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生体育项目有哪些
小学生体育活动有很多,如:40米、50米、60米、100米、400米、800米跑,跳高、跳远、铅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羽毛球、跳绳等等。
1、羽毛球:羽毛球是一项室内、室外都可以进行的体育运动。依据参与的人数,可以分为单打与双打,及新兴的3打3。羽毛球拍由拍面、拍杆、拍柄及拍框与拍杆的接头构成。
一支球拍的长度不超过680毫米,其中球拍柄与球拍杆长度不超过41厘米,拍框长度为28厘米,宽为23厘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球拍的发展向着重量更轻、拍框更硬、拍杆弹性更好的方向发展。
3、跆拳道:让孩子练习跆拳道,可以有效锻炼他的肢体灵活度。还能起到危险时刻自我保护的作用。
跆拳道是一种利用拳和脚的艺术方法。它是以脚法为主的功夫,其脚法占70%。跆拳道的套路共有25套;另外还有兵器、擒拿、摔锁、对拆自卫术及10余种基本功夫等。 跆拳道是经过东亚文化发展的一项朝鲜武术,以东方心灵为土壤,承继长久传统, 以"始于礼,终礼"的武道精神为基础。
4、仰卧起坐,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 如此连续进行。同时,做仰卧起坐时应配合以合理的呼吸,在做仰卧起坐时,身体前屈时应呼气,仰卧时应吸气。
但如果机械地在仰卧时完成整个吸气过程,会不利于动作的完成,因此,为了提高动作的质量,还必须注重技巧,即向后仰卧的过程开始吸气,肩背部触垫的瞬间屏气收腹、上体逐渐抬起,当上体抬起至腹部有胀感时,快速呼气,向前引体低头完成动作。
5、跳绳,是一人或众人在一根环摆的绳中做各种跳跃动作的运动游戏。这种游戏唐朝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跳百索”、“跳白索”、“跳马索”,清称“绳飞”,清末以后称作“跳绳”。作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俗娱乐活动,南宋以来,每逢佳节都跳绳,家家户户都要比赛。
Ⅱ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有哪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体育教师用书
(水平三)内容介绍(供小学五~六年级使用)
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本书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自2003年9月进入全国各实验区进行实验以来,许多实验学校获得不少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为了使正在进行的教学实验工作更符合体育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我们综合了各实验区学校对新教材试行中的经验和建议,对新教材作进一步的介绍和分析。希望能帮助五、六年级教师在一个更广泛的空间中对新教材有所感悟,有所把握,有所创意。
水平(三)《教师用书》全书共有十一章,根据内容性质可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第二方面,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常识学习内容;
第三方面,学生的学习评价建议;
第四方面,教师的教学工作指导建议。
现将四方面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第一方面,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
学生的运动实践学习内容,在水平(三)《教师用书》的十二章中占了七章,由第二章至第八章构成。这一部分内容,是水平(三)《教师用书》的主体部分。请见下表:
以上七章学习内容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调教学内容的游戏性、活动性、选择性和范例性。为了体现这些特点,这部分内容较多地采用了生动、形象、活泼的练习动作、组织形式和学习方法,教师用书提供的许多图例(包括活动场景图、动作过程示意图、技术原理图),也都带有学习和生活的趣味。选编的教材内容都是示例性的,这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自主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同时,在各章节教材内容中,还提供了相关教材内容的“教学案例”,这又为教师创造性地选择与组合教材内容拓宽了思路。这套新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仍然以“田径”、“体操”、“球类”冠名教材,体现出水平(三)《教师用书》在全新的课程理念中,对体育文化属性的一种继承。
下面我们把这七章内容分别加以介绍。
第二章 基本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Ⅲ 小学体育艺术2+1的内容是什么
一年级 跳小绳 活动方法 单人跳 一带一跳 跑跳接力
二年级 呼啦圈 活动方法 原地晃呼啦圈 晃呼啦圈跑接力
三年级 抖空竹 活动方法 原地抖空竹
四年级 踢毽子 活动方法 单脚踢 双脚踢 多人踢
五年级 跳大绳 活动方法 多人跳绳 一人跳一次
六年级 跳大绳 活动方法 多人跳绳 一人跳一次
2、体育技能学校整体项目:篮球操
3、艺术项目
一、二年级硬笔书法
三---六年软笔书法
(二)内容:
1、开齐并上好体艺类课,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要把实施“2+1项目”融入新课改之中,要以保证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有效教学为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体育、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并尽可能安排专职教师,严禁挤占音体美劳、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的时间给学生补习文化课。
