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高年级数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

发布时间:2020-11-25 02:40:25

1. 如何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有效课堂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因为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往那种陈旧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他们感到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在解答问题时,让学生互相参与,谁来回答他(她)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并让他们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问学困生时,我还为他们留有的思考时间,并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以此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二、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即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而学生的创造潜能无法挖掘出来,因此许多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欲望和享受创造后的无比喜悦之情,因此本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很重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我在教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考虑到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已有所了解,所以课堂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程序,不是先安排学生按课本上的数据去计算,而是让学生找出教室内长方形的物体,并且让学生自由组合,动手测量长方形物体的长与宽及收集数据,然后经小组讨论后,再计算出结果。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新知识形成了独特体验,真正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三、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一直以来,学生都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大部分老师也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认为:主要是数学的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缺乏,俗话说:生活是智慧与知识之源泉,数学课堂教学如果完全脱离了生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显然感到枯燥无味和厌倦。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而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不太建全,而在校园中玩玻璃球比赛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所以我教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把玻璃球当做教具,告诉学生游戏的规则:在口袋中装有红、黄两种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学生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还要把每次摸到的颜色球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在《摸球记录表》里,然后分别统计摸到红、黄球的次数,并填入《摸球结果统计表》中。这样,不管尖子生或学困生,他们都兴趣十足并带着一种轻松自如,颇有兴趣的心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他们两人一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这样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不错。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数学,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学效果。教学法专家不是说过: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教,而要时时想着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效果如何。要看教师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评价也离不开我以上所述的三个观点。

2. 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方法

你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都认为1+1简单,可问题是你要教会学生加法的意义,还有方法,不仅仅是结果。
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也为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指明了方向。
(一)创设生活化情景
有些数学应用题单凭字面理解十分抽象,只凭口头讲解很难解释清楚,而如果创设一些学生熟悉的有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情景,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个好的生活情景,能促发强烈的问题意识,利于引发学生的探究情感,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求应用题的素材是学生自己熟悉的,或是自己感受过的、理解的,与他们的生活世界密切相关。这种呈现方式,对学生来说,具有亲切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并分析隐含条件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过渡,最终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用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使应用题的教学外显化,让学生尽可能地观察到我们的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抽象的数学模型。例如下面这道题:绿草菌菌好牧场,一牛恰好吃1月(30天),两牛刚好吃一旬,请问三牛吃几日了(注意:牧草每天都生长,假定生长速度相同)。这时教师就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分析分析题目结构一牛恰好吃1月,指的是一头牛用30天吃完所有的牧草,包括原有的和30天新长的两部分牧草;两牛刚好吃一旬,也是指两头牛用10天吃完原有的和10天新长的牧草。但是,题中并没有告诉这些草有多少千克或多少吨,不便计算。因此,我们设一头牛一天吃的草量为“1份”,一牛30天就吃了30份,两牛10天就吃了20份。
(二)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解题策略
有些学生的解题困难是由于没有恰当的解题策略所致,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研究、善于归纳针对不同题型的解题策略,并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地引导、点拨。
1、摆脱定势:有些应用题,学生之所以百思不得其解,原因就在于思维定势的影响,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转换思考角度,让思路清晰可辨。例如,张明期终考试语文、外语、科学的平均成绩是76分,数学成绩公布以后,他的平均成绩提高了3分。张明的数学成绩是多少分?按照常规解法,可知张明期终共考了四门功课,要求数学成绩,可以用四门功课的总分减去其中三门功课的总分。由于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3分,那么四门功课的平均分就是76+3=79(分),四门功课的总分为79×4=316(分),语文、外语、科学三门功课的总分为76×3=228(分),所以张明的数学成绩为316-228=88(分)。如果我们转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假设张明数学也考了76分,这样四门功课的平均分仍然是76分。但实际四门功课的平均分比其中三门功课的平均分高出的成绩正好分给每一科,使每一科各增加了3分。这样共多出了3×4=12(分)。思路清晰了,问题也就解决了,我们就能很快地算出张明的数学成绩是76+3×4=88(分)。
2、整体思想 :有些题目较为复杂,若按常规方法来思考根本无从下手,往往会不知不觉地陷入“死胡同”。对于这样的题目,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思维方向转换一下,从全局出发,从整体上把握,全面观察数量之间的关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样解题的效果就特别好。例如,有5个数的平均数是8;如果把其中一个数改为12后,这5个数的平均数则为10。改动的那个数原来是多少?读了题目之后,大部分同学可能都想知道5个数各是多少,都忙着去试找这5个数,这显然不可能也是没有必要的。此题的解答应该从整体的角度去把握,不要只看到其中的某个数,简单地把这5个数分开来考虑。首先要知道改动后的5个数的总和为10×5=50改动前5个数的总和为8×5=40,改动后比改动前增加了50-40=10,那么,什么数“增加10”后变为12呢?这样问题就简单化了。
3、移多补少 :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离不开“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这个数量关系式。不过,如果能紧扣“平均”二字的意义来思考,那么,解那些灵活性强的题目,往往能想出更简便的方法。在“平均”二字中,“平”就是“拉平”,也就是移多补少,“均”就是相等。“平均”二字的意思,通俗地说,就是用“移多补少”的办法,使每份数量都相等。因此,移多补少是我们解答求平均数应用题的重要策略。
4、不拘题型、力求灵活:应用题教学中要防止并纠正审题定题型,解题套方法的定势模式,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或学过相关的新知 之后,应当示范并鼓励学生拓宽思路,灵活转移思考角度,优化思维,巧妙解题。
例1.要加工810个零件,单独做甲要15天完工,乙要10天完工。现由甲乙两人合做,需几天完成 任务?
按常规解法,先分别求出甲、乙每天加工的零件数,再求出甲乙合做时每天加工的零件数。根据题意,列 式计算为: 810÷(810÷15+810÷10)=6(天)………甲乙合做完成任务的天数。
在学过工程问题后,可启发学生用工程问题的解答思路解答:设要加工的零件总数为“1”,则甲、乙的 工作效率分别1/15和1/10,列式计算为: 1÷(1/15+1/10)=6(天)……甲乙合做完成任务的天数。
平时训练有素的学生还会这样想:根据题意,这批零件甲用15天做完,乙用10天做完,这就是说,乙 干1天相当于甲干1.5天。因此甲乙合做1天,相当于甲单独做(1+1.5)天。甲单独做15天完成的 工作,由甲乙合做时,只要15÷(1+1.5)=6(天)

