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

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

发布时间:2020-11-25 14:27:40

1. 怎样渗透小学数学思想

“函数”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容也”,还解释为“匣、封套”。“函数”一词在我国最先出现在1859年,是由清代数学家李善兰创用的,并给出定义“凡此变数中函彼变数,则此为彼之函数”。在小学阶段没有出现“函数”这一概念,但在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中无不渗透着函数的思想,可以说,凡是有变化的地方就蕴藏着变化的规律,都蕴涵着函数思想。
函数的核心即是:把握并刻画变化中的不变,其中变化的是“过程”,不变的是“规律”,是相关联的量的“关系”。学生愿意去发现规律并能够将规律表现出来的意识与能力,就是函数思想在教学中的渗透。
在小学低年级,主要发现给定的事物(事物、图形、简单数列)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并以数学方式表示其情境,体验彼此相关的数量。描述事物的定性变化,如“我长高了”;或描述事物的定量变化“我在一年中长了4厘米”;或观察模式,并合理推测发展趋势,如找规律“1、1、2、1、1、2……”“◎□○◎□○……”。这样在早期数的学习阶段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探索模式是学生对函数关系的初步体验。
2001年出版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做为渗透函数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在第二学段的知识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感悟“规律”,并逐步学会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规律。在这次数学教学比武中,肖老师的《用字母表示数》中猜猜老师的年龄,设计很恰当。从直观入手:生10岁,师比生大19岁,那么师29岁;回忆过去,生上一年级时6岁,师多大;展望未来,生18岁考上大学时,师多大。然后用语言来描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通过几组数的计算和自由探索规律,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师生的年龄都在变,可师比生大19岁这个关系不会变。最后把语言描述的关系式即探索出来的规律抽象为代数式,即当生a岁时,师是a+19岁,如果师t岁时,生是t-19岁。这样,从直观(图形、表象)——语言——代数式,三者有机结合,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肖老在渗透函数思想时,很好地把握了两条基本原则:①创设“变化”的过程,才能感受到函数思想;②激发学生“探究”的本性,于“变”中把握“不变”,满足人的好奇本性。这样探求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使我们不仅能知道过去,还能预测未来,并掌握未来。
在小学阶段,除了用字母表示数,还有许多地方也蕴涵着丰富的函数思想,反映着有规律的事物,只是表达形式不一样:
1、数数,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的数……,“正”着数,“倒”着数。无论怎么数,都可以让学生体验、发现并描述出在数数过程中的“规律”。
2、计算中的规律:20以内加法表、九九乘法表中也蕴涵丰富的规律,同样,在“和不变”、“差不变”、“积不变”、“商不变”等条件下,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实际上,一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函数。
3、百数图中的规律:除了横、竖、斜的排列规律,还可以探究每一行中或每一列中相邻两个数的关系,甚至两行两列相邻4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可以先用语言表述,然尝试用字母表示。
4、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像一些基本几何图形都可以经过三角形变形而得到,并且面积也有密切的关系。
5、基本数量关系:周长、面、体积公式;总价、单价与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工作时间;路程、速度与时间及正比例、反比例等。
6、统计图:尤其是折线统计图,运行图本身就是函数的图像。
可以说函数无处不在,而小学阶段渗透函数思想,可以使学生了解一切事物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而且在变化过程中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从而需要了解事物的变化趋势及其运动的规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函数思想,也可以为学生后续学习中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与学习经验的准备。

