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小学学科 >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

发布时间:2021-01-04 10:04:27

『壹』 怎样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提高预习水平,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预习”这一环节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重视预习中的个体差异,强化训练,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课堂效率,不失为一个良策.通过预习,不但可以缩短孩子在学习上的差距,使他在课堂上显得更自信,更有勇气,而且可以让孩子自己摸索出一条学习的路径,积累一些自学的好方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指大脑),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这是对预习重要性的精辟阐述.
学生课前阅读作为一种良好的修养和习惯,需要坚持不懈来养成.常言道:“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好习惯需要下真功夫.
1、以教师指导为主的预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的鼓励与引导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主学习的意识会影响到学生的未来以至一生.笔者感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是教师自己要提出高标准严要求,对重点篇目的课文进行认真地研读,提出既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又有吸引力的,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探索兴趣的预习题.其次是注重课堂上的检测与落实,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不良习惯,做到“掷地有声”,落实到位.
具体来说应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一是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流利.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写作技巧,更有助于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所以,“读”在预习中是最不能忽视的一个首要环节.应先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进而从读中悟理、悟情、悟法,并发现疑难.可以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读,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二是查.初读一篇新文章,学生总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生词.这时,老师应提醒学生请来工具书帮忙,并把易错的字音、较难记的字形、字义,记录在书上或预习本上.特别是一些多义字,一定要结合上下文理解,鼓励学生反复体会,自查自悟.切忌学生从现成的参考书上照抄答案.碰到一些历史名词、科学术语,可让学生到网上、图书室翻阅有关资料.
三是画.画出关键词,重点句段.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如“---”“──”“~”“√”(依学生喜好而定)勾画文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学生自己认为精彩的描写、含义深刻的句段及对自己有所触动、有所启发的片段,都可以选用自己喜爱的固定标志画出来.
四是问.课堂上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针对这种心态,老师在给学生讲清道理之外,还应要求他们把疑难问题在书上标识出来,看谁提的问题最多.孩子们为了发现问题,会纷纷开动脑筋挖空心思找出疑点:有关于字词的,有关于内容的,也有关于布局谋篇的,还有关于文章作者的和时代背景的.对此,老师应该对他们认真的态度充分肯定,对提问题较有质量的提出表扬,以此激励他们质疑的积极性,并鼓励他们自己动脑筋解决这些问题.
2、以小组形式为主的预习
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指导形式的预习,学生逐渐掌握了预习的方法,这时就要转入新的形式,让学生以自愿组合的方式,根据习得的方法,一起预习,互相影响、互相启发、互相促进靠“组织力”形成预习的浓厚氛围.
3、以学生个体为主的预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指导、同学合作预习是个体预习的基础,学生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训练,对预习也摸出了门道,在课堂上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渐渐地把预习作为一种兴趣、一种需要而习以为常.这样就可以在教师预习题的提示下能较为自觉的预习,进入自为阶段.
4、以创造性为主的预习.
在经过一段时间由教师设置问题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笔者就鼓励学生根据课文自主的设计预习的题目,实现由教师设置题目到学生自主设置题目的转变,其间教师的点拨、指导、鼓励尤为重要,当然也要有一个过程,开始学生“仿照设置问题”,势必存在一些偏颇、谬误,此时,就不能任由学生机械的模仿,作为教师该出手就出手,及时给予他们有效的指导、点拨,使他们发挥思维创造力,达到预习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习惯”的培养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思想上提高了对课前预习的认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学生思维,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绝大多数同学对学习语文逐渐的产生了兴趣,对课前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能够积极的、严肃认真的去完成.在上每节课之前首先要完成预习作业已经成为语文课必备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之一,同学们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正在形成.通过这一段的教学反思与实践,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促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于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引导和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贰』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语文预习习惯的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一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定教。即将教育教学活动,定位于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提倡以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启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另外,通过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果。课前预习,也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扩展与延伸,课前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有效的预习,对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有帮助。对于预习,叶圣陶先生早就有过精辟的论述:“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教他们预习不可。”
但是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虽然向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但预习的效果往往不尽人意,学生读过的文章也没有留下什么预习的痕迹,这样不仅达不到预习的目的,甚至会养成做事草率敷衍了事的坏习惯。这主要是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预习的好习惯。那么,怎样培植自主预习习惯,怎样教给学生自主预习的方法呢?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研究谈谈对良好语文预习习惯培养的策略。
第一,对于课前预习,老师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其重要作用,并精心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有不少老师嫌麻烦,不愿在预习上下功夫,加之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看到自己尽管不重视预习,不让学生预习,可学生依然取得好成绩,于是就不愿在预习上费力。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特别是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我们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预习。
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以为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必须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和热情,并不断呵护这种兴趣和热情。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预习兴趣,需要循序渐进。可先布置一些难度较小的预习要求,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否则要求过高,学生一时难以达到,就会产生畏难情绪,无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给学生展示预习成果的机会。课前要留一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预习展示。对于做得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对于有问题的学生也要多鼓励。最后,要给学生多一些语文预习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可以变通对学生语文预习的要求,可以改变语文预习的方式,可以添加语文预习的内容,从而让学生保持语文预习的热情,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第三,培养学生善用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也大有裨益。学生预习大都是在家里独自进行的,在预习新课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字词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不扫除会影响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而在实际的试验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没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最初在学习查字典的时候,学生们都将字典带在身边,但这部分内容学过之后,就很少使用字典了。由于不习惯使用字典,不少学生读课文的时候会把很多字读错,把很多字的声调读错。在作文中也会出现很多别字。而此时如果有查字典的习惯这些问题则会迎刃而解,减少很多。我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把字典带在身边,而且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查字典,依此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
第四,同伴互助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也很重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将全班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切磋、商讨、交流预习所得及介绍经验与方法。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有些问题个人解决不了,通过小组合作就可以解决。如果小组里有无法解决的疑难,就由小组长提交给老师,这样不仅方便老师迅速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而且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对症下药。
第五,对学生的预习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要求和方法指导。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预习学得被动,读得无力、无味。很多学生习惯于关注文章的情节,文章读过一遍就不想再读第二遍,觉得读第二遍没意思。虽然读过了,文章上却没有留下任何预习的痕迹。有些学生虽留了些痕迹,只是应付检查,简单的划一划生字在文中组的词,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我们不妨把学生的语文预习理解成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语文自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读课文、查资料、记疑点、想问题、做题目,还要做到识记积累、联想想象、分析比较、调动已知,解开未知。有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学生才能顺利完成预习任务,教师的预习要求应根据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也要科学合理,不能太空,也不能太多;不能偏高,也不能偏细。我用10个字概括:默看、查问、朗读、摘抄、思考。有的课文可以布置更具体的要求,如预习《匆匆》一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诗句、名言等。因为有了课前预习,课堂上学生讨论问题的劲头会更足,参与度会更大,探究问题会更深入。要不断发现学生在预习中的亮点,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时间长了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就养成了。
第四,在学生预习文本时,教师对于学生提问习惯的培养也很重要,我们该怎样帮助学生会在预习中提出优质而有效的问题呢?
不少学生预习后提不出问题,或者提的问题没有质量。我们告诉学生预习阅读一篇文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去体味作品中描述的情感、哲

