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公开课语文评课

小学公开课语文评课

发布时间:2021-01-19 06:47:47

1.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公开课定性分析评语

:课堂教抄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袭式,是学生获取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中学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

2. 教师公开课课堂评价用语

1. 没关系,说得很好,再来一遍好吗?

2. 老师对待教学认真负责,语言生动,条理清晰,举例充分恰当,对待学生严格要求,能够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课堂气氛比较积极热烈。

3. 人生旅程上您为我点燃希望的光芒,丰富我的心灵,增添我的智慧。愿我的祝福像清茶滋润您干涸的喉咙,像蜡烛照亮您的办公室,像鲜花送给你一片清香!

4. 同这真了不起,能提出这样有创意的问题!

5. 同学样真精神。能不能站起来让老师看看?啊!站起来以后更精神,就像一棵棵挺拔的小白杨!相信你们自主学习、发言的能力会更让老师佩服。

6.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

7. 老师授课的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他根据本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通过例题使知识更条理化。但授课速度有点快,来不及记录。

8. 你在学习上这种尝试精神很可贵。

9. 同学真了不起,这是一个重大发展。

10. 我敬爱的杨老师,您像一盏明亮的指路灯,引导我探寻知识的宝藏。我此时就让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杨老师,我好感激您”!

11. 老师教学认真,课堂效率高,授课内容详细,我们学生大部分都能跟着老师思路学习,气氛活跃,整节课学下来有收获、欣喜,使人对此门课程兴趣浓厚。

12. 你真聪明,想得又快又好。

13. 你的品质,你的心灵朴实无华,真是动人。的确,你那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你那刻苦勤奋的好学精神,你那正视现实克服困难的涌起,确实让同龄人佩服。

14. 猜一猜,想一想,做一做,创造之门就被你打开了。

15. 工作认真,上体育课能够让让我们很好的锻炼。

16. 老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唯有这光辉的名字,才有着像大海一样丰富,蓝天一样深湛的内涵!

17. 老师讲课突出重点,内容详细,条理清晰,细致入微。对深奥的物理现象解释的通俗易懂,并且见解独到深入,学识渊博。极大的提高了我们对物理的学习热情。

18. 虽然这句话读错了,但老师和同学们都很佩服你的勇气,下次努力!

19. 你们都是有心的好孩子,发现了生活中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20. 他听得可认真了,会听的孩子是会学习的孩子!

21. 您多像那默默无闻的树根,使小树茁壮成长,又使树枝上挂满丰硕的果实,却并不要求任何报酬。

22. 您的工作在今朝,却建设着祖国的明天;您的教学在课堂,成就却是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23. 老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回答错也没有关系,你在老师心里是好样的!

