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

发布时间:2021-01-31 08:34:43

⑴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

如何上数学课,对于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来说,都有自己的经验和办法。但是,如何上好每堂数学课,使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这就不仅需要我们备课精心设计,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要精益求精,下面我就小学数学备课和教学谈几点意见:(一) 备课一、准备阶段1、了解学生,分析学生。教师要分析学生的生活习惯,家庭自然状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性格、朋友关系和爱好,身体状况等,这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通过观察和了解,认真的加以分析、比较,归纳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行为习惯的特点。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出发点。2、发现问题,掌握问题。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掌握学生阶段性的和暂时性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从而能够把握学生某一阶段和某一时期、甚至某一时刻的兴奋中心和兴奋点。经常与学生交流,从学生中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勤学、勤问、勤走、勤看、勤想,这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合适的教育方法。这是创造适合学生最优发展教育的基础。二、备课阶段1、要备起点。所谓起点,就是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的生长点。起点要合适,采有利于促进知识迁移,学生才能学,才肯学。起点过低,学生没兴趣,不愿学;起点过高,学生又听不懂,不能学。2、要备重点。重点往往是新知识的起点和主体部分。备课时要突出重点。一节课内,首先要在时间上保证重点内容重点讲,要紧紧围绕重点,以它为中心,辅以知识讲练,引导启发学生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做到心中有重点,讲中出重点,才能使整个一堂课有个灵魂。3、要备难点。所谓难点,即数学中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难点和重点有时是一致的。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学生的基础来确定,一定要注重分析,认真研究,抓住关键,突破难点。4、要备交点。即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本身系统性很强,章节、例题、习题中都有密切的联系,要真正搞懂新旧知识的交点,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生才能举一反三,更有利于灵活地运用知识。5、要备疑点。即学生易混、易错的知识点。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基础及实际能力,找准疑点,充分准备。(二)教学1、教学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创设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淀,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2、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可引发思维的问题,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陶冶,个性得以张扬。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要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有较高水平,引起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会想,这些内容与前面学习的内容有何联系?这样能够促使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3、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在课堂上,生与生师与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积累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水平;②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④完善评价体系和实施评价。在这过程中,数学教育从“文本教学”回归到“人本教育”,老师不再是真理的化身、绝对的权威,而是学生的朋友和伙伴。老师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 “激励”、“发展”学生。老师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4、课堂上应多讨论、合作、交流讨论、合作是学生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有利于学生培养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 5、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但有些课表面上进行得很顺,有问有答、有说有笑,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节课也让人找不出多少毛病,但总让人觉得缺乏交流,缺乏实质性的碰撞,没有鲜活的生命感受。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教师不应唱独角戏,把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占去了,学生没有探索、独立思考及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因而提不出问题,更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

⑵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1、尽量把问题简单化,突出重点,不要让孩子觉得难,这很重要
2、及时鼓励,回给他们成就感,我认答为是教好小学数学非常非常重要的
3、有趣,越有趣越好
4、规范,我指对大多数一般智商的孩子,教给他们完整有效解题方法,不要完全听信素质教育开拓思维那一套,那是对聪明孩子提出的
5、如果非常聪明的孩子让他接触更多高难度,不要磨灭他的斗志

⑶ 怎么上好小学数学课

1.学会主动预习,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材料,养成主动预习版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权识的重要手段。...
2.及时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之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2...
3.拓宽解题思路,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善于质疑问难,学...

⑷ 怎么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⑸ 怎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1. 1.正确的教育理念
    上好一堂课.首先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作向导。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无论是对于科学工作者、技术人员,还是数学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数学的精神、思想和方法.而数学知识是第二位的。”这个看法是正确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体系的灵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数学教育中培养各种人才所需的共性的东西,既不是数学知识.也不是解题能力,而是数学观念——“数学地”思考、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不论一个人今后从事怎样的工作,哪怕他对现在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忘得一干二净,或者不再会解中学的数学习题,只要他形成了一定的数学观念他就会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或多或少地运用数学的思想和观点思考问题。数学观念永远支配着人的思维,发挥着无形的作用。
    因此,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象俄罗斯数学教育家A·斯托利亚尔所说的那样.把数学教学看作“数学活动的教学,即看作某种思维活动的教学”。这样我们才能教学生学会思考,我们的教育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 2

