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一种“内在建构性”的学习观,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的.它不仅提出每一位学生都同时拥有智力的优势领域和弱势领域,而且提出在每一位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优势领域的同时,应将其优势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领域中去,从而促使其弱势领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 1.言语智力,指对声音、韵律和词的意义敏感,理解语言的不同功能.如诗人、记者.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讨论修辞和象声词. 2.逻辑—数学能力,指对识别逻辑或者数学模式敏感,理解语言的不同功能.如科学家、数学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建筑物两对角之间的距离. 3.空间智力,指能够准确的感知视觉—空间世界,并能够进行知觉转换,如航海家、雕刻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借助透视法来画图. 4.音乐智力,指能够谱写和欣赏节奏、音调和节拍,鉴赏各种形式的音乐,如作曲家、小提琴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确定一首歌的旋律和节拍. 5.肢体—动觉智力,指控制身体的运动和灵活操作物体的能力,如舞蹈演员、运动员.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跳方形舞. 6.人际智力,指对人的各种情绪、气质、动机和需要作出正确判断和反应的能力,如治疗师、售货员.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听同学之间的辩论. 7.内省智力,指了解自己的情绪,能够辨别这些情绪,并能够根据这些情绪指导自己的行为;了解自己的长处、不足、动机和智力,如演员、小说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通过角色扮演来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8.关于自然的智力,指能够发现并理解自然界的模式,如地理学家、探险家.有助于发展这种智力的学校活动是到森林中观察动物的生活模式. 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学校,表现最活跃的舞台是在学科课堂教学上.小学教师活泼好动,棋、琴、书、画略有精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为借鉴多元智能,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摸索有新意的学科教学策略奠定了基础. (一)对教学环节的影响 1.多元导入导入环节历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看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步骤,甚至是关系一节课成败的因素之一.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积累了不少巧妙的导入技巧.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导入的新思路:以不同智能类型和学生理解事物的方式为起点,调动起学生多种智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课堂里,讲故事不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数学老师、自然课教师也常常以这种孩子们喜欢的听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擅长音乐的老师常以音乐作为所教学科的导入手段.剪纸、折纸不仅出现在手工课上,数学课在讲“轴对称图形”时,老师会说,孩子们把带来的纸折叠,剪成你喜欢的图形.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导入,从学生喜欢的手工制作、音乐导入……老师们用自己擅长的言语智能,将学生的爱好和学习内容联系起来,将实际生活和课堂联系起来,试图从言语智能、身体智能、人际智能等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一开始便充满了乐趣.这样的课堂导入,增加了教学成功的概率. 在教授《轴对称图形》中,教师利用讲童话故事进行导入(春天花儿朵朵开放,蜻蜓飞到小湖边玩耍,这时候蝴蝶也来了.蜻蜓对蝴蝶说:“小蝴蝶,你别在我面前飞来飞去!” 蝴蝶对蜻蜓说:“蜻蜓哥哥,我们是一家人.我是来找你玩的.”蜻蜓奇怪的问:“你是蝴蝶,我是蜻蜓,我们怎么会是一家人呢?”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不止你和我,花儿,树叶也和我们是一家人.)利用多媒体播放故事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学生的言语智能得到了发展. 在教朱自清的《春》时,就用《小燕子》这首儿歌作为导入,先让学生边听歌边展开想像,然后,让学生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刚才在听歌时,想到了什么情景?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致:有的说,想到了小燕子飞的情景;有的说,想到了柳树;还有的说,想到了春天的各种花朵……大家争相发言,个个神采飞扬,他们的思维自然而然地跟将要学习的《春》的内容相联系起来,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总之,利用音乐导入,常会使学生的情绪迅速活跃起来,使学生很快进入所学习的内容情境中.从而使学生的音乐智能得到了开发. 2.多元化呈现教材一旦兴趣激发起来,接下来的环节便是让学生充分地感知、理解教材.从教师的角度看,多元切入理解教材是指教师多维度、多方式呈现教材.从学生的方面讲,多元切入理解教材就是用自己学习风格和智能优势表达对教材的理解. 在小学英语课上,用“猜谜”的方式进行教学.例如:老师用英语说出fox/bird/cow等动物的特征,学生们猜答案;老师用动作表示某个单词,学生们猜单词.然后,学生自己出谜面、做动作,其他同学互相猜.用这种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既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又发展他们的言语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在《我是一条小河》课中用多媒体手段.“我”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如果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小河来回答,答案可能令人失望,于是采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风景在小河中的倒影和小河流经的地方,听着河水的哗哗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媒体技术将人的空间智能、言语智能和逻辑智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系统参与学习,有利于加大课堂的知识密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 3.多元化巩固布置作业是常规课堂教学的步骤之一,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新知识.作业毫不例外地用言语符号的形式来呈现,比较单一.全班学生都做同样类型和难度的作业.