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27 15:00:10

小学语文如何开展小组合作

小学语文开展抄小组合作时,教师要根据袭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把全班学生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

再遵照自愿的原则,由学习小组民主推荐两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正副小组长,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充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建立起探索性的个性化的主体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要使学生在融洽开放的学习氛围里,进行积极主动的交流合作,从而减轻思想压力,增强自信心,增 加动手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和合作精神,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❷ 如何设计好小组合作学习下的教学设计

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复。合作往往是制小组化的学习。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❸ 语文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活动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运用,它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展开学习内容。这种学习方法的优点教师都深有体会,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该适度开展小组活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语文课堂上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
教育观念的更新,
小组合作学习犹如一面春风,
吹遍了大江南北。
也吹进了小学的课堂,孩子们沐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里,吮吸着小组合作带来的惊喜。

那么,我们该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我是一名语文老师,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课堂上是
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

建立合作小组,营造合作氛围,激起合作的兴趣

二、教给合作学习的方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合作能力,在小组合作时,我会
特别强调,
每个同学都要参与,
这才能体现小组合作的价值。
我们班就有几个特别不爱说话
的学生,
如,
王景,
她胆子小,
说话声音很低,
小组的其他成员就很不耐烦。
在小组活动时,
我经常关注这一小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多鼓励胆子小的人。

三、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在语文课堂上,我组织了一些小组
合作学习,
活动内容是由简单到复杂,
由浅入深的,
一步一步教孩子们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
学习。

(1)
合作学习生字。很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都会组织孩子们互相读读生字,这是一个
很好的教学手段。
老师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检查每个孩子读生字的情况。
因此在小组里,
按照
顺序挨个朗读,同时规定一人读时,其他人不允许插嘴,要注意倾听,读完可以提出建议,
纠正错误。有的小组速度快,能读两到三遍,而且变换形式读,开火车,齐读,两两读,这
样学生既不感到枯燥,
也为能力弱的孩子提供了帮助。
这项合作学习比较简易,
我在第一课
时中经常采用,效果很好,也适合低中高各个年级。


2
)合作朗读课文。我在指导朗读课文时,如果课文人物对话多,建议孩子们分角色
朗读,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小组成员还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语言,心理,还可以互换
角色,互相学习。如果课文内容长,每人读一节,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合作朗读课
文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那些胆小,不爱读书的孩子,在小组里,既锻炼了胆量,又能从
别人那儿学到朗读的技巧。


3
)合作表演课本剧。语文书上有许多课文适合表演。


4
)合作写习作。常合作的方式讨论习作要求,写完之后在小组内互相批改,这样既
减轻了教师批改的负担,也能让孩子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培养鉴赏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既能使学生取长补短,潜能得到开发,又培养
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老师要舍的花时间,
手把手的指导,
让小组学习落到实处,
引领孩子们更好的开展合作学习,
让我们的语文课堂
越来越精彩。

在语文课堂上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点尝试

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都是在
合作的基础进行的。
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学生已成为教与学的主角,
课堂上出现了更多的师
生互动、
平等参与的局面,
教学组织形式异彩分呈,
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其中一个
闪光的亮点。
小组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一种基本途径,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把
自己的思路和别人共享
,
拥有了评价和讨论他人观点的机会以及空间和时间。这样才能培养
合作意识,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团队学习成果。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分组时我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各小
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有一定差异,每个小组中有
2
名优等生,
2
名中等生,
2
名学困生,
每个小组的整体水平基本一致,
做到组间同质,
为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学习竞赛活
动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
营造一个相互学习、
相互取长补短的氛围。要确定每个
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流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单靠教师组织教学,
不能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
因此需要有几个学习成绩较好,
有较强的
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得力助手。
这些在合作过程中起组织、
协调作用的中心人物就是
合作学习小组的小组长。
在合作小组组建初期,
我把对组长的培训,
作为小组建设的首要任
务,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
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
观点,
即时归纳
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 并经常召开“小组长管理经验交流会”对小组长的工作进行指导,
使小组合作事半功倍。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

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
成果汇报。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显其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
结协作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培