2、安排好“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做到“定项目、定内容、定地点、定学生和定辅导老师”,实实在在的开展活动。
3、开展主题活动。每学期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艺体活动。运动类:球类、棋类、跳绳、踢毽、田径、趣味运动会、广播操;艺术类:“六一”文娱演出、艺术节、联欢会、书法绘画作品展、板报墙报展、手工制作大赛等。鼓励参加省市各类体艺竞赛活动,班队活动展示、征文活动等,确立主体和目标,造成声势,扩大影响,形成氛围,增强效益,营造校园体艺文化,提高学生参加体艺活动的积极性。
Ⅳ 小学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1.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基本体操教材由三部分组成:队列和队形、徒手操和轻器械操。
基本体操对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矫正不良体态,促进机能发展,增进健康,以及提高学生合作交往与协同动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集体意识和心理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水平(三)基本体操的教学目标,可以归纳成以下4项:
(1)学会简单的基本体操动作方法,培养身体的正确姿态;
(2)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活动的兴趣;
(3)促进身体协调、匀称发展,增进健康水平;
(4)提高学生集体活动的意识与行为,体验个人与群体合作交流的感受。
2.基本体操的特点
水平(三)的基本体操教学内容,在水平(二)的基础上增加了新的内容和难度,其特点是:队列队形练习中的向左、右、后转走动作,自然、流畅、活泼,不要求按《队列条令》的转法和节奏操练。行进中裂、并、分、合队走的练习,是一组纵队行进间由多变少或由少变多的队形变换的练习。预令(口令词)较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以及集体动作协调一致的能力。
徒手操,也就是《小学生广播操》第二套,是国家专为全国小学生创编的。这套操具有与一般徒手操不同的特点,如,操节多(共12节),各节操的节拍多(每节操4个8拍至8个8拍);变化多(每一节拍要做一个以上动作,而且左右肢体动作不绝对对称,只在前后4拍或8拍的反复中动作相同)。整套操节奏鲜明,富有韵律感和表现力。可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因此,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全套操的动作,还应启发学生理解和表现该操所具有的健身、育心、健美的功能,以及活泼欢快、朝气蓬勃等丰富内涵。
棍棒操是在徒手操基础上发展的,是轻器械操的一种。它借助变换握棍的位置和动作,增大动作的幅度和力度,以增强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肩带的灵活、坚韧性,以及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等;同时对于纠正身体不良姿态具有特殊的功能作用。本套棍棒操结构简单、节奏鲜明,易学易练。学生可以识图自练。
3.基本体操的教学内容
(1)队列和队形——① 向右(左)转走;② 向后转走;③ 行进间列队、并队走;④行进间分队、合队走。
(2)徒手操和轻器械操——① 徒手操:小学生广播体操;② 轻器械操:棍棒操(共八节)。
4.基本体操的教与学法
(1)基本体操内容丰富,练习的形式和动作的方法各不相同,教与学应针对教材的特色、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实际能力而定。
(2)高年级学生已具备较大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多采用探究法,自学自练法、合作交流法、结伴练习法等教与学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3)基本体操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和加强指导,适时进行示范与点评。必要时,教师可改变动作的结构、内容的组合、运动量的大小、组织形式的变化或采用游戏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
(4)队列和队形练习,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动作节奏感和整体协同一致上。既要掌握队列和队形的动作方法,又要提高与改善学生的精神状态。
(5)教材中的徒手操选用了原第二套小学生广播体操,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用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新的小学生广播体操进行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对广播操进行创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6)进行棍棒操教学时,教师应建立收发器械的常规要求,以取得安全、有序、快捷的效果。
第三章 田径教学内容介绍
1.田径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
五、六年级田径教学内容是一项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基础性教材,虽然冠名为“田径”,与田径运动项目名称一致,但它的教材内容仍是一些较为简单的跑、跳、投动作,没有过细的技术和规定过严的方法。教材的内容与形式突出了多样性、游戏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特点,注重学生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通过田径教学,要达到以下五条目标: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田径运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田径的兴趣。