3.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数学自学能力

数学因其学科自身的特点,不易自学。如果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知识储备,在小学高年级开始比较系统地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对于今后自学数学是相当有利的。
一、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有助于自学方法的形成。
预习是学好新课的基础。学生上课前进行预习,就可以对所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听课时就能从容不迫、精力集中、目标明确,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通过预习先对要学的内容进行自学研究,提前思想,做一番独立获取知识的尝试,然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大有好处。
高年级的学生除了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素养,阅读能力也随着年级逐步得到发展,此时加强预习,效果将更加显著。但是,教师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还是要做必要的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读数学课本,初步理解课本的基本内容,就是要学生了解:明天学习的内容是什么?有没有与哪一项旧知识有联系?与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有联系吗?开始阶段,教师还可以设置一些引导性思考题以帮助学生预习。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怎样说明这种关系?(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其次,要求学生试着看懂例题,并尝试告诉自己例题讲什么,或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弄不明白的地方注上记号或是做好记录,以备与同学交流或课堂发问。
第三,例题下面的“做一做”试着做,哪里有困难要做好记录。这样做起码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尽可能先对知识“知其然”,经由课堂,再达到“知其所以然”。
第四,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应该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循环小数”在预习时可以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预习工作开始阶段要向学生反复交代这些步骤,经过了解困难在哪里,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大大提高了听课的效率。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扶手,自学方法就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得以形成。
二、指导学生课后复习,有助于自学习惯的养成。
课堂学习的时间毕竟只是学生学习时间的一小部分,如果课后没有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学生的学习是不完整的。“温故而知新”,尤其对数学知识而言,如果没有及时复习,不但谈不上掌握,更别说是应用了。
到小学高年级,许多知识在低、中年级时已经有了“初步认识”,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展示一幅“知识递进关系图”,一来可以让学生明确新知的基础,为预习提供帮助,二来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好比一条链子,一环扣着一环,如果有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就好比链子掉了一环,就会散了。当然主要目的是要告诉学生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对学生课后复习,教师应做好指导,以督促其形成习惯。
首先,不动课本不做作业。对当天教的例题,必须进行复习;对当天教授的概念,必须进行复习;对当天学习的计算公式、计算方法,必须复习……没有复习的话,就不能动笔做作业,更要避免那种一边做作业,一边翻课本的不良习惯。
其次,改革作业形式,提高复习的兴趣。传统的作业题目是现成的,学生预习时就有可能完成,如果教师再布置,等于让学生“吃冷饭”,食之已然无味,更谈不上兴趣了。为此,结合学生预习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适时让学生“自编作业”。在设计习题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本,回顾课堂学习的主干知识、重点难点,思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能要进一步搜集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相关资料,从而找到提出问题的最佳角度和答案。这样,学生不仅有效地巩固了旧知识,锻炼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还增添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第三,分层设计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是新课程的目的之一。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不能强调学生必须人人完成一模一样的作业,这样既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消殆学生主动探索的进取心。对学困生,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必须完成基础性的作业,对学优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发展性的题目。同时,还可以布置一些操作性的、实践性的作业。比如教学完“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后,我们可以布置学生画出指定面积的图形,这比起单纯计算图形的面积,学生的兴趣强多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课后的复习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寻找数学在生活中应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4. 如何上好小学高年级数学

