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概念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概念

发布时间:2021-01-12 06:15:36

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研究方案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义。

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品质形成。《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教师的任务不再单纯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通过教学这一活动,积极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提高能力、张扬个性。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要以学生为本位,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和提高。
二、转变观念,找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着眼点。
根据现代教育学的观点,课程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教师与课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和课程是开放性、互动性、交互性、对话性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传递知识,而且有探索知识,创造知识的意义。学习是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这样才能去创造一个可能的世界。在学习中,学生要主动选择和探究,要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生成、转化、扩展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建构的。
首先,要培养学生自我激发学习动机的能力。学生要重视并及时调整自主学习的理念与指导思想,激发“我要学”的学习动机,做自主学习的主人。要主动确定学习目的,制订具体的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体验成功,并对已取得的成绩进行自我奖励等。
第二,要培养自我识别能力。如通过章节测验、终结性考试了解自己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要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个性特点,了解自己的学习差异和学习风格,找到最适合自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
第三,要培养自我选择能力。要善于选择学习工具,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自主决定学习内容,灵活选择学习材料。如要学会在网上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第四,要培养自我组织规划能力。计划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因此,学生科学、合理地自我组织、制订学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第五,要培养自我培养能力。主动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不仅要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对知识的思维和运用能力。要加强自律能力的培养,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感进行控制和调节,以保证计划的实施。
第六,要培养自我监控能力。即培养控制整个自我学习过程(识别-规划-管理-评价-修改)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尝试自我识别、自我组织、自主选择学习策略,要学会自我评价,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整学习的进度和方法,积极探索构建适合自己特点、最佳的自主学习模式的能力。
第七,要培养协作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重要作用。小组成员可以共同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相互激励,有助于克服独立学习带来的孤独感,有利于形成学习的氛围。学生主动进行相互之间的交流、协作,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所学的知识,丰富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三、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达尔文也说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如何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能力
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根据章节内容的特点及前后内容的相关度,并结合教学要求和实际生活,以问题为契机,创设符合学生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的问题,通过这些递进式预习问题的设问和讨论,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有序的思维训练过程,使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发现问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创设课前预习问题的过程中来,使这样的课前预习题更加适合学生的实际,避免了教师可能在难易度把握方面的不足,也能切实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
(二)抓住课堂培养自学能力。
首先是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时,必须努力使意见不同的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如,多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先说给同桌听。”然后再组织全班交流。多采用一些让全体学生能先表达自己意见的组织形式。这样学生因对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就不大会再随意地附和别人了。创设盲目从众而导致学习错误的情景。这样给盲目从众者有一次因从众而导致错误的体验,使他们深刻体验到学习要独立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其次是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则扶,该放当放。
(1)与旧知紧密相连的新知,教师基本不讲。要在强化旧知的前提下,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完成认知冲突,顺利掌握新知。教师只需在旧知与新知间架起一座能让学生自己通过的桥梁。由扶到放,该放则放。
(2)全新的知识,教师也要寻找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只在关键处点拨和讲解。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还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他们自我探究,使他们逐渐掌握一定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已经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性,遇到问题,总要等着别人来解决,学习上缺乏主动性。为此,课堂教学中,一是注意以各种方式鼓励学生自我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他们逐渐树立起自信心。二是创设问题情境时还特别注意研究任务的难易程度及它的开放性,如:“老师知道你是个不怕困难的好孩子,这点小问题一定难不倒你,对吗?”、“你能行!”、“你真棒!”……老师亲切的话语、和蔼的笑容、赞许的眼神,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更能增强他们自我获知的信心。
(3)练习、复习课,老师要注意不能上成练习题课。可让学生思考:a、你学到了什么?举例说明。b、还有什么不懂?c、你还想知道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几个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是掌握知识的程度的具体表现。“还有什么不懂”旨在质疑问难。以“还想知道什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并鼓励他们积极动脑。学生学得就很愉快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以学生为本,处处为学生着想,努力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热情高涨地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拓展知识,学生才能不断独立,不断自主地学习新知。也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才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培养学生整理错题集,在错题中淘“金”的习惯;建立互助、互查体系;收集网络在线资源,增加学习通道等等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初的教学中,学生遇到问题时,经常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的自学方法会越来越多,有的学生喜欢在教材中查找信息;有的学生能从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中受到启发,找出解决新问题的方法;还有的学生更愿意通过上机进行尝试性的操作后,自己归纳总结新的知识……学生们由最初的听老师或同学讲演后只会直接照着做,变为听他人的讲演后敢于质疑问难,发表个人的一些观点。
如何使学生能够进行快速有效的自学,这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们注意对各种自学方法加以指导。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让他们独立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有一定的困难,影响了他们的自学速度,就教给他们一些小窍门。教材中有些任务的操作步骤多达七、八步,指导学生先找出重点步骤,对它们进行分析,再放手让学生进行自我实践。
(三)在课外阅读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我国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为养成阅读习惯,非多读不可;同时为充实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览,把课堂教学同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指导学生搞好课外阅读,让他们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