(2)掌握跑、跳、投的动作方法,培养学生身体正确姿势,学会田径运动的简单技术和技能。
(3)发展灵敏、协调、速度、耐力和力量素质,促进身体机能正常发育。
(4)营造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5)培养群体意识,增强责任感,提高合作与竞争能力,体验田径运动的乐趣。
2.田径教学内容的特点
(1)小学五、六年级的田径教学内容是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发展的,主要是通过形式多样的跑、跳跃、投掷练习和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些情境性或主题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逐步掌握田径运动的正确方法和合理动作。
(2)选编的田径教学内容,无论是分解动作还是连贯动作,个人练习还是集体协作练习,都力争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学思想,如“小小设计师”、“抢占奔跑空间”,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教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认知、学会生活。
(3)教学内容淡化了竞技性,增加了游戏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教育性内涵,如“青蛙过河”“学习解放军,争当神投手”“欢庆申奥成功”。这些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既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跑、跳跃、投掷的知识和技能,又能将课堂延伸至社会,使田径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活力。
3.田径教材的教学内容
(1)跑
① 发展快速跑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快速起动的跑;追拍跑;接力跑;“攻克堡垒”游戏;障碍赛跑;不等距离的追逐跑)
② 发展耐力跑能力的练习(包括:自然地形跑;定时跑;定距跑)
(2)跳跃
① 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各种方式跳绳;跳竹竿:“协同跳”游戏;摸高跳)
② 跳高(包括:跨跳练习;助跑起跳,直腿摆动坐上跳箱;急行跳高)
③ 跳远(包括:立定跳远;“青蛙跳荷叶”游戏;助跑几步,一脚跳起双脚着地;急行跳远)
(3)投掷
① 发展投掷能力的练习(包括:滚;抛;掷;投;推;撇等)
② 发展掷远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肩上投掷;原地及自然跑几步背后过肩投掷;推掷实心球等)
③ 发展投准能力的练习(包括:固定目标投准;活动目标投准)
4.田径的教与学法
(1)重视学生的体验。在一些比较简单动作的教学时,教师只要提示动作要领、方法与要求,对于动作细节不要提出过高、过细的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引导他们自主选择练习内容,自己参与动作演练,自我感受活动过程,主动探索练习方法和比赛战术,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
(2)精心设计练习的形式。教师要运用多样化、游戏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充分体现田径教学的多种功能,达到全面锻炼、愉悦身心的目的。如,在学习“抢占奔跑空间”游戏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完成;进行“消灭老鼠”游戏,可采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场地完成。
(3)不断变化练习的方式。在教学组织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练习的方式与方法,如调整练习的距离、高度、速度、重量,对前进的路线,器械的摆放,分组的形式,合作的组合等等都可以进行变化,以不断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4)创设个性发展和群体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教材中有许多发展学生个性和群体合作学习的练习,如“个人抢占空间”、“集体抢占空间”、“障碍赛跑”、“三人追拍”、“四人协作跳”和“提速火车”等等。这些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意识、群体行为的培养,如自我展示、顽强意志、互相帮助和集体精神等。
(5)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贯彻因人而异的原则,尤其是高年级女生中许多同学已进入青春发育期,更要注意安排适合她们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内容。练习中的各种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同学之间的关系,都要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使学生在身体、心理、社会适应方面都获得全面和谐地发展。
(6)注意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思维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注意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如“小小设计师”是将单一的往返跑与创造性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设计跑步图形;又如“青蛙跳荷叶”,是把双脚连续向前跳的动作与蛙跳的动作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想象,形象生动地模仿青蛙轻巧落地的动作,从而帮助他们掌握跳远落地的缓冲动作。
