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心理作文

小学心理作文

发布时间:2021-01-11 16:04:47

1. 小学生心理作文

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

--------------------------------------------------------------------------------
作者: 网络转载 发布日期: 无

分页导航:前言
1:前言 2: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2) 3: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3) 4: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4) 5: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5) 6: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6) 7: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7)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所以作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多年来,在中小学作文教学领域广大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涌现了以斯霞、霍懋征、于漪、魏书生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他们为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改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战线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中小学课堂,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2][3][4]。

1.重“知”轻“能”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一般是以写作知识为纲,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以及“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作文”的要求,围绕看图写话、片断练习、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等四个方面来安排.在看图写话中有看单幅图和看多幅图之分;在片断习作中有写景、记事、状物等多种不同片断的练习及范例;在简单记叙文中有人物刻画、事件叙述和活动场面描写等方法介绍及范文;在常用应用文中则包括“通知”、“日记”、“书信”、“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等多种不同应用文体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显然,这样安排作文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对于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比较有利,但是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缺陷——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而不是与多种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因此这种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应如何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知识),而忽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这种综合训练是指,不仅要进行与字、词、句、篇以及写作知识有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更要进行与写作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学写记叙文和应用文的要求以外,也同时提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培养。”显然,这种只重“知识”(而且只是写作知识)轻视“能力”的教学内容安排既不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也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2.重“外”轻“内”

与上述以写作知识为纲的作文教学内容相适应,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表现手法结合范文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的模仿与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即多次重复性的“外部刺激”)强化学生对词、句及其间联系的记忆与理解,让学生记住更多的单词、句型及其应用环境,最终使学习者形成对语词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对文字符号的自动化操作能力.这种行为主义的训练方法无疑对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句型是有好处的,例如,在这种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和句型替换练习就能在这方面起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个体的多种心理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不仅与他掌握的词语数量、句型结构有关,更取决于作者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因此,只注重外部刺激,只强调对个体“外显行为”进行强化,而不考虑个体“内在因素”的行为主义训练方法,虽然对于固定的行为联系即固定的操作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即习惯于模仿和套用现成词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显然,对于要求高度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与批判性的作文活动来说,这种只重“外”不重“内”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胜任的.

3.重“写”轻“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的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小语教学法专家高惠莹教授也曾指出:“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的含义本来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口头表达谓之“语”,书面表达谓之“文”,合起来才是“语文”.而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却往往是只重视“文”不重视“语”,只重视“写”而轻视“说”,注意让学生多写、多练(多写日记,多练片断习作,多练命题作文)却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造成很多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甚至一张口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须知说话和写文章虽然不同(前者比较形象、随意,不太严密;后者比较严谨、规范、有逻辑性),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从信息加工过程看“说”和“写”二者均属于信息输出(“听”、“读”则属于信息输入),都是个体的思想、观点或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为了使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楚,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在开始之前都要有一个构思过程—确定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考虑叙述的先后顺序等等.由于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立即作出反应,因此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良好基础。重“写”轻“说”的做法不仅影响学生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影响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凡口才好者,文思必然敏捷,思路必定清晰;反之,文章写得好的人,尽管口齿未必伶俐,但观点一定明确,表达必定清楚,绝不会有逻辑混乱的情况发生.因此“说”和“写”在作文教学中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那种把“说”、“写”对立起来的作法是没有道理的,是违反作文教学规律的。

4.重“理”轻“情”

这里所说的“理”是指“理论”、“理性”,“情”指“情感”.所谓重“理”轻“情”是指在作文教学中偏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例如讲记叙文主要围绕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加以介绍,并通过教材中的一篇篇范文加以印证和说明;讲应用文则强调“标题、称呼、正文、祝颂、署名和日期”等六个部分和各种应用文的固定格式,也是通过一篇篇范文来详加印证和说明.这些理论知识固然都是必不可少、应当介绍的,问题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自然科学中的课文不一样,它不是直接通过说理来教育人,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来感染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到教育。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课文内容本身直接传递给学生以外,还要靠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来传达,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传递作用尤其重要.有时教师的表情、动作(是一种无声语言,也叫体态语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绝不应忽视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除了“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将“理”溶于“情”之中,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否则只重理不重情,干巴巴地讲几大要素和文章的体裁、格式,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学习、掌握写作知识的目的.另外,“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总是要受作者情感的支配,不仅文学作品是如此,就是以写景、叙事、状物和写人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也一样.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把作文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技巧,那么,学生只能写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特征、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这种文章尽管文句可能通顺,结构也还合理,但却不能打动任何人,即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重“文”轻“境”

