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在思想上应该有怎样的认识
做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觉得作为数学老师主要有这么几点素质就版可以上岗:
一、知识素养:主权要是学科专业知识。
二、人格素养:就是热爱教师这份事业
三、心理素养: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宏观调控课堂气氛。
四、能力素养等等。
事实上对数学老师要具备什么素质都是次要,
关键是要你如何带动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去探索,去实践。最终实现自主学习。
这才是数学老师应该具备的基本。
首先必须得爱学生,
这是老师的第一要素,
再就是备课、
教材方面的,
这些在工作中会慢慢提高的
能熟练掌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系统。
幽默的形态艺术和亲和的
语言表达。
『贰』 先学后教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是什么
“先学后教复”的核心是培养学制生的课前预习能力,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新数学课标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能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应把握好这一教学模式,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先学后教”的核心是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主体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无论是从实施素质教育的角度看,还是从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众所周知,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小学中,尝试使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对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先学后教”的方法也是切实可行的。
『叁』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目标导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作了科学的回答.“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它还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先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困难,这时,教师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此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还是自主学习.
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有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经过增、减使它变成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变成校本课程呢?运用这种模式时,让学生先学,教师通过检测弄清课本上哪些是学生已经会了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留下来教.这样,国家课程(课本)就变成了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就是课堂上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优秀生、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学会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学会、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这种模式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也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完成作业,达到教学目标,这就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复杂的课堂教学过程简化为八个字,使之变为方便教师操作的基本方法,这个变化意义重大,所以,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郭振有先生于2009年4月9日在沁阳永威学校召开的“蔡林森教学管理思想研讨会”上这样评价:“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八个字比成千本教学论的书籍还要有用得多,实在得多.它辩证地处理了教和学的关系,把学放在首位;处理了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了先和后的关系,是先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一场革命,它变教师教书为教学生学,它颠倒了“教”与“学”的顺序,即变传统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明确课堂教学是从学生读书或看书开始,下课前必须完成作业,当堂达标.不像有些模式,每节课都需要学生先用至少一节课时间作预习,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课外负担;这种模式不强调课前预习,所有教学任务都可以在课内完成,这就从根本上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外负担.靠加班加点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只能算是二流教师,不加班加点能使学生学习成绩达到优秀的教师才是一流的教师.2006年以来,沁阳永威学校坚持从校情、学情出发,积极改革创新,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迅速得到提高.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的教学质量均达到全市一流(中考、高考成绩突出).实践证明,老师们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就能上好新课程改革的课,就能让学生学会学习,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就能有效地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用,实施好素质教育.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一般结构特点和操作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每堂课的基本结构十分清晰,一般有三个主要环节:“先学”环节、“后教”环节、“当堂训练”环节.在这三个主要环节之前还有一个“辅助环节”.“辅助环节”就好比高速公路旁的引桥,教师通过这个引桥,把学生送入自学的快车道.接下来的三个主要环节环环紧扣,前一个环节学不好,就会影响到后一个环节,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紧紧跟着全班的步调往前走,一刻也不能放松.正因如此,学生每堂课的学习也就变得紧张、愉快、高效.
一、辅助环节(1分钟左右):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揭示目标;③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简称“板题”,包括导入和板题两部分内容.
导入 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步把课题板书在黑板上(也可以用投影显示).例如语文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再复习旧知,不解题,不介绍作者和时代背景,也不范读.教师为什么可以不复习旧知而开门见山入题呢?因为这种模式的课,“堂堂清”的要求和“日日清”的管理已经保证了学生对当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所以也就不必再浪费课堂上的宝贵时间去复习旧知了.课文标题的含义,等学生读完教材上的相关材料以后自然能理解,教师不必先讲;至于作者和时代背景,凡是教材注释上有的,学生在自学时又可以看得懂的,教师也不讲;有的时代背景教材注释上虽然没有,但是在历史课上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学生通过整合历史知识,一般能够理解,所以教师也不讲.课堂上的时间是宝贵的,教师要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到本节新授知识的学习上.
板题 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一定要认真对待.板书时字体要工整,笔画、笔顺正确,大小适中,间架结构合理,不能潦草;板书的位置也要事先设计好,有序、醒目.从写字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工作态度、水平能力,还可以看出教师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揭示目标,简称“示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师生在一堂课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目的或标准.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说:“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如果一堂课没有一个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就很难评价这节课效果的好坏,效率的高低.传统教学只有单一的知识目标,教师重在传授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多元目标的整合.所以,按新课改的要求,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指的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在本节课上必须掌握的学科知识点.