3. 怎样点评一节语文课

一节语文课成功与否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评价呢?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我认为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抓好“三个点”,具有“四个度”。教师把握这些评价要素,有助于听课、评课和教学反思,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一、语文课必须突出“三个性”
(一)突出工具性
所谓工具性就是指语文作为表情达意工具的特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三个维度,其一就是“知识与能力”。所以,语文课应扎扎实实地进行“双基”(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基本技能:听、说、读、写、书)训练,引导学生切实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语文基本技能。
1.识字教学应重视字理识字。所谓字理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识字教学应重视分析汉字的构字原理,针对每个汉字的构字特点,采用“分解一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析形索义,因义记形,可以提高识字效果。学生掌握了构字原理,在他们心中每个汉字就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幅画或一个故事,就会少写错别字,并且举一反三,形成自主识字能力。
2.阅读教学应注重“感悟一积累一运用”。阅读教学应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所谓感悟就是通过阅读来感受领悟文本内涵。为此,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品词、品句、品读。品词的方法有换词比较、换位比较、添词比较和省词比较等;品句往往通过变换句型来进行;品读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品味文本内涵,以读明理,以读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所谓积累就是把有关语言材料熟读成诵,牢记于心。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多读胸藏万汇”,才能“勤写笔下生花”。
语文是用来交流思想感情的。所谓运用就是用所学语文知识和语言材料,进行遣词造句、构段谋篇和口语交际的实践活动。教师抓住重点词语、常用句式和典型段落,引导学生进行用词、造句、构段、仿写的训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采用表演课本剧的形式,进行双向互动的对话。阅读写景状物的课文,让学生担任“导游员”、“解说员”,为“游客…‘观众”们解说,回答“游客”“观众”们的询问。
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语文工具性,应构建“语言文字—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回环上升的教学模式,从语言文字人手,品词、品句、品读,领悟文本的思想内容,再回头体会语言文字的运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还要注意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有机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法,拓展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空间,引导学生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资源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突出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与方法”的设计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1.让学生做到“五个参与”。(1)全员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一个都不能少”。(2)全程参与:全班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有序、高效。(3)主动参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发言积极,配合默契。(4)创造参与:学生创造性地参与教学活动,发言或练习中有创新因素。(5)差异参与:兼顾优等生与后进生的能力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和释疑解难,引导学生种形式合作学习,如指定小组合作学习、自由结组合作学习、按兴趣结组合作学习等。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可以采用以下方式:(1)补足式。课文有些语句省略或意犹未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补足这些省略或空白的地方。(2)多变式。引导学生进行句式变换、语言重组等训练。(3)幻想式。针对课文的具体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幻想,展开创新思维。
(三)突出人文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语文教学突出工具性的过程中应有机渗透“情感、态度和份值观”等方面的人文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教育意图,他的教育效果越大。”恰似杜甫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思想教育“应该因势利导,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通过熏陶感染,收到潜移默化的功效”。语文课堂教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渗透人文教育:
1.在语言文字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具体的思想内容,应渗透人文教育。
2.教师在讲读中渗透人文教育。教师在示范朗读和讲解文意中应充满感情,像叶圣陶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3.在板书设计中渗透人文教育。板书设计应具有形象性和艺术世性,反映课文的特点,突出教学的重点,使学生易于接受人文教育。
二、语文教学抓好“三个点”
(一)抓好语言文字训练点
语文姓“语”名“文”,语文课堂教学应返朴归真,抓好语言文字训练点,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二)抓好品读训练点
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书至少占本节课三分之一的时间。要提倡品词、品句、品读和个性化阅读,读出自己的体验。可采用自由读、齐读、小组读、挑战读、对比读、加动作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抓住品读训练点,进行品读训练,感悟文本内涵。
(三)抓好口语交际训练点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应抓好口语交际训练点,创设有关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三、语文教学体现“四个度”
(一)温度——基本性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语文课堂就是一条有待引发出来的生命之河。这条生命之河应是“温暖”的、“恒温”的,而不是忽冷忽热的。这条“温暖的河”需要教师用激情来开掘。有人这样评价窦老师的课:“窦老师把激情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我们仿佛和她以及孩子们一起登上她的激情之船,开始了激情之旅。”如教学《晏子使楚》一课,窦老师表扬学生朗读字正腔圆,具有“精”“气”“神”。她指导学生齐读课题,朗读中心旬,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点燃学生的激情,不断提升课堂的温度。
(二)广度——开放性
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扩展视野。可以围绕所讲的课文,给学生推荐有关文章和书籍。从一篇课文引发开去,延伸到生活,上升到人文精神。根据课文主题相同和相近,进行教材重组。窦桂梅老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文本的规定性”,又补充教材,拓展内容,实现“三个超越”:超越教材、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她说:“语文是没有围场的。”教学《晏子使楚》一课,她补充了历史学家、外交家对晏子的评价,又补充了《胯下受辱》和《狼和小羊》两篇文章,把学生领到“水草丰茂的牧场”,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
(三)深度——发展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时适度地点拨,逐步引导学生阅读、体验和交流,进入作者内心深处,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把握“工具性”,体会“人文性”,培养学生对母语文化的亲切感、领悟力。
(四)高度——目的性
语文课的高度就是引导学生攀登教学的更高目标。“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提高对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增长人生智慧。对于《晏子使楚》一文,有些老师仅把它当成历史故事来教,而窦桂梅老师在课文教学中滋养学生的情感、品格。她以“规圆矩方”入课,让晏子的形象越来越清晰、丰满,然后归总到“人要有尊严地活”,延伸到“尊严来自由外到内的实力”,上升到“国家的尊严、民族的尊严都建立在由外到内的实力上”这样的高度。

4. 三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怎样评课

小学语文高年级评课参照标准

1.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

2.教学设计是否能够体现教研专题。

3.教学过程是否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

4.学生是否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学习。

5.学生是否在教学活动中有情感的体验。

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评课稿

《丰碑》这篇课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今天有幸听到马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用情,让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这节课中马老师巧妙的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思想感情。

1。情境教学法:课堂中注重创设情境,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录音等教学设备营造氛围,让学生观看红军过雪山的录相和冻僵的军需处长图片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中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入情入境生情。