2. 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

在《数学课程标准》我们发现这样一句话——“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实际上就是要求把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做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并在建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数学的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不但要重视其结果,更要关注学生自主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让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建立数学模型。
一、数学模型的概念
数学模型是对某种事物系统的特征或数量依存关系概括或近似表述的数学结构。数学中的各种概念、公式和理论都是由现实世界的原型抽象出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所有的数学知识都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模型。狭义地理解,数学模型指那些反映了特定问题或特定具体事物系统的数学关系结构,是相应系统中各变量及其相互关系的数学表达。数学建模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块学习领域,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的能力。这些内容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数学模型。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系统,算法系统,关系、定律、公理系统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可行性
数学模型不仅为数学表达和交流提供有效途径,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清晰地认识、理解数学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意识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在本质上就是在不断的抽象、概括、模式化的过程中发展和丰富起来的。数学学习只有深入到“模型”、“建模”的意义上,才是一种真正的数学学习。这种“深入”,就小学数学教学而言,更多地是指用数学建模的思想和精神来指导着数学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入和发展。”
三、小学生如何形成自己的数学建模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描述数学问题产生的背景。情景的创设要与社会生活实际、时代热点问题、自然、社会文化等与数学问题有关的各种因素相结合,让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可操作,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要求。这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学生的头脑中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也容易使学生用积累的经验来感受其中隐含的数学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将生活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感知数学模型的存在。
四、参与探究,主动建构数学模型
数学家华罗庚通过多年的学习、研究经历总结出:对书本中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设想一下人家是怎样想出来的,怎样一步一步提炼出来的。只有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数学的思想、方法才能沉积、凝聚,从而使知识具有更大的智慧价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主动、活泼的、生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学习过程、学习材料、学习发现主动归纳、提升,力求建构出人人都能理解的数学模型。
教师给学生提供多个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和圆锥空盒(其中圆柱和圆锥有等底等高关系的、有不等底不等高关系的,圆锥与其他形体没有等底或等高关系)、沙子等学具,学生分小组动手实验。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提供丰富的实验材料,学生需要从中挑选出解决问题必须的材料进行研究。学生的问题不是一步到位的,通过不断地猜测、验证、修订实验方案,再猜测、再验证这样的过程,逐步过渡到复杂的、更一般的情景,学生在主动探索尝试过程中,进行了再创造学习,以抽象概括方式自主总结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策略性知识,同时让学生经历猜测与验证、分析与归纳、抽象与概括的数学思维过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独立思考,有时小组合作学习,有时是独立探索和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在新知探索中充分体验了数学模型的形成过程。
五、解决问题,拓展应用数学模型
用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来解答生活实际中的问题,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实际应用带来的快乐。解决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布置数学题作业,如基本题、变式题、拓展题等;二是生活题作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通过应用真正让数学走入生活,让数学走近学生。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拓展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认知水平,又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发现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意识的形成,使学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认识新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自己的智力系统。
这一问题的设计既考虑与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相结合,又能引起学生的猜测、估计、操作、观察、思考等具体的学习活动,并能使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会搜集资料、分析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搜集大量的信息,并从信息中剔除无用信息,留下有用信息,构建起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易于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建模思想的形成与运用。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建模思想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是数学能力和其他各种能力协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不仅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非只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且可以使学生感觉到利用数学建模的思想结合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妙处,进而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通过建模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深化知识层次。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自主、合作、探索、创新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用数学的能力。

