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发布时间:2021-01-28 13:59:27

㈠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数学标准》中把“解决问题”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四大课程目标之一,并提出应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即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学的价值。“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是培养小学生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
然而,作为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做计算题或者分析例题时,掌握的效果较好,可是一旦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各种类型的错误接踵而来,学生的错误率居高不下……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缺失一直是数学教学的“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切实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我设计了一份四年级第一学期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测试题,并对本校四年级2班的33个学生进行了测试。在对题目进行选取、测试和分析的过程中,我对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总结:
一、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现状分析
(1)个别学生存在审题不认真的现象;
(2)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目中隐含的数量关系;
(3)部分学生不会检查,做完的题目只是单纯的用眼睛看,而没有掌握检查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二、期望学生能够提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测试,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步骤,掌握“找规律”、“列表”、“画简图”等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方法,学会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找出题目中隐含的条件,掌握检查的一般方法步骤。
三、学生测试结果分析
本次测试共有四年级2班33名学生参加,从答题的情况来看,学生的发展情况不均衡。全对的学生有6人,占18、2% ;达标(60分以上)的学生有 24人,占参加考试学生的72、7% ;另外有9名学生出现不达标的现象,总体情况不尽理想。
四、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测试的结果不尽人意,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题量少,分值大,可能是造成学生失分过多的原因之一,但就题目本身来讲,学生自身的解题能力和数学素养仍然是影响学生测试成绩的最主要因素。
针对学生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本次测试的题目,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
(一)引导学生仔细审题,真正弄懂题意
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题意,是学生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较为普遍的情况有以下两种:一是小学生由于缺少社会生活经验,认知水平较低,对易混淆的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造成对题意的错误判读,从而影响解题的正确率。如测试题中第1个题目:“如果每筐黄瓜的价钱降低到10元,用这些钱可以买到多少筐这样的黄瓜?”部分学生对“降低”与“降低到”两个词语不能够准确区分,从而出现有的学生将黄瓜降价后的价钱错误理解为“30-10=20(元)”。二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有意注意能力相对较弱,耐心不足,部分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存在求速心理,审题时走马观花,粗心大意,这也是影响解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测试题中的第2个题目,问题是“圆圆家去年平均每月用水多少立方米?”有的学生受题目中的表格“4个季度”这个条件的影响,审题不仔细,误将结果写成“123+178+196+163=660(立方米);660÷4=165(立方米)”,错将题目算成了“平均每个季度的用水量”。在这两个题目上,学生由于审题失误而出现丢分现象的学生的占到了参加测试人数的三分之一。
由此可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对于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素质与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解题方法的训练。
(二) 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隐含条件
“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把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看作重中之重,利用主题图的直观,注重学生对问题的完整表述,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的习惯也有重要意义。如测试题中的第3题,利用主题图,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受题目中所描述的数学现象和问题,这样可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要求。然而部分学生在解决类似问题时仍然出现了困难,那是因为学生在理解题意的过程中忽视了对题目中隐含条件的挖掘。 第3题中“小红从家到少年宫用了8分钟”。从这个条件中需要学生和问题中的“同一速度”对应起来,先利用已知的条件求出“小红的速度”,从而运用这“同一速度”作为“桥梁”来解答题目中的两个问题。整个题目围绕着“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变量关系展开,学生正是因为没有抓住题目中隐含的“同一速度”这一条件,所以才会在解题中出现困难。
(三)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解题中探索方法的多样化