作业既没有反映出学生间学习能力的差异,又没有反映出学生不同的认识事物方式,致使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觉得作业水平太低,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望而生畏,不擅长言语智能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给教师一个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多元智能和个性特点布置具有个性化的作业,通过多元化的作业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 【示例1】(摘自《多元智能在中国》) 中华路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在讲“颐和园”一文后,其作业(学生可以选择)是: (1) 细心欣赏颐和园的图片(或自己亲自去参观)运用新学的名词佳句描写图片的景色,完成填空(句子)练习(语言能力). (2)以导游员的身份,用导游词的形式把颐和园的各个景点串连起来并给小组或全班学生展示(语言智能、数学一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 (3) 写一篇描写景色的短文(语言智能). (4)画一幅画,表现你对课文的理解(空间智能). 在这个事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布置了有层次性的作业.学生可以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培养言语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人际交往智能,空间智能等.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自己能够完成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弱势智能中去. (二)对小学教学评价的影响由于受传统智力理论的影响,人们一直把学科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过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学生其他多方面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就应摒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树立多元评价观.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新课程中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分体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影响. 1.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参与评价,这样的评价能发挥多方面的积极性.学生的自评可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生的互评可以建立一种相互激励的机制;学生家长参与教学评价可以建立一种家长与教师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机制,以提高课程的组织实施、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质量. 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主体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所有评价的发起者、主持者、协调者.因此,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把握好评价的定位:突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评价内容多元化在课堂教学中不再以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作为课堂评价的唯一依据,而是全面评价学生在多项不同智能中的表现,学生在不同智能中可以选择自己的强项进行表达,那么评价也应围绕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智能进行肯定性评价,教师做到因材施教,因能而评.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都是师生无法回避的一个内容,但还应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智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内省智能、人际关系、合作情况、综合运用能力等多方面的水平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3.评价方式多元化这是评价主体多元化与内容全面化所决定的,也是“多元化”的课堂所决定的.灵活多样、一举多得的评价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成长.除了传统的书面测试外,实验者还可以进行现场观察、提问、描述、答辩、面谈、随访、专题作业、对话表演、活动报告等等.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一)正面作用传统的智力理论将智力解释为一种以语言能力和逻辑一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于是教育的重点则被定位于追求优异的语文和数学表现;而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智力的本质更多地表现为个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产品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显然远远超越了传统教学和评价关注的重点.因此,多元智力理论拓展了教师的“智力观”,课程功能由此开始发生着根本的转变,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些正是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方向,即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加强考试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社会实际的联系,重在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多元智能理论为教师树立了新的教育观.教育是赏识教育,教师应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有能力的人,乐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教育是个体化的教育,教师变得更为主动、自觉地为每一位学生设计“ 长期以来,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对于什么是智力,智力如何构成、发展等问题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仅在本世纪的前几十年,就有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说、卡特尔的定型和不定型智力说、瑟斯顿的群因素说、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等,其中以传统的智力理论影响最大. 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以来,当今的学校教育一直受到传统智力测验理论的影响.传统的智力测验认为,智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因此,传统的智力测验只重视人类可以测验出来的能力及其测试方法,如果某种能力无法测出,就认为这种能力是不重要的. 受传统智力理论影响的教育,首先,教育评价应试化,评价体系是应试指标,而且是静态评价,方法单一,使受教育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知识,而忽略了能力的培养.其次,教学方式灌输化,课堂上强调书本,突出老师,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主动性.最后,理解内容记忆化,教学中强调记忆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提高.多元智能理论突出了智力的多元性,文化性(情景性),差异性,实践性和开发性,认为要坚持“智能展示”的评估方法,要将学生的优势智能迁移到其它的智能中去.