『叁』 浅析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预习习惯

预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的行为方式。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的关键时期,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基础性工具学科,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如果学生从小养成了语文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就能自觉地去读书,去写作,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可是目前小学生预习习惯不容乐观,课前没有预习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呢?
一、要让学生充分认识习惯的作用。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学习活动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殖,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而坏习惯则“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的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这句话是就道德而言,从学习而论亦然。一个人若养成良好的习惯则终身受益。如果学生充分认识到习惯的双刃剑作用,很大程度上能大大牵动他们向良好的预习习惯方向发展。
二、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引导他们去向这一目标奋进。那什么是良好的预习习惯呢?我认为应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喜欢学习的习惯。喜欢学习经常出现在态度的范畴里,鲜有与习惯相连,但喜欢学习真的可以成为习惯,而且可以培养,所以我把它作为最重要的习惯。现在的学生中很多人认为读书学习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都是任务式需要被做的事情,所以他们为学而学,效果自然有限。所以少数的喜欢学习的学生就一直稳坐前列宝座,越学成绩越好,越学越喜欢学习,如此良性循环。那其他学生就无缘与学习相交了吗?当然不是,喜欢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决定喜欢学习,久而久之,你真的会喜欢学习的。所以喜欢学习的习惯是可以培养的,喜欢学习后,自觉、认真、刻苦的预习习惯自然而然也会容易产生了。
(二)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它形象地论述了字词典等工具书在学习乃至人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词典等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更为重要,它有助于学生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喜欢使用,不少甚至连字典都没有,因而它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为他们一般怕费事,随便过关,凭自己的感觉走,这样时间长了,就越来越难学精语文了,语文是需要大量的积累,一点一滴都要抓住。而且培养学生查阅工具书的习惯,对于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预习习惯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具体做法:
(一)指导小学生设定预习目标:
预习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眉批、圈点、夹注、总评是古老的预习与阅读的方法,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语文预习如何设定预习目标,怎样才能使得学生的预习得到落实并真正有效,这是一个并不简单的问题.为此,我们应在此开展专题讨论:
1.首先明确文章的体裁。
2.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哪些内容,有什么看法。
3.哪些地方看不懂(包括词语、句子、文章的思想等)记录下来。
4.学会生字。把自己喜欢的语段摘抄下来。
5.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查找一下和课文相关的资料。
(二)添一把“火”,让学生的预习动力十足:
1.许多小学生都认为语文预习很重要,但是他们并没有把这种想法付诸实际行动。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所谓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外来动机和内在动机。也就是说,语文学习动机分为外来的语文学习动机和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两种。外来的语文学习动机所推动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外部报酬、奖励或荣誉,如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尊重等。而内在的语文学习动机所激起的语文学习活动是为了学会语文这门课程本身,也就是语文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是密切相联的,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能发扬拼搏精神,遇到困难能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表现出顽强的学习意志。实验表明,通过赏罚这些外部强化手段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是有效果的,但却带有明显的负作用,许多学生勤奋学习语文仅仅是为了得到父母、老师的奖赏,当这种奖赏不复存在时,他们的语文学习动力也随之消失。因此,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的内在语文学习动机,它是一种以获得语文知识为目的的学习动机,也就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肆』 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良好习惯

