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
第一点:学校的重视,是体育工作有效开展的关键因素。
在学校工作繁多的情况下,我校的领导总是在繁忙的校务中抽时间列席我校体育训练队的组建工作,并向全体队员做宣传、发动工作,使队员们对参加学校田径训练队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在赛前,行政领导前往跟队员作赛前的动员、鼓励工作。在赛后,及时在校会上表彰、奖励参赛的运动队员,工作上做到环环相扣,有始有终。
在学校教育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学校从来都不惜资金为体育组购必备的体育器材,从而确保体育常规教学顺利进行和田径训练的正常运转。在开展体育工作方面,学校给体育教师有自我发挥的空间,我校的马校长曾对我说:“你在体育工作中有什么好的建议和设想提出来,大胆地开展工作,学校行政坚决支持。”多年来,我校的行政领导能把体育工作摆在正确的位置,对体育工作取得成绩的方方面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年度考核、评优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学校领导开明、开放的工作作风也是我积极工作的原动力。
在动员学生参加田径训练工作方面,很多体育教师都是最麻烦的事,其阻力有来自家长和学生个人的人性懒惰等天生的“本性”。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最主要的还是教师自身的积极行为。我的做法是平时授课时除了严格按常规施教外,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向学生灌输为班集体、为学校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利用集队、,大力表彰参加各项体育竞赛的队员,工作做到细水长流。经常利用训练空隙时间,和学生家长交换意见,打通教师和家长沟通的渠道。学校的田径训练工作细微之处,处处做在前头。因而,多年来,从未出现有训练队员因个人怕苦怕累或因家长有意见退出训练的情况,工作上要化被动为主动,时刻体现教师的积极主导作为。
第三点:争取班、科任教师对田径训练工作的支持。
在一般班、科任教师的眼里,体育训练的队员贪玩、成绩低下或尖子生参加田径训练后学习成绩下降。班、科任教师不允许学生到田径训练队集训的情况在许多学校时有发生。其实,这些看法和做法,我认为是“误区”。从学生完成动作瞬间的协调性来看体育训练队员才是“小精灵”,才是一个更可塑造的对象。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工作方法是在严抓田径训练的同时,主动积极配合语、数、英等任课教师督促队员们认真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科成绩较差的队员能做到经常提点、过问学习情况,使其在学科上不掉队,从而争取广大教师对田径训练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有必要时,还需借助学校行政力量,确保学生能依时集训。多年来,基本上没有出现班、科任教师在训练工作中拉后腿的现象。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善待体育训练队员。在多年的训练中,我能做到不斥责队员,不讲过头话,以鞭策、鼓励为主,让学生能在欢快的环境中刻苦训练,做到苦中有得、苦中有乐。适当的“放”是调节学生情绪的关键。一松一紧,一放一收,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就能有效地长时间地维持下去。
最后,就是选准突破口,契而不舍,有的放矢。
我校体育训练队的口是:“努力拼博,争取成绩”。在历年的比赛中,我校曾获取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五名一次,第六名两次,2012年乒乓球赛团体男子第一,女子第三,有力地证明了我校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② 怎样对小学生进行体育训练
体育训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故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是讲究艺术的,尤其是小学生。因为初中生或高中生,都能有一定的思想认识,进行体育训练都是有目的的——考学,所以,在训练上比较积极、认真,大都非常刻苦,而小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是凭借自己的喜好、兴趣,累了他们会够,严了他们会烦,所以,要想取得预想的训练效果,就需要看你的训练艺术了。经过对几批学生的训练,我有些感触: 一、严而不呆,乱而有序。 严明的纪律是成功训练的重要条件,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小学生而言,“严”要把握好一定的分寸,不能挫伤他们的训练积极性。如,在训练过程中,有学生说笑、对列不齐等现象,老师可根据情况,不用要求太严格,如果要求到位,让他们统一整齐,势必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兴趣),因为他们还小,自制能力尚差,所以,不一定要求太严厉,但一定把握好“度”,如在老师讲解、评价、指导时,学生要做到安静有序,认真接受。 二、贯穿新颖、趣味性的准备活动,避免单调、乏味。 在小学体育训练中,应采用新颖、趣味性的准备活动。小学训练成人化,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违反了教学规律和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训练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做好思想工作,培养坚强的品格。 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启发,让他们认识到素质训练的重要性。 1.加强思想教育,以鼓励为主。 训练中应掌握少儿的特点,以表扬鼓励为主,教师要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给予表扬。训练告诉我们,小学生喜欢“戴高帽子”,一经表扬,信心倍增,训练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如果看到他们完成得不好就训斥、批评,会使他们自信心下降,这样在训练中看似严肃,但少儿大脑皮层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训练效果并不好。 2、利用体育名将和英雄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吃苦耐劳、坚强不屈的意志,让他们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 3、利用体育训练的科学理论为学生解释疼痛等现象出现的原因。 训练过程中出现腿疼、脚疼等现象是正常的,因为训练必须要经过一个适应的过程。但这些正常的现象却是小学生难过一关,所以一定要用科学的运动生理原理,为学生解释疼痛等现象出现的原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四、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发展身体素质。 少儿时期肌肉含水分较多,蛋白质和无机物较多,富于弹性,肌肉主要呈纵向发展。伸展性好,活动范围大,韧带易于拉长。因此在儿童时期可多加强柔韧素质训练。着重踝、腕等小关节的练习,并在训练中加强与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使各关节既柔韧又牢固。 五、注意恢复,控制无形疲劳。 不懂得恢复,就不懂得训练。教练员在训练结束后采取适当恢复措施。放松活动对消除疲劳有相当作用,应引起教师的重视。另外,还要与家长取得联系,晚上按时睡觉,减少无形的疲劳。督促少儿不挑食,保证充分的营养补充,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下一次训练。
③ 如何开展小学体育课余训练
4.1构建和谐校园体育文化的举措。