❹ 怎样运用小组合作进行现代文教学设计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由学生自主进行的、开放型的、实践性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小组自主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得到特别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实践与体验,提高学生发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技能,学会分离与合作,养成科学态度和高尚品德,使学生逐步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具备21世纪青少年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一、 教师角色的转变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教师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在知识经济与语文教育发展紧密联系的如今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更是新世纪语文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一项重要使命。习惯于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师应提高自身素质,扩大知识面,改变观念,转变角色,由控制者转变为参与者,有预设者转变为合作者,由权威者转变为引导者,逐步塀弃传统教育所实施的“填鸭式”教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己任,从“讲”师变为“导”师,让学生的“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始终立足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善于发现问题,挖掘各种研究性课题,逐步建立一套有特色的、丰富多彩的研究性学习题库,以适应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需要。
1、 教师是探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给教师带来乐趣,是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探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高,终身学习。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信念。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角色的特征,当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强调的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促进、交往,昭示着教学不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机械相加,而是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共同体中“学生的教师”和“教师的学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术语,“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3、 教师是学生的学习者、合作者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隐喻强调的是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对教师的知识和能力要求似乎很高,似乎教师的储备一定要多于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给教师背负了太多的“应该”包揽了太多的“必须”;逼迫老师去扮演“超人”的角色,而在当前科学技术突发猛进的今天,学生由于所处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易接受新鲜事物,学到教师所不知道的知识,相对于学生来讲,我们只是阅历比较丰富,在专业知识上先走一步而已,我们无奈要不断学习,并主动向学生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是常从学生那里得到灵感和启发吗?因此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学生,教师要一次为基点,自己的角色也要发生变化,让学生这眼泉水喷涌而出,永不枯竭。与学生合作,与同事合作,与家长、社会合作,我们才能更快、更好转变自己的角色。
二、 教学方式的转变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概念的学习,既通过概念来了解事物的性质,二是规则的学习,既懂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三是问题解决的学习,即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语文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主要是第三层次的学习,其目的是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发展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对知识结论产生的过程式学习,重视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并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努力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重视发展和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勇于发展独立见解,勇于标新立异,要“以人为本”,与学生平等交流,应“蹲下来”欣赏学生,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形成主体参与,自主实践,主动探求的氛围。
1、 情境探究法
情境研究法是要求教师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小组探究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湿热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毂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的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如《酸的和甜的》一文,导入课文后,我在事先画好的葡萄架上贴上一串串葡萄图片,后提问:课文中哪些小动物说葡萄是甜的呢?哪些动物又说葡萄是酸的呢?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找找答案,讨论讨论,。当同学们找到答案后,我又随机贴出动物的头饰。低年级孩子容易形象思维,当美丽的葡萄架、可爱的小动物呈现在眼前时,使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联想,产生一连串的问题,小组合作探究性的阅读就这样开始了。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很快融入其中,仿佛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与作者思想产生共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 自主探究法
与主动相对的词是“他主”————他人为主体,教师为主体。与自主研究相对的是被动学习和机械学习。自主探究的基本特征是学习者参与研究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体系;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试。自主探究法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去探究。郭沫若说“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学习来自学生内在需求而产生的对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学习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
3、 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是以问题为中心的,问题是探究学习的核心,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促进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将问题研究法引向深入,必须教给学生一些生疑的方法,方法是开启之时大门的钥匙,知识之门的开启,将激发学生高昂的研究学习的欲望,因此我在教学中常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尝试着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由文中的内容总结出问题,然后相互交流,教师深入其中做适当的指导,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学生研讨,如,《父亲和鸟》一文,初读课文后,我提出这样的疑问:“父亲是怎么知道林子中有鸟的呢?”着一问题立即引起学生们的极大兴趣,顿时结合全文与同伴们讨论起来,学生们通过讨论交流,不仅知道父亲在看、听和分析后知道的,而且明白了仔细观察的重要作用。
4、 小组合作探究法
小组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学习为主的组织形式,依据一定合作程序和方法,促使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学习,从而利用合作性人际交往促成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知识是智慧的结晶,但拥有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可以授予,但智慧却不能,从个体认知发展论的观点看,任何真知都是在活动中自我建构的产物,真知事知识和智慧的统一体。因为学生们有着不同的阅历,不同的个性,对课文内容也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因此,小组合作探究既可以加深和完善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可疑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明代学者顾炎武说:“独学无友,则孤陋难成,久成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学生的独立学习是让他们独立思考去发现去感受,而在独立学习基础上的小组合作研究,伙伴的交互作用,对相对内容的理解,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具有关键的作用,学生在自读课文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问题交给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解疑,教师深入其中,参与讨论,作必要的引导。
三,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与接受性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大主要方式,接受性学习是接受他人知识过程中获得经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在合作,探究,创造的过程中获得经验,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学生后的新经验并引起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变化的过程,是人们经验与素质奠基、累积,更新重建的过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索、追究,合作更侧重于对“未知事物”的了解和认知上,但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也不是一无是处,信息量大是它的优点,孩子们如果善于听、善于捕捉信息的话,就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如听故事。因此,我们不能排斥接受性学习,一味地否定接受性学习,而是要将两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共同为我们的学习服务。

