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

发布时间:2021-01-20 18:14:56

❶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

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答:一、激发学习情感,让学生“乐学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有效改变学生“被动学”和“不愿学”的状态。小学生年龄尚小,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很容易受到其他新奇事物的影响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教师必须使自己成为激发情感的高手,将学生情感发现线索与数学学科特点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状态。比如在学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就可以联系实际设计问题:“草地上有5只小白兔,现在又来了3只,请问这时草地上一共有几只?”这样既能化抽象为形象,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传授学法要领,让学生“实践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掌握知识不如帮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知识。教师可以运用探究性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和课后延展。比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知识点时,我先请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人民币的资料,了解人民币都有哪些分类和面值,颜色;接着在上课时用多媒体展示人民币,考察预习结果,完善知识体系;课后布置有关人民币兑换方面的作业,巩固知识。三、重视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学”小学生还处于认识和学习知识的初级阶段,学习能力及习惯尚未形成,所以借助学习活动、教师帮助和同学互助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和合作性学习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分组、分题。比如在学习“第几”相关知识时,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制作号码牌,以小组为一个单位,每人一组1~8的数字卡,请学生自己排列,这样学生就可以共同探讨怎样排序,共同学习了。总之,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小学数学教学贡献力量。

❷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课堂的自主学习

新课程的理念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应由一味传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究知识,让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动互学的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学习。那么,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我认为若能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就能真正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爱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趣味性、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情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加深印象,而且能够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扩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开放的课堂,使学生善学。

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给学生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维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扎根于探索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学生发展。
如教学《8加几》的例题“8+9”时:我未作任何暗示,先让学生尝试着做。一般学生按照8加几的计算方法思考,把9分成2和7,8加2得10,10再加7得17。部分思维活跃的学生却打破“看到8,想到2”的思维定势,认为8比9小,分8比较简便,于是他们把8分成1和7,9加2得10,10再加7得17。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受教师“先入为主”的观念制约,占有足够的思考时间,享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不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又如这课的“想想做做”第一题我出示了一张卡片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然后观察异同,得出上面一排的2和4合起来就是下面算式中的6,于是学生们就知道计算8+6时,6要分成2和4。然后我让学生猜一猜卡片下面的算式是什么?通过猜想,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积极地引导学生投入到对规律的探索活动中。在这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抓往时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

三、交流互评,使学生会学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创新有时是一种群体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当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交流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老师要鼓励学生自我反馈和评价,开展同学间的互相评价。如:“这位同学的回答符合要求吗?”“这些答案中谁的答案最合理呢?”……通过互相评价和反馈,学生学会了评价别人,也更学会了评价自己。因为,学生在评价别人时,必须自己先作出判断,发现它不符合在哪里,或错在哪里,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由学会转为会学。

四、多样的评价,使学生愿学

❸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开展了哪些活动

现代教育越来越重视每个人一生的发展,越来越关注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和个性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代社会的发展也迫切要求人们加速人的自主探究建构,并正确发挥其作用。因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就成为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教”上下功夫,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很少有学生自主的活动,更谈不上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这样做严重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阻碍了学生思考的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处于低水平。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成为重要的丞待解决的问题。在未来的社会里,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获得一堆知识,而在于掌握学习方法,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自主探究”是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将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过程。
近几年来。我校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实施,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对话”变成“问答”,由“满堂讲”变为“满堂问”;有活动却无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小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现象提前出现等等。这些在数学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必须给予正视,为此,我们选择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作为专项课题进行研究,不但非常必要,而且更富有现实意义和研究的价值。
二、课题的界定
“指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实践给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指点式的培养活动,它侧重于对受教育者提供一种帮助和引导。
“自主”是指“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辞海注释)。
“自主探究”是指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进出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提出新的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整个自主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活动为主要线索,在这条线索的每一个环节上又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师生共同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给学生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通过学生的自学、尝试、操作、交流、总结、实践反思等形式,让他们在数学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
“策略”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促进小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达到唤醒小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自主探究的习惯以及自主探究的品质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对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实践的研究,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探索出适合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主要理论依据及假设
(一)理论依据
1、唯物辩证法内、外因理论
内因是事物发展的依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是外因,学生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学、讨论、思辩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辅以教师的指导,维持和发展学生内在动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出: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3、“发现学习”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know-what)”,“知其所以然(know-why)”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know-how)”,“知其谁用(know-who)”。
4、生本教育理论
学生是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本体。因此,教育应该真正认识和把握学生这个本体,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教育价值的原则。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是从内部和外部了解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创新是他们学习的核心过程,他们是在创新中进行学习的。同时,儿童还有着无限的潜能。教师应从儿童对知识的实际形态的认识进行教学设计,把学生置于创新的环境与状态下,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全面依靠学生,关键是要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提供一种挑战自我的创造情景,保持儿童追求的天性,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
5、心理学理论