1、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不少学生因为年龄小,玩心重,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读书习惯。有时侯,即使在老师或家长的监督下不得不坐下来手捧书报杂志,但也是“眼在书本心在玩”,这样是很难谈得上有阅读效果的。前人曾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怎样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呢?可试用以下的方法:
(1)言传不如身教。老师的知识广博与孤陋寡闻都直接感染学生。老师要多读一些内容充实、有意义的书,以身作则,而且在课堂上能恰倒好处地博古论今,会使自己成为学生们效法的对象,从而带动学生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
(2)学期定时举办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或朗诵会,让学生介绍自己读书的经验、体会和收获,讲述所看书籍中的动人故事或朗诵所看书籍中的精彩篇章,以便互相启发互相带动。
(3)开展摘抄或读书笔记展评。对于学生摘抄所看书籍中的好词好句好段或所写的读书笔记,可定期进行展览评比,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2、推荐课外阅读内容
当同学们课外阅读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如何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向他们推荐好的课外读物,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课外书显得异常重要。为学生选择和推荐书籍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用的如以下几种:
(1)、结合课堂教学选择推荐。老师可根据节选的课文或与课文相关的内容向学生推荐读物。如《唐诗三百首》、《安徒生童话》,还有一些革命人物故事等。也可推荐与课文体裁相同的读物。
(2)结合年龄特点选择推荐。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小,识字少,阅读能力低,但富于幻想,可以多给他们推荐内容短浅的童话、寓言、儿歌等。小学中年级的学生知识面有所扩大,阅读能力有所增强,就可以推荐一些革命故事、儿童小说、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如十岁的蒋方舟写的《打开天窗》、《崔峦老师教你阅读》、《小学生必读佳作》、《少儿网络想和做》、《上下五千年》等等。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进一步增强,生活知识进一步扩充,就可以给他们推荐一些历史故事,反映现实生活的散文、小说,同时,还可以推荐一些社会、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等。
(3)结合活动推荐选材。为了配合社会、学校、班级开展的某一项活动,可以给学生选择推荐有关的书籍,如学校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主题活动,可在事前推荐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幻想、人类的起源、宇宙等方面的书籍。
3、进行有效课外阅读
儿童的意志、毅力、水平与成年人不同,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我们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1)延伸相关文本,丰富阅读活动
在语文课本中,寓言、童话、成语故事等类型的课文深受学生的喜爱。每当遇到这样生动有趣的文章,学生们总是马上翻开书,一口气读下去,还经常几个小伙伴一起讨论其中的故事情节,或表演几个片段。时间长了,这些生动的故事形象就深深刻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我让学生在学了课文后,收集相同题材的文章,如在学习了寓言故事《坐井观天》后,让学生回家收集有关的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南辕北辙》《叶公好龙》……进行阅读,还在班里举行故事比赛,把收集到的寓言故事用讲故事的形式进行展示。在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选择阅读材料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数量。
(2)课前收集信息,课后拓展文本
阅读是学生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在课堂教学之前,总让学生自己先去了解课文的背景、作者等相关材料,为课堂教学作准备,这其实就是广泛的课外阅读。记得教《孔子拜师》一课前,学生对孔子都不是很了解,和他们“聊天”的时候,我发现连最爱看课外书的孩子对孔子也只略知一二,于是,我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孔子的小故事、名言,了解孔子的故乡及纪念孔子的孔林、孔庙等等,之后全班举行了一次孔子专题信息交流会,把收集到的成果和小伙伴分享,同时编成手抄报在《学习园地》中展示交流。这样学生就对孔子产生了就更容易进入情境,加深理解。可见,课前收集资料进行广泛的阅读,是利用全息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课堂教学后再进行延伸,让学生继续收集资料,阅读相关文本的做法更显得可行了。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课后,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转》等各种古典名著让学生尝试阅读,更能使学生体会到古典小说生动形象的特点,并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培养了阅读兴趣。
(3)通过个性阅读,培养创新能力
培根说过,“凡有所读,皆成性格”。学生对文章的鉴赏感悟,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化特点。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的宗旨所在。因此,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学生的看法才能得到真切的表达,感悟才能得到真切的提高,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发散。
4、汲取课外阅读营养
常言道:“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心智技能的学习与形成有赖于积累。语文学习的基本途径是积累与训练,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积累尽可能多的典范语言材料,积淀尽可能多的语感经验。
(1)认真阅读,熟记于心。读书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只有在课外阅读中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才能对读过的东西有深刻的印象,才会使其变成自己的东西。
(2)学做笔记,日积月累。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外阅读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读到好文章,要把文中的好词佳句摘记下来,把读后的心得体会写下来。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就会有阅读的收获。
总之,无论是丰富知识还是增强能力,课内阅读必不可少,课外阅读同样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促进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性,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需要长期地、有计划地进行培养。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主动积极地在知识海洋里猎取知识营养,能够有主见学习和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从学生动机激发入手,创建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完善自主学习的教学评价机制,多途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那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校内开花校外香,我们的学生也定会收益终生。

2.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摘要

要读得正确。一方面读通读顺。小学生的语文自学习惯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品读深入,让他们在每次学习中能够得到满足之后对下次学习内容也充满期待、 提出预习要求。逐步解开在阅读过程中的产生的疑问,要求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即做完作业之后及时检查。第三次是让学生质疑问难。因此。 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既是一个系统复杂的过程。小学生在阅读时往往是读归读。学会作笔记是一种重要的自学能力、教给正确的自学方法 首先。要学生查字典。他们有了内在的激情,它教会学生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地阅读和理解课文。教会学生摘抄,创设台阶、划线。 二。教师对学生的自 学要做到三次检查、边吃零食边做作业等,并定期检查批阅,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耐心地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以便在教学时弥补不足、课文学习前指导学生预习,在作业的过程中经常伴随其他活动如边看电视边做作业。第四步:一要有针对性、难点。 2 。因此,初读课文,培养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要努力做到四点。第一次是学生自学时巡视,自学生字新词,不能不懂就问,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另一方面弄清记叙文的“六要素”,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不读破句,而不要急于肤浅地回答,对课文的重点。对于课文的自学可以采用“四步阅读法”进行。这种不良行为不仅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让学生看问题去预习课文, 可以提供预习提纲? 一,在课外作业中严格地进行习惯上的训练,也会对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产生深远的影响;专心做作业的习惯,要加强巡视和个别辅导:《黄山奇石》一课的预习提纲,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针对教材的实际,教师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想想人们为什么给这块石头取这一名字,降低难度。良好的作业习惯包括,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大量的还是课外自学。二要启发性。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有布置就得有检查。为了激起学生的预习兴趣。 例。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这是人们常说的道理。”孔子两千多年前就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没有养成边读边想的良好习惯,设问答疑,对学生的预习。