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同一个题目,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经验等条件的不同,可能会出现多样的解法。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多样化算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测试题目中第4题,要求“学校一年的节水量”,有的学生是先根据“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吨”这一条件,求出“每月的节水量”,然后再根据一年有12个月这一知识,求出一年的节水量,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做法。然而在讲解的过程中,我意外的发现了学生中的另一种做法,有的学生灵活的运用了在“年 月 日”中学到的关于季度的知识,根据一年有四个季度,一个季度有三个月,将题目中的“前3个月共节约用水435吨”看成是一个季度的节水量,所以用“435×4”一步计算即可解决这个问题。虽然,班里只有几个学生想到了,但这已经让我很意外了,这说明学生确实已经能够灵活运用“年月日”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了。讲解之前,先让学生进行相互之间的方法交流,在介绍自己的解题思路的同时不忘倾听别人的做法,让学生感受到交换思想所带来的收获。
(四)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策略,培养数学问题解决的有效策略
在测试的题目中,我发现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解决数学问题是由于不能够掌握和运用合适的解题策略引起的。数学教学不可能把各式各样的数学问题一一讲全,把解答的方法都教给学生。数学教学的功能是帮助学生习得数学问题解决的一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应用这些方法,适应问题的千变万化,即“策略”。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意义也在于学生通过问题解决的数学活动体验方法、形成策略,而不是把目光仅仅定格在答案上。小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和认知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所采用的策略也不尽相同。四年级的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较多的是采用动手做、寻找规律、画图、尝试、列表等策略,因此在这次测试中针对学生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我设计了以下题目以对学生的解题策略加以引导:
(1)找规律
找规律是解决数学问题最常用并且有效的方法。遇到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先退到简单特殊的问题,通过观察,找出一般规律,然后用得出的一般规律去指导问题的解决。测试题中的第6题就是运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发现楼层和爬楼梯的台阶数之间的规律,从而运用这个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可以先求出小英回家爬的楼层数:78÷13=6(层),然后根据发现的规律可知6+1=7(层),也就是小英家住在7楼上。同样可用类似的方法求出小红家住在几楼。
(2) 列表法
列表法是四年级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的第一种方法,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测试题中的第7题:“学校开展“快乐530”活动,学校田径队有4个小组,乒乓球队有5个小组,武术队有3个小组。田径队每组16人,乒乓球队每组12人,武术队每组24人。”当题目中出现较多的数学信息时,如能引导学生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那么将对学生理清题目信息和解决类似的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画图法
思考题是这样设计的:“一只蜗牛从5米深的井底向井口爬,它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那么要几天爬到井口呢?”大多数学生是这样想的:蜗牛白天向上爬3米,晚上滑下2米,就等于一天爬1米,井深5米,那不就是要5天了吗?通过引导学生在纸上画图,拓展了思路,帮助他们找到了问题解决的关键。第一天爬3米滑下2米等于只向上爬1米,第二天同样是这样共爬了2米,第三天再爬3米就直接到了井口不会再滑下去了,所以只需3天就可爬到井口了。用画图的方法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能帮助学生迅速地搜寻到问题解决的途径。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真正让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㈡ 怎样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中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始终贯穿于教学始终,我们必须把它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
数形结合思想是中学数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即“数”与“形”结合,相互渗透,把代数式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相结合,使代数问题、几何问题相互转化,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对图形的认识、数形转化,不仅可以为我们的解题带来来新的增长点,同时对开发智力、启迪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广阔性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高高在上;学生是配角,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而鼓励教学法是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多向探索,培养解题的灵活性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思考,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教学中的变条件、变问题、条件和问题的互换等都是一题多变的好形式,但是,变题训练要掌握一个原则,就是要在学生较牢固地掌握法则、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变题训练,否则将淡化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不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
四、联系对比,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为了减少学生的解题错误,提高解题的准确率,除加强估算和检验外,通常较有效的办法是要善于联系对比,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在比较中区别、在比较中理解、在比较中提高。常用的联系比较方法有:
1.联系生活实际对比。对于一些农业生产上的株距、行距,工业上的产值、工效,商业上的成本、利润等,学生缺乏生活经验,难以产生共鸣;对于一些较难的运算,学生解答毅力不强,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其实,只要把数学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比,解题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对于难理解的题,要增添一些与之数量关系相同、能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先解熟悉的题,再解生疏的题。
