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讨论

小学数学讨论

发布时间:2021-01-18 06:24:05

㈠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讨论法

讨论过程可以使学生各抒己见、互相评价、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体现学生为学习主体,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团体精神。同时讨论法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讨论内容,科学地组织与实施讨论过程和反馈方式,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比如,在教学 “小数的基本性质”时,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示,小组合作总结出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我看到很多同学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为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小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不变,那么整数呢?同学们齐答:变。我又问:整数末尾添上或去掉“0”大小会变,小数为什么不变呢?”同学的笑容不见了,一个个陷入了沉思之中,还没等老师下达开始的命令,孩子们就迫不及待地讨论开了。我觉得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要讨论的问题,“导”要点到为止不能导的太过透彻,否则就变成“灌”。同时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对每个组解决问题到什么程度、全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或有什么独特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又如上例,在讨论中,我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每个小组基本上形成了一致的意见。有的组运用举例的方法从数位的角度加以证明:如5和0.5,5的末尾添上0,5所在的数位由个位变成十位,所以大小变了;0.5末尾添上0,5仍在十分位,所以大小不变。有的小组用小数的意义,把小数转化为分数来解释;有的小组用小数的组成来解释:0.5和0.50都是由5个0.1组成的,所以大小是一样的。教师了解到以上情况,下一步如何引导就心中有数了 。

全班交流后,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大体形成一种或几种意见,或者说,他们已经成功地分享了彼此的成果。教师这时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凝炼提高,总结方法。再如上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了小数的基本性质,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几个不同的角度的解释是有密切联系的,可以统一到小数的意义上来。再从方法角度看,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用了哪些方法——举例、画图、联系以前所学的知识等。有意识地把这些方法提取出来,更有于学生今后自觉地运用。

讨论是训练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问题。当前的农村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较差,有时候学生有才使不出——郁闷的感觉,自己的意见得不到证实他们实在是心不甘。讨论法就是打开了学生互相发表意见,互相交流,互相评价的窗户,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采用讨论法,使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㈡ 《如何有效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探讨