2.诵读质疑法:指导读中感悟,读中质疑,实现语感积淀,促进学生自悟自得,使学生在图、声、乐、情中自主学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深刻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媒体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感人的画面,再配以柔和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了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本节课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就是在马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以多种形式的读来整体感知这篇文章,即:1.大声自读,读通课文;2.分段朗读,检查自学;3.快速览读,概括内容;4.小声自读,画出最感动的语句。由品赏朗读到领悟情感自然水到渠成。

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主要依靠求异思维。在结尾之处的教学设计也体现出教者的别具匠心。马老师用课件出示军需处长在雪地里冻僵,像座晶莹的丰碑的画面,让学生仔细看图,并想像,“当军需处长靠在树下马上要牺牲了,他会想些什么呢?他有什么心愿吗?”让学生看图想象延伸,不仅练习了学生的说话能力,发展了思维,也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了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种精神在战士们心中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在同学们的心中也树立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一样永垂不朽。人们常说:“文道结合”,在总结课文时,马老师又问学生:“你从军需处长身上想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畅所欲言纷纷把对军需处长的崇敬表达出来了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马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让语文课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

能上一节好的语文课,是许多老师梦寐以求的夙愿。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洒脱的!自然的!幽默的!智慧的!诗意的……最终是有魅力的!那么,语文课的魅力在哪里?我认为,它应该在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和智慧中。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夫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连通读者和作者关键点。如果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和文本对话而不能“披文入情”,和作者在情感上发生共鸣,经历一次心里历程、情感洗涤,哪还有什么魅力而言呢?
但语文课仅有情感,魅力就够了吗?不是,好的语文课要能启迪学生的心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让学生智慧的潜能被开发,幽闭的心智被开启,创造的天性被唤醒!唯有情和智和谐共生,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才能得到有效统一,语文课堂才能焕发出勃勃的生命活力,才能闪耀出动人的魅力。
那么,怎样让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呢?下面我试以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一次借班上课苏教版五年级《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课例来作阐释。
一、导入新课显示教师亲和的魅力
因为是借班上课,所以孙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段课前谈话,谈话包括两层内容:一层是师生情感沟通,缩短因为师生不熟悉而产生的心理距离和隔阂,以较少的时间让学生接纳教师,让教师走进学生心里。教师借用孙悟空这一学生喜爱的人物一下拉近了距离,向零距离心理教学靠拢。另外一层内涵是导入新课。优秀的导入或自然、或新颖、或曲折、或意外,但不管形式如何,导入语言必须在内容上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否则,不是哗众取宠,就是喧宾夺主;不是教师卖弄,就是故意做作。因此,一个好的“揭题谈话”或“新课导入”,在内容选择上应该有以下要求:1、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的话题;2、要能和教学内容有机联系 ;自然相关;3、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充分激发学习热情。
二、质疑问难,显示教师启发的魅力。
如何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我认为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即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问,是心理问题,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感,敢于向书本和教师挑战。从低年级开始每节课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题,不走过场,不搞形式。善问,是方法问题,是能力问题。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就能提出有水平的问题。
从教学片断之中我们能看出学生提问能力也不是很强,开始的时候,学生问不到点子上,提出的问题也有语病。但老师没有否定学生,而是充分肯定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他的那番调动的语言实在精彩:同学们,如果你提的问题与你的同桌一样,你们都是英雄!因为英雄所见略同。如果你提的问题与同桌不同,有两种办法------你能回答他的问题,证明你比他强,你当当小老师,回答他的问题;如果你无法回答他的问题,请你向他请教,因为他提出了你没有发觉而且又不能解答的问题。一番话将所有的孩子调动得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待老师一声“开始”,整个课堂已经沸腾起来。可想而知,后来学生的问题真是精彩纷呈,几乎个个出采,上台写上自己问题及大名的学生达十人之多。从学生问“扫天游峰的人是年轻人,还是老头?”逐步引导到问“天游峰景那么美,作者为什么不写美景,而写天游峰的扫路人呢?”从问“扫路人身上有什么伟大的事”逐步打磨到“扫路人身上有什么高尚的品质?”这些过程中我们看到的是教师的耐心,教师的启发,教师的循循善诱。最后,面对那满黑板的问题,孙老师不温不火,不疾不徐地让学生选一个最重要的金点子,这其实是让学生学会梳理问题,学会真正地提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带动讨论其他问题,希望在解决问题时,能够触发灵感,解决其他的问题。