传统作文教学还有一个通病就是重视对范文从“文字”内容进行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例如不少语文老师对于范文都是按照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内容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六大块进行讲解.篇篇如此,满堂灌,公式化教学。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环境烘托所带来的真实气氛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而难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难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把本来是最富有情趣、最丰富多采、最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变成照本宣科、抽象乏味、死气沉沉的“填鸭”课.在命题作文的教学中,既不考虑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逐渐对作文失去信心,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反之,如果情境创设得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还可触发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并自然地引发学生想要表达、想要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渐地喜欢上作文课.可见创设情境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小学生心理健康作文,最好400字。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
——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现在人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行为协调统一,其行为受意识的支配,思想与行为是统一协调的,并有自我控制能力。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与思想相互矛盾,注意力不集中,思想混乱,语言支离破碎,做事杂乱无章,就应该进行心理调节。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自信。玫瑰就是玫瑰,莲花就是莲花,只要去看,不要比较。一味的比较最容易动摇我们的心态,改变我们的初衷,而比较的结果,使人不是自卑,就是自傲,总之是流于平庸。一个人一旦没有了自信,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欣赏。人生不必苛求完美,只要你拥有一个轻松自我的微笑,只要你拥有一份向上进取的心境,只要你满意于自己的踏实努力,便能够好好地欣赏到别人,别人也能欣赏你。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要安心。围棋多占一格就胜,缺一格就败。胜败是根据一定的条件决定的。如果沉湎于胜败之词,则必然形成各种精神上的苦恼。“围棋的对手,恨之入骨,却又爱不释手”。我们很想一格不漏地获胜,这就是人生的努力。努力乃是我们人生的本来面目。如果放弃了胜败和努力,这时的人生则一无所有。安心并我们的目的,安心而努力才是目的。不肯枉自沉湎于胜败之词,就是安心。
我们要做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更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很抱歉不是自己写的.........

3. 小学生心理健康作文.急用!!!!!!

严重抗议LSD复制我答案!!!
我可是费了很多时间写的!!!

内个...我文笔不好 但可以给你点建议 希望能帮助
(放心 这完全是我自己写的 = =)

1.压力
中国教育制度无处不在渲染着要出人头地的竞争概念
如果不是学校数一数二的学生 老师 家长 同学 都不会对你有什么太好印象的

2.作业
很多学生的作业差不多都是卷子满天飞的程度
写到凌晨 那真是不足为奇了

3.精神补助
国内一般都很忽略掉学生的主观意识
学习 这是普通大众认为孩子需要的唯一概念
但如第一个提到的 压力已经增添了不少负担了
除非是哪种很灵的孩子 精神释放是一般小学生学不来的
再说从低到高年级 正逆反期前面的预备时期
心理扭曲是将来很容易出现的问题

4.兴趣&爱好
补习班 是国内家长最喜欢的地方
但却往往补习的是数理化之类的基础书本课程
而且对于未来 很多孩子都没有什么太大的选择
以致于大多数过着像个“忍者修行”似的生活
因此很容易导致“抑郁症”之类的心理疾病发生

5.暴力
家长打人 已经是国内教育的“潜规则”了
虽然看起来是很不错的方法
不过在这人心隔肚皮的时代 纯真的友谊 就像神话般遥不可及
剩下的 学生最渴望的倾诉对象就是自己的父母
但在这种制度下 最终的结果应该只是更多的代沟而已

6.社会
现在小学生普遍早熟
但我们的社会群体却给不了太多的理解
反之 却是更多的谩骂与歧视
而且还是一锅端的 并不只是客观的以事论事
如:80后&90后

7.计划生育
一家就一个孩子
孤独 那是必然的

总结:
极端主义的蔓延程度在小学已经到达到了高峰
心理扭曲在未来应该会逐渐渗入到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里

