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发布时间:2021-01-11 09:55:49

⑴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现代诗教学

举例说明,如下:

以骆宾王《咏鹅》一诗为例。在教学中不妨可以设计一个“诗画”相结合的环节,逐步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一层一层拨开文字的外衣,共同寻找隐藏着的美。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三副画展示于学生面前。根据画幅引出课题《咏鹅》,并设疑:这三幅画中只有一幅画才是骆宾王《咏鹅》中描写的那只鹅,你们想知道是哪一幅吗?——引导学生自由读诗,试着理解诗意。学生阐述自己对正确画面理解同时,正是教师一步一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感受诗情的过程。学生探索“三美”的过程,同时也帮助了学生酝酿了情感,为朗读做好情感的铺垫。

①曲项向天歌(为什么歌唱?歌唱什么?)——学生在想象中说句——在想象中感受到快乐——有感而发的朗读。

②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试着让学生描述想象中白鹅在水中嬉戏的情景——想象说句——指导朗读)可提供的句式训练,例如:

句式一:你瞧!它的羽毛多呀,就像!

(例:你瞧!它的羽毛多白呀,就像白色的云朵飘浮在蓝天上。……)

句式二:你看!它的脚掌多呀,就像!

(例:你看!它的脚掌多红呀,就像火红的枫叶在风中舞动。……)

句式三:快看哪!它真像。

(例:快看哪!它多像一只洁白的小船浮在碧绿的水面上,两把红色的小船桨轻轻地划动着清清的河水,多美啊!)

在引导中注意把握《咏鹅》中隐藏着的三个“美”。

①“形体美”——曲项

②“音乐美”——向天歌

③“色彩美”——白毛、红掌(绿水清波)

(水“绿”,水“清”都是对白鹅美的一种衬托,也可以借机诱发学生们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通过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句去理解把握诗意,由局部到整体的感知,在想象说句的基础上挖掘诗歌中蕴藏着的美,从而帮助学生初步体会到文字的魅力所在。学生深入文本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逐步接近“美”的过程。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情感积累,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中逐一得到了发挥与展现。在此番与“美”的较量之后,让学生再次朗读这首古诗,相信一定能将鹅的美,鹅的自在,鹅的快乐,以及对事物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学习古诗,从而又跳出古诗;感受美好,从而又衍生出美好。这就是我们应该给予学生的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语言的魔幻,在亲近文字的行进过程中一次一次地让学生体会到熠熠生辉的不仅仅是书本的语言,更是来源于自己内心的声音,这声音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声的。因为润物的恰恰是无声的。


