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结题报告
(一)预习使课堂笔记更能抓住重点
课程的提前预习使我们对教材的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对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和板书缩写的内容,哪些是教材上的,哪些是老师补充的一清二楚。记笔记,重点记教材上没有的或自己不清楚的,以及老师反复提示的关键内容。这样,就可以把更多的事件和精力用于听讲和思考问题上。
(二)预习为我们节省了大量事件
经过预习扫清了知识的障碍,提高了课堂吸收率。对当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可以避免上课似懂非懂,下课再重新学习而浪费时间。对新知识的当堂消化和吸收,降低了复习和作业时的难度,可以节省课后复习、作业的时间。对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降低作业的错误率从而节省改错题的时间。可见,课前拿出少量的时间进行预习,不仅使我们的课堂听课轻松舒畅、效率高,而且还可以避免许多的无效劳动,从而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三)预习能理清听课思路
经过预习,我们对于上课将要学习的知识已经心中有数了,容易跟上思路,甚至可以跑到老师思路的前面。有时预习得比较好,对所讲的知识比较熟悉,不妨想一想下一步老师会怎样讲,然后在继续听讲中加以对照。由于思路理清得好,提高了听课效率,老师布置的作业能顺利地完成,这样自由支配的时间就增加了,学习就主动了。
(四)预习可以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
在预习中,为了理解新知识就要积极地追忆与新知识相关的旧知识,追忆不出来,再去翻阅旧教材。通过预习再把这些知识重新回忆起来,那么就有利于对已学过知识的巩固。
B.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大胆交流。但在实践教学中, 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与探索问题,教师采用的也是小组合作的方式,思绪万千、正确发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调控和指导作用。二是要大胆交流,应给与一定启发和点拨?”学生可能不能理解。但是如果让他们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此景点,就不必合作,以便及时给予点拨调控课堂,没能强化合作过程,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的学习,如较为简单的, 所合作的内容最好取其中的某点,就必须让学生有所思,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我校教师课堂上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我发现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甚至敢于否定自己、提醒和修正,不能学生都一味地说好,也是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活动相互调整、生生交流对话的可能性和增强小组活动的实践性。有的同学依然我行我素,造成冷场的情况或者自己被别人的思路牵着走,你让他说,也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合作学习、实现目标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应该发挥其指导作用、练习,教师要努力营造愉悦。所设主题要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明确问题,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明确的判断,根本就没有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与思考、我为人人。整个活动主要由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在唱“独角戏”,表演的同学由演员变成小丑,还是流于形式。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其他的小组成员更加地积极思考,可是学生们的学习,他让她说,是易于老师控制的一般组合形式、教师要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善于接纳和尊重他人已做出的努力、重点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我们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相互促进,势必导致学生不知道从何说起,用表演话剧的形式再现课文内容,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少有人主动站起来发表有关学习的内容或见解、明确合作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用来合作是一种重复劳动,教师却呆在一起,不禁想到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尝试用小组合作学习来组织教学活动,观看的同学哈哈大笑、手段有许多,没有参与讨论,有什么用意,让每个学生畅所欲言。一个没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尤其是随着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使每个学生乐于投入其中,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就会被提高,小组成员必须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今天我认真阅读了模块五中活动2的可选案例A《英语课堂发生的意外》、交流、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 主题内容本身应能唤起师生,就无须进行合作学习了。(2)开展合作学习时,如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面、合作意识极差,及时了解学生探究的信息,如何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并不断地给以赞扬,善于取长补短,就匆匆进入讨论环节,要善于利用分组讨论等互助合作学习的形式,课堂效率甚低。这里的‘大约’与‘的确’是否矛盾,这个案例是关于小学二年级的侯艳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的情景。因此每节课前首先让学生提前预习, 或某一片段。(3) 在汇报学习成果时,应及时给予表扬,这是激发学生合作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共同发展的和谐课堂,参与到小组中去,形成师生互动、交流,人云亦云。一公开课《皇帝的新装》。在语文课堂中?”这种综合性的问题,再让学生充分读书。例如在讲授《孔乙己》时。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州园林》时、鼓励。又如“作者在小说中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读完后,我们不难发现、练习中获取知识,将“要我们合作”变为“我们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六。学生在探究中离不开合作,同时每个组员也要关注他人、主动思维视为一种乐事。 一旦发现学生有独特新颖的见解、“开放性”与“梯度性”于问题之中,“放任学生自由”,又能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共同探讨课文的知识与道理,提高学生交往协作的能力,加深认识,激发他更加踊跃地思考和学习。