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19 00:06:35

①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颇多,我们要因材施教,实事求是地采取适合本校条件、情况的具体措内施来完善常规教容育教学。然而,提高自我,研究课标,活化教材,融洽师生关系,活跃教学气氛,优化课堂结构,狠抓落实,始终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只要付诸具体行动,持之以恒,我们的教学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 如何根据特定的学习者设计自主学习的主题、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学习评价工具

单元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从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严格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

主题式教学设计:是指形式围绕一个或多个经过结构化的主题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

简答:

1.请说明单元教学设计的结构和设计原则

答: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可以包括多个“一节课教学设计”和 “主题式教学设计”。需要注意的是,不仅在一个单元内部可以进行主题式教学,还可以综合两个或多个知识内容开展主题式教学

原则:一单元或章为单位,体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现单元学习的完整性;体现单元学习的层次性;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教师主导、学生探究相结合;注重单元内容的综合运用;提供评价方法及模板。

2.请简述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特点和一般设计过程。

答: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特点:有一个相对集中,独立的主题、学习内容是经过结构化处理的、教师是主题内容的组织者 (特定情境下学生也可以成为组织者)、学生是主题的主动学习者 、以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探究学习为主 ,是一种过程性的学习。

一般设计过程: :(1)决定组织中心,确定主题;(2)教学内容分析,发展概念网络;(3)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分析;(4)建立引导性的问题与任务;(5)设计教学活动:时间进度、子活动设计、实施建议、资源设计、支持工具设计活动模板、学生作品样例等)(6)评价设计、选题设计、教学目标、任务设计、资源设计、活动模板及支持工具的提供评价设计

3.请比较主题式教学设计和一节课教学设计的异同点。

比较项目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主题式教学设计

理论基础

传统的标准模式,强调基础理论和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以前的基础上引入、吸收了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例如多元智能理论、活动理论等。

教学设计的核心

让学习者掌握某些学科知识点,教学设计的中心是围绕着某个学科的“知识点”开展教学活动。

是围绕着主题来组织学习内容,以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来驱动学习,偏重于对活动的设计,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蓉来制定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对知识的获取。

是围绕着主题制定相关的知识、情感和能力目标,它更强调学习者在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培养高级思维能力和科学的探究态度,‘关注学习者多元智能的发展。

学习内容

教学的内容一般是单一、孤立的学科知识一点

是在选择并提炼与主题相关的课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增加与主题相关的课外教学内容,经整合后形成高度结构化的学习内容。

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主要是以教材为依托组织的资源

学习者可以自由探究与主题相关的任何学习材料,学习资源的内容夏为广泛。

学习活 动

以教师的“传递一接受”式为文

以问题探究、任务驱动式的学习活动为主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核心是评价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它偏重于对学习者学习结果的评价,评价形式采用最多的是测验

是对学习者对主题的理解的评价,以及对学习者参与主题活动的过程性的评价,是一种面向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课堂集体教学

不局限于课堂集体教学,而是价更资沙灵活多样

教学周期

以课时为单位

周期比较长,是以一个主题单元为单位

学生角色

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可以联系自己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参与到主题的设计过程中

教师角色

只是知识的传递者

成为学习环境的创建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以及学习者学习活动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4.请说明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骤极其意义?

答:单元教学设计框架搭建的一般步骤:分析教学内容、确定学时;分析教学目标与学习者特征;初步确定各教学难题的教学形式;对复杂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进行研讨; 意义:有助于设计者整体把握一章或是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有助于设计者对一个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形成逻辑关系明晰的知识体系;便于设计者在整个单元内确定主题式教学的选题极其活动设计;有利于确定各知识内容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便于设计者预先确定教学环境和教学工具;有利用学习者形成对整章或是整个单元较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避免知识点之间的孤立。

