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提问技巧
(一)提问要注意启发式,不要过于简单
俗话说“打蛇打在七寸上”,同样,教师的提问要问在点子上,启发到关键处。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问学生的能力和发展学生的智力,都是学生有益的。
1、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新知识的重点处
课堂提问根本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所以教师要善于从知识结构出发,要把提问的启发点指向教材的重点或者某些有暗示性的问题,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
2、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知识的链接处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大多数的新知识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的。在知识的连接点上寻求提问的启发点,能使学生的思维在“旧知识固定点----新旧知识连接点----新知识生长点”上有序展开,促进良好知识的形成。
3、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理解知识的疑难处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疑难处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不仅可以及时纠正错误,还能让学生开启心智,暴露思维,有利于及时点拨和调控。
4、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解题思路的转折处
在教学中要积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大胆的提出合理而与众不同的解法,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疏通,铺路搭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5、寻求提问的启发点于学生思维受到干扰处
教学教材中许多内容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又有相区别的一面,特别是对于表面相似而实质相异的内容,学生容易产生混淆。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吃透教材,了解学生,适时给予必要的提示,预防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不要使学生摸不着边
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三)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
(四)预设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
老师设计问题要突出教学目标,要有思考性,难易程度要适中,难度太小,引不起学生的兴趣,难度太大,学生望而却步。
(五)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
2.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问题这一主题,寻求切实可行的方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结合学习、生活实践,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灵活的理解问题,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能合理地应用。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教师所倡导,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从问题提出——解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光教师要提问,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发展学生思维,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地探究,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有积极的作用。
一、首先从课堂提问现状反思一下: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
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
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使得学生不能尽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候答时间过短
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教师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堂提问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引导学生心智、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斯苗儿老师曾说过:我们提倡大问题(要有一定的空间),是从发展学生的思考出发的,我们又要善于设计恰当的问题空间(要有一定的指向),是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课堂教学40分钟的限制出发的。因此,教学要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活动、想象、交流的空间,教师提问更应该体现出启发性和挑战性,能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思考和探索。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教师不仅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在《新课程标准》中就提到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 实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二年级数学第三册数学广角二课时,针对猜一猜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的事例,这些事例能够巧妙地体现猜想的可能性。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事例,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实际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对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认识,都永远不可能所有的人始终保持在同一个水平上,必然有高有低,有学得轻松的,也有学得困难的。也就是说,应该有问题。
没问题的问题,反映了教师的一种教育观念,似乎只有顺顺利利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其实不然,课上的这种顺利,只会培养出唯书唯上的人,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课上的这种顺利也会使学生缺少一种精神,一种实事求是、刨根问底的精神。
有效教学基本状态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在这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讲授,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当教育界屡次倡导对话教学、互动教学之后,依然保持一言堂、满堂灌教学习惯的教师似乎不再多见。但教师从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习惯走出来之后,不期又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三、如何解决在课堂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呢?
1、改变观念,树立问题意识
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数学修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问题意识。因此,培养学生敢于提问题、善于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是数学教师肩负的责任之一,也是评价数学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引入新课,提问要找准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每个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而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它们内在的共同因素为学生掌握新知识架起了桥梁,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由此及彼,由未知转化为已知。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这节课,我根据儿童的认知结构,调整了教材的认知结构。首先,认识直角。问:自己动手对折再对折,折成的角是什么角?三角板上哪个角是直角?再在投影仪上出示直角。接着,折比直角小的角,再画比直角小的角,学生能折出画比直角小的角那么自然就能折出或画出比直角大的角。这样做的好处是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学生容易接受,容易形成清晰的各种角的概念。因此,教师抓住分类这一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提出问题,就能使新知识的教学水到渠成。
2、提问准确把握课堂时机是有效提问的关键
在恰当的时候提问,实际上起着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一般情况下,课堂提问时机产生于下属情况:
(1)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达交流时;
(2)是学生学习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质疑时;
(3)是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候;
(4)是促进学生自我评价的时候。教师提问遵循提问的时机,并在提问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形成答案并作出反应,那么提问的有效性将会明显提高。
3、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
教师不仅要在每节课堂上创造质疑机会,还要使学生真正开动脑筋想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自己不懂的问题。把这一时间真正利用起来,而不是走走过场而已。为了使学生会提问题,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训练,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题。
