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获奖作文:家乡(云南)的端午节
今天是中国传统的端午节,国家特设为法定假日。大家都能沾点光,趁此假期好好的在家放松一下。同时也想到,国家为什么现在如此重视传统的节日?不得不承认的是,端午节是一个正在被我们逐渐遗忘的节日。在城市中,它已经被简化为去超市买几只速冻的棕子,很多人除了知道它和纪念一位名叫屈原的诗人有关外,对它所蕴含的其他文化意义知之甚少。2005年,韩国江陵祭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功,引发的一场“端午节保卫战”,总算让人们高度不关注一下这个节日。咱们再不重视自已的节日,慢慢的所有的中国节日将全部丢失。从“韩国的抢注门”事件上国人的反映能看出,大家都不希望我们节日被他人占有。这让我想到一句很流行的话“曾经有一份伟大的节日摆在我们的面前,但是我们没有珍惜。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尘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国人表达愤怒的方式首先是将这个常年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节日加上待遇接近的清明节,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不顾相当多人民群众的反对PK掉了五一黄金周,搞出个神奇的小长假,直接效果是各种新颖昂贵的粽子和很世俗的游乐活动交相辉映。
早上看新闻,介绍了北京过端午节一些风俗。由此想到小时候家里过端午节的场景:家家户户在节前几天都开始包棕子,我家乡的棕子特别单一,仅仅就糯米,蒸熟后占白糖吃。(来到北方后,才发现有那么多种,豆沙,红枣,巧克力,火腿,板栗,还有我特别喜欢的辣肉馅)。除了吃棕子,还有就是吃花卷,这个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风俗吧。最后就是每年的这一天,老妈就会从市场上买回一把艾叶,挂在门上。小时候不明白为什么要挂这个东西,难道也是纪念屈大夫吗?今天才得知挂艾叶是为有驱赶由于气候变热而滋生的大量蚊虫。
提到端午节不得不想到划龙舟,小时候我所在的南方小县城每年好多单位都会组织一个龙舟队,在这一天大家一比高低。记忆当中上小学那会儿,学校还专门放一天假,让大家去观龙舟,为队员们呐喊,助威。河边特别壮观,人山人海。我们根本就齐不进去,只能去附近的高楼顶层找一个“小地”。当然我们如此执着一是小时候爱看热闹的天性所驱使,二是为了应付语文老师布置作文的“观龙舟比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家都为了挣钱而奔波,渐渐的这一活动越来越被大家所遗忘。参赛的队伍也越来越少。心里还有怀疑,这个活动是不是在某年就被取缔了。周围没有人在这一天议论这个话题,也没有看人有人相约着看比赛往河边跑去。每年这一天我们都是基本上在学校乖乖学习。
㈡ 端午节作文600字,求!!!!!!!!!!!!!
我过端午
今年端午节,我本来准备去看赛龙舟的,可是,一场大雨把我给堵在了家门口,没办法,只好上网查查端午节的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你们认识屈原吗?如果不认识,那你可是缺少知识了O(∩_∩)O~。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
当然,大家都知道的是:中国江南民间端午节有吃“五黄”的食俗。 “五黄”指黄鳝、黄鱼、黄瓜、咸鸭蛋及雄黄酒。也有其他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端午节驱五毒用意是提醒人们要防害防病。
怎么样?端午节的知识有很多吧!告诉你,还有呢!想知道的话,那就上网自己查吧!
㈢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千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作文《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节,大家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不知道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你们还记得楚国那位爱国大将屈原吗?我来说一说他吧!
屈原是战国时期出国人,很有学问。他在楚王身边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国家富强起来。昏君楚王却听信奸臣的话,把屈原削职流放。在流放中,屈原听说楚国的的都城被敌人占领,百姓遭难,悲愤极了。五月初五这一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怀抱一块石头,以纵身跳入汨罗江中。出国的百姓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们含着泪划着船赶来打捞屈原,还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五月端阳包粽子的来历。
我来讲一讲赛龙舟的来历吧!当时楚人因为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
小孩还要挂香囊的。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端午节还有挂艾叶、菖蒲的习惯: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节的活动可真多呀
㈣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 单元的作文怎么写【中国的传统文化端午节】
《又到端午复节》
——文章来源:制(开心作文网)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啦!