③ 基于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评价,评价方法多采用哪三种形式

参考答案 心里有一些牵挂,有些爱却不得不各安天涯。

④ 教学目的:初步掌握实操课教学设计的方法 要求:设计实操课教学方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的是进行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仅是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方案,然后带上教科书走进课堂,以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进行教学。而我们现代教育技术主要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信息传递,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在基于一生一机的环境下进行教学。那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会有所侧重。在我们普通教室里上课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是远程教学资源和班班通网络环境,我们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设计方案来对课程进行教学设计。而在计算教室里面一生一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资源来实现教学目标,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到网络教学设计方案。这两种设计方案都是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设计方案,只是因为我们的教学环境或者说是学生的学习环境的不同而采用的不同教学设计方法。
现在,我就从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网络教学设计两个方面来和大家探讨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教学设计
在学校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媒体的应用形式和教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媒体组合教学、基于局域网的教学和基于Internet的教学等。由于对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的重视程度和应用水平的影响,普遍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方案没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反映不出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现代教育理论),仍然是经验型的思路。
(2)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具体。
(3)教学结构流程反映不出新型教学模式的四个转变(教师角色、学生地位、媒体作用、教学过程等四方面的转变),也反映不出学科教学的规律。
(4)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
多媒体所能展示的内容十分宽泛,从实体展示到抽象模拟,从历史重现到未来猜想,都可以通过多媒体予以实现,这关键在于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方案设计时是否收集了充足的资源。
这些都是我们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设计出一个合理的多媒体教学方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多媒体教学设计。
(一)、根据教学内容来确定教学目标
每门课程都是由若干个章节组成,每一章节有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的属性是确定的(每个知识点的意义所在就是它的属性)。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
1、 社会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如社会的责任,国家的需要等等。比如我们在爱国主义教育当中讲到的,什么是爱国主义?就可以用到列宁的一句话:爱国主义是人们千百年来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深厚感情。(这句话可通过幻灯的形式投到屏幕让学生直观的阅读,增强对这句话的理解)这可以体现出社会责任和国家需要,而且能够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真正含义。
2、 学生的特征
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先分析学生的特征,明确学生的求学目的和基础水平。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原有的认知能力上进行拓展和更新。正确分析学生的特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我们一位高三学生回忆自己的学习经历时说,初中时,外语不用努力成绩就不错,上了高中发现别的同学英语水平比自己好,他开始找差距,过去他没背书的习惯,后来他发现背书并不困难,只要多读一两遍自然就会背了,而且背下来的东西理解得更深刻。他的学习体会是上课注意听讲,事半功倍,很多知识在课上就记住了,上课把老师讲的重点词在书上作记号,平时读书时注意就可以记住这些词。现在他的英语成绩在班里处于中上等水平。他说:“如果初中多学一点,就不会这么被动了,要想赶上成绩优秀的同学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自从上了高中后才意识到即使再聪明如果不努力的话在高中要想获得好的成绩同样是不可能的,所以聪明已经不是优势了。”这就给我们提示了,如果了解学生的特征,那么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肯定是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3、 学科的特点
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科特色。
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节《思想品德》课,这位老师完全以语文课的教学教法,关注的不是导行、明理、励志、做人,而是字、词、句和段落篇章的分析。这样把《品德与生活》课上成了语文课,完全失去了这一学科课程教学的意义。
那么怎样在学科整合中凸显出学科课程特点呢?就语文学科而言,提倡语文与艺术的结合,让表演、绘画、拼图等走进课堂,让学生愉快地学习语文,不是追求形式的演一演、贴一贴、画一画。就《思想品德》学科看,这门学科的教学核心是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教学的特点是激情、明理、导行;学习方式应该通过典型的活动设计,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感情,把课堂构建成一个虚拟的科技园、演讲台、智慧宫和挑战平台。这样的《思想品德》课才能播种认识,收获品格,放飞希望。
我们只要把知识点把握清楚了,那么,我们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会有一个明晰的思路,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才会有足够的空间。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和教学情境的创设
媒体的选择,就是软件和硬件的选择。软件是记录和储存教学信息的载体;硬件是传递和再现教学信息的教学设备,如实体模型、计算机、幻灯、投影、电视、课件等等。
1、媒体的选择
媒体选择的基本思想是尽可能选择低代价、高功能的教学媒体。我们根据需要选择要使用的媒体。
下面我们看看常用的教学媒体和它们的特点
媒体种类 主要教学特点
实体模型 进行立体模拟
录音(CD) 语言声音的重现
投影 进行平面模拟
幻灯 静态实景的重现
电视(VCD) 呈现动态过程
多媒体课件 进行交互作用
2、创设教学情境(这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创设教学情境,在我们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多媒体教学设计还是网络教学设计,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创设情境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效果。
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只有在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他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的教学理念。
2.注重形象性。首先,应该是感性的、可见的、摸得着的,它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促进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和升化;其次,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事物,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3.体现学科特点。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科学性是教学情境的本质属性。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平均分配,除法),我们可以创设一个“春游”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准备各种食品和水果并进行分发,但教学重点应该尽快地落到“总数是多少”、“怎么分的”、“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还有没有多余的”、“不同食物的分法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等等这些数学问题上来,而不是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讨论“春游应该准备什么食物和水果”、“春游应该注意什么”等与数学内容无关的生活问题上。
4.内含问题。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境,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穿插问题,特别是点明知识点的问题设计要准确,我们可通过设计一些多媒体展示的问题情境来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5.融入情感。比如课文的朗读要声情并茂、引入故事要生动形象、展示收集的媒体图片贴近生活等等就是一种融入情感的好方法。
6.传递感性信息。比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化学实验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我们举一个教学实例:在学习钠的化学性质时,利用乙酸和金属钠设计一个滴水生火的实验,由于实验结果与水能灭火的日常观念相矛盾,那么这个“一反常态”的实验现象就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自然就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教学效果。
(三)、指导自主学习,组织协作活动
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探讨。协作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认识理解。通过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可以营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
1、自主学习的设计
自主学习分为个体自主学习和集体自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外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自主学习”是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自主学习”并没有现成的经验,更没有既定模式,需要在不断探索中慢慢渗透逐渐形成。
在多媒体教学设计中,我们要通过展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声像资料让学生去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的与同学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
2、协作学习的设计
协作学习就是多个个体组成一个群体,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协作学习通常有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学习的主题已知;二是学习的主题未知。主题已知的协作学习设计可通过提问来引导讨论,而教师则要对学生的讨论适时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主题未知的协作学习设计是因为事先并不知道学习主题,所以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可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辩论组织协商,最终解决对问题的分歧,达成共识。由此可见,教师提出问题的可争论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学习过程必须可控,如果出现离题诡辩等现象,应及时制止,引导学生回到主题上来。
(四)、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课堂教学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各要素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时间关系主要是指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后顺序;空间关系是指教学内容的层次关系、课堂教学的逻辑关系等。
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我们必须考虑教师的主导、学生的参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媒体的运用等。形成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特殊作用,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也要加以考虑。
(五)、设计测量工具,进行学习评价(也就是评价体系)
学习评价,就是根据明确的目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测量数据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量化,并对量化的结果作出有价值性的判断。