4.1.1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很多学校现在面回临体育办答学难,难就难在资金缺乏,如何引进资金为学校的体育文化建设服务,这就需要学校开放“校园体育文化”的社会功能。
④ 怎样做好小学田径队训练
[摘要]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从七个方面总结了一些田径队训练方面的经验想与回各答位同行切磋。[关键词]小学 体育教师 田径队训练小学阶段是小学生生长发育的初期,这一时期恰恰是一些基础和身体素质训练的敏感期,这一时期,对小学生运动员进行科学的基础训练,对确定专项以及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剩余2427字)
⑤ 如何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之一。下面我就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如何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管理工作
一、学校课余训练的任务
学习和掌握某些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战术知识,加强身体训练,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培养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和顽强的意志品质,为从事专项运动训练奠定基础,为各级运动队伍、高等学校培养和输送后备力量。
二、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基本组织形式
目前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基本体现以下运动形式。一是学校运动队。这是目前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也是目前我国课余体育训练最富活力的训练组织之一。这类代表队主要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场地设备条件建立。受训的对象则是挑选在某运动项目有浓厚兴趣及有一定培养潜力的学生。二是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是指多年来该校在一或两个运动项目上已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相当的运动水平,长期以来形成传统的学校。由于这类学校受教育与有关部门的关心或就是它们创办的,它们可能是省级、市级或县级的学校。在这类学校中,相当多学校的训练是极有成效的。传统校通常具有较强的专项师资力量,拥有相应的场地设施条件,以及逐级训练的长期组织,是课余体育训练中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三是体育特长班。
体育特长班由教师在业余时间招收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课余体育训练。组织方式采用自愿、业余、有偿。这种组织形式体现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特点。
三、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与管理
1、组建运动队。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好坏取决于运动队的建设。选材是课余体育训练运动队组建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整个训练工作的第一步。因此,招生时尽可能选那些思想品德好、勤奋学习,而身体形态、机能、心理、素质等又符合某项运动选材标准的少年,经专项技术和运动素质测验合格后入队,入队前要征求家长和学校同意,再办理入队手续。具体步骤:
2、课余体育训练过程中实施管理的基本内容。一是要加强教学训练工作的计划性。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要尽可能参照国家体委及有关单位编写的教学训练大纲,制定多年、年度和阶段教学训练计划。经教研组讨论,学校领导批准后执行。计划要严格实施,定期检查、修订。教师要根据阶段计划认真制定课时计划。二是要注意基础训练。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应使少年儿童的意志品质、基本技术、身体素质和基本知识四项基本功能为将来攀登技术高峰打好基础,切忌拨苗助长和成人化训练。在掌握运动负荷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他们有一定的事业心和兴趣。三是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文化学习。文化课是学生学习的重点,也是搞好训练的需要。文化学习成绩不好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也会给训练带来困难或不好的影响,要执行全日制中、小学的教学计划,学生应参加当地教育部门规定的统一考试。四是加强生活管理。要保证课余体育训练工作顺利进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要解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如:饮水和洗澡等问题,同时还要做好医疗、卫生、服装、器材和场地使用的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保证教学训练的顺利进行。五是输送工作。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成效,不仅表现在运动成绩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对优秀运动队的人才输送方面,因此,对符合优秀运动队条件的运动员要积极输送,不断提高输送率。对输送率较高的单位和教师应给以奖励。
⑥ 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活动
小学阶段是快乐的,文化的学习相对初、高中来说是轻松的。这个阶段是长身体和“玩”的时候,他们对什么运动都感兴趣,但对什么运动的兴趣可能也不长久,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保证,认真落实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身习惯的好途径。在这个前提下探索小学阶段有效课外体育活动非常有意义。笔者以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程度,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重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以实验小学为例,文件规定,生均体育活动的面积≥8m2,但有很多城里的学校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出现场地受限、器材不足的矛盾,因此,科学的组织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在有限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下组织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分级管理的模式。
分管校长或者值班校长做好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立周、月汇报制度,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课外体育活动落实情况和提高质量的办法。教导处、年级组进行督导和检查;班主任组织、检查积极参与的学生人数、请假学生的具体情况;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能等问题;体育骨干带头运动,并带动同学一起参与运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有过程、有评价,对参加的情况进行公示,有表扬、有批评,形成良性机制。
