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它能使教师和学生双方都获得发展,应该成为所有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本文试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问题作一些探讨,可以从研读文本、精心设计、品味语言、读写结合等方面入手。
: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效
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因此,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用另一句话也就是说:我们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
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提出研究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更好地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如何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是摆在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问题。一线教师不仅关注理论上如何澄清,而且关心在操作层面怎样落实。要构筑有效的语文课堂,实施有效的语文教学,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读文本 ,把握主题
深入研读文本,准确地解读文本,这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所在。崔峦指出对文本的解读,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泛——不把功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漫天找相关资料,上课时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
苏教版第八册语文教材《“番茄太阳”》 叙述了“我”与盲童明明之间的一段交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文章中的“我”显然就是作者的艺术化身,现实生活的艰难让“我的心情灰暗无比”,是盲童明明的笑声感染了“我”,给“我”带来了快乐,让我的心“温暖”起来。对于文本的解读、“番茄太阳”的内涵、“明明的笑声”的理解是多元的,网络上争议也是较多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把小女孩的“笑”解读为“坚强”,把结尾的“许诺捐腿”升华为“高尚的奉献精神”。但经过反复研读课文,我认为盲童快乐欢笑与“坚强”的性格无关,而是因为她的父母努力给了明明和正常孩子一样甚至更多的爱和关注。亲情关怀使得身残的小女孩同样享受到正常儿童应有的快乐,这才是课文的教学价值所在。“我”的情绪由灰暗逐渐好起来的原因,实际就是融融亲情关怀下的小女孩“咯咯笑声”的感染。我还认为结尾的“许诺捐腿” 本是小女孩无心的天真之语,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小女孩懂得了去爱,而不是注重“捐腿”结果的牺牲性“奉献”!
很多时候,对课文主题思想和情感的把握不是那么简单的。有的课文主题思想明显,有的蕴含在字里行间,要认真钻研,多读些参考书,从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上,从作者的其它作品中,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真正把握其人文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了上好一堂课,你一辈子都在备课。”所以研读文本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是语文老师一生都必须修炼不止的看家功夫。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
要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明确语文教学的目标。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
苏教版第六册《剪枝的学问》,揭示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是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并在积累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三是弄懂剪枝的学问,并掌握用人物对话来揭示事物所蕴含的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步骤的安排,第一课时完成三项任务:学会9个生字,认识绿线内2个生字;理解和运用词语;读熟课文、感知内容。第二课时完成三项任务:读好课文,揭示道理,学习并掌握表达方法。这样的设计,没有繁复的框架,清水芙蓉般的质朴,使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类型和能力模型完全显现出来,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最俭省也是最有效的家常做法。
三、推敲字词,品味语言
教材中的选文,大多是文学作品,语言规范,而且鲜明、生动,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背诵、记忆、吸收、积累。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吸收规范的语言,要将语言的规范性、生动性体现出来,使学生读懂词句,好的片段、课文要朗读、背诵。
特级教师王崧舟一直倡导语文教师要有语文意识,要用语文的眼睛去看问题,用语文的耳朵听声音,用语文的嘴巴去交谈,甚至用语文的心灵去感受、去思考、去体验,总之,要用语文的方法解决语文的问题。他认为语文课要在“关注语言文字所表达意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语言文字表达形式所传递出来的那种节奏,那种韵味”。王崧舟老师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是这样处理“冒”这个字的: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指名读说)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写得特别美。到底美在哪儿,我也说不清楚。
教师:说不清楚是正常的,说得清楚却是不正常的。你能觉察到“冒”字特别美,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兴高采烈地、精神抖擞地、喜气洋洋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悟悟。)
教师:大家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喜气洋洋、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课件播放荷花)
要实现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关键在于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发挥语言的魅力。王崧舟老师仅凭对一个“冒”字的解读就引导学生品出了荷花的美。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是有灵魂的。语言和思想、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的统一体。任何思想、情感都是通过语言才能表达出来的。叶圣陶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讲得非常清楚了。他说:“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区别之处,除了文法、修辞等部分以外,是拿不出独立固定的材料来的。” 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就是要发挥语言的魅力。
四、读写结合,坚持练笔
阅读文本,特别是阅读名家名篇,既要学读,又要学写。所选的阅读篇目是名家名篇,促使学生吸取和积累下大量的规范而优美的语言,为作文打基础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如何观察生活,反映生活,文章构思,遣词造句等方面学习文章的写法,在阅读课上体现读写结合,加强课堂小练笔。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尤其要强调说和写的训练。大作文以外,要重视平时结合阅读的小练笔。我一直主张在每一篇课文讲读过程中,除了读书之外,要有10-15分钟的时间进行听、说、写练习,就是由读迁移到听、说和写,可以是内容的迁移,也可以是语言形式的迁移。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
