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在我教学中和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组活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木头人”,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说,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我和家长沟通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虽然有些人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但是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学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会用,会说数学语言。
(二)、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教师和教材的示范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方法
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同意吗”等类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
B.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72
对于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大家一贯认为应该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其实不然,从教十几年教了几个班,也听了很多堂课让我感受到,有可能许多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畅所欲言,但在数学课堂上却会语无伦次。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们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又是数学的载体。所以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每位数学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练。那么在平时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这十几年来的一点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水准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尽力做到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逻辑性强,为学生做出榜样,并要求他们认真倾听,并提供模仿的机会,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并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作用。二、教师应多鼓励学生,让课堂更为和谐其实绝大部分的学生不愿表达的原因是不敢说,怕说错了会挨批评或被人笑话,所以教师想切实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创造出师生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做到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充分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发言。上课时要有亲切的教态,对待学生要有耐心,即使他们答错了,也不要给予批评,最好是对他参与发言表示肯定,以鼓励他再次发言。尤其对于不善于表达的学生,教师不但要有足够的耐心,而且还要细心地挑选一些难度较低的话题,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表达兴趣。就以我今年接的这个毕业班来说,一开始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一个班最多只有两三个,有时甚至一个都没有,哪怕他知道答案也不会举手,现在经过这个月的鼓励、培养、训练,现在已经初见成效。三、教师要培养学生说的能力,使学生畅所欲言教学中经常遇到学生做题会做,但是却不会用语言表达或表达有困难的现象,我们一些教师舍不得花时间,认为有这些时间,还不如让他们多做几道练习题或多讲几道题。殊不知教师这样的行为正好剥夺了学生说话的权利,扼杀了他们思维的能力。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关的,说话训练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平时说话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学会阅读,阅读不仅存在于语文课堂,在数学学习中也无处不在,数学语言高度抽象,因此数学阅读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必须掌握和具备一定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才能正确理解书中的真谛,为“说”收集语言素材;其次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教给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策略引导学生理顺思维。如:我在进行计算教学时不单单只是让学生写出计算结果,还要要求学生能用语言把计算法则和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公式教学不仅是告诉学生计算公式,死记硬背地做题,而是让学生组织语言说说推导的过程;解决问题时,不是只把题的算式写出来就行了,还要能够把自己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说给大家听,教师适时引导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不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优化自己的思维程序,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传统的授受式教学主要采用讲解、记忆的方式,几乎没有师生语言的交流。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变得内向、被动,这样长期下来,学生是越来越不喜欢动脑,越来越不喜欢表达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逐渐变成了“哑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交流合作。合作必须以交流为基础,而有效的交流要以学习和掌握数学语言为前提条件。我县为了实现素质教育,打造卓越课堂,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在课堂中采用“五步教学法”: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展示评学―提升延学的训练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贯彻以“语言训练为主线、思维训练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收集说的素材,给每位学生提供说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要说、有话可说,并在积极的评价中,使学生说的热情得到激发,说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五、要能做到持之以恒的长期训练
C.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数学是集高度的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于一身的科学,数学语言是表达、交流数学知识及其应用的,极其重要,但许多学生在运用数学语言时,难得尽善尽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关注学生不经意间出现的“口误”,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理解相关的数学术语,逐步提高其掌握和运用的程度,力求使学生的数学表达做到规范、科学和严谨。
一、多创设情境,增强学生数学术语的记忆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根据艾宾斯的遗忘规律,如果教师只是将概念、法则、定义等直接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机械地去背,这样记忆,在一定的时间内会发生模糊或遗忘,从而引发运用失当。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亲历知识的来龙去脉。
