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小学数学教学艺术

发布时间:2021-01-04 10:32:42

『壹』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艺术

一、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启发性强

二、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

三、小学数学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
四、无声语言要

五、教学语言要用标准的普通话,克服方言

『贰』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

肇庆市封开县南丰中心小学 吴金菊

今年暑假,我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读完后,我抚摸着书本不由自主再次回味书中介绍的八位小学数学名师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的感到这本书对我的教学工作太受启发了,对我的教学工作太有帮助了。一些在平时教学中遇到的疑惑也在读书的过程中得到了解决。读了这本书,突然发现自己欠缺的东西太多太多,太需要学习了。

书中介绍了刘可钦、潘小明、华应龙、徐斌、林良富、钱守旺、夏青峰、田立莉等八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所具有的教学特色,并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断,以及每位老师的教学感悟等等,这些都给我以很大的启发。

书中介绍的每一位名师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如刘可钦老师的课堂朴素而不乏机智,用朴实而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的发挥,让每一个站起来的孩子都
能够体面的坐下来,老师在保护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充分让学生表达,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读后感《《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潘小明老师的“抬起头,往下看”的说法形象的说明了潘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风格。抬起头关注学生、了解学生,往下看要透过数学知识的表面去发现并抓住支撑着数学知识的数学情感,让学生亲历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不仅获得扎实的知识技能,而且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科学态度、探索精神,“往下”教数学,才能上出有深度的数学课。还有华应龙老师的“和谐”的教育教学艺术,徐斌老师的追寻真实有效与互动生成的课堂,林良富老师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课堂魅力,钱守旺老师提出的在新课程背景下一节好课的五个特点:“新”、“趣”、“活”、“实”、“美”,夏青峰老师的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的课堂追求,田立莉老师的为学生所需而教,所有这些都对我深受启发,让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八位名师,也许他们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但是他们都有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关怀,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这正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前提。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这些老师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也只有保持对教育事业的这份热情和执着,做到了这份坚持和追求,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的获得发展,使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高,才有可能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开辟出一些属于自己的天地,从而体现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报刊代号

答--您想要问什么?学校对学生授课有教科书,对应的资料都要符合国家制定的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做,所以您就和孩子班主任老师了解。

『肆』 怎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小学数学是一个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体系。课程改革使小学数学教材发生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解读教材即有效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涵,以保障教学活动高效的开展。深入地解读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吃透新课程的理念

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观念随着新课标的诞生,已经逐渐淡出了教学阵地。《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理念倡导“以生为本”的思想,就是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要做到这这些,一定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观念不改变,相当于换汤不换药。

比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说的是这两个方面:一是学习内容有价值,二是学习方式有价值。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听一位老师上的“与11相乘的速算”,这个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碰到的。学生通过计算、观察、思考、讨论、交流找出规律,运用规律进行计算,在获得与11相乘的速算技能的同时感悟到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乐趣。

(二)领会教材意图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新课标要求教师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不能认为让教材再现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必须经过再加工重新创造,使教材“新鲜出炉”,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态度、能力的过程之中。笔者曾听过一节“认识整时”的课(数学第一册第91-92)。讲课的老师从第91页的主题图引出了课题,接着在师生互动中认识整时,动手操作拨“整时”后教师指导正确写整时,最后以第92页的插图来巩固对整时的认识。整节课知识技能、过程方法落实得很扎实。可讲课的老师对插图并没有物尽其用,只是看一幅说一幅,缺少了有机的结合起来观察与讨论,难免令人感到浪费了珍贵的教学资源。实际上,教材中的插图都是经过编写教材的老师精挑细选,几乎每一幅图都不止一层意思。笔者建议授课的老师把第92页的插图(一位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学习时间的安排)以“先分后总”方式加以诠释,即先让学生自主选择插图讲解图意,巩固对整时的认识,再让学生综合起来看这几幅图谈谈自己的感受。尽量让学生主动的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经验结合起来,体验到数学学习是有价值的,并有意识的建立学生的时间观念,渗透要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任何学生在走进课堂之前,都不是