⑤ 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设计和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的区别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概括为一种支持学习者意义建构的各种资源、关系、工具和版情景性任务的组合权。 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有人认为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主要是学习环境的设计。 显然,这忽视了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这是一种本末倒置。建构知识的意义--这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建构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是"意义的建构"是要由学习者自己完成--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自主学习"才能完成。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主体,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才是对所学知识实现意义建构的"内因",学习环境只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一种"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设计理想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因为这有利于促进学习者的意义建构;但是更应重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设计,因为缺少这种自主学习,就是有再理想的学习环境,意义建构也无从说起。
O(∩_∩)O~希望帮到你!

⑥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和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答: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一定要吃透教材;备好学生,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内基础上以旧引新,提出问题,让容学生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老师做好引路人,这样的活动最有效果,也就是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就会自主学习,在合作中愉快的进行学习,这样掌握的知识最牢固。

⑦ 如何考虑教学资源和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设计与案例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所谓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就是在《数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依据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师的经验,基于对学生需求的理解、对课程性质的分析,而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活动等进行规划和安排的一种可操作的过程。

合作学习的实质是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四个维度。

4、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 )、(评价 )的功能。

5、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有 席地式、双翼式:半圆式、秧田式、小组合作式 等。

6、教学案例的一般结构是主题与背景、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反思 。

7、教学模式指的是 .是广大教学工作者经过长期教学实践逐渐认识并总结出来的规范的实践方式 。

8、“最近发展区”是指 儿童的智力第二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潜在发展水平 。

9、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涉及数学学习的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自我负责精神、意志力、对数学的价值意识、实事求是的态度等诸多方面。