4. 关于小学生心理作文

1:前言 2: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2) 3: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3) 4: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4) 5: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5) 6: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6) 7:小学生作文心理模型及作文教学模式研究(7)
一、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作文的过程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注意、感知、记忆、想象、思维、情绪等多种心理活动.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不仅要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作基础,而且还需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为审题、选材、布局、谋篇乃至用词、造句和修辞能力都是主要通过阅读获得的.所以作文既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又是对学生进行多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训练.写作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是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因而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多年来,在中小学作文教学领域广大教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绩.涌现了以斯霞、霍懋征、于漪、魏书生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他们为中小学的作文教学改革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我国基础教育战线多年来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影响较深,加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统治我国中小学课堂,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当前中小学的作文教学(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还不尽如人意,有些地方存在的问题还相当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2][3][4]。

1.重“知”轻“能”

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一般是以写作知识为纲,其教学内容是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小学以学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写常用的应用文”以及“低年级着重练习写话……中年级着重练习写片断……高年级着重练习写成篇作文”的要求,围绕看图写话、片断练习、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等四个方面来安排.在看图写话中有看单幅图和看多幅图之分;在片断习作中有写景、记事、状物等多种不同片断的练习及范例;在简单记叙文中有人物刻画、事件叙述和活动场面描写等方法介绍及范文;在常用应用文中则包括“通知”、“日记”、“书信”、“读书笔记”、“会议记录”、……等多种不同应用文体的书写格式及示例.

显然,这样安排作文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对于发挥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也比较有利,但是存在一个根本性的缺陷——把写作能力仅仅看成是一种只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纵文字符号的能力,而不是与多种心理活动密切相关的综合能力.因此这种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应如何结合范文或范例向学生传授写作知识(教学的重点是写作知识),而忽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这种综合训练是指,不仅要进行与字、词、句、篇以及写作知识有关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更要进行与写作过程中的认知活动有关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的训练).事实上,在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除了上面提到的关于学写记叙文和应用文的要求以外,也同时提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两方面的能力从一年级就要注意培养。”显然,这种只重“知识”(而且只是写作知识)轻视“能力”的教学内容安排既不符合小学生作文的心理过程也不符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

2.重“外”轻“内”

与上述以写作知识为纲的作文教学内容相适应,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按照不同的文体类型、描述对象和表现手法结合范文进行分析.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对范文进行认真的模仿与记忆,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量的模仿练习(即多次重复性的“外部刺激”)强化学生对词、句及其间联系的记忆与理解,让学生记住更多的单词、句型及其应用环境,最终使学习者形成对语词应用能力的熟练掌握.这种教学方法实际上是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强化”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其最终目的是通过这种强化训练使学生形成一种对文字符号的自动化操作能力.这种行为主义的训练方法无疑对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词汇和句型是有好处的,例如,在这种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词汇和句型替换练习就能在这方面起明显的作用.但是由于写作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个体的多种心理活动.一个人的写作能力、写作水平不仅与他掌握的词语数量、句型结构有关,更取决于作者的观察能力、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和价值取向等多种内在因素.因此,只注重外部刺激,只强调对个体“外显行为”进行强化,而不考虑个体“内在因素”的行为主义训练方法,虽然对于固定的行为联系即固定的操作模式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一旦条件改变,习惯于范文模式,即习惯于模仿和套用现成词语、现成语言环境的学生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显然,对于要求高度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敏捷性、灵活性与批判性的作文活动来说,这种只重“外”不重“内”的教学方法是难以胜任的.

