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关于介绍北京八达岭长城英语作文
关于长城的英语作文(中英对照)如下:
To the northwest and north of Beijing, a huge, serrated wall zigzags it's way to the east and west along the unlating mountains. This is the Great Wall, which is said to be visible from the moon.
对西北地区和北京北部,一个巨大的,锯齿状壁曲折,它的方式向东、西沿起伏的山脉。这是长城,它是说是从月球上看到的。
Construction of the Great Wall started in the 7th century B.C. The vassal states under the Zhou Dynasty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the country each built their own walls for defence purposes. After the state of Qin unified China in 221 B.C., it joined the walls to hold off the invaders from the Xiongnu tribes in the north and extended them to more than 10,000 li or 5,000 kilometers. This is the origin of the name Of the "10,000-li Great Wall".
长城的建设开始于公元前第七世纪在周朝诸侯国在该国北部地区建立自己的墙壁,用于国防目的。秦国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21年,它加入了墙壁,把侵略者从匈奴部落在北美和扩展到10000多个锂或5000公里。这是名称由来的“长城””。
The Great Wall was renovated from time to time after the Qin Dynasty. A major renovation started with the founding of the Ming Dynasty in 1368, and took 200 years to complete. The wall we see today is almost exactly the result of this effort. With a total length of over 6,000 kilometers, it extends to the jiayu Pass in Gansu Province in the west and to the mouth of the Yalu River in Liaoning Province in the east. What lies north of Beijing is but a small section of it.
长城是装修后不时秦朝。一项重大革新始于明代开国1368,并花了200年时间完成。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几乎是这一努力的结果。与总长度超过6000公里,它延伸到嘉鱼在甘肃省西部和鸭绿江的辽宁省的东。什么是北北京不过是它的一小部分。
A Map of the Great Wall
长城地图
The map shows the Wall running from Jiayu Pass of Gansu Province to Shanhai Pass of Hebei Province. Representative sections of the Great Wall built in Ming times are situated near Shanhai Pass, Gubeikou and Juyong Pass.
地图显示墙从嘉鱼通过甘肃省河北省山海关。代表一部分长城建于明朝时代位于山海关,古北口和居庸关。
Badaling Section
八达岭段
The Badaling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snaking along the mountains northwest of Beijing was buil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Ming Dynasty in the 14th century. Being 7.8 metres high and 5.8 metres wide at the top on the average, it has battle forts at important points, including the corners.
八达岭段长城沿山蜿蜒西北北京建于明代开始在第十四世纪。在高7.8米,顶部宽5.8米的平均,它已堡垒战在重要的点,包括角。
Ⅱ 三年级关于爬长城的作文
欢迎阅读《作文:不到长城非好汉》,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优秀的“一年级作文”,请随时关注! 俗话说的好“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天气非常好,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坐车去八达岭长城了。大概过了一个多小时,透过车窗,我看见远处出现了连绵不断的高山,山峰上隐隐约约出现了白色的城墙,城墙在红彤彤的朝霞的映衬下,犹如一条歪歪扭扭的金丝带,妈妈告诉我那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几分钟后,我们的车就来到了离长城脚下不远处的停车场,我迫不及待地下了车。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镌刻在路边巨石上毛主席的名言:不到长城非好汉。