10、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的概念。它倡导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 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进行自主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自主的发展 。

11、教学设计的书写格式有多种,概括起来分为 文字式 、表格式、程序式 三大类。

教学方法是 指教学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 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学 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

13、练习法 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

14、 “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是指: 不呈现学习结论,而是让学生通过对一定材料的实验、尝试、推测、思考,去发现和探索某些事物间的关系、规律。

15、学习者对从事特定的学科内容或任务的学习,已经具备的有关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以及对有关学习的认识水平、态度等,就称为起点行为或起点能力。

18、谈话法是指 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教材内容组织成若干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开展讨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方法 。

21、编写教学设计要体现哪些特性?P15

(1)科学性;

(2)针对性;

(3)实用性;

(4)主体性;

(5)体现课程资源整合的理念。

22、举例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P24

第一步:出示尝试题,进一步是提出问题。出示的尝试题一般要同课本中的例题相仿,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例如,课本例题:一个商店运进 4 箱热水瓶,每箱是 12 个。每个热水器 6 元,一共可以卖给多少元?

尝试题:文具店有 20 盒乒乓球,每盒 6 个。每个乒乓球卖 2 角,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新课伊始,教师宣布课题时,一定要明确指出:这堂课学什么内容,要求是什么,然后再出示尝试题。尝试题出示后,必须提出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老师还没有教,谁会做这道题目?”“看谁能动脑筋,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当大部分学生摇头时,转入第二步。

第二步:自学课本。阅读课本前,教师可提一些引导性的思考题。

例如,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可提: ① 分母不同怎么办? ② 为什么要通分?

当大部分学生自学了课本找到了解决尝试题的办法时,转入第三步。

第三步:尝试练习。

第四步:学生讨论。即讨论解题策略。

第五步:教师讲解归纳 。

23、简述教学案例形成的几个步骤。P49

(1)确定教学任务的思考力水平与要求;

(2)课堂观察并实录教学过程;

(3)教师、学生的课后调查;

(4)分析教学的基本特点及与思考力水平要求的比较;

(5)撰写教学案例。

24、难点的形成一般有几种情况?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P29

25、举一个例子说明尝试教学法的步骤。(同第22题)

26、强调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原因有哪些?P49(新课程教学设计)红色封面

27、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哪些特征?P27(同上)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28、简述自主活动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P28—29

自主发展,构建动场

角色确认,自主探究

活动构建,自主评价

自主反思,活动延伸

29、简述练习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P29

① 基本训练 。以训练学生的口算技能、公式记忆、数量关系的理解等为主。

② 宣布练习的内容和要求 。明确地宣布本课练习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③ 检查复习新授课的知识。一般采用板演练习,能及时发现问题,信息得到反馈,有利于教学的开展和调控。

④ 课堂练习。这是练习课的主要部分,一般设计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综合练习、发展练习等几个层次的练习。

⑤ 作业评价。 包括练习评价,贯穿在每个层次的练习中。

30、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方面有哪些?

探究学习的基本思想是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它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学习方式。与接受学习相比,它更强调的是:①参与和过程;②平等与合作;③鼓励创新 。

31、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P41

1 、组织形式不到位

2 、合作程度不到位

3 、评价机制不到位

32、复习课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P31

① 同一材料合理地用不同形式呈现,用不同例子讲解,以使学生产生新异感,并有利于学生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仔细研究某一现象,便于全面理解。

② 复习不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力量,练习应练在重难点之处,练在学生掌握薄弱、疑惑之处。

③ 复习不是原地踏步,作同一水平的循环,而应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整理,使零散、孤立的知识形成网络,使学生产生新的认识与理解。

④ 练习要体现“广度”、“坡度”、“深度”,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思维训练中;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练习应引申,深化综合贯通,重点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33、简述问题探究教学模式的要素。P35(红色)

问题生成

主动探究

成果交流、反馈延伸

34、简述活动建构教学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1 )师生角色的再定位

( 2 )要注意开放、民主、实效的体现

( 3 )问题要具有思考性、趣味性、生活性

35、情境体验具有哪些特征?P92(红)

一是强调以“情境”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情境功能最突出的一点即引导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生命体验。

二是强调以“情感”作为起点。情感因素是情境体验的首要因素。

三是强调对师生生命性的关照。“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生命化的,都充满着生命的意蕴和情调”,因此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强调师生生命性的关照。

四是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与构建。

五是强调教与学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

四、论述题

1、学生自主学习要不要教师?如果要请说明理由以及指出教师应做些什么?