一张白纸。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的意义每个人的领受是不同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传统教学目标搞“一刀切”,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要为每个孩子量身定做不同的教学目标是不切实际的空想主义,但是制定分层目标是行得通的。可以分成下限目标、上限目标、发展目标。如在教学算法多样化时,笔者要求能力弱一些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本算法即可,能力好些的学生则要求会运用多种算法,能力更好的学生在会运用多种算法的基础上学会择优或想出更好的方法。这样从学生的认知差异出发来设计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最终“促进所有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的发展。”

优化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使用的是粉笔、黑板。有人戏言:一支粉笔走天下。这种单调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注意教学手段的优化。合理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结合声音,动画等,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对于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把“静止”的内容变为“活动”的形象,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解题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由于年龄关系,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阶段,解答相对复杂的图形就显得力不从心。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让静止的几何图形动起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例如:教学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时,我们可以通过电脑演示用平移、加线、旋转、重组重叠图形等方法化解难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让学生看到具体形象的过程理解图形的组成,从而找到解题方法。

但在多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家为了赶时髦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可在反思中觉得并不是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多媒体,太多的刺激会让学生疲惫不堪,降低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只有适当使用,才会发挥的优越性。多媒体技术毕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种手段。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既要精心预设又要注重生成。预设是教师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环节等做出的设计性的展望。目的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有序、有效的进行。生成是在课堂中自然出现的,这种出现与教材的精心设计是密不可分的,当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没有充分的预设不会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补充和拓展,两者在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同样重要。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识,宽容的接纳来自学生的生成,善于抓住和筛选有效的生成资源。朱国荣老师在上《分数的意义》时,请学生从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学生回答不一,有的认为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认为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还有的认为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这时,朱老师没有马上否定说错的学生,也没有用事先预设好的问题拉着学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灵活引导,把握好动态生成的新资源,展示出动态生成的艺术,达到了巧妙运用生成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就像布卢姆说的那样:“人们无法预测教学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同样,没有了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

『伍』 谁知道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议论---- 谈黄爱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后感

自从参加小学教研员培训回来后,我常在教学之余,拜读黄爱华老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这一部集当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经典名作,粗读之后,掩书而思,时时为黄老师的教学艺术所陶醉,黄老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常常取材于现实生活,以其深厚的教学功底灵活精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们在愉快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获得愉快。
这本书是作者从教学的第一线中总结出来的教学过程中的艺术精华。因此,这本书也是我们基层教学工作者在课堂教学艺术上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的理论指导者,基层教学工作,首要任务是如何在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乐于学习该节课的知识目标,从而达到该节课的教学要求。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四十分钟要质量,是基层教学工作者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黄老师的这本书中,经常让学生于议论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下面我想即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议论来谈一下自己的粗浅意见。
一堂课的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在课堂上学生希望老师快一点地说出结论,而富有经验的教师则希望学生能通过独立的实践和思考,自己去发现规律和得出结论。这是对矛盾,学生之间存在着优等生积极思维,希望自己能够比其他同学早一点发现规律或得出结论;而中下等生则在静坐中等待他人发现规律或得出结论后告诉自己,少数的后进生则处于被动的状态之中。那么身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来调节好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从学会到会学,从苦学变为乐学呢?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和实践,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议论的方法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一、精心设疑促思
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产生疑问开始的,课堂教学中设疑问难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意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比如在教循环小数时,由于这一节教材中的概念较多,而且比较抽象。因此,我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让学生通过动笔计算,观察比较,探求规律,相互讨论等等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取新知。
首先,我设计了这样的一组练习:
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6÷9 7.6÷4 32÷0.8
2÷3 70.7÷33 14.2÷11
这一组思考题的设计,将循环小数的有关概念孕伏其中。学生充分议论后,获得了感性认识,再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循环小数的有关知识,真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指导点拔议论
指导,要在学生思维卡壳时才能导。例如在教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我向学生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我们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来用公式计算呢?这是,有的同学便卡壳了。我就让学生先通过动手操作,把课前准备好的三组(直角、锐角、钝角)三角形纸片,拼成已学过的平面平面图形,然后让前后同学展开议论,相互启发,获得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的结论,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且又懂得为什么要除于2的道理。
点拔既要点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更重要的是点在学生内心知识、发展智能转折处。例如,在完成了互质数的概念教学后,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已学过的知识,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这样的一组题目:
成为互质数的两个数,一般有几种情况?由于学生刚学过互质数的概念,但一时不能全面概括有哪几种情况,因此,学生对该题的反应相当强烈,但意见分歧较大。这时我先让学生分组议论,并把议论的结果写下来,然后师生共同讨论,得到如下的结论:
成互质数的两个数,举例:
(1)两个数都是质数 7和11
(2)两个连续的自然数 8和9
(3)1和任何数 1和25
(4)两个连续的奇数 7和9
(5)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 5和8
(6)两个合数 4和9
通过这样的练习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激发兴趣,乐于议论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把握一切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时引导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议论。以往每次测试后教师总要对试卷进行讲评,即质量分析,可由于每个同学的成绩已公布,再则已经间隔了一定的时间,相对而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不是最集中,效果并不理想。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每次测试完后,学生的争论声异常激烈,注意力高度集中,我就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尝试着在测试完毕后,安排二十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放下笔,立即针对试题去议论,去争辩。因为这时学生存在着矛盾的心理活动,既怕自己答错又想知道自己的是否错,既希望自己是正确的,又期待能得到他人的肯定。这时,他们的发言最激烈,情绪最高涨,乐于议论,意见不合时,谁都想说明自己的理由,据理力争。事后,许多学生反应良好,一些中、下生也认为通过议论,使自己知道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并得到及时的纠正,这样便使学生能进行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组织、引导学生议论,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但也应充分考虑到题型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等诸方面因素,以利于选择最佳的议论时机和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性,使教与学达到最佳境界,让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陆』 小学生艺术与数学读后感