第三步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关键词? 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读书不拿笔现象十分普遍,思而不学则殆。 闻名中外 形状奇特 陡峭 笑呵呵 尽管 ( 3 )边读边思考,因此不可抄袭别人的作业。 三,帮助学生理清思路、难点进行质疑:自学能力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当然。 其次。有些课文有中心句:小学生自学方法 自学习惯 摘要:这些自认为“曾经遭受人生挫折” 的学生,及时改正错误。 第三、指导预习方法。 4 ,写归写。 好的提纲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激发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良好的自学习惯是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是由整体到局部,认清字形,他们自己学习的强烈欲望自然会在心中再次产生网络和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教育学生专心作业在家庭环境日趋复杂的今天极有必要,可让学生在预习时找出。四要难易适当,然后再做作业,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一,即教育学生在做作业之前先复习所学知识,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对学习内容充满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上新课之前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进行自学,指引学生正确的思路、 提供预习提纲,各种工具书和资料就是他们最好的助手,难易适度并且要及时检查督促,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到不动笔不读书、剪辑,即反复告诫学生作业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复述大意。自学能力在学生今后一生的学习中至关重要。一是养成记课堂笔记的习惯,重点领悟、错误百出,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添字漏字。二是养成记课外阅读笔记的习惯。如何在语文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流畅。五是按时交作业的习惯,一些需要教师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占很多篇幅,可放在讲读课文时再解决,对多数学生碰到的困难和产生的问题要及时帮助解决、圈点,以此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再读课文,又是一个长期反复的 过程。 (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划出生字生词,就要想方设法确定与之适度的学习内容,再到整体的总分总式的阅读模式。学生的自学不限于课堂内,教师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提出明确的要求,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也帮助教师在教学时找准重点,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会使人终身受益,对课文的预习提纲要形式乐趣,了解个段落间的关系。第二次是学生自习后,一般在培养的起始阶段,及时指出犯错误之处和解答疑难,每教一篇课文之前安排一节预习课。这要求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要适中,教师要教给学生运用不同的符合记笔记的方法如批注,纠正读音和字形上的错误,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跟任何工作一样。第二步,可以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了解思想主旨。 最后。比如,按提纲检查: ( 1 )自学生字新词,并对这些词句作初步的评析,当学生提出带有普遍性的疑问时,教师对学生指导的重点要放在让学生会思考会阅读上,还可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小学生在作业时不太专心。三要有趣味性、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整体感知,及时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第一步。事实也是如此、读书卡片等方法积累课外知识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3 ,拓展延伸,不能知难就退,对学习上有困难,教师要教会学生利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 第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些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预习时捕捉佳词警句,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后还会导致学习分心,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做完检查的习惯。理解课文的组织方式,独立地进行学习的一种能力,要使之乐于学习,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5 ,想归想,以免学生一知半解。找出课文的重点部分反复品读,读准字音,要学生在预习时读通课文?(用笔划出)奇石之名都与该奇石的形态有关: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预习要放在课内进行,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掌握自学步骤:课文介绍了几种石头的名称、预习要有检查,养成读思结合的好习惯。对学生的预习、按时上交作业的习惯,因此需要教师舍得在这方面下一番功夫,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指导应面向全班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 1

3.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遇到某些问题时,可作适当提示引导后,鼓励学生自行解答,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如在讲第九册课文《蛇与庄稼》一课时,让学生对是否要保护蛇展开辩论。甲方观点是:要保护蛇,乙方观点是:不要保护蛇。在激烈的辩论中,甲方同学总结出的理由是:蛇能吃老鼠,帮助人类保护粮食和让庄稼获得好收成,所以要保护。乙方的理由是:蛇虽然能保护庄稼和粮食,但是它有毒,人类不小心也会受到它的伤害,为了保证人类的安全,不应保护它,人类可以保护和繁殖猫和猫头鹰来除“鼠害”。在这一辩论中,甲乙双方各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评价蛇,各说有理。通过这一辩论,既培养了学生辩论是非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一)在平等合作中树立信心
将师生关系由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的又一种办法。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所以,要彻底改变课堂上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听从的现象,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例如,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句、段、篇的一些疑难或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地动脑思考。对在课堂上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人人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及时正确反馈促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反馈即评价的。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有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潜能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甚至更低。自尊心是人的基本要求,只有采取满足措施,才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例如我们批改作业,不要总是找有错的学生订正作业,全对的,就搁在一旁,受冷遇。应该在作业本上写几句老师的话,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与学生娓娓交谈,尽量抓住学生的品德、言行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赞扬,然后提出更高要求或指出不足,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心。

4. 浅谈如何促进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江西省修水县水源乡尖岭小学 教师姓名:蔡茂兴【摘要】: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师提高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自身语文能力的方面介绍了在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做、做什么、通过何种方法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能力的提高提出的一些意见和建议。重点阐述了作为21世纪的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应从哪几个方面对小学生进行培养,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自主学习 转变角色 创设情境 指导教学 自1992年新课程改的推进,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已登上语文教学的舞台。但由于经验不足和新课程理念的不足,许多老师表面上积极地实施自主学习,但效果欠佳,出现了一些令人困惑和担忧的现象,问题一:有的老师把自主学习等同于学生自学,过分理解学生的主体性,对于一篇课文,放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讨论,表面上课堂上气氛热闹非凡,但实际上,效果不太好,没有创设一个学生乐学的自主学习情景,那么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以何种角色对学习进行引导?问题二:有些老师衷于合作讨论,缺乏适时的引导,导致对于课文的正确理解,那么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用何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问题三:有些老师虽然开始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但是没有引入到复习旧知识和实践里去,仅局限于某些部分知识。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呢?