学生自主学习当然要教师引导和参与了。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新课程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它提倡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主动性。这种主动性体现在学生主体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一是在参与意向方面,学习者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进度;二是在学习策略方面,学习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符合自身特点的个性化的思考策略,乐于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三是在情感的投入方面,学习者的学习驱动力来源于自身,并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在自我调节方面,学习者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新的变化。

目前 ,有些教师有个错误的认识,即只要把学习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就是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应该认识到,让学生能够探索、学会探索,才是自主学习的本意。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活动的核心因素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则应从四个方面来实施,即:一是兴趣的引领;二是目标的导向;三是评价的激励;四是竞争的促动。

其次,要注意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2、教师为什么要写教学反思?P50

一什么是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意义是什么?

3、如何做到小组合作追求实效,防止流于形式?P42

什么是小组合作.

现流行小组合作的现状

策略

4、论述“探究”与“讲授”。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什么是讲授?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困惑,想要明白而弄不明白,想说又说不清楚的时候,教师以自己的见解、体验、积累去开导、启发、点拨,这就是讲授。

我们的课堂既需要学生的探究活动,也需要教师的讲授,我们要针对教学的对象(学生的水平、学习材料的情况)来决定是设计探究活动,还是讲授活动。当然,很多时候探究和讲授的相互渗透的,在探究活动中需要教师的讲授,要有效探究活动也需要教师的讲授;同样,教师的讲授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能独立探究的能力。

5、教师应如何看待教材?P9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是师生对话的“话题”,是一个引子,或者是一个案例,而不是课程的全部。

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样板

教师应把数学思想作为主线

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中选取内容重组教材

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已有经验重组教材

6、新课改要不要教学模式?为什么?P25—28(红)

从本质上来讲,教学模式应看做是实施教学的一整套方法论体系。而作为一整套“方法论体系”,在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中,就应当包含着理念基础、教学目标和原则、教学程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技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若干内容。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才构成为一定的教学模式。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但同时又呈现着动态开放的特征。

与新课程的要求相适应的数学教学模式,需要体现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一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参与和有效互动。

二是学习主体的情感体验与活动构建。

三是学习主体的合作探究与个性发展。

四是加强学习者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和激励他们大胆创新。

变革中的几种新的教学模式

(一)以自主活动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二)以问题探究为基本特征的教学模式

7、新课程为什么要提倡合作学习?P38—39

(1)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

(2)开展合作学习的优势:

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有利于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有利鱼形成正确的评价,培养良好的品质;

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

8、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P81(红)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

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

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9、你认为写教学反思时可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P50所谓教学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的再认识、再思考、再探索、再创造。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他人)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他人)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2)反思什么P51

(3)如何反思P53

10、你认为问题设计要注意哪些问题?P88—89(红)

要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向学生提供成功体验,正确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问题

五、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

两位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

教师A在教学“半径和直径关系”时,组织学生动手测量、制表,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在同一圆中,圆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教师B在教学这一知识点时是这样设计的:

师:通过自学,你知道半径和直径的关系吗?

生1:在同一圆里,所有的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生2:在同一圆里,所有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生3:如果用字母表示,则是d=2r。r=d/2。

师:这是同学们通过自学获得的,你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这一结论是正确的呢?

生1:我可以用尺测量一下直径和半径的长度,然后考查它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我们一起用这一方法检测一下。

……

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通过折纸,我能看出它们的关系。

……

思考题:

(1)两案例的主要共同点是什么?

