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计算机技术与语文教育互相交融,互相整合的“一体化”逐步深入,现代教学方式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结合,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将是一个绚丽的前景。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注入了活力。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大大延长了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一、创设故事情境,将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想学、乐学,就要变无趣为有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学习实际,创设语言环境,辅助多媒体,让音节在语言环境中反复出现,使学生熟练掌握、巩固、运用汉语拼音的技巧,最大限度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ba的四声时,笔者将多媒体穿插于故事中。故事的主人公是小明。教师:“老师知道同学们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弹琴,那小明喜欢什么呢?”(课件出示喇叭画面,接着出现音节ba.)以多种形式练读。又说:“有一天,天气特别好,小明出去玩,走到田边,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男孩拔萝卜的画面)以多种形式练读ba。“小明继续走啊走,走到射击馆,又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小女孩打靶的画面)多种形式练读ba。“小明看到这么多有趣的事情,真高兴,他要回去告诉爸爸。”(课件出示爸爸的画面)一个由课件辅助的故事讲完了,学生学得兴趣盎然,ba的四声也学会了。 在复习汉语拼音时,课件出示配乐故事画面:星期天,老师带着小朋友到野生动物园里参观。来到动物园里,他们看见了大象、河马、犀牛在河里洗澡,老虎、狮子正在睡懒觉,梅花鹿、山羊、斑马正在练习长跑,猴子在爬树,长颈鹿、野鸡、孔雀正在找食物吃。他们都想和你们交朋友,正准备作自本人介绍呢。(小动物身上都有相应的名字拼音卡片)生动有趣的故事,形象直观的画面深深吸引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枯燥的复习课上集中注意力。小动物身上的名字拼音卡片为读准音节作好了铺垫。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可以最大限度地放松自己,发挥创造力,有利于更好地学习。 二、创设画面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小学的课文大多故事性较强。在朗读教学中,要尽量利用书中的语言拔动学生心灵的琴弦,运用多媒体展示课文内容的画面,配上生动优美的音乐,并以讲故事的语气将课文范读一遍,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全文内容的同时,也对阅读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一读为快的欲望。 例如:在指导朗读课文《回声》的第一自然段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回声这个童话故事发生的背景,即第一自然段所描写的景象。这时教师相机指导:半圆的桥洞和水里的倒影连起来,像个大月亮,多美呀!看到这么美的景色高兴吗?大家读的时候要放慢些,美一些,边读头脑里边浮现出屏慕上美丽的画面。又如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先出示两个句子:(1)小青蛙问:“你是谁?你在哪儿?”(2)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也在问:“你是谁?你在哪儿?”目的是让学生区别出这两个句子,哪句是小青蛙说的,哪句是小青蛙听到的。接着用多媒体播放“原声”和“回声”的读法,让学生通过倾听,用心去感受两句话读法的区别。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内化后,把上面两句话朗读起来,通过同桌对读的方法达到会读,读好的目的。 又如课文《王冕学画》的第二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教师可先通过动画演示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同时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大雨过后湖里荷花的鲜活、美丽。把学生带入迷人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朗读欣赏,再单独出示湖水、荷花、花瓣、荷叶的画面,让学生独个欣赏、理解、朗读、背诵。 二、创设游戏情境,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主要表现在识字量大,字形复杂,容易混淆。学生学得索然无味且效率不高。如果将多媒体教学寓于识字教学中,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心理学家马斯洛在《成长心理学》中曾指出:“学生生来具有内发的成长潜力,不需要教师的刻意指导。”在识字教学中,辅助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识记生字。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而孩子的一个小小的“发现”,都是通过他自己的细心观察所获得的,在孩子的心目中这些小“发现”要比发现沙漠里的“绿洲”还要可贵。作为教师,一定要珍视孩子的这些小“发现”,及时肯定学生的这种“发现”,充分维护他们的想象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小猴子下山》这一课的生字时,先在大屏幕上出示“非、棵、片、瓜、圆、回、可、空”让学生先观察,然后举手说说你记住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这时,马上就有学生举手了,说:“老师,我记住了‘可’,就是小河的‘河’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可’。”课件显示:河——可,并且伴有动听的音乐和赞美的声音:“你真聪明!”又有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说:“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记住‘可’,就是‘丁’和‘口’组成‘可’。”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纷纷举手发言。 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而言,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通过实践,笔者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方法就是让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记住汉字的音、形、义,制作一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的复习题课件,寓教于乐。 如巩固要求会认的字,可以通过“摘苹果”的游戏完成。即学生读正确了,苹果就掉下来。教师就奖一个“小苹果”给这位学生。而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字可采取“小兔采蘑菇”的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区别“园、原、圆”时,分别写有“草圆、花原、园桌”的是毒蘑菇,而写有“花园、草原、圆桌、果园”的为香蘑菇。然后把这些蘑菇混在一起,请学生帮小兔采蘑菇,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生字,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教学情境的设置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一定的情境是激发小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语言的表达是与其心理素质及环境紧密联系的。事实上,一些学生在课堂上说话声音小,语音含混不清,表达困难,在课外则声音大,乐于表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课外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为学生的口语交际提供重要交际的自由天地,这种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交际的兴趣。而在传统的课堂上,气氛比较紧张,少数人会表现出羞涩,发言时大脑一片空白,难于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就要求本人们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淡化课堂气氛,强化生活气息,使课堂教学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自由表达的氛围。利用CAI课件就是创设情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②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标。而其中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最优化。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图、文、情境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五项原则。