在当前新课程标准的新形势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无疑是一项重要内容,学习习惯的养成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学习的空间,也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这不仅有助于当前的语文学习,而且,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使之终身受益。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平日的教学中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而小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更应从低年级抓起。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从教语文三十余年,我深切感到:预习是课堂的前奏曲 ,它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学生良好预习习惯是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也是教育改革的呼唤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预习做到以下三点:1、必须熟读课文。每篇课文要求学生至少读三遍,并要求家长监督检查,是否熟练请家长签字。2、预习中要求标好自然段。一年级学生标自然段的能力还不够强,在课堂上标,很费时间。因此这一环节要求在预习中做好。3、预习时,圈出本课生字,并预习生字。因为一年级每课学习的生字都有十几个,如果一点也没有接触,在课堂上很难消化,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做好此项预习。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既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又是积累词语,训练语感的有效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指朗读要做到:读正确、读流利、读的有感情。朗读要正确是指不读错字音,不丢字添字,不重复,不读颠倒,不吃字,读的字字响亮,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朗读要流利是指在做到正确之后,从容不迫的读。不能一字一拍的读,也不能一口气连读下去。要速度适中,口齿清晰的朗读。朗读要有感情是正确理解课文的结果,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读的时候就能做到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 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1、培养朗读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兴趣。如:比赛读、配乐读、分角色读、表情朗读等。2、老师范读。老师在读得时候把书面语言变为口头语言,并生情并茂地感染学生,创设富有感染力的语感氛围,打动学生的心, 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从而间接得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范读可以帮助学生从教师朗读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中,了解老师是怎样读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从而间接对作品有一个初步的理解。3、要给予适当的评价。我说的评价不单是指老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还包括学生对对方的评价。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单纯,恰当的表扬与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励学生读书的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聆听, 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优点, 多给予恰当的表扬, 少一些批评, 多一些微笑和鼓励, 少一些单一的评价及评判, 学生们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 会读得更精彩。而让学生自己评价彼此的朗读也让学生对朗读更有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仿说仿写的习惯。 低年级语文课文中有许多结构相似并很优美的段落,如:《春雨的色彩》一课,小燕子、小麻雀、小黄莺的话基本上是:春雨是**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在**上,**花开了。在教学中, 小学生语文习惯的培养还有许多方面,比如积累、写日记等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习惯的培养,有了好的习惯,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更能使教者省时省力,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伍』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

一、教给预习方法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是学生开始不会预习,因此应该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的指导课。在预习课上,老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对中高年级学生的预习方法一般是: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文本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如在学习《跳水》这一课时,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谁跳水?为什么要跳水? 跳水的结果怎么样?……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我就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七子之歌》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闻一多和《七子之歌》的资料,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闻一多怀念自己的祖国、渴望回归的真挚情感,以及他强烈的民族自尊感。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例如:学生在预习《太阳》这一课后,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太阳的特点,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
(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六)、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学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精心设计预习提纲
设计预习提纲的原则是:①预习题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②要养成预习的习惯,就要激发学生对预习产生兴趣,所以设计的预习题要体现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欲,使他们主动探求问题。③预习题要有启发性和指导性,能启迪学生思维。④预习题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预习不要流于形式也不要要求过高,学生“跳”了,还是摘不到桃子,或预习形式千篇一律,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宣布预习要求,可以老师讲,也可以用大屏幕显示,还可以印发预习卡片。开始预习之前,要让学生复述或读一读预习要求,再让学生说一说,对预习要求不清楚的,教师讲清后,方可组织预习。