能力目标指的是学生在本节课上对知识掌握必须达到的能力层级.学生学习的能力是分层级的,例如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高考语文要测试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这五种能力.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从教学内容和能力要求上看,所有学科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叫做“是什么”,这层内容要求学生百分之百地读熟、记准;第二层次叫做“为什么”,即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或条件,是理论依据,是在探寻规律性的东西,这类内容要求学生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能分析综合,并能模仿运用;第三层次是“怎样做”,即能灵活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知识的迁移训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我们常说,教师既要把学生领进教材,让他们学得懂,记得住,又要能把他们领出教材,让他们学得活,用得好.“学得懂,记得住”,指的就是前两个层次,“学得活,用得好”,指的就是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的掌握程度,就是后进生、中等生、优秀生的分界线.后进生往往读书不认真、不专注,在这三个层次的要求上,仅仅能记住第一层次“是什么”中的一少部分;中等生则是第一层次记住了75%以上,第二层次仅能达到要求的60%左右,所以书读得死,第三层次只能掌握30%左右;优秀生则是第一层次能完全掌握,第二层次能掌握95%以上,第三层次也能掌握85%以上.“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和“四清”管理解决的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要努力达到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的问题.教师要注重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记住“是什么”、理解“为什么”的前提下,知道“怎样做”.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是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最终目的,这个目的的达到要靠教师的情感渗透去影响.教师上课是劳动,劳动就要用力、用心、用情.教师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用什么去感动学生呢?教师要把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学习感悟融入教育,融入课堂.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精神,没有激情,无精打采,少气无力,学生也会提不起精神,昏昏欲睡.有的教师上课缺少感情,没有亲和力,不关心学生,不尊重学生,没有微笑,总是板着脸,语言生硬,面无表情,结果造成课堂气氛沉闷.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教师眼中无学生,心中无学生,课堂信息反馈就等于零.2008年秋学段永威学校组织第二轮赛课时,有一位初中数学教师上完课,蔡林森校长在评课时问他:“你是老师还是军阀?”这位老师和在场的老师们都愣了,不知道蔡校长为什么这样问.蔡林森校长接着说:“你一堂课从头至尾板着面孔,毫无一点感情,把学生当敌人,怎么与学生沟通交流.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体现.”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的交流.教师要重视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有价值的信息.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组织上.例如:一上课,教师就要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导入,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兴趣才会高,效果也才会好.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的要求就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上.教师要在“全体学生”身上做文章,每一个环节都要关注全体学生,要人人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只让少数几个学生发言.
教学目标很重要,那么要怎样确定教学目标呢?
操作要领:
『肆』 哪儿有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案
五年级上册教案目录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 置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四单元:可能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第六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第八单元:总复习
课 时 教 案
课题: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 第 课时 总序第 个教案
课型: 新授 编写时间: 年 月 日 执行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过程与方法:经历将小数乘整数转化为整数乘整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转化的方法是学习新知识的工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
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所以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伍』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3~44页的例4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使学生在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养成爱动脑、爱思考的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什么叫做比例?什么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二.新授课。
1.出示例4 :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得到右边的三角形。
4㎝
2㎝
6㎝ 3㎝
你能根据图中数据,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吗?
各小组讨论,然后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写出几组不同的比例。
2. 介绍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介绍比例的“项”以及“前项”“后项”的含义。
3 : 6 = 2 : 4
外项
内项
提问:你能说出其它及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各是多少吗?
3. 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所写出的不同的比例,放手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思考。体会到组成比例的四个数中,6和2(或3和4)可以同时做内项也可以同时做外项;体会到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相等。
提问: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些比例有什么规律?
是不是所有的比例有这样的规律呢?请同学们再写出一些比例,验证一下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在这些比例中也同样存在。
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发现的这一规律。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
出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让学生说一说。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板书: =),请说一说外项和内项。
提问:在这个比例里交叉相乘的积有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交叉相乘的积相等。(根据比例基本性质)
4.教学“试一试”。
先让学生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并说出所组成的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分别是几,再分别计算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做“练一练”。
先让学生尝试解答,再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判断四个数能否成比例的方法可以用这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等作出相应的判断;也可以把者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数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作出判断。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发现,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四.达标检测: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没组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比例式。
6:9=9:12 0.6:0.2= :
: =6:4 0.6:0.2= :
(2)、下面各组的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
2、3、4、5 、 、 、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那些收获和体会呢?
