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是哪里颁布
教育部
教学大纲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指导教学的权威性文件 ,其产生、修订、试用都不是偶然的举措。它决定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变化 ,决定于国家对未来人才规格的要求 ,决定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也决定于教育思想的变革。
㈡ 小学语文和数学可以说一下具体一点的大纲嘛谢谢
语文:作文写人、写物、叙事、抒情、回忆、启示。文章主要是它的作者、文章背景、应用的手法、表达的感情、拼音、成语。诗句主要是意思、拼音、背景、情感、背诵。文言文主要是意思、背景、启示、人物。数学:四则运算、化简、运算性质、运算法则、运算规律(仅小学的运输规律)、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平形四边形、圆形、扇形(只需知道就可以)π(只要取3.14就可以)、正方体、长方体、圆锥。直线、射线、线段。鸡兔同笼,平方,百分率,单位换算。 其实还有一些,但是实在写不下去了,大概的我应该都写,可能还有一些,可能是我忘记了,I'm sorry.
___
/▲
/ ̄ ヽ■■
●■■
ヽ___■■
)=|
/||
∩∩__とノ
しし———┘
为你加油!!!!!!
*.
. ∧_∧∩*
* ( ・∀・)/ .
. ⊂ ノ*
* (つ ノ .
(ノ
㈢ 江西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小学语文考试大纲有哪些内容
招聘教师的考试题并不是严格按大纲出题,考题类型参考小学六年度级学生升初中的考题。
㈣ 小学一年级语文 考试大纲
语文考试大纲(2011-12-15 08:31:06)一年级第一学期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检测一年假学生在第一学期中语文学习的合格水平考试。二、考纲根据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浙江省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试用)和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为依据。三、考试范围和要求(一) 范围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六年制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适当延伸到与程度相当的阅读读物及报刊。(二) 要求 测试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应用能力,同时,重视对学生书写习惯的检测。四、考试内容(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 拼音、汉字(1) 认识四线三格,能准确地在四线三格中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掌握标调规则和音节的拼写规则。(2) 能区分翘舌音和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3)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笔画名称表P148)和笔顺规则。(4) 能正确书写100个四会字(生字表二),书写规范、端正、整洁,注意间架结构。(5) 能认读400个二会字(生字表一)能口头组词。2、 词语(1) 积累文中出现的四会字组成的词语,能默写,并能适当加以书面运用。(2) 积累文中出现的二会字组成的词语,能进行适当的口头、书面运用。(3) 积累常用的反义词,量词及叠词。3、 句子(1) 能读出陈述句和疑问句的不同语气。(2) 能模仿例句,补充一些简单的句子。(二) 阅读1、 学习使用句号和问号。2、 能阅读课文段落,并能根据要求找出相关内容。3、 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句和段落。要求背诵积累的——课文:《画》、《四季》、《小小竹排画中游》、《哪座房子最漂亮》、《静夜思》、《小小的船》、《阳光》、《影子》、《比尾巴》、《我多想去看看》、《自己去吧》、《雪地里的小画家》园地:P72《园地二》读读背背、P87《园地三》读读背背、P100《园地四》读读背背(三) 写话能根据一幅画的画面内容写1-2句话,能根据画面写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个要素。五、考试方式采用闭卷笔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40分钟。六、试卷结构1、 题类及占分比例(1) 基础知识及运用 约占65-75分(2) 阅读理解 约占15-20分(教材内与教材外占分比例1:2)(3) 写话 约占5-10分(4) 卷面书写 3分2、 试题难度占分比例:基本知识与技能试题约占95%,较难的试题约占10%3、试卷成绩等级换算参考:优秀级:95——100分 良好级:70——94分及格级:60——69分 不及格级:0——59分
㈤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是怎样规定写字的
让学生掌复握汉字的各种笔制画、结构和书写方法。要由易到难的进行写字教学。
要教学生学会写铅笔字、钢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要教学生学习写毛笔字。学会正确的执笔、运笔的方法和写字姿势。字要写得正确、匀称、干净。从描红、仿影到临帖,逐步培养学生写毛笔字的能力。
要使学生认识写字训练的重要意义,自觉的下功夫练习,养成认真写字的习惯。
教师要起示范作用,板书和批语的字要写得规范、工整。
在识字教学改革实验中,要注意不能增加学生负担。
学生写字,要从入学时抓起,坏习惯养成了就很难再改了!