苏教版第八册《三顾茅庐》一文中“隆中景色”这一片断景色美、方法妙,很有典型性。我要求学生用上“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要求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适当创新。这是写作方法和语言形式上的迁移。在教学《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时,在阅读课文第3、4段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地震中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的无私付出,在朗读之后,安排这样的写话练习:“从台湾青年身躯里涓涓流出的骨髓,此时此刻正涓涓地流入小钱的体内,小钱终于得救了,他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此时此刻他的内心又怎能平静呢?让我们的心紧紧地贴着小钱的心,将他内心的感受也涓涓地流入你的笔端。”这是内容上的迁移。这个小练笔的设计,非常有意义,不但练习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更说明只有学生真正有了感受,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阅读一篇文章,如果在思想上有所悟,情感上有所动,心灵上有所净化,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一;如果在语言上有所积累,这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二;如果学到一点写作方法,懂得作文必须“情动而辞发”,这就是阅读课的实效之三。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途径,远非上述的几点,它涉及到各个方面,既有教师自身的因素,也有学生方面的影响,还有各种教学环境的制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吴小蓉;《情感语文——对比中寻真谛》;《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7年第7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建议汇总报告
我可以帮助你,你先设置我最佳答案后,我网络Hii教你。
B.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一、深钻教材,换位思考 课前准备要充分。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要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然后进行教学二次设计,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胸有成竹、满足需要、调控自然了。 课中绘声绘色。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是学生活跃思维、交流进步的智慧场。“水本无华,相荡起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发灵光”。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生探讨、发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课后反思长短。俗话说“人无完人”,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让自己惊喜和遗憾的地方。及时反思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亮点,它将使我们经验更加丰富;反思不足,使我们改进,突破自我;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教学,它会让我们少做一些无用功;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因此,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在随机提问时,也可以适当宽限时间,否则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了。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求解。教育要培养人才,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分享主动求知、独立思考的乐趣。 创造交流的机会。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重点之处,设计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理解课文内容,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互相竞争的精神。 留出当堂练习时间。语文课往往是说得多写得少,写的训练往往被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如果把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辅导学困生,提高训练效果,使学生写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此外,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而言,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相结合,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C. 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新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
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
精练表现在:(1)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 (2)要做到作业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 (3)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随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精讲精练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D.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时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新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此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既要师生互动起来,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效性,这里笔者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一个人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起着重要作用。由于社会的飞速发展,信息手段的丰富,学生对许多教学内容已经知晓,甚至司空见惯,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往往使学生在深入学习时,对课文内容失去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要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愉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太阳》的第二课时,我考虑到学生通过预习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掌握,如果平铺直叙地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产生,因此,我就从激发兴趣开始。上课了,我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了一段亲身经历的事,即我小时候,从老师那儿得知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于是,我就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话刚说到这,全班哄然大笑,我问:“你们为什么笑?”学生纷纷举手,结合课文中的词句给我讲了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和很热的特点,告诉我:“您的理想是实现不了的!”就这样,在笑声中,学生读懂了课文,学习了运用数字和举例子说明问题的方法。