扎实有效的数学教研活动,是高效完成数学教学任务的关键,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投身科研,多形式、多角度的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提升。
有效地开展数学教研活动,是提升数学教师专业水平,促进学校数学课程教学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应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引,以全新的思维,丰富多彩的形式,积极开展特色教研活动。笔者认为“数学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基础
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就是教师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和研究有关数学方面的理论思想,储备好教研活动所必备的“数学养分”,提升教师自身数学素养,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数学教研活动。教师要想储备一定的“数学养分”来供给数学教研活动,那就只有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就是学习。所以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要多看书,多看有关数学教学方面的书,潜心阅读数学相关的教育理论专著,以读书来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方法,实现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运用。学习可以采用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的“三定”形式。比如:学校每个教研组的学习由教研组长来组织安排,期初写出学习计划,可以定在每周的周二下午学生放学时间进行学习培训,每次学习的培训人员可以轮流进行,可以学习一些名师优秀案例,观看优秀课例光盘等,还可以学习自己在平时阅读资料上得来的优秀文章,学习之后每位老师都要写出心得体会,下次学习时进行体会交流。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制定出自己的个人自学计划,按照计划在一学期中要阅读多少文章,撰写多少案例,交流多少心得等等。
二、创建数学学科科研团队,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保障
有效数学教研活动不单单的指举行几次评优课,示范课、观摩课或研讨课,重要的是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数学教师在各个方面迅速成长起来,使教师的课堂教学高效。要想使数学教研活动更为有效,除了搞校本教研外,还要进行一些与数学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探讨研究,即课题研究。这就要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发现和积累问题,有问题就要解决,面对问题就要不断探索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手段。课题研究是教研活动的重要部分。课题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和出现的问题,努力使教育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学校各年级数学教研组要结合本校本年级实际确定自己教研组的研究课题,根据课题确定研讨主题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进行教学实践。例如,本校近年来确定的课题有:“低年级计算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中年级图形教学方法探索”“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思路的探索与研究”等等,这些课题都安排在数学教研组中进行。课题研究形式采用立项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在实验研究过程中定期提交阶段研究报告到教务处,教务处组织或邀请数学专业人士进行讨论评价。这样,不仅提高了全体数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身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成为课题研究的最大受益者,真正凸显了教育教学活动效益最大化。
三、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载体
教研必须放到教研活动中去研究,去探讨,去验证,形式多变的教研活动,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载体。经过这几年的研究实践,觉得如下活动有助于数学教研活动的增效。
1.集体备课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刚干获取的比较有价值的经验,转眼就要过时,还有,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新课改在积极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才会提高。
2.同课异构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思想、经历、人生观、价值观的不同,决定着对同一内容的课的理解的不同,每个教师对同一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教师之间存在着的这种差异,就是很好的教研资源。故可以举行一些同课异构的活动,来研究探讨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这样,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在比较中共同提高。采用的程序如下:①学校各个数学教研组根据本年级段确定一个教学题目;②由教研组内的部分教师分别备课;③教师上课;④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教师在教学中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研究活动中学习,有利于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3.课题研讨
课例研讨是上课之后课题组教师就所研课题进行的一种集体研究形式。目前采用县教研室提出的十步课题研讨活动形式。即教学会诊查问题,梳理问题定主题 ,理论学习明方向 ,集体备课找方法 ,大家观看验实效 ,个人反思谈得失 ,同伴互助共分享,专业引领再提高,共识提炼为常规,问题引出新课题。
4.案例片段集中剖析
案例片段剖析,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非常关键,这是课堂教学情景再现,是集大家智慧帮助其课堂教学提升的一个方法,在剖析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做到了运用理论,又产生了新的教学方面的经验。这个方面是每一个月举行一次,要求教师把平时在课堂教学中的困惑问题或案例带上来,集中剖析,找到解决的方法和最佳途径。
四、拓宽教研活动范围,是有效数学教研活动的发展提升
多年来小学教研活动存在模式化的问题,活动的开展效果大打折扣。鉴于此,本校探究出了几种可行的活动形式。
1.联片教研(学校手拉手)
有效数学教研活动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校本教研的开展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如专家引领,需要专家或学科带头人、同伴互助,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而农村学校往往规模小、条件差,很难开展校本教研。为了克服这个难题,经过研究和实践,实行了校际合作,联片互动教研,这种方式很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实践中形成“区域推进与片区互动;集中指导与分片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2.经验交流
重视发挥学区中心组的作用,开展参与式交流,互动式交流,课题式交流,形成立体互动、注重实效的教研形式。这样教师参与面广,既增加了校际交流合作力度,又验证了学校校本教研的成效。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研活动,其目的是解决数学课堂教学存在问题,探求新的数学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学实践服务。故学校每位教师都担负着一种使命,那就是以提升自己来促进学生的能力提升。只有学理论,懂理论,用理论,才能做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㈢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哪些值得讨论的问题