❺ 如何进行"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1、创设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1)、营造自主合作的环境

教室内的桌凳按小组讨论式进行摆放,教室四周布置小黑板以利于学生随时展示,在教室的墙上醒目的位置悬挂一堂课学生表现要求:“举手积极,声音洪亮;讨论热烈,辩论激烈;争问抢答,创新实践。”通过营造这样的浓厚氛围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建立协同共事的团体

小组成员的构成合理,是能有效合作的保证。分组应坚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为小组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又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合作小组成员一般由4——5名学生构成为宜。组内成员要搭配,依据学生学力的水平、兴趣的深广度、思维的敏捷度、语言的表达能力等而定,并进行角色分工,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等,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而且轮流担任,实现小组角色互赖,防止出现“搭便车”的状况,有利于人尽其才、各尽所能、同伴互助、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2、设计恰当的问题

1)、选择的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快速解决,那就没有小组合作学习必要;相反,如果是问题太难,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就有必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选择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兴趣,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合作欲望。
2)、设计的问题要开放

开放性的问题解法多种多样,结果不唯一,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这样的问题学生往往考虑的不够全面,个人独立思考会有一定困难,急需要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学习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平台。在合作交流中,彼此观点不断碰撞,有争议的问题会变得明确,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经过同学们的合作探究、思辩,既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巩固旧知识,又培养了他们创新思维能力。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的课堂教学目标,然后通过学习提纲的形式,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语范围的有序调控,因为我们的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这样的课堂合作式教学,不仅能使每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展现自我,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判断正误、推理归纳等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技能也得到锻炼并有所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掘,克服自闭、胆怯、羞涩等不良心理,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互助尊敬的团队精神。

4、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

1)学会倾听。“学会倾听”就是学会与人交谈时,克服浮躁之气和轻漫之举,做到认真而仔细地听取别人的发言,不随意打断或插话。合作小组成员必须听清老师的提问要求,听懂小组分工的任务,听明白其他同学的发言,同时也要听得了表扬之词,听得进批评之音。俗语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学会倾听能使我们取长补短,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我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学会质疑。在小组活动中,在肯定别人优点的时候,还要敢于质问。如果有疑问,应立即追问为什么,而不要害羞,不做声;有不同的见解和意见时,要敢于提出,大胆质疑;对同学们没想到的、没说完的,要勇于补充,这样就会使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机与活力。

3)学会表达。仅仅会听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必须学会表达。在课堂教学的许多时候,经常只有那么几个学生举手,一些学生在参与小组合作讨论时的发言很有价值,等到全班交流时却没有了声音,也有一些学生表达不够清楚。为此,教师就调动所有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把一些能够容易表达或简单的问题让不爱发言、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并给予他们肯定与鼓励,使他们能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4)自觉遵守组织纪律。合作往往是小组化的学习,人数不多,但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的,要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空间,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乱”。

5、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评价机制,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也能使合作学习更为有效的开展下去。课堂合作式教学为培养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评价能力创造了机会。在组间交流后,学生可按既定评价标准对他组同学的结论进行赏识与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方式可以是对书面作业的互批、互改,口头发言的互议、互论,作品表演的互视、互赏。评价的对象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成果的鉴赏能力、对问题正误的辨析能力,激励学生间展开对知识学习的公平竞争。

1)、小组合作的评价要把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侧重于对过程的评价。要改变以往只注重学习结果的评价。每次都要以充满期望的心态来评价学生,根据好、中、差三种学生的发展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对达标者同样给予评价,同时引导学生自我比较,从中找出个人的进步,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增强自信心。