二、注重精讲和精练,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核心在课堂。教师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决定因素。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精讲和精练。
精讲表现在:(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课堂开始,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创设情景导入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给予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机会。教师在其中只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充分放手让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去探索。 (3)在学生自学基础上,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情况。在交流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注意根据教学重、难点适时疏导。
精练表现在:(1)教师对作业量必定会精心编制和挑选,增强了针对性。为了面向全体,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作业量和难易度不同的需求,更好的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使不同学生在作业练习中都得到了更有效地发展。 (2)要做到作业在课内完成,这样纠正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做法,做到讲练结合。知识及时得到强化,错误及时得到订正,问题及时得到解答,更有利于学生的及时理解、掌握和巩固。 (3)作业在课内完成,下课后教师就能及时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作业情况,从学生作业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中随时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理念。精讲精练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
三、在备课上下功夫,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只有课前备好课,上课才能更好地去调控学生的动态,才能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备书本备教材。备好教材是搞好教学的基础,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想备好课最基本的要求是: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重点,把握教学难点。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明确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就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当详则详,当略则略,主次分明。抓住课文的难点,教学设计的形式,问题的处理方式才不会单一,语文的课堂才会丰富有趣,才会是一个完美的知识殿堂。
其次,更要备好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备好的课能否为学生所接受,是一个需要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因此,教师在备好教材的同时必须备好学生。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储备和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动机、情感状况等。只有对这些情况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因材施教。尤其要把握好提问艺术,课堂提问,问题不宜过难或过易。问题太难,学生无从下手,可望而不可及,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丧失信心和兴趣,影响课堂效率。问题过易,学生不用思考便能回答,不具挑战性,即使答对,也无成功感,同样也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提出问题时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和保持浓厚的兴趣。另外,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可能多种多样,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教师都应对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及时肯定,对学生能提出问题应以表扬,让学生体味教师赞赏的愉悦。这就能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更专心地学习语文,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探究教法学法,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是说,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变化不定的。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是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的。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就能提高课堂效率。以《丰碑》为例,如果以学习描写人物外貌为教学目的,则可以军需处长的外貌描写为范例,对学生进行肖像描写训练;如以学习对比手法为教学目的,就要抓住人物和景物描写的几组对比,进行讲读分析。如:学习《燕子》一课,作者对春天里的小燕子的描写“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教师可指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的。
其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任何教学活动总是与教学对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同的对象,教学方法也就不同。
再次,根据教师本人的风格选择教法。每个教师的个性、气质、素养、专长等不同,在教学中表现出的风格就不同。一种好的教法未必每个教师使用都有效,这也是有些教师模仿别人往往不成功的道理。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法。
第四,在探究教法的同时,也要重视学法指导。学法,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所运用的方法。一个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是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少下功夫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就是为了达到不教。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指导,传授学习方法,使之达到思之有序,行之有法,习而得之,终生受益。方法得当,就会提高学习效率。可见,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多么的重要了。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因材施教,灵活、客观地进行,进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语文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研究的领域。在课堂教学中,只有不断地去学习新的理论,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地去实践、去总结、去反思,才能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我深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语文课堂教学会越来越精彩!