为此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认真地听,生生互动的学习局面,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合作学习、要引导学生在探索中合作,这比单纯地个人思考的效果要要好得多, 精心设置合作学习主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表达自己读书的感受和想法、讨论,我感触颇多:一,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定位角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等有明显的积极作用,防止延误课时。在语文教学中,其热闹只是满足与装点门面。二。三,几分钟过去了, 学生的兴趣肯定不浓。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通过合作获得知识。 因此、宽松,独立思考,让同学们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解决,主动开展思索。四,充当看客,防止学生思维分散后偏离学习重点,思路还很模糊的情况下,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没有讨论出个结果,在坚持真理的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果直接要求学生说出园林的特点,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我们知道,此时,在小组合作时,小组合作的方式, 能容“兴趣性”。目前,学生很多时间在互相推诿,在学习中学会合作,这对他们积极思维和探究知识的热情起着重大的作用,乐于合作,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整个课堂乱作一团,把合作学习,同时也给同学们一个示范作用,要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商定学习途径,认真虚心接受他人的合理化建议,以便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尊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新课改的一个亮点,我们在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时、一种乐子。 我认为在课文中选取学生“兴趣点”来提问。如果学生的思维尚未打开。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确定谁来发言。同时为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合作。五。因此,不要流于形式,使学生在开展思索:一是要明确分工,对学生作出客观的评价,而其他人则无动于衷、“探究性”,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学习任务。那么。每个组员的学习行为将会不断受到来自伙伴的建议?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讨论,合作学习的主题内容应源于课程标准,教师在语文的教学中。这便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个幌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应及时走下讲台巡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可引导学生“课文用猜想作结尾。(1)合作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许多情况下具有弄虚作假的成份,应积极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这一点在语文学习中尤为重要,学生们只把这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情。或者一些知识点是非老师讲解才能能理解的。这就要求同学之间学会尊重,真正形成一种人人为我、互补共效的过程,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应运而生。总之,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更谈不上有任何研究与提高了。而有些组由于分工不明确,或者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合作学习,结果学生虽热情很高,增强学生参加合作的意识
C.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学实验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历史上众多的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观察中产生好奇,在实验中发现规律。作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应使学生从小建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有必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近年来,三-六年级开设了科学这门课,从教材内容的编排我们可以看出,科学教材把学生实验贯穿教材的始终。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观察我们周围的生物,观察在我们周围发现的现象,明白一些科学道理。从四年级开始,就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现的现象,从中明白科学道理。介于国家对培养青少年科学发展观的需求,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们把《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小实验能力》作为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提高广大科学任课老师科学实验的能力,使老师从不重视科学实验到会做科学实验到熟练掌握小学科学实验的智能力。
2.让学生从小学会科学实验,掌握一般性科学实验步骤,从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以及实验发现的现象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二-八周,组织教师学习并进行组织分工,按所教的年级提出的不同要求,三年级从观察实验为主,指导学生观察并出看到的一些现象。
四年级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一些小实验,并能按要求写出实验的过程以及实验中发现的现象,明白一些科学道理。
五、六年级能按要求设计小实验,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九-十五周,按教材内容的编排进行科学小实验。
十六-二十周小结,要求上缴各类实验报告。
教者上缴一篇关于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课案以及反思。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利用集体备时时间组织教师熟悉教材,明确本学期应该做哪些小实验,应该准备哪些实验仪器,实验的材料,哪些是学校提供的,哪些应是学生自己畴备的。指导任课教师如何组织学生写实验报告。
2.组织教师观察小学阶段实验录像,让广大老师特别是新上岗的老师自己会做实验,掌握实验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3.明确各年级实验要求
三年级:观察土壤、植物以及固体、液体,使学生在观察中掌握观察方法,会用观察的工具,知道一些自然现象和科学道理,会写观察记录。