    2.完美的教学设计
    应该向优秀教师学习、与同事合作,同时也必须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精心预设。我的做法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很多内容学生在学习之前都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教师习惯于创设一个生活情境以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情境必须是“真情境”,尤其当生活数学与课本数学不统一时教师更不能回避.应从容面对、巧妙应对。如教学《角的概念的推广》,老师都只讲数学角,而学生的起点则是认识了大量的生活角。我曾做过一次跟踪调查,发现传统的教学是没有效果的,主要是因为教学没有链接生活,教师没有准确把握现实起点。我是先让学生明确生活角.再通过分类学习数学角的。再如教学《数列》,我们可以先举一个兔子繁衍的例子,然后再说明这就是斐波那契数列,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数列的意义。

  3. 3

    3.要尊重学生的需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不同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特征,同一班级的学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好的课程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应恰当处理学生学习活动中不同类型的反馈信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注意倾听各种学生的回答,即使知道学生可能回答不对,也应让学生表达出来自己的见解。相信学生的每一个回答都会对学生自己和别人带来一些启示,这些启示有的来自正面,有的可能来自反面。

  4. 4

    4.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
    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的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的一个指标是教师提问以后是否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至少有几秒钟的时间让学生想,而不是急于下结论,判定学生会还是不会。特别是那些需要较深入理解和需要一定的创造性才能解决的问题,更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5. 5

    5.以练习设计为艺术。促进数学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课堂练习不是对所学新知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成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兴趣的广阔天地。教师要用练习设计的艺术吸学生的心,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习了排列组合,我设计“小鸡吃米”的故事情节,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理解。学习了概率.我设计了在多项答案中选择正确答案的环节,培养了学生全面地看问题加强了思维深刻性和敏捷性训练。丰富多彩的练习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在“英雄用武”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毅力。
    目前阶段,课堂教学依旧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要十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强调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客观性,即,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及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具有初步的科学意识、科学态度。同时又强调课堂教学的人文性、社会性,发展学生的自信心、自制力,培养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着重学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心体验,注重知识、智能、情感和行为的整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⑹ 如何上好一堂小学数学课百度文库

