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面积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盒、各种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礼物,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
(1)出示林林总总的“六一”节日礼物,问:这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节日礼物,漂亮吗?出示其中一个小房子,问:谁能把这件礼物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后,说明:其实,不管是房子的上面、正面还是侧面,我们都叫它房子的表面。房子的表面相同吗?哪些地方不同?
(3)演示并说明:生活中很多物体有表面,这是手的表面,这是脸的表面,这是桌子的表面……问:你们还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用手摸一摸!又问:这些表面有什么不同?
(4)说明: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表面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5)(出示几组物体表面)问:谁的表面面积大?谁的表面面积小?
2、认识封闭图形。
(1)描一描:
学生自选一样物体,把它的一个表面描在白纸上。
(2)比一比:
展示学生描出的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你描的是物体的哪个面?再出示学生描出的不封闭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不是?最后说明:我们把没有缺口的图形称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说一说:
问:这些封闭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的含义。
(1)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
(2)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展示生活图片,领略“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卡片排队,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三张大小相差很大的卡片,比较大小。
学生游戏:选出面积最大的一张举起来!选出面积最小的一张举起来!问:你们是怎样知道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
2、出示两张大小相差不大的图形,比较大小。
问: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想办法用学具袋里的学具验证猜测结果。
全班交流,展示验证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拼法、数格法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反思和评价。
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沙龙,体验面积的运用。
创设数学乐园情境。
1、完成41页第2题。学生先估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实际数一数。交流时,问:谁的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完成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问:谁来说说算面积大小的方法?(指第二个图形)数格子时,不满1格怎么办?
3、完成40页的“画一画”。课件出示教师设计的小船图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按要求画2个面积相等的不同图案。交流学生作品后,问:观察这些作品,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面积相等,图形却可能不一样。
四、全课小结,拓展面积的学习。
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面积,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面积的什么知识?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面积有关的奥秘,大家可以在课后到生活中继续寻找面积的有关信息,下节课继续交流。
2. 小学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还剩下多少》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7—2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减法的意义。学会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减法问题并解答。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
3、初步培养学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认真倾听与理解别人思路的能力,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智慧老爷爷请王老师带来5个智慧星,请看,他说呀,想把这5个智慧星送给咱们一(8)班会倾听,能观察,肯发言,专心思考聪明孩子。想得到这些智慧星吗?看大家的表现吧!
一、创情导入、引入新课
笑笑家的苹果成熟了,她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 大家想去吗?
二、操作探究,理解意义
(一)还剩下多少个苹果?
1、大家仔细观察,这棵苹果树上一共有几个苹果?现在发生了什么?掉下了几个苹果?现在树上还剩几个苹果?
你能把这个数学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
(树上原来有5个苹果,掉了2个,树上还剩下3个苹果。)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能完整地表达出两个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原有5个苹果,掉下2个,还剩多少个?)
3、师板书课题还剩下多少。
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还剩下多少这一类的数学问题。
4、摆一摆。
师:刚才我们讲出了这个数学故事,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用我们手上的学具摆出来。请同学们拿出5个圆片来代替5个苹果,摆一摆。
学生动手摆一摆。(先摆5个圆片,拿走2个圆片,还有3个)
5、你是怎么摆的?又是怎样知道还剩下3个苹果的?
引导学生说出:是从总数5里去掉2个,就是少了2个,还剩下3个。
6、板书贴图。
强调: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二)还剩下几块奶酪?
1、数一数,一共有几块奶酪?看,小老鼠干什么呢?
你能把这个数学故事完整地讲出来吗?
(有5块奶酪,搬走2块,还有3块)
2、你能根据这个数学故事能完整地表达出两个数学信息,并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有5块奶酪,搬走2块,还剩几块?)
3、摆一摆。同桌互说
你能把图中的意思用圆片摆出来吗?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板书贴图。
强调: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剩下的。
5、画一画。
你能把刚才摆的过程画下来吗?
师引导:数学故事不仅可以讲出来,摆出来,还可以画出来呢,我们可以用图形(圆,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代替奶酪,怎样把5块奶酪,拿走2块又怎样画下来,思考一下,把这个过程画在本上。
6、交流汇报。
师引导把表达与操作,形与数结合,体会减法的意义。
三、抽象理解,认识减法
1、谁愿意再来说一说这两个数学故事。
2、我们把这个两个数学故事用算式表示出来,怎么表示?
板书:5-2=3
3、你知道每个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吗?
让学生结合情境说一说。
4、认识减号,读算式
这里的—是减号,表示去掉的意思,像这样的有减号的算法,叫作减法,补充课题,认识减法
师:这个算式怎么读呢?(5减2等于3)
从左往右读,能把减号两边的数交换吗?
5、这两个数学问题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呢?
引导归纳: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求还剩下多少要用减法来计算?
6、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用减法来计算的例子,我们还是以5-2=3为例子,它还要可能讲的是什么数学故事呢?
