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发布时间:2021-01-27 12:05:36

⑴ 如何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注重数学问题人文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能激发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产生亲切感,这有利于学生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所提出的问题有意识的、巧妙的融入到符合实际的基础知识中,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数学学习是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让学生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给学生生活化的练习,才能更好地使他们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运用。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形成学以致用、学为所用的思想,真正体会到学习“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逐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探究运用解直角三角形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算旗杆的高度、河的宽度等一些列与实际密切的联系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
二、精心设计问题,使设计的问题更有价值。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应该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既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和可发展空间,也要有一定的开放性。问题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障碍和可接受性,即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不是一看就知道结果的问题,也要有可探究的价值,同时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使学生能够接受这样的问题,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借助教与学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要素。
数学教学活动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和不断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学中逐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解决问题、评价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演练,充分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问题的产生、发展与解决方法。例如:在探究三角形三边关系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一些小木棒量出长度,看看那些可以搭出三角形;在探究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时候,让学生自己用线条和刻度尺来测量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一结论;通过列表画图的方法去理解函数的性质等等。
四、问题诱导、用数学活动去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与技巧。
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时候,往往找不到解题的思路和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弄不清知识的运用是不是准确,方法是不是合理有效,问题的解决是不是准确的时候,就需要老师在这里做启发诱导,培养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形成解决问题的数学思想,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例如:学生在做几何证明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仔细审题,首先明白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每一个已知条件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再把所有的结论结合起来,再弄清这道题要求什么?要知道这样的结果就必须知道什么,然后学生把已知的条件和问题结合在一起,这道题基本就可以解决了。在教学中,也可以多提一些问题,(一题多问)这样可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从而得以解决问题,这其中,教师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自主解决,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中的长远利益。
要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能力的思维方法,就需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多次的反复进行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长期的目标和任务,在课堂中不断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培养意识,并非是教会解决某一个问题,而是教会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特别是教会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推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再尝试解决;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应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共同合作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
总之,要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教师就应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精心设计数学问题,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⑵ 如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愿望。 平等、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会直接影响解决问题的效果。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学生的反应是很敏锐的,学生会积极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去,这样解决问题又快又准确。相反,在不良的氛围中,学生没有求知欲,解决问题是被动的,他们不会进行思考和理解,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虽然有了解题技能,但是他们的解题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比多少”时,做练习“小红做了18朵红花,小明做了9朵红花。小红比小明多做了几朵红花”,在学生列式计算完成后,老师问一个同学:“为什么用减法计算,你是怎样想的?”学生没有答出来,老师一顿训斥。而另一位教师则不同,他没有骂学生,而是微笑着说,你再仔细想想,还是想不出来,老师说,谁来帮助他?接着请另外一名同学回答,回答正确。老师转向这名同学说:“听明白了吗?你再来说一说!”学生正确地回答了。老师说:“真聪明一学就会!如果你上课能认真听的话,相信你什么问题都能解决的。”然后继续上课。
两位老师对学生的不同态度,直接影响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效果。前一个例子中的学生,由于受到教师的打击,他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以后更不愿意去思考,去解决问题,而是根据死规矩去机械地解决问题,教师直接扼杀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啊!而在后一个例子中的学生,他虽然没能答上来,却受到了老师的鼓励,树立了自信心,相信在以后的学习中,他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中来。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新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素材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有很多是与我们和生活紧密联系的,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利用不同的素材,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用更灵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1、提供现成材料解决问题。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没有兴趣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因此,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
第2/4页
例如:在一年级教材“位置”这一个内容的学习中,教师没有机械地讲解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而是充分利用班上的学生,让他们排队,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看每个年级的教室,知道上下的位置,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一个难于掌握的知识,学生就能较轻松地掌握了。
2、通过操作解决问题
儿童的特点是天生好动,一堂课,让学生纹丝不动是没有效果的,既要让学生动起来,又要让他们在动中解决问题。把枯燥的传授知识转化为活动操作的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将会大大地提高。
例如,一年级教材“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的编排就很有特点,有大量的操作性知识。教材以购物为主线,有很多换人民币的活动,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零钱,让学生在换人民币的活动中直接解决问题,通过换币活动,后面关于加、减法的计算也就迎韧而解了。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文化特征,学生没有思维,课堂教学将会是一潭死水,教学也不会起到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实际问题,才能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时,有的教师由于怕耽误时间,拼命赶课,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来不及思考,就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告诉学生解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被教师锁住了,抑制了学生的创新
第3/4页
意识。在解决问题当中,教师应发挥“点、拨”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耐心启发,引导学生找到正确、合理的方法。
例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练习十的第五题。猴子分花生,可以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做,第一种是把分给小猴子的花生加起来,然后用大猴子的花生数减去分给小猴子的花生数;第二种是用大猴子的花生数连续减去分给小猴子的花生数,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也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好这一能力,教师的引导是关键,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能力,切实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⑶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从教低年级数学这两年,发现解决问题是小朋友的个难点,每次测试成绩出来总是“解决问题”部分小朋友失分最多,那如何提高低年级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我有以下几点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教学手段要与生活联系紧密 《教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重视对解决生活的策略的分析 在教学新课时,必须注重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条件和问题,列式说说数的来历,再说说学生说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学生对教师提供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利用有用信息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语言活化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教态教学语言自然,巧用激励手段为新课作铺垫。特别是课中活动的设计,既要使孩子得到休息,又要前半节课知识的总结,使于学生加深记忆。 四、呈现方式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充分调动小朋友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标准》要求数学课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材。题材要方泛,呈现的方式要丰富多彩,用情境式、问题式、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这种贴近孩子生活的、具有亲和力的题材和形式,能有效激发儿童的学习动机,激起创造的欲望。 五、合作学习促进生活交流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猜一猜、说一说、算一算的形式。展开讨论和交流。使学生共同面对问题,并进行小组的交流讨论,学生在这过程中相互启发,逐步理解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各学科教学的共性要求,共性要反映个性,数学学科也不例外。