一、有度讲究趣味性原则
采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趣味性强是它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千姿百态的四时风光,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从而增添无穷的趣味,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寓教于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十二册)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万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师仅利用幻灯或挂图,单靠课文的描述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借箭的场面,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有一些难度,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如恰当地运用了CAI课件,集图、文、声一体,此时,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情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从视觉与听觉上突破了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的难点。
再如《冀中的地道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劳动人民及游击队是如何利用地道这一有利地势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很多学生虽然看过地道战的故事,但对地道打击敌人及保护自己的各种关口并不理解。如文中所说的“孓口”,有一位老师就成功的利用CAI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从视觉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课件中还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对敌人进行打击,又是如何对付敌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从听觉、视觉上理解了这一“地道战是个奇迹”的难点。
因此,CAI课件的运用能增强视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个个思维活跃,情绪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可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和优秀的学习效果。必须明确,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讲趣味务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师教学时,一会儿放录像、听录音,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虽然热闹“有趣”,却因教学手段的演示过程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由教学内容转向了教学手段。这样的课只是让学生过了一把新鲜瘾,教学目的并不理想,这也许是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机运用直观性原则。
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有些平时不易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用多媒体展示,更方便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于学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时,再出示爬山虎长长藤蔓、细丝样根须、不同时段叶片颜色的特写投影图片,由学生仔细观察后讲出爬山虎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再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讲台上端放着两盆碧绿的万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悬挂着周总理的遗像,遗像上披着黑纱;学生的课桌上放着每人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考虑到课文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的差距,单凭教师讲述很难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
③ 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
一、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上要合理。
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灰椋鸟》(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0册)这一课的第二教时时,教学伊始,教者为了导入新课,播放了一段有关鸟儿栖息场所的录像,用了约8分钟;在教学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的场面时,教者播放了Flash、鸟叫的音效等用了近15分钟;在深化主题,总结课文时,教者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又用了近5分钟的时间。纵观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在看录象、Flash、听鸟叫的音效、听歌曲上用了近半小时的时间。试问: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交流还有多少时间?
语文,本应以语言文字为媒介,通过阅读思考和讨论交流来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水平。而本节课中,教者太注重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语文课成了多媒体课件的欣赏课,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本位问题,即通过语言文字去理解、去感悟、去品味课文,从而获得语文的知识和技能。
二、要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的使用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比起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手段,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它有着极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能刺激学生的每个感觉器官,满足学生的感官需求。那么,是否语文里的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都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来完成教学呢?
