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学习答疑

小学数学学习答疑

发布时间:2021-01-20 15:16:42

⑴ 浅谈如何做好小学数学自主学习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而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 意愿。” 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成分,是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发展 智力潜能的契机。产生兴趣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求知欲和对客体的肯定的情绪态度。因此,只有那些对数学学习 有浓厚兴趣,把学习看成自己的愿望和需要的人,才能使自己的整个认识活动活跃起来。
我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有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知时精心创设情境,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要学生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他们自己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最终为生活服务,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为了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
为此,我在教学时尽量把题目改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加明白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去观察一下储蓄所的储蓄利率表。在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创设一种模拟储蓄的场景。让他们填写存单,计算到期利息、本息,思考讨论最合算、最经济的储蓄方法,同时还加入有关利息税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教师应允许和鼓励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对疑问有与众不同的解释。布鲁巴克曾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 提出问题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活动,而并非对于知识的被动接受。因此,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是,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比较重视“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作用的教育,造成学生长于求同思维而短于求异思维,使学生只会做“学答”而不会做“学问”。
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创造一种人人都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促使学生增强问题意识。然而学生主动提问的很少,为此我在教学中(特别是板书时)有意的出错,让学生抓住出错的地方来质疑,来提出问题。
例如:在教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时,我先讲解了简单的题目,然后边出示(12.5×5+2×12.5+12.5)边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一题。”然后板书:(学生在下面练习)
12.5×5+2×12.5+12.5
=12.5×(5+2)
=12.5×7
=87.5
当我看学生都做得差不多的时候说:“同学们,看看我做的和你们做的是不是一样?”接着我把我这么做的理由说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是你错了!正确答案是100。”这时大部分同学都说是我错了,正确答案是100。“那谁能告诉我,我错在什么地方?你们可以一起讨论一下。”就这样,学生经过讨论,很快把原因找出来了。这样,类似这种错误在学生的作业中就少出现了。
只要老师这样几次下来,学生就会非常仔细地注意教师的言论和板书,会非常用心的找教师的差错,也会很习惯地对自己不明白的加以提问,这样教学效果就会非常不错。当然也不能乱出差错,过多的差错。会减弱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教师故意出错的地方一般都是重点、难点,是学生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
其次,有了问题意识后,进一步应不断地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钻研课本,针对课本提出问题。课本是学生最直接的资料,而现在的课本内容是高度概括化的,要想深刻理解,必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可以问这一章节、这一节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可以问这一概念、定理的涵义是什么,其中隐含着什么条件;可以问该定理用于何处,应注意什么条件;可以问公式该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形应用)等等。以上的提问在目前的教学中都是属于教师发问的问题,通过训练,重心逐步转向学生能自己提出问题之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课本中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辨析错解,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途径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我们应当尽可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科学内容,我们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且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自己

⑵ 小学数学该怎样学

小学阶段,数学没什么难度,孩子数学不好,一般也不是智力因素,有很多是没适应学习,有的是没掌握正踊的方法,那你知道小学数学要怎么学成绩才会高吗?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小学数学最佳学习方法。

1、主动预习

主动预习,不仅能提前了解上课内容,在听课的时候有的放矢,还能锻炼孩子的自学能力。

具体做法:认真阅读敦材,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敷是怎样的。

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远大小状元APP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预习能力

2、学习思考问题的方法

"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比如上题。

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

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 长方体、正方体;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

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

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

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 ,则2X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x6x6=216(立方厘米)。

远大小状元包含了人教版和北师大版的题材,适应大多数地区的学生,可以帮助孩子提高刷题量

3、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⑷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哪种解法是特殊技巧?

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学生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远大小状元APP,分为家长版和学生版,数据同步,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学习

4、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竞思路,以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 ,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畺、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

(1)2400÷(2400x20%÷5)-5=20(天)

(2)2400x(1-20%)+(2400x20%÷5)=20(天)。

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

(3)5x(1-20%)+20%=20(天)。

如果从"已知—m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

(4)5+20%-5=20(天)。

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学生又会想出:

(5)20% : (1-20%)=5 : 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

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竞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炅活性。

5、善于质疑问难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有疑开始的,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学会创新的关键。著名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问的学生不是一个好学生。"现代教育的学生观要求:"学生能独立思考,有提出问题的力。"培养创新意识、学会学习,应从学会堤出疑问开始。

如学习"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时,认真观察量角器,问自己:"我发现了什么?我有什么问题可提?"通过观察、思考,你可能会说:"为什么有两个半圆的刻度呢?""内外两个刻度有什么用处?", “只 有 一 个 刻 度 会 不 会 比 两 个 刻 度 更 方 便 量呢 ? 为 什 么 要有中心的一点呢?"等等,不同的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看法。