我想,在提倡研究性学习的今天,我们经常呼唤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可是学生真的懂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吗?真的会吗?我觉得孙双金老师就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真正懂得了研究与学习的关系,这节课也的确当之无愧是研究性学习的典范。
三、朗读体悟,显示教师指导的魅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语感能力。”朱作仁先生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符号刺激所发出的一种直觉。既然如此,教师培养学生的语感就应该从语言文字符号的刺激入手,而朗读就是最积极最有效的“刺激”。
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读起来了,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问题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怪圈的倾向。出现这样的状况,从理论上讲,存在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误导。多读确实有利于语言的积累、感悟和理解,但多读绝不是一遍又一遍不加思考地读,也绝不是排斥教师应有的引导、指导和讲解的读。宋代学者朱熹提出的“熟读精思”符合阅读规律。“读”而不思则罔,有些深奥的课文,如果离开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精讲,不要说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搞不懂。真理再向前走一步就成了谬误,我们要把握朗读教学中读的度,要有辨证的思维,而不是盲目地读、读、读。朗读教学出现效果不明显的状况,从实践层面上讲,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朗读水平不高,缺乏朗读指导的方法,因此只能在一个层面上读,不能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味,读出韵味来。
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还是举孙老师这课为例:第一步,让学生理解爬天游峰是很累的,而老人却不觉得累,让学生找出有关的词句。第二步,学生找到了“九百多级,飘飘悠悠”等词语后,体会天游峰的险峻,老人的轻松自在,并读出意思。第三步读中感悟,体会老人对天游峰的爱,对扫路工作的热爱。第四步师生相互品读、赛读,先由学生朗读师生评议,然后教师范读学生品赏,体会出师生读得好在哪儿,哪儿需要改进,从读的情感和技巧两方面品析,在品析中感悟,在品赏中提高。
从以上课例可以得出:朗读教学要读思结合,读导结合,教给方法。要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悟,在读中体验情感,在读中掌握技巧。
四、随机点评显示师生智慧的魅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评价语言十分重要,往小里说,它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和活动,往大的说,它有时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但是当前课堂教师点评语言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有的死板生硬,有的信口胡扯,有的不着边际,有的照搬标准答案,有的是板着脸训人,有的是廉价的表扬,所有这些均不能体现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关照和平等对话。
下面我先摘录一些本课例中的评价语言:
1、(学生问为什么写天游峰的扫路人?)
多好的问题呀,再说一遍。写到黑板上,后面写上你的名字。这是你自己发现的,是你的专利。
2、(学生质疑:作者为什么要写笑声一直伴随回到住地?)笑声不可能伴随着回到住地,为什么要这样写呢?你读书真会思考,我认为你像个小小思想家。

3、(生读书声音太小)你们都是悄悄地赞美,(生笑)我们放声赞美一遍,好不好?
4、(学生问为什么作者与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为什么分两次写扫路人的外表?何意?这个问题连我老师都没有想过。第一次写的是什么?第二次又写什么?请把问题写到黑板上。你虽然是男同学,但比女同学都要细心。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仅需要能出口成章,还应具备说笑嬉骂皆成妙语的功夫。教师在课堂之上点评妙语连珠,看似信手捻来,但都是教师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怎样提高教师点评语言的水准和品位呢?我认为一是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品位;二是要增加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由衷赞美;三是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言,以便在课堂上灵活、恰当地运用。要做到:
①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如:当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孙老师走上前去,握住他的小手,注视着他的双眼,赞美道:“你有一双慧眼哟,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多了不起呀!”
②评价语言要多样,富有变化。当有学生在品评教师范读,讲得有理有据,不仅说出教师读得好,还说出教师读得好在哪里,教师动情地对他说:“你说得太好啦,真是我的知音啊!”学生听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内心肯定比吃了蜜还要甜。
③评价语言要有针对性,要反映学生发言好在哪儿,错在哪儿。

④要善于从学生错误的发言中捕捉正确的因素。记得斯霞老师上课时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党的十大在哪儿召开的?”一生回答:“在收音机里召开的。”这显然是错误的答案,但斯老师没有否定,而是启发道:“你是从收音机听到的吧?”小朋友点点头,老师接着启发:“收音机里说十大是在哪里召开的呢?”学生回答:“在北京召开的。”看,让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靠的就是老师的循循善诱。
⑤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学生成长发展走的是“成功是成功之母”之道,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能让学生不断获得走向成功的动力。“真能干”,“多聪明”,“就是与众不同”,“多么富有创造性的思考啊”,这一句句话语就像蜜汁一样流进学生的心田,化作前进的不竭源泉。
⑥要调动体态语言参与评价。除了上面说的有声语言外,教师要善于调动体态语言,丰富评价的内涵。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热温暖的举动能给学生身心带来愉悦,教师那灿烂的笑容是开在学生心中永不凋谢的鲜花。