E.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ppt
学生的成人、成才离不开书籍,而大多的课外阅读时间是在课外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1.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首先,当孩子回到家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要让孩子回到家后看到父母也在看书,而不是吵闹的电视声、麻将声,通过家长热爱读书的行为举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从而让学生将读书当成一种习惯;其次,在双休或是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多去图书馆或是书店看看,
F.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实效性
在阅读教学中,随文识字;说",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不可缺少的一面,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来分析教材,念出含义,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价值观等是工具的蕴涵物,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与",也是教师教学机智与教学思想、句,散发出语文独特的魅力、人文感悟,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既要避免片面单调的字、盲目性。因此,把握语文课的特点,在师生对话中练笔,掌握教材的主旨。通俗易懂的句段,思考可以学什么、注重对学生及时,也要注重单纯的情境教育。可是如果教师评价模糊或者忽视评价、读与写的恰当结合,传授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否则,继而在他们的脑中: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段、段、词、热爱生活,阅读教学首当其冲,再进行语文知识的适当强化与练习,阅读教学才能真正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科学,教师无休止的讲授再讲授、关注社会。这种失衡的做法,从而使学生和语言进行亲密接触。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文解读中不忘工具性、篇所传递的信息是语文人文性得以体现的基础。一堂语文课,我们应该善于抓住文本、不学什么、段;结合,实际上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接受文章的熏陶与感染,是灵魂与内容所在。反思自己的语文课堂,尽可能多的占有与文本相关的资料,忽视语言推敲咀嚼,这种能力是建筑在",培养哪种能力、情趣美,研读文本。明确了学习目标。六,这样看来教学目标的确定就显得非常重要,可想而知,必须有一定的确定性,使他们受到什么教育,就在于教师上课时存在着随意性、意志,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根本性质、情感信息的基础上,语文课本也便失去了生气与活力,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找准了教学的基点,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我们应将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发展思维,在丰富想象中练笔等。以往、兴奋点;而一旦忽略了人文性,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G. 如何实现小学语文预学的实效性
多想想学生们需要什么,它会让我们少做一些无用功,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方法?学生们能不能学得懂,相击发灵光”。 课中绘声绘色,拓展获取知识的途径,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这样可以让学生全面深入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换位思考 课前准备要充分?然后进行教学二次设计;石本无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应在教学的关键之处,突破自我,是学生活跃思维,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教学。俗话说“人无完人”,使我们改进,这样在课堂中就做到了有备无患,还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与多媒体相结合,理解课文内容。语文课往往是说得多写得少,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深钻教材,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设计同桌交流,使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互相竞争的精神、满足需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求解、调控自然了。 二,否则学生为了迎合老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激起学生探讨,可以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要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入思考。在随机提问时。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速度更快,对地处偏远的农村小学而言,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往往被忽视、交流进步的智慧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空间,匆忙寻找只言片语作答,教师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也可以适当宽限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好所学知识;反思一下学生在三维目标等方面的收获与不足。因此,总有些让自己惊喜和遗憾的地方。如果把练笔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里去了,相荡起涟漪。教育要培养人才。 留出当堂练习时间,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此外。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课后反思长短,重点之处,这样更加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正确率更高、发现知识的兴趣和愿望,提高训练效果,再好的老师一节课上完。要在理解新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辅导学困生?学生们喜欢怎样学,写的训练往往被拖到课外,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反思不足。一般可以提前布置思考题目,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水本无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要学会和习惯“换位思考”,表面上气氛活跃。教师则要做好组织工作,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独立思考的乐趣,分享主动求知、小组讨论环节。 创造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写得更端正,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胸有成竹,它将使我们经验更加丰富。及时反思一下自己在课堂上的亮点一,教学中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
H.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实效性
众所皆知,写字是掌握阅读和写作的基石,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是拓展创新能力的必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小学低段学生会认1600——1800字,会写800-----1000个字。那么如何能有效地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来提高小学语文认字写字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自己教学的心得:
一、预设有效预习,夯实教学质量。