㈥ 新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新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网上可以搜索到。甚至还有解析版的。
㈦ 求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大纲(人教版)
数学教学大纲
一、前言
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
从小给学生打好数学的初步基础,
发展思维能力,
培
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贯彻德、智、体全面
发展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
1
)
使学生理解、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的知识。
(
2
)
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能力,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和空间
观念,能够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3
)
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要求
使学生获得有关整数、
小数、
分数、
百分数和比例的基础知识;
常见的一些数量关系和解
答应用题的方法;
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量与计量、
简单几何图形、
统计的一些初步知
识。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
小数、
分数的四则运算,
对于其中一些基本的计算,
要达到
一定的熟悉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
结合有关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会进行初步的分析、综
合、
比较、
抽象、
概括,
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
推理,
逐步学会条理、
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使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事物间的数量关系和形体特征的兴趣和意识,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
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安排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和儿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要选择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需的、
学生能够接受的、
最基础的数学只是作为教
学内容。
考虑到我国地区发展部平衡和学校条件的不同,
在确定必须教学的基础的内容的同
时,适当安排一些选学内容。
随着现代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应该精简大数目的笔算和比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笔算
加减法以三位数的为主,
一般不超过四位数;
笔算乘法一个乘数不超过两位数,
另一个乘数
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笔算除法除数不超过两位数。
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的为主,
一般不超过
三步。
在低年级教学基本口算的基础上,中、高年级要适当加强口算训练。
分数四则计算(不包括带分数)以分子、分母比较简单的和大部分可以口算的为主。
估算在日场
生活中有有广泛的应用,在各年级应适当加强估算。
应用提选材要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呈现形式多样化,
除文字叙述外,
还可以用表格、
图
画、
对话等方式,
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
用算术方法解
“
反叙
”
应用题只作
为思考题。整数、小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三步;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不超过两步。
量与计量,采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几何初步知识的内容应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按照立体一平面一
立体的顺序安排,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等实际活动,认识常见的简单的几何形体的
特征,会计算它们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求积计算的数据不应过繁。
组合图形作为选学内容,
只限于两个图形的组合。
几何形体要从低年级起逐步认识,
合理安
排。
统计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
要结合有关内容,
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搜集、
整
理、分析的过程,逐步看懂并会解释简单的统计图表,对于绘制统计图表的要求不宜过高。
学一些用字母表示数和简易方程,
有利于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也可以为进一步中学数学作为
必要的准备。
简易方程的内容只讲到
ax±
b=c, ax±
bx=c.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般直接设未知数。
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适当渗透集合、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安排教学内容要注意留有余地,
增加灵活性。
在编排时要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学生的
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循序渐进,
螺旋上升,
处理好数和形的关系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
系,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
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
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六年制小学
一年级(
每周四课时
)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
1
)
20
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整数。数的组成、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加法和减法。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
2
)
100
以内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
整数。个位、十位。数的顺序、大小、读法和写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二)
量与计量
钟面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三)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直观认识。
(四)
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加法、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
实践活动
选择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根据本班难、女生人数,每组人数分布情况,想到哪些
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
、
通过数不同物体的个数,
逐步抽象出数。
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掌握
10
以内数的组成。
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
、
认识计数单位
“
一
”
和
“
十
”
,
初步理解个位、
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
熟练地数
100
以内
的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3
、
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加、减法算式中和部分的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熟练地口
算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加、
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
减一位数。
会计算加减法两步式题。
4
、
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币。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要爱护人民币。
5
、
认识钟面,会看整时。认识人民。知道
1
元
=10
角,
1
角
=10
分。要爱护人民币。
6
、
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
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
7
、
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8
、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年级(每周
5
课时)
(一)数与计算
(
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
2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
3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整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