二、多加强训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经过长期自觉的训练,这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多给学生创造说的条件,需要学生说的,教师绝不代替;多给学生留下交流的空间,需要学生探讨的,教师绝不灌输;多给学生发表观点的机会,需要学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包办。此外,教师应关注课堂上偶尔出现的数学语言的瑕疵,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将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几种常见的语言训练方法,对学生加强训练。比如:仿述练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有助于语言的规范性;变述练习,能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助于提高语言的灵活性;扩述练习,对学生的发散思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助于提高语言的深刻性;讲述练习,则是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的良药妙方,有助于提高语言的严禁性。
三、多提供变式比较,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鉴于小学生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比较薄弱,对一些数学概念、名词术语等理解不够深刻,往往会造成在表达或运用数学语言中有失严密。因此,教师应该在学生初步感知或刚接触数学知识后,除向学生特别强调术语中的重点字词外,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变式训练,使学生的思维经多次碰撞后,更为准确地把握知识的内涵,从而加深对数学语言的理解。
D.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掌握数学语言是顺利地、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我们应当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才能更好地锻炼学生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准确性。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因此数学阅读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本真理解。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同时必须勤思多想。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这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书看得多的人,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作文水平相对比看得少的要好。同时这样也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教学思想。
作为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怎样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可采取以下形式,让学生发展数学语言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几个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使全身心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密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同桌交流: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
3、让学生小结: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大小比较之后,课堂小结时,我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后进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多种形式的训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学生把思维说出来,会有一种愉悦的感觉,也是自我表现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4、在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可以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
E.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课题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了解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 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地进行思维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地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教师和教材的示范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方法。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同意吗”等类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教材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这两种图形,至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边读边交流,然后形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象。
以低年级教学中看图说话训练为例,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引导:1.先学会看图。要求学生能全面观察,看清图,能简单说出图中有什么,并且有几个。2.认真思考,弄懂图意。在看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对图的内容进行分析、口述,理清图中的数量关系。3.发挥联想,要求学生能把看到的东西,能串联起来。4.开口叙述,要求学生能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此时语言的连贯性是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的。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1.让课堂更和谐,让学生敢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主动说之后老师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有所反应,对说得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充满信心,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说得不太完整时、说错时或是有独到见解时,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鼓励和正面的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2.要求学生说话要正确、完善、准确、精炼。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时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