在度量形状如"V"时,你可能会想到不必要用其中一条边与量角器零刻度线重合的办法。学习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即增加主体意识,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激发创造欲望,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⑶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一、 数学学习的基本环节与原则
在校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课堂学习一般由四个环节组成:首先要听老师的课,这就是听课的一环;为了消化和掌握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需要做练习,这就是作业的一环,为了进一步把所学的知识巩固起来,并了解其内在联系,需要记忆和归纳整理,这就是复习的一环;为了使下一节课学得更主动,事先需要阅读新课,这就是预习的一环。这四个环节的每一部分都有它的独立意义和独立作用,而各部分之间又相互衔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这四个环节组成一个小循环,也就是一个学习周期。学习的周期就是学习的车轮运转一周的轨迹,善于学习的人应该从车轮运转一周的撤印中找到它的起止点和中间环节,把四个环节组成定型的学习周期,组成一个学习系统,使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这样就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学习的基本过程

学生学习独立新知时,一般要经历以下五个基本步骤。
第一步,对所学知识事物或数的变化发展过程进
行初步感知。
如考察事、物的存在、演变的条件与过程;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演示、操作与实物及再现事物的存在、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的初步感受。
按触和初步认识新知--建立感性认识

开展联想 ---形成新知表象

探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第二次感知

抽象概括新知本质特征---向理性知识转化

记忆新知--- 巩 固
应用新知 ---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重视学生学数学的基本过程的研究,对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课业学习的原则与基本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学习应遵遁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既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穷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
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
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
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
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 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7.总结学习经验,评价学习效果
学习中的总结和评价,是学习的继续和提高,它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建立、解题规律的掌握、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调整和评判能力的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总结听课、阅读和解题中的收获和体会。
更深一步是涉及到具体内容的学习方法,如:怎样学习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法则、数学定理、数学语言;怎样提高抽象概括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怎样解数学题;怎样克服学习中的差错;怎样获取学习的反馈信息;怎样进行解题过程的评价与总结;怎样准备考试。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将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
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科学家,他们都有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学习方法概括起来是四个字:搜炼古今。搜就是搜索,博采前人的成就,广泛地研究;炼是提炼,把各种主张拿来比较研究,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和提炼。著名的特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学习经验是:依靠自学;注意自主,穷根究底,大胆想象,力求理解,重视实验,弄通数学,研究哲学等八个方面。如果我们能将这些教育家、科学家的更多的学习经验挖掘整理出来,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也是学习方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习方法这一问题虽已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并且提出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但是由于长期来“以教代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良好还没有引起注意。许多学生还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作为一个自觉的学生就必须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⑷ 小学数学应该如何学习最有效

(一)现实告诉我们,大胆改进学习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
通过方法指导,积极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心理过程的效率来促进学习。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与学的矛盾决定了教需有法,教必得法,学才有路,学才有效,否则学生只会效仿例题,只会一招一式,不能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教材内容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教材的每一章、节乃至每一道习题的解答,都是知识、思想、方法的和谐组合。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协同发展的统一体。
我们每天在学校里都在听老师讲课,阅读课本或者资料,但我们听和读对不对呢?让我们从听(听讲、课堂学习)和读(阅读课本和相关资料)两方面来谈谈吧。
学生学习的知识,往往是间接的知识,是抽象化、形式化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在前人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一般不包含探索和思维的过程。因此必须听好老师讲课,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问题。弄清讲得内容是什么?怎么分析?理由是什么?采用什么方法?还
有什么疑问?只有这样,才可能对教学内容有所理解。
听讲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与的过程,在听讲的前提下,还要展开来分析: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老师就能想到最简捷的方法?这个题有没有更直接的方法?
阅读数学教材也是掌握数学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真正阅读和数学教材,才能较好地掌握数学语言,提高自学能力。一定要改变只做题不看书,把课本当成查公式的辞典的不良倾向。阅读课本,也要争取老师的指导。阅读当天的内容或一个单元一章的内容,都要通盘考虑,要有目标。

⑸ 小学小学数学学习如何有效规划

小学数学怎么样学?随着小学数学教材的不断更新,内容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数题,而是将许多的生活中运算加到小学的知识中,这样一来也在不同程度上使小学数学的成绩加大了难度.那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怎样掌握方法才能学好小学数学?

以上九点是有关小学数学怎么样学才有效,提出相关的方法.希望能给你带来借鉴和参考的价值,重要的是让孩子通过正确的方法提高成绩.