4、善待学生的提问和回答
无论学生提什么样的问题,无论学生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只要是学生真实的想法,教师都应该首先对孩子敢于提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然后对问题本身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或请其他学生解答。对于颇有新意的问题或有独到的见解,不仅表扬他勇于提出问题,还要表扬他善于提出问题,更要表扬他提出问题的价值所在,进而引导大家学会如何去深层次地思考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题中感受到更大的收获,才会对提问题有安全感,才会越来越爱提问题,越来越会提问题。4、课堂提问还要精问
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高标准要求:课堂提问不仅要讲求科学性,还要讲究艺术性。那么精问就指教师注重提问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结合,精心设计和提炼一些富有启发性、情感性、变通性、挑战性,富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方向,扩大思考范围,提高思考层次。
(1)提问的量要求少而精
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的问题, 避免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
(2)提问的难度控制要求适度合理
难度是指问题的深度与广度,难易适度就是指问题要切合学生实际,注意的是提问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
6、课堂提问要力求全面性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激发学生探求新知欲望的重要手段。所以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成为全体学生与教师的信息交流,不应成为少数几个尖子的专利。在实际教学中,如果只让优等生包场,将学困生冷落一旁,就会导致学困生听课注意力分散,身在课堂,心系窗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心中有学困生,优先提问学困生。
首先,设问要讲究层次,让学困生也能跟随老师的提问而积极思维。
其次,优先让学困生应答或板演,做到学困生思考后能回答的问题绝不让优等生代劳,让学困生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再次,应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答对了及时肯定,答错了切勿指责,以免挫伤其积极性。教师应利用提问所得到的反馈信息,及时把握教学进度,因势利导,以全面提高教此外,教师进行课堂提问时,还要注意锤炼提问的语言。心理学认为: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快,激昂的语言使人振奋,形象的语言使人清晰。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要不断锤炼提问语言,达到准确、精炼、生动、亲切、感人、幽默。用精湛的语言变无趣为有趣,变无声为有声,变无形为有形,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乐学、会学、善学、学好。
四、教学有效提问也是艺术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问题的有效性不仅仅在于词句,其有效性还在于音调的变化、重读、词的选择及问题的语境。提问有很多方式,每种方式都能决定它是否会被学生理解为一个问题,会被理解成一个怎样的问题。
有效提问是一个很微妙的教学技艺(技术与艺术兼而有之)。其实,真正有效的提问还在于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关键的策略是,要让你的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教师在倾听。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提问和对提问的回应。
1、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
教师的反馈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鼓励或者妨碍学生的参与。面对那些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即使是错误的回答。有时候,学生开始回答了,却被中途打断,只能听教师对回答的提示;或者,学生开始了一个错误的回答,马上被教师打断,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会感到沮丧而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2、教师需要学会容忍
教师需要容忍不同,给予知识上和情感上的鼓励,至少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必要时,教师需要追问、补充和赏识学生的回答。这会让学生感觉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有效倾听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真正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会自然而然地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众所周知,一堂课没有固定的模式,课堂提问也绝非千篇一律。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选用、创造出其他丰富多彩的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就体现在教师的无穷创造上,它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学风格的光华,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因此,艺术性的课堂提问总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不管采用什么形式的课堂提问,都应当在传授知识,启迪智慧,陶冶情操诸方面取得最佳效果。只要在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心弦,让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为整个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就是成功的课堂提问。
总之,数学教学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科学地进行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有教师恰当的课堂提问,才能有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才能有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所以,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真正发挥课堂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3.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复学课堂教学中提问制技巧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学对学生进行提问没有太多技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易到难进行启发性提问,在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意识到提问技巧运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提升课堂提问的技巧,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提问技巧的重要性(一)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小学生的思维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小学生在课堂中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教学以外的任何事物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小学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并有很强的探究意识。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和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
(二)提高小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学过程是学生和教学的双边互动的活动,既需要教师的“教”,还需要学生的“学”。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向学生提问,有利于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活跃课堂气氛。小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数学教学不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4.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提问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提问
一、提出背景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提问随意,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封闭,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针对性与完善性;提问脱离,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设计问题经验;提问单向,提问只是教师的专利,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没有留给孩子足够思考、有效质疑的空间;没有充分考虑提问的整合及弹性。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怎样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二、有效提问的基石——精心预设问题
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石在于事先预设一个适宜的问题。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而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那么如何设计一个适宜的问题呢?