因为今天放假,早晨我和爸爸、妈妈便早早地来到了金岗山去采艾蒿,经过我们的细心挑选:东看看,西摸摸,挑来挑去,终于选中了一些新鲜嫩绿而带有露水的艾蒿,然后一路崩崩跳跳的拿回家插在了我家门头上。
接下来就开始包棕子了,我问爸爸:端午节为什么要包子?爸爸说:“是因为要纪念大诗人屈原,当年的5月5日,屈原因对当时的社会愤愤不平跳江自杀,不少爱戴屈原的渔民都把米包在竹叶里,投到江里,好让鱼虾吃饱,以此来保护屈原的身躯,所以就形成了端午节包棕子、吃棕子的习俗……”我点了点头说:我也来包棕子吧!爸爸便开始交我:先用棕叶折成一个三角形,再把米装进去,折叠后用线绳绑起来,一个棕子便包好了,经过学习后我便知道怎么包的了,不一会儿,我也包了一个棕子,还真像模像样呢!
望着自已包的棕子,我特别特别的开心,包棕子也不怎么难嘛!
吃饭时,我感觉这次棕子特别香。
㈤ 小学家教版语文习作五的端午节的作文怎么写
每一年的端午节都搞得非常的,虽然天气很热,但是人们的的心情却很兴专奋,过节的气氛很浓。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端属午也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
在我国大多数地方端午节都是吃粽子和赛龙舟,而在我的家乡会吃一种用麦饼包馅的东西,馅料多得很,有黄蟮,有肉片,有鸡蛋,有炒面………都会被裹在麦饼里面。在那一天,外婆做了一桌子好菜,饭桌上,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聊,屋子里充满了端午节的快乐气氛,弥漫着香喷喷的味道,我开心级了!外婆还会在门前挂艾草,听说用来避邪驱蚊的,好讲究啊!
我想:过端午节真好,我真想每天都过端午节,天天吃好吃!
㈥ 小学语文作文《端午节》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
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
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用五彩的纸叠了连环小宝灯挂在
上,象征着一年的
,衣食无忧。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肿的流脓的脓包,疼得我不得安宁,这时八一公公说“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问八一公公缘由。他说“你这娃子走运,逢上端午节,不然,可够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吧!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如今,妈妈也
,材料一样,但入嘴后口感却不一样。我提醒妈妈:“你用的是这里的酒,而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啊
㈦ 端午情怀作文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
屈原的家乡有这样一曲歌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
但不管是哪种传说,都代表一种文化和文化的传承。以前每到端午节,奶奶给我讲述她小时候过端午的热闹和习俗,我便很想体会体会这种气氛。
在端午里的诸多习俗中,我最喜欢的是包粽子。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便让奶奶教我怎样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粽叶洗干净,在热水中泡软。再准备好各种干果、鸡蛋、肉等做陷,将自己喜欢的陷煮得香喷喷的,就可以开工了。先把长长的粽叶折起来,做成一个窝,中间放进调配好的糯米和粳米,捏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匀,最后把粽叶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状。
最难的一步就是盖粽叶了。奶奶娴熟地把粽叶折来折去,就像在变魔术一般,不一会儿一个标准的“三角体”呈现在我的眼前。这时,我好学的劲就涌了上来,一步一步折叠着,终于做成了一个又扁又难看的粽子。奶奶看着我做的粽子,发起笑来 “这是粽子吗?”我只好承认我被粽子打败了。
包好的粽子放进锅里用猛火煮,大约1小时就可以了。锅里的粽子不时发出诱人的味道,我馋的直流口水。
到吃饭的时候,我吃着自己做的粽子,心里比沾了蜜的粽子还甜。
两千年的端午节,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是一座巨大的精神文化宝库。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当从这座宝库中寻求力量,激发自己朝着理想不断求索与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