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多问个“为什么”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 “你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吗?”“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F.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过程、思维的结果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而数学学习活动基本上是数学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个数学教师的基本任务之一,尤其是小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能正确地应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工具,使学生在数学交流时说准确、说完整,说得有条理,说得合乎逻辑,说得简炼。因此,应该把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将它看成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学不能只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数学教学过程伴随着数学交流的过程。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教材及教学媒体的交流、学生与社会的交流,以及学生的自我交流等。学生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句法和成语去交流,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而且教师要用规范的语言,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还要持之以恒地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习惯。因而,在教学中我们应逐步要求学生用确切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数学中的一些概念、法则、性质。下面针对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我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来影响学生
教师的言语和行动,是一种不可估量的无形教材。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数学语言规范的教师他的学生表达能力也较强,表达也较准确、清楚、简练。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有些教师偶尔也把不规范或不科学的语言带进课堂,这些不科学、不规范的语言,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素养,通过教师语言的示范作用,对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施以良好的影响。
但是,长期以来,数学语言的教学没有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 很多老师对数学语言表达的教学地位存在片面性认识,认为语言表达教学应附属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并没有从思想上引起重视。导致学生因没过好语言关而学习起来困难重重。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度差,语言之间的转换不流畅,思维显得缓慢,从而造成数学知识接受、处理困难。在我教学中和听课过程中,我注意到在小组活动交流时,只有几个学生争相发言,绝大多数学生变成了光听不说的“木头人”,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表述自己意见时,语言罗嗦、词不达意、条理不清,有的干脆站立不说,这是教学中出现的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讲得过多,学生说话的机会少,有的甚至是“满堂灌”,把课堂教学的“多边活动”变成了“单向活动”。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以至随着年级的增长在解决数学问题上出现了重重障碍,所以,数学思维的发展是离不开数学语言的同步发展的。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读数和写数时:在讲授的过程中学生对二十几的数字的读作和写作时总是写成二一,二二,二三……,经过我和家长沟通发现:孩子这样读的原因是家长在日常生活和给孩子学前教育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读数,使孩子养成了不正确的读法, 为了让孩子改正错误的读法,我让孩子先读三十几、四十几、五十几……让孩子自己发现读法,再回过头让孩子读二十几,这样孩子就能够较准确的读出。虽然有些人认为读数无关紧要,只要孩子会数就可以,没有必要强要求,但是我认为当学生学会说一句正确和完整的话,掌握了最简单、最基本的思维模式后,就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连贯的话,能够有条理的思维和表达。因此,应该从点滴做起规范的使用数学语言。
二、教师用正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
(一)、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
数学语言具有高度抽象性,学会有关的数学术语和符号,正确依据数学原理分析逻辑关系,才能达到对书本的理解。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要培养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必须先培养学生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如理解和、差、积、商、扩大、缩小、质数、合数等概念。对学生语言上的缺陷不能有半点疏忽。例如问:“什么是质数?”有的学生答:“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的数叫质数。”于是老师问:“4能被1整除吗?能被它本身整除吗?4是不是质数?”学生立即意识到自己错了,应该是“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叫质数”。
同时数学有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结论错对分明。要想真正的学好数学,使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得到落实,使数学不再感到难学,我觉得必须重视数学语言的理解,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会用,会说数学语言。
(二)、随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
1、教师和教材的示范是学生掌握数学语言的方法
小学生在表达数学思想时有两个弱点:第一,不善于正确使用数学术语。第二,不善于讲算理。教学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学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等的示范作用,努力使语言形象化、趣味化。尽力避免“这样做怎么样”、“对不对”、“好不好”“同意吗”等类习惯问语,消除学生说“半截话”或者用一两个字“好”、“不好”、“是”、“不是”、“对”、“不对”等简单作答的语言环境。
其次,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自读教材,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鉴于教材编写要求简洁、明白,不可能把什么都写进去,需要在教学时加以指点。如一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一课,教材形象直观地描述了这两种图形,至于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就要靠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边读边交流,然后形成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正确表象。
2、每节课都是学生形成数学语言的过程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抓住每一节课的每个教学环节,结合教学内容,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说图意,说算理,说思路,说解题过程,说操作过程,说分析过程。在低年级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了做好看图说话训练,我对学生进行了一些引导:①先学会看图。要求学生能全面观察,看清图,能简单说出图中有什么,并且有几个。②认真思考,弄懂图意。在看图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对图的内容进行分析、口述,理清图中的数量关系。③发挥联想,要求学生能把看到的东西,能串联起来。④开口叙述,要求学生能尽量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并且中心明确,有条理性。这时语言的连贯性是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训练的;中年级可以要求学生有条理、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图表直观演示,训练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叙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问题,分析思路和解题过程。通过让学生口头叙述解题思路,口头叙述数量关系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提高了解题能力,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高年级则可要求学生逐步运用数学语言准确、简练且有根据地进行表述。通过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3、小组讨论是学生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