1、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巧妙地设立了三个问题:“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兴奋。
2、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了解、熟悉、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解答,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3、问在学生有疑难处
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重点,尤其是难点处。对于教材的难点,教师要认真思考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设计几个问题,才能更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如李老师在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时,难点之一是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李老师先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然后启迪思考:“怎样找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做到有序呢?”接着让学生讨论、交流、促成了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并培养了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
三、有效提问的关键——遵守提问的原则
1、遵守提问的启发性原则,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想使我们的课堂提问进入这种境界,就必须用好、用足启发性原则。使我们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性、有一定的思索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知识本质的愿望,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 我们要相信学生的生活中积累是厚实的,学生的想象力是不可估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促使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之态。让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充斥课堂中。
2、遵守因材施教原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孔子早在两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思想,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在刚才这节课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李老师选择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这样,每一个问题对于回答的学生来说都属于跳一跳才能摘到的苹果。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3、遵守及时评价原则,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就让其“坐下”并立即转入下一项活动;有的甚至不“请”其坐,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使学生处于尴尬境地。学生回答的到底对不对,好不好,教师自己知道。学生回答后,教师一定要对其作出适当的评价。对回答正确而且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大拇指”,应给予必要的甚至放大的赞扬。如在李老师刚才的课中,她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鼓励性的评价。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老师也能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老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进一步进行追问,逐步启发学生得到正确答案。
四、有效提问的技巧
(一)、提问要适时
教师在课堂上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才能使教学灵活有效。这个时机主要是:
1、是在学生学习情绪需要激发调动的时机。一般教学一开始,学生的情绪大多处于平静、期待的状态。要让学生马上进入本节课的情境之中,就有必要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来导入。
2、在学生的学习出现盲区、概念不明或者思维出现阻碍时,教师要及时以问题加以引导疏通。在刚才的课中,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后,李老师及时出示:在“6×3=18中,3和6是因数,18是倍数”的判断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倍数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说谁是谁的倍数,因数也同样如此。而在35÷7=5这道除法算式中,使学生明白乘法和除法是一种互逆的关系,沟通了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巩固了刚刚获得的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
3、在学生自我学习感觉满足的时侯。每当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快要完成或已经完成的时候,学生会有思维活动暂停的状态。此时,教师需要提出一些拓展性的问题,启示学生知识是无止境的,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更好的发。李老师在课的结束时,提出:生活中许多现象与我们学习的“倍数和因数”的知识有关,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探索一下“1小时等于60分”的好处。这个拓展性的问题促使学生将刚学到的知识进行自我梳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提问要有针对性。
课堂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不在于表面的繁荣,而在于问题要有质量,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提出的问题要能展示知识的内在联系。课堂提问的目的或促进学生的思维,或帮助学生思考,或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评价学生、检查学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设计课堂提问要有指向性。如果教师不能在教学中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一昧地在“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中转圈,那么学生的思维也只能在肤浅的表面打转,日渐形成浅尝辄止的思维陋习,严重制约思维的良性发展。因此根据教学实际设计具有一定思维含量的课堂提问,教师责无旁贷。
(三)、提问要注意问题的生成性
老师不仅要会问,还要会听,课堂生成问题往往是在学生的回答中产生的。强调了问题的生成性,并不等于教师不要预设,而是强调更多的预设。在备课时应该根据知识特点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围绕这些主干来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过程,设计好预计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能生成的问题。我们要研究的是如何预设的不留痕迹,如何在教师很高超的预设下,使学生感到自己的主动创造很多。优秀的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又生成问题的过程。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中“二分之一”这一环节时,有个学生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了2份,涂了其中的1份(2个),她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说“这是1/2。”立刻就有学生反对说:“不对,这是2/4”。学生一下子分成了两派,教师没有慌,他灵活地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问:“1/2表示什么意义?2/4呢?”。在进一步明确了分数的意义的前提下,学生自然而然明白了刚才分法的分数表示法。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我们教师要学会善问、巧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使课堂提问具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有效性,才能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才能让课堂真正的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提问怎样学好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难点教学技巧
