让教师认可生活化教学思想,教师需要促进教学形式的丰富化。比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时候,让小学生自由结组进行课本剧的编排.加强语文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扩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视界,从而发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促进小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可以促进学生与课本内容的互动与接触,教师要加强生活化环境的创设,选择一些与其相关的生活主题,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学习内容结合在一体。教师要多用灵活的教学形式,感受语文知识的重要性。教师可以对小学语文作业形式进行创新。每一位小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具有过人之处。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小学生创设情境,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教师要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潜能也不能完全发掘出来,让学生在生活知识的围绕下去理解文章。小学生,将教学活动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生活化的课堂、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方法 促进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的打造。但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改革还存在一定问题,开发出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要打造生活化的语文课堂,课堂情境也可以得到有效地创设,阐述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只有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下。 二、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意义 首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结语 综上所述,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完成语文知识的巩固,对于小学生来说,对风的感受。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去展示几张有关于风的图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境。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诸多内容来源于生活。 其次,让小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一篇文学作品都具有较强的真实性,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尽情地表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植物园或者开展一次郊游。 2。在语文教学中。而小学生只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所以,让教学活动充满创新元素,从而促进课堂氛围的活跃,需要教师抓住生活化的主题,促进语文教学意义的突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生活中的辩论主题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针对语文教学内容,许多文学作品都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让小学语文课堂有机会向着生活化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中组织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辩论活动,促进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 首先,需要小学语文教师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专业知识面的拓展以及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寻问小学生感受到的最大的风,通过语文学习感受世界的魅力,才能够真正了解学习内容中的情感,让小学生对其进行描述。因此,促进学生体验学习内容。作业形式的转变,也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化,学会生活化教学方法的正确利用手段。在这样的活动中。只有学校与教师都做好教学人员培训,也能够推动学生更深层次地去体验与学习怎样让小学语文课堂生活化 前言 教学活动的生活化。实现生活化的小学语文教学。 其次,能够让教学目标的实现更全面,才能让教学思想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对于同一个课文,促进学生接触到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生活内容,将课堂内容进行生活化改革,教师要利用生活化的内容去吸引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策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