妈妈兴奋地对我说:“我们今天一定要做回好汉!”进入景区了我站在长城的入口处,向远方眺望,只见长城蜿蜒曲折、连绵不断,远处的游人似一个个小点,缓缓地上下移动。不知不觉中,我们就登上了一个烽火台,我向北面望去,只见城墙脚下山石起伏,我的眼前仿佛浮现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场面,我再看长城的南面,一块巨大的广告牌展现在我的眼前,上面用中英文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我想这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语,也是我们今天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要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这次身临长城游览,我不仅亲眼看到并登上了长城,而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长城,增长了很多知识,感到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出色的创造能力真的太伟大了!这将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今后倘若有机会,我还会再次去长城游览! 《不到长城非好汉》这篇优秀的“一年级作文”由查字典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Ⅲ 小学生作文游长城
[小学生作文游长城]小学生作文游长城游长城
第一篇
今年暑假,为了迎接第29届北京奥运会,8月6日,大伯伯带我去了北京,小学生作文游长城。8月8日早晨,我们按计划去慕田峪长城,听说要去长城,我的心别提有多高兴了。
出了北京城,高速公路两旁绿树成阴,空气格外新鲜,天空格外晴朗,城外的北京也和城里一样美丽。
行驶了一个小时后,我们进山了,车子开在弯曲的山路上,心中越来越激动。到了长城脚下,抬头仰望,长城蜿蜒起伏,远远看上去,就像一条横卧的巨龙,正准备一气冲天呢!这时一股强烈的庄严感冲入我的心中。“不到长城非好汉”,今天,我也要登上长城,做一回“好汉”了。
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乘缆车上了长城。走上长城,我发现台阶的表面已经凹凸不平,但却非常光滑,可想而知,有多少“英雄好汉”曾经走到过这里呀!我们决定往上面的烽火台走,这坚固的长城可真长啊!爬累了就靠在城墙上,那一刻,我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年代:民夫们在炎炎烈日中辛苦修筑,最后累死在长城脚下,坚固的长城在孟姜女的哭泣中轰而倒塌……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
游完了长城,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雄伟的长城,不正是我们中国人的脊梁吗?
第二篇
去年寒假,我和妈妈去北京旅游。我们游玩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那天阳光灿烂,天气却很寒冷,小学生作文《小学生作文游长城》。一大早我们就出发去八达岭长城了。大概过了一个小时,透过车窗我远远看见了一座连绵不断的高山,山峰上隐隐约约出现了白色的城墙。城墙在红彤彤的朝霞映衬下,犹如一条歪歪扭扭的金丝带。妈妈告诉我,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八达岭长城。
来到长城脚下,我一下车就迫不及待地拉着妈妈去爬长城。爬长城的人可真多呀!远远望去,远处的游人好似一个个小点在缓缓地移动。我和妈妈挤在人群中,一边爬,一边拍照。爬了半小时,呼呼的北风一阵接着一阵,把我的脸冻得通红,这时我的腿也沉重起来,人也累得不想爬了。妈妈看出我的心思,说:“家俊,你知道吗?不到长城非好汉,你可要加油呀!”听了妈妈的话,我打起精神拼命地往上爬。最后,我终于爬上了好汉坡。站在好汉坡上,我心里别提多自豪多高兴。
如果还有机会去北京玩,我还会去爬长城。
第三篇
7月中旬,妈妈带我去北京游玩了四天。四天里,我们游玩了许多景点,其中在八达岭长城游玩了半天。
来到八达岭长城售票处,我见到了久久向往的长城。抬头仰望,长城曲折蜿蜒,好像一条巨龙伸向远方。我们坐着缆车来到了长城入口处,走到了长城上。我站在巍峨壮丽的长城上放眼远眺,四周的大山若隐若现。大山上有茂密的树林,把一座座大山装点成了“绿山”。我又顺着前面的路看去,这条“巨龙”在云雾中隐隐约约看不到头。
走着走着,我看不到前面的路了,云好像也越来越白。最后,云变得像雪一样白时,我感觉自己好像到了天堂。
长城上,有台阶和平地,总是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上坡路让人爬得吃力,下坡路又使人停不下来,容易摔倒。
我在休息时,观察了许多在长城上的人。他们有的活蹦乱跳,有的气喘吁吁;有的在看风景,还有的在拍照片……更有趣的是,有的人对着大山,大喊一声:“蔼—”“蔼—”这是回音。于是,我也大喊:“你好——”“你好——”大山也发出回音,还真像是在跟我打招呼呢。
又走了好一会儿,我累得气喘吁吁。妈妈见了说:“我们已经走了八达岭长城的五分之四,胜利在望了。加油!”听了妈妈的话,我打起精神,继续“前进”。我边走边想:我走在长城上都很累,建长城的人岂不是更累,更辛苦?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真是既艰苦又有智慧,我要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想到这儿,我不由地加快了脚步。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们终于走完了八达岭长城。〔小学生作文游长城〕随文赠言:【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Ⅳ 作文关于2016年7月23日八达岭长城
我有一个美丽的校园,校园里不仅有娇柔艳丽的花朵、小草和树木,还有同学们活内泼的身影容.