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有感
做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也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时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也有精彩,有时也有遗憾!
有幸读到蕾铃主编的《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这本书,让我得以在家中领略名师的风采,感受名师们的课堂教学艺术。本书共为读者介绍了八位小学数学界的名师:有追寻常态下生命课堂的刘可钦老师,有抒写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有展示疯狂数学和谐魅力的华应龙老师,也有表现课堂朴素之美的徐斌老师,有注重“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的林良富老师,有引领读者感受数学课堂魅力的钱守旺老师,有一切服务与学生让数学教育更有价值的夏青峰老师,还有以“为学生所需而教为乐”的田立莉老师。品读着他们匠心独具的教学案例,感受他们对数学课堂和数学教学的独特理解,正是令人拍案叫绝。
激动于名师们在书中留下的真知灼见:多问“怎么想的”少问“为什么”;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让学生学会选择、学会探究、学会玩、学会发现、学会应用、学会欣赏;为学生所需而教;放开手,他(她)们走得很好……
感慨于课堂说真实话比说正确话更重要,追求朴实无华有实效的刘可钦老师;感慨于将责任和追求写进课堂人生的潘小明老师;也感慨于立足学生个体差异,促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田立莉老师……
钦佩于徐斌老师的智慧、华应龙老师的“疯狂”;也钦佩于在同一个地方不重复讲同样课的钱守旺老师;更钦佩于“从打工仔”到“全国数学课堂教学第一名”的夏青峰老师……
如:刘可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双基”,使之扎实到位;用居家过日子的心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与学生共度分分秒秒,让课堂生活回归常态;用自己的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真心鼓励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感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和激励;用积极的行动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树立自信;用平和的心态看待已经选择的这份工作,不断丰富自我,适应变化,追求变化;不一定去追求每一节课的完美,但一定要在课堂的每一分钟里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责任,尊重和耐性、充分地让学生去说、去想、去讨论、去对话、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和获取新知……。刘老师上课,并没有依赖精妙的课件,用的大多是传统的教育媒介,但她与学生的交流自然、流畅,给学生充分的发表风解的机会,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比如刘老师认为“某某同学说得很,谁能比他说得更好?”这样的话传递给发言的学生的是何心情?“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发言孩子的心情。想想在自己的课堂上,不正是经常重复这样的错误吗?刘老师认为不妨换成这样的话语:“某某同学读得相当好,还有谁也想试一试?”这样才会真正起到效果。我想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用刘老师的这种方法,关注每一位学生。
要笑着做老师,把阳光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蹲着看学生,学生会回报你每天的惊喜;乐着做同事,尽享工作带来的友情,不断吸收有助于自己成长的因素;走向研究。事受成长的快乐。
细细品读每一位专家的观点都让我恍然大悟,茅塞顿开!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以及田立莉:为学生所需而教。他们都是站在生命成长的角度,以平等的地位,用无私的爱去浇灌每一位学生,注重用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
每次读到这些文字都触动着我的心灵,感动的同时,暗自下决心也要做一名这样的教师,为了学生的成长,给予他们最有价值的东西。
纵观专家们的成长之路无一不是辛勤伴着汗水,耕耘伴着收获。最让我们学习的是专家们对教育孜孜以求的态度和如痴如醉的迷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以大师为榜样,学习-实践-反思,在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柒』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融入幽默艺术