5. 如何点评小学语文公开课

公开课的核心价值
叶澜教授在回答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时,概括了五个实:一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需求.二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各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收获.三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实的课课堂不完全是预设的结果,而是有所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课堂真实无伪,不事表演.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课堂有缺憾,值得反思,需要去重建.
这无疑是一个权威性的意见,但它只是一个笼统的定义,我们还是无法依此有效判断出一堂好课.我以为它最大的问题是混同了两个基本概念:日常课与公开课.我们在谈论好课时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譬如评价一堂日常课,我们要有整体观念,须知任何一堂课都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只有放在这个体系中来评价,才可能得出恰当的结论,单独来评有一叶障目之嫌一堂五实不全的日常课未必就不是一堂好课.与日常课相比,公开课则可能更多地脱离了教学体系,转而强调个体的研
究性.它包括三个基本内容:一是示范性,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启发别人,没有示范性,太过家常,开它何用?二是可推广性,一堂好的公开课要既能启人智慧,又易于模仿学习,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公开的价值.那些天才流丽、剑走偏锋、个性特出、令人叹为观止的课,其意义在于展示,而不在于推广,因此并非最好的公开课!三是创新性,即这堂课闪耀着教师的独特发见与独特个性,绝少雷同,不做陈腔,而不是中规中矩,步步为营,散发着陈陈相因的迂腐气息.因此,我们认为公开课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研究性.
公开课的评价内容
一、教学理念.评价其是否深入把握课改的精髓,如是不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不是坚持整体感悟与品词析句相结合,是不是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课改理念,把握教学方向的重要步骤,因此需要开宗明义,含糊不得.二、教学行为.评价其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如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教材处理是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到位,教学智慧是否具备,教学表述是否精到,资源运用是否得当,激发动机是否积极,师生互动是否有效,等等.这是帮助教师反观自我,反思课堂教学行为的核心步骤,因此需要用心准备,精心评讲.
三、教学特色.评价其是否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有则长之,无则勉之,如教材处置的精到或高妙,课堂组织的清晰或从容,课堂生成的激发或处理,教师情感的深蕴或激扬,教学语言的简净或幽默,问题设计的准确或精妙,等等.这是帮助教师认清自我、形成风格的关键步骤,因此需要准确判别,言之有据.凤凰卫视老总刘长乐在总结鲁豫鲁豫有约的主持风格时,言简意赅地概括了三个特点:第一个是准确的提问;第二个是及时真挚的感叹;第三个就是她温和的聆听.我想这样的评价风格是需要我们悉心学习的.
公开课的评价目的与原则
公开课的评价目的不是甄别课堂教学之优劣,更不是评价教师水平之高低,而是期待借助这个评价意见,使上课者与听课者都能够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教学行为是否得当、教学风格是否鲜
明,从而在行为上加以跟进,优化教学管理,改进教学行为,要实现公开课价值的最大化,必须得坚持如下四项基本原则:
一、激励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其评价必须坚持以激励为主的原则,即以敦厚的心态、欣赏的眼光,积极地发现公开课教学中的亮点.切不可动辄就摆出一副竞相指摘、群起而攻之的态度,仿佛不批不足以显示其能耐似的;或者言不由衷,口中诺诺,面带不屑,心中实大不以为然.如此行为,不但会严重遮蔽听课者欣赏的眼光,而且会极大挫伤上课者改进的信心.因此我们认为激励性原则是公开课评价中一个最基本的原则,要坚持把它放在首要位置加以考虑.
二、简明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还得坚持一清如水的评价原则,即以明确的态度、简洁的语言,真实地反映公开课教学中的成败得失.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给上课教师的评价信息必须是真实的、简洁的、精粹的,以免使其跌入信息海中,满头雾水,无所适从.切不可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态度暧昧,发言玄远,以言语之至伪来对付实践之至诚,让人难以接受;或者言语拖沓,不习惯于提纲挈领,而擅长于云蒸霞蔚,一不小心就作滔滔大论,洋洋洒洒,挥洒开去,让人无从把握.这样的评价方式必然不利于公开课教师依据评价意见来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如此以言废行之举,岂不令人痛心?
三、具体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既要简明有序,又要具体指导,即以负责的态度、得体的语言,抓住核心问题对上课教师进行具体指导,切不可囫囵吞枣、大而化之,让人摸不着头脑.譬如教学理念是否深入把握了课改的精髓,教学行为是否体现了精到、有效、激励、互动的教学原则,教学特色是否鲜明,某一个教学环节是精彩可嘉还是值得商榷等等,其中既要有精要的评价,又要有务实的点拨.这样,对上课者和听课者才真正具有指导意义,他们才能据此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加以改进.
四、探讨性原则.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是改进和增值,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少作结论、多作探讨的评价原则,即以开明的态度、温和的口吻,扎实地研究公开课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不要轻易地就把一个人或一堂课说死.我们在上文中讲过,公开课的核心价值是研究性(示范性、可推广性、创新性),因此评价方式也必须具有研究性.对于公开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轻下断言,要以开明的态度加以保护、务实的精神加以研究、温和的口吻加以探讨.如果一堂公开课稍越雷池半步,我们就当头棒喝,一棍子打死,这也不行那也不许,那么以后谁还敢再迈出这可探讨的半步呢?谁能断言这半步一定是谬误的或创新的?况且没有谬误半步,又哪里有创新的一步呢?探讨性原则就是要保护教师的教学个性和那越过雷池的半步.因此,我们认为探讨性原则是公开课评价原则中最核心的一个原则,不但要坚持,而且要发扬.