怎么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我认为一节成功的数学公开课应该具备"新""趣""活""实""美"的特点,即: 新:理念新、思路新、手段新 趣:引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 活:教法灵活、教材用活、学生学活 实:内容充实、训练扎实、目标落实 美:语言美、教风美、板书美 一、新
新——就是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努力把课讲出新意来,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念新——即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育观念决定着教师的行为。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端正教育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围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新的质量观、教育观和学生观。教育观念的更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学生的观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指出: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具体来讲就是: (1)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 (2)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向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而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3)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教学需要按一定的进度完成,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按同样的速度完成所学的内容。可以允许一部分学生用较快的速度学习,也允许一些学生用较长一点的时间达到相应的要求。
(4)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适当的方法理解数学问题,同时,教师也应当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和解决问题。有的方法从成人的角度看是好的,而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感受。可以引导学生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比较,但不应把某一种方法强加给学生作为必须使用的方法。
二是关于教学的观念。
为了使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应当提倡以下一些关于教学的观念。
(l)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数学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一节好的数学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知有利于获得感性经验,从而实现其认识的内化,促成理解力和判断力的发展,学生正是通过摆弄学具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
(2)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互动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和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想要增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讨论和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是最恰当的选择。如果教师希望帮助学生形成更独立的更有责任心的学习方式,小组讨论的策略也是帮助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选择之一。在设计教学计划和组织课堂教学中,要经常给学生提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学习别人的方法和想法,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从而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数学;养成与别人合作与交流的习惯。教师要在交流和研讨中营造一种民主的氛围,使学生由被动地听讲变为主动参与,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让学生在不断"反思"中学习。由于数学对象的抽象性、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小学生不可能一次性地直接把握数学活动的本质,必须要经过多次的反复思考、深入研究和自我调整才可能洞察数学活动的本质特征。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而言,反思的内容主要有: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分析过程、运算过程、语言的表述进行反思,对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反思等。当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地反思探索过程;当数学活动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反思整个探索过程和所获得结论的合理性,以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是关于教师作用的观念
教师要用自己对课程与教学的专业理解。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成为课程与教学的决策者。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当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情境以刺激学生的动机,教师也可以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考。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成为"居高临下"的指导者,而应成为一个"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也不应成为正确与错误的"最高裁定者",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
2.思路新——即构思新颖,实用高效的教学思路
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同样的40分钟,同样的教师,由于教学设计思路不同,课堂教学效果却大不相同。
如,在首届全国小学数学大奖赛上,安徽的特级教师张建新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设计了非常新颖的导入环节。
上课后,教师播放录音,模拟电台播放商品信息。XX市经济广播电台,现在播送商品信息:熊猫M10型收录机,每台67元,防雨书包每个10元,2H铅笔每支0.12元,金星牌钢笔每支2.45元,北京牌墨水每瓶1.20元,三角牌电饭锅每个120元。 播发后问:刚才播放的是什么内容?(商品信息,就是商品的标价)
教师再将上述内容重播一遍,边播放边在磁性黑板上出示商品的标价牌,让学生仔细观察,左右两组标价牌中出现的数,主要不同点是什么?〔左边一组数中没有小圆点,右边一组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图略)
师:左边这一组数67、10、120是我们以前学过的,都是整数。谁还能举出其它整数的例子?你们知道整数有多少个?
师:右边这组标价牌中出现的0.12、2.45、1.20这三个数,刚才同学们说了,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将上述3个小数从标价牌中取出,放在磁性黑板上),像这样,数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圆点的数,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小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有关小数的知识。
这一环节,教师特意设计了"经济电台"播放"商品信息"这一新颖的教学环节。其中出现"经济""商品""信息"与目前的市场经济"挂钩"。另外,"商品信息"安排播放两遍。第一遍起着"引起兴趣,集中注意"的作用,第二遍采取"播放一种商品标价,出示相应标牌",起到调动学生视听感官,综合参与认识活动的作用。商品的标价牌中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这样,小数的出现就显得十分自然,使学生知道小数确实是日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整个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真可谓别具匠心。
又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什么?大部分学生猜测圆柱体的体积可能等于底面积X高。然后给每组同学提供不同的学习材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加以验证。有的组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的水倒入长方体的容器中,再分别测量出长方体容器中水的长、宽、高, 计算出了圆柱体玻璃容器中水的体积。有的组将圆柱体木块浸入长方体容器的水中,通过计算上升水的体积计算出了圆柱体木块的体积。然后让学生比较报告单上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确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最后让学生看书自学,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利用手中的学具自己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
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学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努力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把适合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讨研究问题的素材。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体验成功的愉悦,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到知识形成的全过程中来,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这样才能促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境界。
3.手段新——即重视现代化手段的运用
投影作为一种较为普及的电教手段,具有简单易行、生动形象、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可静可动、信息量大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这一手段,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都是很有好处的。
例如,直线和射线是小学数学中两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很难理解。过去只能靠语言的形象描述或借助生活中的现象作比喻式解说,学生总是想象不出直线和射线中"无限长"的含义。为此,教学时我设计了两组抽拉片,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教师慢慢抽拉,亮线越来越长。教师一边抽拉,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抽拉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就会出现"无限长"的图景。讲直线时,教师将双向抽拉片向两个方向抽拉,帮助学生想象向两个方向无限延长的情景。因为整个演示的过程学生看得清楚,所以教学效果很好。
又如,讲"角的度量"时,过去我用木制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如何画角,由于教具不透明,教师讲解既费时又费力。如果利用投影仪,把量角器和画在胶片上的角通过投影演示,投影仅的透明作用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了怎样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顶点重合,零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它的效果是使用木质量角器在黑板上演示无法比拟的。
近年来,多媒体计算机又进人课堂,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较好地处理大与小,远与近,动与静,快与慢,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鲜明的表象,启迪学生的思维,扩大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的推广使用为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例如,在全国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大奖赛上,江苏的一位老师在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时,就两次成功地运用多媒体计算机与助教学。
第一次:用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为直径,分别画出三个大小不同的圆。并把这三个圆同时滚动一周,得到三条线段的长分别就是三个圆的周长。观察:圆的直径越短,它的周长也就越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就越长。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系。
第二次:屏幕上出现大小不同的圆,各滚动一周,得到三个圆的周长,再用每个圆的直径分别去度量它的周长。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长度的3倍多一点。再让学生任选一圆,并在屏幕上加以验证。令听课的老师大饱眼福。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尽管电公教学法手段在传递信息方面的诸多便利,但也决不能排斥或代替其它的教学手段,黑板该用还是要用的,必要的板书还是要写的,电教手段只有用得巧、用到位;才能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趣
趣——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以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
1.导入新课时引发学习兴趣。
导人新课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学的导入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基础。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提出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
例如,在教"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应用题时,巧妙地设计一台复合幻灯片,映出5朵黄花和一行红花,红花和黄花同样多的部分先遮住,只露出比黄花多的3朵。然后在引导学生看图分析题意后;不急于讲解题方法,鼓励孩子们"猜一猜,红花有几朵?"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立即揭开问:"你们看,是这样的吗?"果真是8朵!孩子们的情绪更为高涨。就在此时此刻,老师话锋一转"红花8朵是怎样算出来的呢?"把学生学习的外在兴趣引人内在兴趣;由形象思维逐步转人抽象思维。