一些优秀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管只用了讲述、讨论等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精彩讲述、学生的激烈讨论,也能够激起学生的强烈求知欲,让学生融入课堂,走进课本,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教学《白鹭》(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2册)一文,这是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主要描写了白鹭的外形的精巧和活动充满了韵味。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地品味其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文章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增一点儿则嫌长,减一点儿则嫌短,素一点儿则嫌白,深一点儿则嫌黑。让学生通过文字去品味、去想象白鹭的美,想白鹭怎么美它就怎么美。如果我们将白鹭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的话,也许学生会说:白鹭也就这样。那就破坏了白鹭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美丽形象,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
由此看来,教师不要盲目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并非所有 (内容)的教学都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其使用应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在教学中,应有选择的使用。
④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手段
现阶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广泛运用到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小学语文教专学的有效结合,对提高新属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有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教育由于容易受到学生心理、生理不成熟的影响,使学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同时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认识与了解是依靠形象思维,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浓厚的探知兴趣,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本文就多媒体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方法。
⑤ 如何让多媒体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一、引入多媒体,学习更有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了这节课是枯燥无味,还是生机盎然,无论对于哪个学龄段的孩子都是如此。如果学生被动地参与课堂,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教师这一节课所讲的知识点学生到底接受了多少,又懂了多少,能运用多少,就可想而知了。如果你的课堂上适当地运用了多媒体教学,通过色彩缤纷的画面,生动有趣的动画这些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原本枯燥或者难理解的知识点变得吸引人,变得简单易懂,那么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了。比如:我在执教《人类的老师》这一课时,文中涉及许多仿生学方面的知识,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并非是老师讲一讲,课文读一读就能弄明白的,所以我课前上网搜索了许多相关资料和图片视频,再进行编辑后完成了一个简短的仿生学的纪录片,在课前组织学生观看后再进行课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课文中列举的仿生学事例通过多媒体制成一个简单直观的对比图,将难懂的原理通过直观的图片来表达让学生学得轻松了,懂得也多了,而非浅尝辄止。
二、引入多媒体,教学更有效
小学生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索,但注意力也最容易分散,不持久,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教学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教到识字部分学生就提不起精神,上课效率非常低,有时候一节课只能教学两个生字,让识字教学变得难上加难。静心思考,请教前辈,突然意识到原本识字教学就是枯燥无味,如果你的教学过程再是那样的一成不变就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那如何让一年级的孩子喜欢上识字,从而打好识字基础呢?我思考,能否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玩”中识字呢?于是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在识字的方式上进行了创新,运用媒体,有针对性地把游戏和生字联系起来,既有趣又让学生有选择,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乐于接受,乐在其中。比如设计这样的课件:(1)捞金鱼,画面上一个渔翁在捞金鱼,小池中有许多的金鱼,每条身上都有我们即将是学习的生字,渔翁每捞上来一条,我就指名学生读生字。读对了,小金鱼就被捞上来,放入小水桶,反之就会滑入小池,溜走了。(2)连泡泡,课件一角不间断的会有一个个的泡泡冒出,每个泡泡上都有一个字,可与其他泡泡组成词,让学生找相应的泡泡合成词语,就自动消除,如果不及时泡泡积满屏幕就失败了。(3)找朋友,课件的左边在带有文字的各种实物图片,小动物,家禽……右边是它们的食物。要求学生分别读各种动物及食物的名称,然后找出小动物们喜欢的食物,对应连起来。在这类游戏过程中,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连一连等活动方式来学习生字,运用生字,且了解了更多知识。比你让孩子将生字词语抄写千遍万遍来的效果都强!这样的识字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三、引入多媒体,体会更深刻
如果要比朗读水平,孩子可能比不上大人,但我却觉得孩子虽然理解能力有限,可他们的感情却很丰富,很真实。在以前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嫌麻烦或者觉得朗读的好坏无所谓也就忽略了孩子对课文朗读体会,正所谓:读中悟,悟中读,如果读不到位又如何谈悟呢?难道就靠老师机械的讲解学生就能悟出真谛吗?就算悟出了也是一些没有个性的想法。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鼓励和引导学生深入文字中的情感,如何让孩子的身心真正地走进文中与作者共鸣呢?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这样的问题迎刃而解,它可以带着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甚至把文中的情景再现,化生硬的文字为有色的声音画面,从而更深层次地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如《九寨沟》一课,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九寨沟那诗情画意的美景,让学生感受雪峰的雄伟,五彩池的美轮美奂,原始森林的神秘,珍稀动物的悠然自得。此时,配上音乐让学生通过朗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会让学生的朗读更加有韵味,比老师一遍遍地指导范读效果好。又如在教学《台湾的蝴蝶谷》一课时,在带领学生对文中描写蝴蝶谷的景象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说说感受,低年级的学生感知肤浅,缺乏生动的描绘。当利用多媒体把五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蝴蝶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时所出现的情形就大不相同,学生瞪大眼睛,不断发出“哇、哇……”的赞叹声,感动神奇而有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说话效果就较好。总之,多媒体教学如今在课堂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给我们的课堂增添了生气和活力。但多媒体是把双刃剑,也不是越多越好,用在哪里,如何用得适宜,用得有效还有待我们大家共同去探讨。我相信,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恰当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一定会让我们的课堂越来越精彩。