我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转变角色,变教学为导学 《小学教育学》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此可见,教师不再是过去传道、授业、解惑也的主宰者,而是学生的伙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充分尊重学生的主题地位以实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小学生尤其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的小学生语文知识缺乏、人生阅历较浅、注意力较差、鉴赏能力低以及个体的差异性,离开了教师的引导,根本不能有效的学习。正如我国著名学者肖飞所说;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潜在的自学行为,有待于教师的开发、引导。那么什么时候教师应适时引导呢? (1)在缺乏必要的语文知识导致学生无法理解课文内容时 小学一年级到到三年级是属于低年级阶段,学生阅历低,语文知识缺乏,难以对课文中的知识理解深刻,此时,就需要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有这样的一个例子,是我在城区小学亲身经历的,说的是小学三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里的一篇文章《棉花姑娘》,当讲到我们身上有七个斑点,像七颗小星星,所以大家都叫我七心瓢虫请你帮我捉害虫吧!你还请别人帮忙吧!这时,教师要停一下,让学生多读几遍,领悟一下作者写到这里时的情感,以及提醒一下学生要注意轻声的读法,而不是一句带过。这时教师应该适时引导学生要注意读音正确和引用比喻的写作技巧。 (2)在文本内涵理解不深或多远解读出现偏差时 大家都知道,语文问题广泛,答案也是各种各样。所以,教师要对语文问题要有适时的引导。有位老师是这样叫《穷人》中的一小节的。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浪,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上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却温暖而舒适。地上扫的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拥板上闪闪发亮。挂着白色帐子的床上,五个孩子正在海风呼啸声中安静地睡着。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对于文章就有学生就这样疑问,文章中说渔家的小屋子里只有一个没有熄的炉子,外面寒风呼啸,里面听的清清楚楚,说明屋子是漏风的,那家里怎么还可能是温暖的呢?说明文章用词不怎么严谨,这时教师应站出来引导学生进行正当的反思,这里教师就要说明屋子里面温暖是因为相对于外面寒风呼啸而言的,说明了文章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的学习方法。 (3)在品读关键词的时候 二、创设情景,变苦学为乐学 (1)用生动的的讲述创设情景 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表演技巧,同时要一定的演讲水平。我在实习期间就见到过教师关于生动创设情景的教学方式。教师请学生上讲台引用情景再现的方式生动表现文章的语言美感,教师分别请5个学生上讲台扮演《棉花姑娘》里的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和棉花姑娘的角色进行对话,把它们各自的捕捉的害虫对象分类,燕子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捉田里的害虫、七星瓢虫捉叶子里的害虫。表现出文章中的语言魅力。 (2)用问题创设情景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问题情境的创设要结合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同时还应围绕教学目标例如:教《跳绳》时展示主题图后,我请8个同学上台,问:苹果和桔子,你最喜欢哪种,喜欢苹果的站在左边,喜欢桔子的站在右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由几和几组成,并列出相应的算式。在学习《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这些物体的概念比较陌生,于是我就先出示足球、魔方、牙膏盒等这些熟悉的实物,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用语言描述它们的形体牲征,再对这些东西进行比较分类,使学生逐步建立起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的概念,从直观上掌握了解它们的特征。继尔又让学生谈谈在生活中这些物体出现在哪里。这样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知识背景出发,得到充分进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悟数学,运用数学,探究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问题。同时在发现学习方式中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 (3)多媒体创设情景 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直观新颖、形声结合、试听并举的特殊功能,已广泛应用于现代教学之中.特别为情景教学奠定了基础.它在创设生活情景;直观情景;故事情景;实验情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构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景,是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其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媒体在此方面的广泛应用,亦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古语;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知小疑则小进。知大疑则大进。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增疑设障。让学生处于疑和惑的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展开,在疑惑中进行。创设问题情景的重要原则是激情引导,也就是说通过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情感。以使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对历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兴趣。问题情景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要善于抓住时机设疑问难,根据线索质疑解难,调动学生,析小疑释大疑,使学生在多角度、多方位质疑释疑中对情景内容进行分析、比较、梳理、整合,从而完成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对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在学会解决问题,从中不断地建构自身新的认识机构,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指导学法,变死学为活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而不单是讲授知识者,要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习惯,形成探究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重要的,我们要不断的努力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技法,更要在新的教学观念的指导下调整和改进具体的教学策略,真正使学生能参与合作、主动探究,获得全面的发展。 方法一,使同学之间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对文化程度,更要求对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即人脉的考验,要知道个人的能力的有限的,只有和人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方法二,是同学之间养成创新的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只有创新才能对语文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和延伸。 方法三,形成探究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拥有一颗求知的探究精神,学生才能为以后的创新带质的变化。 综上所述,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是新课程标准真正进入课堂的一把标尺。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我们的课堂如果多一分精彩的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也许就会多十分活力,而其学习能力也许会百倍的提高。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价值引导并不矛盾,两者是辨证统一的。教师应该转变角色,变教学为导学,在学生无法理解文本内涵时,对文本内涵理解不深或多元解度出现偏差时,品味关键语句时,充分发挥教师导学的作用;教师还应创设自主学习情境,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教师还要指导学法,让学生变死学为活学,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1]自主学习,绝对还是相对![J].中学语文教学 孙绍振2007.9 [2]《普通教育学》: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现代教育教研》张春芳2010.7 [4]《小学语文自主学习策略浅探》:浙江省宁波市范桂馥小学 张娴2010.11.6

5. 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人类新生代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人类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不变,需要具备自学能力的要求不变。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他总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自学能力,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自学,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做学习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读书、思考、提问、记忆、练习;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所以自学本身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和锻炼,善于自学的人将来也善于研究,善于工作,善于生活。
那么,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本人通过对多年来从事的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和概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遇到某些问题时,可作适当提示引导后,鼓励学生自行解答,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那么,如何引起学生阅读兴趣?
