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方案

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方案

发布时间:2021-01-04 19:21:39

A. 体育课上怎样实现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论文

你的体育课上怎样实现对小学生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
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
1、名称要准确、规范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
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

课题研究的目标
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
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

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B. 小学课程评价制度

一、 学校校本课程评价任务由课程开发实施小组具体承担。

二、 学校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要分学内科制订,科学、合理、细致,具有教育和发展功能。

三、 对校本课程教材内容的评价要以符合学校办学思想和育人目标为准绳,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 体现学生发展的多元化、生动化。

四、 校本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五、 校本课程评价要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以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容生、家长共同参与,研究校本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校本课程的开发水平。

六、 校本课程的评价要注重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校本课程不断革新、

不断适应学校学生学习需求的机制

C. 怎样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教师们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教学,努力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改革学习方式州卜,促进教学的民主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倾向”和“新问题”。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体育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结合本人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恰如其分的教学目标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灵魂。
真正要在这一节课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交待不清,给人一种帽大头小的感觉,让人看不明白,但有些人还把这作为一个样本来教给大家,害人不浅。而下面关于水平一游戏课《石头、剪子、布》一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则可以借鉴:
1、认识游戏,能简单说出游戏对身心发展的作用。
2、会2——3种游戏。
3、能简单说出游戏后的情绪表现。
4、能与伙伴合作设计1——2种小游戏。
这种教学目标的制定明确而具体,便于操作,便于检阅,让人一目了然,也便于观摩者在观摩时知道你到底有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
新课标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选择一些体育教学内容。面对可供选择的诸多内容,应如何选?选什么?选多少?本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首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要具有实效性。 最后,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三、激发运动兴趣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新课程标准指出:“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自主、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终身体育与健康意识。”
(一)、体验成功,激发兴趣。
(二)、满足需要,激发兴趣。
(三)、倡导竞争,激发兴趣。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体育教学中有许多教学方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任何方法都是无效的。只有灵活机动地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好、最优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一)、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
(二)、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适合的方法。
五、学生良好体育课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我们常见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会不自觉地将平时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表露出来,其主要表现在知而不行,行而未果。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导致课堂纪律的散漫,体育课突发事件的产生,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学效果的低下。
针对上述问题悄芹,我们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体育课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和训练,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发挥集体作用,不断提高要求。
(二)抓住突发事件,及时进行教育。
六、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强大动力
眼下听课,你会册运穗时不时听到有节奏的“啪、啪、啪”鼓掌声“你真棒!”“你真聪明!”,一节课,往往掌声不断,赞声不绝。有的一节课下来,几乎人人都得了小红花、小贴士或其他小礼品,觉得表扬得来实在太容易,课堂评价成了课堂教学的附属品和点缀,评价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集体主义感等等。”
有效的教学评价对学生具有点拨导向、解惑释疑、激励表扬等功能,能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心智,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情感;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使现代的课堂更具有活力。那么,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激励?。
首先激励要适时。
其次激励要适度。把握好表扬的分寸
最后激励要讲策略。
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有效性才是教学的生命。我们教师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去除华而不实的花架子,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的浮躁,多作一些务实的探究。在学习后实践,在实践后反思,在反思后改进,在改进后再学习。这样的话,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能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学生会真正得到发展,课程改革也一定能朝着稳健有序的方向迈进。

D. 从“泰勒原理”看小学体育教学的四大核心要素,讨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结论:“课程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不仅是体育教学实践层面中的基本概念,同时也是教学研究的基本问题。通过本研究的讨论可以注意到,在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现实化是以“教材”和“教学方法”为依托联系在一起的。而教师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根据一方面来自对“课程内容”的解释,一方面则来自对学生状况的把握。换句话说,在对体育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评判时,实际上就是从1)教师对课程内容的解释是否合理、2)教材的选择、以及3)教学方法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状况吻合这三个侧面展开的。而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说,“内容的解释”与“教什么”具有对应关系,“示范讲解及运动场面的选择”与“用什么教”具有对应关系,而“呈现教材的逻辑关系”则与“怎样教”具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通过厘清基本概念的指称对象,有助于在泰勒原理与教学现场的研究之间建立直接的对应关系。