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朵都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就连小草也不甘示弱,使劲的往上长.“轰轰轰”,一场春雨突然下起来,让小花怕极了.雨停了,这是,下课铃也同时响起了.老师还没来得及说下课,有些同学就想宽大的操场上去玩了.老师说下课的那一会儿,同学们不管三七二十一,都飞快的冲出了教室.特别是我们班上那几个调皮的,比如杨玉诚啊,张晨佩啊……
夏天来了!小花长得更艳丽了,小草长得更茂盛了,就连同学也长高了.
Ⅳ 关于八达岭长城的作文,急求!!!!!!!!!!!!!!!!!!!!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回忆。
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1.7吨。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上体为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墙顶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儿墙。垛墙为迎敌面,墙高1.7-2米,便于掩护人体,一般在人体胸部高度开始筑垛口,垛口之间距离约1米。垛口的砖是特制的,一边为斜边,码在口上,呈扇面状,外宽内窄,观察面大。
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一般敌楼为两层,高10米、长宽均10米。全部为砖石结构,第一层和第二层顶部做成许多拱券,有梯道上下。两层均有射击口、了望口和吐水嘴,楼上有垛口,台突出墙外,收墙于台内。
墩台又称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称墙台。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此是古代士兵们的巡逻放哨之处,以及发生战争时进行据守防御的地方。例如八达岭关城门顶的平台,即为城台。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同时还储备一个月的口粮和用水等。这种战台设施,既可出击,又可据守,并可与长城上的城台、敌台等军事设施密切配合,以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大大地增强作战威力,有效地阻击敌骑进攻,在军事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战术作用。
网络上就有啊,如果给你的不全,在自己找找……
Ⅵ 八达岭长城作文
来到了入口,只见山海关的路一眼望不到边,这条万里长城怎么可能是人筑回的呢!真答是奇迹。
我第一步踏上长城,每隔20多米就有一个堡垒,听人们说是屯兵的堡垒,他们躲在那里,这样敌人就“易守难攻”,还有长城每隔一米就会上下有一个口子,上面的大一点,下面的小一点,听说上面的是弓兵射箭袭击敌人,下面的是瞭望口,观察外面的情况。
当我经过了三个堡垒,发现那个那里很多,一个姐姐热情地告诉我:“那是用来放粮食的,要想长期守住长城,就必须有食物。”“啊!我明白了。”我回了姐姐一句话。
有一位向导说:“你们别小看这方砖,它一块就有25公斤,是用打磨得不是很光滑的一种矿石做成的,很难碎,你可以数一下有多少方砖,以前的人多伟大。
是啊!以前人们没有起重机,没有火车,没有轮船,没有飞机,要从这么远的地方运过来,怎么做到的。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石块,让我感到一波波强烈的震撼,心中的疑问越来越重,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古人的头脑很聪明,古人的恒心很强,很厉害。
这一次的长城之旅让我知道了更多的知识,我知道了古人的智慧。
Ⅶ 介绍八达岭长城的作文
八达岭长城
中国长城的一段。位于北京市延庆县西南部。八达岭地处居庸关关沟北口 ,地势高峻险要,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八达岭长城修筑得格外坚固。其关城有东西两座关门,东门额题“居庸外镇”,西门额题“北门锁钥”,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万历年间曾加以修葺。两门均为砖石结构 ,券洞上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连接关城城墙。京张公路从城门中通过,为通向北京的咽喉。从北门锁钥城楼左右两侧,长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筑。城墙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约7.5米,墙的下宽约6.5米,顶上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或士兵十人并行。城墙下为条石台基,上部为巨砖墙壳,内部填以黄土和碎石。墙顶地面铺砌方砖,顶部内侧为宇墙,外侧为垛墙 ,垛墙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镃望和射击敌人。
城墙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于险要处筑一堡垒式堡台。堡台建筑于山脊的高处、城墙的转角处或险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敌楼,上层有垛口可以镃望射击,下层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击 、屯储火药和粮食。低的为墙台,高度与城墙差不多,但突出于墙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逻放哨的地方,原来上面还有房屋建筑用于士兵休息,现仅存地基。
在八达岭城墙向外眺望,远处还有零散的烟墩,上筑垛口 ,是守卫八达岭长城的警戒设施 。出北门锁钥关门不远,有明隆庆五年(1571)筑成的一座砖城,名岔道城,是八达岭前哨指挥处所在,可驻军 800 余人,并可储备大量的军械于此。八达岭长城在明代盛极一时,到清代后就失去其防御的历史作用,不再修葺。经多年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日渐荒芜。1949年以后曾多次整修八达岭关城、关门及南北各4个敌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关外镇的城楼。八达岭居庸关,翠岭重叠,花木葱茏,早有居庸叠翠之称,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同学们,你们有时间就去八达岭长城看一看吗?