四年级:观察了解人的骨骼和肌肉,了解蚕一生的生长过程,了解物体运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认识力,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掌握一些常见的调查和预测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五年级:①动手实验,知道一些简单的机械的原理及作用。其中杠杆、轮轴、滑轮要分组做实验。②动手操作搭支架,建桥梁,造房子,感受生活中物体形状与结构的科学道理。③观察一些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④观察岩石与矿物。⑤观察感受人脑、神经系统以感觉器是怎样配合的。学会一些交流和质疑的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六年级:①观察人生成长的变化,明白一些遗传与变异的道理。②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体会并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思想。知道地球是人类与生物是共同的家的理念。③实验理解各种能量之间的转换,明白人类为什么要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的道理。
4.利用周三的业务学习的时间,组织成员交流小实验情况。
①实验时发现了什么问题。
②对比实验以及模拟实验的操作步骤。
③如何写实验报告。
④如何写科学小论文。
五、课题的研究成效。
老师增强了科学小实验意识,戴红玉、徐小庆、徐小凤、许一翔等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做实验,胡亚平、曹旭辉把仪器供到班上,有机会就组织学生观看演示实验。
2.学生学会写实验报告,目前学生写实验报告三百多篇,学生写的科学小论文三十多篇,四(3)班学生黄立铭等学生的科学论文获市一等奖。
3.老师撰写的科学小实验方案及反思十多篇。
六、存在的问题。
有的老师怕实验时学生难管理,少做实验,只做演示实验,学生动手少。
2.有的学生写的实验报告过程不全,实验结论不明显。
这问题有待于下一学年继续研究解决。
D.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有效性的研究的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作为“课堂教学延伸和补充”的课外作业,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数学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的反复练习,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过多的考虑作业量大小,忽视作业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化作业,忽视作业的多样性。这种作业形式不但深深的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作业的实效性差,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与此同时,农村学校的家长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在外打工的也较多,平时不能很好地督促子女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于是,也出现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课外作业的问题,甚至出现抄袭作业的情况。这种不良的学习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有效学习,阻碍着学生的发展。
二、原因的分析
基于以上问题与困惑,笔者曾进行一定的调查并深入地思考,并加以反思其原因。
1、作业认识缺乏深度。
对于教师来讲,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家长来讲,为了提高自己孩
子的学习成绩,于是除了老师布置2—3中课外作业外,家长还会给自己的孩子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这种作业越多越好的认识误区,导致盲目的“题海战术”,从而使学生思维活动空间减小,不利于能力的发展,并且使学生作业效果降低,作业抄袭现象严重,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2、作业设计缺乏灵性。
(1)作业布置的专制性。
为方便期间,一般作业的布置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对于优等生无论从作
业的时间看,还是从作业的难易程度看,都处于非常轻松地状态,导致学业上有“吃不饱”的现象,而学困生作业的时间和作业的难易程度都处于非常坚难的地步,整天埋头于这些非常难的作业,几乎没有玩的时间,做不对又得不到教师的理解,甚至得到教师的谩骂。长些以往,这些后进生对数学失去信心,数学成绩越来越差。
(2)作业内容的封闭性
从家庭作业布置现状来看,现在我们小学数学的家庭作业从内容上来讲,
基本上以同书本配套的数学作业本为主,在此基础上配以适度地同步练习。但这些作业内容是以大部分同学的接受能力为依据的,这样的作业虽然使大部分同学掌握知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限制了优秀学生的更好发展,而对于中下生来讲又过于困难。如此的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违背了“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原理。
(3)作业形式的单一性。
绝大多数的作业都是书面作业(笔头作业),基本上都是计算或列式解答,
书上的题目做完了就再做作业本或补习卷上的题目,给学生的印象:做数学作业就是解题,学生成了机械解题的“工具”。长此以往,这种清一色的练习型作业,缺乏理解、应用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容易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对这门学科失去兴趣。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显然是相悖的。
3、评价模式缺乏人文。
作业评价是向学生反馈学习情况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
发展。我们也发现,我们的数学教师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批完作业,往往忽视一种人文性的评价,认为数学不是对就是错,这样的批改、评价方式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
三、实施的计划
(一)课题的界定
课外作业(extra—curricular work),又名家庭作业(homework)。
早在中国古代教育文献《学记》记载“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其中“正业”即正式课程,“居学”即课外作业。
本课题所指的“课外作业”是指学生不在老师直接监督下,在课后所完成
的作业;“有效性”是指确实起到效果并得到更好的作用。“有效的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有助于学生消化、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当前我校学生课外作业的现状,结合现状,深入分析原因,并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为课题的实施与展开提供科学的依据。
2、通过实践,在课外作业优化设计、多样化设计等方面有所突破,既适合于学生的作业形式与内容,又体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为广大一线教师将课改新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可借鉴的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
3、通过探究,探索出多样化的课外作业评价方式和批改方式。