(7)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教材中多数教学案例都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发现、实践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在这一段时间内学生是真正的课堂学习的主角,可以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决定难易程度,自己掌握学习进程。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不包办代替。
第四章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介绍
1.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
水平(三)《教师用书》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材内容分为四项:技巧、支撑跳跃、低单杠、实用性攀爬。这些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实用性强,项目较多,器械的高低、宽窄变化较大。有些动作要使身体倒置、跳起、腾空或在杠上完成一定难度的练习,甚至还有一定的危险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引导学生锻炼,首先能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促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群体的帮助,克服种种不适、紧张等心理障碍,不仅掌握了技术动作,而且提高了学习情绪,增强了意志品质,并得到了合作学习的乐趣。同时,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练习程序和群体活动规范,也为学生遵守社会公共秩序作了一次很好的演练。再次,当学习获得成功和进步以后,学生在体验到自我价值的时候,会产生自我展示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目标有以下五条:
(1)初步掌握技巧与器械体操的内容,在单个动作基础上,学会做组合动作。
(2)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增强肢体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机能水平。
(3)培养学生学习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鼓励学生展示自我,体验在运动时的心理感受,克服胆怯、畏难等心理障碍。
(4)增强保护与帮助和合作学习的意识,体验群体学习生活的乐趣。
(5)培养勇敢、顽强、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促进身体、心理的和谐发展。
2.技巧与器械体操的特点
(1)五、六年级既是小学最高的年级段,又要为即将升入初中作好各种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五、六年级教学内容在三、四年级的基础上,内容有所增加,难度有所提高,是三、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发展、变化和重新组合。同时,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教学内容在某些具体的名称上更趋于接近,体现了小学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与初中体操教学内容相衔接的特点。
(2)随着文化知识学习和社会经验的逐渐增加,五、六年级学生对动作的掌握不再满足于表面上粗略的学习,而是开始追求动作内在关系的把握,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技术因素有所增加。尽管这些技术要求还是很简单的,但反映了该阶段学生学习的一种倾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传授技术的“度”,既不能过多地追求技术细节,偏离小学教学的实际,又不能否定技术动作的规范,使学习缺乏深度。
(3)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五、六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教学内容各个项目的力量要求增加了,如出现了以静力性练习为主的倒立动作,单个动作和组合动作的难度和强度都比三、四年级有所加大;同时,又要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别。开始进入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的男女生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逐步明显,在一些难度较大的教材中,把男女生的学习内容加以分列,男生更突出刚性,女生更突出柔性,使学习内容更适合男女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4)教学内容的选取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五、六年级的技巧与器械体操教学内容有许多动作接近学生的生活,如从高处跳下,从低处跳上,攀登和爬越各种障碍,出现意外或失去重心时的应急措施等。这些贴近生活的模拟性练习,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实用价值。
3.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
(1)技巧
① 各种滚动与滚翻动作(包括:发展滚动能力的练习——握踝前后滚动、抱球前后滚动、夹物前后滚动、抱头直体左右滚动、抱球直体左右滚动、抱头屈体左右滚动、抱球跪撑屈体左右滚动、屈肘跪撑左右滚动、抱脚团身左右滚动等;发展前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前滚翻、双脚夹球前滚翻、双手抱球滚翻、一手抱球,一手支撑前滚翻、双手抱球肩侧前滚翻、跳箱盖上前滚翻、滚翻时低头,以单肩支撑由高处向下前滚翻、连续前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前滚翻、模拟被绊倒接前滚翻、前滚翻分腿起、慢跑急停,重心前移做前滚翻、越过障碍前滚翻、双人“车轮”前滚翻等;发展后滚翻能力的练习——双手握踝后滚翻、双腿夹物后滚翻、连续后滚翻成直线、“波浪”式后滚翻、高处跳下后接后滚翻、后滚翻接球等)