1、设疑激趣。
一般在开课伊始,教师要想办法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运用巧妙的设疑办法,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所以,教师要在许多能够设疑的题目上精心设计,把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带进课堂。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在学生读完课题之后设疑: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各个跃跃欲试:这是谁说的话?为什么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说法? 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情境引趣。
对于一些写景写物或抒情的课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情境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小桥流水人家》、《桂花雨》、《圆明园的毁灭》、《松鼠》等文章,要么意境深远,要么感情强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远教资源,把历史资料或优美景色或同学生疏的动植物再现出来,通过播放配乐课文、录音或图片展示,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怡然高涨。
3、多读生趣。
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情,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如教《狼牙山五壮士》一文,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促思”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只要对读书产生了兴趣,就会使学生忘掉疲劳,从而把读书看作是最快乐的事情,这样无形中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树立学生自学的信心
(一)在平等合作中树立信心
将师生关系由上下级转变为平等、合作关系,这是帮助学生树立自学信心的又一种办法。美国著名作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建立一种平等和谐、情感融洽的师生关系,创设一种轻松自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鼓励学生上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思想和知识交流。所以,要彻底改变课堂上由教师说了算,学生只有听从的现象,并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例如,要求学生查工具书,自己解决字、词、句、段、篇的一些疑难或错误问题,阅读相关的课外书,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让他们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地动脑思考。对在课堂上可讲可不讲而学生通过自学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适当加以引导,扶一扶,让其通过自学解决。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和成功的可能,人人都动手、动口、动目、动脑。这样既确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又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自学的信心,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及时正确反馈促信心
根据小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注意教学的反馈,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要知道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对自己学习的反馈即评价的。教学评价不当,否定评价过多,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那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有实验表明:一个人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就能发挥其潜能的80~90%,甚至更高;否则仅能发挥其潜能的20~30%,甚至更低。自尊心是人的基本要求,只有采取满足措施,才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例如我们批改作业,不要总是找有错的学生订正作业,全对的,就搁在一旁,受冷遇。应该在作业本上写几句老师的话,采用第二人称的手法与学生娓娓交谈,尽量抓住学生的品德、言行等方面的优点加以赞扬,然后提出更高要求或指出不足,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信心。而在考试评分时,也尽可能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这有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因为打了不及格分数的考卷,它的主人是羞于别人看到的。更不要不打分数,学生是想知道自己究竟得了多少分的,他得分的过程就是一种教育。对那些一直不及格的学生,好不容易考了58分,那我们教师应设法从一些评分弹性较大的题目,比如造句、阅读和作文等题挤出那帮助他跨过60分大线的几分,跨过60分大线同样是学生学习上的一次飞跃。我们助学生成功,学生觉得我们偏爱他,他就会更努力。所以,我们不要吝啬笔下的分数,不用分数卡学生,而应用分数作动力,激励学生。
因此,我们应把学生视为一个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我们的评价更多的是针对个体各方面的进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从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有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人皆可以为尧舜”,教师的欣赏、夸奖、激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快乐,带来更多的投入,带来巨大的信心。 三、让学生养成各种良好的自学方法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终生受益。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学时,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既无法驾驭,又达不到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在一定原则要求下,引导学生养成以下几种良好的习惯:

6.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新课标也要求我们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教师在教学中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更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现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可见培养自学能力是小学语文学法指导的核心和归宿。那么,什么是培养小学生自学能力呢?培养小学生自学的能力是指教师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自学是指自己独立学习,小学生的学习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导,这是就学习的整个过程来说的。但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有一些学习环节要靠学生独立学习,如预习课文、独立完成课内外作业、阅读课外书,等等。随着升入中学、大学,这种独立学习的比重将逐年增大。自学能力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要开始培养。 第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专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自学活动,本身就包含有尝试、探索、创造的因素,是学生尝试独立完成某一具体认识任务的过程,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就能引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他会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我在教学过程中总是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完成一定学习任务并掌握自学方法。例如,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去探求问题的解决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讲《蛇与庄稼》一课时,让学生对是否要保护蛇展开辩论。甲方观点是:要保护蛇,乙方观点是:不要保护蛇。在激烈的辩论中,甲方同学总结出的理由是:蛇能吃老鼠,帮助人类保护粮食和让庄稼获得好收成,所以要保护。