4
)加法和减法。
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
5
)混合计算。
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
(二)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三)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四)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
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
、
认识计数单位
“
百
”“
千
”
和
“
万
”
,
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
数位顺序,会读数、写数,会比较数的大小。
2
、
掌握加、减法的笔算法则。会用竖式计算比较简单的连加式题。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
数加、减两位数(和在
100
以内),会口算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整百
或整十的数,
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验算加法和用加法验算减法。
初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
习惯。
3
、
知道乘、除法的含义和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知道乘法
口诀是怎样得来的,
熟悉全部乘法口诀,
能够熟练地用口诀求积、求商。
熟练地计算除数是
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4
、
初步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会计算两步式题。认识小括号。
5
、
认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知道
1
米、
1
厘米的实际长度。知道
1
米
=10
分米,
1
分米
=10
厘米。会进行长度的简单计算。
6
、
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公斤)秒,初步建立
1
千克的质量观念。
7
、
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知道
1
时
=60
分,
1
分
=60
秒。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
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8
、
初步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和画线段(限整厘米)。
9
、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尺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0
、
会解答加、减、乘、除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会分部列式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
算的应用题。
11
、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年级(每周
5
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
1
)
一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0
的乘法。连乘。除数是一位
数的除法。
0
除以一个数。用乘法验算除法。连除。
(
2
)
两位数的乘、除法。
一个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
(另一个乘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
。
乘数末尾有
0
的简便算法。
乘
法验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
3
)
四则混合运算。
三步计算的式题。小括号的使用。
(
4
)
分数的初步认识。
分数的初步认识,读法和写法。看图比较分数的大小。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
量与计量
千米(公里)、毫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吨、克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面积单位。
(三)
几何初步知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的直观认识。
面积的含义。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四)
应用题
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五)
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例如记录
10
天内的天气情况,分类整理,并作简单分析。
教学要求
1
、
掌握一位数乘、除多位数(一般不超过三位数)的笔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
会用乘法验算除法(包括有余数的除法)。
2
、
掌握两位数的乘、除法的笔算法则,会笔算乘除法。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
会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积在
100
以内)。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十数的乘、除法。学
会一些简便算法。
3
、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计算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
4
、
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初步学会计算简单
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5
、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毫米。知道
1
千米
=1000
米。
1
厘米
=10
毫米。认识质量
单位吨、克,知道
1
吨
=1000
千克,
1
千克
=1000
克。会进行长度和质量的简单计算。
6
、
初步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
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7
、
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建立
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8
、
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9
、
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四年级(每周
5
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
1
)
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计数单位
“
十万
”“
百万
”“
千万
”
。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
大小比较。以万作单位的近似数。
(
2
)
加法和减法。
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加、减法算式中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X
。
(
3
)乘法和除法。
积的变化。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末尾有
0
的简便算法。
乘数接近整十、整百的简便算法。
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
X
。
(
4
)大数目估算。算盘或计算器的介绍。
(
5
)四则混合计算。
中括号。三步计算的式题。
(
6
)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自然数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读法和写法。
四则运算的意义。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
运算定律。简便运算。
(
7
)小数的意义、性质,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移位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的近似值。
加法和减法。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
量与计量
年、月、日。平年、闰年。世纪。
24
小时计时法。
角的度量。
面积单位。
(三)
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的测定。测量距离(工具侧、步测、目测)。
射线。直角、锐角、钝角、平角、周角。垂线。画垂线。平行线。画平行线。
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内角和。
(四)
统计初步知识
简单数据整理。简单统计图表的初步认识。平均数的意义。求简单的平均数。
(五)
应用题
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六)
实践活动
联系周围事物组织活动。
例如假期里,
学生小组组织一次考察活动,
根据预算,
每人需交纳
活动费多少元。
教学要求
1
、
认识计数单位
“
十万
”“
百万
”“
千万
”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多位数。认
识自然数和整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
、
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
减法的简便算法,
能够灵活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加、
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会根
据这种关系求未知数
x.