二、建立一支有敬业精神、业务强的队伍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论怎么说,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组织管理是关键因素,对学生或者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指导更是体育教师的专长。所以,这就需要有一支有奉献精神的体育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的教研组以及有个人魅力的体育教师。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体育教师就是不断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去表现自己,在这其中感受快乐和满足。体育教师就是要做个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仅有很高的学历,像运动员一样的技能和水平,敬业程度是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无论你是教育家或者是一名普通体育教师,敬业是首要任务和根本,有了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差些也无妨,业务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弥补,可以进行业务培训和自学等不停地学习提高,相信敬业精神强的人,业务也不会太差。学生在这样一个团队的带领下,掌握2~3项适合自己运动的体育项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就有目标和兴趣进行练习了,取得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组织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实际的小型比赛
在课外活动中,以各式各样的小型比赛为主导,吸引学生来参与和观看,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小型比赛要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可以参加和感兴趣。以我们学校为例:冬季进行跳绳、拔河、踢毽子等比赛,参加人数多、简单,学生、班主任齐上阵,气氛活跃,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收到良好的效果。春秋季开展小篮球、乒乓球、小足球、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太极拳等比赛,有个人表演、有团队合作,这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是乐意并积极参与的,在比赛中提高的自己技术和技能水平,通过比赛,学生锻炼效果和运动技能就能充分体现和暴露,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学习的目的性就增强,提高就会明显。
四、与《国标》测试相结合,加强班级锻炼的实效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以班级为单位,便于管理和组织,班主任能知道本班学生的出勤率,对本班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有所了解;领导也便于督查,也起到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组织纪律得以加强,放任自流和形式主义可以杜绝。同时,此期间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期间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相互配合,有计划地安排《国标》项目的练习和测试,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的缺憾。
五、积极获得家长、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校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的时间有保证,休息日和寒暑假,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而主动、积极锻炼身体的不多,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能使他们在学校养成的锻炼习惯和成果在假期而中断或断送,家长每天要督促孩子在社区每天用30~60分钟进行体育锻炼,如果有时间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既锻炼了身体又进行交流,加深了与子女的关系,一举多得,使课外体育活动不因为假期而流产,锻炼的效果也很明显。
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非常重要,他们(她们)在运动中得到乐趣;在锻炼中放松紧张的大脑;在不断、反复的练习中提高了运动能力和水平;在运动中尝到成功和失败,丰富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愿课外体育活动伴随一生。
⑦ 浅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运动训练有效性
一、教学有效性的定义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学生通过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获得更大的进步、发展。它表现为: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掌握到掌握,从不熟练到熟练的变化和提高。
二、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一)教学目标设置不恰当
体育教学中,目标的设计可以很细,也可以很宽泛。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老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过高或过低,这些情况,都会直接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从而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实际情况
现在的体育课堂,很多教师将其作为一个“竞技的战场”,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少部分优秀学生参加各类体育竞赛,而忽略了大部分普通同学。还有一部分课堂,为了追求效果,大张旗鼓,设计很多花哨的内容,而将体育活动本身的内容掩盖了,使其变成了低效甚至无效的体育课堂。
三、聚焦活动设计,提升教学有效性
(一)细化教学目标
从总目标到学段目标再到课时目标,做到上一级目标制约下一级目标,下一级目标体现上一级目标。在体育课教学中,有些内容只要一般了解,有些知识需要理解并运用,着重学会某个技能,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
(二)巧设教学活动
1.以主要练习为重点。
在教学活动设计时,我们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则,按课内容的重要性进行主次分配,一堂课要有热身、调动激情部分,要有主要练习部分,更要有游戏放松阶段,并且根据课的设计,分为次、主、次主的分配,使课堂按某种顺序自然发展。如:在“侧向投掷垒球”这一课的教学中,在课的后半部分,可以设计一个“剪刀石头布”的放松游戏,要求学生必须从肩上出手,这样一来,学生既可以巩固垒球投掷中的“过肩”动作,又可以在游戏中放松身体,愉悦心情。
2.以学生特点为设计依据