⑵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有哪些

教师要教得好,让学生学得好,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古诗教学要设计得精彩握要,首先教师必须对古诗文相当熟悉,对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和研究,最好还能对其中一些古诗文有独特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对古诗文的欣赏与品味之中。
大量的文献显示,当前古诗教学关注四大方面的内容。第一、创作背景;第二、分析与理解;第三、欣赏与体验;第四、朗读与背诵。这四个大方面较为完整地体现了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探索有效古诗课堂教学研究中,小学古诗词教学设计分七步进行: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古诗导课的方式与阅读教学的导课方式类似,即:间接导课与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法、疑问导入法,预习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不管哪种导入法都与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如:我执教的《回乡偶书》采取的就是间接导入法,由已学过的诗人贺知章的《咏柳》来唤醒学生对诗人的再现进而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的前提下进入本课的学习。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就像本人执教的《泊船瓜洲》,从今天起我们进入第二组元的学习,随着今天的学习我们将认识一位宋朝诗人王安石,今天学习他笔下的一首诗板书课题。
二、背景介绍,知晓诗人。
古诗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诗人创作此诗的境遇与心态等。古诗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好素材,是小学语文人文性的典型体现。教师在课前让学生通过查询资料了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且新课程标准还指出:要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在课内外创设各种各样的交际情境,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因此处理好这部分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也可以使教学增添生趣。
像我在这一环节介绍诗人贺知章创作《回乡偶书》这首诗的背景,学生就会在这种情境中展开想象,获得情感体验。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积累提出较高的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能根据需要搜集有关材料。我教学《长相思》在这一环节让学生交流对于纳兰性德你知道多少呢?这样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又训练学生听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还为下一步学习古诗、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
三、自主学习,弄懂诗意。
《语文课程标准》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四大理念之一。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做到放和扶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古诗。
首先要大胆地放。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学习古诗的方法,然后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去探索新知,弄懂诗意。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和帮助使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得到解决。
引导学生利用书上的图画,注释或其他工具书等帮助理解诗词的意思。理解诗词的意思还应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抓诗眼
: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2)抓词语
: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
(3)抓诗句
: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抓诗题
: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例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从题目就可见作者在西湖上饮酒(欣赏风景?赋诗?)碰到了开头是晴朗的,后来下雨了这样的景象。又例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一读而知是写的夏天的荷花。可要是结合诗题细读全诗,你就会发现作者是借物抒情,写下了对林子方上京为官的无限祝福。
四、诵诗想象,品诗悟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古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博大精深,凝炼含蓄。有着音乐、建筑、绘画、意境等在内的巨大美学价值。诗的情感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欣赏来体会。因此,在学生理解了全诗的意思,有了初步的情感体验后,教师要趁热打铁,通过现代教学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根据诗意想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点读、评读、范读、诵读,演读使学生能读出诗的重音和节奏,知道应该如何把握诗的轻重缓急,加深对诗人情感地体验,体味出诗人赋于诗的思想感情。在学习古诗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依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入情入境,加强有感情地朗读。在初读过程中,仅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为基本要求;第二次在理解的基础上再读,就要有感情表现的要求。在理解诗歌意境后的朗读就要求能达到变感情朗读为有创造性地朗诵。
五、创设情境,引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诗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为之动情。怎样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呢?教师不要孤立地指导朗读或单纯地创设情境,而是将创设情境与感情朗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设情境作为学生感情朗读的基础和铺垫。同时又通过读来引导学生领悟诗情,进入诗境。我有时采取演一演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此情此景;我有时通过看录像将学生带入到诗的意境中,情感的表现一次比一次丰富,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到位。最终,让学生通过读与诗人的情感达到共思、共忧、共吟的境界。实际上这一环节就是前一环节的升华和展示。
六、拓展延伸,创作诗词。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应要求学生诵读古诗文,以利于学生的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古诗量并不是很多,所以在结束了一首诗的教学后,并不结束这堂课的教学,而以诗带诗,以点带面,将课堂延伸到同一类型的古诗教学上,有意识地加大学习古诗的量。使学生在课堂中接触到大量的古诗,了解到诗人更多的优秀的诗作。这样,同学们的眼界开阔了,诵读古诗的兴趣也增加了。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比如低段可以让学生表演,再现诗的意境;中高段可通过课件的出示和音乐的渲染,创设适宜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课堂环境。通过这个语言实践过程,指导学生运用古诗的能力,激发他们创作的欲望及兴趣,让他们能学以致用,真正起到语文教学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简单明了
教学板书是艺术,艺术是讲究创造的,是需要教师花心血进行构思、提炼、创新的。每一幅新颖别致、独具个性、富有美感的艺术板书的出现,都是教师创造性思维的结晶。我们提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板书,更提倡教学板书的新设计和新创意。板书设计做到,围绕诗词中心,抓住关键词,简单明了,有创新。

⑶ 如何进行诗歌教学

1、反复诵读,体会情感

中国古典诗歌的特点是意境深远,感情丰富,语言简练,节奏感强,这些特点使得诗歌易于朗诵,朗诵可以提高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形式,并逐渐把诗歌的语言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创作出优美的诗篇。俗语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再者经过反复诵读,便能理解诗歌的含义,“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进而体会出诗的意境以及所蕴含的感情,使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诗歌教学

2、利用插图,自我想象

课文中的插图能准确的呈现出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直观的去感受诗中的美景,在有限的画面里去引发学生的想象。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尽,一枝红杏出墙来。”课文中的插图发挥出了他的作用,主人家满园春天的景色,显得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大家都认为可能是主人怕客人破坏了这满园的美景,才久久不开门,但这美丽的景色怎么能阻止客人去欣赏呢,看!一枝红杏就伸出了墙外。利用文中的插图把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发挥到极致,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使学生领会出诗歌的魅力。

3、介绍作者、背景及题材,深入理解诗歌

对于一首诗歌,诗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心情什么情况下写出来的,都会在诗中多多少少的展现出来,而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感情与诗人显然完全不同,如果不去加以了解作者所在的时代以及写作背景,显然是不能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更谈不上理解诗歌所呈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了。而了解诗歌的题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如陆游的《示儿》,这是诗人的绝笔同时又是一份遗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生命即将终结之际,觉得今生唯一遗憾的是看不到国家统一,并叮嘱儿子在“家祭”时别忘了把“王师北定中原日”告诉于他,作者这种深厚的爱国之情,不得不让人感慨万千。教师通过对诗歌作者、背景、及题材的介绍,对诗歌教学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望采纳谢谢!

⑷ 如何教小学语文古诗

一、学习古诗文要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 )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 )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 ).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 )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别样红,竹外( )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 ),其中,李白被称为( ),杜甫被称为( ),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特别是我国的古诗,更是我国语言中的珍宝,艺海的奇葩,是民族文化精华的积淀和展示,也是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职责.在教学小学古诗文,我体会到,要让学生喜欢和学好古诗文,以上就是我个人总结的经验.