小组讨论是课堂中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在每个小组中选出小组长、记录员等,当学习中有疑难时,便可请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讨论后请一名代表交流。这样做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也有听别人说的机会;既有面对本组人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又有面对全班同学说的机会。学生为了表达本组的意见,更加主动地思考、倾听、组织,灵活运用新旧知识,都处于主动学习的兴奋中,同时也增加了课堂效率。但是,小组讨论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果小组讨论组织的不好,就会成为个别学生的表演时间,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就会变成听众或者成为局外人,长久下去就会形成两极分化,说的人越说越好,不说的人一句不说。因此,组织小组讨论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和组织的方式,最好是让每一位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让那些不爱说的学生从被动的参与变成主动参与。
4、同桌交流是学困生形成数学语言的好途径
小组讨论虽然是展示数学语言的最佳方式,但是由于小组讨论时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多,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没有机会或者害怕说不好怕大家嘲笑自己,而同桌交流非常方便,也是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发表见解、培养语言能力的好方法。特别是新授课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需要用语言及时地总结。同桌二个人比较熟悉,交流起来也没有陌生感,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不会产生恐惧,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通过同桌间的互相交流使学生掌握思路,并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而班级中的学习困难生,也可在同桌的带动下,在同桌的带动下,逐步学会叙述、正确解答、大胆发言,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活了学生思维,更提高了教学效果。然而同桌交流只有两个人,如果同桌两个人正好都是学习困难的孩子,他们在交流的时候效果就不会太好,因此,在安排学生座位时要注意人员的搭配,最好是把表述好的孩子和不爱说的孩子搭配的坐,这样他们会互相影响,从而取长补短。
5、学生小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小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小结能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清晰地回忆出本课的要点。小学生虽然表达能力有限,但只需正确引导,学生便能正确地概括。如在课堂小结时,老师问学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在回忆整理之后,就会纷纷举手发言,而且连平时不爱说话的和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很积极。有些学生话虽简洁,却抓住了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经常进行有目的的课堂小结,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达到智能并进,全面育人的目的。
6、操作是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的手段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 学生通过操作活动,可以丰富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地说操作过程,可以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得到强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在三年级进行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为了使学生透彻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一折、二看、三涂、四想、五说”进行。一折:让学生用一张纸折成均匀的四份;二看:引导学生观察以下几个问题:1,几种不同的分法;2,一共分成几份?3,每一份的大小怎样?三涂:涂出四分之一、四分之二、四分之三;四想:出示涂色的纸,思考怎样用分数表示?五说: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想的过程?分数的意义是怎样表述的?等等。这样,通过动手操作引发思维和用数学语言表达,不仅加深了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还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同时也培养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
1、让课堂更和谐,让学生敢说。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最常见的现象是有的学生因为准备不足无话可说,有的学生因为怕回答不好或回答不完整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这些因素的存在,阻碍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正常发挥,进而影响健康的交际心理的形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课堂人文环境的建设,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产生安全感、宽松感、愉悦感。研究表明,在愉快轻松、平等民主的气氛中,学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得到激活。只有在这种氛围里,学生才会感到有话可说,感到自己的尊严。在教学中,教师放下架子,不再有一副“师道尊严”的面孔,不再把自己当作权威,让学生感觉老师是他们的朋友,在朋友面前什么都可以说,学生自然就无拘无束,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当学生主动说之后老师一定要对每一位学生的回答有所反应,对说得不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帮助,使其充满信心,增大勇气,不怕说错,大胆表达。当学生说不出时,可以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要帮助地说:“不错,如果你能注意到某个地方,答案就更完整了。”;当学生说错时,要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某个地方没有考虑清楚,再想一想。”;当学生有独到见解时,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真肯动脑,有新意。”当学生中出现彼此嘲笑的现象时,教师应及时进行了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难免会出错,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康的交际心理,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同时,为学生下次主动说打好了基础,从而养成了把自己的想法主动的说出来的习惯。