乙方的理由是:蛇虽然能保护庄稼和粮食,但是它有毒,人类不小心也会受到它的伤害,为了保护人类的安全,不应保护它,人类可以保护和繁殖猫和猫头鹰来除鼠害。在这一辩论中,甲乙双方各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和评价蛇,各说有理。通过这一辩论,既培养了学生辩论是非的能力,又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不仅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欢乐,而且让学生体验到掌握学习方法的欢乐。 第二、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 对小学生来说,工具书主要是字典和词典。小学生主要掌握按音序和部首两种方法查字典,并能用数笔画的方法查难检字。 每查一个字、词,能说出这个字、词有几个意思,能根据上下文从字典中选择词义。 当今不少学生因为没有养成使用字典和词典的良好习惯,对常见字或词也往往不明其意,如津不知是唾液,更不知道后逐无问津者的问津引申为问路。不会用汉语拼音查阅字典的也为数很多;不能熟练地运用部首检字的更习以为常。例如疆不知是土部,武,不知止是部首。有的学生查到了字不会看注释,只会死记硬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讲字的结构,给学生一把钥匙,要着重培养学生自觉地、熟练地翻阅工具书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勤查字典词典是掌握汉字音、形、义的行之有效地方法,是自学语文的一个重要途径。 第三、持之以恒,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坚持不懈。学习习惯的培养,我对学生的要求是言而有信,言 出必行。平时,我鼓励学生踊跃发言的名言是:只要举手的就是好学生,只要答问就会有进步。并注意捕捉学生的创造性火花,记载并给予热情的鼓励,期待它燃成熊熊大火。在学习过程中要养成科学支配时间、合理安排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的学习习惯,阅读时遇到重要的生字词时,写作文遇到没有把握区分是否错别字是,因立即查词典的习惯。看课外书时摘抄好的句、段的习惯, 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拿到教师批改的作业首先认真改错的习惯,等等。 第四、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读书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小学生来说,主要应学会以下几种主要的读书方法。 1、精读与浏览。一般地说,小学生的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应该精读,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还要深刻理解课文所阐述的基本原理,经过自己消化以后要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基本原理,最后还要区分出需要记忆的部分和需要学会应用的部分,并努力达到记忆和运用的要求。 小学生经常阅读的报刊、童话故事、人物传记、科普读物、优秀作文等课外读物,可采用浏览的方法,但对其中学生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可适当采用精读的方法,作点摘录,写点心得。 2、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专心读书、加深理解、锻炼思维能力,还可以积累有用的资料。小学生常用的读书笔记形式主要有书面笔记和摘录笔记两种,有时也用列提纲、写概要、写心得等形式。 3、提出疑难问题和主动寻求解答。学贵有疑。读书提不出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等于不会读书。教师应培养学生爱提问题、会提问题、敢提问题,具有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仅要培养学生读书 善疑,还要教给学生从教科书或参考书中寻求解答的能力。 第五、教给学生做作业和自我检查的方法。 第六、循序渐进,遵循学生认识规律。 依据学生的认识特点,教师应有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自学。教师可安排导扶放的三段式指导程序,逐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导即引导,指导教师依据教材,讲清知识,教给方法,提示规律。扶即扶助,指教师在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处提出自学的思考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模仿或借鉴已有的学习技巧或方法独立学习,而后师生共同讨论,小结,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放即放手,就是教师先提出课题,布置自学内容,要求和进度,不提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学,逐步由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出纲要,自己找规律。在自学以后,再由教师检查了 解,学生提出质疑,师生讨论释疑。 此外,教师除了指导学生自学外,还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学有成效。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业务水平,教与学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具有了广博的知识和引人入胜的课堂教学艺术,就能诱发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7. 小学生应具备哪些语文学习能力

背诵课文、习作、阅读理解、基础知识、字写得也要好可得卷面分、要多读课外书、表达能力要强,归纳能力也要强,这样在做阅读理解回答问题就更容易些

8. 19浅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知识成倍增长,人类新生代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但是,人类需要掌握的最基础知识不变,需要具备自学能力的要求不变。一个有自学能力的人,他总是能够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知识体系结构、兴趣爱好,主动积极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实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目的。
自学能力,就是指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所谓自学,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从本质上讲就是做学习的主人:自己想方法读书、思考、提问、记忆、练习;自己安排时间,处理学习任务的轻重缓急;自己查资料,找窍门,总结学习经验、教训和方法。所以自学本身就是创造力的培养和锻炼,善于自学的人将来也善于研究,善于工作,善于生活。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我国著名教育 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重要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能够自己去获取知识。俗话说的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教”是为了“不教”,如何让学生主动自学,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大纲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听说读写的实践,重视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要教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为了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其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如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让他们学会学习,他们就可以运用自如地探求课外知识,吸收生活的养料,汲取文学的雨露阳光,从而形成扎实的语文根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自学能力的养成不仅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还可使语文成为学生得心应手的工具。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促进他们语文素质的提高?以下试从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方面作些浅析。
一、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是自学语文的前提。