新课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课改实验的课堂上呈现出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焕发了教学生命的活力。
2005年9月以来,通过学习《课程的反思与重建》,本着“以问题为出发点,以解决问题为归宿”的“自修—反思—实践”的宗旨,由于一些老师对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有一些模糊和偏差,出现了一些形式化、片面化和绝对化的做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及对平时听的课改观摩研讨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反思。反思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提出与各位同行探讨。
案例一
一、问题提出
一切数学好课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吗?
在一次教学能手竞赛活动中,我曾听过两位老师执教同一内容的数学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位老师设计多媒体课件,整堂课自始至终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而另一位教师则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然后,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推理与交流,使学生不断经历艰辛的自主探索学习过程,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最终学生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课后,经了解,发现前一班只有1/5的学生掌握此知识,而后一节课,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还有些模糊。很明显,同一内容的两节课,没有设计多媒体课件的这节课,教学效果更好。实践证明,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非要多媒体课件不可,也不是有了多媒体课件的课就一定是好课。
我还听过这样一节竞赛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把教学内容表现得丰富多彩、形象生动。突然,教师的操作出现失误,多媒体课件无法正常运行了,顿时,学生鸦雀无声,教师抛出求救的目光,专职计算机教师赶紧上前,帮忙摆弄,不一会儿,一切又恢复了正常,课仍然热热闹闹进行下去。
二、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基于这一理念,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接受和重视。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有机整合,确实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益,这是不容置疑的。当前,有一些人把评价一堂教学课的优劣,以有无使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依据,那只能是对现代教育技术含义的片面、肤浅的理解。好像离开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似乎成立一堂品味低的课。在时尚的背后,教师只是把自己的“满堂灌”交给了电脑,而自己则是退到幕后,看似学生学得相当主动,其实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操纵。
三、设计策略
我们知道,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如果运用不当,不但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的发展。事实上,有一些数学课,整堂课,思路清晰,设计新颖,不浮不躁,没有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或者利用投影仪演示图片,或者直接把实物带进课堂演示,或者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做实验,使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的教学思想、开放的教学设计相得益彰,其效果远远胜于“多媒体显示”的做法。
实践证明,现代教育技术不能代替教师,他只能在“辅助”的意义上扮演自己的角色,只有多媒体课件科学合理地运用,才能真正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发挥应有的作用。
我们要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但千万不能为之所困,更不能成为它们的奴隶,我们要增进课件的交互性,使课件能根据教学得需要随意调度,同时要不断提高自己驾驭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这样,先进教学手段的优势才能充分发挥,进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案例二
一、问题提出
一切数学知识都需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吗?
我听过一堂参赛课,课堂上,教师刚刚提出一个问题,便立即宣布小组讨论。前排的学生“唰”地回头,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有的小组你一言我一语,每一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有的小组组长在唱“独角戏”其余学生当观众,不作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学习困难得学生把此当作玩耍的最好时机……,几分钟后,组长发言,“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如何如何”,“我的意见是……”。而教师则是若无其事,站在一旁,任凭学生如此热热闹闹“讨论”下去。
二、反思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上述片断种,整个合作交流的过程,表明上热热闹闹,但在热热闹闹的背后,更多的是放任、随意和低效。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是“我们小组怎么样”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的合作。首先,“合作”应该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力交流的需要后,再展开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的、由成效的。其次,“交流”应含有两个层面,一是表述自己的想法,二是倾听别人的意见。
而上述片断种的交流过程,只是一个表述的过程,缺少倾听的过程,交流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三、设计策略
在教学中合作很重要,但我们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学生将会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缺少对求知事物的猜想,试探与验证等心理发展过程。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可做以下的尝试。
1、确立合作目标,创设合作氛围。
教师备课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将容易产生认知冲突,具有开放性的问题,个体探究无法完成的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要将所有的数学课都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课。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上的监督转换,而是一种教育观念上的深刻转变。在某种程度上讲,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是一种学习理念的更新,它是将学生视为学习主体的体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大力营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得到体验,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2、优化组合小组,让学生学会交往。