2.联系正误对比。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解题的错误,往往错在认识不清、感知模糊、理解肤浅上,用给出正确答案(或算式)和错误答案(或算式)的对比,如正误分析对比、正误解法对比等,都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辩证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解题能力。通常的选择题就是很好的训练形式。
3.联系题型对比。根据知识内在的联系特点,在教学中,要善于把各种描述的形式联系起来进行训练,达到由此及彼、由里及外、融汇贯通和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主体自觉地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思考、总结、评价、调节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一种体现。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对解题过程、学习状态等进行及时反思,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数学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过于重视教学内容而忽视了教学行为,致使学生学会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技能而不知为什么学、如何学、学得怎样。为了使学生成为数学的主动学习者和行为者,必须设计好教学。
我们往往还会采用其它方式来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反思课题,主动地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学习目标,这是培养反思能力的第一步。一般来说,学生看到课题总是能想到些什么的,但学生的联想可能有很大的随意性,老师应慢慢地引导他们有目的地进行联想。
培养解题能力的途径和方法很多,但无论哪种途径和方法,最根本的、相通的是离不开思维的训练。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㈢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1、去繁为简,把握核心线索
在解题时,学生们不免会遇到大量繁杂的题目内容信息。针对这类大信息量的题型,我们建议学生把题目内容阅读两遍以上,第一遍可以通过粗略的阅读,找到几处你认为关键的信息加以标注,第二遍可以在前一遍的基础上进行详细阅读,找出题中相关的数据信息,结合题目问题,认真仔细地去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材料内容,再利用自己平时的解题方式和上课老师讲解的解题技巧,使自己慢慢地在大脑里梳理出解题思路。小学数学理解题常常让学生们产生困惑,并不是因为问题本身难而是由于题目的信息量的巨大,这样导致学生很难很快的提取有效条件,所以亟需锻炼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修一条长847千米的公路,5天修了170千米,再修20天能完成吗?很多学生的解是:170÷5=34(千米),34×20=680(千米)680<847所以不能完成,而实际还应该加上已经修的170千米,所以应该是能够完成的。当试卷发下去时,做错的学生却能立即找到错的原因,原因是他们没有把“再”字体会出来。
2、排除干扰,打破解题障碍
要更加快速高效的解题,第一要树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自信心,这是学生应该在解题之前就具备的心理素质。因此,作为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而不单单是掌握了一门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解题心态。例如: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工友师生186名,大游船每条可坐28人,小艇每条坐12人,问需要租几条大游船。很多同学在做这个题目时犯了难,把大游船和小艇都用上了,其实这里根本用不着算小游艇。这都是由于长期形成的那种“给出的条件都用完”的心理习惯干扰、影响的结果。这说明了定势思维在审题过程中带来的不良影响确实值得教师的注意和重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既要重视概念建立的条件,又要重视训练他们运用概念、规律解决问题的技巧,帮助学生消除不利的思维定势。再如:某出版社发行一本杂志是月刊,每月发行一期,最新的一期是第72期,问这本杂志创刊多少年了?有的学生碰到这样的问题又无从下手了,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一个数字。其实,题目中的“年”就是一个隐含条件只要72/12就可以了。如果揭露了隐含的条件,审题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3、强化能力,学会思维转换
针对小学生在解题的问题上,最为重要的还是要增强学生对题目中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此,提高学生两个方面的能力变得尤为重要,一个是语言表达能力,另一个是阅读理解能力。只有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语感,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解题时更好的读懂题目的意思。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该不时的对学生加以引导阅读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它的重要并且喜欢上阅读,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从而能够在平时积极主动地去读书。另一方面,老师也应该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多多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学习自我表达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身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长期以往,就可以更好的锻炼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更上一层楼。例如:某工厂买来一批煤,先用汽车运了一半后,改用一辆载重5吨的小汽车运了3次,还剩3吨,这批煤共有多少吨?学生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表现如下:审题过程中他们的思维集中在“先用汽车运了一半”这个问题上,以为一定要把它先求出来才能解决问题,想不到只要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求“另一半”上,那么,这个问题就可解决了。看来要改变这种思维的狭窄状态,需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方向思考问题,灵活选择合乎条件、要求的方法解决问题,克服审题障碍,提高审题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工作。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我们要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产生主观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也使他们对索然无味的“学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要锻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的能力。