2、要求学生说话要正确、完善、准确、精炼。比如有的学生说:“8是倍数,2是因数。”“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样说都不准确,虽然学生明白意思,但是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有时候一字之差所表示的意思就完全不同,教师应该及时的给予纠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说话要有根据、连贯、通顺。如:“1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要求学生回答:“因为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是质数,又因为19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所以19是质数。”在很多时候老师只注重孩子回答的结果,对为什么是这个结果不去追问,因此,有些学生的答案是听别人说的,有些学生知道结果,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或者说不清依据,更有甚者是根据老师和同学的表情、口气瞎猜的答案;所以当学生回答后教师应该多问个“为什么”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说话习惯,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总之,学生的语言表达过程反映的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数学课堂上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能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灵活性、准确性,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注意多向学生问几个“你是怎样想的?”“你能给我们大家说一说吗?”“可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想法吗?”等问题,把握时机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循循善诱,应用多种方法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使学生养成科学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G. 怎样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要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归纳学习数学的过程。目前,低年级使用的新人教版教材里面安排了许多说的内容,以说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正是新课程改革后的一大特点。 数学语言是反映数学特点的学科语言,具有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达完整等特点。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其后继学习及思维能力的发展。数学课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教学中,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一所城镇小学的一年级,由于大部分学生的家长都是农村打工家长,文化水平不高,培养孩子数学语言表达的意识也不强,致使这些初入学的孩子想说,也敢说,但他们就是无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我发现,同样是说,有的学生说得准确、简练、条理清楚;有的却含糊不清,不愿说。因此,我就在课堂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1、激起一年级小学生的表达的欲望,树立自信心。做到:(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欲望;(2)培养学生认真的思考问题的态度;(3)培养学生的意志力,相信自己能学会,能说好,对自己充满信心。 2、探索提高一年级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1)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数学课堂氛围,通过多种感官和形式调动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说的积极性。(2)课前多做一些准备工作,尽量多替学生考虑,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鼓励和期待。促使学生喜欢数学老师,喜欢上数学课。(3)举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关注语言表达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在多说中增强信心。(4)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有差别的情况,实施分层次辅导。 3、注重引导,加强交流,激发动力。课堂上我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足够的耐心,和学生进行多交流,多引导,让学生感到回答问题很有趣,愿意说。不能对错都多鼓励。让学生敢说、 愿说、 会说。 4、练习中采取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表达的欲望。玩,是儿童的天性。作为数学教师,特别是一年级数学教师,一定要抓住学生的这种天性,在课堂中加以利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说。如:学习元、角、分的换算时,很多学生对这种枯燥的单位换算既缺少形象感知,又缺少细心,总是出错。于是我灵机一动,结合平时学生爱买小东西的特点,就拿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让学生用样币现场来买一买,看看谁会用钱。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争先恐后来买,用不同面值的钱来买标价的商品,再用语言来说说自己怎样来凑这个钱的。学生越拥越多,复杂的换算就这样这样化难为易了。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数学来自于生活的需要。所有的孩子都会有想说的话,要说的话。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加以引导,学生一定能够完整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5、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关注学生,尽量多的维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多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语言中的闪光点,使学生敢想、敢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语言表达的潜能。 6、灵活运用教材,尽可能多的发挥起它的作用。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虽然它展现给学生的只是简单的文字或图画,但它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教师要认真的研究教材,仔细的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激动地运用教材、恰当地使用教学方法。如:在进行一百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中,我就让学生当能干的小医生来看病,让学生说病因,并开处方。这样既训练了说又让学生知道平时出错的原因。因此尽量利用课本知识,让学生大胆的想和说。 7、数学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要能扮演多重角色,要善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毕竟还是孩子,他们不可能和老师一样,因此,教师要学会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要灵活的扮演老师、朋友等角色,让学生感到亲切,愿意和你交流。 8、数学教师要注重的语言表述的准确度。教师的语言往往就是学生模仿的依据,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典范作用,准确地使用数学语言,给小学生提供标准的语言模式,让学生在模仿中去感知如何有条理地表达。 9、在计算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算理。在计算教学中,加强算理教学,重视说的过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方法,又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计算教学中教师重视了说的培养,如:最近学习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相应的进位和退位的口算,让学生说算理、说运算顺序、并要介绍自己的多种算法,以及优化的理由。同时还采取了多种形式,集体说、小组说、同桌说。对于计算中的错误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及自己的看法,使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10、在应用题教学中重视了让学生说出思路。在应用题教学中,让学生有根有据有序地分析、推理,通过口述解题思路,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根据两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结果在课堂上学生你一句,我一言,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能及时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最近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说,根据条件提问题,学生能很快口述出几个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12 、动手操作中,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课堂中,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如在教学一步应用题:比一个数少或多多少。