② 各种简单的倒立动作(包括:肩肘倒立——双人配合练习、脚蹬墙成手倒立、脚蹬墙手倒立后作前滚翻等)
③ 保护与帮助下做手倒立(包括:靠墙手倒立、靠高垫手倒立、有人扶持手倒立等)
(2)支撑跳跃
① 发展支撑跳跃能力的练习(包括:原地起跳,空中分腿练习;分腿立撑练习;分腿立撑,推手挺身跳起练习;上步助跑,起跳练习;“撑骆驼”练习;助跑,起跳,支撑,分腿练习;助跑起跳,分腿跳上模仿跳箱练习等)
② 山羊分腿腾越(包括:在保护与帮助下练习;在安全条件下练习;完整动作练习)
(3)低单杠
① 发展悬垂能力的练习(包括:仰卧悬垂臂屈伸;屈臂蹲悬垂摆动;屈腿悬垂摆动;穿臂前后翻;蹲悬垂,穿杠成倒悬垂;高杠屈臂悬垂)
② 发展支撑能力的练习(包括:双杠支撑移动;低单杠支撑左右移动;跳上成正撑,前翻下;跳上成正撑,上体前翻慢下成蹲立等)
(4)实用性攀爬
① 各种攀爬练习(包括:爬斜梯,跳下成前滚翻起立跳箱;攀爬2米高的障碍物;攀爬轮胎架)
② 手脚并用爬竿(绳)(包括:爬垂直竿(绳);爬斜竿(绳)等)
4.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与学法
(1)关注每一位学生,确保每个学生受益。
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包括体育能力较强的、较差的和一般的学生。这里尤其需要提出的是,体育能力较强的学生往往因为成绩好,并经常作为教师的助手而受到重视;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则是教师传统关注的对象。而作为班级人数占大多数的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因为人数多,又没有更多的特殊情况需要教师“操心”,会有意无意地被教师所忽视,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注意并加以改进。虽然从表面上看,对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的忽视不会影响教学质量,这些学生大多数能够完成学习任务,但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要求分析,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因为,每一位学生都需要教师的注意、关怀和帮助。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要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不仅要关注那些体育能力较强和较差的学生,也不能忽视体育能力一般的学生。例如,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中建立了体育委员“轮岗值日”制度,让每一位学生在一学期都当一回体育委员。这就改变了以往体育委员由一人“承包”的做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值日委员”岗位上,学习服务、学会沟通、锻炼自己、展现自我。
(2)注重讲解、示范的启发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什么、怎么讲、讲到哪儿为止,都是讲解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例如,技巧教学时提问学生“什么时候交叉腿”,“转体方向怎么判断”,“后滚翻推手时间和方法”。这些带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开动脑筋,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参与意识。讲解时,还要讲清动作的重点,指出难点。要防止主观臆断讲解。还必须钻研在课的哪一环节,用多少时间、什么方式、怎么精讲,要随时反馈讲解的效果。还要善于运用术语,例如,教学初,可结合挂图讲解动作的术语,使学生初步了解动作术语的形象概念;演示时,可结合动作,重点提示术语,使学生看见动作后,知道“是什么名称,在身体什么部位,该怎么做”;练习中,可让学生根据术语做出动作,使他们建立从术语到动作的联系。
示范方法的运用也要讲究启发性。示范时,应力求稳、轻、美,使学生在动态的示范中得到健与美的享受。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采用不同的示范方法,例如,练习初的完整示范或边示范、边讲解;改进动作时的重点示范;小结时的演示性示范等。
(3)重视练习的帮助性。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练习活动,往往都是在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进行的。由于技巧与器械体操的教学内容大多数与学生平时生活和学习的正常身体姿势和位置不同,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不习惯的感觉;有些动作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在练习时会产生犹豫和害怕心理。因此,练习的帮助性是学生在学习动作和锻炼身体过程中,增强信心、增添勇气的必要手段。同时,在互相帮助的练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或同伴的互相协作、互相磋商和互相交流,把自己融入到群体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
技巧与器械体操教材内容对柔韧性和协调性要求较高,除了做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外,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做好专门性准备活动,特别应加强头、颈、肩、腰、腕、踝等部位的活动。
第五章 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教学内容介绍
1.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目标