⑸ 小学语文古诗如何讲解

1、把古诗的作者简略的介绍一下
2、把古诗中每一句里难懂的字,加以解释
3、串讲一下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4、找到诗歌的诗眼,进行赏析
5、归纳诗歌的中心思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让学生把诗歌背诵下来(这个属于主要的教学目标)
7、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布置找这个诗人的其他作品,或是同一题材的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⑹ 小学语文古诗词如何教学

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音fēi)而久久不见打开、喜从天降的生命力度,所以客人轻敲柴门才久久地不开,一枝红杏出墙头,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这首诗情景交融。
因游赏受阻而扫兴又得兴,说园门虽然关得紧、关锁不住的生命力度,故意说成主人有意拒客。但写得很幽默风趣,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失望后的意外精神补偿,以及情趣盎然的精神哲学的启悟了,这就不仅是游人怜屐。”不过陆游此作未免平展,构思奇特,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就把“屐齿游园”转化为“精神游园”了,说大概是园主人爱惜园内的青苔:
《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遂,蓬勃发展,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一切美好的事物,怕我的屐齿在上面留下践踏的痕迹,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出墙来”,“怜”则是从探访春色者的 游兴的角度落笔、却胜于成游的别具一格的记游诗,没有人来开,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奇兴,弥足珍贵。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得住,而且春色派遣红杏使者也 来怜屐了,敲了半天柴门。由于有了“应怜屐齿印苍苔”的设想,迸发出春光难锁,其锲而不舍的精神是值得怜惜。同样,交代作者访友不遇,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音jī)不避苔滑路僻,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这是为了给下面的诗句作铺垫,尽管它吃了“闭门羹。短短两句、同情。春色在这么一“关”一“出”之间。倒是“怜”字有情致。首句又作“应嫌屐齿印苍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园门紧闭!
中心思想,非名家一旦对生命与诗进行精诚开发,才引出后两句更新奇的想象: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所以“柴扉”久扣不开,我却嫌这“嫌”字不好。可见名家之诗不一定都能省心地成为名作,“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将主人不在家,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由一枝红杏出墙。表现了春天有压抑不了的生机,有点马上观花,冲破围墙,溢出园外!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从某些语句上看,但清高得有点做作。
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柴门虽然不开,不及叶绍翁之作那么精神专注,但“春色满园关不住:“春色”是关锁不住的,春色却是关不住的啊,不仅景中含情、无缘进门的诗题,小扣柴扉久不开”,简单的几个字。
名句赏析,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未免有点扫兴!
头两句“应怜屐齿印苍苔,而且景中寓理,它是一首无法成游。尽管主人没有访到,受到哲理的启示,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此诗就是记录这种精神奇遇的:“平桥小陌雨初收, 长满苍苔的路上遍印着诗人木屐钉齿的痕迹,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轻拍木编门扇(柴扉。诗人去朋友家游园看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后者更贴合“游园不值”,显示出一种蓬蓬勃勃,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诗人从露在墙头的一枝杏花想象出满园的春色,淡日穿云翠霭浮,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赏析、远离尘嚣的清高,想象着墙内满园春色灿烂夺目。“嫌”是从推测园主人感情的角度落笔,“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去探访春天消息。到底自然界比园主人更能体贴游人的情趣,千古传诵,游赏的愿望受阻?“关不住”。他想。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但扫兴之余惊喜地发现奇遇,一切充满生命的新鲜事物,高齿的木板鞋(屐,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一枝红杏出墙来”,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虽然主人自私地紧闭园门,此诗点化了陆游的《马上作》一诗。无缘 进得园门,在深挚的精神体验和心理波折中,好像要把春色关在园内独赏,这应该看作是一种精神奇遇,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禁锢不了的:
今译。杨柳不遮春色断,也可能出现奇迹:
园主人可能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它似乎在表现园主人闭门谢客《游园不值》

⑺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怎么评课

古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艺术瑰宝,诗章简短,意境深远。本课所选的两首送别组诗,都给人以“相聚时难别亦难”的伤感。由于诗词内容时空跨度太大,而小学生阅历较浅,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因而教学中不能仅仅满足于诗歌意思的疏通和诗句的积累,应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读背吟诵,在读中感悟,在比较中体会别情,在比较中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借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小学古诗的评课稿

本节课教学首先通过音乐导入,创设意境,做好感情铺垫。接着通过学生自学,小组交流讨论学习,疏通诗意。然后,通过品读关键语句,展开想象,领悟诗境。最后,通过配乐诵读,升华情感体验。整体环节比较紧凑,衔接较为自然。通过此次学习,学生对送别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基本上完成学习目标。

不足之处在于:

1、部分学生不能乐于参与讨论,不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教师对于达到以生为本,实现生本课堂的目标还需要努力,对于农村学生的学情要把握更精准。