㈣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你好,应用题对孩子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
1、首先要求孩子要能读懂题意,阅读理解内能力必须要培养;
2、理容解题意还要能将公式定理、数字和题意结合,做出列式解答;
3、解答过程中,还要要求计算不出错,对孩子计算能力也是种考验。
所以,如果孩子应用题做得不好,建议参考这几点,对照孩子哪里有不足,加强练习即可。

㈤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研究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认为,“数学的真正的组成部分是问题和解,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解题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检验知识、运用知识的基本形式。数学学习的好与坏,集中表现在解题能力上。有效地培养数学解题能力,有助于学生独立的有创造性的认识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而我们要明确的是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非通过传授可以直接获得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期培养逐步发展并且提高的。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循序渐进的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呢?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要重视例题的典范作用

解题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受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学生思维发展有其特定的规律,这需要解题教学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因为现在学生的解题仍较依赖例题的解题模式、思路和步骤,从而实现解题的类化。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例题的典范作用。

记得在《梯形》这部分内容的一节复习课中,我只讲了一道例题:

如图,梯形ABCD中,AB∥CD,以AD、AC为边作平行四边形ACED,延长DC交EB于F,求证:EF=FB。

通过分析、讨论,进行一题多解,总共概括了8种解法,这8种证明方法将梯形问题中重要辅助线添法、中位线的知识等都囊括其中。由此可见,一道好例题的教学,对学生思维品质和解题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实际上数学思想方法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已的能力.在讲题过程中,我也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并注意思路点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比如:ΔABC中,AB=AC=12cm,BC=6 cm,D为BC的中点,动点P从B点出发,以每秒1 cm的速度沿B-A-C的方向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那么当t为何值时,过D、P两点的直线将ΔABC的周长分成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是另一部分的2倍?

对于这类动态问题,难度较大,多数同学都很茫然,我这样引导他们思考,首先确定它是哪种类型的题目?学生可以看出这是个动点问题。再接着问动点问题关键要考虑什么?学生能明确说要看动点移动的特殊位置。然后问有特殊位置可以确定哪些问题?可以确定情况的分类。这样逐步把学生引入分类讨论的思维中,学生就可以根据题意来列方程解决本题了。等学生做完之后,我又问了,如果我们再考虑加入整体思想,会不会有更为简便的方法?这样学生通过思考能会有更大的收获。

由此引导,把数学中重要数学思想方法穿插在课堂上,潜移默化,有意识的培养他们思维的广度,不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老师要在解题过程中足够重视,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解题的能力.

3:要重视“通性通法”的教学

在中考复习阶段,我们会接触到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学生的能力在此时就有所体现。同样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精彩的解法,多数同学只能是看别人在讲台上激情飞扬,自愧不如。这时作为老师一定要把通法交给学生,因为多数同学在面对题目的时候只能从一般思维入手,而能够得出奇思妙想的学生毕竟是极少数。所以解题中我们可以对想出最简方法的学生大加表扬和鼓励,但一定不能忘了最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比如关于实际情境中一次函数求交点的问题中有这样一题:公共汽车和出租车每天往返于A、B两地,其距离A地的路y(km)与时间x(小时)的关系如图所示,利用图像解决下列问题 1:途中两车相遇几次?2:求最后一次相遇时距离A地的路程?

本题在求解时多数同学都能考虑到利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来构造方程,求图像的交点坐标,进而求出结果。当时课堂上有学生提出有更为简便的方法。当时我没有让他讲,而是让学生用常规的方法先写出过程。等完成之后我们又听这位学生讲了利用相似来求解的方法,确实比前一种方法要简单的多。学生们当时就自发给这位学生鼓掌。我之所以没有让他先讲是因为多数学生当听到最简方法之后就没有心思再听其他的方法,但是这种简便方法不是所有的函数问题都可以用的,而第一种方法是通法,多数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完成的,虽然稍显复杂一点。通过这段时间复习,对于有多种方法的题目,我会先强调通法,之后让学生介绍奇思妙想,因为学生善于表现自我,所以他们很乐意去思考,想用其他方法来和老师的通法比。这样,钻研探究的氛围就形成了。

当然,在适当时机,我也不介意暴露自己或故意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受阻、失败的探索过程。甚至有时学生都急的都不知道怎么才能给我讲明白。这种情况在部分重点问题上是故意的,想让多数同学有正确的思路和方法。当然有时是自己真的不会。但是我不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权威产生怀疑,反而我觉得更容易让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

4:要重视错题的再利用

对于数学学科,做题是必须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做一定数量的数学习题,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思路、形成解题规律、催生解题灵感、掌握学习方法。

平时教学中我主要是要求学生对错题进行详解。不管填空、选择还是解答题,对于错题我会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要求学生用红笔写出解题过程。一个单元以后抽出时间来进行错题回顾。考试前对章节错题就行讨论、反思。

数学教学中题目之多可谓层出不穷,题型之多可谓千变万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解题的目的不应该仅仅在于满足解题的数量、过程和结果,我们更应该加强解题后指导学生对错题的精心分析与反思,重视错题题的辐射作用,理解潜藏于错题题本身的其他功能。