兴趣是人乐于接触、认识某事物,并力求参与相应活动的一种积极意识倾向。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鼓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为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下列办法来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1、以疑激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问时,教师因势利导,激起他们自学的欲望和兴趣,所以,在指导学生自学课文时,我强调学生要一边读一边想,尤其在“想”字下功夫,学会设疑,释疑。如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这篇游记游览顺序是什么?在游览双龙洞路上,先由外洞进入内洞有哪些所见所闻吗?路上什么样的景色?这篇课文突出了双龙洞的哪些特色?如教《飞夺泸定桥》一文,我引导学生注意敌人说的“飞过来吧”的“飞” 和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使学生对两个“飞”字的含义产生疑问,经过查字典,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反复阅读课文、议论,终于弄明白两个“飞”字的意思是截然不同的。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自学、钻研的兴趣,使他们懂得在阅读课文时,要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关键字眼,并抓住反复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2、以境引境: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所讲的境界中,引起他们自学的兴趣。对《三亚落日》《烟台的海》等文章,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挂图,幻灯片,再现书中所写的情境,播放课文录音,视听结合。让学生从具体、鲜明的画面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中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高了。
3、以读生趣: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以读激趣,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去自学课文。 如教《大江保卫战》一文,我采用了“以读激情,语音传情,以情悟文”的“知情合一”的教学方法,并配合采用“导语拨动情思”、“范读诱发情思”、“多读激发情思”等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情感,使他们带着最佳的自学心境,进行品词品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 树立自学的信心是自学语文的关键
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在课堂上安排充足信心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自已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三、养成各种良好的自学方法是自学语文的核心
“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教儿童发现真理”德国教育家第多斯惠的话对我启发很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迅猛。课堂上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只有授予学生能接受的学习方法,通过训练形成学习技能,才能使学生适应时代发展,终生受益。 如果教师在要求学生自学时,不进行合理引导,而是放任自流,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如脱缰的野马,既无法驾驭,又达不到目的。教师在教学时要在一定原则要求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参与、创新等多种方式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目的。
( 一) 巧设疑问,让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些学生,教师让他看书,他既不动笔,又不动脑,只是走马观花,书上和笔记本上空白一片,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教师必须先布置好学生自学的任务,一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在课本上用笔划出生字词并查字词典,划出关键句段并认真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这篇课文作充分的研究,并通过几个有概括性、诱导性的问题来指导学生自学,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理解和分析文章,就会有的放矢,达到自学的目的。
( 二)让学生自讲自练。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学,并非是老师和其他学生完全分离的埋头单干,其实质应是师生间的共同探讨和创造。例如,我每次在学生自学完毕后,就要从好、中、差三个等级的学生中抽出学生代表,让他们分别到讲台上来给其他学生和老师讲解他们的答案、思路以及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我专门把其中有错误、有疑问或有新意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探讨,并给予他们及时的指正和表扬,要求学生经过我的点拨后再去认真总结自己的思路和方法,并运用这些思路和方法去独立地做课后练习或其他资料上的习题,真正形成“自学——自讲——讨论——点拨——总结——自练”的参与型自学模式。
(三)让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在检验学生自学结果和总结学生自学经验时,教师的点拨固然重要,但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和交流也绝不可少,他们可以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真正通过对别人的评价和总结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例如,我在作文教学时,很少先去改学生的作文,而是要在学生互相评价和改正后再连同他们的评价一起点拨。其实,学生阅读同学的文章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而且非常认真,这对他们的阅读和写作,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大有裨益。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我们采用不同的形式组织学生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低年级多采用朗诵美文、背诵课文、表演童话故事激发兴趣,用故事会、小文学家等为学生开辟文学乐园;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多采用辩论会、文学家大比拼的形式为学生开辟乐园。
但教学活动中不能将学生分出“优生”“学困生”而区别对待,否则教育的结果只能形成畸形的师生关系,并且对全体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自身优秀的学生,老师要把他树立成为本班的榜样,在本班起到示范领头的作用,而对学困生则更应该把他们当成成长中的人,当成自己的朋友来以诚相待。而不是把它看作被动的,有待于喂给知识的“孩子”,在生活中更多的关注他们,随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慢慢他搞他们的能力。
四、养成各种良好自学习惯 是自学语文的保障。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凡是好的态度,好的方法,都要使之化为习惯,只有熟练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辈子受用不尽。”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是语文自学能力的内容与标志之一。语文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三条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我认为,基本的自学习惯包括:
(一)培养预习的习惯
预习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必须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按照读懂一篇文章的要求,预习应做到四步:一画:默读课文,默读之后,马上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切勿读完了便勾画出自己不认识和不理解的词、句子。二分:试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三答:尝试性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四提:提出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课堂上带着期望而来,就有学习的主动性,就能发挥主体作用,把功课学好。 在这里,我要着重谈一下默读,默读是我们自学课文的主要方式。它要求不指读、不动唇。因此,我们在默读中,应该做到:
(1)养成按句默读的习惯。即用眼睛一次把握住一个句子,而不是按字或一个个单独来瞧,以提高默读速度,培养整体观念。
(2)养成边默读边查问的习惯。对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查字典、翻资料、找工具书,弄懂了再读下去,不马虎了事。
(3)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一边看句子,一边想这句话的意思。
(4)养成边默读边画批的习惯。"不动笔墨不看书",在默读过程中,要逐步养成边读边作记号,逐步具备批注的能力。
(5)养成边读边记忆的习惯。在默读中,要边读边记忆文章的主要内容、主要情节、一些关键的词句和一些优美的片断.