红花有15朵,黄花有8朵,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首先让学生看题说题意。许多学生都说成:用红花的朵数去掉黄花的朵数,就得出多少朵。这时,不急于让学生列算式,而是让他们出学具(红花和黄花)来动手摆一摆,通过操作,学生看出如果拿掉黄花,那么剩下的是红花的朵数15朵,显然这个答案是错误的。这时,再问学生,已知两个数,求他们的差怎么办?让学生观察学具,动手操作。很轻松掌握了知识。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好奇心强,又好动,抽象思维能力还很弱,解决某个问题时往往说不出自己是怎样想的,或者不能完整地表达出来,根据这个特点,为促进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材在教学各部分知识时,都要求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其目的是加强操作活动,并通过联想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的思维活动,也就是内化为智力活动。要求说一说,就是要借助语言,把思维过程明确、清晰的表达出来,是思维的外壳,学生思维的发展是语言发展密切联系着的。 总之,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个循序渐进的复杂过程,教师不可操之过急,可从理想、兴趣、作用、意义等方面进行,给予恰当的机会,创设数学语言场合,语言氛围。教师平时注意指导训练一批语言表达强的学生带动另一批学生,使全体同学都提高 ,最终达到准确、和谐的数学语言。
H.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每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特有的语言,用来表达其内容。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只有会听了,才能更好地促进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教学中注意剖析学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
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语言表达上的缺陷或错误,是很正常的事。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辨明陈述中的错误,找出原因,从中吸取教训,这对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正面的指导诚然十分重要,但反面的教训有时会给人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对于学生语言陈述中的缺陷或错误,若只是简单地予以否定,或代替学生做正确的陈述,而不注意对其错误进行认真地剖析,引导他们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源,这种做法简单省事,但学生得益甚微。
二、培养学生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第一,我告诉学生“听”是有样子的。如同学发言时,你应身体微侧,注视发言人,不乱看,不乱动,更重要的是听要有反应的,要善于在倾听中发现对方的闪光点。第二,及时表扬,激发学生“听”的兴趣。第三,课外活动,强化学生“听”的意识。有趣的故事总是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所以,我常常要求学生在家听故事,听广告,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说说讲讲。第四,把握机会,在数学课堂上安排有效的训练。例如,48÷5=__,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并明确告诉他们待会汇报时,发言代表要说出你们组的各种解法,这样要求后,学生必定会提高听、记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习惯。
三、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1.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想”说。数学课对于学生而言总是很枯燥乏味。因此,学生在上数学课的时候,就没有积极性,不能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使得他们在课堂上也不想发言。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说,老师可以抓住数学语言的特点,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
2.鼓励学生,让他们“敢”说。在学生有了“想”说的欲望后,并不代表他们敢面向所有人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因此,对学生进行鼓励,让他们“敢”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意识到全班同学都是一个整体,让他们觉得不论是谁说错了,就好像是自己说错了一样,因为他们是一个整体,从而让他们意识到不能嘲笑自己这个整体中的任何一个人。另外,老师也不要总是要求学生说的答案都必须完全正确,尽量减轻学生的压力,让学生更加地自信,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敢”说。
3.领悟数学语言的精妙,让学生“能”说。上面也说到了数学语言的精妙在于准确、严密、简明,因此学生在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时首先应该抓住的就是其准确的特点。虽然说学生在表达的时候不能一味地要求他们必须一点都不能错,但是还是应尽量地避免错误,也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就要从计算能力开始培养。
总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经历肯想愿说,敢想敢说,能说会说,善想善说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农村数学课堂扎实有效,对于我们农村数学教师而言还任重而道远。
I.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抓住时机,培养学生积极的说话心态
目前学生表达能力越来越差,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1)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均有差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让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只注意少数几个“优等生”,使多数学生成为陪客,长此以往,多数人得不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自然就差。(2)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害羞,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言。(3)当一些学生说错了时,会受到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嘲笑,使学生没有勇气说话,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断地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说话心态,让他们想说喜欢说,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我们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鼓励学生大胆说,尽量给全体学生说的机会。
二、 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
语言的逻辑性,一是要求语言本身要准确。不能含糊其词;二是语言要清晰,不能前言不搭后语,似是而非,模拟两可.人们借助语言思考问题表达思维,进行有序的语言表达,也是优化思维程序,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1.激励学生说算理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计算数学的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法则,学生对于一种算理听听似乎明白,真正理解能否,要看他是否能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口述算理和法则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对其深入理解掌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