(2)是否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

(3)从线性与非线性的观点分析两教法。预测两教法的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P25

两个案例都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特征及联系

B教师设计,是学生不断激活“内存”的过程。建构主义是非常强调个体的经验的,个体的一切学习活动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展开的,让学生充分调集和展示经验,是师生高效对话的前提。我们不仅要充分承认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还要尽可能了解学生已经有了哪些颜色。

很明显,第二位老师已经为学生创设了一次成功的数学活动,我们可以预测这样的活动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这种魅力,一方面是因为它承接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学生感受到数学很简单、很日常、很好玩,有信心,有兴趣去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多感官的活动,探究这些亲切有趣的现象背后的原理,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培养一定的数学能力,由此得到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持续动力。

2、案例描述: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太远,和白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情,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有个别学生看到了课后的内容说出来是12千克。教师接着问,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马上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一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思考题:原题与改动后的题目比较有什么异同(包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目标的维度、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P51

“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是一个比较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练习,但是它同样包含了丰富的过程性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时应提供具体有趣的素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学生获得“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学习体验,并掌握“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算理。

从上面的两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个情景,由于学生缺乏真实的体验,缺少吸引学生的素材,学生很难对这教材产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很好的参与学习的过程了。

不少专家指出,“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处理教材,甚至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时教师的业务权利”。因此,在第二个教学情景中,老师进行了大胆的替换改造,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在上面的片段中,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学生已初步学会了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周围世界,并且在这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探究活动中,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真正体会到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3、案例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派车”的教学片断:

(1)出示问题:假期里,我们班将组织25名优秀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夏令营,学校安排面包车、小轿车两种车接送。其中面包车每辆限乘8人,小轿车每辆限乘3人。假如你是老师,你将如何派车?

(2)学生独立思考后并在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

生1:派2辆面包车和3辆小轿车,算式:2×8=16(人) 3×3=9(人)。

师:掌声鼓励!

生2:派4辆面包车,留7个坐位放行李。算式:8×4-7=25(人)

生3:派5辆面包车。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3:每辆面包车坐5人,留3个坐位放行李,算式:5×5=25(人)

师:也可以!

生4:派6辆面包车,其中5辆面包车每辆坐4人,一辆坐5人,空位放行李。

……

学生海阔天空的答,而教师不管学生如何回答,都一一加以肯定,以示教学的民主,体现“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待过了20分钟,学生说出了11种派车方案(其中有8种方案空位超过一辆车的坐位)时,教师小结并布置了练习:同学们真能干,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案,每种方案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果增加4位教师,共有29人,你又会怎样派车呢?

……

案例分析(从解题策略多样化要注意的有关问题的角度分析):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对几十个人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而言的,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要求能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数学问题。因此,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要求,学习能力低的学生只要求能用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学习能力高的学生要求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过于追求算法多样化,往往会造成学生对每种算法的理解不够深入,思维仅仅停留在横向的比较层面上。而现在一般强调的算法要优化,实质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纵向地、深入地发展,同时算法的优化也有利于更好完成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如本课“寻求租车的多种方案”的目标。因为优化的方法往往是已经公认的、适合大多数学生掌握的、有推广和使用价值的方法,学生只有在掌握优化方法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完成熟练的技能。

4、案例描述 :

师:(呈现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这两个图形分别是什么?

生:左边的是长方形,右边的是正方形。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

师:(边比划边说)通过折一折量一量,你能发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一量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四个角,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与指定的方法探索)

生1:我们组发现了长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的?

生1(边比划边说):用尺子量、用折纸的方法发现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用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发现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是用绳子量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相等的。

案例分析(从问题的品质的角度分析):参考:论述题中什么样的问题是好问题?

一是应当明确、具体可感;

二是应当具有思考价值;

三是要关注多维教学目标的达成;

四是问题要具有情境功能。

5、[案例描述]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教学片断:

⒈教师布置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我们如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已经知道面积公式的平面图形来研究它的面积公式呢?

