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能使学生对概念进行深层次的内化,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遵循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更要注重练习设计的方法,体现练习的实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取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时对练习进行调控与反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1、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要遵循实施的原则:小学数学中课堂练习的形式多样,设计方法各异,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原则,充分发挥练习的最大效益。
(1)针对性原则:所谓针对性,就是设计练习要围绕教学目标,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做到有的放矢 ,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这就要求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
(2)层次性原则:即要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练习设计 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要关注特困生和中等生,同时又要关注优秀的学生,让特困生吃得饱,让优生吃得好,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学习可起到定向、持续和强化的效应,提高练习的趣味性,寓练于乐,练中生趣,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而且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效地提高练习质量和效果,真正达到练习的目的。在练习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设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习题,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样有助于提高数学学习的爱好、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生活性原则。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思维能力还很弱,但他们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教师如果将枯燥的数学练习还原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将会比较容易的克服。
2、注重练习设计的方法,体现练习的有效性: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循渐进的。所以层次合理、形式多样的练习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效地设计练习,改变传统的练习观,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效应”。 一节数学课,练习是否有效,将是一节课的点睛之笔。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既要整体考虑练习方式,又要考虑练习的具体内容,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根据教学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课型不同,练习设计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1)新授课的练习设计:新授课以传授新知识为主,在新授课之前一般安排一个准备性练习,它是为导入新知识铺平道路而组织的。在设计这样的练习时,应把着眼点放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指点思路上,促使知识顺利迁移。如以此减缓思维的坡度,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使学生将新知识同化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新授课之后安排的巩固练习,是围绕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编排一种同类型、同结构的练习,其目的是要使学生重点形成某一知识技能,达到真正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它是新授后的必定举措。设计每个层次的练习,都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做到目的明确,数量适当。
(2)练习课的练习设计:练习课主要是以练习为主,目的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应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A、巩固练习:这一练习的目的是巩固和加强新知,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
B、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是指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事物的形式,以便揭示其本质属性,同时也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学生可通过变式题进行比较,抓住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提高分析问题,排除思维定势,从而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C、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学习梯形的面积后,安排一组组合图形。让学生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3)复习课的练习设计。复习课是以复习、巩固、整理已学过的知识,促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复习课的练习设计要服从总的复习构思,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A、巩固性练习。复习课的巩固性练习要抓住重点知识、主要的能力要求,使学生通过温故而举一反三。由于复习课的重点是知识的归纳整理,因而巩固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B、归纳性练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加深巩固已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C、引申练习。目的是通过对知识归纳整理后,适度地延伸、综合,进一步充实、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
D、发散性练习。这是一种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技能的基础上,用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练习。
3、采取多样的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机械单调的练习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取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1)针对性练习:这是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增加的一种练习,便于攻其一点,逐步强化。
(2)判断性练习:这是为了检查学生的知识缺陷。查出学生认识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而设计的一种练习,这种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3)操作性练习:动手操作是符合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的。这种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和巩固知识,发展各种能力,培养兴趣。
(4)对比性练习:深化练习,不是指题目要求拔高、加难,而是指思路的拓宽、灵活,激励学生思维。在练习中通过对比练习,可突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对形同实异,学生易混淆的知识得到辨析深化的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推理、分析和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防止思维定势产生的负面迁移。
(5)说理性练习:说理练习主要用于应用题的思路训练中,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说明算式的意义 。这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互译,同时又培养学生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重视算理表达的好习惯,把数学思维与语言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加以训练。