⑥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取得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凝神思考、孜孜追求的目标。而其中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促使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的最优化。实践证明运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的有效方法之一。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技术,把声、像、图、文、情境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能使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探索,我认为,小学语文课采用多媒体教学应遵循五项原则。
一、有度讲究趣味性原则
采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趣味性强是它的明显特征,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千姿百态的四时风光,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中的各种声响,从而增添无穷的趣味,刺激学生的各种器官,寓教于乐,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
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通过图文、动画、音响及色彩等形式,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加强学生对知识感知的鲜明度,从而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自觉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
比如《草船借箭》(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十二册)是一篇历史人物传记,主要写了诸葛亮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向曹操巧借十万支箭的故事。如果教师仅利用幻灯或挂图,单靠课文的描述来让学生体会当时借箭的场面,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有一些难度,并且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必然会下降。在教学中,如恰当地运用了CAI课件,集图、文、声一体,此时,学生很快进入了学习情景,经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理解,从视觉与听觉上突破了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的难点。
再如《冀中的地道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试用课本语文第十册),这篇课文写了在抗日战争时期劳动人民及游击队是如何利用地道这一有利地势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很多学生虽然看过地道战的故事,但对地道打击敌人及保护自己的各种关口并不理解。如文中所说的“孓口”,有一位老师就成功的利用CAI课件的展示,使学生从视觉上理解了“孓口”。再如在CAI课件中还展示了人民是如何利用地道对敌人进行打击,又是如何对付敌人的水攻及放毒,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从听觉、视觉上理解了这一“地道战是个奇迹”的难点。
因此,CAI课件的运用能增强视觉动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个个思维活跃,情绪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从而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可见,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把真切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眼前,可以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展开丰富的想象或联想,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学习才有成功的信心,才有对知识的渴望,从而产生主动学习的行为和优秀的学习效果。必须明确,运用多媒体手段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易于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讲趣味务必注意好“度”。曾有位教师教学时,一会儿放录像、听录音,一会儿用计算机控制显示画面,一会儿又使用投影,将各种手段都尽可能地使用,虽然热闹“有趣”,却因教学手段的演示过程喧宾夺主地替代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讲解,学生注意力分散,兴趣由教学内容转向了教学手段。这样的课只是让学生过了一把新鲜瘾,教学目的并不理想,这也许是有些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所始料未及的。
二、有机运用直观性原则。
直观,是多媒体的优势。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种媒体集成在一起,使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成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从而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为学生的直观感觉。有些平时不易看到或接触到的东西,用多媒体展示,更方便学生了解。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们可以把简单的文字说明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展现于学生面前。像《爬山虎的脚》一课教学,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课文,分析课文时,再出示爬山虎长长藤蔓、细丝样根须、不同时段叶片颜色的特写投影图片,由学生仔细观察后讲出爬山虎的特点,引导学生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再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首先精心布置了教室:讲台上端放着两盆碧绿的万年青;黑板上方正中,悬挂着周总理的遗像,遗像上披着黑纱;学生的课桌上放着每人精心制作的小白花。教室里充满了庄严、肃穆的气氛。
考虑到课文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学生所处时代有一定的差距,单凭教师讲述很难唤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选择了首都人民在长安街上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将课文内容用字幕显示在录像下面,再配上哀乐,先让学生边看边听教师范读,使他们沉浸在对周恩来总理的沉痛缅怀追忆中。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心灵受到难以言状的震颤,从而被悲痛欲绝的送别场面所深深吸引与感动。然后我再让学生们在用画面、文字、背景音乐集合而形成的情境氛围中,一边看录像、一边自己读课文。由于之前的铺垫,气氛的渲染,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无需老师多加讲解,竟能把对周总理的无限哀思与敬佩之情读得淋漓尽致。当读到“老人、青年、小孩,都不约而同地站直了身体,摘下帽子,眼睁睁地望着灵车,哭泣着,顾不得擦去腮边的泪水。”“然而今天,他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和我们永别了!”等句子时,许多同学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这堂课,充分利用了多媒体技术,把声音、图像、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声情兼备,对于学生来说不管是语言的发展,思维的训练,还是热爱、怀念周总理的情感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然而,多媒体并非适用于所有教学课程的万能“钥匙”,粉笔与黑板也不能完全抛弃。有时大量展示性的课件实际上会剥夺学生宝贵的自主阅读时间。阅读教学就必须以学生直接接触文本、感悟文本为主,不能以视觉形象代替文本的阅读与感悟。教学中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情况,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别千篇一律,否则,会事倍功半。