小学数学不会太难抄,只要端正学袭习态度,多和老师交流,劳逸结合,做一本好的课外习题,相信自己的能力。
其实我觉得多和老师交流是最重要的。我刚毕业,平时有空的话就做《广东省小学毕业升学系统总复习》。不懂就虚心请教同学或者老师,既能增长师生感情,又能增添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好感。一开始会不好意思,但迈出第一步之认识到这样做的积极作用后,就会慢慢接受了。但也不要
频繁打搅别人,那样很容易使别人反感。

5. 如何给小学数学高年级学生好的学

学生的数学作业是检查学生平时学习成果的重要依据,是激发学生认知情感,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教师检验教学的一把尺子。所以,为提高小学生数学作业质量,应制订相应的策略。这不仅能促进教学效益提高,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以顺利迎接高一阶段的学习。1、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作业质量不高的根源;2、巧用激励手段;除了在布置作业时加强习题的趣味性外,最主要的还是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的方法有很多。一开学,我就从文具店里买来几个小印章,印章中有“一级棒”、“好”、“有进步”等刻字。对于作业做得既对又好的就盖上一个“一级棒”,进步较大的同学则印上“有进步”。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风气在班级中形成了,同学们都把作业看成了一种比赛,个个都想争第一,字体越写越工整,格式越来越漂亮,而且为了每次都能得个“一级棒”,同学们更认真听课了。3、家校结合,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性;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家长习惯于陪读,回家作业家长读一题,讲一题,学生做一题,给孩子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感。也有的学生在作业时往往提笔就做,完成就了事,检查这是家长的事。有的家长看到有错误时直接指出错误的地方,该怎么怎么改,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作业不认真,等待父母检查的习惯,考试时不能够自己主动检查。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运用算理的基本方法。不仅仅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要这样,做计算题、概念题也同样如此。4、积极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发展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培养这些习惯,从而为提高学生作业质量和发展学生心理提供良好的条件。