[案例分析](主要从问题的目的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分析):

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了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远。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题不仅要充分考试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的答案。(可参考案场景2
某校四年级六班有56名同学,老师在教学实践活动课“秋游计划”一课时,在让学生合作制订购买秋游所需物品及所需钱数之后,又设计了一个活动——乘车与买门票。“一辆大客车可坐50人,每辆300元;一辆中型客车可坐30人,每辆200元。个人票每人10元,团体票每人8元(10人为一组)。”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这些数据,讨论交流应该怎样租车、怎样购买门票比较合理(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
场景3 .
一位教师在教学二年级数学课“克和千克”一课时,让小组合作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小组汇报时,有一个学生说:“我称的是竖笛,它的重量是8克。”老师问道: “是8克吗?”坐在旁边的学生提醒了一下:“它的重量是85克。”这名学生终于说出了合理的答案。
思考题:场景1的合作缺少了什么?场景2在第二次合作学习时,有的学生在继续计算买哪些吃的更好,有的在互相玩计算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场景3中为什么会出现第一次说是8克而第二次说是85克的情况呢?案例分析 :P63(红)
案例分析: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

奥苏伯尔有句名言:“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这位老师的教学,没有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使的课堂得探究活动显得乏味。我们必须认真体会新课程提倡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这条理念。