突出重要的、主要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突破学生最难理解的知识点,这是衡量数学教学是否有效的基本标准。我从细读薛石锋老师的著作—《小学数学难点教学技巧与案例》一书出发,参阅相关的一些书籍资料,谈一谈自己对难点教学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一、对教学难点的再认识。 查阅相关资料,对于教学难点的定义有很多,总结如下:所谓教学难点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某些关节点”,简而言之就是“指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理解和掌握起来感觉比较困难的关键性的知识点或容易出现混淆、错误的问题。”这样的论述存在一种偏见,以为难点仅对学生的“学”而言,仅指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不易认识、理解、掌握和应用的内容,或者容易混淆和出错的地方,这是一种片面认识,它只注意到“教学难点”中“学”的难点,而忽略了教师本身“教”的难点,或把这两者混为一谈。 其实,难点对于教师和学生是交集关系,有些内容对教师来说简单无比,学生却百思不得其解,有些内容教师觉得有口难讲,学生却意外地学得轻松;有些内容师生都认为无从下手或唾手可得„„甚至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还存在一些误区,甚至是知识的盲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薛老师关于苏教版教材里“租车问题”教学的思考。 【案例1】---租车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共安排了3次“租车问题”的教学,二年级的“派车问题”作为有余数除法的应用,主要解决空位最少的问题,从而得出合理的派车方案。三年级《旅游中的数学》中的《租车》以及五年级《旅游费用》中的《租车的策略》,是通过列举法,一一列出所有的方案,计算找出最省钱的方案。薛老师从三个问题出发进行分析说明: 1、租车方案要一一列举吗? 例1:16个人去租车,大车每辆坐5人,租金20元;小车每辆坐3人,租金13元,怎样租车最省钱? 用列表法解答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租2辆大车和2辆小车最省钱。有的教师认为这样列表太麻烦,不必全部罗列。理由是,从方案1到方案4租金分别是78元、72元、66元、73元,方案3是谷底,所以方案5就不必列了,并以下图为证。 这种想法似乎有道理,殊不知,租车问题的租金有的只有一个谷底,有的有多个谷底。请看下面的例2。 例2:六年级有152名学生要去春游,有两种车可供租用。大车限坐20人,每辆车租金200元;小车限坐12人,每辆车租金132元。怎样租车省钱? 用表解答如下: 用图表示如下: 此题有3个谷底,如果按照单谷底的思路,列到方案3就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停止显然是错误的。从上图的图表可以看出,租车问题的应用题要全部方案一一列举,才能从中找出租金最省的方案。 2、选择哪种车进行有序排列省时省力?
列表法是解决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条理地处理
6. 如何做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提问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有效的提问
一、提出背景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教学行为。
然而,由于诸多原因,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提问的有效性差的问题显得相当突出。提问随意,缺少针对性和启发性;提问封闭,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思考问题的针对性与完善性;提问脱离,欠缺站在孩子角度设计问题经验;提问单向,提问只是教师的专利,孩子只处于被动回答状态,没有留给孩子足够思考、有效质疑的空间;没有充分考虑提问的整合及弹性。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怎样优化教师的课堂提问,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中我有几点粗浅的体会。
二、有效提问的基石——精心预设问题
课堂有效提问的基石在于事先预设一个适宜的问题。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而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那么如何设计一个适宜的问题呢?
1、问在学生兴趣点上
根据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把握教学目标,依据教材,构思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中,巧妙地设立了三个问题:“你们见过的自行车轮是什么形状的”、“有正方形、三角形的车轮吗?为什么?”“那么椭圆形的行不行?”随着这几个新奇问题的思考、讨论,学生思维逐步接近圆的本质,思维状态积极兴奋。
2、问在学生最近发展区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也就是说我们要充分了解、熟悉、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的问题要与学生的智力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如果问题过难,学生望而生畏,就会挫伤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如果问题过易,学生不动脑筋就能轻易解答,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提问最好问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挑战性,将学生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不达”的愤悱境界,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个个兴奋中心,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动相关旧知来积极探究。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将其分解,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创设阶梯式问题情境,形成一定坡度,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推进,导引学生思维一步步延伸、扩展。
7.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调动小学版生的权学习积极性,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作用巨大。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我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做到了注重问题质量;灵活掌控问题难度;注重问题的趣味性;重视问题结果和答案评价这几个方面,收到了提高课堂提问效果的成效。
8.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注意提问技巧
加乐中心学校 数学 王发东在数学课堂中,怎样组织教学,其中有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设计提问。设计出好的问题适时的提出,可以使整个课堂环节清晰,条理更加清楚。课堂提问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几乎在每堂数学课中都有所采用。它常常是教师通过最初的提问引导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再通过相应的对话和交流,引出教师希望得到的答案,并对学生回答予以分析和评价,课堂提问的作用在于:首先,可以激发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利用已获得的信息,主动地开展联想,积极思维。其次,可以获得教与学的反馈信息,同时通过师生之间对话交流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就要求我们在上小学数学课时,设计好提问的技巧。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技巧。 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防止所提的问题含糊不清,过难、过偏或过于简单;要做到“问”而生“思”,“答”有所“得”,收到启发学生思考,开拓学生思路,发展联想的效果。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启发性提问,既能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斩理解,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针对教学难点,设计指导性提问,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考方法,达到深刻理解知识的目的。例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可针对圆柱体体积公式推导出这一教学难点。 我们作为农村教育者还要考虑到农村学生思维的局限性,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深浅程度,不能提过于难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9. 国内小学数学有效提问的原则有哪些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逐步深入,一些课堂教学问题也随之出现.下面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分别加以分析,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1. 情境创设不...