泰勒原理
在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中,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开发任何课程和教学计划都必须回答四个基本问题:
第一,学校应该试图达到什么教育目标(What ecational purposes should the school seek to attain) ?
第二,提供什么教育经验最有可能达到这些目标(What ecational experiences can be provided that are likely to attain these purposes) ?
第三,怎样有效组织这些教育经验(How can these ecational experiences be effectively organized) ?
第四,我们如何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How can we determine whether these purposes are being attained) ?
这四个基本问题——确定教育目标、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评价教育经验——构成了著名的“泰勒原理”。
围绕上述四个中心,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或阶段:
(一)确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其次,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最后,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泰勒认为目标是有意识地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学校教职员工期望实现的结果。教育目标是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制定测验和考试的准则。
(二)选择学习经验
教育目标确定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要决定哪些学习经验,因为只有通过经验,才会产生学习,从而才有可能达到教育目标。“学习经验”并不等同于一门学科所涉及的内容,也不等同于所从事的活动,而是指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泰勒提出了五条选择学习经验的原则: (1) 为了达到某一目标,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教育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的满足感;(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教师要创设各种问题情境,用启发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并帮助学生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因此,所选的学习经验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有助于获得信息、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组织学习经验
在组织学习经验时,应遵守三个准则:连续性( 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integration)。连续性指直线式地陈述主要的课程要素;顺序性是强调每一后续经验以前面的经验为基础,同时又对有关内容加以深入、广泛的展开;整合性是指各种学习经验之间的横向关系,便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并把自己的行为统一的观点,把自己的行为与所学的课程内容统一起来。
(四)评价结果
评价是查明学习经验实际上带来多少预期结果的过程。评价的目的,就是要全面地检验学习经验在实际上是否起作用。并指导教师引起所期望的那种结果。而评价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确定课程与教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的过程。教育评价至少包括两次评估:一次在教育计划早期进行,另一次在后期进行,以便测量在这个期间发生的变化。对于评价结果,泰勒认为,不应该只是一个单一的分数或单一的描述性术语,而应该是反映学生目前状况的一个剖析图,评价本身就是让教师、学生和有关人士了解教学的成效。

E. 求一篇小学教育评价方案

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还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次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及团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要按学生年龄、心理及行为特点制定一些可观察的指标,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要创设情境、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要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⒈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小学低年级(1—2年级)实行模糊评价或描述性等级。
⑴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更应注重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业。表现性作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参加社会工艺活动记录、学科实验、交流合作学习记录、课外阅读的数目和反思笔记等。
⑵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测验)是在一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根据教科书中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的学业水平评价,衡量、检测学生在预期学习成果和表现标准上所达到的程度。
设计单元测验题目和实施评价需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及理解。
单元测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都要测试并做记录。
⑶期末考试(考查)
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要选择外语听力考试、口试、课题研究、情景测验、实际操作等质性评价形式。运用考试进行评价时应注意:
考试内容:考试要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要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突出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轶事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考试方式: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如,1-2年级可采用游戏式、自选式、互测式考试,考试要突出趣味性。3-6年级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定。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处理:各科教师要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督促、协助学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轶事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质性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成长记录也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搞好学生成长记录,并要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况,如所进学校、主要课程测试成绩、一般能力等级、特殊能力倾向,优秀与荣誉、个人社交和发展情况。②学生的各科学习档案: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资料。如单元测试成绩单、综合素质报告单。B目前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磁带等。C实践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乃至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D同伴之间的观察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及剖析,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如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等。
(三)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对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二);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三)。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⒈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①自我评语。②家长评语。③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①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六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练习、作业、期末考试获得的等级。②分主体等级。即由四个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等级。③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评价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现。
⒉综合等级合成的方法
加权法:各等级赋予分值采用“取平均值四舍五入法”合成最后等级。
直接评定法:依据期末考试的等级、作业和单元测试的等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及完成的报告)、成长记录、特长与获奖情况、自我及他人评价等进行总体分析,根据总体态势确定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

F. 小学生教育评价方案

黔城完小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方案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的目的、功能、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二、评价原则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以质评为基础,应用可操作的评价方法,不仅考查“认识”或“概念”等认知层面,同时还关注对“表现”等行为层次的考查,如行为观察、情景测验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如口头评价、作业评价、成长记录等。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三、评价方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
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公民素养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以及团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要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要按学生年龄、心理及行为特点制定一些可观察的指标,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要创设情境、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要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目标的评价
⒈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纸笔测验、考试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评语”的形式呈现。小学低年级(1—2年级)实行模糊评价或描述性等级。
⑴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要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正确率,创造性解决问题情况;完成作业的速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可以组织作业展示活动,进行优秀作业及成果评比,作为作业评价的依据。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更应注重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促进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作业。表现性作业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记录、参加社会工艺活动记录、学科实验、交流合作学习记录、课外阅读的数目和反思笔记等。
⑵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测验)是在一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根据教科书中对于本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做出的学业水平评价,衡量、检测学生在预期学习成果和表现标准上所达到的程度。
设计单元测验题目和实施评价需要依据单元教学目标的要求确定测试内容的范围,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认识及理解。
单元测试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方面,每个教学阶段或单元结束后都要测试并做记录。
⑶期末考试(考查)
考试(考查)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考试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不同选择相应的考试形式,既有闭卷形式,也有开卷形式。除纸笔测验外,也要选择外语听力考试、口试、课题研究、情景测验、实际操作等质性评价形式。运用考试进行评价时应注意:
考试内容:考试要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综合应用的能力;要减轻学生机械记忆的负担,突出综合性、探索性和开放性,杜绝设置偏题、怪题;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轶事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考试方式: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同一考试也可多样化呈现。如,1-2年级可采用游戏式、自选式、互测式考试,考试要突出趣味性。3-6年级实行分项考核、综合评定。各学科期末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方式呈现。
考试结果处理:各科教师要对考试结果作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反馈信息,从而督促、协助学生制定出下一步的学习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轶事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质性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及指标体系。