5: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写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智慧发展中起重大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用自己的热情和细心去点燃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产生向上的力量,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发挥其内在动力,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每次考试结束,我都会留出时间进行考试分析和小结。不管成绩好与不好,我都会告诉学生通过考试我们的优势是什么?我们的不足是什么?我们今后努力地方向是什么?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表扬让学生知道,只要能够勤学好问、持之以恒的努力,谁都可以学好数学。

总之,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也不是仅靠教师的潜移默化和学生的自觉行动就能做好的,而需要我们在数学解题指导中,一定要讲求一个“活”字,要牢牢树立“只看书不做题不行,埋头做题不总结积累不行”的思想,对待数学题要既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要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㈥ 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我觉得数学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所以你先听我说说:
第一,要注意调整心态,数学很好的人也有不会做的题。你有些题不会做,那很正常,别因此而烦恼。
第二,别认为数学很难,数学跟做游戏一样能带来乐趣。
第三,听老师讲课的40分钟。课后自觉复习和预习。基础知识先学扎实。那么一定会奇迹提高数学成绩的。
自学是非常非常关键的,尤其是基础知识的掌握。你要把数学当成一种游戏,基础知识是告诉你游戏规则。合理的利用这些规则,完成游戏,你便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不知道你现在是初中还是高中了?还是说已经高三了。如果已经高三了,那你只能题海战术了。如果年纪还轻,先巩固知识,每了解一个知识点,做一道题巩固一下。当完全掌握后,做题就轻松了。平时要保证一定的题量,轻易不要问老师。简单的题一定独立完成,坚持一段时间之后。渐渐的你会发现当确实遇到不会的难题,你去问老师,当老师和你一起完成这个数学难题时。
这个时候你不但可以享受数学带来的快感。
这样也可以享受为难老师的快感。
我觉得要学好一样东西,首先你必须对它感兴趣,至少不能有排斥心理,所以我建议你首先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要多对它感兴趣,如果你已经做到,那很好,就一定能把它学好。
当然光靠盲目的喜欢是不够的,不要对它产生畏惧情绪,我很多同学一提到数学就头痛,就害怕,如果你害怕碰它怎么可能学的好呢。我不知道你的底怎么样,我讲的很片面。一开始是很困难,就先从书本的公式定理抓起,任何考试都离不开书本。如果你觉得你已经把书本弄透了,很好,再耐下心来,不要不耐烦,把书上的题都做了,特别是刚学了新课的时候。书上的题是很简单,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我知道很多同学都很藐视它,但考试往往就是越简单越多人做不来。
当你书上的题搞定了,OK,你的课外资料该发挥作用了,如果你是在学新课,尽量先把学校发的资料先做了,一来学校发的资料老师肯定会检查,应付老师是必要的,二来,学校为什么会订那本书?肯定是经过了多位老师商定很久才定下来的,必然有它的可取之处,你要坚信你的老师不会害你们的。如果这些你都做了,还有精力的话,你就要考虑自己找本书来啃了,你自己要找书就要考技巧了,你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比如题量,难度(要适当有所提高才行,但不能一味全是难题,高考不会把重点放在难题上,要选择有针对性的题)等,不能盲目看到别人买什么你就买什么,要买适合你自己的书,还要坚持做才行哦,我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坚持,做一阵就不想做了。自己一般买一本就行了,你不可能一直只做数学啊,各科都要兼顾才行。
如果你是要复习,就比较难了,因为现在应该新课都还没上完,千万不能为了不旧帐又把新帐堆上了,最好利用周末用整块的时间来做,数学成绩肯定是要靠汗水和时间来堆的。你自己要有个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做到最高的效率。你在复习是,首先也是要把书本看一遍,然后由于以前学过,怎么也有点底子,尽量把你的记忆都挖出来,现在的高三复习书里都有知识概括,关上书,自己背着书把那些空填上,这样你没掌握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当然这是你做题会发现很慢,而且错误率很高,甚至以前做的来的题都不会了,不要怕,成绩再好的人都这样,慢慢你就会发现你越做越快,而且越来越熟练,很快你就可以把那些忘了的捡回来了,而且会有新的收获。
不管做什么题,都要勾出你觉得很经典的题,很难的题,以便以后复习,重复很重要,没事就把你以前勾的题翻来看看,说不定下次考试就会考到。而且数学逻辑性很强,一般看两遍就能记住,但看的时候,一定要学会总结解题的方法,不要下次换个数字你又不知道怎么做了,那你就白做了,总结也很重要哦~~