Ⅷ 关于八达岭长城的作文
八达岭长城
长城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它以工程浩大闻名回于世。今天,答我就一睹了它的“风采”。
八达岭长城它一共有8层,英雄好汉碑就在最上面了。我乘滑道来到了第4层。当我爬到第7层时,我已经气喘吁吁了。心想:毛主席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已经到了,干脆放弃吧。但又转念一想:自己快到终点了,现在放弃了多可惜啊!于是,我把放弃的念头化做动力,一股作气,登上了长城的顶端。我站在高山之巅,长城之上,看到脚下飞起一条巨龙。东不见其首,西难其尾,蜿蜒曲折像一条白色的飘带。它不是哪一位工程师的惊世之作,是用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血肉换来的。当秦始皇东临碣石,登高一呼,招来了三十万众。三十万条生命历尽了严冬酷暑,一分一秒也没有休息。都在拼命地建长城。终于,万里长城建好了。他们留给了我们这些炎黄子孙一个惊世杰作,而自己却没有留下姓名!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我和英雄好汉碑留了一个影,因为它见证了我要向好汉迈出的第一步。
长城啊,长城。你是多么伟大啊,多么雄伟啊。我爱你长城!
Ⅸ 八达岭长城作文400字
八达岭海拔1000米,绵延曲折的长城如巨龙腾飞于崇山峻岭之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建筑工程的杰出代表。登上八达岭长城,极目远望,山峦起伏,雄沉刚劲的北方山势,尽收眼底。长城因山势而雄伟,山势因长城更加险峻。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烟台。是不和长城相连的独立建筑。一旦敌人来犯,就点燃烽火通报军情,白天点燃的烟叫做烽火,晚上的叫做燧火。明朝的时候,还对烽火与敌人的关系作了严格的规定:敌人百余个,燃一烟点一炮;五百人,燃两烟点两炮;千人以上,三烟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烟四炮;万人以上,五烟五炮。就通过这种方式,在边关的军情能够飞速的传递到皇城大内。看到烽火台,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叫《烽火戏诸侯》:周朝有个国君叫周幽王,他有一个美女,她的脾气很怪,总是不笑,幽王就想办法。于是他点燃了求救信号(烽火),结果,引得诸侯白来一趟,她却哈哈大笑,幽王也很开心。可是,真有敌人来进攻的时候,幽王点燃了烽火,却不见人来,幽王就被敌人杀死了。还有一个故事,叫《孟姜女哭塌长城》:传说当年孟家生了一个女儿叫孟姜女。因为秦始皇要修筑长城,需要很多人力。秦始皇便抓了许多人去修长城。突然,不知从哪里冒出一句谣言:只有把万喜良埋在长城底下,就可以使长城永保坚固,秦始皇就信以为真,派人捉拿万喜良。万喜良逃到了孟家。孟家的人见万喜良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就让孟姜女和万喜良成亲了。好景不长,两人成亲不到十天,万喜良就被官府的人抓去修长城了。到了秋天,孟姜女见丈夫还没回来,给他送寒衣去了。一路上,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千里迢迢来到长城脚下。当地人却告诉她:万喜良早就被埋在长城下面了。她顿时悲痛欲绝,放声痛哭。霎时,天昏地暗,八百里长城被哭塌了。正在这时,秦始皇巡察长城而来,他见孟姜女长得眉清目秀,就想让她做妃子。孟姜女让秦始皇答应她三个条件:一是为万喜良修一座坟墓;二是让满朝文武祭奠万喜良;三是在长城和万喜良的坟墓中间修一座和飞虹一样雄伟的大桥。三件事办完之后,她就投海自尽了。
Ⅹ 八达岭长城的详细资料和八达岭长城的作文
八达岭长城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长城之一。这里是长城重要关口居庸关的前哨,海拔高达1015米,地势险要,城关坚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八达岭原为隘口,后建关城。明隆庆三年(1569年)至万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并在各口两侧的山上建起边城、梢墙、挡马墙等,后来逐渐增建为长城,并修筑敌楼、墩台。