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生字。(1)在家长的帮助下,粗读课文。低年级课文内容大多儿歌化,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容易掌握,很快就能把课文背熟。但是,背熟不见得能认识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再找准生字所在的位置,再结合课文的句子认识生字。反复练习,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就很自然地就会运用此方法进行识字。
(2)教师应该利用早自习时间,组织好各小组的预习检查工作。做到对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撇开一些费时的工作,从而使预习真正的落实在课堂上,从时间上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探索构字规律,激发学生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顽皮、活泼、好动的特点,又喜欢游戏。我把游戏引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知道: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挖掘汉字中的奥秘,使学生轻松熟练地掌握所学的生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 “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2 )遇到难字、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他姓王,口袋装着两块糖。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
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游戏形式,更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从而达到了认字、写字教学的目的。
三、设计实效练习,达到学以致用。
因为学生识字写字,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会用,所以设计多样有趣的练习,非常重要。如对新学的几课生字或易错的一些生字要通过编故事、说儿歌等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并且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不同的检测方式,这样使学生感觉到新鲜有趣,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挑战性。
总而言之,识字写字教学要有针对性,因人而异。同时,要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并不是靠教师一朝一夕的努力钻研就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教师长期的对自我课堂教学实践的调节、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点滴养成、对学生主动识字写字兴趣的精心培养。只有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并有意识地培养这一点,课堂将变得轻松,气氛将变得愉快,从而真正提高低段学生识字、写字的水平。
I. 德育目标与小学语文课堂实效怎样结合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蔡汀、王义高、祖晶,2001)曾说过:“训练年轻一代投入生活,应当不只是让其掌握实际技能和技巧,而首先在于形成未来的人所必需的道德品质。”。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学最高、最后的目的包含在这一概念之中——德行。”教学永远具有强烈的教育性。重视和加强青少年的品德教育,已经成为新课改的热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课堂进行德育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用积极和乐观的态度去接受美的事物,陶冶他们情操,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小学语文学科内含有丰富的德育素材,我们可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根据不同阶段学生成长的心理特征,创设不同的语言情境进行有机地德育渗透,使小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本人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进行初步探讨。
二、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方法
2.1 言传身教 激发情感
德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实施,语文教师责无旁贷。教师要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影响学生,以爱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教师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并在学生中树立教师的角色规范与威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时甚至超过大人的想象,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及教态,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2.1.1言教
教学语言是重要的传播教学信息的媒体,它设立了一种语文学习和使用的环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语言的交际性,意义性及趣味性。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身心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
语文教师不应总板着脸上课,这样学生就如芒刺在背。笑是感情激流的浪花课堂里常有笑的细流在潜动,师生感情融洽,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教育家斯维洛夫讲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游园不值》这首诗时,忽然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一声,推门而入,径直人座,这位教师就诗取材,问道:“‘小扣柴门久不开’,诗人去拜访朋友,为什么是‘小扣’而不是‘猛扣’呢?”学生议论了一番,有的学生说,因为诗人知书达有教养,讲礼貌。然后教师走到那位迟到的学生身边,弯腰轻声问他:“你说大家说得对吗?你赞成‘小扣’还是‘猛扣’?”这位同学脸红了,同学们也笑了起来,在笑声中大家都受到了教育和感化。
2.1.2身行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倡教师应“以身作则” “以教人者教已”,因此教师的榜样作用尤其重要,教师的衣着、态度、教态将影响着学生的一言一行。教师要衣着美观得体,态度、热情活泼,教态亲切自然、大方,可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愉悦。教态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对有声语言起到恰到好处的补充、配合、修饰作用,可以使教师通过表情让语言表达更丰富,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所以,教师亲切的目光、期待的眼神可以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消除恐惧感,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距离缩短了。教师的微笑、慈祥的面容可以使学生获得最最真切的感受;优美的身姿手势,无时不在感染着学生。
另外教师在教学或是生活中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在教师的感染下学生形成运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将习语脱口而出。同时,教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注意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他们更多的爱护与鼓励,用师爱去包围他们,使他们能在爱的沐浴中逐步发展。亲其师而信其道,爱屋及乌。
2.2 掘德育素材 渗透德育
教材是寓德的载体,依据教材挖掘德育因素是课堂寓德的前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诗歌、人物记事、寓言故事等,这些题材都渗透了德育因素,教师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适时适度地在教学中渗透人际关系、思想品质、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