三、及时检查预习情况
美国著名专家H西蒙说:“只有当学习者知道学习的结果如何时,才能发生学习兴趣”。可见,及时检查预习情况,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形式有教师提问检查、同桌互检、小组交流汇报等。检查中,若发现学生没有完成预习,要督促其及时补上。这当中,既可由老师用课余时间督促,还可逐渐培养小组长或同桌同学督促,以此来督促学生自觉预习习惯的形成。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我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进行评讲,达到预习要求的发奖卡以示鼓励,从而激发学生下一次预习的兴趣。

『陆』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根据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专良好的学习习属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历来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已引起老师、家长的重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一切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而努力,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不仅仅是为了能够学好语文知识,取得优良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是教书育人的需要。而“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习惯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

『柒』 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

1.给学生的预习工作布置明确的预习目标为了促进学生的预习质量的提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给学生布置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学生的作用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明确要实现的目标,更加重要的是,因为学习目标的存在,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正确的预习的方向,目标的存在就好像是学生的指路明灯,只有保证方向正确以后,学生的努力才会有价值。因此,教师在课堂结束之前应该给下节课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并且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指明预习的目标。而在制定预习的目标的时候,教师要注意,目标的制定要结合学生的能力发展的情况和课本实际教学内容的难度的情况。目标的制定首先应该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以内,教师要保证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索和尝试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后,在制定目标的时候,教师还应该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预习的质量。举个例子来讲,笔者下节课将要教学《静夜思》这这首诗,那么笔者在本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就会留下这样的作业。首先,笔者会要求学生回去以后将《静夜思》这首诗多读即便,阅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基本了解到这首诗的整体意思,同时也是让学生对这首诗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后,笔者会要求学生去搜集和这首诗和这首诗的作者的有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这首诗的创作的背景、作者当时的人生的状态等,这些都是学生应该去了解的信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搜集这些信息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笔者还会要求将阅读这首诗的时候的感受写下来,学生一定要在阅读的时候去思考这首诗的中心思考、所要表达的内容,这些能够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下节课上课的时候笔者还会让学生相互之间交流和分享,让学生相互取长补短。这样一来学生的预习质量就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2.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阶段的教学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知识量,同时更加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好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第一,教师在布置预习的任务的时候,必须要明确的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的阅读,最起码要做到熟练的朗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内容,学生要注意及时的将这部分内容圈出来,通过这种方法来提醒自己注意,同时在上课的时候,学生也要重点听这部分的内容。第二,教师要明确的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不能够囫囵吞枣。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的时候,笔者在前一天上课的时候已经明确的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并且将预习的目标布置给了学生。因此在上课的时候笔者会抽查学生是否真正的用心进行了复习,通过提问部分学生,笔者能够掌握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加重要的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检查既能够推动教学的进度,同时又能够让学生感觉到预习的重要性。当学生的预习出现问题的时候,笔者会严肃的批评学生,并且在下节课的时候再检查其预习的情况,以此来保证学生用心预习。3.建立健全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预习质量,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该建立起科学完备的教学评价体系。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预习工作。教师可以通过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谅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学习态度有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采取科学的处理方式帮助这部分学生认真对待预习工作。而且,更加重要的是,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要认识到,语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耗时比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但是同时也要敦促学生认证的对待语文学习。这样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才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举个例子来讲,笔者在进行识字教学的时候,在上课的时候首先会检查学生对前一天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后继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笔者会对其进行适当的惩罚。现代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认真的听取学生的意见,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模式,找到最适合现代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学模式。如何培养学生语文预习习惯

阅读全文

与小学生语文预习习惯的培养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读书计划表格模板 浏览:342
小学语文四年级感叹句 浏览:243
天通苑中山实验小学 浏览:596
小学三年级语文补习班内容 浏览:921
吉安师范附属小学作文 浏览:396
小学教师备课网站 浏览:1
私立美男学院 浏览:383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试卷凉州岛 浏览:915
小学1年级手gong大全 浏览:459
小学生手抄报的图片大全图片大全 浏览:68
小学健康知识讲座 浏览:120
小学毕业季适合发老师的句子 浏览:451
汕尾凤山中心小学校长 浏览:606
小学生毕业汇演舞蹈 浏览:702
小学生抗击疫情的表演 浏览:107
私立华联大学本科 浏览:61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想谢谢你400 浏览:855
中小学生睡眠问题 浏览:174
小学生公共生活守规则教案 浏览:313
淮河私立学校 浏览: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