球类活动是小学生特别喜欢的项目。孩子们都喜欢玩球、打球和赛球,著名的球星也往往是他们羡慕和崇拜的偶像。球类活动不仅具有对抗性、趣味性等特点,而且强调集体合作,灵活多变地运用各项技战术,对锻炼人的体力,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个人和集体的聪明智慧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体条件的限制,难以运用成人规范的场地、器材和严格的规则进行球类活动。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缩小了场地与用球、简化了规则,称之为“小球类和球类游戏”。本章选用了小篮球、小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四项作为水平(三)的教学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标有如下五条:
(1)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球类活动的意识与行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与兴趣性。
(2)学习简单的球类活动基础知识,初步掌握简单的球类活动基本技术和技能。
(3)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与协调素质,提高与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
(4)通过球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树立自尊与自信心。
(5)增强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关心集体、尊重对手、遵守纪律的良好体育风尚。
2.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特点
(1)在水平(二)的基础上,提高了小球类的基本技术、集体配合和简单规则的要求,并逐步建立战术概念。
(2)加强了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对抗性活动和游戏,逐步向小球类的简易教学比赛过渡。
(3)球类教学内容突出了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注重学生的运动参与、自主学习、集体意识、合作交往、情绪调控的能力培养。
(4)竞技运动项目的改造,保留了球类活动的特征,降低了技术难度要求,体现对体育文化的传承。
3.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内容
(1)小足球
① 足球基础知识(包括:小足球场地及设备规格、足球基本规则——掷界外球、踢球门球、踢角球、罚点球、任意球)
② 足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颠球与游戏;运球与游戏;踢球与游戏)
(2)小篮球
① 篮球基础知识(包括:篮球场地及设备规格;篮球基本规则——推人犯规、拉人犯规、阻挡犯规、脚踢球违例、拳击球违例)
② 篮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耍球游戏;传球游戏;运球游戏;投篮游戏)
(3)羽毛球
① 羽毛球基础知识(包括:羽毛球场地;羽毛球基本规则;发球违例的几种情况)
② 羽毛球基本技术与游戏(包括:握拍法;耍球游戏;低手击球游戏;高手击球游戏)
(4)乒乓球
① 乒乓球基础知识(包括:台面的区域;击球时间划分;握拍法)
② 乒乓球基本技术与游戏(颠球游戏;挡球游戏;发球游戏;攻球游戏)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与学法
(1)五、六年级的小球类教学,教师要有目的地提高体育文化的内涵,结合教学内容介绍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在游戏和竞赛活动中学习规则,掌握安全活动的方法,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懂得安全地参加球类活动。
(2)五、六年级学生对球类运动的学习正处于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球,让学生在熟悉球性中提高控球能力。对场地器材条件较困难的地区和学校,可因地制宜地开发代用器材,例如可以自制麻绳球、藤球、棕球等用于小篮球、小足球活动。
(3)充分发挥球类游戏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要讲究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采用主题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
(4)小球类和球类游戏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合作的互动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互相观察、互相模仿、互相帮助的同时,应提倡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互相交流,在融洽平等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5)在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例如,针对小球类活动对抗性较强,运动量较大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体验身体疲劳时的心理感受;针对小球类活动对熟悉球性、控制球能力要求较高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自信、自强,培养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针对小球类活动的群体性特点,教师可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同伴和群体之间的协作配合,以增强他们对人际和社会交往的适应能力。
Ⅳ 小学体育艺术节服装设计
小学生的学生装,可以参考一些学校里面订制的,主要风格是以年轻朝气为主!
