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1-20 08:51:17

⑴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预习。《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了“养成语文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的要求,并在教学建议中再一次重申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的观点。而让学生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恰恰是增强孩子自信心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让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见解。
低年级学生正处在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发展阶段,老师的指导必不可少。低年级预习方法指导步骤可以如下:
1、自学生字词
让学生预习时圈画出生字新词,认读三遍,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字音,并请家人考考你。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以写字、识字为主,我们的课本中安排了大量让学生写、认的生字,课文篇幅也比较长,文中有很多的生字孩子不认识、不熟悉。如果专等课堂上这四十分钟,解决认识的生字再来熟练朗读这么长的课文,再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我们就会发现,对于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差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长此下去,就会打击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动力,你会看到课堂上他们不敢把小手举起来,就连熟练朗读一段课文,有的同学都没有勇气站起来,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因此必须预习,扫清了“生字拦路虎”的障碍,课堂效率才能大大提高。
2、多读几遍课文
叶圣陶先生曾对预习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说:“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脑筋。”由此可见,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熟练朗读课文,他们就得多读几遍课文;遇上生词难字,他们就要想办法去记;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或通过网络获取新知,可见,这是一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
3、要存疑质疑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问难,对难解之处进行圈圈点点。上课前,我会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综合他们不懂的问题。在课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学生已提前感知了课文内容,所以课上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发言也很踊跃。课文的重难点就在学生的讨论、辩解中解决了。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听课,思想高度集中,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够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维逻辑,有利于教师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案;便于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和学生的心理变化,有利于师生感情的交流;同时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能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与创新精神。
一本书的圈圈点点,留下了孩子们深深浅浅的痕迹,也留下了他们成长的足迹。总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靠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我想只要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指日可待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一、创设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传统的教学理念使不少教师把课堂当作了展示自己的舞台,在不知不觉中垄断了学生的学习主权。而作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本应该具有自己支配学习时间的权利。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保证学生拥有自己支配的课堂自学时间,这是自主学习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静地自读自悟的机会,真正落实从学习过程走向知识的体验,达到自得的效果。
其次要确保全体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应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活动,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跳一跳摘到果子,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下面的学习。对“学困生”还要有一个倾斜政策,不但要多给他们吃偏饭的机会,还要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条件。
二、教师应做引领学生发展的导师
1.多导读,少讲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遵循“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要引导学生多读,或默读、朗读、品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跟录音读……或齐读,或个别读,或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或小组竞赛读……不同的读法,不同的形式,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读懂,自己在读中去感悟文章的真情,去感悟人生的真谛。教师少讲一些,做到学生能读懂的地方不讲,学生通过讨论能理解的问题不讲,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能解决的问题不讲,优生能帮助差生解决的问题不讲
2. 多情趣,少刻板。语文课要上得情趣盎然,应杜绝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杜绝统一,杜绝标准答案;课堂上要允许学生插嘴,允许激动的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表情达意,允许学生出错。在语文课堂中,即使是教学生字,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有的教师把学生读书的方式教得整整齐齐,还自以为“漂亮”,殊不知这种追求统一、追求标准的刻板教学方式曾扼杀了孩子们的多少灵性。作为教师,何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记忆的支点,寻找震撼学生心灵的情感,为何要像填鸭子似的硬“塞”知识给学生呢?
3.多民主,少特权。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权威”角色。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伙伴。
师生之间应该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对话关系,小学语文课堂也应该成为民主化的课堂。在此,教师没有特权,教师应做的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作适当的点拨,恰到好处的引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一个学生都没有特权,任何一个人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强加