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果说数学起源于人类生存的需要,或者起源于人类理智探索真理的需要,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伴随着数学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数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是数学的精髓,也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更是体现数学本质的重要方面和评价数学教学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会有利于教师深刻地认识数学内容,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观念和数学意识,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关注数学思想方法,来交流自己一些不成熟、不全面的认识和看法。
1.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数学而言,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因此,象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方法的思考过程、问题的发现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等等,都蕴含着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对于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困难之源是:一项工作、一个发现、一个规律、……很少以创始人当初所用的形式出现,它们已经被浓缩了,隐去了曲折、复杂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整理加工的严密、抽象、精炼的结论,而导致其诞生的那些思想方法却往往隐为内在形式,成为数学结构系统的具有潜在价值的“内河流”。我们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揭开数学这种严谨、抽象的面纱,将发现过程中的活生生的教学“反朴归真”地交给学生,让学生亲自参与“知识再发现”的过程,经历探索过程的磨砺,汲取更多的思维营养。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先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在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计算时的方法,再把圆转化成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我们从方法人手,将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途径进行转化,归纳成已解决或易解决的问题,最终使原问题得到解决。这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渗透了化归、极限的数学思想,为后继学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解题思路的探索中,恰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亲自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方法,其实,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中,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是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之一,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是对数学思想方法亲身体验和获得的过程,也是通过运用对其加深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例如,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初读题目,有些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用容易探究的小数量代替《孙子算经》原题中的大数量让学生探究整理,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函数的思想方法;用算术法解决问题,渗透了假设的思想方法;用方程法解决问题,渗透了代数的思想方法;在梳理方法时,利用课件出示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算法等,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这样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知识教学紧密地结合,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灵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解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不仅通过解题掌握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而且由于数学解题重在解题的整个过程,所以还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教师应对学生的解题活动加以指导,不能为了解题而解题,而忽视对思维过程的展示,要在解题过程中揭示后续解题活动中解决类似问题的通用思想方法。因此,加强数学应用意识,鼓励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建立数学模型,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法,使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渗透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镇的中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镇,而货车离乙镇还有30千米。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求甲、乙两镇相距多少千米?分析:由题意知,客车3小时行完全程一半,货车3小时行完全程的一半少30千米。如设甲乙两镇相距z千米,依据“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可得方程:多数学生都选用了这种方法。教学时不能停留在此,继续引导学生变换一种方式思考:将已知条件“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3/4”改变一种叙述方式“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3:4”,因行车时间相同,所以货车与客车所行路程比是3:4,即货车行3份,客车行了4份,货车比客车少行1份少行30千米,因此易知客车行了4份行了120千米,货车行了90千米,甲乙两镇相距240千米。这样,通过转化,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应用题也可采用整数解法,即可采用比例应用题的方法进行解答,从而巩固与提高学生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转化的方法能变繁为简、化难为易,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克服思维的呆板性。实际上,在数学解题中经常用到的还有诸如数形结合、化归、符号化等思想方法,恰当运用这些思想方法不仅能提高解题效率,还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与创造精神。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知识的呈现过程中,让学生感知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思路的探索中,让学生感受数学思想方法,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这不仅会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还会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4.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所采用的方法。它是数学概念的建立、数学规律的归纳、数学知识的掌握和数学问题解决的基础。在人的数学研究中,最有用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中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对应思想方法、符号化思想方法、化归思想方法等。下面我就如何向学生渗透这些数学思想方法分别举例说明。
1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对象,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互相促进。所谓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是通过具体事实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方法。数形的结合是双向的,一方面,抽象的数学概念、复杂的数量关系,借助图形使之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另一方面,复杂的形体可以用简单的数量关系表示。用图解法分析问题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我从二年级开始就教学生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例如《现代小学数学》第三册的例题:“南庄小学秋季种树53棵,比春季多种8棵。春季种树多少棵?”先让学生找到关健句,弄清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画出线段图:

这样做学生比较容易找到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版式,同时有克服见“多”就“加”,见“少”就“减”的思维定势。
2对应的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上集合元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为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发挥教材优势,结合教学内容逐步渗透“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例如《现代小学数学》第一册的“多和少”,课本先出示散乱排列的等量的茶杯和茶杯盖图,接着重新排列整理,使每一个茶杯盖与每一个茶杯对应,直观看到“茶杯与茶杯盖相比,一个对一个,一个也不多,一个也不少”,我们就说茶杯与茶杯盖同样多。使学生初步接触一一对应的思想,初步感知两个集合的各元素之间能一一对应,它们的数量就是“同样多”。
3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符号加逻辑。而符号化思想是数学信息的载体,能大大简化运算或推理过程,加快思维的速度,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把实际问题用数学符号来表达,还要充分把握每个数学符号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实际意义。例如《现代小学数学》中关于“1”的认识,先让学生从1架飞机、1棵树、1个女孩等具体事物中,概括出数字符号“1”,从具体的量到抽象的数。然后再从抽象的数学符号“1”到具体量,让学生列举表示“1”的具体事物,1把椅、1顶帽子、1件衣服………。
又如,教学“小于和大于”一课,从左右相等的积木的左端拿一个积森到右端。

这时右边的积木块数增多,“=”右边开口张大;左边积木数减少,“=”左边的开口缩小,边说边用左手的食指、中指摆成一个小于号,使学生认识小于号。再用同样的方法认识“大于号”。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掌握表示大小关第的符号,从中渗透符号化数学思想方法。
4“化归”的数学思想方法。
化归思想能增长学生智慧与创造能力,是数学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思想方法。即先挖掘内在联系,把问题A转化为熟悉的问题B,再通过问题的解决方法去获得问题A的解。这样做能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曲为直,可以促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
例如第四册《思维训练》例1,计算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
本题直接求解较难。我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将奁、右各种球一一对应进行比较:
得出:左右两图的足球、羽毛球的个数相等,乒乓球个数不等,右图的乒乓球个数比左图的多2个,引起右边重了6克,从而把问题化归为“两个乒乓球重6克,一个乒乓球重多少克?”这样一个非常简单的算术问题,学生很容易就解决了。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注意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就会使学生对新知识不但能快速学会,而且能加深理解、应用,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试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