优化组合学习小组,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更具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及班机时机情况等进行综合了解,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二并不是按前后排学生的简单合作。小组成员要做好合理分工,确定组长,组长轮流担任,每个小组成员编有号数,每一个成员都要有自己的任务,每一个成员都要有参与的机会,同时,注意关照配合小组内其他成员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间互动互启,充分体现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3、强化指导,让学生养成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被动听、被动吸收向主动探索、合作互动方式转变。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情景创设,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活动中,教师要走进雪山,参与其中,掌握情况,适时点拨,保证小组活动有效进行,同时要指导学生收集资料,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在互相信任中合作学习,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分工合作。在合作中提高,从人养成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为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保证。
案例三
一、问题提出
一切数学知识都需学生探究得出吗?
我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当学生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教师问:“既然1990年不是闰年,那么,你能探究一下这是为什么吗?”学生瞪大眼睛看着老师,不知所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不难看出,这个问题不切合学生实际,完全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探究能力。下课后,我与这位教师交流,告诉他:就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学生是无法探究得出“年份是整百数时,能被400整除的才是闰年”这一结论的。这个知识点需要学生探究得出吗?
二、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新课程提出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否定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为机械的接受性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然而,本人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教师往往只重视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甚至极端地对任何学习都让学生“探究”,而接受性学习却在无意中被摒弃了。
三、设计策略
事实上,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都要讲授一定的东西,比如知识、方法、习惯等。关键在于,这些东西的给以是强制性的“塞”,还是艺术性的“导”。
将这些知识点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来印证教师的结论。本人认为这样处理是正确的。从这里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凡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无法探究的问题,就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也就是说,该探究的就探究,该告诉的就告诉,不是一切数学知识都须由学生探究得出。
案例四
一、问题提出
一切数学教学都须始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吗?
一次听课,问一位学生:“今天这一节课数学课,上什么内容?”他说:“上节可老师布置每一个学生都要向爸爸或妈妈拿5元钱去商店购买几件同样的东西,这节课要在班上汇报,我爸爸说,我的学习用品都有了,没有必要花钱再买了,也就没给我钱。”听着他的话,我完全可以看得出他的伤心和失望。询问该教师如此做的用意何在,他说,这是因为课本上一道两步计算应用题,离学生生活实际太远,太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想用此方法便于创造出不同的而又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另一道两步计算的题。
二、反思
数学新课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强调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谋求科学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和谐统一,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作表层的理解。一些教师为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而忽略了学生对未知数学的探究,这是与新课程理念相违背的。强调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等于学生要亲历、体验、实践一切。事实上,事事都要亲历、体验、实践,即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在我看来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在别人、前人却可能是直接经验的东西。因此,数学教学应在充分尊重合调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超越自身环境和经验的局限,利用已知对未知数学进行探究和学习。
三、设计策略
我们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课需要必要的“生活味”,需要让孩子在生活场景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但生活化的情景应该是有选择性的、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在这节课里一方面,这位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精神使我感到钦佩;另一方面,也使我想到,他为了改编教材内容,强求学生购买学习用品进行实践、体验,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开支,还给一些学生带来一些烦恼。我认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数学教学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一切数学教学都必须始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案例五
一、问题提出
廉价表扬、物质刺激就是激励性评价吗?
我在一些观摩课中看到,一位学生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后,教师说:“讲得真好,表扬他!”其余学生马上“啪、啪、啪啪啪”。另一个学生回答了同样的问题,也得到了同样的殊荣。一节课下来,“你真棒”、“你真聪明”“真不错”“你真行”等等,表扬声不断,多达二十余次。还有的教师认为,对学生笑一笑、点一点头的鼓励方式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似乎只有一定的物质刺激,学生学习兴趣才会变浓,于是,小花、小旗、笔、糖果、五角星……,只要学生回答,无论答得如何,总有物质回报。当然,还有为了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回答少评价甚至不评价,学生对此答是“一脸的雾水”。更有甚者,严重干扰课堂教学,教师既不敢批评学生,也不维持纪律。
二、反思
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课堂学习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教学的主要目的。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事就的学习兴趣。上述的片段中,教师用的赞赏实在是太多太滥,这样的鼓励已失去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学生的喜悦会在此起彼伏的掌声中渐渐退去,长期下去,也只能带给他们更多的“迷失”。
三、设计策略
我并不反对表扬学生,也不反对给以学生适当的物质奖励,更不提倡教师经常批评学生。只是认为过多的廉价的表扬会导致学生的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过分的模糊评价会导致学生的知识的缺陷和是非不分,大搞物质的刺激则会导致学生的急功近利和浮躁情绪。因此,学生的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即要指出不足,也要抓住可取之处给以鼓励,不可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客观的基础上,坚持鼓励为主的原则,才是富有魅力的有价值的评价。
以上几个突出问题,值得大家思考,预防在教学中认识上和做法上极端化和片面性,以便促进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㈣ 小学数学课堂讨论中存在哪些问题及改进策略

