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有一首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这里的”一“第二声
一不是多音字,只是和不一样,根据后面字的平仄而要变调,在这里应该读二声。
㈡ 鲁迅是哪一年,从发表什么作品开始用“鲁迅”这个笔名的
“鲁迅”是他1918年5月在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首次使用的笔名。
《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的第一个短篇白话日记体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更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
他的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网络全书。
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作为美术爱好者鲁迅大量引进了西方木刻、版画作品,并在精神、理论和精神等多方面支持青年人学习木刻、版画艺术,极大的推进了现代木刻、版画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为现代中国的美术事业做出卓越的贡献。
鲁迅的小说选材独特,在题材的选择上,鲁迅对古典文学中只选取“勇将策士,侠盗赃害,妖怪神仙,才子佳人,后来则有妓女嫖客,无赖奴才之流”的模式做出了改革,以“为人生”的启蒙主义式的创作目的,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鲁迅在处理这些题材时又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在观察和表现自己的主人公时,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即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知识分子和农民的精神“病苦”。
㈢ 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是谁
开微观世界大门的工具——显微镜( 年)
最早的显微镜是由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于 1590 年前后发明的。这个显微镜是用一个凹镜和一个凸镜做成的,制作水平还很低。詹森虽然是发明显微镜的第一人,却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也许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詹森的发明并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事隔 90 多年后,显微镜又被荷兰人列文虎克研究成功了,并且开始真正地用于科学研究试验。关于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的过程,也是充满偶然性的。
列文虎克于 1632 年出生于荷兰的德尔夫特市,从没接受过正规的科学训练。但他是一个对新奇事物充满强烈兴趣的人。一次,他从朋友那里听说荷兰最大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眼镜店可以磨制放大镜,用放大镜可以把肉眼看不清的东西看得很清楚。他对这个神奇的放大镜充满了好奇心,但又因为价格太高而买不起。从此,他经常出入眼镜店,认真观察磨制镜片的工作,暗暗地学习着磨制镜片的技术。
功夫不负苦心人。1665 年,列文虎克终于制成了一块直径只有 0。3 厘米的小透镜,并做了一个架,把这块小透镜镶在架上,又在透镜下边装了一块铜板,上面钻了一个小孔,使光线从这里射进而反射出所观察的东西。这样,列文虎克的第一台显微镜成功了。由于他有着磨制高倍镜片的精湛技术,他制成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超过了当时世界上已有的任何显微镜。
列文虎克并没有就此止步,他继续下功夫改进显微镜,进一步提高其性能,以便更好地去观察了解神秘的微观世界。为此,他辞退了工作,专心致志地研制显微镜。几年后,他终于制出了能把物体放大 300 倍的显微镜。
1675 年的一个雨天,列文虎克从院子里舀了一杯雨水用显微镜观察。他发现水滴中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小生物在蠕动,而且数量惊人。在一滴雨水中,这些小生物要比当时全荷兰的人数还多出许多倍。以后,列文虎克又用显微镜发现了红血球和酵母菌。这样,他就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微生物世界的发现者,被吸收为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
显微镜的发明和列文虎克的研究工作,为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利用显微镜发现,各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定的细菌引起的。这就导致了抵抗疾病的健康检查、种痘和药物研制的成功。
据说,列文虎克是一个对自己的发明守口如瓶、严守秘密的人。直到现在,显微镜学家们还弄不明白他是怎样用那种原始的工具获得那么好的效果.
显微镜是人类各个时期最伟大的发明物之一。在它发明出来之前,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观念局限在用肉眼,或者靠手持透镜帮助肉眼所看到的东西。
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上图:这是17世纪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的显微镜。它有一根内装透镜的简易皮管,安放在一个可调整的架子上。灌满水的玻璃球用来把光聚焦到物体上。
最早的显微镜是16世纪末期在荷兰制造出来的。发明者可能是一个叫做札恰里亚斯·詹森的荷兰眼镜商,或者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他们用两片透镜制作了简易的显微镜,但并没有用这些仪器做过任何重要的观察。
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1632年-172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31年,恩斯特·鲁斯卡通过研制电子显微镜,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使得科学家能观察到像百万分之一毫米那样小的物体。1986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奖。
㈣ 鲁迅有什么作品
鲁迅著作
《呐喊》(短篇小说集)1923,新潮社
《中国小说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热风》(杂文集)1925,北新
《彷徨》(短篇小说集)1926,北新
《华盖集》(杂文集)1926,北新
《华盖集续编》(杂文集)1927,北新
《华盖集续编补编》(杂文集)
《坟》(论文、杂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诗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杂文集)1928,北新
《三闲集》(杂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杂文集)1932,合众书店