教师为让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好,就要在教学活动开设期间给学生融合各种方法,并使用这些方法将数学知识分化为不同的思想和类型,然后将每种类型的主要解题方法融入教学进程中,这样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也能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有更好的帮助。故此,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渗透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的时候,先要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其能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做到与时俱进。另外,教师为让学生能对知识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要适度地借助分类知识解决实际中的诸多问题,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思想。这些思想的应用一方面能让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可以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在师生共同努力中开启小学教学新篇章。
一、数学思想的概述
数学思想是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提出的。该思想的应用,要在长期发展中不断地成熟。但我国对数学思想的研究还有很多不透彻的地方,故此还有很多地方概述不够明确,但我国在发展中能较好地对数学思想进行分类。其实可以将其分成两类: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数学思想主要是从数学本质入手开展的认知活动,先要对已知的数学内容进行重新认识,并提出新的看法和观点。即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解决数学中的问题,巩固各项复习环节就要学会从思想上对数学进行认识,并能认识其思想的本质内容。相比较而言,数学的方法更趋向实践性,教师在数学思想支配下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活动,借助于实践发现了解到数学活动开展期间出现的问题,数学方法包含的内容主要有形式、手段和途径。
二、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
(一)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分类思想主要是将所有的问题进行细致的分类,零碎的个体划归到一个整体内,并结合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最终让整体划分为部分。分析不同的部分,实现对整体内容的解决。分类思想在数学教学中意义非凡,也是在小学数学中使用较多的思想,应用分类思想能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分类应用。
复杂思想分类对方法有着积极影响,面对复杂的数学分类,就要在同一对象属性的前提下开展不同属性的内容展示。这样能让学生对概念和法则有着清晰的认识,以提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如,教学活动期间,学生学习有关三角形的内容,可以直接将三角形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这便于学生对三类三角形本质内容的了解,也能清晰地了解到三角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分类思想的开设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是标准的同一性原则,每次进行分类所有的标准要统一,不能在一次分类中提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标准,同一个标准可以被看成是同一因素,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因素构成,譬如自然数中找到既能是奇数也能是偶数的数,因而此分类标准就含有两个分类因素。第二是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分类完成以后各个部分之间不能出现重复,也不能出现遗漏,这样才能在同一标准下,各个部分之间相互排斥但是却不相交。比如,学习四边形分类的时候,四边形能被分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任意四边形,然后可以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分类分解为一般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二)从数学设计角度考虑深入挖掘数学思想
教师在教学活动开设之时,先要做好有关教学设计的工作。教师在教学设计开设之初,需要将数学思想挖掘看成是思想方法的主要出发点,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并将其中的方法提炼出来,然后结合这些方法开展实际的数学工作。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先要给学生讲解《植树问题》,应结合教材讲述内容,使用不同的数学思想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掌握案例,并深入探究教材中“两端都种”“一端种”“两端都不种”。深入地探究这三类案例,并能在探究中了解到相关知识要点,这样就能在今后的解题中联想案例,从而能解决问题。
(三)知识形成过程中感悟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思想的方法和知识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两者很难独立存在。在此状况下,教师就要在教学知识形成期间通过方法渗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数学知识。如,教师让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字,然后使用视频的方式进行播放,或者是使用动画的方式让学生对10以内的数字有形象的认知,并使用归纳这一方法将相关数字内容归纳在一起。基于此,学生不仅能对10以内的数字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也能对归纳的思想方法有更加深刻的认知。
(四)反思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给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以后,就要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教师为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反思意识,就要在整个反思期间,通过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使学生能对数学的学习过程有深刻的认知。
(五)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研究中主要是对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了解,空间形式可以被看成是“形”,数量关系可以被看成是“数”。数与形多表示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两者之间有着相互间的联系,但是彼此之间也能进行转换。使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就要在抽象和具体之间进行优势性的互补,要求突出它们之间的图形关系,进而直观地表达对应的数量关系,做到以形助教,让问题能更好地解决。另外,图形的性质或者特点可以转换为代数的问题,借助于数助形,获得问题。
数学是重要的学习科目,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在教学活动期间为能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就要在教学中采用各类措施渗透思想方法,让数学教学获得好的效果,学生也能由此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6.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更是数学学习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的方法。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继续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因此,为了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重视显性的数学知识教学,还必须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不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的地向学生传授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理解,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了很多的数学思想方法,如符号化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统计思想、划归思想等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单单是学习知识和反复操练,还有一直贯穿始终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说数学教学中知识和技能是一条明显,那么蕴含在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是一条暗线。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要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提高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让学生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有效渗透的特点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并对数学知识的进一步概括和提炼,因此它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它需要学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实践中通过反复体验去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特点一般具有:
1.化隐性为显性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隐于知识中,往往只是模糊的表现,在教学中即使直接向学生指出“XX思想”、“XX方法”,也未必能收到好的效果。
如,分数加减法(极限思想)
题1:计算下面各题,并找出得数的规律
题2:应用上面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算式的得数
分析:题目中隐藏着极限的思想,如果继续写下去得数会越来越接近“1”。然而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所以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极限思想,即使教师向学生指出,他们也不一定就会明白。数学思想方法往往较深的隐藏与知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的应有意识地将这些处于隐性的思想方法显性化,让学生更加清晰的感受到。
2.活动性
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也应是动态的,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沟通教材与学生的认识,让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动态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得以更好的呈现。
(1)操作活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指尖上。”因为通过动手操作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可以结合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通过适度的操作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如,《圆的面积》教学时,引导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16、32……等份,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拼成一个我们认识的图形。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性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把圆平均分成的分数越多,所拼出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极限思想。
(2)观察活动
感知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的开端,是人们思维活动的窗户,是对一个刺激做出理解并确定意义的过程。小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这个阶段中观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可以让学生更好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如,仍以《圆的面积》教学为例,在学生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8、16、32……等份以后,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时,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让学生思考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我们已学过的哪个图形越来越接近,再观察这个拼成的图形和原来的圆有什么关系,然后逐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得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加强语言交流活动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它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发展”。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小、经验少,他们的语言区域较为狭窄,数学语言就更是缺乏了,而且每个学生的观察角度也可能不同、思考的结果也有不同。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多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说,操作与说,听与说相结合,通过这样的教学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渗透策略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由于数学思想方法是一种隐性的本质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前必须要深入的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想方法。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还要做到在平时教学中处处留心,这样会发现很多蕴含在教学内容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2、有目的、有意识地渗透有关数学思想方法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时,首先我们必须要明确教材中所有的数学思想方法,其次是要对某些重要的思想方法进行分解、细化、让其更具层次性,更加明朗化。这样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考虑如何介绍、渗透、突出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学生应该是了解、理解、掌握、还是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
3、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的学习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反复渗透
首先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再者和表层知识相比数学思想方法的抽象概括性更强,因此学生这个认识的过程具有反复性特点。这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急功近利,而应遵循反复性原则,一步一步、长期不懈的反复渗透。
如,一年级时就渗透了符号化思想,让学生学会了用原点表示事物的数量,用“()”表示未知数,画“○”的方法进行统计等等,经过如此的反复渗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更促使学生把数学知识有机联系起来。
(2)循序渐进
数学思想方法学习如同数学学习过程一样,是一个认知过程,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领会到形成,从巩固到应用发展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师引导――逐步渗透――适时总结,等待顿悟”这一方法,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表及里、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结合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知识,有意识的反复渗数学思想方法,螺旋式地再现数学思想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一年级学习“10以内加减法”的时候就会遇到这一思想方法,而到了三年级学习“和倍应用题”时则以线段图的方式出现数形结合,以便学生可以更快、更好的理解题意和解决问题,等到了高年级的时候再求图形的面积、体积以及解答复杂的数学问题时,就会经常的用到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教学中只有经过循序渐进的渗透才能更加让数学思想方法清晰化,这对学生日后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三、结束语
如果把数学知识比喻成金子,那么数学思想方法就是“点金术”。数学知识可以记忆一时,而数学思想方法则会永远发挥作用,让我们终身受益,而这才是数学力量的真正所在。因此,我们要从小学起就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为学生的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7.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