2)、小组合作的评价要让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的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其中以小组的整体表现为主要标志,要改变过去以个人成绩为评价标准,以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因为合作学习是依靠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帮、互补、互促达到提高学习效率,共同进步的。

❻ 如何在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极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又是小学生健康心理的表现。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又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心理学家肯定地指出:不会合作就没有成功。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有的课堂上,孩子们对于小组的合作是一个条件反射,只要老师一叫合作学习,他们就统一把小脑袋转过去,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你一言我一语,每个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没有实质效果;有的课堂,小组组长一人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听众,不作任何补充,个别学困生把此时作为玩耍的最好时机,久而久之,培养了部分学生的惰性。这样的小组讨论只流于形式,图个热闹,对学习收效不大,甚至是无效的。
如何组织学生展开有效的合作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尝试运用以下四点: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体验成功、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在教学中,我认真考察学生的个性差异、能力特征,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成绩差异等因素进行详细了解,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优势互补”的分组原则,把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个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其中设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小组学习;副组长一名,负责小组的协调、记录工作。组长、副组长、另外两名组员则依次命名为1、2、3、4号,在合作学习时,一般情况下4号质疑,3号解疑,2号补充,1号总结。除此之外,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朗读、背诵、预习、复习、提问、复述课文、探讨疑难问题、互相批改作业等等。而教师检查时就不用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请小组中的某一号发言,也更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学习小组建立了,树立团队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在组织交流活动时我们要通过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意识到,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群体,每个成员都是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每个成员自身的努力,它必须要通过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沟通、合作、求同存异、相互促进。在小组成员取得进步的同时,让他们切身地感受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蕴含着集体的荣誉。
实践中我们时常会发现,当我们一句激励的话语关注到群体的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就会逐渐产生;当我们的教育评价经常关注到小组的发展时,他们的团队精神也会逐渐得到培养。如:
“第一组的成员在讨论问题时都在积极地发言,认真地倾听,他们合作一定会很成功!”
“你们小组的成效如何能否向大家汇报一下?”(让学生汇报结果是代表一个群体的意见,小组成员一定会引以为荣,也一定会认真聆听,还会做好补充的准备。)
“谁愿意代表自己的小组来演示演示这个过程?”
……
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就是需要我们这样不断的引导和培植才能逐步形成,我们不仅要让他们在小组的成长中逐步感受到在集体中生活和学习的快乐,而且还要教会他们客观地看待个体与集体的关系,更好地激发他们集体的荣誉感。
三、 恰当指导合作学习
1.根据目标,确定学习方法和步骤。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目标任务。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初期,大多学生由于没有合作学习的经验和方法,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这时需要教师帮助学生确定小组学习的方法和步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如进行第一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习:
(1)读课文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每一个生字;
(2)画出生词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然后小组讨论,说说他们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
(3)组员轮读课文(每人一节)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方面;
(4)选出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成员听,读后其他成员评议,指出优点和不足;
进入第二阶段合作学习时可以这样引导学习: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特点;
(2)细细品读这些句子,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后,各小组用什么方法、步骤来学习,可由学生自己选择,自主确定。
2.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
(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例如在学习《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可引导学生“这篇课文主要是写儿童,为什么作者又用了许多笔墨写花儿?”这种综合性的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这比单纯的个人思考效果要好得多。
(2)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参与到小组中去,积极地看,认真地听,并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防止延误课时,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就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促使他们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思考。
(3)在汇报学习成果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学生说什么都一味地说好,并不断地给予赞扬。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认识。
三、精心设立评价机制
教师的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合作学习追寻“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境界,也把它作为教学评价的最终目标和尺度。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要加强激励评价。
1.序号调换
为了提高小组成员的参与积极性,我把小组成员序号的命名权放手交给了组长:即序号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组员的表现适时调换。如果一段时间4号的学习劲头足,课堂表现好,就可以晋升为3号;反之,如果2号表现退步,小组成员对其不满意,则可以把其降为3号。这样,每个小组成员就会心中有希望,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进步。
2.激励表扬
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经常性地评比最佳小组,推出“最佳小组发言人”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针对语文教学的特点,在预习检查、课文分析等过程中,根据各小组的上课听课情况,回答问题的情况,给各小组打分。小组的上课纪律、作业上交、单元测试等表现突出的都给予奖励。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形式不一的合作学习,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学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❼ 怎样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语文教研记录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为目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与合作,从而完成共同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