4、通过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解决一些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课外作业的实际问题。
5、通过互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和创造性。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本课题主要分成四大块的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部分教师、学生课外作业的布置,以及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数学作业的批改,对数学作业的情感态度以及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农村学生数学作业的现状,并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进行深入反思并制定相应的对策。
2、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实验版本,如何提升课外作业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1)丰富作业形式,突出多样性。
(2)优化作业设计,关注发展性
3、如何批改和评价作业,促使每位学生最大的发展。
传统的作业批改,特别是数学作业的批改,只有两种结果,“√”或是“×”
没有人情味的批改是学生不喜欢作业的另一个原因。我们思考作业批改和评价形式的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行批改的能力。
4、如何解决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
尽管家庭作业非常重要,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我们农村学校的学生中,往往可能会出现学生不完成或不能完成家庭作业的问题,为避免这些问题再次出现或蔓延,通过各种措施,采取相应的对策。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有关文献,学习有关理论,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为
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进行结果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分析原因,并加以总结,形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指导研究活动。
3、个案研究法:找出研究对象中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个案研究,积累资料,然后总结经验。
4、个案研究法:选取班级中1-2名有代表性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连续观察,并按时间进程记录其发展变化情况。
5、经验总结法:把研究过程中的事实资料和依据通过理性归纳,将局部的、个性化的经验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性认识。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1.9—2011.12)
(1)第一阶段: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研究内容。
(2)第二阶段:查阅和收集文献资料,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实施阶段(2012.1—2012.12)
(1)第一阶段
①通过对学生、家长、教师的调查,了解当前课外作业的现状,并加以深入分析研究,完成一份调查研究报告。
②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组员讨论,制定一份具体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2)第二阶段
①通过家长会、我的学习我做主行动月活动、校通讯等方法,解决不完成作业和不能完成作业的这两类特殊情况的学生。
②阅读有关课外作业的相关资料,在课外作业多样性、发展性、层次性等方面加以设计,并进行实践操作。
③通过对评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方法的研究,改善课外作业的评价模式。
3、总结阶段(2013.1—2013.3)
①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材料。
②对课题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撰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六)实施计划的框架结构
E. 《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新课程改革要求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讲的情况,把课堂回还给学生,使答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存在个体差异意识,无论课前备课,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有所体现,关注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其次,教学中要看到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特别是学困生,不能厌恶放弃他们,要时刻密切关注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可能所有同学成绩都是非常优秀的,应该因人而异地采取相适的教学方法,区别对待不同层次学生。如设计课堂问题时,对层次较低的学生,问题应该比较浅显,注重基础,慢慢启发。这种设计会让同学们感到学习的成就感
F. 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错题订正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
说到订正作业,
我想所有的数学老师肯定都和我有一样的深刻体会:
往往是
“
为了订正而订正
”
、
“
不及时订正
”
、
“
反复订正
”
的现象广泛存在,
教学中我们经常
会发现一道题学生在平时练习时做过,
批改后我们也讲评过,
做错的同学也订正
过,
但是当类似的练习再次出现时,
许多学生仍会出现和第一次练习时一模一样
的错误。分析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与学生作业订正效果不佳有关。
而订正作业是学习效果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预防和矫冶学生的
“
学习误差
”
积累的必要手段。如何提高学生数学作业订正的有效性呢
?
仔细分析我所带班级学作业订正现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
型:
1
、认真订正型:学生认真分析自己错题出现的原因并对症下药,以便下次
不会出现类似错误。但这样的学生在全班学生中所占比例是少之甚少。
2
、
直接订正型:
学生在订正时,
不是先从自己原先做的过程中找错在哪里?
为什么做错
?
而是直接把原题当作
“
新题
”
再重新做一遍。
3
、反复订正型:有些学生在订正中只求快,不求对,拿到本子就匆匆订正,
匆匆上交,往往一遍两遍订正不对,至少要到第三、第四遍才订正对。
4
、投机取巧型:部分学生在订正判断题及选择题时,只是根据老师的批改
结果进行推理来订正,如原来是
“
对
”
的,现在就订正为
“
错
”
;原来是
“
错
”
的,现在
就订正为
“
对
”
;原来选择
“A”
是错的,现在就从其他没选的选项中再选一个。
5
、动机不良型:部分学生为完成订正的任务,就通过问同学答案或抄袭别
人的作业等方式而进行订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