《鲁迅自选集》1933,天马
《两地书》(书信集)与景宋合著,1933,青光书局
《伪自由书》(杂文集)1933,青光书局
《鲁迅杂感选集》瞿秋白编选,1933,青光书局
《南腔北调集》(杂文集)1934,同文书局
《拾零集》1934,合众书店
《准风月谈》(杂文集)1934,兴中书局
《集外集》杨霁云编,鲁迅校订,1935,群众图书公司
《门外文谈》(论文)1935,天马
《故事新编》(小说集)1936,文生
《花边文学》(杂文集)1936,联华书局
《且介亭杂文》(杂文集)1936,三闲书屋
《夜记》(杂文集,后编入《且介亭杂文末编)1937,文生
《且介亭杂文二集》(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且介亭杂文附集》(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杂文集)1937,三闲书屋
《古籍序跋集》
《鲁迅书简》(影印本)许广平编定,1937,三闲书屋
《鲁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译文和辑录的古籍)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综合集)1938,鲁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遗补编》
《汉文学史纲要》(文学史)1941,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全集补遗》唐韬编,1946,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许广平编,1946,鲁迅全集出版社
《鲁迅日记》(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铅印本,1959,人文
《鲁迅选集》1952,开明
《鲁迅小说集》1952,人文
《鲁迅全集补遗续编》唐韬编,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书简补遗》吴元坎辑,1952、上海出版公司
《鲁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鲁迅选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文学史)1958,三联
《鲁迅选集》(上下册)1959,人文
《鲁迅书简》(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报社
《鲁迅诗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收《两地书》以外书信1381封)1976,人文
《鲁迅佚文集》1976,解放军报社
《鲁迅书简》(致曹靖华)1976,上海人民
《鲁迅手稿全集》(书信8册,日记6册)1978一1980,文物
《鲁迅致许广平书简》1980,河北人民
《鲁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鲁迅全集卷一(坟 热风 呐喊)
鲁迅全集卷二(彷徨 野草 朝花夕拾 故事新编)
鲁迅全集卷三(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鲁迅全集卷四(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鲁迅全集卷五(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鲁迅全集卷六(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鲁迅全集卷七(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鲁迅全集卷八(集外集拾遗补编)
㈤ 概略总结并举例说出建国以后特别是1978年来我国对小学作文训练序列的
要发挥语文课程抄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独特功能,要发挥语文教师独特的人格魅力,决不能游离于语文之外,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里强调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
㈥ 一九七八年小学一年级语文书
四周变成一片来美丽自的森林,太阳在树叶之间闪耀着。祖母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小姑娘,一头金黄色的卷发,脸庞红红的、圆圆的,可是那双温柔和明媚的眼睛却依旧是祖母的。在她身边有一个健壮而英俊的年轻人,他把玫瑰递给她,她微笑着。那不是祖母的笑,不是。小伙子却不见了。多少人物象那英俊的年轻人不
㈦ 1978年 小学语文第二册
星星船 (朴树)
说我记忆中的第一个春天吧。我的小学语文第二册。
一年级春节除夕夜里,我跟哥哥他们一大帮孩子放鞭炮,烧着了棉裤,我跪在地上惨烈的哭,痛极了。他们手忙脚乱地弄灭了火,我被背上楼,匆匆过完了盼了很久的除夕。第二天,医生诊断严重烧伤,静养三个月。
那时爸爸在国外,哥哥整天在外面玩,妈妈每天背着我到车站坐331路公车去医院换药。在医院我天天问大夫,哪天能好,他们总是说,等等看吧。开学那天,同学们送来的新书,当天晚上,妈妈帮我包了书皮,然后我把它们放在枕边。其实,我很想说,那天晚上我梦见我的腿好了,在操场上踢球,可是并没有这梦。
也可能有。
之后,我每天就躺在床上,一遍一遍翻我那本心爱的书。印象中没有那本书让我那么迷恋过。无论它们曾让我默默流泪还是热血沸腾。我的语文书,我在阳光下看,在台灯下看,听《小喇叭》的时候也抱着它。我认真的读每一个字,看每一幅画。第五课是绿色的,梦一样的淡绿色,课文只有四个字,“春天来了”,字上面是洒着鲜花的粉色春姑娘。还有一页是深蓝的天空,我记得是“星星船,星星船”。
直到今天,每一想起那颜色和诗句,我依旧呼吸急促。
春天来到的时候,书看腻了,我终日趴在窗口,看天,树,小鸟和楼,放学回来的小朋友们,还有那些女孩们,她们穿着连衣裙,高兴的跑来跑去,(可是印象中那年春天很冷)“?”我迷离的看着他们,有时对他们微笑,有时会伤心的哭,这一年,我懂得了春天。或许这也是我最初感知的生命的美好与失落。
现在,我很怀疑,那本书里真的有那么多美的绿色和春姑娘,真的有那片梵高一样的天空吗?或许,那只是我同年的幻想。但,我还是想念他们。还有那个趴在窗前张望伤心哭泣的小小少年,我常常想起他,他在哪里?他会长大吗?
曾经有一度很自闭,关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的时候就很安全,而自己不了解自己也会觉得很纯净,但是,这些纯净的感动会慢慢干瘪,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个世界特别丰富,又特别快乐,也有很多罪恶的东西,我作唱片就是一种筛选,把能感动你的东西留下,其它的抛掉,本身这个过程就是很痛苦的。
星 星 船
在夜深缓的河里
我驾星星的船
驶向你,找寻你
我回忆起你的笑容
那是一朵高高擎起的待放的莲
灿烂,饱满,又拢束着羞涩的花瓣
而现在,现在,我还没有嗅到莲的芬芳
我也忆起你含情脉脉的眼
那是一泓汩汩流淌的晶莹的泉
欢快,鲜活,流泻着小提琴上的旋律
而现在,现在,我还没有听到琴音流响
那自然披散的秀发、发际隐约可见的桃色丝绢
还有自你耳边垂下洁白无瑕的轻灵坠饰……
那是一群轻盈翻飞的蝶,五彩缤纷
或飞,或停;翩翩来,又盈盈去——让我心醉目眩
我驾星星的船
在夜深缓的河里
等待你,找寻你
你会来吗——也乘一叶星星的船
或者,就象洛水神英一样飘然降临
或者,就化为一束光,以你语言的闪电,照彻我
或者,你要我在朝霞里,看到你,看到桑间的女子么
夜,深缓而又深缓的河,快要流到尽头
我驾乘的星星船,要隐到白昼喧嚣的港
你依然没有来;你呵,要我依然等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