⑷ 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生在应用题掌握较差的产生原因,归纳起来有:①审题不严,忽视了表明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的关系的词语;②对问题的要求不明确;③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④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⑤数量关系不明确;⑥根本不理解题意而乱做;⑦也有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勉强会演算,而让其独立解答就错误百出,或条件和问题稍有改变,就解答不出来。由此可见,学生在解答方面所犯的错误,主要是由于不会分析应用题或根本没有分析而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计算碰对了,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谈不上触类旁通和灵活运用。当然,学生不会分析应用题,不会列式计算,证明他们还不能合乎逻辑地思维,还缺乏判断推理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有条理地把计算方法加以复述,更无法独立地进行自编或改编应用题。因此,我认为在教学应用题的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进行列式计算,必须要求学生在列式之前学会分析,在列式之后还要会复述讲解和编题。也就是说要求学生达到掌握“四步”即分析、列式计算、复述讲解、编题。才是自觉地掌握解答应用题的知识和技能的标志,才是提高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根本。以下,我就应用题教学“四步”过程的要求和内容以及工作方法简要说明,以求教于同行。
一、掌握分析(1)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2)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二、列式计算(1)口头或书面做解题计划;(2)先用分步列式后用综合算式;(3)能根据算式正确、迅速、合理地演算;(4)正确使用单位名称;(5)根据问题写答数;(6)自觉进行验算或估算。
三、会复述讲解(1)会把应用题中的主要内容讲述出来;(2)会根据条件和问题叙述解题计划和列式计算的步骤;(3)会按照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复述选择算法的依据;(4)会正确地读出算式、讲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5)会从应用题的问题出发,叙述推理和列式;四、会编题1、自编应用题;(1)根据两个已知数提(或补足)问题;(2)根据一个已知数和问题,补充缺少的已知数;(3)根据实物、图表、线段图或表演动作编应用题;(4)根据故事内容或某一件事实编应用题;(5)根据算式或算法编应用题;(6)根据要求,例如:用36和9编一道或几道不同计算方法应用题;(7)仿照课本上的应用题自编。2、改编应用题:(1)把某一种简单应用题改编为另一种类型的简单应用题;(2)把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组合成一个复合应用题,或把一个复合应用题改编为几个有连续性的简单应用题;(3)把未知数改为已知数,把已知数改为未知数,编成一道或几道逆运算的应用题;(4)把应用题中的某一个已知条件,分解为两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增加一步,或把应用题中的某两个已知条件合并为一个已知条件,使计算减少一步。
编题是提高的过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通过自编应用题,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生能正确地编出某一类型的应用题,证明学生对于已学过的数学法则是理解的,并且掌握了这一类型应用题的数学结构及其特点。
上述“四步”虽各有其任务,但是它们彼此之间有内在联系,而不是孤立的。分析是基础,列式计算是目的,复述讲解是巩固和反馈,编题是提高。总之为应用题的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应用题教学实践中抓牢这“四步”,就可以防止学生解答问题时的主观性、表面性,培养学生的客观性、深刻性和全面性。“四步”的要求的贯彻可以达到:掌握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增强分析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目的。也是教学应用题的关键,使知识教学与世界观的培养结合起来,而且是一种内在系统的结合。