数学练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充分发挥各种练习的独特作用,力求活而不难,易中求深,使各种练习相互协调,从而产生正向效应。同时练习要讲究质与量,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根据练习内容去确定练习形式。
4、及时对练习进行调控与反馈,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在设计练习时,无论是新授课、练习课,还是复习课,都要重视及时反馈,以便调控教学。为此,教师应尽量做到作业当堂完成,当堂批改,当堂订正,当堂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应该安排好反馈的环节,必须设计好以下练习形式:①准备性练习,这是在新授课之前,安排一定的内容,了解学生掌握与本节课有联系的旧知识的情况,为新授课的调控提供依据。②新授课后的尝试练习,这是为了了解学生理解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的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调控教学。③巩固练习,这是第二次集中反馈,经过第一次反馈和补救后,可提高练习要求,使学生巩固新知、深化练习,教师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还要从提问中获得信息反馈,并及时地对原来设计的教学过程进行调节。这样就能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练习是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数学课堂上不容忽视。实践中我们往往不能很好的处理“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练的目的性不够明确,针对性不强,随意性大;练的习题不够精选,思维难易度把握不准,层次性不够明显;不能正确处理练与讲的关系,以讲代练或以练代讲的现象普遍存在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正确理解练习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摆正练与讲的关系,要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练习的结构和设计是一门“学问”,值得探讨,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少、精、活”。以腾出足够的时间落实训练,从而减少课外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余负担,使学生能积极参加各种课外兴趣活动,扩大知识视野。
『贰』 如何提高小学高段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数学教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将教学过程变为引发学生练的过程,每堂数学课教学任务都是通过不同层次的练习来实现。数学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其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 ,作业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所以数学课堂有效练习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
一、练习主要应在课内进行,练习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
练习在课内进行,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发现学生不够理解的地方,还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得到弥补。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要保证课内的练习时间,克服教师讲的多,学生练习时间少,主要靠课外练习、补缺的不良状况,否则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但练习的效果不好,还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练习不是目的,而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练习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有针对性。分层次,有易到难,这样就可以做到练习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有针对性,不平均使用力量,容易的少练,较难理解的重点练、反复练,加强估算,巧算,心算练习。使计算逐步达到熟练形成技能,做到听到或看到题目,就能迅速地说出得数。目的明确,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内练习变为学生自觉的活动,从而提高练习的效果。
二、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
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例如:在教学 “自行车里的数学”时,让学生合作研究自己的自行车,体会周长,半径,大小齿轮的比构成比例的意义。提出有创意的几个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求知。自行车中,是前轮推后轮还是后轮推前轮?是大齿轮推小齿轮还是小齿轮推大齿轮? 齿轮的大小和链条有什么关系? 变速自行车后面那么多的齿轮有什么用?踏板转一圈,齿轮转几圈?轮胎转几圈?和所走的路程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三、练习设计要有梯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教师在设计数学的练习时要考虑到对于每个学生要达成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要使人人都掌握必需的、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但是由于学生生活环境,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不同,他们的智力开发和发展上存在着差异,所以表现在认知水平上,技能的掌握上以及数学的思想方法上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每节课对学生的练习搞一刀切,布置作业同质同量,其结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同学已经会做的习题,老师仍然要求一遍,不仅学生觉得无味,而且浪费了他们的智力。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同学有的练习题根本不会做,老师还是要求其完成,同样是一种空耗,也影响了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存在,在作业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上作一些机动,使练习具有层次性和弹性,可以满足各阶层学生独立自主和自由学习。因此,我们认为教师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有梯度,大小循环,分层递进,使学生牢固掌握,形成解决问题的初步定势。一般可以安排如下几个层面: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或拓展练习———实践练习。 四、练习设计要少而精。
有效课堂练习设计不仅要有习题数量的保证,更要有练习质量的保证。努力做到练习少而精,确保练习一步到位。要想精练,练习的设计就要以一当十,以少胜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习题来练。练一题,管一类,重在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力求以数量相对较少的练习获得知识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从而达到练习的优化,以少胜多的目的。实践证明,练习的份量多,势必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影响学生的学习情趣和身心健康,学生为完成作业量而草率从事,降低练习效率。如练习份量少些,完些成作业的时间充裕,学生作业才能认真仔细不马虎,工整,准确规范。教学对学生的练习技能要求也应提高,如计算式子题不仅要算正确,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还要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简便、灵活。应用题解题应从各个知识点去考虑,用多种方法解答,并进行优化选择。教师对待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千方百计寻找闪光点,给予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得到全面的提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叁』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起着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作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成效与练习的成效有很大的关联。只有练习的设计和组织,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才能实现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如何让数学课堂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进一步优化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理念下教师们所应该思考的问题。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及研究,浅谈课堂练习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为了不失趣味性,又设计了一道猜电话号码的题目:⑴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的数;⑵最小的奇质数;⑶6的最大约数;⑷9的最小倍数;⑸最小的奇数;⑹最小质数与最小合数的积;⑺只有一个约数的数;⑻最小的自然数;⑼能整除25的质数;⑽最小的能被2、3同时整除的数;⑾最小的偶数。接下来还设计了用学过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学号这一活动。这样的设计使知识性与趣味性得到了统一。