三、有力把握启发性原则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过程应该给学生以道德、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启迪,使学生既能比较顺利地接受新知识,又能始终保持求知的欲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也应该体现这一原则。教学时,教师要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古诗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朵绮丽的奇葩,有的寓意深邃,有的富于哲理,有的寄情山水……指导学生学习这些诗篇,可以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丰富语言、陶冶情操,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但由于古诗语言的高度凝炼性,诗的形象美就往往是浑然天成的总体概念,刻画不细,为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这就需要教师匠心独具,启发引导学生去作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造,感受诗的底蕴,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升华。
多媒体利用视、听、说向学生提供声、像、图、文等综合信息,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直观视野,充实直观内容,强化直观效果,丰富感知材料,很轻易地把学生引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供了一个理想环境。
在教《望庐山瀑布》一诗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刻地感受到庐山的美、瀑布的美,我先是熟练地运用色彩鲜艳的简笔画配诗,让学生感知诗中所描绘的情境,紧接着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如提出:“诗中哪个字用得好?你从这个字想象到一幅怎样的画画?”,使学生从中领悟想象意境的途径,从而进入这首诗所表现的青山陡峭、烟雾缭绕、急流飞泻、气势磅礴的意境。
之后我播放了一段庐山瀑布的录像,那凌空而下、半洒云天的奇特壮美景观赫然呈现在同学们面前,巨大的瀑布从陡峭的峰顶喷泻而下,水流湍急,如滚滚长河般奔腾不息,犹如一条巨大、耀眼的白练悬挂于苍翠青山之间,它以千军万马之势飞泻而下,咆哮着,怒吼着,发出震耳欲聋的轰然巨响。这样,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进行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情感油然而生,进而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领悟诗人那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
最后让学生在这壮美的奇景前吟诵诗文,体会诗的音韵美,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雄伟壮丽,从而更加深入地领会到了古诗意境之美。学生在情绪饱满、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不但发挥了想象力,陶冶了情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教学时,教师创设特定情境,启发引导学生放胆提问、答疑,形成师生课堂情感交流、互动的双向配合,让学生不知不觉地完成着一个又一个并不简单的学习与训练任务,而不感到他们的学习有什么负担,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但教师进行多媒体语文教学,有力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一步步牵着学生走。那种简单按照准备好的流程机械地操作鼠标,完成教学步骤,费尽心机引导学生朝着课件指示思路走下去的做法,很容易让学生滋生并养成惰性,教学中要防止出现这种状况。
四、有意张扬拓展性原则
。运用多媒体上语文课,比传统的语文课节省时间,它打破了课堂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课堂上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鼠标代替了板书,轻轻一点鼠标即可完成,问题无需重复,已经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而且借助于直观的形象,有些内容无需长篇大论,学生已了然在胸了。因此,有的课程用多媒体方式上效果特别好,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必须大力张扬。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学生深入感悟文本,真切体会情感后,教者没有结束课堂教学,而是播放了一段《火柴天堂》的flash音乐录像,学生听着悲凉的音乐,看着感人的画面,个个眼含泪水,情感得到了升华。随后抓住这一课堂契机,顺势而导:“同学们,相信你们此刻的感受一定更深了吧?如果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又会对她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拿起笔记下你一时的感动吧!请把你对小女孩的浓浓的爱继续下去吧!”。此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一句句精妙的语言在同学们的笔尖流淌……让学生扎实掌握文本知识的同时,又开拓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将课文内容延伸到文本之外,延伸到生活之中,真正做到让教材“活”起来。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灵活而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引领学生融入大语文的殿堂,才能培育出学生积极动口动脑动手、自主探索学习的智慧之花,从而在语文课堂上生成更多的精彩。相信在多媒体之花开得更烂漫之际,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更精彩之时。
五、有心突出创新性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将静态的教学材料变得鲜活而富有生命力。语言文字不是单纯的符号系统,而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它与深厚的民族文化联系在一起,所以语文课件的制作不宜与数学、艺术等课相比,讲究动画、插图的数量与美观,而要注重听、说、读、写的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个性、灵气等。采用多媒体,就要让它丰富的表现力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激发学生无穷的联想,思维高度活跃而引发创新的火花,激发主动探究的欲望。
如有一位教师在教《秋天到了》时,针对低年段学生的训练重点,我在处理教材时把注意力放在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上,但如何才能使学生想说、乐说、能说、会说呢?首先就要使他们有内容可说,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才能激发想象力,使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下自主、积极地学习。
教学时,教者快速帮助学生弄懂了短文的内容,然后提出一个问题:“你知道秋天里还会有哪些景象吗?”孩子们似乎有些茫然,这时候我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多媒体动画软件:“高高的蓝天上飘浮着几朵淡淡的云朵,一群大雁排列着整齐的队形向南方飞去,几只色彩艳丽的风筝在秋风中欢快地舞蹈。一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洋槐树摆动着枝条,一片片黄叶从高处盘旋着落下,像翩翩落地的彩蝶。池塘里还残留着几片凋零的荷叶,岸边毛茸茸的小草们也纷纷换上了嫩黄的衣裳……”优美的画面再配以悦耳的音乐,孩子们的积极性立刻被调动起来了,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地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抒发自己的感受。在如此诗情画意的情境里,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也被激发起来了,他们谈秋风、谈秋雨、丰收的果实、收获的喜悦,思维被激活了,思维深度也大大增加,有些孩子还能对比其它季节来讲述秋天的特色。
这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是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恰当地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设计美妙的情境,提供丰富的信息素材,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内在动力,从而锻炼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培养了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由上可观,多媒体教学手段的确有它独具的优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也将愈来愈广泛地被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它为教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前景,也对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媒体教学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与积累,并随时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培养新世纪人才。