2. 新课程倡导的小学语文学业评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1)坚持多元性,不要“一把标尺”。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我们知道学生的智能类型不一样,表现在学习方式和学习结果上是不一样的。对于同样的知识,学生即使掌握了,表达的方式也会因智能表达不一样而得分不一。因而,应为学生营造适合他的检测方式。
这里谈的“一把尺子”是指做试卷,做试卷是学生用笔来表述思维过程和呈现自己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这样的考核方式,只适合那些书面语言智能特别发达的学生,对于此类智能不强的学生,无疑是不适合的。
(2)坚持全面性,不要“只是分数”。对于小学阶段语文学业的检测,应该是缤纷多彩的呈现,语文是一门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理应体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3)坚持过程性,不要“只看结果”。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次考试结果能体现出来的。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方法、习惯、态度,与人的交往,对事物的认识,等等,都是学生成长的过程性因素,语文本身就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生命灵动是学生获得成长的“感性表现”,是无法用分数来量化和考核的,是需要观察并体验的。这些都是我们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坚持民主性,不要“教师独裁”。民主性的坚持需要以“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起来”作为前提。在学业评价改革中,必须将学生的自主评价放在评价的重要位置。整个评价包括教师参与、学生参与、家长参与,适当的时候应该还有社会参与。我认为很多人习惯把传统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其实这样的定位不完全正确。即便是在素质教育下,应试也是不可避免的,只不过是传统教育在抓学生的应试能力上以牺牲学生的其他能力为代价,而且还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能力发展为代价,所以把传统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是不科学的。对传统学业评价制度变革定位的认识。如果把传统教育简单定性为应试教育,就会把学业评价制度的改革错误地定位为淡化考试和分数意识传统的小学教育是一种重视少数尖子生的片面能力培养的教育。传统学业评价的最大优势就是培养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培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时候,怎样同时让学生正常地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劣势显得更为瞩目。
(1)错误质量观导致“产品与市场的脱轨”。传统教育质量观是培养了多少品学兼优的学生,改革小学语文学业评价必须把握(1)坚持多元性,不要“一把标尺”。(2)坚持全面性,不要“只是分数”。(3)坚持过程性,不要“只看结果”。(4)坚持民主性,不要“教师独裁”。(5)坚持语文性,不要“淡化实践”。
3. 简述小学教育的任务
1、立德树人,这是当前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专其它教育任务都是围属绕这一任务来开展的。
2、引导小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发展小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4、发展小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5、培养小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4. 有关于儿歌教学的理论(小学语文)
文章摘要: 结合新课程理论,让多元智能走进语文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具体做法: 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学生的自省智能;利用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交流智能;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利用活泼、节奏感强的儿歌,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语文教学 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多元智能的理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较大的反响。1999年中文译本出版发行,又引起了中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有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交往—交流智能、自知—自省智能等。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种智能,开发孩子们的多元智能,对于孩子们将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那么,如何让多元智能走进语文教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做法。 一、在具体的环境中,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文学科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而低年级段是开发语言智能的最佳时期。由于低年级的孩子心理发展水平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尚未形成。因此,要想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就得在具体的环境中,使学生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托,让学生有话可说。 1、利用每天吃水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爱吃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天吃水果时,孩子们都表现得特别认真!于是,我就利用这个特殊的环境,培养孩子的语言智能。如:在吃香蕉时,我让孩子们观察香蕉的形状、颜色并展开想象,说一句话。孩子们在领香蕉时用语言表达了自己对香蕉的认识。