㈦ 如何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内容提示:想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进行解题练习,而解题的方法往往是多样的,灵活的,只有在完成一定数量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和总结,才可以掌握解题的一般方法和技巧。
下面,我们向广大考生通过具体例子来讲解一下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一、正确理解基本概念及性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以后,有一些同学认为a一定是正数,-a是负数只所以出现这种错误,就是因为对正数、负数和代数式的概念没有正确理解;有的同学解“-2x>3”时错解成“x>-3/2”是由于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熟悉造成。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探讨习题。数学是双边的活动,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只会水过鸭背,不起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配合老师上课是关键,通过教师的导与学生的练,同学互相讨论,加强对问题的研讨,归纳和总结。
三、要让学生学会解题的基本方法。解题的思想方法,在初中阶段通常有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利用综合法解题,考虑问题是从已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未知;而利用分析法则以未知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解决问题所需的已知条件,探索由已知向未知的道路,这两种方法一般题目的条件较少,难度较低时运用,对于较为复杂综合性的题目,我们应学会分析和综合法,同时以已知及未知条件出发,寻求解题途径即所谓的分析综合法。解题是有方法的,但没有一种应付各种一成不变的方法,我们不应死记各种类型题的解法,应该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善于分析各种问题的特点能以题目的特点出发,探索解题的方法,以而积累解题经验。
四、教会学生注意解题技巧积累。一些难度中上的题目,一般需要一些处理过程才可应用书本的有关知识解决。例如几何中的辅助线问题通常结合定理进行,运用不同定理解题的技巧也不同。又如代数学生若不理解并熟记一些解题技巧,即使概念定理、公式学得再熟,也难以用得上,这只能解一些较为基础的题。因此要想做好难题,技巧题的笔记是有必要的,这样能加深各种类型题的认识。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练习巩固知识,思维的严密性是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在解题中不考虑得周密则顾此失彼,妨碍了数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不少学生在教师评讲完试卷后总觉得自己懂得解题知识却不会解题方法,就认为自己笨,理解能力差,却没从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找原因,知识是有层次,还未达到灵活运用层次,因此遇到一些陌生的题目就束手无策,要真正把握知识,只有通过适量的练习加以认识巩固,找出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而在解题过程联系上已学的有关知识,再构思解题思路方法,平时多积累不同类型的解题经验,才能在考试中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从而得心应手。
总之,要想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必须做到记忆基础知识——应用练习——综合巩固提高——总结方法技巧,提高升华,要有钻研精神及决心毅力,并做好解题方法摘录,积累解题经验,提高解题效率。

㈧ 一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应用题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应用题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呢?
一、审题训练
审题就是了解题目中的意思,已知条件及所求问题。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重要前提,但它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差错。根据应用题的特征,迅速、准确地确定思维方向,深刻理解数量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在教学中,教师应强调认真审题,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应用题的叙述是一个整体,它包括情节、条件和问题三个要素。审题时,必须从整体到局部逐步理解题意,要求学生自读题目,找出应用题里的条件和问题,读题时既不多字也不少字,尤其是对关键性的词句,要仔细思考,切实领会。
在理解性读题的基础上,认真审清题意,确定解题的思维方向和方法,最后通过细读,将解答算式,答案与题目对照,看其是否符合题意。强化审题训练提高解题正确率的有效方法。
二、画线段图训练
画线段图的训练是针对小学生具体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指导他们借助线段图,形象地揭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方法的一种训练。对于稍复杂的应用题,具体直观的线段图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有效性途径。
三、一题多解训练
在一题多解训练中,启发和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用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运算过程去分析解答应用题,这样,不仅能巩固学生所学知识,而且能拓展解题思路,增强其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开发智力潜能。
四、补充问题和条件,自编应用题的训练
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常用的两种方法,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而培养学生用分析法或综合法解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是补充问题和条件以及自编应用的训练。补充问题和条件以及自编应用题是通过改变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所求问题,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应用题的结构和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