综上所述,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恰如其分地应用到语文教学中,才能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才能为学生认识过程的重点、难点服务,并为其感官提供愉悦的刺激,才能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教学。
感悟: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课堂教学中只有正确的运用农远工程教学,会使你的课堂呈现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为了尝试这一观点,我结合了多年的教学和一些优质课的案例来分析和归纳了农远工程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应用的原则。希望农远工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⑦ 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多媒体手段的使用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各个领域中得到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手段的弊端,增加了课堂容量,丰富了教学形式,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已经成为了教师教学的好帮手。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何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呢?
(一)多媒体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接受新知识、新内容,使用多媒体教学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理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是因为介入了现代教学媒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顾教师对学生的灌输或学生脱离教师而单纯与机器交互学习。只有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才能充分体现多媒体教学的真正含义。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1)采取启发式教学,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在问卷调查中发现:在多媒体教学中,个别教师把主要精力用在了播放课件上,而忽视了与师生的双向交流,造成教学效果不佳。如果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把主要精力用在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上,这种教学方法不但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还会紧跟教师的思路去进行积极思考。这样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巧设悬念,注意提问的性质。有意义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使沉闷的教学气氛变得活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要注意,绝对不能为提问而提问,要看所提的问题有没有思考空间,能不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共鸣。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都要根据本节课所讲内容,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要突出实用性。
多媒体教学要从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能以运用了电教媒体就说明是电化教学或者运用电教媒体的种类越多、档次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师在多媒体课件制作时要注重课件的实用性,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理解能力。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是教材内容的浓缩和归纳,它要高于教材,精于教材,新于教材,应便于教师使用。因此,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吃透教材,掌握要点。教师在制作课件前,要通读教材,吃透教材内容,并进行必要的浓缩或归纳,课件要反映出教材的基本精神和重点内容。(2)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重点需要教师反复强调和重复,但有时学生也把握不住。而多媒体教学就能有效克服这一不足,它可以将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并结合教学课件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或论述。(3)简单直观,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将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直观形象的显示出来,可以给学生一种生动形象的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之,如果课件内容是教材的原版内容,不仅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会让学生感到疲倦无味、失去学习兴趣。(4)切忌照搬他人课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遍运用,人们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课件以便使用,这给不少教师提供了便利,但网上下载的课件并不一定适合你的教学对象和你自己的教学特点,尚需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加工,如果不加审查拿来就用,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提倡自己用自己做的课件,自己设计自己的课件,也可借鉴他人的优秀课件。
(三)多媒体课件内容要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应来于教材,高于教材,内容的设计要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教师不能图省事把教材原原本本地搬到多媒体课件上,而应该在认真把握教材结构、内容、重点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的归纳与,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或浓缩,对一些新知识、新观点、新内容可进行必要补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制作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课件。
(四)在教学手段运用上,应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效能。
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无论是多媒体教学手段,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前人在教学实践中得来的,各自都有其独特的优长,也各有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手段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它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扬弃和发展,我们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是实施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应对路的教学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多种教学手段结合并用,教师的一招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手势,一句赞扬都能给学生以极大的精神安慰和满足。
合理、充分地设计、开发、利用多媒体资源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只有巧妙地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善于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语文教学的特征,多媒体优化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才能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