二、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
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其教学重点是“一看”(看除数是几位小数),“二移”(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除数成为整数,再相应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位置)。针对这一点,我设计了只列了竖式,先不要求计算的习题:0.36÷0.9;2.8÷0.07;2.8÷0.14;0.102÷0.51。这几个问题解决了,以后的练习就容易了。又如,在教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时,我就设计了一组层次性非常强的习题:第一层次(基本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35+240+25,56+75+44+15。第二层次(变式题)简便计算下列各题:(72+33)+(67+28),(143+69)+(57+131)。第三层次(综合题,新知适当结合旧知)下列各题能简便计算的简便计算:(96+49)+157,(92+58)+(45+108),(68+76)+32+24。第四层次(发展题,供学有余力者用)计算:2+3-4+5-6+7-8+9-10+11-12+13-14+15。这样,所有学生都能量力而行,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对数学学习更有信心了,使他们学习更加主动与积极。
三、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一节课只有40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我们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少而精,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练习具备典型性,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培养基本技能的目的。如在教学《求组合图形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通过交流和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联系,让四块阴影动起来,利用移动后产生的变化,不仅求出了阴影部分的面积,而且总结出了中间空白部分处于图形中任何位置时,求阴影部分面积的方法。设计一道题得出了多道题的解法,可谓一举多得。又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就设计了这样一道生活情境练习题:“超市购物”。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看哪位营业员收钱、找钱既对又快,哪位顾客最会计划用钱,买到自己最需要的物品(事先准备好各种商品及标价)。本节课的内容就是在熟悉人民币面值的基础上认识商品标价,这与学生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它源于生活。因此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自觉地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而且,可以巩固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换算等,亦是一举数得。
四、开放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文字题》时,我是这样设计习题的:请学生任意报出四个数字,如32.8、4.2、0.5、18.7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编文字题,看哪组编得最多(不考虑除尽除不尽)。一改以往由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互相出题、解题。可谓条件、问题、方式全部开放,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再如,在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给学生创设了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家的房子要用多少钱?看谁家的装修既漂亮又省钱?”不要以为这样的题目很简单,其实不然。大家想想要用到多少知识:长度的测量、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商品价格的调查、装修材料的选择……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化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练习不能局限于巩固知识、操作技能和对常规问题的解决,应有注重预感实验、尝试、归纳、猜想、类比等非形式推理的问题,有条件不完备、解题策略多样或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有在求解时无现成步骤可循的非常规问题等。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能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总之,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学内容下需要教师智慧的、合理的采用相应的策略。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探究。
『肆』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课有效性研究
课堂练习是抄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措施,因此课堂练习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不喜欢将练习题纳入备课中,他们简单地认为练习就是学生作业,新课一讲完,就布置给学生做,他们最为关心的是练习的正确率,如果发现正确率不高再讲,学生再做。有的老师考虑了练习的一些问题,但练习的内容是否丰富、类型是否多样、是否具有层次性等却很少关注。学生后来在练习中遇到了问题,老师再讲,这样就加重了师生的负担,无形中打击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一、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每道课堂练习题都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尽量避免有多个目的同时存在,就必然会造成各方面相互干扰,学生就
『伍』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数学论文范文
情境是一堂课的“小天地”,它是教师用生动形象、亲切感人的语言,或版描述意趣横生的同教权学内容紧密相关的人物、事件与景物,或演示形象逼真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动作画面,并借助一定的媒介创造出来的,教师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好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戏剧般地进入角色,就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点燃其思维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共鸣。这样,也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陆』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有效性的研究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每堂课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特别要注意讲究课堂导入艺术。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储备和兴趣爱好等,通过谈话、游戏、讲故事、猜谜语、竞赛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轻松愉快的进入课堂教学之中。练习课也不例外,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唤醒学生,使他们乐于积极参与,自主进行探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对数学的持久兴趣,就会一直处于积极兴奋地学习状态,任何有关数学的学习活动都会乐此不疲。
二、巩固基础,强化技能,适度拓展。
练习课首先要面向基础,让所学新的基础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形成最基本的能力。要通过在有意义的练习情境启发下,引领学生对基础练习题中的新知识、新方法通过动脑、动口、动手、合作交流等途径进行回顾整理,说清基础知识内容的重点和注意点,为下面具体的练习做好准备。然后根据知识点的整理进行基本能力的练习。