⑹ 怎样才能学好小学数学

学好数学的方法,其实跟读其他科目没太大差别,需注意以下几点:
1. 课前预习。2. 专心听讲。3. 课后练习。4. 善于思考。5. 查漏补缺。
一、学会主动预习
新知识在未讲解之前,认真阅读教材,养成主动预习的习惯,是获得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因此,培养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看书,带着老师精心设计的思考题去预习。
如自学例题时,要弄清例题讲的什么内容,告诉了哪些条件,求什么,书上怎么解答的,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还有没有新的解法,解题步骤是怎样的。抓住这些重要问题,动脑思考,步步深入,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去独立探究新的知识。
有些家长头疼孩子上课效率很差;这其中很关键的原因是没有做好预习;自然也就做不到有的放矢;
二、听课不要仅仅是听,重要的是要思考
一些学生对公式、性质、法则等背的挺熟,但遇到实际问题时,却又无从下手,不知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如有这样一道题让学生解“把一个长方体的高去掉2_厘米后成为一个正方体,他的表面积减少了48平方厘米,这个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学们对求体积的公式虽记得很熟,但由于该题涉及知识面广,许多同学理不出解题思路,这需要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掌握解题时的思考方法。这道题从单位上讲,涉及到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从图形上讲,涉及到长方形、正方形、长方体、正方体;
从图形变化关系讲:长方形→正方形;从思维推理上讲:长方体→减少一部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减少部分四个面面积相等→求一个面的面积→求出长方形的长(即正方形的一个棱长)→正方体的体积;
经老师启发,学生分析后,学生根据其思路(可画出图形)进行解答。有的学生很快解答出来:设原长方体的底面长为X,则2X×4=48得:X=6(即正方体的棱长),这样得出正方体的体积为:6×6×6=216(立方厘米)。
所以说,在课堂上,老师最大的作用是:启发;孩子在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靠着老师的引导,去思考解题的思路;答案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方法!
三、及时总结解题规律
解答数学问题总的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解题时,要注意总结解题规律,在解决每一道练习题后,要注意回顾以下问题:
(1)本题最重要的特点是什么?
(2)解本题用了哪些基本知识与基本图形?
(3)本题你是怎样观察、联想、变换来实现转化的?
(4)解本题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5)解本题最关键的一步在那里?
(6)你做过与本题类似的题目吗?在解法、思路上有什么异同?
(7)本题你能发现几种解法?其中哪一种最优?那种解法是特殊技巧?你能总结在什么情况下采用吗?
把这一连串的问题贯穿于解题各环节中,逐步完善,持之以恒,孩子解题的心理稳定性和应变能力就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发展
四、拓宽解题思路
在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给学生设置疑点,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多想,这时学生要积极思考,拓宽思路,以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如:修一条长2400米的水渠,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还需几天修完?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的关系,学生可以列出下列算式:(1)2400÷(2400×20%÷5)-5=20(天)(2)2400×(1-20%)÷(2400×20%÷)=20(天)。
教师启发学生,提问:“修完它的20%用5天,还剩下(1-20%要用多少天修完呢?”学生很快想到倍比的方法列出:(3)5×(1-20%)÷20%=20(天)。
如果从“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方法去思考,又可得出下列解法:5÷20%-5=20(天)。再启发学生,能否用比例知识解答?
学生又会想出:(6)20%∶(1-20%)=5∶X(设剩下的用X天修完)。这样启发学生多思,沟通了知识间的纵横关系,变换解题方法,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

小学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学生对这个工具掌握得不是很牢固,小学数学基础就会很回差.
一是:各种运答算法则掌握不牢固,计算的速度慢、准确性差.;
二是:数学思维定势严重,缺乏变通,解答问题的方法单一,更是缺乏发散、求异的创新思维;
三是:解题思路不清晰,不能形成数学语言,逻辑推理能力差,不能熟练的运用公式、定律、定理;
四是:数学应用能力差,主要表现在解应用题的过程中.

⑻ 谁知道小学数学的学习方式包括那几方面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研究
漆桥中心小学 诸金芳

内容摘要: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较 “个体学习”与“竞争学习”更优化的学习方式。如何才能积极开展合作学习,这需要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把握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数学 合作学习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应具有系统、专业的知识;聪慧、灵敏的大脑;勤奋、专注的品质;合作、竞争的意识等。合作意识是时代对人的素质的根本要求。
然而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是实施新课程计划的重要目标。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即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环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作用、协作互助,形成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合作学习又是一种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同伴的帮助,重新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只充当了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

合作学习因为学习者的积极参与、相互作用,使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还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它将班组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提高了教学效率,也促进了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促进了学生心理品质发展和社会技能的进步。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已成为学生学习的新方式。怎样使合作学习更有效呢?这需要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给予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立足于研究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一、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有效合作的重要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家庭情况、性别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2-6人)。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记录员、资料员、发言代表等,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由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个别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在合作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和收获,这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二、选择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是有效合作的重要保证。