问题: "形式主义"、"走过场"“赶进度”是课堂讨论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讨论问题时同学们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讨论问题不够深入。讨论时,很多学生在揣摩老师的思路,思考的是什么答案比较符合老师的心意。甚至有时,有的学生因为对问题的看法或提出的问题不合教师的心意,怕遭到教师的指责或嘲弄,不敢提出不同的问题,不敢发表不同的看法。这恰恰扼杀了自己学习的主动性,使自己缺乏自主的思想,更严重的是束缚了同学们创造力的发展。

改进:

一、要设计合适的问题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适合讨论的问题,以保证讨论时,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效用。
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只需要学生独立学习或者教师进行全班教学就可以解决,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而一些较复杂、综合的内容,比如在新知探求过程中,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的疑难处,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进行小组讨论。
要注意的一种倾向,就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也就是说不应该为了迎合时尚、追求形式去组织讨论,每一次的讨论都应该是有必要的才进行。一节课中小组讨论次数不宜太多,以免随意性与形式化。
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实际教学活动中,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把握:
1. 在学生有疑问的时候 在学生有疑问的地方,意见不统一的地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的思维。 教师把有争论价值的问题适时下放到小组,让小组讨论、争辩,在交流中明晰正误,最后通过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样的讨论,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同时,还进行了思维的训练,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答案多元的时候 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问题其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而学生由于年龄等方面的原因,思维能力毕竟有限,很难多角度的去思考,通过小组讨论,能够相互启发,交流,才能展示各种思考与结论。
3.在教学重难点的时候 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组织小组讨论,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当学生自己探索无法完成时,就必然寻求同伴的帮助,此时的合作最有效。
4.在独立思考后的时候 小组讨论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小组讨论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否则,在学生对问题还没有形成独立见解之前就急于讨论,由于学生的思维没有完全打开,就容易被别人的观点同化,造成人云亦云现象。所以,在合作学习前,特别重要的是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以便独立思考。
三、要合理构建讨论小组
(1)合理安排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讨论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进行分组。
(2)明确分工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要明确小组中每一个成员的责任,要突出每个个体的作用,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般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等等。
(3)学会倾听 首先,全部都在小组讨论时,提醒学生要小声说话,一个组只能有一个人发言,组与组之间不要相互影响。有些实验表明,课堂中最好的状态是教师难以从各组的讨论中听出某个人的声音。 其次,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在交流时,每个人都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让学生逐步明确认真听取别人意见,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又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五、要做好教师角色定位
(1) 重视培养 学生的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的培养。要实现高质量的小组讨论,还需要老师长期的训练,老师不但要提供学习讨论的空间,更要教给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提出讨论的要求后,还要重视培养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训练,以便形成能力。
(2)恰当指导 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序地进行讨论,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要指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讨论中巧妙点拨会让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要指导学生如何回报讨论结果,并学会对其他组的汇报成果给予尊重和肯定。大家互相借鉴,互相启迪,达到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标。
(3)随时调控 在开展小组讨论时,教师切不可认为没有自己的事而袖手旁观,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小组的讨论中去,除了指导学生怎样进行讨论,还要监控学生的讨论是否是有效的。 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教师应注意观察,进行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讨论的主题上来。及时纠正偏颇。在学生遇到学习

㈤ 很好朋友一起讨论小学数学题目得故事

真是个好的故事,很感人

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分组讨论

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模式的构建和实施直接影响着本门学科的教学效果。
教育者们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各式各样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是千姿百态。合作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的学生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
现在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分组合作学习成为一种最时髦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确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气息,也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新的激情与活力,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下,数学思维活跃了、开拓了,算法多样化的意识加强了。
但这种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因为有时虽然看起来课堂上的学习气氛非常的热烈,其实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的参与到讨论的话题中!在欣喜之余,有时不得不对课堂上小组合作讨论进行反思。课堂上只要是小组讨论,学生个个嘴巴都在动,看似场面非常热闹,好像在合作讨论,但仔细观察,有的学生趁机还做其它的事,根本没有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那如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之中?
组建学习小组,是分组合作学习的前提,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行。根据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素质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宜。小组成员要有具体明确的分工,在每一个阶段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职责,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如小组讨论的组织人、记录员、汇报员,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锻炼和提高。
有时这种学习方式存在弊端,在数学学习中尤其突出。这种弊端就是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减弱,特别是哪些能力稍差的学生,在遇到独立完成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知道如何去理解题意,不知道怎样去思维。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呢?因为小组进行合作交流学习的时候,大多数是那些思维敏捷,反应快的学生主导着交流的过程,能力稍差的学生只有启发式的思维,这样的状况如果长期保持下去,那么那些能力稍差的学生就养成了一种惰性,等着别人给他提示和启发,或者干脆等着别人说答案的过程,因此当他独立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不能独立完成,往往是在别人或老师的提示或启发下完成问题的解决,甚至有的家长说只要我把题再读一遍,孩子就说我会了,难道他自己不会读题吗?其实这个读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提示,这也说明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在下降!
作为一位老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现实的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灵活的采用恰当的分组教学模式,就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合理分组,增强凝聚力。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
其次,在开展教学之前在班里制定学生合作守则。交流是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交流可以展现自我。合作守则应由全班参与制定,教师适当进行指导,这样既便于规则的执行,又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还有,要将实践反馈回来的信息,及时运用于分组教学的调整。与此同时,还要有公平的考核制度。每周或没两周进行考试,内容就是一周所学内容,主要考察基础知识。考察后评出优秀小组,给予鼓励。
最后就是课后交流要充分,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学习不单纯是课堂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互助学习。充分的课后交流讨论可以弥补部分组员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对知识理解不透彻的缺陷。
分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努力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完整、更合理、更有效。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使得强调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而小学教学中的分组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只要加以高效的利用,一定会改变以往那种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认知规律以教师灌输知识、讲解知识的旧的课堂形式,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供更好的条件。