⑶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学习中预习的有效性

到了高年级,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对预习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迫不得已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已。就拿我们班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语文预习还只是停留在抄好生字词,阅读一遍书而已,而对于对课文的整体及细节的把握往往是不动脑子地做,有的乱做、写得越少越好或文章摘抄几句而已,有的去抄有关参考资料,所写的答案比老师还概括、精准。
一、原因分析
1、预习在学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业。
第一,老师自己不重视预习。傍晚布置作业,其中有一项是预习下一课,自己都觉得这算不上一项作业,形同虚设。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就不进行课前预习。看到有预习这一项,部分学生很高兴,数作业时往往不会把它数进去,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预习了没有。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给孩子检查的时候也就问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常见的是老师的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老师的放任自流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要求过死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比如:课文你得读两遍,哪几个字你得划下来查字典注音,哪些词语你得查词典解释含义,分段落写段意,等等。结果是学生没有任何自主可言,只有做预习练习的不自主。这样缺少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都导致了学生对预习的茫然。
3、老师缺少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二、改变现状,做到有效预习
1、重视预习指导,常抓不懈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教师首先要重视学生的预习,必须做到对预习的指导到位,而且要循序渐进。对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及时纠正,认真小结。
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
2、加强方法指导,循序渐进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预习的目的。开始时给学生布置预习的范围,帮助学生找到重点、难点,以后逐步给学生布置预习提纲。心理学研究证明:带问题读一遍比不带问题读五遍效果要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得边读边思考,从书上找答案,这种学习主动积极,效果当然高了。
其次,鼓励质疑问难,学做预习笔记。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第三,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站在书上看书,首先要学会对书圈、点、批、注,把看了书的感想、想到的问题批、注在书上。宋朝学者朱熹读书时喜欢用各种彩色笔做记号,初读时,把有体会的地方用红笔画出,再读时用青笔画出,以后用黄笔,最后用黑笔,他说这样可以渐渐向里寻到精英处。做记号的方法对学生也是非常有用的,因此,教师事先可以和学生商量几种常用的记号,如直线(-)表示比较重要的内容;曲线(~)表示特别重要的内容;着重号(▲)表示关键的词语;问号(?)表示对句子或观点的质疑等等。
3、落实检查评价,有始有终
美国著名专家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以往的教学中即使是学生预习了,老师也不一定知道,因为没有检查,往往是学生预习了,却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时间一长学生也觉得预习不预习一个样,渐渐失去了对预习的兴趣。所以对学生的预习除了重在指导外一定要对学生的预习有检查有评价,可以把预习分为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可以达到不同的星级,这样每个人的评价结果自然也就不同,并且能够做到面向全体。
总之,重视预习,加强预习的有效性,让预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

⑷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

5
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作为教师,更应该意识到预习对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重要性,意识到它对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认真地把握学生做好预习工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四、重视预习检查,培养预习习惯
对于预习作业,我们老师往往有这样的想法,反正课堂上还会教,一些预习作业有时间看看,没时间就不看了。这样的做法会带来许多不利,每位学生其实都有惰性,我们的学生年纪还小,更是如此,如果老师一次两次地不看不批,学生预习成绩得不到老师的认可,他们就会失去预习的热情,反正老师不看的,反正随便做做就行;反正课堂上老师还会讲的,我偷懒没关系。这样的话,提高预习的实效性就成了一句空话。老师必须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作业,学生才有认真做的动力。而且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

6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预习并教会学生预习。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预习,我们要把预习指导具体地布置在家庭作业中让学生完成。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有具体的思考问题、预习方法,细致的预习步骤。预习做到有要求,给方法。通过反复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⑸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丰富的预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比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可以较多的采用集体预习、亲子预习的方式;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多采用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方式;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采用网络预习,甚至博客、论坛、群预习(这几种方式主要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利用网络把课前预习的知识通过博客、论坛、群聊等方式进行及时交流,克服地域限制。比如,一些文本连接知识的学习心得就很适合)等方式。不同的方式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预习方式,让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2、 合理的方法选择
合理地选择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我们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种预习的方法: (1)
熟读课文。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一
条捷径。课前朗读得充分可以保证学生在课上始终紧跟老师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课前熟读课文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习惯,读出语感。
(2)认字解词。从中年级开始,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认字解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前查询重点字、词的练习,作为预习的一项工作。几年下来,学生不仅能很好的巩固查字典的方法,而且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3)信息收集。要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为课堂学习服务。就拿文本链接知识的预习来说,要注重体裁的差异,写人的文章要着重指导学生查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的写作手法;写景的文章主要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丰满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4)品词品句。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第一感受,要教会学生凭借语感品一品文中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这样的预习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发挥学生创造性。
另外,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合理的选择预习方法,使预习更加全面、深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有效的指导介入
预习是十分需要指导的,这指导包括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学生预习的时候要有监督,也要有指导。比如,教会学生在预习中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收集资料,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前简单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从一篇文章的那些内容、方向去探讨,如何去发掘、确立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学习内容等,这样可以提高预习效率。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内容,预习时如果能促成小组研究性的学习,那么学生接触的范围和视野一定能够更加开阔。再如,一些要求学生回家进行的预习工作,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和家校信息平台,取得家长的支持,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解决一些预习中碰到的困难。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作为教师,及时有效介入学生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4、 科学的评价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上收获和问题。再结合课堂教学环节,不断地渗透预习的交流。有些是课始的检查,有些是课中的结合。