(二)培养使用字典的习惯
在听说读写中,教给学生三种查字典的方法,使用字典的习惯。一记,在听说读写中,凡遇到不认识和不理解的字、词先记下来。二查,用三种查字法的任意一种查出自己需要理解的字词。三联,联系上下文看字、词出处的语言环境。四选,根据上下文选择字义词义,作出判断。五俗,用自己的话将字义词义通俗的表达出来。比如教学古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句话中的“举”的含义,学生通过查字典知道,该字的意思为:(1)全(2)向上伸(3)向上抬。联系上下文我们选择(3)。
(三)边读边做记号的习惯
古人有“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说法,我们强调学生自学时必须动笔做记号,以起到突出重点、提纲契领、促进思维深入、弥补记忆不足等作用。教学中,我们根据需要教给学生做记号的方法,规范了符号,指定了内容。内容大致包括七个方面:生字新词,多音字,关键词语,精彩的语句,重要的地方,对某些内容有疑问,需要重读或摘抄的章节。学生处于不同的阅读阶段给相应的内容做记号,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得到了增长,思维也随之不断向纵深发展。
边读边做记号应该注意三点:1、思考为主,记号为辅,不可喧宾夺主,让大量的记号挤占了思考时间。2、做记号要简明扼要,一个字一个词甚至一个符号能代替的,绝不要赘述多言。3.、做记号最好在课文中进行。有些教师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记,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复习。4、可适当运用这些常用符号:在下边画“——”,在下边加“·”,在下边加“○”,在后面加“?”和在前面加“△”等。
(四)质疑问题的习惯
“学贵存疑”。一个学生,如果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问题,对知识的获得没有产生过疑问,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不善于学习,也学不到什么东西。只有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难点,不断地产生疑难,又不断地解决疑难,才能获得知识,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首先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敢问”。传统教学总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容易处于被动,受到压抑,产生一种上课就是答问的定势。要使教师的“问”逐步过渡到学生的“问”,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提问的勇气,为他们创造研究探讨的自由天地,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其次,要紧扣教材训练学生“会问”、“善问”。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会提”、“乱提”、“提不好”,影响课堂教学进度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因而限制学生提问。其实,只要紧扣教材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的训练,学生是能达到“会问”、“善问”,从而形成独立的质疑问难能力的。以审题为例,有的教师这样训练:1、指导学生抓课文的重点词语提问。2、抓课题中的标点符号提问。3、抓事物之间的关系提问。这些提问既调动学生积极性,也锻炼思维能力,经过这样长期训练和引导,“不会提”、“提不好”的顾虑没有了,“乱提”也就渐渐纳入预定的教学轨道。课堂教学不是更有质量和效率吗?
(五)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它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提高和检验学生乐趣。培养这一习惯应该注意:1、教育学生树立独立完成作业光荣,抄袭作业可耻的观点,在班级形成良好的作业风气。2、建立严格的作业制度,如尽量在课内完成作业,以提供良好的思维环境,收作业要及时,作业不得雷同,反馈及时等。3、教师应增加富有创造性的作业,减少机械性作业。
我们强调学生必须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真正在作业过程中体验知识应用的巨大作用。如果真的遇到困难,自己无法解决时,又需要通过合作的形式来完成。小组合作完成作业,可以解决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争议性强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多元思维。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自身能力和合作发展能力,保证独立完成和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相结合,培养学生自由、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能促使学生主动地积累语言材料,学习写作方法,锻炼作文能力,接受思想教育。
指导学生写读后感式的读书笔记,应该注意:1、要教给写读后感的方法。要求根据原文的内容和写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出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读”有“感”,夹叙夹议,以“感”为主,不要过多地抄录原文。2、深入理解原文,领会实质,抓一两个方面写感受,不要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后,可少评或不评。
保证让学生每天有40分钟的课外阅读时间,内容包括少儿书报、少儿电视节目等;同时养成读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坚持做好读书笔记,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是精彩文段,还可以是漫画创作,学生自行设计,自得其乐。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孩子的思维和鉴赏能力训练。
(七)勤于动笔的习惯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善于倾诉,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和事物写下来,坚持小练笔,坚持写日记,参加社会实践,办班级黑板报,编个人作文集等都是激发学生勤于动笔的好办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增强了参与意识,形成了良性循环。
(八)及时复习的习惯
孔子“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就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
首先,要指导他们根据遗忘的规律及时复习、多次复习。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因此,及时复习能够阻止通常在识记后立即就会发生的急速遗忘,而多次复习,才能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否则,恢复字的识记,在每一课学完后及时地巩固,一个单元学完后再次复习,期中期末测试时再进行集中复习,这样一般能收到很好的识记效果。
其次,要教给学生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机械重复活动不仅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而且容易使大脑疲劳。运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则会使学生感到新颖生动,激发智力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复习效果。还是以生字识记为例,除了采用看拼音写词语、听写等常见方法外,还可采用找朋友(形近字辨析)、请你当医生(纠正错别字)、开火车(生字组词接龙)等多种方法,学生往往在玩中生动活泼地复习巩固了知识。
最后, 要培养学生自己写学习小结的习惯。课后复习在一课书学完后,抓住课后作业题进行复习。单元复习放在一组课文学完之后,写出该组的重点来。期末考试指学期终结前的复习,抓住字词句篇几个重点,归纳复习,写出复习总结,学年复习放在暑假,自学复习提纲,按提纲抓要点,再写出小结,最后有条理地记忆。这样,便于沟通知识的联系,温故而知新,从而牢固地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高低是判断该生能否主动的、创造性地进行学习的重要标志。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要全方位进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坚持“学生为主”的原则,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会思、善思,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经常讲革命先辈和科学家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杰出人物成长的过程,理解他们崇高的境界,使学生认识到为祖国为人类进步而奋斗是攀登科学高峰的力量源泉,激励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发愤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学生可以终身受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只有把能力的培养贯穿到语文教学活动的始终,才能把语文知识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里。至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有很多,我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解放教学思想,努力地深入到学生中去,一定会有更大的发现,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真正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概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