6.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评课有何评价技巧

热心网友
1.教学结构是否清晰
2.教学重点是否突出
3.学生参与是否活跃
4.老师教态是否自如
5.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示例:
注重发挥好教师的及时评价作用,通过教师的及时评价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处发展。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有强烈的启迪性、热切的鼓励性和精当的指导性。同时又落实好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体地位,做到为学而教,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解读文本,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两位教师都具有扎实的语文教学功底,能很好的驾驭课堂,教态庄重自然负有感染力,师生情感十分融洽,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又精当简练,有启发性。能熟练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做到用多媒体而不畏多媒体,演示的能容和时机紧扣住课堂教学实际需要,如讲授《苏州园林》中通过展示实际图例,使学生对“隔而未隔,界而未界”有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教学思路设计能紧扣教学实际内容,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结构安排上看,时间分配较合理,密度适中,模块之间的过渡自然,做到环环相扣。如教师在讲完苏州园林大处注重四个布局后,问学生“完美的图画”中“完美”含义是什么,是否做到“注重四个布局”就完美了?从而很顺利地过渡到园林的局部地方如角落、门窗、色彩等方面也做到了完美。

从教学效果来看,两节课教学效率较高,课堂教学容量较大,学生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讨论气氛亦较热烈,教师既注重了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落实,又注重了对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和培养,如《都市精灵》执教者在和学生探讨完课文,学生了解了到人要和自然和睦相处之后,布置了这样的作业:课后同学们去观察一下,随着新区西部开发,我们的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拟几条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整体上感觉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提出几点思考,与在座的各位同行探讨商榷:

1、感觉课堂上教师预设的太多,学生动态生成的太少。学生的思维一直禁锢在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条条框框之中,对于课堂中学生碰撞出来的思维火化,教师没有及时的把握住,并使之得以充分燃烧。

2、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问题、解读文本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教师有时多次的催促学生,必将影响到学生的思考效果。

3、课堂上热闹有余而宁静不足。同所有公开课一样,教师一味的追求课堂的喧闹,充塞语文课堂的是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七嘴八舌的讨论声,热情四射的演讲声,而忽视了学生思考问题时的宁静的美丽,沉思的美丽。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时需要一份宁静,倾听时需要一份宁静。我个人以为缺少了倾听,缺少了沉思的语文课堂不能说是完美的课堂,

4、教师所设计的一些问题虽能紧扣住文本,但是显得较零散,没有一个能起着串起全文的好的问题,问题缺乏一定的层次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5、教师赋予一节语文课的教化功能太多,感觉上目前绝大部分语文公开课都有一种非语文的语文课现象。
另外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不下来可以尝试减肥药,那么2011年到底哪种减肥药效果好,什么减肥产品好呢?你只需要网络输入197197减肥网排在第一的网站就是收集了淘宝最好的减肥药,绿色健康轻松瘦身,被消费者评为是最有效减肥药排行榜!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公开课语文评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