引导学生完整表达。
比如5颗糖,吃了2颗,还剩下3颗。 有5元钱,花了2元,还有3元钱。
四、综合练习,加深理解
1、画一画,算一算
引导学生读懂图意,尝试练习,汇报交流。
2、练一练第1题。
先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出算式,集体汇报。
五、评价小结,拓展运用
利用智慧星讲评,老师想把智慧老人带来的智慧星奖下去,如果从这5个从一次拿走1颗,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记录这个过程,算式5-1=4,如果我一下子拿走2颗呢? 5-2=3
如果我一下子拿走3颗呢? 5-3=2
如果我一下子拿走4颗呢? 5-4=1
如果我一下子拿走5颗呢?(全部拿走) 5-5=0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得数是0的减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么认识减法的?减法有什么意义?
附板书设计:
还剩下多少 (认识减法)
图1 5个苹果 掉下2个, 还剩3 个
图2 5块奶酪 拿走2块, 还剩3块
5 - 2 = 3
减号
读作:5减 2 等于3。
3.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什么是面积》教学设计、反思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使学生在活动中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唯一的,并发展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点: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
1、理解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够正确的判断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准备:
学具盒、各种实物、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礼物,认识面积的含义。
1、认识物体表面。
(1)出示林林总总的“六一”节日礼物,问:这是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节日礼物,漂亮吗?出示其中一个小房子,问:谁能把这件礼物介绍给大家?
(2)指名介绍后,说明:其实,不管是房子的上面、正面还是侧面,我们都叫它房子的表面。房子的表面相同吗?哪些地方不同?
(3)演示并说明:生活中很多物体有表面,这是手的表面,这是脸的表面,这是桌子的表面……问:你们还能找出哪些物体的表面?用手摸一摸!又问:这些表面有什么不同?
(4)说明:同学们刚才摸的这些面,都是物体的表面。 (板书:物体的表面)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这个表面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 大小)
(5)(出示几组物体表面)问:谁的表面面积大?谁的表面面积小?
2、认识封闭图形。
(1)描一描:
学生自选一样物体,把它的一个表面描在白纸上。
(2)比一比:
展示学生描出的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你描的是物体的哪个面?再出示学生描出的不封闭图形,问:是这样的图形吗?为什么不是?最后说明:我们把没有缺口的图形称为封闭图形。(板书:封闭图形)
(3)说一说:
问:这些封闭图形有什么不同?说明: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这个封闭图形的面积。
3、认识面积的含义。
(1)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完成板书)
(2)说明: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与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课件展示生活图片,领略“面积”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卡片排队,比较面积的大小。
1、出示三张大小相差很大的卡片,比较大小。
学生游戏:选出面积最大的一张举起来!选出面积最小的一张举起来!问:你们是怎样知道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的?
2、出示两张大小相差不大的图形,比较大小。
问:猜一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学生猜测后,想办法用学具袋里的学具验证猜测结果。
全班交流,展示验证方法。(可能出现的方法有:剪拼法、数格法等)
3、 引导学生欣赏、反思和评价。
问: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说明: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不同,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沙龙,体验面积的运用。
创设数学乐园情境。
1、完成41页第2题。学生先估测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再实际数一数。交流时,问:谁的面积大?你是怎样知道的?
2、完成41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问:谁来说说算面积大小的方法?(指第二个图形)数格子时,不满1格怎么办?
3、完成40页的“画一画”。课件出示教师设计的小船图案,问:这个图形像什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再让学生按要求画2个面积相等的不同图案。交流学生作品后,问:观察这些作品,你有什么发现?使学生明确:不同的图形,面积可能相等;面积相等,图形却可能不一样。
四、全课小结,拓展面积的学习。
问: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面积,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想知道面积的什么知识?
小结:这节课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学会了比较面积的大小,生活中还有很多与面积有关的奥秘,大家可以在课后到生活中继续寻找面积的有关信息,下节课继续交流。
教学反思:
“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创设了各种活动情境,充实学生的实践活动,把培养和发展空间观念的目标落到实处。面积的概念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积”这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我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找生活中物体的面,用手去摸物体的面,说一说你有什么感受,在把不同物体的面进行大小比较,通过物体面的大小比较揭示物体表面的面积。再通过对封闭图形的大小感知,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的面积。这样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面积的含义,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本课教学过程中我还为学生创设了从事数学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空间。例如: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大小比较时,我先让学生猜测,然后独立思考想出比较的方法,最后小组合作分组探讨出更多的比较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学生用剪拼、数方格、摆学具的方法等,这样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含义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还应把激发调动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充分发挥课堂评判语的激励功能。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继续学习的动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尤其对后进学生产生鞭策作用。评价的可持续性更是应该加强的。这节课,我也注重了对学生的评价:在学生猜测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大小之后,我的评价: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我们的猜测,大胆的猜测已经朝着正确答案迈出了一步了,离正确答案更进一步的话就应该去验证你的猜测。但在评价语言上我自己感觉还是不够完善的,以后的课堂上我会在这一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