八达岭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见证。第一帝王秦始皇东临碣石后,从八达岭取道大同,再驾返咸阳。肖太后巡幸、元太祖入关、元代皇帝每年两次往返北京和上都之间、明代帝王北伐、李自成攻陷北京、清代天子亲征等等,八达岭都是必经之地,近代史上慈禧西逃泪洒八达岭、詹天佑在八达岭主持修筑中国自力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孙中山先生登临八达岭长城等,为今天留下了许多历史典故和珍贵的回忆。
城墙:八达岭长城城墙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墙顶宽阔平坦,可以“五马并骑、十人并行”。青龙桥一带,山陡坡险,墙顶较窄,最窄处仅2米多。城墙中线偏于外侧,外侧墙高,内侧墙低。墙两侧用花岗岩石条包砌,最长石条达3.1米,重1.5-1.7吨。无论陡峭山坡或平缓地段,石条均逐层水平垒砌,纵横交错,横架竖垒,咬合成一体,合缝处灌以灰浆。墙体内填泥土、石块,用夯砸实。墙上体为3-4层城砖,用石灰膏粘接灌缝。城面上用墙砖铺砌,使墙顶平整。在坡度较大的陡峭地段,筑成梯道,便于上下。墙顶两边有砖砌矮墙,外侧叫雉堞或垛墙,内侧叫宇墙或女儿墙。垛墙为迎敌面,墙高1.7-2米,便于掩护人体,一般在人体胸部高度开始筑垛口,垛口之间距离约1米。垛口的砖是特制的,一边为斜边,码在口上,呈扇面状,外宽内窄,观察面大。
敌楼:八达岭长城共有敌楼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逻放哨用的墙台,也有上、下两层的敌台,上层周围设垛口和射洞,下层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资的房舍。台堡的距离根据山势和地形而设。一般敌楼为两层,高10米、长宽均10米。全部为砖石结构,第一层和第二层顶部做成许多拱券,有梯道上下。两层均有射击口、了望口和吐水嘴,楼上有垛口,台突出墙外,收墙于台内。
墩台又称烽火台。八达岭长城外的东、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围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设悬楼垒木,下设壕堑吊桥,外设塌窖陷阱;门道上置水柜,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阶,以绳梯上下;每台有火铳、火炮2门,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驻军防守,与城堡组成一个纵深防御网。明成化二年(1466年)规定举烽办法,即敌人来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万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称墙台。指稍高出长城墙顶,四周砌有堞墙、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筑。此是古代士兵们的巡逻放哨之处,以及发生战争时进行据守防御的地方。例如八达岭关城门顶的平台,即为城台。
战台:修筑于长城沿线的交通要道或地势险要之处,为碉堡式建筑,有一、二、三层之分,规模大小不一。内可储兵器、弹药及其他战略物资,作用大于敌楼。同时还储备一个月的口粮和用水等。这种战台设施,既可出击,又可据守,并可与长城上的城台、敌台等军事设施密切配合,以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大大地增强作战威力,有效地阻击敌骑进攻,在军事防御上起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战术作用。
网络上就有啊,如果给你的不全,在自己找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