Ⅵ 体育艺术2+1活动记录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
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
教体艺厅[2011]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关于“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部在总结近几年来试验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 + 1项目”,即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体育、艺术2+1项目”是培养学生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的有效载体,是一项学生欢迎、家长支持、社会赞同、惠及亿万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工程,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切实加强领导,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建立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要开展创造性工作,积极探索“体育、艺术2+1项目”的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提高学生文体活动水平。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实行检查、督促,促进“体育、艺术2+1项目”健康发展。各中小学校长是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第一负责人,学校各部门和全体教师要关心、支持、参与项目实施工作。
二、明确目标,科学考核,提高项目实施水平
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中小学校精选体育、艺术项目,研究制订认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本校音体美师资条件、教学设备条件以及体育传统、艺术特色,确定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艺术项目,供学生学习和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体育、艺术2+1项目”的认定标准和评定办法,要简易可行,有利于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要做好考核登记、档案管理工作,将学生参加项目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记录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三、认真组织,搭建平台,营造良好活动环境
各中小学校要充分利用大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体活动,营造校园文体活动的良好环境,确保学生参加活动、展示才艺的时间。要围绕“体育、艺术2+1项目”组织开展对抗赛、挑战赛、才艺展演、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的群体性校园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体育竞赛和艺术展演的激励作用。广泛组织各种文体兴趣活动小组,定期组织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等活动,为学生参加文体活动搭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受益者。
各地要积极组织体育、艺术活动走出校园,向社区和家庭延伸,共同营造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
四、优化资源,提供保障,确保项目持续推进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要求配齐体育、艺术教师,要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体育、艺术教师业务水平和辅导“体育、艺术2+1项目”的能力。对全体教师进行体育和艺术教育的辅导,鼓励其他学科教师通过自修和培训,提高体育、艺术素养,成为“体育、艺术2+1项目”的参与者和指导者。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体育、艺术教育资源配置,配足体育、艺术教育设备器材,充分发挥体育、艺术教育设施设备的使用效果,为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提供服务。
各中小学要发挥本地社会人才资源的优势,聘请有体育、艺术专长的人才进校园,对学生学习体育、艺术技艺进行辅导。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利用当地体育场(馆)、艺术馆以及校外教育机构等社会体育、艺术活动资源,拓展学生文体活动空间。
各地要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及时总结反馈项目实施情况,做好舆论宣传工作,使 “体育、艺术2+1项目”成为推进体育、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育部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六日
Ⅶ 关于小学二年级体育的手抄报的素材
看看这个
阳光体育之歌
金色的阳光召唤我,它也召唤你我们奔向操场去,专一起练身体,欢乐伴着我,欢属乐伴着你阳光体育使我们幸福又欢喜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魄充满朝气,
快快乐乐欢欢喜喜练出好身体,为我中华更强盛,大家齐努力,金色的阳光赞美我,它也赞美你,我们同在阳光下一起练身体,健康属于我,健康属于你阳光体育使我们健康又美丽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体魄充满朝气,快快乐乐欢欢喜喜练出好身体,为我中华更强盛,大家齐努力为我中华更强盛,大家齐努力
阳光体育口号
1、健康第一
2、达标争优、强健体魄
3、全民健身
4、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5、我阳光、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6、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Ⅷ 如何开展小学体育活动