3.重“写”轻“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里面有个‘语’字。如何听他人的话,如何更好的说自己的话,正是语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的.”小语教学法专家高惠莹教授也曾指出:“作文应包括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培养学生作文的能力,具体地说即教儿童学会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通顺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文的含义本来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口头表达谓之“语”,书面表达谓之“文”,合起来才是“语文”.而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却往往是只重视“文”不重视“语”,只重视“写”而轻视“说”,注意让学生多写、多练(多写日记,多练片断习作,多练命题作文)却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说。造成很多学生不敢说话、不会说话,甚至一张口就面红耳赤,结结巴巴。须知说话和写文章虽然不同(前者比较形象、随意,不太严密;后者比较严谨、规范、有逻辑性),但二者又有密切联系。从信息加工过程看“说”和“写”二者均属于信息输出(“听”、“读”则属于信息输入),都是个体的思想、观点或情感的表达,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为了使表达的内容准确、清楚,不论是说话还是写文章,在开始之前都要有一个构思过程—确定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和考虑叙述的先后顺序等等.由于说话要求随机应变、见机行事并要立即作出反应,因此经常锻炼说话,提高说话能力,可以为写文章打下良好基础。重“写”轻“说”的做法不仅影响学生口头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也影响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大凡口才好者,文思必然敏捷,思路必定清晰;反之,文章写得好的人,尽管口齿未必伶俐,但观点一定明确,表达必定清楚,绝不会有逻辑混乱的情况发生.因此“说”和“写”在作文教学中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相辅相成,彼此促进。那种把“说”、“写”对立起来的作法是没有道理的,是违反作文教学规律的。

4.重“理”轻“情”

这里所说的“理”是指“理论”、“理性”,“情”指“情感”.所谓重“理”轻“情”是指在作文教学中偏重有关写作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忽视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例如讲记叙文主要围绕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加以介绍,并通过教材中的一篇篇范文加以印证和说明;讲应用文则强调“标题、称呼、正文、祝颂、署名和日期”等六个部分和各种应用文的固定格式,也是通过一篇篇范文来详加印证和说明.这些理论知识固然都是必不可少、应当介绍的,问题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和自然科学中的课文不一样,它不是直接通过说理来教育人,而是通过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来感染人,使人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启发,受到教育。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作者的情感除了通过课文内容本身直接传递给学生以外,还要靠教师的语言、表情和动作来传达,对于小学低、中年级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传递作用尤其重要.有时教师的表情、动作(是一种无声语言,也叫体态语言)比有声语言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绝不应忽视作文教学中情感因素的作用,除了“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将“理”溶于“情”之中,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接受.否则只重理不重情,干巴巴地讲几大要素和文章的体裁、格式,只能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产生厌烦情绪,达不到学习、掌握写作知识的目的.另外,“作文”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过程,总是要受作者情感的支配,不仅文学作品是如此,就是以写景、叙事、状物和写人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也一样.不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去热爱、去体验周围的事物,只把作文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词语运用技巧,那么,学生只能写出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特征、毫无感情色彩的文章.这种文章尽管文句可能通顺,结构也还合理,但却不能打动任何人,即不可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 重“文”轻“境”

传统作文教学还有一个通病就是重视对范文从“文字”内容进行讲解,而忽视对范文所描述“情境”的创设.例如不少语文老师对于范文都是按照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大意、内容分析、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六大块进行讲解.篇篇如此,满堂灌,公式化教学。不能利用创设情境、环境烘托所带来的真实气氛去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因而难以唤起学生写作的激情,难以展开学生想象的翅膀.把本来是最富有情趣、最丰富多采、最生动活泼的作文课,变成照本宣科、抽象乏味、死气沉沉的“填鸭”课.在命题作文的教学中,既不考虑尽量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考虑学生的情感世界,也不创设与题意有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手,逐渐对作文失去信心,甚至造成逆反心理,不愿上作文课,害怕写作文.反之,如果情境创设得好,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还可触发丰富的联想,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并自然地引发学生想要表达、想要写作的欲望,从而逐渐地喜欢上作文课.可见创设情境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5. 小学生心理健康作文800字

经过查阅资料得知,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同时,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身体受伤时,人们知道要看医生、吃药。可是,人们却忽视了心理疾病。现在,青少年很容易发生心理疾病。
在我国,最新一次全国4-16岁少年儿童心理健康调查发现,我国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达13.9%。中学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有专家预测:21世纪心理疾病将严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常心理疾病表现在:忧郁、狭隘、嫉妒、惊恐、残暴、敏感、自卑。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心胸狭窄,有的人容不得别人比自己好,有的人敏感多疑,还有的人对自己缺乏自信心,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些都是不健康的。
心理健康的孩子应具备5个特点: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们要重视心理健康,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我们才能健康的生活、快乐的学习,才能与同学们友好相处,才能开心的成长。

