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写浅谈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
一、多媒体教学的主客错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一堂有内涵、有生命的语文课,应是在学生、教师、文本、生活多层面的对话中,在教师尊重包容的目光里,在教师智慧灵性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来完成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提升。教师无论是利用教材或是运用多媒体组织教学,都是为学生的“学”,“学”是教学的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不少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依然体现的是“教师中心”,对学生兴趣、状态、感受、需求视而不见,只顾追求热闹好看。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时,不管需不需要,一味使用多媒体,将大量的文字、图片、音效生硬引入课堂,塞给学生,置学生于无奈无语且无为之地,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更不要说消化巩固了。过多的短时记忆、无意注意致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纯属奢谈。有效的课堂应该是平等的课堂,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效度是评判一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当前一些教师把媒体的参与放在了第一位,忽视了学生的参与;满足了自己对多媒体的独钟热情,却浇灭了学生思维灵动的火花。因生搬硬套多媒体教学而预留给学生的空间太小、时间太少,因强烈地多媒体展示欲而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与互动,更遑论个性的培养与发展。一哄而起的多媒体课堂教学重拾教师主导的强势,传统的“人灌”变成现代的“机灌”,学生主体地位再次跌入谷底,典型的“穿新鞋走老路”。二、多媒体教学的浅层体验。且不说眼下各地纷纷举的多媒体教学大赛,就是学校开展的各类公开教学活动,几乎无例外的要求必须运用多媒体。于是我们发现一节课学生眼睛始终盯着屏幕,看教师在讲台上摆弄花里胡哨的课件,教师则忙着操作键盘、鼠标,按事先设计好的程序播放课件。既不斟字酌句,也不质疑问难;鲜有讨论探究,只见画面展示。学生不读书,教师不板书,45分钟下来,“只见画面不见文,只见机器不见人”。课堂多媒体技术是视觉和听觉技术,而语文则是视觉、听觉和想像的艺术,前者着眼技术层面,后者更关注内在精神,二者区别显而易见。语文教学重点应该放在语言的感悟和思想的启迪上,而不是一次次视觉的冲击、听觉的震撼。《语文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当下很多教师执教公开课,执意追求多媒体教学热闹好看,无视学习过程中的个性化行为,尤其是语文学习的精神层面的交流互动,缺少对学习过程中心理状态的关注,教师成为一名“放映员”,学生极其被动地接受各种感官刺激,浮光掠影地感知文本,思维完全停留在简单浅层状态。堂上表演热热闹闹,课下收获空空荡荡。教师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书,让学生通过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著名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中送给读者一句话:“慢慢走,欣赏啊!”他语重心长的告诫读者,一个人享受阅读、品味文学之美的过程,如同欣赏美景一样,只有在文本中慢慢地走,细细地观察,才能从中发现别人不曾留意的东西,才有可能与文本真意不期而遇,才能走进作者,含英咀华,与经典对话。语文学习,朗读本身就是对课文最好的领会与演绎,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文字的张力、优美的意境、丰满的形象都能通过朗诵得以充分体现。语文课,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朗诵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强化记忆,化无声为有形,唤起感情,丰富语汇,培养口语能力,同时让学生丰富的想象,深入领悟文章要旨。三、多媒体教学的急功近利。多媒体教学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并非越多越好,更不是越花哨越好。有些教师过分夸大它的作用,认为多媒体容量大、简便好看,于是就将各种图文资料东拼西凑,然后随意地输入电脑。在他们看来,教师只要在课堂上控制这些媒体的播放顺序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时尚又实用。不少教师简单认为,这种高级的幻灯片就是多媒体教学。受此影响,一些教师抛弃传统教学方法中合理的东西,无视语文这一人文性学科的特性,上课必是多媒体、板演必是PPT。课堂上,教师表演多了,学生笔记少了;键盘声多了,诵读声少了;教师关注电脑多了,关注学生少了;语文课没有了诵读吟哦,没有了斟字酌句,没有了含英咀华,没有交流碰撞。一句话,语文课没有了语文味。打着多媒体的幌子,教师不用普通话、不练粉笔字,学生疏于记笔记、荒于读课文。一堂课下来,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鸡零狗碎的关于图片、声音、动画的记忆。此等急功近利如不有效遏制,将极大地消解汉字的丰富内涵、汉语的独特神韵!语文内在的本质是语言和思维,语文课上的板书则是将语言与思维视觉化的一种手段。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对文本条分缕析,概括摘要,形成板书,它将形象性与逻辑性巧妙结合,将教学技术与教学艺术融于一体,唤起学生注意,起到概括强调、以简驭繁的作用。很难想象,一节没有教师板书的语文课是成功的课。不管科技如何发展,就像“机脑”替代不了人脑一样,“白板”替代不了黑板、“机写”替代不了手写,“板演”替代不了板书,语文教学尤其如此。于漪老师认为: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要探索语文教学科学的序列,不能急功近利,必须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不科学的做法使教学中有些突出的问题很难解决。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工具性的人文学科,它有别于自然科学,它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汲取充盈的人文营养、充实滋养自己。四、多媒体教学的交互缺失。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往往让教学变得单一化、机械化、程序化,而教学过程总是千变万化,课堂教学的魅力不在于预设而在于生成,只要有学生个体的存在,就会有各种各样问题的提出。多媒体教学既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要有机器与学生的互动。时下很多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程序一股脑罗列在课件上,甚至板书都事先设计好了。“请君入瓮”式的问题设计,强迫学生接受自己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否则绝不善罢甘休。课堂设计也忽略了多媒体与师生间的互动,缺少人机间的讨论与反馈,缺少即时性评价与调控。
⑵ 关于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推广"国韵拼音"的利与弊
这个还真不知道,我只知道用过的《好学拼音》很好用,也好学,看它的设计,用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也很适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