1、个人操作无法完成时。此时,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发的合作,培养同学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如:在教学《统计》一课中,当学生学会了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后,我放了一段路口来往车辆的录像,要求同学们统计机动车流量情况,一分钟后,我问:完成任务的举手。没人响应。学生说:老师,太快了,记不下来。我说:可以想想办法呀!没有老师的要求,同学们开始自发的结成小组,有的当记录员,有的数小汽车,有的数大客车,有的数货车,有的数摩托车,再放录像,一分钟后,顺利完成任务。由此可见,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意设置一定的障碍,可激发学生合作的热情,提高合作的效率。

2、个人探索有困难,需要帮助时。多用在出现了新知识,需要新能力处。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教师出示12-9的例题后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几分钟后,有的学生眉头紧锁,面露难色,教师趁势说:小组的同学可以合作,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同学们一听,立刻又活跃起来,借助学具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各自的看法,最后得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的算法。如:12-2-7=3;10-9+2=3;9+(3)=12;……可见,教学中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选择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组织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3、意见不一,有必要争论时。可以让持相同意见的学生一起合作,与对方争辩,在辩论中明晰正误。如:在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后,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平均分”,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把12个苹果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一定得4个。有的打“√”,有的打“×”,老师没有裁决,而是让持不同意见的双方进行了一场小小的辩论,最终反方以强有力的事实说服了正方。可见,意见不一时,组织小组合作,即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以增强竞争意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除此以外,在人人都需要内化知识时;当学生举手如林,为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时;当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需要与人分享时,也是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

三、教师的组织引导是有效合作的重要途径。

1、强调小组合作精神,融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集体智慧是个人创新的源泉,“基础知识+人格特征+思维风格=创造力”,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协同发展,尤其培养了“团结合作”这一未来人才所必须具有的良好品质。

另外,针对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强烈、浮躁而不踏实的弱点,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在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基础上,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首先要训练和教会学生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把别人的意见归纳起来,怎样在别人意见的启发下完善和发展自己的观点,怎样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怎样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开展争论和辩论,并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接受别人的正确意见等。对于少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思维障碍,教师要及时调控,不能让成绩好的学生看不起成绩差的学生,也不要让暂时后进生产生自卑心理,应提倡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2、教师应重视“引”、大胆“放”。首先要求教师要把握好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关系,进行及时引导;其次教师要发扬民主、大胆放手。例如在新知探求的过程中;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在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数学知识去判断、辨析正误时。第三,教师要通过观察、参与、巡视、指导等方式积极参与调控,从而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风气和习惯。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须突出一个重点即个位不够减时怎么办?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操作、交流显得尤为重要。(1)、学生已经有了不退位减竖式计算的经验,因此,让学生在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个位不够减怎么办?(2)、引导小组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旁观者,而是学生合作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以给学生的交流提供这样几个问题:想一想,可以借助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单根小棒不够拿怎么办?为学生的合作交流提供了一根拐杖。(3)、将摆小棒的过程在竖式上表示出来,并得出“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这一高度概括的法则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的合作,不仅使学生知其然(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更知其所以然。

3、教给小组合作的方法,积累合作经验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在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讲清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每一个步骤该怎样做,目的是什么。还应该通过适当的示范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好学生积极采取讨论、举例、引证、实验、诊断、归纳、演绎等探究形式,有效地开展小组的合作性学习。合作学习不是一次就能成功的,一定要给学生一些尝试合作的时间。如:在学习《可能性》一课时,我安排了摸球的小组游戏,让小组成员在不断的尝试、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本课的学习重点。

另外,适当的完成一些小课题也是积累合作经验、培养合作意识的有效方法。一般说来,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需要搜集资料、选择途径、合理分工等,小组里的每一位成员都要为课题承担一定的责任。还以《统计》一课为例,在学生学会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方法之后,我安排了一次小课题活动:调查本校红领巾电视台各栏目在二年级同学中的喜爱程度,并向电视台台长写一封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了合作,在合作中学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应用价值。

四、注意避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误区。

小组学习对当今课堂教学改革而言,其意义是很大的,但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课堂上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但学生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小组间交流很少,基本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的水平。

2、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很多时候却成了少数尖子学生表演的舞台,使得个别学生成为教师的代言人,许多学生采取旁观的态度,缺少积极参与的意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质疑能力等得不到锻炼,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不到培养。

3、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每个组员都必须是主人翁,都要主动地参加。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活动欠主动,往往是坐在旁边听别人说、看别人做,最后做个无功之臣,坐享他人之成。这样的学生在整个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度不高,听、说、思维的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也影响了整个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首先应注意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别人,要认真聆听别人的发言,要对自己的表现有信心,不自卑,要主动参与学习。其次,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精心设计,避免造成“摆样子”、“走过场”的现象。教具也要认真准备,尽量减少教具学具的缺点,使它们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习。第三,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避免合作交流时“人云亦云”的现象和讨论不能深入的缺点。最后,要留给学生充足的合作交流时间,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等等。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实践。要经常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指导合作学习的技巧,从而逐步培养自觉合作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学习答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