3、上课是对于语言表达训练这块处理有些仓促。

4、对于“相惜”、“悲壮”品味还不够深入。

5、课堂总体平缓,无特别亮点和精彩之处。

6、在学情把握上,“精读一首,带读一组”应该会比两首古诗同时进行比较教学效果会好。 7、应该在古诗重点词句进行深入咀嚼,不能蜻蜓点水。如果还有机会重上,我将着力解决以上几方面问题。

篇二:四年级古诗复习评课稿
背诵古诗一直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我部语文教学的一个亮点。林敏老师向我们展示的《漫游诗林》将孩子们带入了浩瀚、有趣的诗词海洋。陶醉于中国古诗歌的神韵之中。课堂上学生们诵诗、对诗、唱诗、画诗、演诗,真可谓生动活泼、动静相宜。孩子们那摇头晃脑,神气活现的神态,充分展示了我们中华5000年的诗词瑰宝,这种吟诵,既是对语言文字的积淀,又是学生思想的启蒙、人格的熏陶。 作为一节中国传统文化课,它又体现了以下几个“多”:

一、 所展示的古诗多。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孩子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古诗诵读复习学过的古诗,领略古诗词的神奇魅力。林老师带领孩子们诵古诗,佳言妙语对对碰。各个环节都紧紧围绕学习古诗、展示古诗来进行。整堂课,孩子们始终快乐着、兴奋着、学习着。

二、 所展示的形式多。

孩子们在课堂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古诗浓厚的兴趣得益于老

⑻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艺术

《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学习心得
延长县小学 刘沁馨
古诗词浓缩了语言文字的精华,字斟句酌,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代表了文字表达运用的最高境界。时下正全面复兴我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举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强劲的国学热潮,小学古诗词教学也愈来愈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由于古诗词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不断积累进化而来的,其表达艺术、遣词造句形式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学生理解古诗词,老师教授古诗词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古诗词是语言文字积累进化的产物,具有很强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气息。不同时代的人,其认识事物的广度和深度肯定不一样,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是不一样的;同一时代不同的人,其观察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关注度不同,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也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其心路历程也不会一样,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情感也可能不一样。教学时,教师如果不让学生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就照本宣科地讲解古诗词,学生就很难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相当于找到了打开古诗词殿堂大门的钥匙,由此登堂入室,欣赏古诗词、理解古诗词就显得有路可循,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解读诗词的内容。
比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这首小词,通过描写清新秀丽的江南水乡景色,表露出他悠闲自适,怡情山水、乐在其中的心志。诗的最后一句“斜风细雨不须归”,这里的“不须归”不是作者不能归,而是因为他不想归。张志和钓鱼从来不用鱼饵,他原本钓的就不是鱼, 而是那份悠闲自在的心情。为什么“不想归”呢?我建议学生上网查阅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原来,张志和因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转变期,先是在“安史之乱”中颠簸流离,后来他的职场经历也是起伏不定。他因才华出众受唐肃宗李亨的赏识,被任命为翰林院待诏,因事得罪朝庭被贬谪,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这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此,他看破官场,以奔丧为由辞官返家,隐居在太湖一带,自称“烟波钓徒”,情愿扁舟垂钓,成为一位隐贤。因此,“不须归”是作者不愿再次入朝为官的意思,更让学生品味出诗人高远、淡泊、悠然脱俗的意趣。
二、品字析词,进入诗情
古诗词由于字数限制,每个字都是精华,古人称之为“炼字”,即诗中的每个字都是经过反复冶炼的,“吹尽黄沙始到金”,诗中字字珠玑,每个字都是黄金。在古诗词教学中,理解诗意的关键就在于把握诗中的关键字——诗眼。有的诗歌,诗眼在题目上,初读时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如《望天门山》中的“望”字;有的诗歌,诗眼却嵌在全诗的字里行间,需要引领学生走进诗歌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如:《夜宿山寺》的“高”字,《枫桥夜泊》的“愁”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喜”字,《示儿》的“悲”字等。我们今天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紧扣“诗眼”加以体会,能使其更好地进入诗境,感受诗的无穷魅力。首先,我指导学生通过自读、范读、比赛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全诗后,引导学生理解“危楼”就是“高楼”。接着,我让学生结合诗句来理解“楼高”,学生不仅从诗的前两句“高百尺”“摘星辰”等具体描绘中体会到寺楼的高耸入云,还从诗的后两句诗人夜宿高楼的心理描写,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楼的高,当一生将最后一句“恐惊天上人”声音读得很响亮时,我马上提醒他:“嘘——仙人正在睡觉呢!别吵醒了仙人!”该生马上心领神会,放低声音、放缓节奏重读了一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在孩子们有感情地朗读中,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寺再次呈现在面前。
三、由诗入画,领悟诗意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