一、“符号思想”的渗透。
“符号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数学作为一种学科语言,是描述世界的工具,而符号能使数学研究对象更加具体、形象,能够简明地表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与规律。符号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数学的进展情况,同时它具有培养人们高度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如:小学数学书中的“简易方程”这一部分内容向学生提出用字母表示数,它的实质是一种抽象化。其目的是为了更深刻地探索、揭示数学规律,达到更准确、更简洁地表达数学规律,在较大范围内肯定数学规律的正确性。加法的交换律用a+b=b+a,圆面积用S=πr2表示等等。此外,用方程解法来解答应用题,解法的本身也蕴含着符号思想,它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代数假设,用字母代替未知数,与已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2)代数翻译,把题中自然语言表述的已知条件,译成用符号化语言表述的方程。(3)解代数方程。把字母看成已知数,并进行四则运算,进而达到求解的目的。
可见,数学符号是贯穿于数学全部的支柱,数学符号凝结了特有的简洁性、抽象性和概括性,所以相对来说难以掌握和使用。作为数学教师,深入了解数学符号的思想,研究数学符号的教学,对促进数学教学、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化归思想”的渗透。
“化归思想”,也称“转化思想”,它是小学数学中最关键的数学思想之一,它往往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推想、类比等手段,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直至转化为已经解决或容易解决的问题。其基本形式有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化未知为已知、化一般为特殊、化抽象为具体等。给学生渗透这种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中,就以化归思想、转化思想等为理论依据,实现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间的同化和顺应,从而构建和完善了学生对面积计算的认知结构。小数除法通过“商不变性质”化归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化归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通过“通分”化归为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都渗透着化归思想。
三、“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在小学教学中,它主要表现在把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适当的几何图形,从直观图形的特征到发现数量之间存在的联系,以达到化抽象为具体、化隐为显的目的,使问题简单、快捷地得以解决。
它可以借助简单的图形、符号和文字所作的示意图,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沟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从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凸显最本质的特征。例如,我们常用画线段图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这是用图形来代替数量关系的一种方法。我们又可以通过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等,这些都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极限思想”的渗透
“极限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灵活的借助极限思想,可以使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究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在进行“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均采用“化圆为方”、“变曲为直”极限分割思路。在“观察有限分割”的基础上,“想象无限细分”,根据图形分割拼合的变化趋势,想象它们的终极状态。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圆的面积和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非常自然地在“曲”与“直”的矛盾转化中萌发了无限逼近的“极限思想”。
此外,现行小学教材中有许多处注意了极限思想的渗透。 在“自然数”、“奇数”、“偶数”这些概念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体会自然数是数不完的,奇数、偶数的个数有无限多个,让学生初步体会“无限”思想;在循环小数这一部分内容中,1 ÷ 3 = 0.33…是一循环小数,它的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是写不完的,是无限的,而0.99……的极限就等于1;在直线、射线、平行线的教学时,可让学生体会线的两端是可以无限延长的。
五、“集合思想”的渗透。
四边形
“集合思想” 是人类早期就有的思想方法,它将一组相关联的对象放在一起,作为讨论的范围,继而把一定程度上抽象的思维对象,有条理的列举出来,让人一目了然。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后,使学生明确长方形是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用右图来表示更形象。为加深学生对这集合图的理解,再举例说明:我们全校同学好比这个最大的圈,我们年级同学是全校的一部分,我们班的同学又是全年级的一部分,第一小组的同学是全班的一小部分,也就是里面的最小一个小圈。要让学生真正理解集合图的含义,并学会应用。集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1~6年级各阶段都有渗透。如数的整除中就渗透了子集和交集等数学思想。集合思想可使数学与逻辑更趋于统一,从而有利于数学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利用集合思想解决问题,可以防止在分类过程中出现重复和遗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

