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截止2018年目前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如下: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整体性,《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通盘考虑了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具体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年级)、第二学段(4~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
Ⅱ 小学数学学啥内容啊简要概括啊
一二年级以计算为主,三四年级讲一元一次方程、行程问题(相遇、追及问题),五年级讲几何面积计算(阴影部分面积)
Ⅲ 小学数学知识概括
Ⅳ 小学苏教版数学的主要内容。
①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②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③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④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比
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作两个数的比。
根据比的意义可以求比值;求比值的方法:用前向除以后项。
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
.四则混合运算
①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②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一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③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39.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单位“1”已知,用乘法。单位“1”未知,用除法。
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前一个数÷后一个数 (比较量÷标准量)
②求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或几倍是多少?(单位“1”已知)
基本公式: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的量
③已知一个数的几(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单位“1”未知用除法或方程)
基本公式:分率对应的数量÷分率=单位“1”的量 或者列方程解。
④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
已知两个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百分之几。
基本公式:两个数的差÷单位“1”的量(标准量
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利息。利率:利息与本金的百分比叫做利率。
②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时间×利率
利息税=本金×时间×利率×5%
41.四则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运算性质
①减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b+c)
②除法的基本性质:a÷b÷c=a÷(b×c)
(a±b)÷c=a÷c±b÷c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Ⅳ 小学数学概括有多少个问题如行程问题和差问题
答,有很多。积商问题,时间问题,面积问题,体积问题,周长问题,效率问题,比例问题,方程问题,科学记数法问题,应用题问题等
Ⅵ 用一句话概括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小数,百分数,分数,整数综合法则
小学数学加减乘除小数,百分数,分数,整数综合法则: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小数注意小数点的处理,分数、百分数注意通分和约分。
Ⅶ 小学数学知识有哪些简单概括
这张图上概括的比较全面,仔细看
Ⅷ 小学数学知识总结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Ⅸ 小学数学几合主要内容包括哪些 (有六部分)
本章主要内容:(1)掌握小学空间几何知识的主要特点以及基本的学习目标,理解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基本特点;(2)了解儿童几何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特征,掌握儿童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心理特点;(3)知道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障碍,掌握小学空间几何教学的一些主要策略。
本章核心概念:空间几何、空间观念、直观几何、空间想象力、空间识别。
本章重点知识:小学空间几何知识的主要特点、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基本目标、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基本特点、儿童几何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特征、儿童空间想象力发展的主要特点、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心理特点、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障碍、小学空间几何教学的主要策略。
本章重点能力:(1)能用例子分析,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主要特点以及与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2)能举例说明儿童在不同的几何思维水平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特征;(3)能举例说明发展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心理特点以及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4)能举例说明小学空间几何教学中有哪些有效的策略。
本章重点提示:(1)对小学空间几何知识特点的了解,重点要抓住其“非论证几何”这一特征;(2)对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基本目标的认识,重点要抓住其“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这一最基本的价值追求,并能从“内容特征”和“活动特征”这两个纬度进行表述;(3)对小学空间几何学习基本特征的认识,应重点抓住“经验”和“操作”这两个核心概念;(4)对儿童几何思维水平的阶段性发展的理解,关键时要能掌握在不同水平阶段中,儿童几何思维的临床表征;(5)对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征的认识,关键可以抓住“具体→半具体→半抽象→抽象”这一发展过程;(6)对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的认识,重点要抓住“空间识别能力”和“视觉知觉能力”这两个核心概念;(8)对小学空间几何教学策略的掌握,关键要能充分有效地结合教学实际,将主要的明白哦放在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方面。
本章重点辅导:
1.小学几何学习的基本分析——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简单几何形体的认识、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等)、位置、图形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向的认识以及平面座标的初步体验等。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基本价值就是发展儿童的空间观念。学习空间几何学习目标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表述,即从活动的特征表述和从内容的特征表述。从内容的特征看,小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目标可以描述为:使学生获得有关线、角、简单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觉映象;使学生能建立有关长度、面积或体积等的基本概念;能够对不太远的物体间的方位、距离和大小有较正确的估计;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辨别有各种特征的图形。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特点包括经验是儿童几何学习的起点、操作是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
2.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从小学生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发展看,可能大致会经历这么几个阶段:水平0阶段、水平1阶段、水平2阶段、水平3阶段。儿童空间观念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包括儿童空间想象力的发展、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点。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点又包括对直观的依赖较大、用经验来思考和描述性质或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依靠渐进的过程、容易感知图形的外显性较强的因素、对图形性质间的关系有一个逐渐理解的过程、对图形的识别依赖标准形式、依据平面再造立体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是逐步形成的。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的障碍有空间识别障碍,即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即空间方位感)的发展有着明显得阶段性与差异性。首先,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是阶段性发展的。低年段的儿童,最初常表现为对距离不太远的对象的能进行一定的空间识别,但是,对于距离稍远的对象的空间识别相对就要差一些。随着学习的进行,经验的增长,空间知觉能力的逐步形成,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才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其次,儿童的空间识别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主要表现为,有的学生通过一定的训练能较快的发展他们的空间识别水平,而有的学生这需要反复的训练才能缓慢的发展他们的空间识别水平;以及视觉知觉障碍。
3.小学几何教学的主要策略——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即利用操作体验来获得对象形状特征的认识、利用已经建立的有关图形形体经验帮助概括图形的性质;观察对象的形体特征是基础,即观察形体特征是获得对象性质的基础、注意运用变式;强化动手操作,即搭建活动、剪拼与折叠活动、实物操作活动、测量活动、作图活动;丰富的想象和有效的交流。
辅导要点
1、理解与掌握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目标,以及小学数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特点,是本章学习的基础;
2、关于“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基本特征”的认识,一定要从理解的基础上去识记,否则不仅容易使记忆失误,而且还会阻碍我们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运用;
3、本章工作坊中的“事件分析”很重要,它可以提示我们如何从儿童的空间思维发展的特征去整体把握小学空间几何教学;
考核要求
1.知道小学空间几何知识的基本特点;
2.掌握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基本目标,了解小学空间几何学习的基本内容;
3.了解儿童几何思维水平发展的阶段特征,掌握儿童空间想象力的发展以及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心理特点;
4.知道儿童空间几何学习的特点以及形成空间观念的主要知觉障碍;
5.掌握小学空间几何教学的一些主要策略。
本章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
空间几何(323)、空间观念(324)、直观几何(327)、空间想象力(331)、空间识别(336)
二、填空题
1.所谓空间观念,就是指( )等形象在人头脑中的映象,是空间知觉经过加工后所形成的表象。
2.( )等是最基本的几何概念,也是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之一,同时还是构成小学几何图形的( )的元素。
3.儿童几何思维水平0被认为属于(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感觉几何形状,但由于其( )的不足,往往只能注意到对象的( )的某一部分。
4.儿童几何思维水平1被认为属于(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是按照( ),或者说只能建立一些关于( ),而并不关心图形的几何性质或一类图形的本质特征。
5.儿童几何思维水平2被认为属于(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能通过观察、测量、搭建或绘画等活动,经验地建立( ),并用日常生活的经验用语将( ),从而能( )建立联系。
6.儿童几何思维水平3被认为属于( )。在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开始能形成( ),区分( ),开始注意到( )的关系,因而能分层次地将( ),并对这些类别进行非形式化的论证。
7.儿童在视觉知觉上表现出最大的障碍,可能就是在视觉观察中,由于还不能有效地建立或运用( )的水平或策略。
8.实物操作活动按目的分,一般有两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三、判断题
1.对儿童来说,不仅仅要学习几何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空间能力的逐步形成。
2.儿童建立“数”与“形”之间的联系主要是通过几何、数的概念知识建立起来的。
3.对几何思维水平处于水平0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征就是依赖对象的具体想象或自己的触觉的刺激,并建立在“形状相同”这样的等级之上的。
4.儿童的几何语言是在学生对图形进行思维过程中,通过对话语交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四、简答题
1.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空间几何与作为数学科学的空间几何有何区别?(323)
2.从内容的特征看,小学几何学习的主要目标可以描述为什么?(324~325)
3.举例说明儿童几何思维发展的几个阶段。(329~331)
4.儿童形成空间观念的心理特点包括哪几个方面?(332~336)
五、论述题
1.小学空间几何教学有哪些特征?而教学的基本目标又有哪些?(324)
2.什么是空间观念?(324)什么是空间想像能力?(331)
3.儿童空间思维水平是如何阶段性发展的?(329)儿童形成空间概念的心理特点有哪些?(332)
4.小学空间几何教学的组织至少应注意哪些方面?(338~343)
答案
填空题
1、空间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距离、方向
2、直线、射线或线段 最基础
3、认知阶段 感觉活动 形状直观特征
4、直观化阶段 外观来识别图形 “形状”的抽象
5、描述/分析阶段 图形的性质 这些性质描述出来 将这些性质与一类图形
6、抽象/关联阶段 抽象的定义 概念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不同图形性质之间 图形进行分类
7、视觉知觉知觉符号与大脑中储存的图式与概念迅速建立联系
8、演示操作类 实验操作类
判断题
1、√ 2、× 3、√ 4、×
注意事项:本章综合练习、文字教材上的练习以及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上的练习都将作为期终考试内容。
Ⅹ 小学数学新课标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