6. 如何提高小学生高年级数学解决

一、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审题习惯的养成
审题能力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应用题的审题过程就是要审清题目的情节内容和数量关系,使题目的条件、问题及其关系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培养小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并形成较高的审题能力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相当长的时间来强化训练,几乎贯穿我们数学教学的始终。在开始的训练阶段,教师必须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一读题目,建立表象;二读题目,明确问题;三读题目,找出关键,并作记号。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在关键字词句下划上重点标记”这一要求。教师还可以利用时常出些“陷阱题” “刺激”学生,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审好题目的重要性,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做到。
二、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并提高学生的模式识别能力
数学是充满模式的。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清楚地表明:专家之所以能很快地通过知觉找出在某一情境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因为他具备迅速地把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检索出来的能力。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如能正确地识别问题的模式,就能很快地收敛思考问题的范围,为正确选择问题解决思路就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目前小学生解决实际题的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主要表现为对问题的情境语言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不善于利用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即找不准问题中各数量间的关系,这方面就属于模式识别研究范围内的问题。变式训练是一良策,学生可以从题目的变更中了解与应用问题密切相关的术语,而且通过背景的变换,达到强化模式的目的。在采用变式训练的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抓住引导学生实现模式识别关键性的一个环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剖析,决不能就题论题,要教方法?教思想,从而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
三、引导学生概括、领悟常见的数学思想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他们有一定归类和上升为数学思想的能力。
数学思想较之数学基础知识,有更高的层次和地位.它蕴涵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它是一种数学意识,属于思维的范畴,用以对数学问题的认识、处理和解决.数学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作为解题的具体手段.只有对数学思想与方法概括了,才能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只有领悟了数学思想与方法,书本的、别人的知识技巧才会变成自己的能力。像小学数学经常会出现的行程问题,学生如果掌握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得心应手。
四、重视解题策略的回顾和反思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归纳、概括、和策略反思的能力。
在数学解题过程中,解决问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对自己的解题活动加以回顾与探讨、分析与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解后不思等于不收”,“反思是收获的黄金季节”)。这是数学解决问题过程的最后阶段,也是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最有意义的阶段。
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验只有通过概括才能上层次,概括的层次越高,迁移的半径就越大),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一教学目的恰恰主要通过回顾解决问题的教学来实现.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十分重视解题的回顾,与学生一起对解题的结果和解法进行细致的分析,对解题的主要思想、关键因素和同一类型问题的解法进行概括,可以帮助学生从解题中总结出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加以掌握,并将它们用到新的问题中去,成为以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五、适当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开放题和新型题的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必要补充。可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地方,创设出一个个丰富的现实的问题情境,学生依据这些材料解决问题,求知欲强,并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能知道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能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可以通过改变条件或问题,把一道题改编成几道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弄清算理,加以辨析,从而形成知识链,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总之,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感觉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中能注意到以上几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还能较好地帮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抽取并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一般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及能根据需要筛选和处理信息,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特别是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促进了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反思等学习品质的养成,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离不开数学,较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7. 如何丰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评价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因为新课程强调,课程改革绝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而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是一种包含新教育理念的实践。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打破以往那种陈旧的做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让他们感到自己确实是与众不同。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恰当评价和鼓励,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所以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会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提问,在解答问题时,让学生互相参与,谁来回答他(她)的问题?还有其他的答案吗?这样让学生各抒己见,积极讨论,并让他们在讨论中思考,在合作中交流。另外,在提问学困生时,我还为他们留有更多的思考时间,并常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以此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在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接受知识的被动者,即老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做,而学生的创造潜能无法挖掘出来,因此许多学生也失去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每一个人都有创造的欲望和享受创造后的无比喜悦之情,因此本人认为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很重要,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如:我在教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考虑到学生对长方形的特征已有所了解,所以课堂上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程序,不是先安排学生按课本上的数据去计算,而是让学生找出教室内长方形的物体,并且让学生自由组合,动手测量长方形物体的长与宽及收集数据,然后经小组讨论后,再计算出结果。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新知识形成了独特体验,真正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
一直以来,学生都认为数学知识枯燥无味,大部分老师也认为数学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太好。那原因在哪呢?本人认为:主要是数学的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的缺乏,俗话说:生活是智慧与知识之源泉,数学课堂教学如果完全脱离了生活,学生对学习数学知识显然感到枯燥无味和厌倦。因此,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很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设亲切、自然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让学生在快乐中不知不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因为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而农村学校教学设备不太建全,而在校园中玩玻璃球比赛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了,所以我教三年级《统计与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我就把玻璃球当做教具,告诉学生游戏的规则:在口袋中装有红、黄两种相等的玻璃球,要求学生每次摸1个球,摸出以后,再把球放回袋中,一共摸40次,还要把每次摸到的颜色球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在《摸球记录表》里,然后分别统计摸到红、黄球的次数,并填入《摸球结果统计表》中。这样,不管尖子生或学困生,他们都兴趣十足并带着一种轻松自如,颇有兴趣的心态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他们两人一组自己去操作,去思考,这样也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果也非常不错。这也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时把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玩中)感知数学,这样不但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具能取得意料不到教学效果。
评课堂教学方法不能只考虑教师怎么教,而要时时想着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愿望,是否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主要看教学效果如何。要看教师的教学是否体现了全新的教育思想,是否达到了教学目的,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所以我认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做到有效评价也离不开我以上所述的三个观点。

8. 小学高年级数学

小明从甲地去乙地,开始的三分之一的路程骑车,三分之二的路程乘车;从乙地返回甲地时,五分之三的路程骑车,五分之二的路程乘车。结果回来时比去时多用半小时。已知小明骑车每小时行12千米,乘车每小时行3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设甲、乙两地相距X千米.
【(1/3)X】/12+【(2/3)X】/30 ……小明去时所用时间
【(3/5)X】/12+【(2/5)X】/30……小明回来所用时间
因为回来时比去时多用0.5小时
所以可得方程
【(1/3)X】/12+【(2/3)X】/30 +0.5=【(3/5)X】/12+【(2/5)X】/30
解方程得,X=37.5

9. 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成绩

小学高年级必须要熟练的掌握运算法则。之后要用,要学会。单位之间的进率。还有一些计算公式都需要记住的。

10.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怎么教

看孩子情况,如果孩子比较聪明,可以给孩子慢慢贯彻恒等思想,这是小学进初中的一项能力,也是初中能不能学好的一项基础能力。把握好这个中心,自然不会跑偏。如果孩子能力稍差,那就大面积训练计算,当计算达到一定的数量,孩子就会萌生恒等思想。也就是说恒等思想是数字计算的高级阶段。欢迎追加。。。。。

阅读全文

与小学高年级数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