数学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显得枯燥乏味。因为它不像语文,外语那样有情节,有趣味。但却因为它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从中考到高考它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学生们便不得不学,甚至于硬着头皮也要学它。那么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就要不断的思索如何在不改变数学知识严谨性的基础上让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
列宁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如果课堂教学中过于“实”,往往只能使学生记住条条框框,囫囵吞枣地生搬硬套。惟有化实为虚,不断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形成无穷的意味、幽远的意境。教学时以“幽默”的方法带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去解析、去领悟,从而发现知识规律,激活创新的欲望,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愿与同行们共勉。

(一) 新课引入时,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到教学过程本身的乐趣,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
例如在讲授《解直角三角形》时,给学生们出示问题:谁能不过河而测出河面的宽度?不登高山而测出山峰的高度?不靠近敌人的阵地而测算出敌我阵地间的距离?······就在学生面面相觑的时候告诉他们,这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是为师我!然后亮出本节课的课题,告诉他们学了本节课你们也能有我这样的本事了。如此一来诱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浓郁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认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师生在愉快欢乐的气氛中,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

(二)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幽默语言,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虽则数学教材的内容是抽象的,但表达它们的方式及它们的实际应用又是生动,多彩的。数学课堂中适当添加幽默性的语言,将知识点变得富有趣味,便于学生理解,接受。例如,在讲有理数加法时,学生对于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时取谁的符号总是搞不清。于是,我告诉大家,在此时我们要看谁的绝对值大,谁大谁就说了算!这比较符合“谁厉害就听谁的”的逻辑;在讲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精确到哪一位时,我告诉学生对“a”的部分的最末一位数字实施“跟踪调查法”,即给这个数做上标记,再放回到原数中去,看它在原数中的位置是哪一位那它就精确到哪一位!学生对“跟踪调查”感兴趣,所以记得就牢;又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对于移项的问题,学生开始总是不知怎么移?往哪移?我告诉孩子们,这相当于分离手术!已知项放到等号左边,未知项放到等号右边!分离之后就开始“合并”了,其实也就是手术中的“缝合”。这样就使“移项”“合并同类项”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

(三)课堂教学中,恰当运用幽默手段,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彻底改掉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一味在讲,一味强调知识点的重要,而让学生只当观众,忽略学生的参与!要知道只有亲自参与才会有收获!所以我们当教师的要给学生足够的表现机会!让他们觉得数学课他们是主人,离不开他们的参与!如在做试卷讲评的时候我的做法是采取“现场答记者问”,即让做错题的学生(记者)提出问题,疑惑,由现场其他同学给与解答,当某位“记者”的提问无人能回答时,老师才“出马”。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每个人都会体会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大大的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另外,数学课上还可以根据课的内容形式编制小游戏,游戏中教师可当主持人或是裁判,也可以直接参与活动,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实际,上幽默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多琢磨,多思考,善于发现幽默,大胆的运用幽默,那就会让原本“枯燥乏味难懂难记”的知识变的通俗易懂!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为幽默而让学生觉得轻松,进而愿意学数学了!
在一节严肃、紧张的数学课上,教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惟妙惟肖的动作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沉浸在暖色情调中,享受愉悦体验,从而喜爱数学。有位名人曾经说过:用幽默的方法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

教学是一门语言艺术。语言应体现机智和俏皮。千篇一律的讲述,只能导致学生厌倦、疲劳和注意力分散事实表明,教师的幽默是赢得学生喜爱、信任和敬佩的重要条件。但是幽默也不能频繁的运用,一味去追求幽默,要把握好幽默的最佳时机。

总之,幽默引发于教师,终结于学生。目的在于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笑声中获取知识,培养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优化课堂教学,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阅读全文

与小学数学教学艺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