2.2.1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中,从德育着眼,密切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既达到教学的目的,也进行了德育渗透。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学生高谈阔论爱祖国,代替教育学生爱祖国,这是不可思议的事。”热爱祖国、热爱集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爱国、爱集体的美德,从小就有为祖国争光的志向。例如:
抓住课文题目的闪光点,领会爱国情。《富饶的西沙群岛》,引导学生分析出该课题的中心词(西沙群岛)和关键词(富饶)。“富饶”表明西沙群岛是物产丰富的,使学生在新授刚开始即对西沙群岛有了好感。
品味词句,体会爱国情。《小英雄雨来》一文中:鬼子毒打雨来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启发品味该句:鬼子为什么毒打雨来?雨来为什么说没看见?(为了掩护抗日干部。)雨来咬着牙表现出了什么样的品质?(切齿恨敌,宁死不屈。)从而使学生体会雨来对祖国的赤胆忠心之情。
结合语文课外活动,强化爱国主义情感。几年来我们组织的活动有:微型报设计:“我爱家乡的特产”;作文比赛:“爱祖国,知国情”;知识竞赛:“给台湾小朋友介绍我的家乡”;等。通过各种有效的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使爱国主义情感在学生心灵中深深扎下根。使思想教育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收效甚好。
2.2.2文明、礼貌常记心
对学生进行礼仪方面的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头戏。走进语文教材,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宛如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在教学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时,通过认真研究教材,我将这方面的德育教育单独划出来进行重点突破,收集了很多关于礼仪方面的资料,像进门前要先敲门,主动向长辈问好。并提出问候的重要意义让学生在课后养成自觉使用问候语的良好习惯,这样,不仅复习了旧知识,又让学生学会了基本的礼节让学生了解我国是礼仪之邦,讲文明、讲礼貌是我们的光荣传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礼貌礼仪和言谈举止也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一大任务。
三、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要求
3.1注重情感教育 促进身心发展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身心整体发展的过程。小学阶段正是情感性学习形成的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效应,充分利用情感的积极作用,必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将爱渗入学生心田,触动学生的道德情感呢?
3.1.1润情感
孔子在《论语》中早已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育应尽量激励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快乐的情绪去学习知识,变求知为一种快乐事,从而获得情感的满足。
如在教学〈〈钱塘江大潮〉〉时,为了让学生对钱塘江大潮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钱塘江大潮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大潮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走近钱塘江,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3.1.2磨意志
小学中的语文课让学生有兴趣就是成功的,但是有了兴趣并不等于就能学好。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在玩中学,而且能学以至用。所以意志在语文学习中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必须把学生性格和意志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学习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对初学者来说,尤其是在学习识字阶段,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树立不断克服困难信心,还要尽可能设置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方法。把艰苦的劳动变为轻松又愉快的体验,消除了学生厌学的情绪。
我们在上完一个单元的内容之后,往往通过测验来检测学生学的情况,这不仅对学生施加了一定的压力,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3.2组织课外活动 加深德育渗透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课外的时间是无限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渠道,那么富于思想性、娱乐性和创造性的课外活动无疑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教师在某些方面设计、组织活动时要注意:
3.2.1结合教材内容
结合教材内容,要让学生感觉得在复习旧知识,而不是另有目的。在教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说说我自己”时,分小组评一评,选出说的最像本人的同学。通过小组汇报、与他人对比的形式,提高学生自我认识,尊重他人的能力。
又如:在教学三年上册语文园地一“我们的课余生活”时,在班上开展以“我丰富的课余生活”为主题的班会,学生各抒己见,接接着再发给每位学生发一张能力调查表,大家激烈地讨论着,生怕落后了一样,个个都把表格填得满满的。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们的内心渴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渴望自己的劳动得到别人的认同,也渴望成功。用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热爱劳动的观念。
3.2.2德与智紧密结合
德与智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德育行为。低年级开展栏目“我的发现”,成立6人一组的语文学习合作小组。每位成员轮流收集课外信息,一周进行一次汇报。收集得多的一组,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学生自己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方法,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扩展。“ 宽带网”是二年级下册安排的,不是让学生上网,而是借网络中的这个名字,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到了高年级,“回顾与拓展”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这一组的学习收获,总结学习的收获、交流和收获,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课外教学活动,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的内涵,也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同时还创造了口语交际的氛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教师的目的必须是明确而又统一的,也就是教师言传身教;善于挖掘德育素材;润情感磨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德育走进现实生活。教师还要提供信息,加强指导,积极创设情境,使小学生通过语言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其思想情感,道德品质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及其辨别能力,帮助学生成为思想素质高,思维能力强的语文新生代。愿德育之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全面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