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学数学教师面试试讲10分钟
我觉得最好提前自己排练一下,在家自己掐表,随便找一个内容,模拟一下
Ⅱ 小学数学试讲
教案编写没有固定的模式,其内容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
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
试讲
(模拟课堂教学)教案模板
一、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即所授课的名称。
二、课型、课时
课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而划分出来的课堂教学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也是多种多样的。
在教案中常见的有讲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验课、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观摩
课、优质课、录像课等等。课时主要是指授课内容要在几个课时内完成。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针对课题或课时的教学内容而
提出的,
是指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应达到的具体目标或教师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新课程理念倡
导的教学目标包括三个部分,即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
虑传授给学生哪些知识,
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价值观
教育。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切合学生学习实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是指在授课时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
是指学生经过自学还
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较大困难的内容。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既要抓住、抓准教学难点,并考虑采用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扫除学生理解教材的障碍;又要抓住、抓准教学重点,正确适当地处理好教材,以保
证较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称教具准备,是指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
像等。
六、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课堂的提问、讨论、启发、自学、演示、
演讲、辩论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制定的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措施。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和主体,编写时要根据教学目标及教材的具体情况,该详则详,
该略则略,做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利于教学。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要环环相扣、步步衔接,把教学活动连成整体,以保证顺利地
完成各项预定的教学任务。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
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从而形成适宜的学习心理准备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
导入
的恰当使用对一堂课有导向和奠基的作用。
常用的导入方式包括序言导入、
尝试导入、
演示
导入、故事导入、提问导入、范例导入六种。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尽量使导入新颖活泼,
精当概括,吸引学生。
2.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是编写教案的主要环节。
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时,
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
选择
不同的教学方法;设想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学生理解新知;
怎么教会学生掌
握重点、难点以及完成课程内容所需的时间和具体的安排。
3.巩固练习
必要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掌握。因此,练习的设计要精巧,有层次、有坡度、密度。
具体还要考虑练习的进行方式,是教师还是学生板演。
如果是学生,应该让谁上黑板板演,这一环节应控制在多长时间内等
4.归纳小结
归纳小结即是在所授课将要结束时,
由教师或学生对本课所学内容要点的回顾。
教师在设计时可考虑实际需要,简单明了,适时总结。
八、作业设计
作业是教师为了促进学生对课堂中的教学内容的掌握,
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
水平,有计划、有步骤地部署课外练习或任务的一种方式。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实现
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作业设计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种,如书面作业、探究讨论式作业、实践摸索式作业、情境表演式作业、阅读复习等。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紧扣教学内容,适当联系旧知,
循序渐进。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差异,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学习成就感。
九、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师为了配合讲授,
在黑板上运用文字、
图画和表格等视觉符号传递教学信息的
教学行为方式。它具有提示、强化、示范、解析、直观、总括的作用。教师在设计板书时要
做到目的明确、布局合理、时机合适,要与讲课的内容、进度相结合十、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教案执行情况的经验总结,
其目的在于改进和调整教案,为下一轮授课的进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学方案。这就要求教师全面审视教学过程,注意对意外发现、点滴收获以及个别疏漏、补充的方法等内容进行记录并仔细分析。
七、答辩
答辩不仅是对笔试测试效果的补充和扩展,
而且是考官与考生直接进行
“双向沟通”的过程,是在笔试基础上进一步考察考生的能力素质、
工作经验等综合情况的过程,它给了主试一个全面、客观的立体形象,为选拔合适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据。
答辩题一般分共性和个性两类。
抽签答辩题
(即共性题)是根据需要试前确定一些要考生
回答的问题,
制成题签,
考生入场后通过现场抽签向考官解答题签上提出的问题;
随机试题
(即个性题)是针对考生的不同经历,依据岗位要求,
制定出能预测考生学习经历、工作经验、态度、能力等方面的状况或水平的试题,由考官在随机提问时提出,
并根据临场情况追问。
Ⅲ 小学数学试课(试讲)模板
神马意思
Ⅳ 小学数学试讲详案怎么写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试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及量角器,学会利用量角器进行角的度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角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步骤。
难点:量角器测量角时内外圈的选择。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根据游戏“愤怒的小鸟”,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平时玩游戏的时候,是调整什么才能打到小猪呢?让学生初步对于角度这个概念有一定的认识,并在黑板上画出在游戏过程中,发现会存在不同大小的角,向学生提问:对于两个角来说如何确切的知道它们之间差多少呢?继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角的度量。
2、新课教学
1)学生根据之前学习过的经验,会用三角板先测量角的大小,但是会发现这种方法还是不能具体知道两角之间究竟相差多少。
2)通过多媒体展示出角被平均分为360份,每一份就叫做1度,写作1。从而引出角的度量单位。
3)指导阅读:让学生观察手中的量角器,自学书本上第18页下半部分的内容。
提出要求: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关于量角器你知道些什么?
班级反馈对量角器的认识。(多媒体出示量角器的放大图片供学生交流使用)
提问:量角器上有角吗?有多大的角?最大的角?最小的角?
要求:指出量角器上不同度数的角,并找到量角器上的角的顶点。
读出量角器上的一些角的度数。
多媒体课件显示量角器上1°、30°、78°、140°的角。(读内、外圈数的角都有)
4)请学生动手尝试用量角器量出书上∠1的度数,并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量的? 班级交流量角的方法。(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解自己量角的过程。)师生共同总结量角的方法。多媒体展示用量角器量角的动态步骤。(每一步在关键部位闪烁提示)
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A.量角器的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B.量角器上的0刻度线和角的任意一边重合
C.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是角的度数
D.量角器上有两条0刻度线,一条是内圈的,一条是外圈的;0刻度线在内圈,度数就读内圈;零刻度线在外圈,度数就读外圈
总结“中心对顶点,零线对一边,它边看度数,内外要分辨”。
3、巩固新知
1、测量课后第三题角的大小,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内外圈度数有误、0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边完全重合)
2、游戏:观察量角器角度的大小,老师随便报出一个度数,学生利用胳膊来表现出这个角的大小。(双臂张开代表180度)
4、小结作业
同桌交流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说出测量角的步骤是什么?
课后作业:回去讲量角器的组成部分介绍给家长,并测量生活中见到的角的大小。
四、板书设计:
一、角的度量单位:1度或1。
二、量角器的组成
三、测量角的步骤
五、教学反思
Ⅳ 小学数学试讲怎么写稿
教案是每一个将来要当老师的朋友们都必须要会写的,各个科目的教案,大家都必须要会写的,数学教案可能是大家认为比较难写的,下面看看教师资格考试初中数学教案怎么写吧。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
3、通过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4、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合理论证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探索并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建立数学模型——应用——拓展提高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测量不可达两点距离。
探索活动:
活动一:剪纸拼图。
操作:怎样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观察、猜想: 四边形BCFD是什么四边形。
探索: 如何说明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活动二: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应用
练习及解决情境问题。
例题教学
操作——猜想——验证
拓展:数学实验室
小结:布置作业。
Ⅵ 三分钟小学数学试讲
注意尽量不要紧张,先自己在宿舍多演练几次,想好自己要说些什么,最好选取几个小学范围内的数学智力或者趣味性的题,3到5分钟,其实讲一个趣味性的题就可以了,而且这个题最好能引出某个公式或者方法
我也做过假期老师的,不是想得那么难,教小学生还是比较容易,他们都是把你当老师看的,自己注意是另一个角色了,上课的时候要协调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