㈦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有效组织小组讨论

一、认真组织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打破了传统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习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而是由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学习交流、实践、操作。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体会到这种学习方式不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而且对每位学习小组合作成员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因此,学生愿意接受,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自制能力较差,所以组织不好,课堂就会出现混乱,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不同见解、观点,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同与反对,也无法做到吸取有效地成分修正自我观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解决不了疑难,反而在无形中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悖于合作学习的真谛。因此,做好“组织”工作是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我的做法是,先把班内的学生按性别、性格和学习情况以及课堂上的表现按每4—6个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每周一换,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合作意识。小组长对小组成员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发言时要有顺序,尽量让不爱讲话的学生先说、多说,当一人发言时,要求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观点,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我班的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上能够顺利进行了。
二、明确要求
在每次小组活动之前,教师要明确提出本次活动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等,让学生知道小组合作要求任务之后,小组长进行合理分工,组织组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这样做避免了学生乱说话和小组合作学习的盲目性,充分体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也使那些胆小怯弱,被动的学困生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5页的第10题,要求根据出游价格,怎样合理购买旅游票,去XX风景区一日游。我首先让学生自己读题目要求读,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出小组合作要求:每组选出一名学生做记录,其他同学按要求,分别为旅行社人员设计最佳买票方案,并填写好买票方案,然后在组内评价,看看每个人的设计是否符合题目要求,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三、优选内容
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呢?我认为选择合作活动的内容和确定讨论的题目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并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课标教材四年级下册,教学“四则运算”时,通过对几个学生的板演进行评价后,在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小组内讨论:“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时法应注意什么?”这时小组每个成员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进行探讨交流,可以相互补充,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这是学生自觉获得的知识,因此会记忆深刻。对于那些开放性的练习,在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小组交流。再中学习面积单位后,测量学校篮球场面积时,我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让每个小组自主确定要测量的面积大小,小组中有的同学记录、测量、监督测量和汇报测量的长度。小组成员合作完成,让学生感受到与人合作学习地乐趣。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意捕捉学生思维的撞击点开展讨论。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习“圆柱的表面积”时,在实际生活中,求圆柱形水桶所需铁皮多少?要求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应该算几个面?为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真正理解在实际生活应用中有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的求出圆柱的表面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总结评价
每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是对小组的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主要从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方面进行。另一方面,是对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让学生把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观点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小组的,把小组讨论拓展为全班交流,允许学生互相质疑,让学生在思考讨探中,使学生思维得到充分发挥,目的是让每个学生了解自己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同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评比,看一看哪个小组的活动开展的最好,哪个小组的同学最积极主动,和谐,尤其更要多关注学困生是否积极地参与活动,让组长多些机会给他们发言表现等。对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生动有趣的奖励,如颁发“小红花、金苹果、智慧星等”。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㈧ 小学数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几种

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小学生来说,学习小学数学都有很大的难度,其实小学数学属于基础类的知识比较多,只要掌握一定的技巧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小学,是一个需要养成良好习惯的时期,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和学习能力是重要的一方面,那小学数学有哪些技巧?

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技巧就是多做练习题,掌握基本知识.另外就是心态,不能见考试就胆怯,调整心态很重要.所以大家可以遵循这些技巧,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进入到数学的海洋中去.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讨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