⑸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找个他喜欢的,又可以练习数学的游戏或者他的兴趣爱好,诱导他去学习,等他爱上这个的时候,你就不用操心了,我小时候就是喜欢上了象棋,那多疯狂,锻炼思考能力呢么。求采纳·~

⑹ 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在生活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木工师傅帮同学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又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请学生说明: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通过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此外,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刚教学统计的初步认识中,教师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问学生:“这是一张什么地图?”学生回答后,又问:“你知道我国的领土的面积吗?”学生回答后,再问:“你知道我国的人口数吗?”在学生说出大概的数目基础上,教师准确地说出中国人口数为十二亿九千五百三十三万,并介绍这是我国最近的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出的结果。此时学生会对人口普查产生兴趣,老师可趁机导入新课“人口普查内容项目很多,但无论哪一项都需要运用到统计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你们想学不想学?”接着就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下揭示课题。同时在本节课最后布置实践作业:分组进行“小型人口普查”调查我校整个五年级的人数。这样,既使学生认识到统计的作用,强化了统计在学生脑中印象,又让学生去实际调查,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知识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二、用实际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结合起来,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垂线”的概念时,可结合实际提出这样的问题:“十字路口的两条道路位置上有何关系?再比如电线杆与它上面架的电线位置上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的例子,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认识,而且能直观地理解垂线的意义,并意识到此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辅助教学,采用模型、幻灯、录像、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的内容,同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从知识的掌握到知识的应用不是一件简单、自然而然就能实现的事情,没有充分的、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是不会形成的。教学中应该注重从具体的事物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有助于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形成。比如在讲“行程应用题”时,利用这样一个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甲乙两地有三条公路相通,通常情况下,由甲地去乙地我们选择最短的一条路(省时、省路);特殊情况下,如果最短的那条路太拥挤,在一定时间内由甲地赶到乙地我们就选择另外的一条路,宁肯多走路,加快步伐(速度),来保证时间(时间一定,路程与速度成正比)。从数学角度给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用于“行程应用题”是路程、时间、速度三者关系的实际应用。
四、精心编制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当前我国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和考题多是脱离了实际背景的纯数学问题,或者是看不见背景的应用数学问题。这样的训练,久而久之,使学生解答现成的数学题能力很强,而把实际问题抽象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却很弱。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作为研究对象的,它的许多概念、定理和方法都来源于现实。但它有更多结论去为生产和社会各行各业服务。因此,教师可在遵循教学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编制一些与生活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周围处处有数学,从而使其萌发学好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愿望,把学和用结合起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在教学中,可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实际编制并解决问题,逐步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五、加强课外实践,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此话精辟地阐述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例如:让学生帮助父母测算装修住房平铺地板砖的费用。首先让学生测量、计算房间的面积,了解各种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中的运用,再了解市面上地板砖的种类。比如有正方形、正六边形等。还可以一起探讨什么类型的地板砖可以无空隙镶嵌,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平铺,那么正五边形、正八边形能平铺吗?至于地板砖的花色品种选择后拼成的图案又得出轴对称图形、中心对称图形等。然后通过了解地板砖的单价、地板砖的数量、安装地板砖的工钱等最后测算出需要的总费用。通过让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测算平铺地板砖所需费用,使学生切实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无处不在,使其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总之,教师除了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外,还应有意识地收集、整理一些适应本地生活、生产需要的实际应用性问题,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素材组织教学活动,增加实习作业和探究性活动,找到向实际问题过渡的渗透点,使学生领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阅读全文

与如何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