六.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2、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5页的例5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练习十的5~8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在解比例的过程中,理解比例与方程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 提问:什么叫比例的基本性质?
2.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例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口答)
4﹕3=2﹕1.5 =X﹕4=1﹕2
提问:根据积相等的式子,你能求出最后一题里的x 吗?
3. 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
二. 教学新课。
1. 出示例5.李明在电脑上把下面的照片按比例放大,放大后照片的长是13.5厘米,宽是多少厘米?
提问:题中“按比例放大”是什么意思?
使学生明白了所谓的把照片“按比例放大”,就是把原图形中的各部分线段都按相同的比例放大。也就是说,放大前后相关线段的厘米数是可以组成不同比例的。
请同学们试试看,可以组成哪些比例?
放大后的宽不知道,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
请同学们列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你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吗?
让学生尝试解答,提醒列比例前要先写设语。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13.5:6=X:4
6X=13.5×4 第一步计算依据是什么?
6X=54
X=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厘米。
解答后教师说明:【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2教学“试一试”。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追问学生解题时的思考过程。
三. 巩固练习。
1. 做“练一练”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适当的追问学生思考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过程中的作用。
2. 做“思考题”
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重点引导学生弄清楚“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的含义,使学生明白:所谓“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就是说“两个外项的乘积是1”。而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推知“两个内项的积也是1”。所以另一个内项应该是的倒数.
四.达标检测:
(1)填空
1)( )叫做解比例。
2)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根据比例的( )可求出另一个未知项。
3)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1.8和0.6,这个比例两个外项的积是( )
4)把、0.5、20%、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是()。
(2)、解比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 布置作业。
课本练习十第6、7、8三题。
『陆』 急求两篇南通学习吧教师小学数学的心得体会,先给10分,完了一篇再追加30分!
教小学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小学的孩子数学还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点,顾在做题目时有一些回错误,所以我应该答去耐心的教他们。其次,我认为单纯的教孩子们知识点是不行的,应该尽量将题目转化为现实中已有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最后,应该发散孩子们的思维,在空余时间给他们一些稍微较难的题目。
要让他们知道学习的乐趣,如果有问题应该及时回答。帮学生从不懂弄到懂
『柒』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高校课堂》课题研究思路
1、研究目标
1)逐步开展以生产实例渗透课堂教学的课程结构体系,使学生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取得如计算机一级、二级证书,高级车工、钳工证书,高级电工等职业资格证书,形成系统化的双证培训课程体系。
2)建构有利于教师教学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
3)通过本课题研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缩短“学”和“用”的距离,在“从新手到熟练工”的职业生涯之路得到发展。
2、研究内容
1)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产实例为中心,课程内容与职业活动相联系,以学生操作为主,以陈述性知识为辅,传递能够直接指导实际工作的知识、经验、技能和理论。
2)构建生产实例系统化的教学情境。教学组织实施要与职业岗位、生产过程一致,教学手段、方法要具有真实性,利用多媒体仿真模拟技术实训工厂、企业实习等手段来营造实际工作的职业氛围,如信息管理系统,网络铺设等。
3)形成实例渗透的教学实践过程,将各种职业能力转化成独立典型的生产任务,并对生产任务进行整合,把生产过程的行动领域整合到课程学习领域,教师成为引导者、咨询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共同参与和探讨中解决实际问题。
4)及时评价、总结。定期对各成员的研究情况进行跟踪,开设各级公开课,对实验、实训课进行总结、评价,不断促进教师对生产实例渗透课堂的教学改革的认识。
3、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学习借鉴他人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理论,有针对性地研究方案并指导实践。
2)对比研究法。通过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任务式教学法的效果对比以及实验班与非实验班的对比,测评生产渗透教学的效率。
3)问卷调查法。通过编制相关问卷,调查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实施生产渗透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的变化。
4)行动研究法。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和探讨,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研究实效性。
『捌』 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的
是导学案吗?
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估测方法。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和( )
2、我知道1米=( )厘米
3、我能填:2米=( )厘米 300厘米=( )米 5米=( )厘米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 )厘米,宽大约是( )厘米,厚大约是( )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厚是( )厘米。
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 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 ),1厘米里面有( )个1毫米,得出1厘米=( )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 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5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 ) (2)教室长10( )
(3)玻璃厚5( ) (4)铁皮厚2( )
※3、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太多了,你需要这样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