练习时,教师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面向全体学生,突出练习重点,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基础巩固、技能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感受。其次,练习课要加强学生的对新知的辨析和质疑能力。组织练习时,教师要发挥组织者、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通过对一些比较意义的题目分析,让学生在比较中明确新知的本质,增强辨析能力;通过对一些题目的自主探索,让学生用已有的方法,抽象概括出抽象概括出自己的独特发现;通过师生的频繁交流对话,逐步提升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在这一过程中要努力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自主探索、充分交流,达到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再活动中感受别人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过程,以改变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同时,通过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反思自我的认知,从而达到发展个性的目的。第三,练习课不应仅停留在练习层次,更应该多让学生去体会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应用意识,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提升思维层次,使所学知识得到延伸和升华。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所以,练习课还应将主要时间用在问题解决上,着力于不断帮助学生去领悟并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
三、练习目的要明确,形式要多样,评价要多元。
首先练习的目的要明确。要针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突出每节课练习的重点,即本节课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其次,练习形式要灵活多样。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以题型多样和方式多变等来引导学生想学,愿学,乐学。要尽量避免单一重复、没有明确要求的机械练习。第三,评价要多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语言评价是教师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对学生的评价要客观、合理、恰当,不能仅仅关注知识掌握方面,还应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切忌虚伪廉价表扬和长期物质奖励。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善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对学生的评价要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责难。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才有可能建立起优质高效课堂。
四、重视教学过程反馈,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反馈,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过程中反馈出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对后面的教学过程进行干预,以保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教师在依靠反馈信息,采取最优措施,进行最优调控,取得最优效果的同时,必须正确把握反馈的及时性,层次性和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馈效益,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如果课堂中实时获取的反馈与事先的预设有不一致时,我们应当立即对原先教学策略作出及时调整,以适应学生实际认知发展的需要,从而争取赢得课堂效益最佳化。
『柒』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就明确指出:“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的确我们的学生正是借助于我们安排的各种练习题的刺激,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进而完成其学习任务的,它对学生能否真正理解课堂内容起关键作用。练习的目的,就是获取知识。设计好练习,也就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所在。要使课堂练习真正起作用,教师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特有的、有效的练习需要我们精力地设计。做到适度、高效,让学生既掌握知识,又发展能力,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学生练起来才会更省时更有成效。 在平常的教学中,有好多的老师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认识上有误区,第一认为投入与产出是成正比的。如学生哪个字写错了,就罚他抄十遍。在听一次公开课中,有位老师布置的作业(1)、4小时行8千米,1小时行多少千米?(2)、6小时行3千米,1小时行了多少千米?第一题学生很快就做出 8÷4 =2的正确答案;第二题学生一看与第一题一样的,没多想就说是6÷3=2的错误答案。第二是认为要形成技能,越多越好。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人形成技能,不是越多越好,它有一个衰退点。如六年级的复习考试,考多了,他不投入,相反是越考越差。我们试想一下:一节新授课下来,给学生布置同类型10道练习题做,如果学生会做,做这么多只是机械的重复,为什么要做这么多呢?如果连一题都不会做,让他做更多的题又有何意义?数学课应该是重“质”而不是“量”!为什么有的学生不需要课下做很多的习题,照样会做,而有的学生每天徜徉在题海中,却没有什么提高?原因就是“质”和“量”区别。所以科学合理的安排学生的练习是非常重要,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认识。一、练习要重算理。 如在教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2÷3时,师可以利用画小棒给学生讲明算理,先一人一捆(10根),然后拆开一捆再进行分配。学生在明白天算理后,再引入竖式除法,学生就能轻松接受。二、练习要突出重点。 数学教学是分单元进行的,每一单元可划分为几个“知识块”,同一“知识块”的几个教学课时又有不同的侧重点或叫“知识点”。课堂练习就是要围绕每堂课的教学重点进行设计。例如,教学“两位数的除法笔算”前两课时,重点、难点是试商。新课前的练习应为学习试商方法作知识铺垫,可这样设计: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4×()<89; 2、估算:7 9×8=□、490×3=□。 讲授中的练习要为理解试商方法服务。 三、练习要有层次。 每堂课的练习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例如,百分数的认识的教学,可设计以下几个层次的练习。 基本练习:7 3 =( )% 、 80%=( )填小数。 综合练习:从小到大43 、0.745 、 7.5% 创新练习: (5 4 -45%)×(40%-4%) 通过上述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四、练习要有创新。 多途径、多角度地训练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需要,是课堂练习设计的重要依据。要达到这一目的,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创新的情境。 1、设计联想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可从引导学生进行横向、纵向和逆向联想等方面设计练习题。如看到“a是b的5/6”,要求学生联想到:(1)a与b的比是5∶6(横向);(2)b与a的比是6∶5(逆向);(3)b是a的1 1/5倍(横向、逆向);(4)a比b少它的1/6(纵向);(5)b比a多它的1/5(纵向、逆向);(6)a增加它的1/5与b相等(纵向);(7)b减少它的1/6与a相等(纵向)。 2、设计多解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例如,学习分数应用题后,教师可出示应用题:“一根长64米的铁丝,剪去总长的5/8做了20个周长相等的方框架,余下的还可以做同样的方框架多少个?”并要求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求解: (1)用分数应用题解法求解:①20÷5/8-20=12;②64×(1-5/8)÷(64×5/8÷20)=12;③64 ÷(64×5/8÷20)-20=12;④20÷〔5/8÷(1-5/8)〕=12;⑤20÷(5/8÷1)-20=12;⑥20×〔 (1-5/8)÷5/8〕=12;⑦20×(1÷5/8)-20=12。 (2)用比例方法求解:设还可以做x个方框架,得5/8∶20 =(1-5/8)∶x。 (3)用工程问题解法求解:①(1-5/8)÷(5/8÷20)=12;②1÷(5/8÷20)-20=12。 3、设计多变题(或多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一题多问”和“一题多变”能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和分析问题、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创造思维能力。例如, (1)、公鸡有120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