❹ 小学数学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开展哪些活动

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长期以来,我校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推进素质教育的研究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且学校历来重视科研工作,对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给予大力支持,对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形成了良好的教研兴教氛围。
2、课题组的老师均是我校的数学老师,具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课题负责人有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参与科研热情高,并有较强的研究水平和写作能力,撰写的二篇科研论文分别获市二等奖。
3、本课题实验研究的目标明确,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从当前的教育改革发展看,“鼓励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也是当前教研教改的要求;课题界定、研究内容及方法都很清晰,从课堂到课外都有系统的划分。
4、经费来源:我校对课题研究必须的经费给予大力支持。
综上所述,我们有条件完成该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
六、研究内容
1、“自主探究学习”、“教学策略”等关键概念的界定;
2、课堂教学中教师影响学生自主探究的行为的研究;
3、有效改善教师教学方式的研究;
4、构建自主探究型教学模式的程序框架的研究。
七、实施思路、操作原则及研究方法
1、实施思路
该课题作为统领数学中心组的总课题,教师人人参与研究。根据小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分低、中、高三个梯度,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2、操作原则
为保证该研究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自主性原则。教师应根据课题方案和自身实际自主选择研究内容,创造性地开展研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
(2)差异性原则。受教育者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造成的原因有先天条件差异,有环境影响的不同,也有教育条件的不同。这些差异决定了教育工作不能只是要求有差异的个体都要达到统一的教育目标,而应当按照这种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受教育者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师生合作原则。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据此,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传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
(4)整体发展原则。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身心素质各方面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发展整体,使课堂教学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形成一个相互协同的整体。教学力求面向学生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5)反思性原则。反思是回顾已经做过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进展,提出改进的方案,应用从教学中或从他人身上所学到的知识的一种能力。实验中,教师要具备反思的意识,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指导行为。

❺ 如何培养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你发现了什么?是我在课堂上常用的引导语。最新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1、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
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在教学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节课下来不但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还使自己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我在学生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实物后,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有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话音刚落,马上有学生站起来说:“老师,你说错了,应该是有四条边围成的图形,他们都有四条边。”等他刚一说完,另外一个学生提出反对意见:“应该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条线段都叫做边。”“他们还都有四个角,而且都是直角。”…… 我一直在一旁微笑地听着,最后说:“这几位同学说得很好,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❻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 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一下储蓄所的储蓄利率表。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储蓄的场景。让他们填写存单,计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讨论最合算、最经济的储蓄方法,同时还加入有关利息税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然而学生主动提问的很少,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板书时)有意的出错,让学生抓住出错的地方来质疑,来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我先讲解了简单的题目,然后边出示(12.5×5+2×12.5+12.5)边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一题。”然后板书:(学生在下面练习)
12.5×5+2×12.5+12.5
=12.5×(5+2)
=12.5×7
=87.5
当我看学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说:“同学们,看看我做的和你们做的是不是一样?”接着我把我这么做的理由说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是你错了!正确答案是100。”这时大部分同学都说是我错了,正确答案是100。“那谁能告诉我,我错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就这样,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把原因找出来了。这样,类似这种错误在学生的作业中就少出现了。
只要老师这样几次下来,学生就会非常仔细地注意教师的言论和板书,会非常用心的找教师的差错,也会很习惯地对自己不明白的加以提问,这样教学效果就会非常不错。当然也不能乱出差错,过多的差错。会减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师故意出错的地方一般都是重点、难点,是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进一步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的涵义是什么,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