6. 小学生心理故事作文400字以上

“我来自偶然,像一粒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人世间坎坷辛苦”……
尽管这首歌我己经听过了很多次,可是,再次响起的时候,我的心还是为之颤动,《智慧背囊》中的一个故事再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故事里一个聋哑的女孩与妈妈相依为命,小女孩每天都盼着妈妈回家,因为妈妈每次回家,都给她买一块好吃的年糕。但是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很晚了,妈妈也没回来,她出去寻找妈妈,结果在路上发现了妈妈的尸体,但是她的手里还攥着一块年糕,眼睛睁得很大。小女孩想:妈妈是不放心她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上,所以眼睛没有闭上。于是她擦干眼泪,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妈妈自己会好好地活下去,让妈妈放心地走……就用手语一遍一遍的“唱”着这首《感恩的心》,直到妈妈的眼睛慢慢地闭上。
读完了这个故事,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多么伟大的母爱啊!在生命的最后,还不忘记对女儿的承诺。再想想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那些因孩子有残疾,就被父母抛弃给社会,不承担自己的责任,真是太可恨了。
再想想那个坚强的女孩,我也深感惭愧,记得有一次:我的脚崴了,走路一瘸一拐还很疼,我就对妈妈说,妈妈你向老师请个假吧,我不想去上学了!妈妈说:“那怎么可以,功课落下了,怎么办?扭伤又不是一天两天就好的。”我不高兴了,就对妈妈又哭又闹。现在想想,当初可真是不应该啊!
我暗暗下决心: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永不放弃、永不气馁,做一个坚强而有责任心的人。

7. 小学心理健康的作文怎么写

小学当中的话,其实心理健康的话最好的方法还是应该去教育为主才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

8.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作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

根据世界心理卫生协会所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并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我们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确定为6个方面,即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

(1)智力发展水平:虽然智力发展优秀者并不一定拥有健康的心理,但如果智力发展水平低下,那将毫无心理健康可言。因此,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其智力发展应属于正常。相反,若智力水平低下,是算不上心理健康的。

(2)情绪稳定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是心境良好,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占主导,但同时又能随事物对象的变化而产生合理的情绪变化。所谓合理的情绪变化是反应,当有了喜事感到愉快,遇到不幸的事时产生悲哀的情绪。此外,还能依场合的不同,适当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3)学习适应性:一个心理健康的小学生通常喜欢上学,觉得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感到轻松;对于学习内容往往抱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学习效率高。

(4)自我认知的客观化程度:心理健康的小学生能顺利地从以自我为中心向去自我中心阶段转变;能将自己同客观现实联系起来,主要从周围环境中寻找评价自己的参照点,对自己的认识开始表现出客观性。

(5)社会适应性:心理健康的小学生往往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自己的日常生活事务能由自己来料理,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社会生活,乐于与同学、老师交往,让自己融入集体生活中,自觉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要求,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孤立起来,与周围的人群格格不入。

(6)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的小学生一般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部刺激的行为反应适中,不过度敏感,也不迟钝;他们不会因鸡毛蒜皮的事情而大发脾气,也很少出现让人觉得莫名其妙的举动,其行为表现同他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9. 小学生心理健康征文

这是我抄来的,不鼓励你抄,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去写,真实的最感染人。 一、气氛和谐,方法灵活。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上来看,他们在感知过程中,还不能自觉地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感知,不善于对物体进行综合分析,目的性不明确,无意性和情绪性明显;在注意上,小学生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异刺激所吸引,此阶段,他们的有意注意也在发展,但还达不到完善的程度。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方法上,应该精心设置,有意注意、无意注意交替出现,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脑等,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我们还可以推出课本剧,让学生对课文进行创造、加工并演出,合适的篇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自评,从而全方位地投入到了语文实践中。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了知识。 二、树立榜样,陶冶性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阅读全文

与小学心理作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