成长记录也是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依据,因此要搞好学生成长记录,并要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成长记录袋的内容包括:①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背景;教育基本情况,如所进学校、主要课程测试成绩、一般能力等级、特殊能力倾向,优秀与荣誉、个人社交和发展情况。②学生的各科学习档案: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资料。如单元测试成绩单、综合素质报告单。B目前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磁带等。C实践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乃至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D同伴之间的观察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及剖析,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如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等。
(三)评价的主体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对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二);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具体评价方式见表三)。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学生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学生综合素质的六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⒈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①自我评语。②家长评语。③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①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六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练习、作业、期末考试获得的等级。②分主体等级。即由四个评价主体给出的评价等级。③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评价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现。
⒉综合等级合成的方法
加权法:各等级赋予分值采用“取平均值四舍五入法”合成最后等级。
直接评定法:依据期末考试的等级、作业和单元测试的等级、综合实践活动(研究课题及完成的报告)、成长记录、特长与获奖情况、自我及他人评价等进行总体分析,根据总体态势确定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

G. 如何提升小学体育课程统新理念

通过培训,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领会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通过理论的学习,更进一步理解学校的功能,教师的职能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通过观课议课,真正的领略到什么才叫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通过名师的讲座,真正的领略到那些优秀教师是如何在课堂上创设情景,如何进行试验探究性学习。下面就我的心得体会谈以下几点:
一、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1、 新的课程标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2、 树立了“健康第一”的思想,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

3、 教法要求创新,开放和放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采用探究教学,情景教学等、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4、 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

5、 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探索学生喜欢、符合本地区、本校、教师本人特点的教学内容。这里要指出校本课程应是学校的集体行为,而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

二、不断进取,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我在本次培训当中更注重于自己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本次学习可以说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下面我就学习中的课程资源这一块做一些自己的学习感想:

1、 从自己制定的目标入手,与学生共同制定课堂常规,进行教学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体育基础,最后确定学习目标。
2、制定教学计划,根据调查了解的结果,对照体育与健康的标准,确定学年计划、学期目标。如:实心球的教学,根据场地器材条件、学生兴趣等因素,各种姿势的投掷方法在初二年级基本完成,而在初三年级则以巩固提高为主。

3、 确定评价方案,根据课改要求,考虑要操作性,确定体育与健康评价方案。

三、熟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1、课堂的观念变了①、课堂不在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过去,常常把教师的课堂教学类比为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作教师表演的舞台,只要教师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无互动、无交往,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因此,衡量一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②、课堂不再是对对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以前在课堂中常有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的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③、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而体育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④、课堂不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总处在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必须要根据变化的情形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动,课堂才会生动,有活力。

2、 教学内容选择余地大。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处理更加机动灵活。
3、 评价方法有所改变。新课程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评价采用自模和常模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通过实践,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明显提高。

4、 体育与身体健康相联系。提出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和五个领域的目标,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考虑的更多、更仔细。

5、 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在实践中,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形成特长,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好。

6、 教师可以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尝试各种教学方法,或由学生提供他们喜欢的练习方法,以提高教学实效。

三、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力争成为优秀体育教师

在这次培训中,在和全省骨干教师的交流中,开阔了视野,增进了见识,增长了知识,让我受益匪浅。回顾这些日子的学习培训,感觉既忙碌又充实,收获颇多。培训期间,经过专家老师的指导解决了我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在与其他教师交流时,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优秀教师,特别是我听了多位名师的讲座,他们灵活的教法,深厚的知识功底,把学生引入到胜景,把课堂引入到新境的高超水平都非常值得我学习。从这一过程中我接受了许多优秀的教学思想。这些思想不一定都能在我的教学实践中马上收到立竿见影的成效,但这些优秀的教学思想一定会在我今后的教学发展中,起到持续的指导作用。

虽然培训结束了,但思考没有结束,行动更是没有结束。我将带着收获、带着感悟、带着感恩、带着满腔热情,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成长,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阅读全文

与小学体育课程评价方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