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学生个体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同一年龄阶段的学生除了具有年龄共同特征之外,每个学生还都存在着与其他学生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主要包括学生的性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1)年龄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保持的时候在三十分钟左右。同时,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模仿能力较强,尤其在体育课教学中,正确的指导与示范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性别特点。
A、保护帮助是以同性组合为主。
从四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对性别有了认识,也产生了很强的好奇心,在一些近距离的交流与活动时,他们会觉得不好意思,觉得不方便。所以在设计时,我们要关注到学生的这一特点。如在教学肩肘倒立这动作时,我们需要两个同学一组进行“保护与帮助”,教师在活动设计时,尽量安排男生与男生同组,女生与女生同组,以排除学生间害羞与尴尬,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B、分小组竞赛时考虑性别均衡。
男生和女生由于生理特点的不同,在小学体育课学习中就已经显现。在做身体强度大的运动时,男生完成效果会优于女生,比如跑、投掷等,但是在完成柔韧性强的运动时,女生的完成效果一定要强于男生。所以在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们要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分组练习时做到男女生混合练习。如在接力跑的比赛中,可以按一半男生一半女生的比例分组,这样,就不会出现男生组一般都比女生组跑的快的不足。
(3)性格特点。
体育课堂中,学生的性格特点会直接影响到学习的效果。内向的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许多障碍与阻力。在活动设计时,激发他们学习的斗志,克服害羞的一面。如:在蹲踞式跳远练习时,这一部分学生会表现出害怕的行为,我们可以设置两个起跳点,一个近,一个远,让这部分学生先尝试在近的点起跳,并且缩短助跑距离,使他们树立信心,敢于跳跃。
(三)精炼教师语言
在动作讲解时,尽量选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突出重点,要善于梳理出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在体育课堂上,时常用到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在提问时,教师就要做到问之精巧,要有针对性,要恰到好处,点到为止。
(四)改变纠错方式
在体育教学中,老师用“善意的错误”,并通过互换角色,使学生在为老师指出错误并改正错误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真正发挥其学习的主体作用,体验到改错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如:在“行进间直线运球”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感受运球时球要在身体的侧前方的方法,教师在示范快速跑运球时,将球处于身体正前方,当达到一定速度时,教师的脚将球踢了出去。学生哈哈大笑,他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老师也会错”上,此时,教师请学生帮忙找出一个解决的办法。学生会提出很多方法,教师一一尝试,最后得出让球在身体侧前方的动作要领。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该技术要领印象极其深刻了,教学有有效性也在无形之中提升了。
(五)灵活评价机制
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1.从积极的角度评价错误
我们以可充分施展评价智慧,抓住时机,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在动作练习时出现的“错误”从积极的角度进行评价,使这种错误转化成学习的动力。
2.评价多元化。
体育课程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生长发育情况、体能测试、体能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评价还要结合学生学习态度和情意表现以及课后锻炼及发展的全部过程,既要看最后的结果,更要注重运动进步的幅度和学习态度。
体育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
⑧ 如何进行小学生的田径训练
首先应该拟定好小学生抄田径训练方计划,再谈训练方法的事情。小学生田径训练时间主要集中在每周一至周五。共分为4个阶段。
小学生田径训练第一阶段,也就是每周一。采用一般的训练强度,进行恢复体力的身体训练。
小学生田径训练第二阶段采用较高的训练强度加强技术训练和专项素质训练,有意识地把专向素质和技术结合起来,加大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注重技术,战术,作风与心理素质的培养。
小学生田径训练第三阶段:为期一周的时间,采用中等强度,调整运动量,降低练习次数,消除疲劳,积蓄并超量恢复,同时小学生田径训练方法还应该加强队员战术以及心理素质的训练,参加区运动会。
当然了,小学生田径训练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总结在小学生田径比赛的得失,及时查漏补缺,改进训练方法。
小学生田径训练方法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学生训练课的内容形式节奏应该形式多样,最好能结合各种练习手段与游戏活动,才能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爱好与兴趣,否则小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
⑨ 小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小学生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帮助小学生制订体育锻炼的计划:
家长和老师要与孩子商定一个详细的锻炼计划,明确锻炼的目标和内容,规定每天锻炼的次数和具体时间。
实现锻炼形式多样化,培养孩子的兴趣:
开展多种多样,丰富有趣的体育活动,如象征性的短跑,跳绳,踢毽子,拔河等。校外体育活动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等有重要的意义。
用耐心消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抵触: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习惯,首先必须消除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抵触情绪,而这种情绪的形成非“一日之寒”,因此家长的耐心必不可少。
要创造条件以保障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切习惯的形成都要有相应的条件为基础,社会、学校、家庭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支持小学生体育锻炼,尽量减少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在场地器材的保障上要给予大力支持,只有硬件达到了一定水平,才有可能让小学生有场地可动、有器材可用。学校也要有计划、有安排地培训家长,以便在节假或平时由家长监督,帮助学生参加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