❼ 如何引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

在新课程下,学生自主地开展数学学习是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目前大家所注重的教育形式。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发展还处于初始阶段,自制能力差,社会经验以及对学习价值的认知都不足,通常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而主动学习数学的意愿基本没有被调动出来。
对于学生来讲,能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这种学习情态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会更加自觉,并能促进创新学习能力的形成,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通过新颖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导入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能否调动学生学习的意愿,引导其自主地开展学习,这是关键的开头。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努力探索新的导入方法,用新颖的导入把学生吸引到学习数学的过程中。
目前,教师已经挖掘出不少高效的导入方法,如互动导入、问题导入、故事导入、情境导入……众多的方法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可以供小学数学教师采用。但在选择导入方法时,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来设计,不能生搬硬套,关键是能将学生有效吸引到学习中来。
如,在讲“认识多位数”这一课前,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财主家的孩子去上学,第一天,老师教了个“一”,第二天,教了个“二”,第三天教了个“三”,这个孩子回家跟爸爸说:“我都会了,一是一横,二是二横,三是三横……”财主很高兴,就没有让他再去上学。后来,家里请客,让这个孩子写请柬,有个客人叫“万百千”,于是这个孩子从早写到晚,画了无数个横……学生听完了,放声大笑,我也就通过这个故事导入法,成功地将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习上,从而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愿,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想成为故事中的主角。
二、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对数学而言,其运用过程就是遇到问题,然后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启发教学法,一是适应了人的思维情态,对引发人的主动思维是非常有效的,二是适应了数学的实践本质特征。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更多地选择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就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尝试着去解决。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调动起来,促使他们在自主的状态下开展数学学习。
如,在讲“克与千克”这部分知识时,教师给学生讲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也记住了二者的千倍关系,但真正运用到实践时,学生还是不能准确地判断出克与千克所表达的具体含意,因为他们缺少感性的体验认知。我就给学生设置了几个问题:家里有食盐和糖,回家研究一下,妈妈在买这两种食品时,是按什么单位选购的?而在做饭时,又是按什么单位使用的?如果倒过来使用这两个单位,会出现什么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回家,通过对家里各种东西质量的反复掂量和比较,很快就自主地找到了这两个单位之间换算的“感觉”。
三、将数学学习生活化,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和现实意义,这样就能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因而,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对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转化,从而成功地将学生带入自主学习的情境中。如,在给学生讲“元角分”的知识后,我就让学生在教室里做起了“生意”,我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有的扮演商人,有的扮演顾客,通过买卖文具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的意愿被极大调动起来了。
再如,在讲到“正方形、长方形面积”的时候,我就对学生说:“我家后院想垒一个小花池,是长方形的,我知道砖的大小,也知道小花池的长和宽,请同学们帮助老师算一下,我给这个池子铺底,需要买多少块砖?不要让老师多花钱,也不要不够。”这本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应用题,但我将它转换为“帮助老师”这个情境后,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产生了变化,他们对计算数学题的抵触情绪没有了,换来的是学习的热情。
总之,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倡教师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构建知识体系,从而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甚至将之放在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位置看待,努力将学生的探究、创新潜力挖掘出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❽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小学自主探索是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由“会学”到“创新”的培养目标,那么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教师要精心选择课堂教学策略,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学习
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课前让每个学生准备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各一对,以及几个平行四边形,进行摆一摆、拼一拼、移一移、剪一剪,看看能不能通过拼、接、移、剪成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自己动手寻找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的同学用一对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的同学用一个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也有的同学只用一个三角形,通过割补方法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实验,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从而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在教师创设的问题中,学生动脑探索,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像数学家一样研究、创造,从而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
二、亲历建构过程,引导自主学习
传统的数学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学生不需要自主探索,只要认真听讲和记忆。这种教学方法排斥了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思考性。而新课程强调的则是:数学学习必须重视建构知识的过程,使学生的探索经历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创造。教师要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多给学生提供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多开展一些探索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
例如,在教学“6 加几”时,教师投影了这样的一幅画:一群小学生排队回家,其中男同学6 人,女同学5人。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引出需要解决“一共有多少人”。列出算式6+5,并鼓励学生发现、探索计算方法,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结果,学生中出现了一些新的计算方法,体现了计算方法多样化:
(1)把5 分成4 和l,4 和6组成10,10+l=11;
(2)把6 分成5 和1,5和5 组成10,10+1=11。
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所学的知识,掌握了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三、解决实际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数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促使学生在课外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并由此体验到数学知识散发出来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其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学习氛围中,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以“千克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为例。从表面上看,它似乎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活动并无太大的关系,然而,若能引导学生去参与购物活动,亲自感知食品的重量,就能找到所学内容与生活的“切合点”。通过购物活动,学生亲自称一称、掂一掂、抱一抱,充分感知l克、l千克,10 千克的重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趣味化,把单纯的数学概念引伸到生活活动中,学生就会感到数学离自己这样近,慢慢地就会亲近数学,理解数学,继而喜欢数学。学生拥有了这种积极的状态,对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三、鼓励创新,升华自主探究
数学创造性思维寓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操作性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多让学生拼一拼,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想一想,尽可能地动手、动脑、动口,唤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激起学生创造的“激流”和“冲浪”,学生就能冲出定势,从中发现规律,大胆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和想法,去品尝成功的愉悦。
我在教学“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一课中,新课快要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巩固与发展,我要求学生用小棒拼三角形。要求尽可能的少用小棒,拼出更多的三角形。几分钟后,得出了许多答案。然后一个火柴棍在翻弄的男孩突然大叫起来,“哇……下面还有一个三角形呢!”原来他用三根火柴棍直立起来,拼了4个三个三角形。当他叙述用的根数和三角形个数后,教室不约而同地拍起小手赞扬。从长时间拍手叫好张张微笑的小脸上,不难看出学生对创新的追求与向往。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起,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能想,能做,会想,会说,会做,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