有的孩子说:“香蕉弯弯像月牙儿”;有的孩子说:“香蕉弯弯像小船”;还有的孩子说:“香蕉是黄色的,我喜欢吃香蕉”等等。又如吃柚子时,我先对孩子说:“今天我们认识一种水果,它叫柚子。”然后让孩子说说柚子的形状和颜色,有的孩子说:“柚子像个大葫芦!”有的孩子说:“柚子像个黄色的大皮球。”最后让孩子说说吃法。当我把柚子切成两半,给大家看的时候,有的孩子说:“切开的柚子像个瓢”。当我把柚子发给孩子们的时候,有的孩子一边吃一边说:“老师,看这儿多像棉花,软软的,白白的!”瞧,孩子们的想象力多么丰富!有的人说让孩子在玩中学,我觉得让孩子在吃中学,不但提高了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语言智能。 2、利用书中情境图编故事,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上册中有很多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的情境图。我总是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都发现了什么?然后把这些内容联系到一起试着编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例如:复习四中的“我会讲”这幅情境图,有的孩子这样说:“我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是《学会了谦让》。一天早晨,小白兔背着书包去上学,走到小河边,刚要过独木桥,看见了猴妈妈挑着筐,领着小猴也要过独木桥摘桃子。猴妈妈对小猴说:‘我们让小白兔先过桥吧!’可是小猴不听,飞快地跑上桥。小白兔见了,也急忙走上了独木桥。他们谁也不让谁,使劲一撞,都掉河里去了。他们都不会游泳,急坏了猴妈妈。幸亏河水很浅,他们费了好大劲儿,终于爬上岸。这时,猴妈妈说:‘你们要懂得互相谦让,就不会这样了!’小猴和小白兔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们懂得了谦让。” 孩子们凭借这些有趣的情境图和丰富的想象,编出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 3、利用教材中的儿歌或课文,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一年级上册中安排了大量活泼有趣的儿歌和琅琅上口的课文。有的时候,学完儿歌或课文,紧接着我就引导学生进行创编。例如学完韵文《菜园里》,我引导学生模仿儿歌韵律进行了创编。孩子们的热情很高,也编出一首: 菜园里 蒜台青青细又长, 茄子身穿紫衣裳。 柿子高高像灯笼, 土豆地下捉迷藏。 白菜娃娃地上坐, 黄瓜越老皮越黄。 红绿黄紫真好看, 菜园一片好风光。 对于刚刚入学的孩子们来说,这个创作过程不仅开发了他们的语言智能,而且启迪了他们的灵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为将来写作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开发学生的自省智能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大幅度更新教学内容,不论是插图、儿歌,还是课文,都富有时代精神,富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例如:韵文“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渗透了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意识;儿歌《登山》,渗透了培养意志品质的教育;课文《借生日》讲儿童对母亲的关心,体现了母女之间的真情;课文《爷爷和小树》和《小熊住山洞》则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理解课文、朗读课文、课本剧表演以及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课文内容产生情感的体验、共鸣,从而促进学生的自省智能的发展。 三、利用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开发学生的交流智能 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体现学生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还要提倡积极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例如:在学习拼音、识字时,我常常让同桌互相认读拼音卡片或每篇课文的生字,并交流记住它们的办法;在学习课文中,常常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学完课文后,还会让学生合作表演课本剧。这样的氛围有利于学生交流智能的发展。 四、在游戏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动觉智能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让孩子充分地“动”起来,那么,他们将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教学中,我常常鼓励学生用动作表示所学的知识。如:在学拼音时,我让学生将学的拼音用手势表示出来。孩子们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将小手摆来摆去,直到像字母的形状才罢休。再如:学习儿歌《轻轻地》时,我让学生一边朗诵一边加上合适的动作,课堂上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我还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如:“找朋友”、“摘苹果”、“送小动物回家”等等,让孩子在玩中学,不但使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同时又开发了学生的动觉智能。 五、利用活泼、节奏感强的儿歌,开发学生的音乐—节奏智能 新教材中有许多喜闻乐见而且节奏感强的儿歌。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拍手打节奏来朗诵儿歌。例如:学习《小白兔》,我让学生这样打节奏“XX X|XX X | XX X|XX X |XX X | XX X |XX XX |XX X |”配上儿歌内容就是这样:“小白 兔|穿皮 袄,|耳朵 长,|尾巴 小,|三瓣 嘴,|胡子翘,|一动 一动 |总在 笑。|”这样不仅创设了一种充满韵律的课堂节奏,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又在流动的节奏中开发了学生的节奏智能。 以上是我结合新课程理念,让多元智能走进了语文教学。但我深知,要想让每个孩子的多元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还需要对多元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可谓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