⑹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从教语文多年,我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可塑性和模仿性极强,“近朱者赤,近墨者墨”,因而学校和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和培养就显得尤其重要。也正是这种特点,给我们创造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机,也使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首先就要从教会学生学会预习入手,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谈谈点滴看法。一、运用“读书五步歌”,提高预习兴趣 第一步:读,就是把新课文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连字成词,连词成句,把课文读通顺。第二步:画,就是画出需要弄懂的地方,在课文一些重点地方写写画画,圈圈点点是很有必要的。如语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难理解的语句。给不懂读音的字标上拼音,不理解的词写上注释,含义深的句子画上线,重点的字词加圈加点,有疑难的地方打个问号等。做上这些记号,等到上课的时候,再特别加以注意,把自己觉得模糊不清的地方彻底弄明白。第三步:查,就是查工具书,要把查出的内容多读几遍,牢牢记住并掌握它的意义;如语文中遇到新词,不仅要知道它的解释,还要联系课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和用法。第四步:思,是在一读、二画、三查之后去思考课文课后问题,从重点的句子体会到了什么?还有那些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五步:记,到了这里,预习并没有结束,还差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用笔记一记。“记”有两个意思:一是记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新的知识要点;二是记下预习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这就是说,把课本中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集中起来,拿到课堂上来解决。这样,你在听课时就会全神贯注,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二、培养学生在预习中提出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会有创新。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此,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 每次讲新课之前,我都引导学生参照预习要求和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认识,熟悉课文,但不可能理解和弄懂所有问题。所以要引导学生运用划划、点点、记记等标记,把课文中不理解的字词、语句以及课后问题作标记,并提出质疑。这样,使学生做到在课堂上的听课有目的性,带着问题来听课,提高听讲效果。总之,只要老师能有计划,有步骤,坚持不懈的指导和督促,注意方法的指导,久而久之,学生良好预习习惯便能养成,自学能力也随之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教学的效率,普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是能使学生被动的学变为主动的学。

⑺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丰富的预习方式 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比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可以较多的采用集体预习、亲子预习的方式;中高年级的学生可多采用合作预习与独立预习相结合的方式;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采用网络预习,甚至博客、论坛、群预习(这几种方式主要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利用网络把课前预习的知识通过博客、论坛、群聊等方式进行及时交流,克服地域限制。比如,一些文本连接知识的学习心得就很适合)等方式。不同的方式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校积极性,养成自主预习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丰富的预习方式,让预习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必然要求。 2、 合理的方法选择 合理地选择方法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阶段我们尤其要重视以下几种预习的方法: (1) 熟读课文。语文学习中朗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方法,是一条捷径。课前朗读得充分可以保证学生在课上始终紧跟老师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课前熟读课文的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还要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的习惯,读出语感。 (2)认字解词。从中年级开始,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前认字解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课前查询重点字、词的练习,作为预习的一项工作。几年下来,学生不仅能很好的巩固查字典的方法,而且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起到了积极的效果。 (3)信息收集。要在预习阶段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其为课堂学习服务。就拿文本链接知识的预习来说,要注重体裁的差异,写人的文章要着重指导学生查作者的资料,写作时的背景及时代,该篇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的写作手法;写景的文章主要收集景物所处地理位置,该处景点的历史故事与景物特点的相关文章等等。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丰满了对人物形象的认识,有利于更好的学习。 (4)品词品句。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第一感受,要教会学生凭借语感品一品文中令自己感受深刻的地方。这样的预习设计,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发挥学生创造性。 另外,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合理的选择预习方法,使预习更加全面、深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有效的指导介入 预习是十分需要指导的,这指导包括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学生预习的时候要有监督,也要有指导。比如,教会学生在预习中如何去发现问题,如何收集资料,教师可以在新授课前简单指导学生在预习时,从一篇文章的那些内容、方向去探讨,如何去发掘、确立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学习内容等,这样可以提高预习效率。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内容,预习时如果能促成小组研究性的学习,那么学生接触的范围和视野一定能够更加开阔。再如,一些要求学生回家进行的预习工作,可以通过家校联系本和家校信息平台,取得家长的支持,可以使学生更快的解决一些预习中碰到的困难。通过预习中的学法指导与训练,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的能力。作为教师,及时有效介入学生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4、 科学的评价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也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如果教师及时的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给予一定的肯定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从而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情感上的喜悦,无形中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前预习任务得以较好的完成,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所以,对学生的预习,每天都要对学生进行检查和评价。在检查中,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上收获和问题。再结合课堂教学环节,不断地渗透预习的交流。有些是课始的检查,有些是课中的结合。 如在字词检查时,学生不单是认生字新词,而是展示自己独特的学习收获。有的向同学提示读音,有的强调容易写错的地方,有的交流自己对某个词语的理解或造句。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