8. 小学数学那些知识点渗透了函数思想渗透了什么函数思想

其实小学数学四大思想都有,,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分类讨论、数形结合

9.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以下几种数学思想方法学生不但容易接受,而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1.化归思想
化归思想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某种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把一个较复杂的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较简单的问题。应当指出,这种化归思想不同于一般所讲的“转化”、“转换”。它具有不可逆转的单向性。例1 狐狸和黄鼠狼进行跳跃比赛,狐狸每次可向前跳20米,黄鼠狼每次可向前跳6米。它们每秒种都只跳一次。比赛途中,从起点开始,每隔15米设有一个陷阱,当它们之中有一个掉进陷阱时,另一个跳了多少米?这是一个实际问题,但通过分析知道,当狐狸(或黄鼠狼)第一次掉进陷阱时,它所跳过的距离即是它每次所跳距离20(或6)米的整倍数,又是陷阱间隔15米的整倍数,也就是20和15“ 最小公倍数”。针对两种情况,再分别算出各跳了几次,确定谁先掉入陷阱,问题就基本解决了。上面的思考过程,实质上是把一个实际问题通过分析转化、归结为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即把一个实际问题转化、归结为一个数学问题,这种化归思想正是数学能力的表现之一。
2.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是充分利用“形”把一定的数量关系形象地表示出来。即通过作一些如线段图、树形图、长方形面积图或集合图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数量关系使问题简明直观。例2 一杯牛奶,甲第一次喝了半杯,第二次又喝了剩下的一半,就这样每次都喝了上一次剩下的一半。甲五次一共喝了多少牛奶?此题若把五次所喝的牛奶加起来,即1/2+1/4+1/8+1/16+1/32就为所求,但这不是最好的解题策略。我们先画一个正方形,并假设它的面积为单位“1”,由图可知,1-1/32就为所求,这里不但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还向学生渗透了类比的思想。
3.组合思想
组合思想是把所研究的对象进行合理的分组,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一一求解。
4.“函数”思想
函数是近代数学的重要概念之一,在现代科学技术中广泛应用,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函数思想的渗透非常广泛。在第一学段,通过填图等形式,将函数思想渗透其中;在第二学段,学生掌握了许多计算公式,如s=vt等,这些计算公式实际上就是一些简单的函数关系式;到了六年级,正、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因为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量反映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依存关系。
此外,还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极限思想、集合思想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应注意有目的、有选择、适时地进行渗透。
此外还有集合思想、符号化思想、对应思想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10.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思想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的第一条就明确提出:“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也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更利于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在人的一生中,最有用的不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数学的意识,因此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髓。掌握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乃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能力,提高数学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在课程数学改革中有举足轻重的位置。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究竟应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呢?
一、转变观念,重视挖掘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概念、法则、公式、性质等知识都明显地写在教材中,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并且不成体系地散见于教材各章节中。教师讲不讲,讲多讲少,随意性较大,常常因教学时间紧而将它作为一个“软任务”挤掉。对于学生的要求是能领会多少算多少。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思想上不断提高对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重要性的认识,把掌握数学知识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同时纳入教学目的,把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要求融入备课环节。其次要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因素,对于每一章每一节,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么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应有一个总体设计,提出不同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获得正确知识的结论,而应该着力于引导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逐步领会蕴涵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就是说,对于数学教学重视过程与重视结果同样重要。教师要站在数学思想方面的高度,对其教学内容,用恰当的语言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把隐蔽在知识内容背后的思想方法提示出来。例如,圆的认识概念教学,可以按下列程序进行:(1)由实物抽象为几何图形,建立圆的表象;(2)在表象的基础上,指出圆的半径、直径及其特点,使学生对圆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3)利用圆的各种表象,分析其本质特征,抽象概括为用文字语言表达的圆的概念;(4)使圆的有关概念符号化。显然,这一数学过程,既符合学生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的认知规律,又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教师是如何应用数学思想法,对有联系的材料进行对比的,对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对教学概念进行形式化的。
二、 相机而动,及时引入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更好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研究,潜心挖掘,而且还要讲究思想渗透的手段和方法。小学阶段,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一般常用直观法、问题法、反复法和剖析法。所谓直观法就是以图表形式将数学思想方法直观化、形象化。直观法的观点是能将高度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成学生容易感知具体材料,特别是生动有趣的图画给学生留下鲜明的印象。问题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在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通过回顾、思考、总结,逐步领会数学问题的规律性,进而加深对解题方法、技巧的认识。反复法是指通过同一类情景的多次出现,让学生持续接受某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剖析法是解剖典型的范例,从方法论的角度用儿童能理解的数学语言去描述数学现象,解释数学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掌握方法,不失时机的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渗透:(1)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如概念的形成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极好机会。(2)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渗透。如:教学“倒过来推想” 这一课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用图表、摘录条件等方法让学生逐步领会“倒过来推想”这种策略的奥妙所在。(3)在复习小结中渗透。在章节小结、复习的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纵横两个方面,总结复习数学思想与方法,使师生都能体验到领悟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方法,提高训练效果,减轻师生负担,走出题海误区的轻松愉悦之感。如教学完“圆的认识”这一单元之后,可及时帮助学生依靠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回忆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使学生能清楚地意识到:“转化”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4)在数学讲座等教学活动中渗透。数学讲座是一种课外教学活动形式,它不仅为广大学生所喜爱,而且是数学教师普遍选用的数学活动方式。特别是在数学讲座等活动中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给数学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过去那死水般的应试题海教学一改容颜,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
三、千锤百炼——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不仅是为了指导学生有效地运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