⑺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
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看了这个讨论话题,我想了很多,作为一个长期在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认为这个话题不太好回答,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下面我谈谈我在工作中的几点看法:
首先,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这就是说我们在上课时不打无准备之仗,一、要钻研教材,掌握本节课要讲的内容,理清本节课和前面我们学的课之间的联系;二、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面有多广,课前学生需要准备哪些学具,提前让学生准备好;三、要制定好本节课的教学的三维目标,重点和难点;四、要准备好这节课用的课件和需要用的教具。例如我在讲“圆的认识”这节课前,首先了解到这是一节新的内容的课,和前面的知识没有什么联系,我让学生每人准备几个圆片、圆规和三角尺让学生上课用。我自己也准备了一根细线拴好的粉笔头,还有一些多媒体课件、教师用的三角尺,供我上课使用。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在教学过程中优为重要。一节课好与不好,关键是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不是很高,学习兴趣是不是很浓,学生是不是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学习掌握知识的。如果一节课的情境创设得很好,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定会很高,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给学生创设好的教学情境。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时,首先我用细线拴着粉笔头的教具给学生做了一个动作,手捏着细线的一端让粉笔头转起来,我趁机问学生你们看清粉笔头走过的路程是个什么样的图形,学生很快说出是个圆,我接着又说你们认识圆吗?学生有的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那么究竟你们对圆知道多少谁来说一说?想不想知道得更多?这样学生对圆很好奇,很想对圆有个了解,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第三,课堂教学过程更为重要。新课程要求我们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看成是真正学习的主人,教师只起一个引导带路作用。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我把课堂充分给了学生,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去探索圆的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什么确定圆的位置?什么确定圆的大小?怎样在一张圆纸片上找直径、找圆心?在同一个圆内有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怎样划圆?对于圆的半径和直径学生一开始不明白这两个词,教师可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是半径、直径、圆心。
第四,课堂巩固练习也很重要,学生在探索出新知识的时候掌握得并不牢固,因此课堂巩固练习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比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这节课后,出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练习有关圆的一些知识。
第五,课后教学反思同样重要,一节课无论是好还是不好,都得有个教学反思,因为每节课都有它的成功之处,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把每节课都进行反思,吸取每节课的精华,发现每节课的不足,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以上只是我对怎样上好一节小学数学课的一点看法,如有不孚,请老师们提出来,我需心接受。

⑻ 怎么样上好小学数学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躁。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⑼ 怎样才能上好小学数学课

要钻研教材,认真学懂课本内容。

阅读全文

与如何上好小学的数学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