3
、
会用交换乘数的位置验算乘法。知道商不变的性质。会口算乘数、除数是整百数的乘、
除法。
学会一些简便算法。
初步掌握乘、
除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会根据这种关系求
未知数
X
。
4
、
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受到辩证唯
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会进行带有中括号的四则运算。
5
、
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
数加、减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
6
、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与闰年以及各月的天数。会用
24
小时计时法表示
时刻。
7
、
认识射线和角,知道角的大小,会量角器量角和按照指定的度数画角。初步认识垂线
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形。掌握三角形的特征。知道
三角形内角和。
8
、
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初步学会用测量工具在地面上测定直线和测
量较短的距离。
9
、
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了解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简单的平均数。通过统计材料,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10
、
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11
、
结合解题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检查和验算的习惯,认真负责的态度。
12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五年级(每周
5
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
1
)
数的整除。
能被
2
、
5
、
3
整除的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100
以内质数表。分解质因数。
约数和倍数。公约数和公倍数。求最大公约数。求最小公倍数。
(
2
)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
乘法和除法。积和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
超过三步)
(
3
)
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或探索有关规律。
(
4
)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
5
)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分数加、减法运算(不含带分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分
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
代数初步知识
用字母表示数。简易方程
(ax±
b=c,ax±
bx=c
)
.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三)
量与计量
体积单位。
单名数和复名数(计算面积或体积一般不使用复名数)
(四)
几何初步知识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组合图形。
长方行和正方形的特征。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五)
统计初步知识
数据的收集和分类整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
(六)
应用题
相遇问题。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七) 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调查某月10家住户水、电、燃气费和 房租分别交纳的钱数或10家农户各种农作物的年产量,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教学要求 1、 知道整除、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一般不超过两位数)。会求最大公约数(限两个数的)和最小公倍数(不要求综合运用以上概念)。
2、 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对位数个数的限制与整数乘除法相同)和简单的口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的近似值。会进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3、 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 会用字母表示数、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
5、 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和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
6、 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行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7、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知道体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8、 初步学会收集数据和分类整理,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根据收集的数据求平均数。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
9、 会解答三步计算的应用题。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10、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六年级(每周5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数与计算
(1) 分数的乘法和除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 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 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 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三) 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四) 统计初步知识 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五) 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包括工程问题)。百分数的实际应用(包括发芽率、合格率、利率、税率等的计算)。比例尺。按比例分配。 (六) 实践活动
联系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情况组织活动。例如就家中的卧室,画一个平面图。 (七) 整理和复习 教学要求
1、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不超过三步)。
2、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会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 3、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通过比例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4、 认识圆。会画圆。掌握圆的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5、 认识圆柱和圆锥。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
6、 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利用作图纸绘制简单的统计图。会对统计图表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使学生受到国情教育。绘制统计图表要注意整洁、美观。
7、 会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最多不超过两步)。会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会看地图上的比例尺。
8、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与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的应用。 9、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比较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会按照题目的具体情况选择简便的解答方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关于教学要求用语的说明