小学阶段是快乐的,文化的学习相对初、高中来说是轻松的。这个阶段是长身体和“玩”的时候,他们对什么运动都感兴趣,但对什么运动的兴趣可能也不长久,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培养自己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身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的保证,认真落实就会产生积极的效果,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健身习惯的好途径。在这个前提下探索小学阶段有效课外体育活动非常有意义。笔者以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有效程度,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领导重视,建立科学管理体系
以实验小学为例,文件规定,生均体育活动的面积≥8m2,但有很多城里的学校达不到这个标准,就出现场地受限、器材不足的矛盾,因此,科学的组织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在有限的体育场地、器材条件下组织高质量的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分级管理的模式。
分管校长或者值班校长做好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建立周、月汇报制度,召开会议,专门研究课外体育活动落实情况和提高质量的办法。教导处、年级组进行督导和检查;班主任组织、检查积极参与的学生人数、请假学生的具体情况;体育教师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技能等问题;体育骨干带头运动,并带动同学一起参与运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这样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指导、有检查、有评比、有过程、有评价,对参加的情况进行公示,有表扬、有批评,形成良性机制。
二、建立一支有敬业精神、业务强的队伍
课外体育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不论怎么说,体育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和组织管理是关键因素,对学生或者有体育特长的学生的技术和技能指导更是体育教师的专长。所以,这就需要有一支有奉献精神的体育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强的教研组以及有个人魅力的体育教师。叶圣陶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习惯成自然。体育教师就是不断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有能力去表现自己,在这其中感受快乐和满足。体育教师就是要做个有效教师,有效教师不仅有很高的学历,像运动员一样的技能和水平,敬业程度是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无论你是教育家或者是一名普通体育教师,敬业是首要任务和根本,有了敬业精神,业务水平差些也无妨,业务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弥补,可以进行业务培训和自学等不停地学习提高,相信敬业精神强的人,业务也不会太差。学生在这样一个团队的带领下,掌握2~3项适合自己运动的体育项目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样学生在课外活动时就有目标和兴趣进行练习了,取得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三、组织丰富多彩、贴近学生实际的小型比赛
在课外活动中,以各式各样的小型比赛为主导,吸引学生来参与和观看,锻炼身体、愉悦身心,加强同学、师生之间的交流。小型比赛要让大多数学生感到可以参加和感兴趣。以我们学校为例:冬季进行跳绳、拔河、踢毽子等比赛,参加人数多、简单,学生、班主任齐上阵,气氛活跃,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增强团队合作的精神,收到良好的效果。春秋季开展小篮球、乒乓球、小足球、俯卧撑(男)、仰卧起坐(女)、太极拳等比赛,有个人表演、有团队合作,这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们是乐意并积极参与的,在比赛中提高的自己技术和技能水平,通过比赛,学生锻炼效果和运动技能就能充分体现和暴露,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就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重视,学习的目的性就增强,提高就会明显。
四、与《国标》测试相结合,加强班级锻炼的实效
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既是他们的权利,也是他们的义务。以班级为单位,便于管理和组织,班主任能知道本班学生的出勤率,对本班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有所了解;领导也便于督查,也起到班级之间的相互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组织纪律得以加强,放任自流和形式主义可以杜绝。同时,此期间也是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此期间班主任、体育教师和体育骨干相互配合,有计划地安排《国标》项目的练习和测试,弥补了课堂时间不足的缺憾。
五、积极获得家长、社区的理解和支持
在学校有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运动的时间有保证,休息日和寒暑假,学生离开学校,离开教师的监督和管理,而主动、积极锻炼身体的不多,这就需要家长的监督和管理,不能使他们在学校养成的锻炼习惯和成果在假期而中断或断送,家长每天要督促孩子在社区每天用30~60分钟进行体育锻炼,如果有时间可以陪孩子一起玩,既锻炼了身体又进行交流,加深了与子女的关系,一举多得,使课外体育活动不因为假期而流产,锻炼的效果也很明显。
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非常重要,他们(她们)在运动中得到乐趣;在锻炼中放松紧张的大脑;在不断、反复的练习中提高了运动能力和水平;在运动中尝到成功和失败,丰富了自己,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使身心得以健康成长。愿课外体育活动伴随一生。
Ⅸ 小学体育艺术2十1中的书法活动
书法不是每天花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的!基本上就是写多久也就那么样!练书法,你就要用心,从笔画开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自己在平时写字的时候那个笔画就要写成那样,每次写到那个笔画都那样写.....这样,慢慢记住所有笔画的写法,然后组合成字!这样就算修炼成功了!这种方法升级比较快,而且是满级后这种书法带有自己的风格,和别人的相比,不失大雅又别具一格!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