⑧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一、注重对学生情况的研究与分析,是有效引导学生学习的前提。
分析学生是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前提。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如学生的整体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方式等;分析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诸如个性差别、知识水平差异、不同的学习态度等;分析学生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发展需要:学业、人际交往(交往障碍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职业倾向(自我设计,自我态度是学习态度的核心)。
二、科学准确地制定教学目标
第一,全面设计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某一领域的目标,而忽视其他领域的目标。教学目标是依据课程目标来设计的,课程目标应贯穿和体现于教学目标之中,因此,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与课程目标应该是一致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确定教学目标的内容范围时,一定要全面考虑三个领域,不可有所偏废,而在具体的每节课中,教学目标又要有不同的侧重点。
第二,不能以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代替教学目标,不能以课程目标、单元目标替代课时教学目标。课程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但它不是详细、具体的教学目标,因此,不能以具体内容标准来直接代替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应依据课程目标、课程具体内容标准和教学实际来设计教学目标。
第三,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一节完整的课是综合的,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层次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过程,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才有针对性。因此,在确定目标时要认真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知识基础等,同时还要认真分析教学内容本身,要站在单元或主题更高的角度分析,这样才能准确、合理、有效。
第四,要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一方面,但教学目标是否能真正通过课堂的40分钟有效实现,老师还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注意课堂教学不同活动或环节的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二是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三、教学资源的选择与运用要注重针对性和典型性
信息时代,资源极其丰富。但海量的资源和信息怎样真正成为教学和课堂中的资源,能够真正为教学、学习服务?尤其是对于品德与社会这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言,内容更加丰富庞杂,如何选择有效的资源进行教学,就成为很多新任教师需要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课前教学资源的选择上,教师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有些资源来源于书本,有的来源于广播、网络;在种类上,包括图片、录音、新闻、文字等;在范围上,有的可能就来源于学生本身;有的来源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资源;有的则离学生生活相对较远。这说明教师在备课时,需要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方面出发选择适合课堂的教学资源。二是选择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的资源。教师在课堂中,则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资源进行整合利用,要有针对性和典型性,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几点:第一是要注意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资源。第二是要因地制宜,贴近生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用教学资源。第三是教学资源要反映时代的特征和发展(社会需要)。
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意识。
《标准(2011年版)》强调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或问题情境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一般而言,老师们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照片创设情境、可以借助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可以借助新旧知识的关系创设情境、可以借助有创意的活动创设情境、可以借助热点、焦点或有挑战性的问题创设情境。无论你采用什么方式,都应该使教学情境具有直观性、真实性、开放性等特点,尽可能使情境具有感染力和现实感。再有,就是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提升和丰富他们的经验,并使每个学生都参与进去。
五、由问题引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活动中,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学生似乎也积极参与活动,但却似乎只是游离于表层,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行为参与,思维和意识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应该说,好问题,比说明一个好道理更重要。它有几个基本要求:一是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二是教学中给学生足
六、营造民主的课堂环境,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条件
一是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课堂氛围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课堂文化对课堂教学行为产生作用,将课堂价值观、意义符号和规范统摄在这种氛围中,作为一个整体对课堂教学行为施加影响。有研究表明,在民主、放任、控制三种不同课堂氛围下,学生自主性得到最好发挥的就是民主的课堂氛围。民主、合作的课堂管理方式能够逐步养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自律,有助于激励学生潜能的释放,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更多地依靠自己来管理自己的学习。
二是根据需要恰当地变换教学组织形式,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主动交往。比如,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包括改变教室环境,创设便于活动和交流的空间,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而且能更好地相互理解、接纳,培养具有对于社会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⑨ 自主学习的一般教学模式都包括哪些环节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
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1、评估需求确定教学目的:测量学习差距、确定完成教学后能够做什么?
2、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学习之前的知识技能分析?
3、学习者分析:学习者个性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
4、编写教学目标:具体陈述学习后能够做什么?
5、开发评价方案:你准备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
6、开发和选择教学材料:你设计各种教学资源和材料为教学做准备?
7、实施与评价:实施你的设计并进行多方面的评价?
8、修改:整理反馈资料和数据,进行修改教学设计
9、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者使用效果进行最终评价
教学设计的本质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的一门应用性的教学技术,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应发展一门连接学习理论和教育实践的“桥梁科学”,桥梁科学即为教学设计的原意.80年代初,由邬美娜、刘茂森等人引入我国教育技术领域,但那时的教学设计只是原封不动的将教学设计从国外“拿来”,介绍给大家的观点和理论也是零星的、支离破碎的,根本谈不上体系,实践几乎没有.经过这些专家20年的努力,现在教学设计在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个别成功的实践应用.
但是纵观我国教学设计的理论,我们看到的多数还是国外教学设计的印迹,由此导致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我国的教学实践不适应,表现为:理论反映的是西方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教学模式发展的轨迹和成果,提倡学生创造性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实践是我国千百年形成的“儒家”教育观念、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以应试教育为主,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样必然造成教学设计在我国形成了所谓“两张皮”的尴尬局面.在教学设计理论的普及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设计的理论比较抽象、宏观,缺乏可操作性的实际环节.既使教学专家都很难把握其实质,更别说新手了.我们可以看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型,其中前期分析、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三个过程都只是宏观的描述,根本未提供容易掌握的研究方法和操作工具,教师只能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来揣摩模型所提供的教学设计过程,这样,优秀的教学设计就成为个别教员的专利,远远没有发挥教学设计的教学应用性,实现规模效益.认为教学目标是高于一切的,它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可以确定所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学评价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过程的一切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
探究型学习的基本过程.
虽然因为探究的程度不同,探究学习活动有多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总的来说,探究的过程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的活动要素.
确定问题 探究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问题,分析问题的属性,根据问题的属性,进而可以确定采用哪一种程度的探究活动,有没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是进行完全的探究还是不完全的探究,还是以调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和评价为主.在解决问题之前,不仅要将问题界定清楚,还需要确定问题所处的情境,也就是描述清楚问题空间.
形成探究思路 确定问题以后,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有些时候,可以考虑与学生一起讨论决定问题,这样,问题对学生来说更是“自己的”,也更能够将学生自己的知识经验调动起来,分析问题,收集信息材料,形成解决的思路和策略.另外,问题的属性不同,所采取的解决策略也有很大差别,不同的解决策略需要不同程度的探究活动.
实施探究 开展探究是整个活动的核心过程,探究的过程是学生根据所确定的探究思路,进行调查、实验、资料收集、访问、考察等各种探究活动,最终将问题予以解决,并得出探究结果的过程.所开展的活动类型可以是丰富多样的,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的时候,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性质来探究的程度选择相适应的活动类型.
结果展示/交流 经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以后,将形成不同形式的探究结果,可以是实验报告、访谈结果、调查报告、作品等.探究结果的展示和交流,实际上也是探究过程的一种活动方式,可以将其看作是探究过程的结束活动.

⑩ 学生自主学习报告单 学习支架设计怎么填

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抄习者为中心,就必须根据学习者的认知需求设计相应的活动。学生需要知识方面的储备,需要背景图式的激活,需求策略技能方面的基础,否则学习难以开展。也就是说,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支架。那么,什么是支架,教学设计中又该如何搭建支架?本文以一个写作设计原型为案例,介绍如何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支架。一、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有效教学的保障,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教学设计的诠释不尽相同。有的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