有关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应用四个层次。
知道: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它指的是什么,并能识别它。
表述词还有
“
认识
”
等。
理解:是指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些理性的认识,能够用语言表述它的确切含义,知道它的用
途,知道它和其他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掌握:
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
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
判断或计算,
能说明一些道理。
应用:是指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表述词还有
“
运用
”
。
有关技能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
会:是指能够按照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测量、画图、制作和正确的计算等教学活动。
比较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比较迅速的程度。
熟练:是指对读数、写数、口算、笔算等,通过训练达到正确、迅速的程度。有时还能选择
简便的方法,合理、灵活地计算,从而形成能力。
㈧ 在哪里可以找到小学语文的考纲
积累与应用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mei cheng fa kui wu wu ru
( 倒霉 ) ( 惩罚 ) ( 魁梧 ) ( 侮辱 )
mei li hong mao kong bu miao shi
( 魅力 ) ( 鸿毛 ) ( 恐怖 ) ( 藐视 )
2、用“\”画出正确的读音(6分)
立即(jí ji ) 惬意(xia qiè ) 趁机(chén cheng )
卓越(zhuó zhuo ) 阻挠(náo rao ) 松散(sàn san)
3、补充句子(9分)
①世纪宝鼎,鼎座高0.5米, 象征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鼎身高2.1米,象征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
②问渠那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
③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必读十年书。
④我们学过许多爱国诗篇,自选一首宋朝陆游的示儿,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4、在下面横线下填入读“man”的汉字。(3分)
漫不经心 慢条斯理 满山遍野
轻歌曼舞 天真浪漫 临窗布幔
5、改写句子:(10分)
①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小女孩叫起来,奶奶,请把她带走吧!她知道,火柴一灭,奶奶就会不见的。
②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改为双重否定句:不能不说高粱的全身具有鲜明的个性。
③我猛然听到随水柱飞扬起奥运会嘹亮的会歌旋律。
缩句:我听到会歌旋律
④他的声音真大。
改成夸张句:他的声音真大,大的可以把房子震垮。
⑤今年六月一日,弟弟参加了少先队员。(用修改符号修改)
今年六月一日,弟弟参加了少先队
6、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①周总理(不但)受到全中国人民的尊敬,( 而且 )在世界人民心中也有崇高的地位。
②( 无论 )困难有多大,我们( 都 )能克服。
7、小明在一次考试后,因成绩不理想,就不爱学习了,请你用一句名言、警句劝劝他
失败乃成功之母 (2分)
8、小学阶段我们读了许多中外名著的精彩片段,在这么多的名著中,我最喜欢(自己写)的(自己写)因为它体现了(自己写)。(3分)
二、(1)阅读课文语段,按要求答题。(12分)
《詹天佑》片段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1) 詹天佑在开凿隧道时采取了哪两种凿进法?原因是什么?(4分)
第一种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原因是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
第二种是中部凿井法原因是八达岭隧道山势高,岩层厚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
(2)看看下面的图,想想它们各代表哪处山岭?填写在图下括号里。然后在图上画出詹天佑所采取的凿进法的示意图。(4分)
自己画
(图1) (居庸关) (图2) (八达岭)
(3)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詹天佑是怎么做的?(2分)
一是 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
二是 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4)这段话的意思可以概括为(2分)(c)
A、 讲施工中开凿居庸关隧道的情况。
B、 讲施工中开凿八达岭隧道的情况。
C、 讲施工中开凿隧道的情况。
D、 讲施工中开凿居庸关、八达岭隧道遇到的困难。
(2)阅读课外语段,按要求答题。(17分)
听雨
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无与伦比的、愉悦的、 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听春雨的温柔,听夏雨的豪放,听秋雨的婉约,听冬雨的深沉,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呤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1) 春雨是柔情,夏雨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2) 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3) 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4) 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愁、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5) “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
(6) 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一份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7) “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而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声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起来。
(8) 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9) 听雨,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然与我!
① 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1.2自然段,写夏雨的是第3自然段,写秋雨的是第4.5.6自然段,写冬雨的是第7自然段。(2分)
② 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3)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填在横线上。(2分)
A、豪放B、婉约C、温柔D、深沉
③ 第(3)自然段中,作者说“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还可以听雨的什么?请你展开联想或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4分)
④ 作者为了确切、生动地描写雨,先后五处引用了诗句烘托意境,请你将所引用的诗句摘抄下来,并选择一句,写写它的意思。(5分)
第一处:天街小雨润如酥-
第二处:润物细无声
第三处:黄梅时节家家雨
第四处:质本洁来还洁去-
第五处: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10) 其中第五条的意思是: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淅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
⑤文章前后都说“听雨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2分)
(11) 答:这是一种这样的享受: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⑥文中有多处描写不同季节雨的特点和听雨的不同感受的语句,请将你最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 并说说为什么。(2分)
因为:(自己写)
三、作文(28分)
生活像个万花筒,五彩缤纷,生活又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后瞬令我们回味、深思,请以《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为题,进行描绘,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400字以上
㈨ 小学语文新大纲和新课标一样吗
“新大纲”十多年前的了,早就不新了。“新课标”2011年修订版也已经出台,9月份起开始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